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BARAKA》——沒有一句台詞的偉大紀錄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又將歸往何處?這些和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的問題,幾乎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進程。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從未有過明確的答案。導演羅恩·弗里克,用這部沒有一句對白和台詞的紀錄片,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的方向:人與自然。
影片的開頭用了一連串由遠及近的鏡頭,配以悠揚的音樂,呈現了雪山的壯麗。之後鏡頭拉至雪山中的一處溫泉,一隻猴子悠然自得、毫無顧慮地享受著溫泉的舒適。鏡頭在它身上停留良久,然後轉向由暗到明的天空。鏡頭再回到猴子身上時,它怡然地閉上了雙眼,毫不顧天色是否將暗。
影片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展現世界各地的景象,每一個鏡頭都出奇的慢,畫面躍過了西藏,日本,印度,泰國,緬甸,等等極富有東方神秘感的地域,石窟,雨林,佛頭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每一個鏡頭幾乎都要停留十秒,而配樂也是給人以冥想的日本傳統音樂。在沒有任何工業文明侵蝕的原始的地域上,任何景色似乎都帶著一種沉思的味道。
部落里的祭祀、宗教活動進行著,男人們赤裸著上身,發出某種原始的吶喊,卻讓人覺得安詳、和諧。
雲翻湧不息,斗轉星移,音樂也開始悄悄改變和轉換著,大自然的恢弘與人類文明開始交替出現。部落里的男人女人以及小孩們都自然地赤裸著上身舞蹈、歌唱。鳥群齊飛、瀑布飛瀉、湖光瀲灧……接著卻是電鋸伐木、爆破山石。接著鏡頭轉向擁擠的人類社會,無論是老人、小孩,還是婦女,都趴在窗檯邊觀望著這個世界,連放風箏也只能在屋頂。幾乎每一個情節的轉換,影片都將一個人作為「節點」,導演似乎是刻意讓一個人面對鏡頭,毫無表情地長長凝視著,頗有深意。
人類社會的房屋密集、擁擠,連墓穴也如高樓公寓一般壘起。卷煙廠女工們有序地工作,地鐵站的人們絡繹不絕,無論是街邊、地鐵上、列車上的太空艙里,每一個人都帶著嚴肅的表情。街上行人步履匆匆,卻有一個僧人搖著鈴鐺、默念著經文,一步一步地、緩緩地前進著,在鬧市中顯得如此從容。
漸漸地,音樂節奏開始加快,一整座城盡在眼底,導演用了快鏡頭,由遠及近地、清晰地為我們展現著城市裡的車水馬龍,無論是行人還是車輛,都顯得急切而匆匆。大廳里、十字路口處,人來來往往,導演將一個時鍾擺在鏡頭中心,寓意著時間的流逝。更有趣的是,除了時鍾本身靜止地處在鏡頭中間以外,再無其他靜止的人和物。
影片用了大量的長鏡頭,來表現工業城市中男工女工們日復一日、重復的工作,在加快的鏡頭里,人們的疲乏顯得更加清晰。
非常讓人震撼的一段是:影片將工廠中一堆雞蛋一排一排地有序分開,與城市中電梯上、大門前人們絡繹不絕的鏡頭放在一起。接著雞與人的鏡頭一直交替出現,小雞被擁擠、殘酷地倒進槽內,而地鐵里中的人們也像小雞一樣無可奈何地擁擠著;人們經過檢票口,而小雞也在經歷簡單而粗暴地篩選和甄別,盡管長大了也被無差別地關在擁擠的牢籠里。鏡頭拉向窗外的街道,好似在說:人們不也是如此被束縛著的嗎。無論是人,還是雞,似乎都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一個白內障的孩子捂著臉,然後慢慢松開雙手,張大嘴驚恐地叫喊,卻聽不到聲音,只有一些輕微刺耳的聲波給觀眾帶來震撼。我想,是導演放在這里用以表現人類內心對牢籠束縛的無聲的痛恨和反抗吧。
