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國外參賽的中國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外參賽的中國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2-08 13:31:26

㈠ 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2、《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1991年,該片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3、《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5、《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㈡ 近年來在國外獲獎的國產影片有哪些

第56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
主競賽單元
傑出電影藝術創新 張元《看上去很美》

「第57屆戛納電影節」
金攝影機獎提名獎:中國導演楊超《旅程》(中國)

「第58屆戛納電影節」
評委會獎 王小帥 中國(《青紅》)

第59屆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一種關注」單元 最佳影片 《江城夏日》導演:王超 中國

2000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獲獎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卧虎藏龍(台灣地區)

2000年 張藝謀 《我的父親母親》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2000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花樣年華》獲第53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梁朝偉)及技術大獎;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獲評委會大獎;台灣導演楊德昌執導的《一一》獲最佳導演獎。
2001年 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王小帥 《十七歲單車》
2001年 林正盛導演的《愛你愛我》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2001年 法國愷撒電影節 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獲「最佳外語片」獎
2003年 李楊導演的《盲井》 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2004年9月第二十八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看車人的七月》獲得評委會特別獎,主演范偉獲得最佳男演員獎。
2004年 陸川導演的《可可西里》東京電影節的評委特別獎
2005年 王小帥導演的影片《青紅》獲嘎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2005年 顧長衛導演的《孔雀》獲柏林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
還有最近 王全安導演的《圖雅的婚事》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㈢ 誰知道歷年在國外獲獎的中國電影急!

1、1978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㈣ 柏林電影節獲獎的中國電影

柏林電影節獲獎的中國電影有:三個和尚、鷸蚌相爭、紅高粱、晚鍾、本命年、阮玲玉、香魂女、喜宴、紅粉、女人四十等。

1. 三個和尚

導演:徐景達/馬克宣

片長:20分

參賽時間:1982年

榮譽:第32屆柏林電影節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銀熊獎。

2.鷸蚌相爭

導演:胡進慶

參賽時間:1984年

榮譽:第3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短片獎銀熊獎。

3.紅高粱

導演:張藝謀

片長:91分

參賽時間:1988年

榮譽: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4.晚鍾

導演:吳子牛

片長:90分

參賽時間:1989年

榮譽: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5.本命年

導演:謝飛

片長:107分

參賽時間:1990年

榮譽: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個人成就獎銀熊獎。

6.阮玲玉

導演:關錦鵬

片長:154分鍾

參賽時間:1992年

榮譽: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屆最佳女演員獎銀熊獎(張曼玉)。

7.香魂女

導演:謝飛

片長:105分

參賽時間:1993年

榮譽: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8.喜宴

導演:李安

片長:106分

參賽時間:1993年

榮譽: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9.紅粉

導演:李少紅

片長:110分鍾

參賽時間:1995年

榮譽: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視覺效果獎銀熊獎。

10.女人四十

導演:許鞍華

片長:101分鍾

參賽時間:1995年

榮譽: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屆最佳女演員獎銀熊獎(蕭芳芳)。

㈤ 第一部在國外獲獎的中國電影是哪部

據了解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根據八位抗日女英雄投江故事創作的《中華兒女》



《卧虎藏龍》是第一部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的外語影片,也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亞洲電影。 漁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對孿生子女小猴、小貓。一場暴風雨奪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剛生下的兒女,隻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媽。 這個電影很是經典。

㈥ 從二〇〇〇年到現在我國有哪些電影在國外獲獎

馬背上的法庭(劉傑)、刺青、三峽好人、蘋果、圖雅的婚事
另外,還有其他獲獎影片
《李蓮英》獲第41屆柏林電影節特別鼓勵獎。

《哦,香雪》獲國際兒童和青少年電影中心藝術大獎。

《中國岩溶》獲西班牙巴塞羅那國家地質學電影節大獎——最高藝術質量獎。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最受歡迎影片;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

