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軍人入伍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軍人入伍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2-12 23:12:19

① 找一部關於一個年輕人去當兵的電影

尚司帕爾戰役 很好看的一部電影你不會失望的 還有 兵臨城下(這部是講的一個俄羅斯少年的狙擊生涯-二戰電影)總是很好看 採納吧兄弟

② 一部蘇聯軍人在高地堅守,大戰塔利班的電影叫什麼

俄國影壇獻映大片《第九連》,該片是俄國首部以阿富汗戰爭為主題、正面描繪參戰蘇軍的影片。
影片再現真實存在的蘇軍空降兵第三四五團第九連。這是一支赫赫有名的部隊,屢建奇功。阿富汗戰爭一開始,它就從駐地費爾干納跨過邊境,進入戰場。影片呈現給觀眾的是兩部分內容一是新兵從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應征入伍,到訓練基地接受特種培訓的情景 二是投入阿富汗戰場的實戰。培訓新兵從實戰出發,毫不留情,有的士兵實在支持不住,倒在地上。阿富汗戰場這一段主要描述九連受命占據三二三四高地,保護蘇軍大部隊安全通過,而自己則彈盡糧絕,三十九名官兵,六人犧牲,十二人受傷,打退敵軍十二次強攻。但就在九連官兵高呼「現在大部隊可以安全通過」時,上級代表卻告訴他們,政府早就宣布撤軍了,並責問為什麼沒有同上級聯絡但第九連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通知,作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犧牲。正如蘇聯發動的阿富汗戰爭本身一樣,是一場無謂之戰。

③ 一部俄國電影的名稱

兵臨城下
瓦西里·澤索夫(裘德·洛)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十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與此同時黨代表達尼洛夫也向瓦西里的愛人——女狙擊兵塔妮婭(瑞切爾·薇茲)發起了「進攻」,一時間瓦西里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高手過招,最忌心浮氣躁,對於狙擊手來說,錯誤永遠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整個早上都在等,為的是不讓瞄準鏡的反光暴露位置……太陽轉過去了,對面的掩體後隱約有閃光,難道狙擊手就在後面,難道是偽裝……子彈穿透了鋼盔……有人在慘叫……是圈套!槍響了……」 幕後: 《兵臨城下》是根據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紀實小說改編,瓦西里也是確有其人,按照當時蘇聯的宣傳,瓦西里在二戰中一共斃敵400餘名,他繳獲德軍狙擊手的步槍瞄準鏡至今還在俄國的軍事博物館里展出。這部極富傳奇色彩的影片同時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千萬美元,主要演員基本上都是走紅於好萊塢的英國明星,其中有近年來憑借奧斯卡大贏家《莎翁情史》《伊麗莎白》迅速走紅的約瑟夫·費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現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硬漢形象的艾德·哈里斯(《勇闖奪命島》),在99年的熱門冒險影片《木乃伊》中飾演可愛的女探險家的瑞切爾·薇茲也在影片中再顯身手,與裘德·洛上演一場「火線戀情」。 《兵臨城下》的幕後總指揮是一位「影不驚人死不休」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1年執導的《情人》一片手法大膽、唯美,賦予這部三級作品相當的藝術性,可以稱得上是驚世之作,所以就連一向「守身如玉」的梁家輝也被不知不覺誘惑了一把,接拍了那部「露而不賤」的感官大作。繼《情人》之後讓還拍攝了一些頗受爭議的作品,部分作品由於歪曲事實而受到了批判。好在這次的作品已有史學家評論基本忠於史實,相信傳奇的故事背景,曲折緊張的情節,融合讓氏唯美的情愛描寫一定會讓影片極具觀賞性。據悉《兵臨城下》已被圈定為今年2月7日柏林影展的展映片。

