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日本,俄羅斯的電影各有什麼特點
美國由於有個好萊塢,所以動作片和科幻片目前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比擬——誰叫人家捨得花錢啊……
俄羅斯現在好像也熱衷與拍動作片和科幻片,前一段時間的《無畏上將高爾察克》還有最近的一部科幻片拍得都不錯,只是看管英語科幻片突然換俄語的看起來有點不大習慣。
日本片嘛……可能恐怖片還可以,其他片子都不咋滴,尤其是動作片跟科幻片,動作片製作上僅僅只是比韓國的好——韓國的動作片是我看過的最惡心加郁悶的……科幻片嘛——不知咋滴,我看過的日本科幻片感覺上都跟奧特曼差不多,劇情幼稚,演員演技糟糕,打鬥場面根本就是奧特曼,永遠都是一開始被人狂毆,然後最後就爆發一下子幹掉敵人……
個人覺得,還是美國片比較好看,當然這是與日本和俄羅斯比較的。如果是全世界的話,那中國(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片子也很好看。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是大製作電影的話,估計美國的應該是最牛的了,例如戰爭片,動輒就扔好幾億的美元進去拍,不夠再補——試想一下,用錢砸出來的戰爭片能不好看嗎?
❷ 俄羅斯電影的特點
官方的你自己查資料。
❸ 俄羅斯電影比中國電影優秀么
豈止電影,自17世紀彼得大帝以鐵血手段推行西化,俄羅斯文學、詩歌、音樂、歌舞、繪畫、建築、工業、科技跟中國比,都是高富帥對吊絲的差距。別扯理論貢獻、美學追求、人性深度,俄羅斯1920年代電影的構圖、畫面沖擊力,大陸導演迄今尚未夢見。
❹ 俄羅斯科幻片電影的特點美國科幻片電影的特點
俄羅斯的多以與黑幫交涉為主。美國的多以「獨行俠」的主角人物為主,一般是寫未來、動作、諜戰等為主的科幻片,這都是從我看的總結的,僅供參考。
求採納
❺ 俄羅斯電影的介紹
俄羅斯電影必須先說前蘇聯電影。前蘇聯電影起步很早,幾乎和電影本身發展歷史一樣。前蘇聯電影導演愛森斯坦作品《戰艦波將金號》至今都是電影學科的教學片。 前蘇聯電影強調主旋律、宣揚正能量,但又能在正能量中深挖人性內核。不過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電影開始逐漸消失在觀眾的視線里。俄羅斯影展又讓我們欣賞到一些優秀的俄羅斯影片。俄羅斯電影發展到現在,依然繼承了前蘇聯電影的傳統。
❻ 蘇聯電影有什麼樣的特質
蘇聯電影的特質
如果說美國的電影人最關心的是電影的商業性,西歐的電影人最看重的是電影的藝術性,那麼,蘇聯的電影人特別關注的則是電影的宣傳作用。在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每一個歷史時期,蘇聯電影作為一個重要的傳媒,確實發揮了武裝人民、鼓舞人民和教育人民的巨大功能。蘇聯電影善於從本國文化中汲取營養,藉助於豐厚的文學遺產和先進的創作理念,蘇聯電影形成了獨特的品質。在幾代電影工作者卓有成效地努力下,蘇聯電影以其特殊的品質,在世界電影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章。與好萊塢電影和西歐電影相比,蘇聯電影的獨特品質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格調端莊凝重,人文內涵豐厚
蘇聯是一個文學大國,優秀的文學作品和厚重的文學傳統為蘇聯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有一個現象不容忽視,蘇聯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優秀電影均改編自優秀的文學作品。例如:電影《我的童年》、《我的大學》和《在人間》是根據高爾基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是根據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根據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還有一些電影,雖然並非是根據某部文學作品改編的,但是蘇聯電影工作者大多接受過優秀的文學傳統的熏陶,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從優秀的文學傳統中汲取營養,獲得靈感。在蘇聯,電影劇本的改編是一門專門的學問。電影編劇與文學家一樣受人尊重,並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正因為有優秀的文學作品作先導,有厚重的文學傳統作依託,蘇聯電影的文學性很強,人文氣息很濃,歷史文化積淀也非常豐厚。而那種商業味很濃、娛樂性很強甚至輕飄浮躁的蘇聯電影是很少見到的。
