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國內不引進俄羅斯電影
1) 俄 羅 斯電影題材單一
就近幾年的數據來看,我們國 家從俄 羅 斯引進的題材多為戰 爭片以及體育精神為主。
就比如《最後一球》、《斯 大 林 格 勒》以及上映不久的《絕 殺 慕 尼 黑》,諸如此類都是在戰 爭和體育的范圍圈內。
但是就目前已經在內地上映過的片子來看,這種單一類型的作品的數據很不理想,票房極為黯 淡,即便是十分看好的《絕 殺 慕 尼 黑》也只是九千萬上下而已,相對於其他國家引進影片動輒幾億的票房實在是不 堪一 擊。
2) 電影行業的低迷,不能與時俱進
不可否認的是,自蘇 聯解 體之後,俄 羅 斯的盛 世王 國之夢就已經"破 碎",與此同時,帶來的是影視行業不斷的衰 落。
要說俄 羅 斯電影行業最為鼎 盛的時期莫過於前蘇 聯時期了,那時候國 家正處於戰 爭時期,當然以戰 爭片為主,可是現在早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戰 亂紛 飛的年代。
即便是希望大傢伙兒憶苦思甜,但也不能一攬子全部都是"苦瓜菜",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在影視作品上也應該是這樣。
3) 中俄文化差異
曾經我們落後挨打的時候我們需要取別國之精華,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需要從別人的方方面面中獲得經驗,以便能更好地推動我們的發展。看俄 羅 斯的影片也是一種學習方法,能更好的推動我國的影視文化發展。
但是現在的中 華 民 族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瘦弱身軀,現在的我們也早已林立於世 界 民 族之林,而俄 羅 斯卻近乎"止步不前"。
這樣的差距讓民 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顯現的更為明顯,一味追求戰 爭片的市場無法滿足我們多元化的需求,和我們自身的文化背景有較為明顯的鴻 溝,觀眾們無法融入俄 羅 斯的影片,就無法產生共鳴。
4) 營銷方式不到位
戰 斗 民 族不同於別人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干實事、不宣傳"。
有些俄 羅 斯的影片還是非常不錯的,就不如說《戰 斗 民 族養成記》,獲得了9.1的高分,可以說還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要知道這是在完全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就已經或者這樣的不菲戰績,不少網 友表示:"那是大哥不營銷,營銷一下絕對火!"...
5) 市場競 爭異常激烈
我們國內的文化市場一貫原則就是百花齊放,我國是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國 家,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國內的市場前景非常之廣闊,影視市場也不例外。
很多國家都想文化輸出到我們,電影市場的競爭非常的激烈。美 國、日 本、韓 國的影片我國每年都會引進無數,這也就說明了電影市場的競爭有多麼的激 烈。
『貳』 找一部俄羅斯電影,是幾位俄羅斯年輕人穿越回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劇情
片名:《古墓迷途》
《古墓迷途》是由安德烈·馬柳科夫執導,鮑里斯·加爾金、丹尼爾·斯特拉霍夫主演的一部劇情片。這部影片在俄羅斯上映曾取得了85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成為當年俄羅斯票房冠軍。故事發生在列寧格勒,主角是4個熱衷地下尋寶的年輕人,無意中穿越到1942年的列寧格勒,繼而成為前蘇聯的戰士。
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了在曾發生過殘酷戰斗的列寧格勒州有一個地下尋寶者團伙兒在活動。這伙厚臉皮的年輕人把挖掘出來的二戰期間的戰利品、紀念品,像獎章、勛章、文件和德國武器等,高價賣給外國人,狠宰一筆。4人團伙中的頭是謝爾蓋,外號伯爾曼,曾經是歷史系大學生,精通德語。
契列普總是幻想找到德國法西斯的勛章。斯皮爾特是他的對立面,行為粗魯,放盪不羈。秋哈則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離不開手提電腦,著迷游戲射擊。有一次在例行的挖掘中斯皮爾特找到一個被掩埋多年的窯洞,發現裡面有蘇軍指揮官、女護士和4個戰士的遺骸。但是一個保險櫃引起4個年輕人的強烈好奇心。他們在村裡買到白酒,飲酒祝賀,在保險櫃里找到幾乎腐爛的士兵證件。
令他們震驚的是不僅這些證件填寫著他們的名字,而且還貼著他們自己的照片。為了擺脫可怕的幻覺使自己清醒,他們跳到附近的湖中,但是從湖中潛出時,發現自己身處1942年靠近前線的地帶。這時他們找到的士兵證件派上了用場,憑這些證件他們被接收為附近蘇軍部隊戰士。
如今,這4個「非法盜寶者」的首要任務是返回現時代。但是沒完沒了的大量的事件妨礙其實現,其中之一是伯爾曼和女護士妮娜的意外浪漫愛情。還有讓他們不能安寧的是,他們極度懷疑他們在21世紀艷陽天刨出來了自己的遺骸!