《高產緊湊型玉米》獲捷克斯洛伐克尼特拉第8屆國際農業電影節教學片類二等獎。

《壁蜂》獲捷克斯洛伐克尼特拉第8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通俗科學類二等獎。

西影廠和台灣合拍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馬路騎士》獲法國馬賽國際女性電影節公眾大獎。

北影廠香香港合拍故事片《過年》獲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趙麗蓉獲最佳女演員獎。

《屠城血證》獲東京世界和平電影節故事片一等獎。

1992年《雙旗鎮刀客》獲第三屆日本夕張國際探險與幻想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四十不惑》獲第四十五屆瑞士洛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

《狂》獲第三屆不結盟國家電影節(朝鮮)「最佳攝影獎」。

《高朋滿座》獲蒙古第一屆喜劇電影節一等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血色清晨》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球獎」。

《留守女士》獲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金字塔金像大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心香》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93年《香魂女》(導演:謝飛)、《喜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

《天堂回信》(導演:王君正)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荷蘭第7屆國際兒童電影電視節最高獎「兒童電影節獎」;美國芝加哥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和兒童評委兩項最佳影片獎;伊朗第9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雜嘴子》(導演:劉苗苗)獲第5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

《找樂》(導演:寧瀛)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金櫻花獎和東京都知事獎;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青年導演大獎」首獎,獎金35萬美元;第十五屆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金熱氣球獎,男主角黃宗洛獲最佳男演員獎。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動畫片《森林、小鳥和我》獲第四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動畫、兒童電視節目組開羅金獎。

由田壯壯執導、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藍風箏》獲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最優秀女演員獎(呂麗萍)、新人特別推薦獎和東京都知事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菊豆》(導演:張藝謀)獲保加利亞瓦爾納市首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鞏俐),鞏俐還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並名列香港第12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十大華語片之冠。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獲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

《心香》(導演:孫周)獲第9屆法國蒙彼利埃中國電影節最高獎——「金熊貓獎」。

《隨風而去》(導演:肖鋒)獲第2屆東京國際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結尾獎。

《愛在東京)獲法國第14屆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留學生吳曉東)金獎。

台灣的《無言的山丘》獲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劇本吉最佳美術指導獎。

台灣的《戲夢人生》獲第46屆戛納電影節評委獎。

台灣的《暗戀桃花源》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台灣的《青少年哪吒》獲第6屆東京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銅獎,第15屆法國三大洲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

香港的《籠民》獲首屆上海電影節評委特別獎,日本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攝影獎。

中國教育電視片《水》獲得第二十屆「日本賞」國際教育節目大賽學前教育類銀牌獎。

吉林電視台攝制的電視紀錄片《遠離的願望》在挪威特羅姆索舉辦的自然紀錄片電影節上,獲特別榮譽獎;在義大利桑迪歐國際自然紀錄片電影節上,獲特別獎。

動畫片:上海美影廠《12隻蚊子和5個人》獲法國第19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獎。《悍牛與牧童》獲第3屆伊斯梅利亞國際紀錄片、短片電影節塔胡特銀像獎。

電視片:中央台《最後的山神》獲「亞廣聯」電視大獎。《遠在北京的家》獲四川國際電視節紀錄片大獎,《老磨坊》獲最佳男主角獎(吳京安)。

謝晉導演獲法國首屆《軒尼詩》創意和成就獎。

1994年《火狐》(導演:吳子牛)獲第四十四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和在法國蒙彼利埃舉行的中國電影節金熊貓獎。

中國遼寧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紀錄片《兩個孤兒的故事》獲第二屆亞洲電視映像節最高獎賞——最優秀獎,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片《姊妹溪》獲優秀獎。

《大氣層消失》(導演:馮小寧)在南斯拉夫金松嶺獲「金松嶺—94」國際環保、體育和旅遊電影節「銀松獎」。

《炮打雙燈》獲第42屆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女主角寧靜獲最佳女演員獎。

《鳳凰琴》獲第四次不結盟運動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火炬銅獎。

《黃土高原徑流林業》在第11屆國際農業電影上,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獎。

1995年《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紅玫瑰的扮演者陳沖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主角獎」。