而在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人和動物毫無顧忌地處在一起——在龐大的垃圾場里拾荒。這些人是否比城市中的人更快樂更自由呢?在我看來也不是的。橋下的流浪漢、乞討的孩子,他們似乎同樣是不能主宰自己生活的人。特別是那個乞討的孩子,疲倦地坐在路邊,一臉倦容,卻無人問津。自行車上懵懂的小孩、小推車上歡笑的小孩、窗戶里眉頭緊鎖的小孩、等待客人的小姐……影片用各種各樣的人群盡可能地為我們展現著城市裡的生活百態,音樂緩慢而帶著一點點悲愴的色彩,隨之是日本舞姬在這緩慢的樂曲中舞蹈,肢體與表情似乎都在描述著現代社會人們的麻木與辛酸。
音樂漸漸緊張起來,平原上一片一片的火光,與「死亡公路」上橫七豎八的車輛「屍體」的鏡頭交替。原集中營牆壁上整齊地掛著囚犯的照片,遺留在這里的屍骨也整齊地堆放著,十分駭人。
在影片的最後,印度的恆河中,人們在浣洗、沐浴、禱告,這條聖河承載著當地人最美好的期許,讓我們一下從前面駭人的景色中脫離出來,融入這美好的境地。人們為去世的人進行火葬儀式,接著鏡頭便轉向了頭頂翻滾的雲,與影片開頭不久翻湧的雲似乎形成了呼應,又像是告訴我們一個關於生死的輪回——去世的人,將回歸天際、回歸自然,為在世的人禱告、祈福。之後的鏡頭中,男人們穿著聖潔白裙旋轉舞蹈、朝聖的信徒們圍繞著克爾白神殿中心環形地行走,都在闡述著最原始最真切的禱告,並顯示出一個圖形——那就是圓。「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一切事物都有輪回,一切事物都有軌道,恰如一個圓,總會走回起點。
影片處處都在使用著強烈的對比,給我們視覺和心靈上的巨大震撼。自然的壯麗、宗教的禱告、部落的祭祀、人群的擁擠、戰爭的慘烈、火葬的莊重……不時地會給我們十分靜態的人的鏡頭:地鐵前的三個女學生,垃圾場中的三個拾荒少女,門前穿著粉衣的小姐等等。他們無一不是面無表情地長久地凝望著鏡頭,似乎是影片在寓意著「上帝之眼」。沒有一句對白,卻用更加富有震撼力的表現形式,讓我們隱隱約約找到了那些問題的答案。
《天地玄黃》原片名《Baraka》,本是「祝福」之意,而譯者卻有心地把它譯為「天地玄黃」,想必也是被這部影片所震撼,讀懂了影片的本意,才翻譯得如此絕妙吧。
② 找一部俄羅斯電影
寂靜的夜(美國)
更多中文名:平安夜遭遇戰
2002年出品
導演:羅德尼·吉布森斯
主演:琳達·漢密爾頓、羅馬諾·奧扎瑞
故事發生在1944年聖誕前夜的德國。那個時候盟軍已經登陸諾曼底,德軍正在瘋狂地做著垂死掙扎。為了躲避戰爭,伊麗莎白帶著兒子弗瑞斯來到森林深處的一個小木屋。弗瑞斯的哥哥已經陣亡,父親此刻也在部隊中杳無音信,伊麗莎白不想再失去年幼的弗瑞斯。
三名美軍士兵在森林滿天風雪中迷路,其中一名士兵腿部中了彈,他們急需一個隱蔽的地方休息。三人來到伊麗莎白家,要求在這里借住。面對持槍的美國軍人,伊麗莎白沒有其他的選擇,但她提出如果想在這里過夜,必須將武器放到屋外。美國士兵接受了她的建議,房間里緊張的氣氛有所緩和。
很快,三名德國軍人也來到伊麗莎白家避雪,與美國士兵狹路相逢。為了生存伊麗莎白出面請求兩國的士兵暫時放下武器,這樣才可以一同寄居在這里。雙方均同意將武器放在室外,但關系卻異常緊張。美國人和德國人彼此提防,因為誰也不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誰也不敢保證對方不會向自己舉起手中的槍。
聖誕節的到來讓這群原本對立的人安坐在桌前,此刻他們已經沒有了戰場上的仇恨,甚至開始分享彼此的食物。人們心中對和平充滿嚮往,祈禱著戰爭快一點結束。
清晨,一名化妝成美國士兵的德國軍官潛入到伊麗莎白家。他用槍指向伊麗莎白,並辱罵她為賣國賊。緊急關頭德國中士漢斯用槍托擊倒了他,救下了伊麗莎白,也救下了美國士兵。
德國士兵和美國士兵在伊麗莎白家度過了一生中最特別的聖誕節,他們分別時已經成為了彼此可以信賴的朋友。盡管戰爭距今已經結束了幾十年,但他們彼此都不會忘記這段特殊的經歷。