④ 俄羅斯戰爭電影介紹 俄羅斯戰爭電影有哪些

1、《T-34坦克》本片講述1944年,一群英勇的俄羅斯士兵用一輛半損壞的傳奇T-34坦克從德國人手中成功逃脫,那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充滿勇敢、激烈的戰斗、牢不可破的愛情和不可思議的奇跡的時代。

2、《女狙擊手》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擊游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帕夫利琴科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同時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脅。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並墜入愛河。然而,好景不長,戰爭過去,厄運卻再次降臨……

3、《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故事發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盪著歡聲笑語,就在一片歌舞昇平之際,幾架飛機飛過投下了炸彈,將一切摧毀殆盡,霎時間,河畔邊成為了鮮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國人的入侵讓位於華沙和莫斯科之間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動盪和戰爭之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八千名蘇維埃紅軍戰士們拿起了武 器,與親人告別,走上了戰場。草草建立的軍隊中人員情況十分復雜,但是,每個人心中的信念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頑強抵抗賊寇的入侵。糧食短缺,武器簡陋,裝備寒酸,在及其惡劣的條件之下,蘇維埃青年們和裝備精良的敵方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險象環生的激烈戰斗,並且最終獲得了勝利。

4、《五月的四天》德國,二戰結束前的四天。一位率領著他的部隊佔領海邊孤兒院的蘇聯軍官。一支在海灘駐扎的納粹德國國防軍部隊。一種反常的危險的愛。所有人都對戰爭感到疲憊,只有十三歲的孤兒彼得,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英雄,千萬百計煽動兩支部隊。直到他意識到,真正的敵人早就潛伏在其他地方,而他所謂 的敵人,其實是如父親般的朋友。這時劃清的不是敵與友之間的界線,而只是善與惡之間的界線。

5、《第九突擊隊》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以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為背景。1987年到1989年期間,阿富汗戰場異常慘烈。由於穆斯林的強烈抵抗,蘇聯在阿富汗損兵折將,死傷無數。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六名新兵應征入伍,以協助前線戰斗。他們接受嚴苛的魔鬼訓練,進行各種特種培訓。1987年末,這支奇兵組成「第九突擊隊」前往阿富汗,受命占據3234高地,以掩護蘇聯士兵撤退。第九突擊隊保護蘇軍大部隊安全通過,而自己卻彈盡糧絕。血腥而殘酷的戰場上,他們視死如歸的身影顯得異常悲壯。

⑤ 俄羅斯一個當兵的拳擊選手很厲害,打遍國內無敵手,後來到了美國,挑戰美國的上屆拳王 一個電影

史泰龍演的《洛奇4》吧

在里根總統的新保守主義重新激發美國的民族主義熱潮下,好萊塢當然不落人後,在
八十年期推出了不少宣揚國威的電影,本片是相當有代表性的一部。仍然由西爾維斯特·史泰龍自導自演的第四集,描述前重量級拳王出戰蘇聯拳王道夫·倫德格倫,竟然慘遭不測。洛基為了朋友道義和國家榮譽,只好重披戰袍,利用大自然的環境作刻苦訓練,迎戰經由嚴密科學方法訓練出來的拳擊機器人。洛基的訓練過程和壓軸的火爆拳賽是本片最要觀的地方,人性與非人性的對抗也帶來了一點主題上的省思。

⑥ 一部俄羅斯電影,一個西裝男去當兵被剪光頭然後他把剪頭發的也弄成光頭

《第九部隊》
你說的是影片開頭,各色人等加入部隊
他們通過訓練,從一個社會人變成真正的軍人

⑦ 推薦幾部俄羅斯特種部隊電影

第1部:《巴爾干邊界》


這是一部驚險刺激的好萊塢式動作影片,一隻海豹隊前往菲律賓,營救被困的中央情報局女特工,之後他們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於是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對恐怖分子進行圍剿。

本片最大的看點就是:真實,影片故事改編自真實的軍事行動。導演更是對當時的行動地點一一走訪,片中出現的所有槍械都是軍械,而非道具,參演的大部分演員都是現役的海外突擊隊隊員。

