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電影一把鋼刀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電影一把鋼刀

發布時間: 2022-12-22 00:53:07

A. 2015年8月份有什麼新電影上映

8月中下旬上映電影如下
洛克王國4:出發!巨人谷,上映日期 2015-08-13
滾蛋吧!腫瘤君,上映日期 2015-08-13
鋼刀,上映日期 2015-08-14
七月半,上映日期 2015-08-14
為愛放手,上映日期 2015-08-14
非你勿擾,上映日期 2015-08-14
我是大熊貓之熊貓大俠,上映日期 2015-08-15
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上映日期 2015-08-20
新娘大作戰,上映日期 2015-08-20
愛情麻辣燙之情定終身,上映日期 2015-08-20
戀愛中的城市,上映日期 2015-08-20
落跑吧,愛情,上映日期 2015-08-20
雙生靈,上映日期 2015-08-21
王子與108煞,上映日期 2015-08-21
戰火中的芭蕾,上映日期 2015-08-21
怨相,上映日期 2015-08-21
終結者:創世紀,上映日期 2015-08-23
暗殺,上映日期 2015-08-25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上映日期 2015-08-25
夏洛特煩惱,上映日期 2015-08-27
刺客聶隱娘,上映日期 2015-08-27
三城記,上映日期 2015-08-28
情敵蜜月,上映日期 2015-08-28
催命符,上映日期 2015-08-28
百團大戰,上映日期 2015-08-28

B. 《鋼刀》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阿甘執導,何潤東、李東學領銜主演的戰爭故事片《鋼刀》講述的是發生在兩兄弟之間的愛恨情仇。何潤東、李東學出演的王炳生,陳鐵金原本是一對親兄熱弟,同甘共苦,相互扶持。一場意外,兄弟二人失散,這一下子就是十年。十年後再相逢,李東學出演的陳鐵金已經成長為驍勇善戰、信仰堅定的紅軍連長,而何潤東飾演的王炳生則是狂放不羈,愛恨有別的國軍鋼刀連連長。昔日的親兄熱弟,如今因信仰不同,服役對象不同,而勢不兩立,血緣親情也因此消弭散盡。兄弟倆也接連上演了一幕幕相愛相殺的熱血對決。

作為以兄弟親情、反目成仇為主線的戰爭大片,《鋼刀》在風格上承襲了好萊塢同類大片的剛猛風格,尤其是對戰爭場景的打造,其暴烈、血腥、重口程度,絲毫不輸好萊塢經典的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鍋蓋頭》等。而在色調上,影片劍走偏鋒地主打暗黑系,准黑白影像讓戰爭的殘酷性呈幾何狀上升,從一個側面宣揚了珍惜和平,遠離戰爭的人類永恆主題。

在主打黑白色的基礎上,影片還非常機智、討巧、有機地融入了對比鮮明的紅色。鋼刀落下的飛濺血液在紅色渲染下尤為醒目,戰爭的破壞性,殘忍度也因此躍然幕上。而女主配角身上適時點綴搭配的紅色衣飾,則為冰冷、慘烈、重口的戰爭屠戮場景增添了幾分暖色與柔情。黑白之間有機鑲嵌著的刺目紅色,使影片在風格上與大多數國產電影都有著雲泥之別,成為阿甘導演在風格上的又一標簽。

既然是一部主打兄弟情仇的戰爭大片,《鋼刀》就不可避免的要著重著墨於何潤東、李東學從親兄熱弟到反目成仇的過程。戰爭大背景下的親情決裂,更加見證了戰爭的殘虐與冷酷,珍惜和平,遠離戰爭的內核主旨更昭昭濯濯。片中,何潤東飾演的王炳生與李東學出演的陳鐵金手足情深,尤其是兒時,兄弟倆相互取暖,互相照顧,特別是哥哥王炳生對弟弟陳鐵金篤愛深深,更是令人溫暖感動。