在線觀看: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C6%BD%B0%B2%D2%B9%D4%E2%D3%F6%D5%BD
③ 求一部CCTV6演過的俄羅斯電影
找到這個 你看看是不是
歐洲杯激戰正酣,跟哥幾個說過,從四分之一比賽開始寫關於歐洲杯的博客,所以把自己博客主要的內容---電影推介都給忽略了。趁著半決賽還沒有開始,趕快把前兩天看過的一個電影拿出來介紹給大家。
《清潔者》,英文名字:Cleaner。也有翻譯為清潔工的。07年出品的一部個人認為還算上成的好萊塢電影。
故事的主人公(塞繆爾)是個退休的警察,有著一些輕微的潔癖,並在退休後從事著一個特殊的職業:清理犯罪現場。工作流程是這樣:先從警察局收到現場清理授權書,然後上門開始打掃,把現場的血腥場面恢復得清潔干凈如初。並記錄在案,從警局收到相應報酬。工作一直順利。一天,塞繆爾接到一個警察局的授權書,開始上門清理,從現場有著豐富從警經驗的塞繆爾判斷出這是一起發生在客廳的槍擊案件。大量的血液充斥在沙發、茶幾、地毯上。在他有條不紊的整理下,客廳恢復了貫有清潔與整齊。離開時,他忘記了從門墊下拿到的鑰匙,幾天後,他發現鑰匙還在他的手上,就決定再去一次現場,把鑰匙放到門墊下,當他到那個房間的時候,發現房間里有一群人。當他叫開門說明來意的時候。女主人(伊娃.門德斯)告訴他她剛剛從外地回來,從沒有報過案,他們家也沒有發生過任何的兇殺事件。老道的塞繆爾馬上說到錯了地方,並致歉離開。回到公司,他立即將現場記錄從檔案中取出,並藏了起來。隨後,他與多年不聯絡的警局搭檔(艾德.哈里斯)重新開始聯絡,暗中調查這一事件的幕後背景。隨即,房屋女主人找上門來,說出自己的丈夫已經失蹤,並且,塞繆爾發現,她的丈夫正是現任警察局長貪污案的重要證人,回想自己的過去,也曾經因為自己老婆被殺害,而報復殺人者,最終致使殺人者在監獄遭到謀殺,並因此被警察局長拿到把柄,幫著局長貪污。這也是自己最終離開警界的直接原因。而所有這一切自己不想再次面對的事情卻因為一次現場清掃把他重新拉回到事件的漩渦中心。他開始與女主人合作揭開這一切的謎底,當漸漸接近事實真相時候,發現事情並不是像他最開始所想像的一樣... ...。
片子的色調基本上偏冷色,顯示出片中所有人所缺乏的安全、溫暖,投射出所有的不安。鏡頭運用的很嫻熟並且有些匠心之感。當然這些最後都要歸功到剪輯的功力,這部片子的剪輯很細膩,對於電影沖突創造出來強烈的質感,現代手法運用頗多。諸多細節設計與鏡頭也都體現出了片中角色的性格特點,看得出導演的用心。
故事講得很好,情節設置也很精彩,最後體現的人性的自私、貪婪等等方面也很淋漓盡致,更主要是塞繆爾、艾德.哈里斯這兩個老戲骨的表現非常精彩,當然好萊塢新銳美女伊娃.門德斯也當仁不讓,表演日漸成熟,從《靈魂戰場》中與凱奇搭檔後,已經漸漸成為一線女星。導演雷尼.哈林,不用多說,看看他的作品:《絕嶺雄風》、《虎膽龍威2》、《八面埋伏》、《驅魔人前傳》、《魔鬼契約》幾乎都是叫座的驚悚、懸疑、動作大片的代表作。
④ 講述世界 消亡 整部電影沒有台詞 是什麼電影
怒火保鏢
8.5分加入收藏
主演:傑森·斯坦森邁克爾·安格拉諾多米妮克·加西亞-羅利多霍普·戴維斯
導演:西蒙·韋斯特
類型:動作劇情槍戰犯罪
時長:89分鍾
年代:2015
地區:美國
簡介:
⑤ 斯大林在二戰的衛國戰爭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我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
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Иосиф.В.Сталин)
英語斯大林(Stalin, Joseph)、
斯大林沒有說過「俄羅斯雖大,但已無路可退!後面就是莫斯科!」。事實上這是蘇軍莫斯科前線一個戰斗小組指揮官鼓勵士氣的戰前動員。面對20多輛德國坦克的沖擊,他們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堅守著自己的陣地。1942年1月蘇聯發表社論《繼承犧牲的28位英雄的遺志》,「俄羅斯雖然地域遼闊,可我們卻毫無退卻的地方。莫斯科就在我們身後!」具備了歷史意義。
