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電影畫中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電影畫中

發布時間: 2022-12-18 22:30:50

『壹』 俄羅斯經典電影

俄羅斯經典電影如下:

1.《伊凡的童年》(1962)

《太陽灼人》中的事件發生在1936年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整個國家都在慶祝飛艇建造計劃的周年紀念日,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打破了一位功勛軍官平靜的生活。

這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俄語電影。電影製作者斷言,這部電影不是譴責性的,而是沉浸在蘇聯人民生活方式的高級戲劇中。歷史、愛情、悲劇、激情、懷舊、階級仇恨——在《被太陽灼傷》中有大量的高戲劇。

『貳』 俄羅斯電影《美人魚的眼淚》求影評

現如今,每每有人看到這部片名為「我的人魚女友」的影片,立即會形成思維定式,並持不屑一顧狀:首先她是一部韓國片兒,其次應該又是一部類似於《我的野蠻女友》或者《我的機器人女友》之類的毫無懸念且想依靠成功模式打造出來的卻沒趕早的一部自己看也不會看,聽著名兒都覺得有些多餘的影片。
筆者也只是在2009年初,某個百無聊賴的日子在某視頻網站首頁上瞅到了這部影片,於是無意的點了鏈接,才有了如上感受,總的說來就是:濫俗的名兒,可貴的里兒。
《我的人魚女友》(以下簡稱《人魚》)是一部非典型的俄羅斯電影,以往中國觀眾對俄羅斯電影的記憶還停留在前蘇聯時期,往往極具教育意義和英雄愛國主義情懷。而《人魚》這部實際上風格迥異的影片,實實在在的被庸俗的片名淹沒了。
之所以認為《人魚》有著可貴的里兒,這「可貴」源於她的「別有用心」之處。當一部電影,傳達出她所想要表達的東西,能讓你細細體會,有無窮盡的感受,那麼她的「別有用心」就發揮了作用。無論是通過劇情,拍攝技法,畫面或者其他。
當筆者以打發時間的心情看這部電影時,卻被其開頭吸引住。一部電影有了吸引人眼球的開頭,就有了繼續看下去的理由,在快餐時代的今天尤是。哪怕看電影對於大眾來說是消遣,人們也不願意花上一會兒的功夫看根本不吸引自己的影片。
影片開頭,我們看到的是動畫形式的天,海,魚,接著畫面緊緊跟隨那條小魚,隨後很自然的由動畫過渡到實體,同樣是碧綠的海水和那條魚,只不過變成了一個婦人(也就是女主人公Alisa的母親),穿著花裙的臀部特寫。雖然由動畫轉成真實場景,並非這部片子首創,但有趣又適宜的用在了影片開頭:一來比較新穎有趣;二來,放在這恰到好處,小Alisa在一開始的獨白中說自己原本是條魚,她的父母也因大海而結緣。
別有用心之二:無處不在的廣告牌,電子看板標語。在Alisa生活的各個角落,廣告牌被導演放置在十分重要醒目的位置。它不僅是城市特有的氣息,更結合著劇情表達著導演的生活態度和這個城市的精神所在。隨著Alisa的行走,奔跑,甚至出現在她莫斯科住處的窗外。「順著你的渴望」「是你的抉擇」「你形形色色的慾望」「明天會更好」「未來要靠你」「你很特別」,這些標語不下30處。標語快速集中的出現在片中有兩處:一處出現在影片37至38分,Alisa十分渴望上大學繼續學習,可復試後的錄取名單里沒有她,就在她心中默念:我要讀書,我要讀書。一位已經被錄取的學生發生車禍,校方通知做為候補第一名的Alisa被正式錄取了。Alisa不敢相信是自己堅定的意志導致了那位學生的遇難,飛快向外跑去,一串諸如「順著你的渴望」之類的標語快速隨著Alisa的奔跑閃過。另一處集中出現在影片的結束,Alisa在成功勸阻自己愛著的Sasha不要坐上將會失事的飛機時,很快樂滿足的在莫斯科街頭疾走,標語再次集中出現「跟著星光走」「明天會更好」「未來要靠你」「你很特別」……
導演更是通過另一種方式,直述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對這城市的感受,那就是通過Alisa的內心獨白以及與Sasha的對話中章顯。Alisa剛來到莫斯科時,內心獨白說到:莫斯科向我展現了它的強大,美麗與險峻。畫面配以Alisa臉貼著擁擠的公交車的畫面;夢境里,Sasha對Alisa說自己不喜歡人群;在與Sasha合作拍攝完「月光女孩」廣告後,Sasha為對Alisa慶祝,當兩人走在路旁,Alisa問拿著酒瓶的Sasha為什麼有人買月球上的土地。帶著醉意的Sasha說:「那是想要逃難的時候有個可以去的地方吧」「那你在月球上也有住的地方么」「我不用逃難,因為這里已經夠糟糕了」這里體現出導演對現代工業文明的擔憂,是的,我們的生活表面上是方便舒適了,而實際上呢?我們的生活環境又怎樣了;關於城市裡的孩子:Sasha與廣告片導演在尋找飾演「月光女孩」的最佳人選,當挑選大人無果後,導演建議考慮一下孩子,聞訊的家長紛紛帶來自己的寶貝,都說自己的孩子是最適合的,台下家長們爭論得不可開交,坐在月球模型上的孩子卻一直笑不起來,大人只顧著讓自己的孩子笑,卻不會關心為什麼孩子笑不起來。