(2)2017俄羅斯電影票房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伯爾曼 演員 丹尼爾·卡斯洛夫斯基
戰時名:謝爾蓋·菲拉托夫(Сергей Филатов)
天生領導者,受過良好的教育,曾在歷史學院學習過,能說流利的德語,了解文學,喜歡探索軍事歷史,聰明,迷人,熱愛潮流,單身。
2、斯皮爾特演員 安德烈·切林捷夫
戰時名:安德烈·斯密爾諾夫(Андрей Смирнов)
易受外來影響,自私,隱秘,言行不一致,算計心重,喜歡black music,留著長發綹,吉他彈得好,表面喜歡硬碰硬,但實際上他很懦弱。
3、切列普演員 弗拉基米爾·伊戈里奇
戰時名:歐列格·瓦西列夫(Олег Васильев)
倔強,有原則,光頭黨、納粹的崇拜者,曾參與拳擊訓練,喜歡紋身,鄙視懦弱,有時顯得強硬,為人勇敢,是忠誠的朋友,不服輸。
『叄』 俄羅斯經典電影
俄羅斯經典電影:
1、《太空救援》
2015年,中國版《十二公民》在國內熱映,即便是在《復聯2》的「排擠」下,仍然票房口碑雙豐收,可見這部影片的故事和情節的設定,是多麼的「驚心動魄」。其實這部電影還有另外兩個版本,分別是1957美國原版《十二怒漢》和2007俄羅斯版《十二怒漢》。
俄羅斯版《十二怒漢》,故事內容和情節與《十二公民》大致相同,但相較於美國原版,更增加了當代的社會問題,包括種族沖突等等。這一版堪稱是三個版本中最「人性」的一版,可以說中國版《十二公民》受這版的影響比美版更大。
『肆』 國內很少能看到俄羅斯的影視作品,俄羅斯的文化輸出為何如此之少
其實,中國近幾年引進的俄羅斯影片並不在少數,甚至民間組織和政府部門也在這方面你做了不少的工作。只是俄羅斯的作品在中國的反響並不理想,俄羅斯《冰雪女王3:火與冰》豆瓣評分才4.7,票房僅為7400萬元,《斯大林格勒》,票房不到7200萬。
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作品的題才和文化的差異,首先俄羅斯電影沒有美國大片氣勢恢宏的氣勢,也不像印度片那樣接地氣、能夠引人共鳴。其中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差異,俄羅斯電影大部分都是關於國家歷史戰爭,因為歷史和文化背景都有較大的距離,難以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
但是俄羅斯也在這方進行了改變,如今的俄羅斯喜劇電影,基於蘇聯的基礎,擁有大量的傳統俄羅斯風情,本土風格十分突出。同時,在故事創意上俄羅斯電影一直關注本土風俗、蘇聯時代的集體主義精神、運動競技等大國文化仍能在電影中尋覓蹤跡,但比起早期喜劇片來說,俄羅斯電影也在向輕松愉快的喜劇風格逐漸轉變,少見陰暗沉重的社會批判內容,風趣幽默的情節開始越來越多。這一點在典型的體育電影《花滑女王》中體現得十分明顯。
『伍』 台灣2017年外國電影票房
外國票房還是很高的。
2017年台灣票房前十名中《速度與激情8》以6.508億新台幣的票房收入奪得榜首,票房遙遙領先其他影片,觀影人次267萬次。《王牌特工2:黃金圈》3.335億新台幣,觀影人次140萬次,排名第二。《神奇女俠》2017年票房收入3.332億新台幣,觀影人次141萬次,排在年度電影第三位。其餘上榜電影有:雷神3:諸神黃昏——3.139億(132萬次),蜘蛛俠:英雄歸來——2.953億(125萬次),新木乃伊——2.867億(120萬次),金剛:骷髏島——2.566億(108萬次),美女與野獸——2.513億(108萬次),生化危機:終章——2.478億(101萬次),正義聯盟——2.452億(101萬次)。
海外電影在台灣還是很受歡迎的。
『陸』 目前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是泰坦尼克號嗎阿凡達有沒有超過
1月的最後一周,《阿凡達》在內地連續第四周加冕冠軍,上周的票房是23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57億,而該片上映28天,總票房達到了8.62億