這句話的流傳跟一部電影有關。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者。曾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莫斯科保衛戰》長達300餘分鍾,分《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拍攝過程歷時兩年,約有五千名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餘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與其中。本片從德、蘇雙方的高層決策至基層部署、從後方帷幄至正面戰場,全方地展示了莫斯科保衛戰。該片最經典的台詞:「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
⑥ 求一部國外的沒有台詞的動物類的搞笑電影名
法國動畫系列短片 《Minuscule》
法國Futurikon公司拍攝的一系列昆蟲動畫片,Minuscule(源於拉丁詞義「微小」)是兩個年輕法國藝術家Thomas Szabo和Hélène Giraud的優秀動畫作品集。作品的風格新穎,場景和聲音效果都是現實中真實的東西,故事的主人公則是三維製作的小動物或者小昆蟲,每集四五鍾左右,通篇沒有對白,以紀錄片的風格描述動物或者昆蟲的生活環境以及生存狀態,不僅讓人大開眼界,而且充滿智慧與幽默,發人深思。
⑦ 有誰知道一部俄羅斯電影名字好像是<消失在天邊的連隊>,基本內容是講俄羅斯車臣戰爭里的一段故事.
電影名字是《風暴之門》
改編自俄國戰爭報告文學《連隊消失在天際》。
片名:風暴之門
俄文名稱:ГРОЗОВЫЕ ВОРОТА
年代:2006年
國家:俄羅斯
主演:安德烈·卡拉斯科(《土耳其式開局》、《第九縱隊》、《俄羅斯大亨》)
米蓋爾·普萊切科夫(《第九縱隊》)
米蓋爾·葉弗里莫夫(《第九縱隊》、《國家顧問》)
丹尼爾·斯塔科霍夫(《情迷彼得堡》)
類型:戰爭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車臣(Chechnya)叛亂時期,由陸軍上尉多洛寧(Doronin)帶領的戰斗連,被派到一個四面環繞巨岩的狹窄山區,他們的首要任務看似很簡單,即阻止一夥叛軍匪徒通過這個峽谷。士兵們希望這次任務一切都能順利,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職務,一些作著隨時離開的打算,另一些人則期盼著愛人的來信……沒料到由泰姆拉茲率領的叛軍達到1000人,並很快地進入了他們所在的陣地,沖突迅速變成了一場血腥的肉搏戰。這些俄羅斯戰士們能否堅持信念,與十倍數量的叛軍戰斗到最後一口氣嗎?
⑧ 誰知道俄羅斯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里那句經典台詞的俄語原句是什麼嗎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現在不該哭,而該行動!
Ладно, 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 Тут не плакать,тут действовать надо!
--------------------------
樓上的2位,如果你們懂俄語,來這里聽聽原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zNjU1NjQ=.html
這句話在131:15時間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