導演無奈的對Sasha說:在這個國家無法拍攝孩子了。看到這,我會心的一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太多時候,我們因為自己的夢想得不到實現,想把自己的遺憾在下一代得以實現。或者深感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認為孩子要有多一些的特長,恨不得孩子這也會那也會,卻很少關心什麼是孩子真正喜歡與適合的;關於城市的實質精神:Alisa問Sasha怎麼可以賣自己不擁有的東西?Sasha怎麼可以賣月球上的土地?月球不屬於任何人啊?Sasha:也沒有人擁有地球。但是土地已經售出。有人擁有了的東西,任何人就可以接手。親愛的,這是一個大城市,只要有天份有能力的人,就可以生存下去。
之三:關於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尤其是還未走入社會之前,夢想尤為強烈。Alisa在六歲時夢想當一位芭蕾舞者,在影片以後她所有關於這個夢想的執著,追求與挫折,會讓每一個人都產生共鳴,之後是會心一笑,太熟悉了不是么?生活盡管有許多不如意,當為了追求那生命中的美好,我們也有了繼續下去的勇氣。哪怕現在你離夢想的距離是近還是遠,或者反方向……當個人的夢想被父母附加上一層社會含義時,是不是就不再輕盈,只成為我們身上重重的殼。母親不顧女兒的想法,只因為離家近,圖自己的方便,送Alisa進入了合唱隊。合唱隊教室外有一幅巨大的廣告牌:我們讓你夢想成真。成人的世界,有許多的自以為是,哪怕合唱隊做的再好,與Alisa無關,更與她的夢想無關。片中出現在Alisa在合唱隊唱歌的畫面,鏡頭一步步推入,兩個工人在搬運一塊木板,暫時阻擋了我們的視線,預示著Alisa夢想被阻擋,但並沒有被磨滅,這些都是暫時的。一直到成年後遇到Sasha,男人只當她是清潔婦,她還是強調自己是個舞者。她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哪怕生活所迫,在莫斯科從事的是與芭蕾多麼不相關的工作。她仍堅持:一個大人物的履歷,你常常可以發現有段時間他是當服務生或碼頭工人,就像每個人成功之前的一段過渡期。什麼時候夢想不再是夢想。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一部關於夢想,關於奮斗的電影,也不全然。就像美人魚可以為心愛的王子犧牲生命一樣。有著特異功能的Alisa,時常默默保護著Sasha,Sasha因為對莫斯科,對生活的厭惡情緒,偶爾跳橋或酗酒後在車流洶涌的路上游盪,Alisa都利用自己的特異功能保護著他。不管他是否記得住自己的名字,他是否在意自己,是否,喜歡自己。雖然片中並沒有明示Sasha是否喜歡Alisa,但聽說Alisa從沒吃過莫斯科新鮮的鳳梨,他拉著Alisa滿大街的尋找,為了滿足Alisa的小小心願,偷運輸車上的鳳梨給她;他倆玩讓死人笑游戲,Alisa堅持不出聲,不笑,他以為Alisa真的出事了,緊張的叫來救護車;在Alisa撒謊說自己的祖母死在Sasha家裡,勸阻Sasha不要搭乘當天即將失事的飛機,看到新聞的Sasha突然明白些什麼,又是滿大街尋找那個綠頭發,花裙子的女孩時。我相信,Sasha是喜歡Alisa的。哪怕這樣的喜歡悄無聲息,沒有結果。
別有用心之四:關於那一抹綠。Alisa為了引起Sasha的主意,染綠了自己原本金黃的頭發。這是海洋一般碧綠的顏色,那月光女孩特有的綠。Sasha在莫斯科街頭尋找Alisa,他注視著曾經陪伴著自己的熟悉而神秘的一抹綠,我們也隨著Sasha看到了出現在街頭的種種綠色:綠色的帽子,衣服,綠色的球和花束,綠色的玻璃壁紙。這讓我想到片中出現的另一個極其放大的元素:紅。那位對紅,尤其是鮮艷的紅十分偏愛的有錢婦人。這些,當然都是導演的有意安排,這色彩多麼濃烈,多麼純粹。如果愛,請深愛。
之五:關於音樂。影片的配樂也是及其出彩的。由於本人不懂俄文,關於這部影片的詳細介紹少之又少,我甚至不清楚裡面的配樂名稱和作曲者名字。有些遺憾,今後會繼續關注,以待補遺。這些音符更增添了影片的靈氣和清新。
另外,片中還有一些細節十分有趣。穿插的Alisa的夢境;Alisa穿扮上手機外套,從手機里看世界,以及這其中遇到的中國遊客請她代為拍照;Alisa在鎮上和在莫斯科所穿衣服的色調,一個偏冷,一個偏暖;由海灘上的氣排球打到母親的臀部接入全景這樣有趣自然的調度……
雖然這部影片畫面流暢,配樂出色。最為吸引我的卻是其中的真誠。真誠的情感,真誠的夢想,真誠的追求,真誠的愛著愛的人,真誠的生活。這些是在浮躁與忙碌的城市日漸遺忘與陌生了的。
哪怕最後一幕的出現,我們也並不感到悲傷。當車輪重重的從身上碾過,夢想依然立體輕盈。
——摘自豆瓣網友rovin (2010-01-21 20:16:39)

