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中國電影國際化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國電影國際化

發布時間: 2022-02-14 05:43:50

⑴ 中國電影怎樣進入美國市場

如何將自己的影片推向美國?我國以拍攝《紅番區》、《過江龍》等動作片而大名鼎鼎的動作片導演唐季禮認為:要使中國的電影被美國觀眾、被挑剔的好萊塢接受,首先要突破語言的限制,要完全採用英文的對白,因為實際情況是沒有一個美國觀眾願意對著字幕看情節的發展。其次,電影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要與好萊塢的電影有不同的吸引力,但是強烈的文化差異,也有可能使觀賞電影的人產生誤解,所以要剔除會引起誤解的因素。再就是,宣傳的角度以及資金投入也是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成功的基礎。

http://ent.sina.com.cn/m/c/2002-06-13/87282.html

⑵ 為什麼國外電影進入國產院線對中國電影的發展不太好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每年引進國外電影大片將增至20部,並允許外資進入電影放映業,這些無疑會對我國電影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顯然,正如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主辦的重要學術刊物《電影藝術》2000年第二期的首欄標題一樣,"面對WTO增強中國電影的競爭力"已經成為當前中國電影面臨的現實考驗。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正處在轉型和發展的過渡時代,面對著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的社會現實和經歷著完全不同的文化體驗,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都處在不斷的變動和調整中

⑶ 有關電影業國際化的外文文獻

試試OA圖書館。
輸入相應的英語關鍵詞。

⑷ 您會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國電影嗎

肯定會啊!對於我這個人來說實在是欣賞不來國外的電影,我比較喜歡看國產的電影,就像流浪地球,看了還是真的比較喜歡的。

第二,所有電影人都會認真思考,到底觀眾會喜歡什麼樣的電影,知道觀眾不是無腦的二B,中國觀眾是有欣賞水平的,就看你們搞電影的人們能拍出啥水平的電影了!廣大電影人會以戰狼為標桿,會盡心盡力去做良心事去拍良心電影!

第三,影視界起碼緋聞炒作忽悠會少很多,即便是曾經的大牌導演,著名影星也會知道不努力進步就會被3觀眾唾棄淘汰!觀眾就是大海,水能載舟一樣可以覆舟!想要欺騙,蒙蔽,忽悠觀眾,一定是沒有好下場的。

在接下來的兩年中國電影的走向肯定偏向於軍事類,而且還會出現很多效仿的作品,還沒有底線的那種,就如之前「致青春」跟「北京遇上西雅圖」的出現之後,一大波青春片開始輪番上映,導致現在青春片也嚴重粗製濫造,還有現在的盜墓類也是,也亂了!身為一名電影人應該好好對待中國電影,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是王道,一味地去模仿跟風是不行的!用心做好自己的作品,不要辜負觀眾的期待,我想觀眾也不會辜負好的作品。