二、特別貼近生活,教育意義很強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一直指導著蘇聯的電影創作活動。它的准確內涵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為蘇聯文學與蘇聯文學批評的基本方法,要求藝術家從現實的革命發展中真實地、具體地去描寫現實。同時,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的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保證藝術創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發揮創造的主動性,去選擇各種各樣的形式、風格和體裁。」在這樣的創作原則的指導下,蘇聯的電影特別貼近生活,也特別具有教育意義。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鄉村女教師》、《青年近衛軍》這樣的作品,在蘇聯電影中還有很多,它們曾經激勵過幾代蘇聯人民投身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事業。而那些夢幻色彩很濃的、寓言化的甚至妖魔化的作品,在蘇聯電影中幾乎沒有。
三、取材相對專一,弘揚浩然正氣
蘇聯是一個多次經受戰爭洗禮的國家。戰爭給這個國家帶來了許多榮譽,也給她的人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傷痛。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就喪失了近1/3的人口。正因為如此,蘇聯電影在取材上相對專一,對於戰爭的表現特別充分,也特別精彩。如果以題材來分片種,那麼戰爭片是蘇聯電影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片種,蘇聯電影各個時期最優秀的作品幾乎全是戰爭片。換言之,蘇聯戰爭片的發展史也就是蘇聯電影史的大致框架和縮影。在這些戰爭片中,革命的英雄主義和民族的浩然正氣得到了充分的謳歌與弘揚。
概而言之,蘇聯電影的總體品質是高雅的、優秀的,也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蘇聯電影是西方電影的一個特殊構成,其特殊性不僅體現在意識形態的層面上,也存在於電影觀念的各個方面。蘇聯電影所取得的成就,對於豐富西方電影的內涵,提升西方電影的品質,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❼ 蘇聯沙俄、內戰、建設、二戰及二戰結束時期的電影特點
沙皇俄國的電影生產從20世紀初開始。1908年,.德朗科夫拍攝了俄國第一部故事片《伏爾加河下游的自由人》(又名《斯捷潘?拉辛》)。1908~1916年,俄國共拍攝了1376部長短故事片,其中有根據古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也有表現俄國歷史的影片,但更多的是比較粗糙的娛樂片。當時電影生產掌握在私營企業手中,影片生產技術條件也很差,這些都限制了電影作品藝術水平的提高
十月革命後,彼得格勒、莫斯科,後來還有烏克蘭,都很快成立了電影委員會。1919年 8月27日,頒布了列寧簽署的法令,決定將照相、電影生產及發行移交人民教育委員會領導.拍攝了大量的新聞片和紀錄片,這些影片反映了國內生活中的重要事件。1918~1920年間,還拍攝了一些古典文學改編的影片,如《謝爾蓋神父》(1918,原著.托爾斯泰,導演普洛塔占諾夫)、《偷東西的喜鵲》(1920,原著..赫爾岑,導演.薩寧)等。高爾基的《母親》也在此期間第一次被搬上銀幕(1920,導演.拉朱姆內依)。根據形勢的需要,十月革命後拍攝了一批表現國內迫切政治問題的故事片,它們被稱為「宣傳鼓動片」。1921年,國立第一電影學校全體師生在加爾金領導下拍攝了《鐮刀與斧頭》,這是蘇聯第一部大型革命題材故事片。影片表現十月革命期間貧富農之間的斗爭1923年,喬治亞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另一部著名的革命題材故事片《紅小鬼》(導演..比列斯基阿尼)。影片表現了布瓊尼第一騎兵軍和馬赫諾匪幫的斗爭。 這一期間,蘇聯電影工作者的藝術探索比較活躍導演..庫里肖夫'" class=link>..庫里肖夫領導國立電影實驗工作室,除了在蒙太奇手法上進行實驗外,還創立了「電影模特兒」理論這種理論把演員比做操作中的機器,把導演比做設計工程師.