『叄』 俄羅斯科幻電影

護寶嬌娃,
還有與守日人對應的 守夜人
人煙之島
古墓迷途

就這些了,我一個個找的,其他的太老了。採納哦

『肆』 有個人在地板上畫個圓圈,周圍都是妖怪,其中有個眼睛是綠色的小點點,這是什麼電影

魔鬼的精神(2014年上映的俄羅斯電影)Вий: Возвращение
由伊哥·斯坦普陳科執導,傑森·弗萊明、安德烈·斯莫利亞科夫主演

劇情:十八世紀初,制圖家格林在從歐洲向東方的科考旅途上。在翻越喀爾巴阡山脈的過程中,他迷失在森林深處一座被遺棄的村莊——只有偶然的意志和濃霧能將他帶到這個被詛咒的地方。在這里生活的人不像任何他在旅途上曾經見過的人。這些通過深深的溝渠將自己與世界隔絕的人們,天真地相信這樣便能擺脫不純凈,卻不明白腐朽早已深入他們的靈魂,只是在等待時機爆發。這位唯物主義的科學家在夢里也不會預料到,在這里迎接他的是魔鬼的忠實僕人。
18世紀初,在喀爾巴阡山脈東邊的原始叢林腹地,古老而閉塞的村莊,妙齡少女在夜晚慘遭殺害。惡魔的氣息彌漫森林四處,被詛咒的土地上,邪靈降臨,為當地人帶來最為恐怖的噩夢。與此同時,年輕孟浪的英國科學家和制圖家喬納森·格林(傑森·弗萊明 Jason Flemyng 飾)和富家小姐的戀情被對方父親發覺,遭到怒罵和驅逐的喬納森帶著對女孩的眷戀踏上東去的旅途,期間他迷失了道路,稀里糊塗來到了那座被詛咒的村莊。他從當地人那裡聽說了關於撒旦、女巫的傳說,但是這位牛頓的學生對超自然現象抱有深深的懷疑。
令人不敢相信的奇異旅程,改變命運的重要時刻……

『伍』 俄羅斯最新電影《天空》播出,畫面有多硬核

電影《天空》的畫面超級刺激,尤其是戰爭時期的打鬥畫面基本上都運用到了現實中的真實武器,打鬥畫面非常逼真,讓人熱血沸騰。

電影除了展現現代空戰的火爆精彩,還首次展示俄羅斯“SSO”特種部隊次異地作戰,作戰技術和風格也完全西方化,在武器上,配備有斯捷奇金全自動手槍、AKM步槍、AWP狙擊槍和MP5沖鋒槍等。

和平和發展已經是現代社會的主題,所以很多觀眾對於戰爭現場的殘酷性缺乏正確認知,關於戰爭中如何捕捉敵方信息、如何安排戰術、如何沖擊敵方陣營以及如何救治傷兵都是陌生的知識。