《阿凡達》的北美票房是5.95億美元,最遲到2月3日,該片就將打破《泰坦尼克號》的6億美元的北美票房紀錄
影片的海外總票房累計至14.5億美元。按這個趨勢,《阿凡達》的海外總票房可以達到17億美元,而全球總票房是24億美元。
《阿凡達》最大的海外市場仍然是法國,1.339億美元,二號選手中國到上周,總票房是1.263億美元,大大縮短了與法國的差距,而且有望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內實現趕超。其它的票房大戶依次是:德國(1.067億美元)、英國(1.046億美元)、俄羅斯(1.012億美元)、日本(9200萬美元)、韓國(8850萬美元,而且是該國第一部觀眾總數過一千萬的外國片)、澳大利亞(8400萬美元)、西班牙(8270萬美元)
截至2月1號凌晨,全球總票房已經超過20億美元,將10多年前《泰坦尼克號》創下的 18.43億美元票房紀錄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雖然《阿凡達》的總票房超越了《鐵達尼號》,但觀影人數還遠遠不及後者。一九九七年,《鐵達尼號》的全美平均票價是四點六美元,而《阿凡達》的北美普通銀幕票價已漲到七點五美元,3D和IMAX的票價更是高達十三美元和十六美元左右。
如果考慮美元貶值和票價等因素,《阿凡達》和《鐵達尼號》都不是真正的世界電影「票房之王」。根據換算,一九三九年上映的愛情史詩片《亂世佳人》當年票房約四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六十億美元左右,無論從藝術價值還是商業成就評估,《亂世佳人》都是世界電影之林無可比擬的豐碑。此外,三十三年前的科幻大片《星球大戰》(全球票房七點八億美元)、一九八二年的《ET外星人》(全球票房七點九億美元)的換算票房都超過二十億美元
『柒』 歷年來國慶檔有哪些票房冠軍哪些電影的票房高到嚇人
01、《萬里歸途》
首先來看一下今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萬里歸途》,這部影片現在還在上映中,不過國慶7天的票房就已經將近8億了。整體來看這部影片算是比較不錯的,但是和以往的一些票房冠軍影片比起來的話還是有一些差距的。並且影片當中的一些橋段也會讓人覺得特別的尬,比如說俄羅斯輪盤的那個情節真的是又尬又墨跡。
05、《羞羞的鐵拳》
這部影片是2017年的票房冠軍,總票房是22.13億,這個其實算是國內比較優秀的喜劇之一了。當時這部影片也是讓很多喜劇愛好者沸騰了起來,而且這部影片也是告訴所有人:開心麻花就是笑點的保證。
『捌』 電影票房除了人口數量還和什麼有關
經濟,分析如下:
美國電影協會發布了2017 年電影市場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票房收入創新高
達406億美元。其中:
第一名——北美市場(美國+加拿大)——111億美元
第二名——中國大陸市場(不算港澳台)——79億美元
第三名——日本——20億美元
第四名——英國——16億美元
第五名——印度——16億美元
第六名——韓國——16億美元
第7名——第11名分別為:
法國15億美元;德國12億美元;俄羅斯10億美元;澳大利亞9億美元;墨西哥9億美元
也就是說,經濟第一位,票房第一,經濟第二位的票房第二,經濟第三的票房第三。所以,票房跟經濟和人口有關!
『玖』 《絕殺慕尼黑》:賽場之外,蘇聯隊靠什麼擊敗了未嘗敗績的美國隊
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蘇聯隊對陣美國隊,此前的奧運賽場上,美國隊憑借著國內強大的籃球底蘊,只是派出他們的大學生聯隊就取得36年不敗的佳績。
不過,一切的輝煌,1972年在德國慕尼黑遇到蘇聯隊就被終結了。
整場比賽可謂一波三折,蘇聯隊一直保持著領先,結尾美國隊反超了蘇聯隊一分,但在最後三秒又被蘇聯隊絕殺。
面對強大的美國隊,蘇聯隊究竟經歷了什麼才換來了這場難能可貴的勝利?