但闊別十年後的兄弟倆再度相逢時卻判若兩人,他們各為其主,反目成仇,兄弟間的屠戮與殺伐更讓人看的心痛、滴血。影片對兄弟情義決裂前後對比鮮明的刻畫與描寫,在極大加持了影片劇情戲劇沖突的同時,又再次控訴了戰爭的殘酷、冰冷,從而使影片主題再度升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兄弟情仇過程的刻畫,影片用很多細節描述了王炳生、陳鐵金兄弟倆的內心世界,糾結、愧疚、於心不忍,但正如片中陳鐵金所言:戰場上沒有兄弟,只有戰士!聲聲吶喊,看似無情,實則包含著幾多無奈與惆悵。

《鋼刀》的另一看點必定是兩大硬漢何潤東與李東學的終極對決。作為當下內地影壇最具標示性的男神級型男硬漢,何潤東飾演的王炳生,與李東學出演的陳鐵金之間,不僅有親情的糾葛,更有肌肉的對撼。而作為敵我兩方的代表性人物,鬥智斗勇斗心計的過程,亦精彩十足,悅心滿分。

C.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小時候看的,大致是內容是反派想得到女主的血,女主的血可以讓人變得很強。

新的電影還是非常多的,而且小時候的話,那好。看過的電影也是相當相當的多的,然後的話呢,就是都已經下線了。

D. 哪裡能看電影鋼刀

《鋼刀》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3b75

《鋼刀》是由深圳市金海岸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劇情片,由阿甘執導,何潤東、李東學、夏梓桐領銜主演。影片於2016年5月20日在中國上映。該片圍繞一段河西走廊上最慘烈的戰爭秘史展開,講述了相依為命的兩兄弟在兵荒馬亂的時代里失散,十年後再相遇,兩人已經變成了勢不兩立的敵人,最終不得不刀刃相向的故事。

E. 有一部類似德州電鋸殺人狂的,但是是拿著一把鋼刀,也是帶著面具的,外國的電影叫什麼謝謝

樓主,這是好萊塢恐怖片《十三號星期五》,也翻譯成《黑色星期五》,共有12部。

F. 電影《鋼刀》劇情介紹

直接去網路搜索下面這段內容就可以了【3d動畫電影網路影音電影經典大片最熱門電影】
===============
製片人
阿甘
類 型
戰爭 動作 歷史 3D
主 演
何潤東,李東學,楊奇鳴,夏梓桐

G. 如何評價電影《鋼刀》

銹蝕之刃
文/夢里詩書

對《罪惡之城》風格的借鑒,並沒能成為《鋼刀》一鳴驚人的亮點所在,其僅是淪為了導演的一塊遮羞布,且並無從掩蓋那凌亂毫無邏輯的劇情,這是一個發生在戰爭年代兄弟間羈絆的電影,卻只有狗血粉飾的蒼白,用荒蠻纏斗代替的沉思。

原名劉曉光的電影導演給自已起了一個頗具電影意蘊的名字——阿甘,而從電影來說他也確實有著「阿甘精神」,正可謂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甚成為了當代國產低成本恐怖片的奠基人,電影《阿甘正傳》中曾有句經典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但阿甘導演的作品卻基本都是「還是一樣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這一點在《鋼刀》中並沒有發生改變,整個故事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劇情間的聯系牽強而尷尬,唯所見的便是導演對《罪惡之城》風格不知節制的濫用。

《鋼刀》雖與《罪惡之城》有著極為相同的風格,但這樣的借鑒在電影中並未能達到與《罪惡之城》相之媲美的暴力美學,不進真實的做作,不僅令人無從得見於一場戰爭的本態,只是班門弄斧,為人貽笑大方,在故事上電影亦並沒有將風格服務於劇情,而是在很多場景上甚可以犧牲劇情去彰顯這種所謂風格,更令人不忍直視的是這樣一部電影其所表達的內在價值更是為人生厭的套路。