電影中不僅在道具上花費了巨大資金,更是模擬建立了真實的戰爭現場,人員配比以及戰術攻擊都是依據真實歷史來體現,給觀眾的沖擊感非常強烈。

俄羅斯也不愧被稱為戰斗民族,電影畫面的硬核體現能夠反映出俄羅斯民族的強悍感覺。

『陸』 這個電影的寓意

非常喜歡這類風格的青春電影,勁酷如一首重金屬迷幻搖滾。
說來慚愧,之所以看了這部電影是因為豆瓣上一張帖子「來一張電影里的少年」。然後就被男主角雅各布·蓋爾紹(當然當時我還不知道他的名字)徹底秒殺。那張臉真是精緻到近乎完美。那玩世不恭的小情緒不經意地停留在那挑起的眉梢上,若有還無的妖嬈蠱惑盤旋在唇角,不留神時無法覺察,驚醒之時已被他俘虜。
這部電影理所當然被譽為「二十年來最酷的波蘭電影」。當然其中不乏過度誇張的溢美之詞,但是,出自一位八零後導演之後的本片帶著一股天然的叛逆勁兒,大聲地否定這個扭曲的現實世界。
男主角多米尼克來自一個富裕的波蘭家庭,父親是政府高官,母親是服裝界女強人,他就讀一所私立學校,有固定的朋友圈子,課余時間去練空手道,時常陪父母參加那些無聊的應酬酒宴和歌劇。他的生活看起來完美而正常。但一顆空虛的種子早已深深埋藏在他的心靈深處,等待著一粒火星的點燃。
那一點並不遙遠。畢業派對那一天,他在朋友的起鬨下和男性好友埃里克接了吻。這段視頻立馬被上傳到Youtube瘋傳,臉書上全是同學們肆意的猜測和調侃。更糟的是,他在和埃里克對練空手道的時候產生了生理反應。鋪天蓋地的網路輿論讓他羞於再踏進社交團體里一步。
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在網上東晃西晃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游戲論壇「自殺空間」,結識了一個名叫西維亞的女孩。西維亞也是因為一段用小刀在手臂上雕刻的視頻而走紅網路,她每天宣稱「我還活著是我今天最大的錯誤」,在「自殺空間」里被人稱作「女王」,聲稱自己三年沒有踏出屋子一步。西維亞讓多米尼克在網路的虛擬空間中找到了一種說不清的親近和情感寄託。他開始在這個「自殺空間」裡面越陷越深。