《絕殺慕尼黑》便是根據這場比賽改編的電影,2017年,它在俄羅斯本土上映後就獲得了俄羅斯歷史票房最佳的成績。
電影雖然存在著一些民族主義,可藝術離不開渲染,在渲染之外,電影以最大程度尊重了史實。
本文也將從比賽場上的故事和賽場之外的事實這兩方面來向大家展示,蘇聯隊憑什麼拿冠軍?
一.同一個團隊,同一個家庭
原蘇聯隊的總教練戈梅爾斯基因政治原因被迫下課,領隊謝爾蓋·巴什金找來了教練加蘭任。
加蘭任剛上任不久後就對著媒體發表了一番很狂的言論:「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
這引起了記者們的嘲笑,領隊謝爾蓋·巴什金也認為加蘭任腦子是不是壞掉了,美國隊可從未輸過,他憑什麼誇下海口,要知道牛皮被吹破的話,可是會連累到自己的!
加蘭任教練一上任,就重新制定了訓練規則,重新擬定了球員的名單,有不少球員沒能進入備戰奧運的名單中,但其中一位名叫亞歷山大·別洛夫的中鋒被選中了。
他事後特地去感謝了加蘭任教練,教練只是笑著說:「你就像我兒子。」
這句「你就像我兒子」並不是一句空話。
在美國時,亞歷山大·別洛夫心臟病發,加蘭任教練拿出了他所有的錢來替他治病,而這些錢,本來是要給他兒子做手術的。
不止是對亞歷山大·別洛夫,加蘭任教練對每一個隊員都像對待自己的兒子那樣。
隊員薩坎傑利澤要回喬治亞去參加他妹妹的婚禮,他的理由無法讓人辯駁:「我只有一個妹妹,奧運會每四年舉行一次,而我終身都要和我的家人待在一起。」
加蘭任教練沒法說服他,於是就 帶著整支球隊前往喬治亞參加薩坎傑利澤妹妹的婚禮。
教練喝了大部分的酒,而隊員們面對啤酒只是小酌一口,因為明天還要參加訓練!
當時的蘇聯發生了很多文體名人出逃的現象,來自立陶宛的球員保勞斯卡斯有意趁著在國外時溜走。
加蘭任對保勞斯卡斯說:「如果你計劃好了什麼,你現在就該去做。」
加蘭任真正站在了球員的那一側替球員考慮問題,生命中什麼最重要?家!
隊里有一個明星球員:謝爾蓋·別洛夫。
當時的比賽總分一般在50分左右,謝爾蓋·別洛夫是場均能拿30分的男人。
明星之所以能成為明星,在於他背後大量默默無聞的付出。
剛贏了比賽,大家都在小酒館慶祝,謝爾蓋·別洛夫就開始在街道上練習了。
等所有隊員都回宿舍休息了,他一個人背著一個常人提都提不起來的種書包默默練習運球。
正是這股子拼搏勁,讓謝爾蓋·別洛夫成為了籃球明星,也讓他充滿了傲氣。
「不是所有的球隊全是像你這樣的球員。」加蘭任對他說。
「我想,是的,你運氣不錯。」謝爾蓋回應道。
今年NBA,擁有五個全明星的球隊金州勇士隊在總決賽相繼傷了杜蘭特、湯普森,剩下的隊員沒能挺住,輸了球,沒能衛冕達成三連冠。
全明星球員,也是會受傷的,包括謝爾蓋。
在一場比賽中,謝爾蓋的膝蓋受傷了,主教練加蘭任在沒有謝爾蓋的情況下通過各種調度最終贏得了比賽,這也使得謝爾蓋開始打心底里敬佩起這個主教練。
當他得知主教練為了亞歷山大·別洛夫的病拿出了自己全部的錢時,頗受感動。
在贏得了總決賽後,助教像往常一樣拿了一疊錢過來獎賞大家,是謝爾蓋帶頭把獎金貢獻出來給加蘭任教練治療兒子。
我就是看到這個場景開始眼眶濕潤的,主教練和球員之間,真正凝聚成了一個家。
在賽場之外,他們正是靠著這份愛,靠著彼此的信任,贏了美國隊。
二.故事之外的真實背景
電影之所以感動、好看,是因為它的渲染做得到位,不過真實和現實有些偏差,若用理性的視角來看,則會發現絕殺慕尼黑的背後,除了球員們的熱血拚搏,教練的無私奉獻,還充斥著大量的政治因素。
「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
這張鐵幕後面坐落著所有中歐、東歐古老國家的首都——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