❽ 蘇聯電影的特點
前蘇聯蒙太奇電影美學流派的特點
十月革命勝利不久,舊俄國的電影企業即被收歸蘇維埃政權。以列寧「在所有的藝術中,對於我們,電影是最重要的」指示為行動綱領,前蘇聯電影藝術家改革了舊俄國電影以拍無聊的娛樂片為主的製片路線,電影開始擔負起宣傳、教育和組織人民的責任。前蘇聯電影藝術家通過不斷的實驗和實踐,以蒙太奇手段為主,拍攝了反映革命斗爭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為世界電影這首交響樂譜寫了華麗多彩的樂章。前蘇聯蒙太奇電影流派的創立和發展應歸功於庫里肖夫、維爾托夫、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這四位藝術大師。
❾ 俄羅斯電影歷史
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對於俄羅斯的電影給予了額外的關注,除了有一部俄羅斯電影入選競賽單元之外,還首次設置了一個完全專注於蘇俄時期電影的平行單元。
「俄羅斯電影秘史」包括18部在1934年到1974年之間拍攝的影片。8月初,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在對莫斯科進行短期訪問時宣布了這一單元的設置,事實上,穆勒本人也曾經參與合拍過好幾部俄羅斯電影,例如亞歷山大·蘇古諾夫的《太陽》。
這一單元的設置是為了向人們展示蘇維埃電影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而這個階段在西方幾乎是不為人所知的。這一單元既包含經典的、幾乎每個俄羅斯電影愛好者都知道的作品,例如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的《快樂的傢伙們》(1934)和《伏爾加河-伏爾加河》(1938),也包含相對不那麼有名的Ivan Pyryev的一系列作品,如《拖拉機駕駛員》(1939),《養豬人和牧羊人》(1941),《戰後傍晚六點鍾》(1944)和《庫班河的哥薩克人》(1950)等。
所有入選影片中年代最近的一部是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於1974年拍攝的《戀人曲》。他在評論「俄羅斯電影秘史」這一單元時說:「作為全球電影歷史的一部分,蘇維埃時期的電影是不可磨滅的,對這個時期的影片進行回顧會讓世界意識到這一點。它將會顯示:盡管處在最嚴格的審查制度之下,蘇維埃的電影仍然是真正的藝術。」
影片名單:
《手風琴》(1934) by Igor Savchenko和Evgenij Sneider
《快樂的傢伙們》(1934)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馬戲團》(1936)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富有的新娘》(1938) by Ivan Pyr』ev
《伏爾加河-伏爾加河》(1938) by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拖拉機駕駛員》(1939) by Ivan Pyr』ev
《音樂故事》(1940) by Aleksandr Ivanovskij和Gerbert Rappaport
《SVETLYJ PUT'》(1940)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養豬人和牧羊人》(1941) by Ivan Pyr』ev
《戰後傍晚六點鍾》(1944) by Ivan Pyr』ev
《春天》(1947) by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庫班河的哥薩克人》(1950) by Ivan Pyr』ev
《Scedroe leto》(1950) by 鮑里斯·巴爾涅特
《狂歡夜》(1956) by El'dar Rjazanov
《我們善良的醫生》(1956) by ?aken Ajmanov
《莫斯科上空的歌》(1956) by Gerbert Rappaport
《拯救溺水者》(1969) by Pavel Ars?nov
《戀人曲》(1974) by 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1903年1月23日生於俄羅斯的葉卡特琳堡。9歲的時候他就成了葉卡特琳堡歌劇院的送報員,他還在那裡當過助理化妝師、電工、油漆工和助理導演等。他在葉卡特琳堡的音樂學校學習小提琴和鋼琴,並於1917年畢業。1917-1920年的蘇俄內戰期間,他是紅軍第三隊「東部前線」劇院的場道經理。內戰結束後,他從葉卡特琳堡工人劇院的導演課程結業,並被任命為葉卡特琳堡地方政府的藝術檢查官。他的工作主要是監管劇院,並選出與新意識形態一致的電影。
阿萊克桑德在1921年遇到了愛森斯坦。1921-1924年間他們合作製作了幾部話劇,並於1924年聯合創作了他們早期的電影《罷工》(1924)和《波坦金戰艦》(1925)的劇本。1927年,他們編劇並執導了宣傳俄羅斯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1929-1933年期間,阿萊克桑德夫和愛森斯坦都被派往好萊塢學習和工作。回到蘇聯後,阿萊克桑德夫受斯大林的命令拍攝一部美化其形象的電影《International》(1932)。據說斯大林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1933年,斯大林命令阿萊克桑德為蘇聯人民拍攝一部喜劇,《Veselye Rebyata》於1934年製作完成。強硬路線的蘇聯評論界最初抨擊該片缺少對革命的宣傳,影片被禁映了。幾經周折,馬克希姆·高爾基讓斯大林看到了這部片子,斯大林對其非常喜愛,下令解禁。《Veselye Rebyata》在俄羅斯取得了票房上的大成功,並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該片的演員Leonid Utyosov和Lyubov Orlova也因此一舉成名。阿萊克桑德的喜劇深深影響了好幾代蘇聯影迷.
❿ 俄羅斯電影和美國電影的區別
俄羅斯電影注重人性,這跟東正教的價值觀有關,不管是「第九連:還是」聖人島「
還是現在熱播的電視劇,俄羅斯的編劇導演都十分關注人性這一主題,俄羅斯人喜歡看的電影是」令人回味「的電影,所以經常在影視頻道播放前蘇聯的電影,比如」靜靜的頓河「,"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而不是好萊塢的商業片。俄羅斯人認為好萊塢的商業片太膚淺,太注重娛樂功能.
當然美國電影也不是沒有反應人性主題的電影,但是美國人的價值觀是建立在清教徒的理念之下的,和東正教徒有細微的差別。好萊塢的電影,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一個詞」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