《自殺空間》海報——簡筆畫,手機、電腦、還有那些纏繞的網線讓人們的生活在網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這把雙刃劍,傷人傷己。
這個議題其實並不新鮮,換個被人丟臭雞蛋的說法就是——網癮少年的毀滅之路——聽起來多麼像都市報社會版的新聞報道。但是這么個老套的題目在導演的筆下充滿了勁酷的青春味道,實屬難得。
二戰後關於這種充滿寫實味道的非美國製造青春電影涉獵不多,故不敢在此妄言。但據我個人看過的,包括《愛跳舞的芭蕾少年》(俄羅斯電影),《愛之傷痕》(丹麥電影),《在全世界面前》(巴西電影),《薄暮之河》(荷蘭電影),《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日本電影),《陽光姐妹淘》(韓國電影)等等,大多探討戰後,尤其是八零九零後青少年的心理狀態。西方國家的福利制度讓他們不再理解什麼是挨餓受凍,中產階級的家庭環境,父母雙職,家中一般有幾個兄弟姐妹,但他們大多很不快樂,卻自己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無法尋求到所謂的共鳴和知己,他們尋求特立獨行,尋求群體認同,但又不善於和世界打交道。家庭的情感淡漠和與父母的缺乏溝通讓他們把好不容易得到的同齡人認同緊緊抱在胸前,無論如何也不撒手。這種情況下,他們很容易被誘惑,很容易被欺騙,很容易受傷害,很容易迷失自我而不自知。這大概是這些青春物語所要討論的共同話題。
我很喜歡這些電影中營造出來的時代感。像《陽光姐妹淘》和《愛跳舞的芭蕾少年》,還有這部《自殺空間》,觀眾可以從電影中感受到當時獨特的時代氣氛,那些巨大的、甚至是殘酷的政治事件被輕描淡寫地帶入電影,變成一種獨特的青春色彩。尤其像曾經生活在蘇聯社會主義體制下的東歐國家,那些成長在九十年代的少年無法從歷史中找到認同——當一個國家一夜之間就可以顛覆曾經堅持了那麼多年的意識形態,你指望這個國家的青年人去信仰什麼呢?但是,解體後二十年的今天,這些國家的導演可以坦然自若地談這段歷史,甚至帶著一絲調侃的味道。插一句題外話,我覺得中國能做到這一點的也許只有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當然這是完全不受我黨待見的一部作品。中國人對歷史格外的嚴肅態度限制了這類題材電影的創作,但個人認為這不失為一種解讀歷史的角度,甚至更為真實而深刻。
回到電影本身。很難相信雅各布·蓋爾紹的新人身份。這個男孩在網路上資料少的可憐,但看過這部電影,你就可以了解他對角色的把握和表演的爆發力是那麼的驚人。他絕不是空有一副好皮囊的花瓶。那瞬間崩潰的神情,那極端暴虐的情緒,那眼角硬生生流下淚來面部表情卻還是空洞冷漠,那帶著挑釁的玩世不恭,那放下全部尊嚴的苦苦哀求......他的表演那麼復雜而多變,非常精彩。
少年的心理最難揣摩,也最脆弱。有的時候他們並不是真的對世界絕望,他們只是想找一種方式讓世界注意自己。虛擬的網路世界給予他們一種莫名的巨大力量。面具之下,他們肆意地對著這個世界比中指,他們在虛擬的空間中打造自己的個性形象,尋求「志同道合」之人。而現實世界中,他們還得和無聊的世界繼續相依為命。在某種程度上說,生活在網路時代下的年輕人都是人格分裂者。
每天手機不離手,眼睛不離電腦,拇指族,低頭族,電玩動漫言情小說,刷FB微博人人成為一種習慣性動作,宅男腐女隊伍日益擴大......我們的父輩也許完全無法理解我們的生活,但是,拜託,我們就是這樣的,和西方國家的青少年真的沒有那麼大差別。請正視,我們不再是那紅領巾迎風飄揚的畫中少年了。
這部電影幾乎集合所有該出現的青春物語元素,包括同性之愛。多米尼克喜歡男人嗎?誰知道。也許他和埃里克的吻只是一種無所謂的嘗試,只是同齡人起鬨下的即興產物,更可能只是導演讓這部影片犀利到極致的噱頭。但無論怎樣,同性戀這個小小的標簽讓男主角更加孤單,更加疏離,更加迷茫。沒人試圖理解他,卻都要來觀看他,治癒他。
影片的結局,多米尼克自殺了,一直宣稱要自殺的西維亞卻活了下來。西維亞跑出自己的屋子,站在空曠的草地上,大聲地哭號。服用過量安眠葯的多米尼克在死之前大聲地哭著呼喚父母的救援:他真的沒有多想死的呀。盡管生活沒有意義,不,不能這么說,也許生活本身的意義就是「活著」。他們不懂死亡的含義,就如同他們不懂生存的含義一樣。他們太年輕,他們其實多麼害怕孤單和死亡。
影片塑造了一個炫麗的網路世界,採取日系的動漫風格和配樂。多米尼克和西維亞在這個世界中像一對俠客情侶一般美好。他自以為自己愛她,卻從沒見過她面具下的真實模樣。多米尼克的父母自以為提供給了兒子一切優越的東西,以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他們所缺的唯一一樣東西就是:溝通。
和大理石接吻、高調宣稱自己喜歡男人、畫著眼線穿著鉚釘讓自己看起來格格不入的舉動,也許只是少年無助的顧影自憐。
少年的世界可悲而滑稽。多米尼克的世界幻滅了。他生前最後的一刻被手機拍下來上傳到了Youtube,成為點擊率超高的視頻。彷彿莫大的諷刺。

『柒』 問一部俄羅斯感人的電影名字

玩火的俄羅斯小孩

『捌』 蘇聯老電影「鏡子」到底在講什麼就是一開始催眠治結巴的,越看越難受

伊萬的童年you的呢,幫你找到了,你想要的電影,看看我ོ簡ོ戒ོ。~!就可以了

『玖』 俄羅斯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愛情片

謝邀!感謝關注校長!校長帶你們領略最精彩的電影!

說起俄羅斯的電影,大家肯定會有點陌生。因為平時我們看的最多的無非就是好萊塢大片,印度載歌載舞的歌舞電影,或者韓國的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各類電影等等等等。下面我!校長給大家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愛情電影。

1.《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為數不多的俄羅斯高分歌舞愛情電影。

看慣了印度的歌舞,不如也來換換口味吧。

故事發生於上世紀50年代,一群另類的年輕人聽另類音樂,穿另類服飾,與封建的社會形成強烈對比。

如果你不喜歡劇情,那沒事,劇中的幾位美女也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拾』 有哪些好看的俄國電影

我曾經看過一部俄羅斯的電影,名叫罪與罰,覺得還不錯,推薦可以去看一下。影片講述的就是一個年輕人比較正義,他懲罰了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太,但由於他傷害了這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太,還有他的妹妹,每天都活在愧疚和自責當中,最後自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