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圍的人口全都位於蘇聯勢力范圍之內,全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不僅落入蘇聯影響之下,而且越來越強烈地為莫斯科所控制。」
——溫斯頓-丘吉爾
1946年3月5日,丘吉爾發表的鐵幕演說正式標志著冷戰的爆發。
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蘇美兩國之間的交鋒越來越激烈,70年代初,蘇聯出現了大批名人出逃的案子。
時任蘇聯國家隊助教練戈梅爾斯基成了重點被懷疑的對象,因為國家隊難免要出國比賽,所以要逃很容易,為了防止他逃跑,蘇聯索性讓他下課了。
冷戰時期的蘇聯雖然在一些領域很強大(比如航天領域),但在別的許多領域實際上是相當落後的,國內許多物資因為不進行對外貿易,變得十分稀缺、昂貴。
在電影中,難得出一趟國的國家隊小夥子,過海關時都帶著許多特色物品。
毛線、收音機、皮帶,堂堂國家隊,弄得像走私犯。
明星球員謝爾蓋·別洛夫膝蓋受傷,要向美國隊借止痛葯,隨隊醫生在德國慕尼黑時,私自購買了很多葯品。
隊醫除了搞點走私,還有別的活要做,那就是竊聽。
看小夥子們在國外有沒有想要逃跑的意圖。
是主教練加蘭任一手提拔了隊員亞歷山大·別洛夫。
但是這個小夥子在慕尼黑奧運會期間並沒有被檢查出患有心臟病,他在1972年比賽時還很健康,他在1976年才被檢查出心臟有問題,並於1978年去世,年僅26歲。
當時的蘇聯隊並沒有電影中表現出來的那麼弱,他們的陣容不亞於全明星。
蘇聯得益於國域遼闊,擁有中歐、東歐各個國家的人才,所以早在1947年冷戰開始時,蘇聯隊已經是歐洲第一強隊。
電影中有一句經典對話,隊長保勞斯卡斯對著謝爾蓋說:「當我打球時,整個立陶宛的街道都沒有人,他們希望讓他取代我?」
謝爾蓋說:「 事實上,當他打球時,整個白俄羅斯都要休假一天。 」
在1952年至1972年間的四屆奧運賽場上,蘇聯隊都未曾贏過美國隊,但他們的成績均為第二名,可謂是無冕之王。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蘇聯隊的主教練加蘭任是一個極其懂得變通的老狐狸一樣的人物。
而年近七旬的美國隊主教練伊巴則真的只是老,他的戰術體系還停留在三四十年代沒有進攻時間限制的緩慢籃球。
但伊巴教練也有他的殺手鐧,在進行奧運集訓時,他極其強調球員的身體對抗。
電影中在這一塊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史實,許多蘇聯隊被肘擊、被打得流血的現象,均與實際相符。
比賽開打前,加蘭任教練在得知美國隊的陣容後,做出了臨場的調整,他派上了百米跑11.7秒的薩坎傑利澤。
以快制慢,就好似以柔克剛,蘇聯隊在一開場就獲得了領先5比0的夢幻開局。
除了「快」這個絕招,蘇聯隊的隊員還有極強的中投能力,謝爾蓋·別洛夫場均能拿30分,這個男人後來成了歷史上第一個沒打NBA就進名人堂的國際球員。
靠著掩護和極強的中遠距離投射能力,謝爾蓋·別洛夫幫助球隊取得了10分的領先優勢,這也是 美國隊第一次讓對手取得兩位數的領先優勢。
到了下半場,美國隊也玩起了他們的強項:對抗。
防守的時候撞一下,搶籃板的時候張開大肘打一下,在帶著各種小動作的身體對抗下,蘇聯隊隊員的體能逐漸不支,兩隊比分迫近,最後甚至因亞歷山大·別洛夫的失誤而反超一分。
就在最後的三秒鍾,發生了體育史上的重大懸案。
第一次 ,因為裁判沒反應到蘇聯隊已經暫停,因此進行了第一次的重新比賽,判給蘇聯隊三秒鍾。
這三秒內蘇聯隊沒能進球, 第二次 ,蘇聯隊再次要求重來,因為計時器上是從53秒到50秒,而不是3秒到0秒。