縱觀戰爭題材電影,在近年來如《索爾之子》《地雷區》《無境之獸》等多以深刻的人文情懷表達對戰爭的著點反思,而在這部電影中,刻意為之的熱血渲染,沒有兄弟只有戰士的對決,動不動就是血拚肉搏的自我相殺,這些組成電影內在的構思,膚淺更令人尷尬不堪,作為一部戰爭電影其不僅無從令人去反思戰爭的原罪,那糟糕一同抗戰神劇的狗血編排只是讓人無所適從。

電影所呈現的這把「鋼刀」猶如一把銹蝕之刃,刻意生硬的風格即無從金玉其外,亦沒有鋒利的內在動人心弦。

H. 《地心引力》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地心引力》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心引力》觀後感1

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享受沒有生命喧鬧的靜謐時,突然襲來了劇烈的爆炸和沖擊。步步死裡逃生,最終活命的只有一個。這里給我們展現的只是一個我們畢生不會經歷的奇異旅行中的奇跡生還事件。暫且不顧及片中點滴反常及不合理,我們唏噓的是人的求生本能,為女主角重返地球鬆了口氣。

影片《地心引力》非常美。開場即刻震撼觀眾,不單單是隨著角色歪脖看看太空景色而已,還有它創造性的描述太空,讓我們沒有絲毫懷疑。之前的3D電影只是刻意要那些東西直飛向鏡頭的畫面而已。這里,鏡頭緩緩的晃晃悠悠看著主角,看著地球,看著發生的一切,不知覺中主觀、客觀鏡頭無縫隙的自由轉換。觀影之後看了報道:影片60%都是CG處理,趕超《阿凡達。直白的講,這是一種欺騙,虛幻無有活生生整到你面前。但你不會有任何反對的,因為它呈現了迷人的真實,他認認真真的做假。

說這壯觀,太空中的故事敘事完美了一定壯觀!但這必然中也能找到一個另外的規律。主角只有一個女的,兩個男配角,克魯尼還曾陪著女主角走過一段,另一個甚至只做個背景在遠處活動幾下。這其實回到了故事本質的思考上:再宏大、再壯觀、再史詩,這個故事只應屬於主角,而且很少有多個主角的例子,《拯救大兵瑞恩》算是一個。過去我們在電影上也搞了很多人海戰術「三大戰役」之類就是典型,基本依靠全景敘事,參加戰斗的千千萬,投入拍攝的人員是萬萬千。把事說清了,但角色沒記住一個。

曾經有人說拍電影、講故事要有深刻涵義,主題要寓意深刻。為此,我迷惑過,對自己寫的故事也有過不自信,但現在這里看來不必。視覺藝術與文學藝術比較,寓意、主題之類,背負的這些重任要輕松的多。電影與音樂一樣是時間順序的藝術。從頭到尾一個完整的包絡波,順序欣賞,完整感受。它不會精煉簡潔的像一句詩,或者理科的一個公理定義。它是用長長的2小時告訴你,一個作者要表達的意義。這意義也許很常見,人們都說熟爛了,比如:好死不如賴活著,比如愛情、友情、親情的珍貴或美好。《地心引力》就是這樣一種片子,沒有什麼深刻哲理,至多看後讓觀眾自己琢磨,活著多好啊,有人捨生為你多偉大。

觀影前,我看到國內何姓大導與國內畢姓影評人在微博上隔空對罵。畢說《地心引力》完美,完美到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國內同等級作品了!何說,不要聽所謂影評人得比得。不懂瞎說。

但不管怎樣評論仍然是擋不住這片子的精彩。卡梅隆是個技術控——典型美國人作風,他稱贊創新的技術創造出精彩畫面,有劃時代意義。這么說我贊同,我們現在是全部接受西方實用價值體系的時代,事物文明先進的標志就是細節做的如何,細節展現的如何。