《黃沙 青草 紅太陽》(導演:周友朝)獲首屆金色布拉格電影節金人大獎。

《戰爭子午線》(導演:馮小寧)獲第4屆東京國際兒童電影節「日本電影評論家獎」。這是中國抗戰影片首次在日本獲獎。

《黑駿馬》(導演:謝飛)獲第1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導演獎,男主角騰格爾獲最佳藝術獎。

《民警故事》(導演:寧瀛)獲西班牙第43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和國際影評人大獎。

《紅櫻桃》(導演:葉大鷹)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軒尼詩記者杯——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母親,沒有選擇》獲第5屆國際青年電視節大獎及最佳觀眾獎。

《二嫫》(導演:周曉文)獲第四屆國際電影節「瑪雅美洲豹」金獎,女主角艾麗婭獲最佳女演員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日本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獲得日本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男主角夏雨獲第一屆新加坡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影片被美國《時新周刊》評為年度國際「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技術獎」;被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為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獲美國第6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女兒紅》(導演:謝衍)女主角歸亞蕾獲捷克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女人花》(導演:王進執)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故事片大獎和「婦女電影獎」。

《蘭陵王》(導演:胡雪樺)獲美國洛杉磯桑塔·克拉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出品人鄭凱南獲榮譽獎狀;攝影顧長衛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攝影獎」。

《與往事乾杯》(導演:夏鋼)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俱樂部聯合榮譽獎。

《落河鎮的兄弟》(導演:蘇舟)獲美國第12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聯合國兒童權益宣言」獎。

《人約黃昏》獲馬那基國際電影節「銀攝影機大獎」。

《混在北京》中女主角劇雪獲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表演特別獎」。

《活著》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男主角葛優獲「第4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藍風箏》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東邪西毒》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背靠背,臉對臉》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㈦ 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近三十年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
《紅高粱》(1987年),大導演張藝謀的成名作,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新時期以來的第一個國際大獎——金熊獎,同時捧紅了國際巨星鞏俐。
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年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2年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1993年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㈧ 有哪些曾經獲得國際獎項的中國影片

1、《楊貴妃》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改編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

1993年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它是一部記實性電影,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李老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穿梭交織,以李天祿的個體經歷呈現出台灣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間的歷史風貌。

㈨ 《李煥英》《奇跡》等入圍義大利遠東電影節,還有哪些電影走出了國門

盡管《你好,李煥英》、《奇跡·笨小孩》等影片都到國外“參加評選”了,但是這些作品並不算真正的走出國門,我認為以下五部影片才是真正走出國門了,1、《卧虎藏龍》;2、《霸王別姬》;3、《紅高粱》;4、《地久天長》;5、《色·戒》

5、《色·戒》

最後,李安導演的《色·戒》也是一部走出國門的影片,這部電影在亞洲電影大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日本電影學院獎、金球獎和威尼斯電影節都拿到了非常多的提名,是深受外國人喜歡的一部中國影片。

㈩ 有哪些國內比較冷門的電影在國外卻獲獎

白日焰火在國內並沒有獲得太多的獎項認可,而且票房成績也僅僅達到了1億的水平,然而在國外白日焰火這部電影卻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影片以及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所以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白日焰火這部電影更受到影評人以及電影節的青睞。可以說白日焰火的觀影門檻還是非常高的,可以說刁亦男並不是為了大眾而拍攝的這部影片,因為白日焰火的藝術性以及故事的完成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白日焰火的拍攝目的就是為了參加國際電影節拿到獎項。

其實藝術片和商業片都需要在電影市場上存在,因為像白日焰火這樣的藝術片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國內電影的高度。而商業片在某種程度上也在養活一大批從事電影工作的人員。可以說兩者是相互依存的,而並不是存在著某種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