⑧ 俄羅斯足球隊進軍隊的影片叫什麼名字

是《冒牌教練》。俄羅斯足球隊去部隊訓練是《冒牌教練》電影,是由RevazGabriadze執導的喜劇片,康斯坦丁·哈賓斯基、伊凡·烏爾甘特、米拉·喬沃維奇等參加演出,影片於2011年2月17日在俄羅斯上映。

⑨ 俄羅斯電影《士兵》原型是

原型如下:

《士兵》原型叫謝爾蓋·阿列什科夫。謝爾蓋的故事不只是他屢立戰功能振奮人心,更多的則是他在這殘酷的戰場給士兵們帶來了溫暖。年僅6歲的孤兒,卻很懂事,很堅強甚至善解人意,他就像上天派到軍營的天使,給殘酷冰冷的戰場帶來了曙光。其中的幾個場景令人敬佩。

簡介:

《士兵》是由維多利亞·法納斯尤蒂娜執導,安德烈·安德烈耶夫、達里亞、維克多·杜布龍拉沃夫主演的戰爭電影。該片於2019年2月22日在俄羅斯上映。

2019年2月22日,該片在莫斯科電影院中央大廳舉辦首映禮,並放映電影《士兵》。2020年5月9日,Russian-1電視頻道對該片進行了特別放映。

⑩ 4部戰爭題材電影推薦:戰士軍前半死生

「我這個年紀的人發動了戰爭,為什麼讓年輕的小夥子們去送死。」

在台詞不多的《敦刻爾克》里,開著民船去救援士兵的老人講出的這番話,在漢斯季默濃墨重彩的配樂里平靜劃出,卻是一記重錘。

相比於諾蘭以往影片里的復雜結構,《敦刻爾克》已經收斂不少,但這位「結構天才」依然用多線敘事打造了一個完全異於經典戰爭電影模式的時空世界。

這個 關乎三十幾萬人、三段時空的一場大撤退, 在看似集體英雄主義的團隊行為之下,每一個個人所做出的微小而偉大的努力,未嘗不是一首首穿梭在流彈之中、流淌在海浪之下、回盪在雲層之上的 士兵之歌 。

諾蘭選取了「 敦刻爾克大撤退 」這個在二戰歷史上著名的軍事撤退行動,用陸、海、空三段線索的平行敘事呈現了那些在撤退中處在不同境況下的個體行為,以及個體聯合起來形成的巨大力量。

而在漫長的電影史上,我們還曾見證過無數個生動的士兵身影。飛火流螢,他們或在為攻下一個陣地而沖鋒、或在為保存實力而計劃撤退。 戰爭是大人物們的野心和殘忍游戲,對於每一個被迫走進戰爭之苦的血肉士兵,怕是只有「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所期待的,只是完整無缺的活著,返鄉。

這些戰爭題材的電影都沒有去全面解構任何一場戰爭實況,而是 分別選取了一個非常特別的角度 ,觀察每一場戰役里的士兵。

1. 《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

戰爭背後的體制犧牲品

庫布里克在1957年拍了這部關於一戰的反戰電影,並且很巧妙的 將戰爭的殘酷從戰場之上轉移到戰爭背後的黑暗體制 。

片名的「光榮之路」也一度被認為是 反諷 之說。一名下士、兩名二等兵,陰差陽錯的被押上刑場,將軍為了仕途的晉升、名譽的保全, 三個底層士兵無端被軍事法庭裁以「在敵人面前表現懦弱」的荒唐罪名。

在戰場上他們是被調配的棋子,在戰場下,仍有一雙無形之手在操控,完全無辜的他們就這樣被處以死刑,死於殘忍戰爭背後的體制罪惡,如螻蟻般。

在乎這些士兵的、一直為他們辯護的只有和他們一起在前線上戰斗過的Dax上校, 在面對軍事法庭的不公裁決時,Dax上校說:「我曾數次羞於作為人類的一員,這將是一次。」