最近網上炒作《咱們結婚吧》很火,昨晚女友死活要求我陪她看一集。我見又是傻男跟花瓶女磨嘰來磨嘰去,耐不住去刷碗了,回來見女友還是在那不挪窩,我受不了了:各個的不是嘴貧就是假爛漫、純真。你這邊看美劇,那邊看這爛劇,有意思嗎?我女友來個絕配回答:國產劇就這樣啊!不費腦!好吧,國民素質高,已經在大腦中自動區別對待了。

順便說一句,克魯尼說天空號除了是中文,其他與聯盟號太空艙一樣,美國人再一次在電影中譏諷了中國製造抄襲一貫作風。《127小時》裡面曾有一個情節點:主角萬分後悔臨行前沒有找到瑞士軍刀,最終是用中國製造的劣質鋼刀撕扯著斷臂的,不知真實事件是否也如此,但這樣的文化諷刺卻是醜陋且真實。

《地心引力》觀後感2

前不久,我剛看了一部感人,有點恐怖的美國片,叫《地心引力》。

深邃浩瀚的外層空間,蔚藍的地球與深不見底、漆黑一片的宇宙形成鮮明對比。一台隸屬美國的空間站,數名宇航人員正進行太空漫步,對所屬衛星做著例行檢查。初上太空的瑞安博士正和經驗豐富的麥特一起檢查機器。幽默風趣的麥特讓氣氛很好。可是,突然從休士頓總部傳來噩耗,不久前行將廢棄俄羅斯衛星被導彈擊毀,碎片以超過子彈的速度在地球軌道上散開,並意外擊中其他衛星,引起連鎖反應製造了新的碎片。

衛星里的所有人全部身亡,而瑞安博士栓著衛星的安全繩斷開了,她墜進了無底的深淵,在太空進行了一次漂流。

瑞安在太空中漂浮不定,失去了方向,身體直往下落。看到這時,我不禁毛骨悚然,完全投入到電影里去了,好像掉下去的是我一樣。

瑞安的情況很糟糕,她接收不到來自休士頓的信息,也看不到麥特。但她沒有解開綁在身上的安全繩。

不知道墜了多久,只知道氧氣瓶里的氧氣越來越少了。這時,瑞安終於接到麥特的信息了。她告訴麥特自己正在墜落,但有看見中國太空站。兩個人終於見面了。

他們找到了衛星,打開門,空中漂浮著兩個臉色發白,頭發凌亂的太空員,他們已經死了。瑞安他們穿過太空站時,麥特沒抓穩,掉了下去,幸虧他抓住了掛在瑞安腳上的繩子,才沒掉下去。可繩子越來越松,麥特想放棄了,可瑞安執意要救他。麥特把氧氣瓶甩給瑞安,自己掉進太空中,偉大犧牲。

瑞安非常傷心,可她憑借她頑強的求生意識,活了下來。

當瑞安處於失重的環境下,孤立無援,內心煎熬,人為與自然的挑戰將她逼到絕境,人的主觀意識與求生意志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將她從消極死亡拉回頑強追求生命的選擇之路上。從化為灰燼到成為傳奇。

麥特把生命的氧氣給了瑞安,是要給她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有人說,她是一個女人啊!是的,女人也有求生意識。夥伴的死亡更激勵了她活下去的信心。瑞安的勇敢,是對生命的詮釋。生命是寶貴的,無價的。把握每一次生命的機會,不輕言放棄,這就是生命的意義,而女性的意識在求生面前顯得愈發突出,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她的第一次流淚是對美好生命的強烈渴求;回歸地球,踏上陸地,感受到腳踏實地後的放聲大笑是她完成生命之旅的怒吼。有愛與希望,人性的回歸與救贖。

活著!別無他求!化為灰燼的毀滅到成為傳奇的女性,在飛船降落於湖邊之上的一刻最終實現。瑞恩帶著麥特的祝福與希望,奮力一登,湧出水面,那一刻久久的停留於水面之上是她對自然浮力的一種享受,從完全失重到倚靠浮力,是其生命之旅的完美降落。不論是作為一名科學家,還是作為一名女性,她實現的不僅是人類對抗太空的勝利,而且是女性意識的自我勝利。而這一切,都僅僅在她的一念之間,實現了其即將毀滅到傳奇一生的人生奇跡。

可以說,影片就是一個女人的「荒島餘生」、劫後重生,只不過這一次是在太空中,顯得艱難異常,但依舊不拋棄不放棄。甚至可以這樣說,在生與死的選擇上,在愛與希望的指引下,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成為永恆,影片也終究能夠成為永恆。

瑞安,我敬佩你的堅強,你為人類,畫上了傳奇的一筆!

