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電影名,一個歐美動漫電影,男主生活在小島上,食物很單一隻有各種魚罐頭
電影《天降美食》
影片《天降美食》是一部2009年3D動畫片。影片由菲爾·羅德、克里斯·米勒導演執導。
由比爾·哈德爾、安娜·法瑞絲參與配音。電影的故事講述了未來吃飯問題成了全球面臨的當務之急,科學家弗林特·洛克伍德讓美食從天而降。因為美食不停地掉下來,連大家出行都有了困難,弗林特必須想辦法阻止這場災難
輸入圖片描述
② 關於美食的動漫有哪些
1、《中華小當家》
13歲的少年劉昴星,一直在料理方面具有極高的天賦。母親去世後,便繼承了媽媽的阿貝仙女的馳名四川的國營餐館菊下樓。他和姐姐合力經營菊下樓,過著平靜自在的生活。
然而一個不速之客打破了這一切,母親的徒弟紹安意圖霸佔酒樓,經過一番料理對決,阿昴憑借高超的廚藝和對飲食的理解打敗了紹安,也因此得到李提督的賞識。
在此之後,阿昴前往廣州,拜在陽泉樓掌廚及第的門下修煉,為了取得特級廚師的資格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考驗。在此期間,他和師兄阿Q逐漸成為並肩作戰的好朋友,還共同參加競爭激烈的料理大戰,日後更和恐怖的暗黑料理界展開對決。
③ 推薦美食題材的電影或劇或動漫
2015年電影版《深夜食堂》上映,同名電視劇共三季30集,分別在2009年、2011年、2014年開播,引起廣泛反響。這部根據安倍夜郎人氣連載漫畫改編的劇集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主要是它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以深夜開設的小食堂(也就是小飯店)為背景,描述老闆和客人的心靈交流,講述發生在這里的故事,令人感動。電視劇里講不完的故事,又拿到大銀幕上來講,讓我們延續那份感動。
④ 一部原型形式花枝鼠,關於美食的動畫電影是什麼
美食總動員 Ratatouille (2007)?
又名: 料理鼠王(台) / 五星級大鼠(港)
小老鼠雷米在嗅覺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天賦,心懷成為五星大廚的夢想。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古斯特餐廳的學徒林奎尼,這個倒霉的學徒生性害羞,在廚藝上更是沒有什麼天賦,這一人一鼠結成了奇特的聯盟:雷米奉獻自己極富創造力的大腦。操作林奎尼前台「表演」......
⑤ 求一部天上掉漢堡掉食物的歐美動漫電影~~
天降美食
美國索尼公司發行的一部imax3d動畫影片,克里斯·米勒導演。故事發生在大西洋里的一個小島,名叫大燕鎮,從小就熱愛發明、折騰出各種稀奇古怪東西的科學家弗林特·洛克伍德通過變異水分子結構而重構成食物分子。實驗剛開始,便把家裡的電線燒短路了,他的父親開始勸說他不要再搞發明而是做些正經事,在人們和鎮長的請求下,他開始瘋狂的使用機器,但是過度的變異導致機器和機器產生的食物都產生了智能,在朋友的幫助下,弗林特重新贏得了人們的信任與愛護,父親也終於把心中的話告訴了弗林特。
更詳細的請見網路《美食從天而降》
⑥ 求一部美國動畫電影的名字,是以食物為主題,最近出來第二部
天降美食
——故事發生在大西洋里的一個小島,名叫大燕鎮,當地人以生產沙丁魚而生活。突然有一天,世人突然發現沙丁魚超級惡心,從此沙丁魚就基本賣不出去了,而弗林特的家鄉唯一可以賺錢的大型沙丁魚罐頭工廠倒閉了,這對家鄉的經濟和人民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從小就熱愛發明、折騰出各種稀奇古怪東西的科學家弗林特·洛克伍德(比爾·海德爾配音),在大家的生活最艱難的時候證實了這個問題,並想出了解決的方法,不過他的研究途徑可和其他科學家不那麼一樣,他認為要解決吃飯問題,有一個辦法是最有效的:通過變異水分子結構而重構成食物分子。實驗剛開始,便把家裡的電線燒短路了,他的父親開始勸說他不要再搞發明而是做些正經事,比如到他父親的沙丁魚店裡幫忙,無可奈何,弗林特去了。
⑦ 有哪些比較好的以美食為主題的電影或動畫片
作為一名資深吃貨,除了會做飯,愛生活,當然也對美食類電影有著深深的熱愛!