2.《全金屬外殼》

Full Metal Jacket

被剝去的人格

還是庫布里克,《光榮之路》以即將返回前線的士兵眾生相作結,《全金屬外殼》則以入伍前正在被剃發的一個個士兵特寫開場,而緊接下來的一段充斥著粗口的軍中訓話註定這個開頭會在影史上留名。 一位教官以近乎嘶吼式的喊叫肆意辱罵這些新兵戰士,這些粗口包含著強烈的人身攻擊、性別歧視、性取向歧視以及種族歧視。

即使是這樣,這個荒誕的開場一開始也並不會讓我們害怕或不適,相反倒是有一種美式滑稽感。

直到在畢業前夕, 一個胖士兵終於忍受不了因體能不達標拖後腿而遭到的無休止辱罵和同袍的排擠,選擇殺死了教官和自己。 此時,我們才意識到這並非一場游戲。 真正的戰爭還沒開始,一個年輕士兵就已經死在了新兵訓練營的血泊里。在高壓非人的環境里,一個士兵的人格已被剝去。

3.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無法估量的戰爭創傷

一個士兵在戰爭中所經歷的創傷,常人無法估量。因為長期陷於伊拉克戰爭的高度緊張戰斗狀態中,導致比利·林恩和他的戰友們在回國後,即使身處和平狀態之下,依舊對於一些再普通不過的日常情形表現出不適, 他們在每一次未知狀態下被人突然觸碰時作出的極度誇張的本能防禦反應、在中場表演的綵排中被舞台煙火嚴重嚇到。

戰爭中流盡鮮血,和平里寸步難行。

比利·林恩因為一次對戰友的救援而成為美國英雄,被邀請回國做一場橄欖球賽事的中場表演,嘉獎他的戰功。 而他被大肆褒獎的英勇戰斗的那一天,是他「這輩子最慘的一天」。 最好的班長兼戰友在那一天死去,自己也險些喪命。

一些調查表明許多長期服刑的人從監獄中出來之後,無法適應正常社會的生活秩序、節奏、交際規律或叢林法則,然後,一些人又故意作案,選擇重返監獄,因為在那裡,他們才能獲取集體生活的「安全感」。

比利·林恩最終選擇了重返伊拉克戰場,那裡炮火連天,但對於一個傷痕累累的士兵來說,卻是一個比家鄉「安全」的地方。

4. 《士兵之歌》

Баллада о солдате

回不去的地方

導演選擇的電影核心表達不同,觀眾所得到的觀感體驗就會差之千里。同樣都是取得戰功後短暫歸鄉,李安講的是一個士兵從戰場回到家中後所意識到的自我戰爭創傷,壓抑、悲傷卻又無奈。

而 丘赫萊依讓一個士兵在回家旅途中經歷了友情、愛情和親情, 盡管最終回到家與母親的相見只有幾分鍾,但觀者在遺憾之餘,還是能夠感受到士兵阿遼沙一路上所給予和被給予的溫情。

《士兵之歌》用倒敘的手法,在開始的旁白里念道:

「這是一條通往城裡的小路,

那些離開村莊的人和返回家鄉的人,

都要經過這條小路。

她並沒有在等待任何人,

她的兒子,阿遼沙,

已經永遠不可能從戰場上回來了。

他被埋葬在遠離祖國的異鄉。

在那座不知名的村莊里,

陌生的人們在他的墓碑前獻花。

他們稱他為一個俄羅斯士兵,一個英雄,一個解放者。

可對於母親來說,他只是一個兒子,

她了解他的一切,

從他出生的那天到他奔赴前線的那一天。」

無論是比利·林恩還是阿遼沙,他們最終都返回了戰場。從此,父親、兒子、丈夫,統一稱為「士兵」。 這些士兵,他們從離開家的那天起,就再也回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