《地心引力》觀後感3

上周看了正在熱映的大片《地心引力》(Gravity)。稱它是大片有點勉強,因為情節過於單薄了。影片主要講的是國際空間站遭遇了一場太空災難,僅存的一名宇航員驚險逃生,沒有陰謀,沒有轉折。已有專家批評此片漏洞太多。對於此片,我只有一個感覺,它好像是專門拍給中國觀眾看的。

宣傳海報上說,卡梅隆稱贊《地心引力》是「最好的科幻電影」之一。但它應該不是美國人最愛的題材,沒有外星人入侵地球,也沒有宇宙冒險。可能該片唯一吸引美國觀眾的,就是那兩位老牌明星主演。不過,印象中那兩位明星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出演過流行大片了,不知道現在是否已成票房毒葯。顯然,該片對中國觀眾的吸引力比美國觀眾大很多,因為裡面有「神舟」和「天宮」。國人大概很好奇,好萊塢對中國的太空船有什麼樣的.評價。

現實中,天宮是軌道飛行器,神舟才是帶有返回艙的飛船,但電影里好像給搞反了,女主角開著天宮上的返回艙回到了地球。這也是讓我感覺最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中國的空間站上還帶著返回艙,又怎麼會沒人呢?如果說中國的航天員遇難了,屍體又在哪裡?我覺得,電影硬要扯上天宮,就是為了來中國賺票房。如果把這些細節都說明白了,可能對票房不利。

事實上,《地心引力》編劇的靈感極可能來自前些年中國的反衛星導彈試驗。據外媒報道,20xx年1月11日,中國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枚攜帶了動能彈頭的火箭,成功擊毀了本國的一顆軌道高度865公里、重750公斤的已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維基網路上說,這次試驗是歷史上產生太空垃圾數目最多的單次事件,估計共造成了2300件以上尺寸大於高爾夫球、可被追蹤的碎片,以及3.5萬塊大於1厘米的和100多萬塊大於1毫米的太空垃圾。由於在目標衛星的軌道高度上大氣阻力非常小,這些太空垃圾將在軌道上運行數十年後才能被逐漸耗盡。維基還說,20xx年1-2月間,俄羅斯一個衛星受到太空碎片撞擊而受損無法工作,科學家分析最可能的碎片來源是20xx年中國反衛星導彈試驗中被擊中的風雲一號。

電影的背景則是俄羅彈用導彈擊毀了衛星,製造出高速飛行的碎片群,碎片飛到其他軌道,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徹底破壞了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從未進過類似測試。如果拍成空間站被中國衛星碎片摧毀,宇航員再坐著中國飛船逃生,這樣的情節感覺更有意思。電影里說是俄羅斯乾的,似乎是為了避免刺激中國觀眾,引起麻煩。但它也在告誡觀眾,反衛星測試危及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以後可不能多干。(事實上,外層空間大得很,發生這種事情的概率極小。)

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女主角再進入返回艙後,看到控制台上全是中文,瞠目了一小會兒,但她很快發現,控制台上按鈕的布局與她開過的聯盟號飛船相似,於是就猜出了正確的操作方法。這個情節明顯在暗示,中國的飛船是山寨俄羅斯的,有貶低之中國航天科技之嫌。