我來給你推薦好看的美食電影。
一、小森林 冬春篇
上映日期: 2015-02-14:「 尊敬他人,尊敬你生活的這片土地,明白孤獨是人生的常態。 」電影講述無法融入城市生活的主人公市子,從都市回到了自己出生的農村。為了實現自給自足,開始為獲取每天的食材而學習種田。四季更迭,市子每個季節都會製作不同的美食。用火爐烤麵包,抹上自製果醬,咬下去那個酥脆的聲音讓人忍不住流口水。
一些溫情和喜劇的場景也很讓人印象深刻:飯團幾分鍾就變冰團,隊員們想吃簡單的天婦羅,結果餐桌驚現巨大龍蝦頭天婦羅,會因為拉麵被提前吃完而痛哭流涕,用果醬在冰原畫出棒球場,在極夜穿戴整齊吃一頓鄭重的大餐。在這部劇中,美食是故鄉,是久未謀面的親人的延伸,非常值得一看。
這兩部電影真的一定要去看看,有故事又有美食,真的很好看強烈向你推薦!
⑧ 關於美食的動畫片
有部叫美食總動員的、
里有講有隻小老鼠很會做糕點、這部片畫面蠻可愛的!也比較感人。推薦你看下、
望你採納哦!!>_<!!
⑨ 這部全是食物的動畫電影,看的我都餓了
中影指數:是一個由食物組成的宇宙,而我們的主人公「一毛錢」來自於麵粉星球,也就是全是麵食組成的星球。一毛錢本來是個手工水餃,之所以叫這名字,是因為她被一個硬幣砸中了,麵食星球年長的智者長壽面說她是幸運餃子,肩負著特殊的使命。
文 | 小謙
這是一個由食物組成的宇宙,而我們的主人公「一毛錢」來自於麵粉星球,也就是全是麵食組成的星球。
一毛錢本來是個手工水餃,之所以叫這名字,是因為她被一個硬幣砸中了,麵食星球年長的智者長壽面說她是幸運餃子,肩負著特殊的使命。
但一毛錢不這么覺得,她因為腦袋裡有一枚硬幣,於是時常突然卡在原地,隨時隨地,就像充滿劃痕的CD音樂,像聯通用戶的手機視頻……
還好她有個小兄弟:用屜籠當褲子的包子包墩墩同學,除了肥胖、五官擁擠、腿短、褲子經常掉意外,他的內在還是很智慧很男神的。一毛錢一卡住就讓他救自己,救完了就說:謝謝男神,男神你褲子掉了……
就這么對即可愛又尬的的兩個小夥伴,陰差陽錯的就來到了外星,陰差陽錯就發現了大魔王「大通吃」想要把所有食物都變成一個模樣。
為了食物的物種多樣性,為了包子餃子面條子組成的星球的尊嚴,為了豬隊友之間互相嫌棄並想要一直嫌棄下去的高尚友情,就探索、冒險、一往無前……
想想就覺得可愛。
最近看了剛剛上映的動畫電影《吃貨宇宙》,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也難免有一些不足,而放到國產動畫的大環境之下,主創人員能做出這樣成色的片子,確實是在用心進取,用心在做一個好片子。
最令人驚艷的是影片中放入了極多的彩蛋,其數量之多,讓我聯想到讓漫迷游戲迷們激動不已的《頭號玩家》,當然同斯皮爾伯格的大作相比,整個動畫質量上不可同日而語,但《吃》的這份用心程度,值得敬佩。所以我很希望這個電影上線一段時間之後會有人將這些彩蛋全部總結出來。
點燃發燒友的《頭號玩家》
影片一開場,有一段宇宙中各個星球的亮相,這個創意直接讓我想起互聯網上星球的圖像與月餅背面幾乎一模一樣,這個梗被直接畫面化地表現出來,很有趣味。
從這個彩蛋開始,影片的想像力開始一發不可收拾,諸如會黏在一起的豆沙包,堅硬的法棍,總是掉落食物的卷餅,滿臉褶子的燒麥,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而等到主角一行人開始冒險之後,彩蛋便開始不僅僅局限於食物,比如在完美星球上的機器人,身上披綬帶,行動整齊劃一,簡直就是發廊和澡堂子的禮儀隊翻版。
一行人初到完美星球,在一條長廊里不斷變換形象,這明顯是在調侃美圖秀秀。而至於一些小細節,比如反派馬仔的眼睛是朋友圈圖標,完美星球的大門上印著寫輪眼……
這些彩蛋不僅僅局限在食物上,而且大部分彩蛋的出現也不單單是「展示」 ,而是將這些彩蛋應用在劇情推進上。(比如在「美圖秀秀」的長廊里人物表現出的得意忘形;禮儀隊因為一處不整齊而被扔進深淵)