雖然我不懂這兩者有何差別,但前者顯然違背了程序正義。
於是,第二次再次判給蘇聯隊三秒鍾,正是第二次的三秒鍾,蘇聯隊完成了配合,由亞歷山大·別洛夫將功補過,完成了最後的絕殺。
賽場上的裁判最初是要判給美國隊贏的,但是蘇聯隊的領隊一直不服,朝著技術台大喊大叫。
就在這關鍵時刻,坐在看台上的一名名叫威廉·瓊斯的大佬走出來講話了,他先後兩次支持蘇聯代表隊的請求。
該大佬是FIBA的創始人之一,也是當時的FIBA主席,大佬一發話,裁判立馬支持大佬的建議,跟著大佬走就對了。
事後他回憶,他那樣做只是為了履行程序正義,他也沒想到蘇聯隊會在三秒內完成絕殺。
有意思的是,這位大佬是蘇聯代表隊成員尤里-奧澤羅夫的老朋友。
因為疑點太多,當天晚上,FIBA內部五名高管對最後的結果進行了投票,結果蘇聯隊以3:2勝出。
有意思的是,這三名支持蘇聯的投票者分別來自波蘭、匈牙利和古巴,都是蘇聯老大哥手下的小老弟。
賽後美國隊很不服氣,在頒獎典禮上,他們甚至拒絕領銀牌,並且告訴後人也不要領,所以這塊銀牌至今仍孤獨地被遺留在瑞士的奧林匹克博物館里,無人認領。
因為 美國人認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被主辦方給欺負了。
一枚籃球項目的奧運金牌,上面承載著運動員無數的汗水,我們可以看到謝爾蓋在大家都去睡覺時一個人默默練習,在大家都在慶祝時他默默練習,整支球隊在喬治亞參加隊員的婚禮不敢喝酒,抽空默默練習。
歷經千錘百煉,才可換來比賽場上的英姿颯爽。
教練、隊員之間的真摯情感,才換來球場上超強的凝聚力。
電影展現給我們一種靠著熱血和愛相混合便可以取得勝利的幻覺,作為一個小個體,這樣的幻覺是美好的。
可是,這場比賽可不是光只有籃球隊的幾個小夥子們在參加,賽場之外,還有影響力的滲透,綜合國力的角逐。
體育比賽的成績,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實力。
這是一場復雜的勝利,它可以成為激勵我們向上的振奮劑,也可以成為我們認識歷史的鏡子。
以上~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請允許我們,再次,隆重的向您推薦:《絕殺慕尼黑》」,鐵打江山
[2]:「不含劇透,分享這部電影背後的一些小故事」,安妮毛毛
『拾』 阿凡達全球票房是多少
27.88億美元
阿凡達票房的詳細統計:北美票房收入為755,856,139$,海外票房收入為1,999,037,463$,中國內地的票房為1,428,840,000¥,由此阿凡達票房總共超過了27億美元。
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前提下,《阿凡達》目前位列全球影史第一,比第二名的《泰坦尼克號》總票房高出了6億美元。
(10)2017俄羅斯電影票房擴展閱讀:
阿凡達幕後花絮:
1、雖然影片裡面根本沒有說明過故事發生的年份是哪一年,但根據主角傑克·薩利所錄制的視頻日誌里,左下角的時間所顯示,故事發生於2154年的5月-8月。
2、在英國,為了防止《阿凡達》在上映之前泄密,電影膠片的運送途中被分為兩個部分,代號是Redbird。1-5卷先運到英國,等1-5卷膠片到了英國之後,才開始運送剩下的6-10卷。
3、納威人的語言比較靠近澳大利亞口音,所以來自澳大利亞的薩姆·沃辛頓能夠更容易的學會這門沒啥人用的原創語言。
4、納威人的身體主色調是藍色,這是因為一個傳說的印度宗教里,神的顏色都是以藍色為主,而且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本人很喜歡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