為了票房,製造個「天宮」的噱頭無可厚非,但既然賺了人家的錢,還要腹黑一下人家,未免不厚道。

《地心引力》觀後感4

電影《地心引力》觀後感

美國大片《地心引力》的故事情節極為簡單:在空間站工作的宇航員馬特·科沃斯基(喬治·克魯尼飾)以及航空新手瑞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飾)在出艙工作時,飛船與空間站發生爆炸,同行們都死了,兩個人在缺氧、失重、與外界喪失聯系的情況下艱難求生,最後女主角獨自一人回到地球,重新感受到地心引力時,她非常激動。

簡單的情節,無聊的對話,帥哥美女的臉都被扣在嚴實的宇航服里,看不到他們迷人的微笑和表情。甚至包括科沃斯基放棄或讓度生的希望,毅然決然飄然而去的偉大共產主義品德,都不是什麼新鮮元素。然而,這部電影居然還能吸引觀眾屏住呼吸一氣看完,靠的是什麼呢?

首先,這部電影始終帶領觀眾,獲得一個浩瀚恢宏的視角。從兩百公里太空,看眼前那個富有壓迫感的藍色地球,在強烈的太陽光照耀下,飄浮在布滿星辰的黑暗中。白天與黑夜飛快交替,地球上的大海、大陸、山脈、城市群,是一幅極其美麗的畫面,你甚至想辨認正對著地球的是哪個大洋哪個大洲,尋找它們熟悉的輪廓。黑夜,你會看到山谷中布滿燈火的河流。所有這些,遠遠超出緊緊蟻附在地球表面的我們的直覺,持續不斷地給予強烈而新鮮的刺激。其次,讓人們飽覽失重條件下演員的各種表演。他們以優雅和富有表現力的方式打破我們所熟知的一切物理常規。他們在空中飄浮、依照慣性進行各種碰撞,稍有動力,包括一隻滅火器的噴射,都能改變運動的方向。我不知道他們如何做到看上去克服了地心引力,始終處於一種失重狀態的。如果不是製作成本等一系列硬邦邦的數字擋在前面,我甚至會相信就是在太空拍攝的。當然,這些肯定都是虛擬的,但整個細節高度逼真。讓我們相信,那一切都基本符合航空技術數據。

另一個視角就是遠離地球高高在上的心理視角和情感視角。在浩淼的太空,與總部和聯系已經中斷,他們顯得那麼渺小無助。這里,地球上任何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聲音,都變得非常的珍貴,有一個語言不通的人在哄自己的孩子睡覺,唱著搖籃曲,其中夾雜著寶寶的哭聲、牛羊的叫聲、狗的吠聲。這時,女主角學狗叫:旺,旺旺。這個場景如果放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會變得滑稽可笑,可是在太空,在她瀕死的時候,聽著地球上不知從什麼地方傳來的親切聲音,她試著學狗叫的橋段,竟然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意義而變得十分感人。那一刻,觀眾可能會因此而眼眶濕潤。它在提醒人們,現實生活中離我們最近的這些瑣碎的東西,有時是多麼的珍貴,擁有它,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甚至想,在那個時刻,如果看到一隻我們平時非常討厭的蒼蠅也會感到親切吧?

我一直以為天文學同時也是一門最好的人生觀教科書。它向我們展示的空間遼闊無垠,動輒數萬光年,比較人的五尺之軀,才可見到人之渺小,從而可以消除人的自大心理和狂妄心態。把那些不可一世,自以為可以搞掂一切的人,置放在這樣的背景下,會顯得多麼可笑。它向我們展示出的時間漫長無邊,無始無終。與人生命的的幾十年、近百年相比,簡直如白駒過隙。在這樣的參照中,人既然已經認識到其無比的短暫,還會花時間去在意那些無聊的瑣事嗎?總之,在這樣的知識背景下進行思考,人會變得心胸開闊、豁達通透,外在表現也就會和藹可親,益於相處。沿著這個思路,我們是否可以與康德的偉大思想相逢呢?康德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I. 《鋼刀》這部電影怎麼樣好看嗎

好看,拍的挺符合那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