雖然「用來推進劇情」可以說是彩蛋應用的一個基本准則,但很多華語電影完全無法做到這個程度,更何況全篇如此多的彩蛋設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吃》的導演陳廖宇本身是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的副教授,於是我們再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很多傳統文化的應用,比如影片里的油條主持人,兩個油條連體,一唱一和,明顯是傳統相聲段子。
從這一點上,先不論應用的有多到位,陳教授在喜劇傳承,文化傳承上,是富有責任感的。
同時,作為國產動畫電影,美術上不功不過,較之之前的《小門神》,《大聖歸來》雖說在質感上、細節上並沒能有較大突破,但在場面上,鏡頭運用上都有明確的提升。
《大聖歸來》最激動人心的一幕
並且因為這部片子的喜劇元素較多,插入了很多在真人電影中常用的靈活技巧,比如人物出場時的字幕介紹,比如穿插一些真實感很強的紀事鏡頭。在這一點上,創作者的開放姿態,和細節把控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吃》的優點極為明顯,但缺點也同樣不可忽略。在劇作上,《吃》的整個框架很類似於動畫長片神作《瓦力》,而同時在劇情的架構和推進上,又難以企及。比如最大的強設定:主角腦子中插入了一個硬幣,於是時常卡住。
從創意點上,這個設計很好,主角受到了「不公平的傷害」,在生活中產生了困擾,從內心,她不接納自己,渴望改變。這是相對標準的主角設計(這個「隨時卡住」的「不公平傷害」確實是給主角帶來了能力,在最終大營救時起了關鍵作用,但是這個能力過於「巧合化」,是天降神兵的存在,並不能從「傷害」設定的邏輯裡面直接導出。這個設定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而從嚴整性上,硬幣這個道具在整個影片中只用了一次,就是主角變成了硬幣,擊敗了娃娃機,這在優秀的劇作里是絕對不足的,道具不是中途獲得的,而在最後只出現了一次,連「雙出現」都算不上。
我們回想一下《功夫熊貓》里的包子,《瘋狂動物城》里的錄音筆,《無敵破壞王》里的閃現技能,無一不是三次出現在劇情中,三次推進了劇情發展:
第一次,產生困擾;
第二次,被主角利用來完成某件事情;
第三次,解決最終問題。
從劇情推進上,文中出現了大量的巧合設置,比如包子沒來由地閑逛發現了大魔王的陰謀;一毛錢沒來由地閑逛發現了包子被囚禁;如果說電影中的強設定可以被足夠的奇觀所掩蓋的話,那麼這些巧合則過於簡單粗暴,產生了一種「導演讓角色幹嘛就能幹嘛」的不真實感。
最後,大部分的劇情中都足以逗笑本片的客群:孩子們。 而同時,因為喜劇審美的不足,導致了本片的受眾局限在孩子身上。
關於喜劇,主創應用了大量的互聯網詞彙,極易過時的亞文化的產物且不可用在電影這種可以留存很久的產品之中,這是從業人員的基本常識,不容置喙;關於價值觀,「每個人都應該保留特點」,「完美需要代價」,在深度上很適合本片,但導演之通過「垃圾星球」「食物變得一樣」等方式來表達這個價值觀,明顯在表述上存在不足。
當然,這些評論對於一個合家歡電影來說有些苛刻了, 《吃貨宇宙》的完成度在近年來所有國產動畫電影中都算是上乘 ,且能讓成年人看見彩蛋時會心一笑,讓孩子得到足夠多熱鬧有趣的奇觀享受,它已經極為成功。
中國動畫電影的路無疑是坎坷且漫長的,但令影迷們欣慰的是,不斷有像《吃貨宇宙》這樣的進取者,勤力不輟,一點點,一步步地推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