⑸ 中國電影如何實現現代化轉型

中國電影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結構性矛盾沒有解決。過度娛樂化、過度商業化、過度產業化,導致「配方式生產」代替了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藝術創作,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文底蘊與文化擔當,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國產電影的藝術品質、藝術質量,降低國產電影的認同度和美譽度眾所周知,2013年上半年中國電影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新的突破: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超過了62%,創下了近年來同期最高紀錄。同時,上半年票房過億的28部影片中,國產影片占據了其中的16席。從整體上看,中國電影至少從市場層面而言處在良性進步和發展之中,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的格局在逐步形成。毫無疑問,市場的繁榮、票房以及觀影人次的大幅度增長都是中國電影全面產業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實績的標志。但是,中國電影一些深層次結構和矛盾、深層次觀念及評價體系和標准等諸多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體制改革推進的難點與市場發展狀態的矛盾、製片產權與盜版泛濫的矛盾、進口片與國產片爭奪市場的矛盾、影片傳統模式與網路傳播的矛盾、院線與影院之間的矛盾、片商與導演的矛盾、製片方與編劇的矛盾等不時凸顯,並且呈現出了某種「亂象」。一方面,相當數量的電影人在國內電影市場火熱的背景下片面、盲目、過度追求高票房和商業利潤,用「逐利時代」來形容中國電影目前的狀態絕不是無的放矢。過度娛樂化、過度商業化、過度產業化,導致「配方式生產」代替了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藝術創作,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文底蘊與文化擔當,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國產電影的藝術品質、藝術質量,降低了國產電影的認同度和美譽度。另一方面,相當數量的電影人對於好萊塢電影給中國電影尤其是中國電影市場帶來的持續性的威脅缺乏清醒認識,對當下中國電影在工業、產業層面與好萊塢電影相比存在的多方面的「短板」缺乏理性反思。有的甚至盲目沉浸在市場層面取得的對好萊塢電影暫時性的「優勢」中,毫無理性地預言數年後中國將會超過好萊塢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但事實上,中國電影產業依然處於電影產業化初級階段,很多基礎性電影工業機制、電影產業機制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行業規范、產業規范也沒有有效形成並且被大家遵循,市場效應尤其是社會效應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如果我們不能全面、客觀、科學地分析和認識中國電影產業深層次的矛盾,中國電影、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可能會遭遇瓶頸,甚至出現混亂和危機。好萊塢不僅僅賣電影產品,而且賣電影產品的標准,它的奇觀化、游戲化、電子化趨勢深度地影響了中國的年輕觀眾群體。中國電影要在競爭中獲得地位,要依靠差異化策略,還必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影「概念」好萊塢藉助強大的電影工業基礎、迅猛發展的高科技優勢、強大的資本實力及完善的資本運作體系,大幅度提高了現代電影生產的門檻。經濟、科技相對落後的國家可能有電影藝術,甚至可以有藝術質量較高的作品在國際電影節獲獎,但是,卻很難形成獨立、完善的電影工業體系、電影產業體系,其民族電影也就無法有效、可持續地支撐自身的電影市場。更重要的是,好萊塢不僅僅賣電影產品,而且在賣電影產品的標准。在中國,有相當數量的年輕觀眾自覺不自覺地以美國電影為參照系,甚至乾脆以美國電影為標准來看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產業。從美國最近幾年電影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以《鋼鐵俠》、《變形金剛》等為代表的電影越來越奇觀化、游戲化、電子化。盡管這種奇觀化、游戲化、電子化降低了美國電影的敘事指標、人文表達,但如果單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其傳播影響力的折扣越來越小,傳播空間越來越大。馬克思這樣表述人與社會的關系:「正像社會本身生產作為人的人一樣,人也生產社會。」近期一些高票房的中國電影,也是由於年輕觀眾群體越來越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消費主體,他們的口味及其選擇無疑也反過來影響、制約中國電影。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我們必須從各方面提高國產電影的專業水準和標准,滿足年輕觀眾對電影視聽、電影消費的要求,最大化地爭取未來觀眾。我認為,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忽視故事的講述、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人性層面的挖掘和表達,其忽視的層面正是國產電影生長的空間和機會。事實上,當下中國電影在與好萊塢影片的較量中,主要依靠的還是差異化路線,憑借與好萊塢大工業規格、高科技水準不一樣「概念」的生活片、青春片,憑借「接地氣」的策略,在本土市場形成了自身的相對優勢。差異化無疑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但完全依靠這種策略恐怕也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也不能成為戰略。我們必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影「概念」,同時體現文化創造力,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人文表達、獨特的美學氣質和精神。總之,中國電影要真正與好萊塢形成抗衡,必須實現全面的、深刻的現代化轉型,必須在創意系統、工業規格、產業標准及規模上有新的發展和突破。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的市場競爭將會是一場長期的經濟戰爭、文化戰爭,打不贏經濟戰爭,也就不可能贏得文化戰爭。面對著更加開放的國內電影市場,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各種相應的准備,否則將會陷入長久的被動。這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危言聳聽。「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利潤分配不合理、同質化競爭和無謂的內耗等,減緩了中國電影發展進程。中國電影要實現現代化轉型,需要推進現代電影生產體系、現代電影傳播體系和現代電影評價體系的建設中國電影要實現全面的、深刻的現代化轉型,就必須全面推進現代電影生產體系、現代電影傳播體系和現代電影評價體系建設。就電影生產體系而言,中國電影雖然「不差錢」,每年生產影片數量眾多,但國際化、高科技化尤其是專業化水平不能令人滿意。從生產主體而言,必須盡快擺脫「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形成具有行業標準的話語權、控制力,同時又有跨界影響力、傳播力的企業集團。在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高科技化的背景下,中國電影要借鑒「好萊塢」為代表的國際電影業的先進經驗和經營模式,如「製片人中心制」、「完片擔保制度」、電影「權益共享」融資模式等,促使中國電影逐步擺脫「作坊式」的運作模式,走向現代化大生產,從而促進規模擴大、結構優化,實現質量型、集約式增長。在美國,製片方分成53%,而在國內現行分賬比例中,製作方分成只有43%,利潤向院線和影院傾斜,呈現「一邊倒」現象,嚴重製約了電影製片方的積極性,不符合現代電影生產的基本規則。發行和影院完全可以通過現代電影傳播體系的建設擴大利潤空間和渠道,而不僅僅單純依靠分賬制度擠壓製片方的利潤空間,從而為中國電影的內容製造提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最終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新局面。與國內市場主要靠票房盈利不同的是,在好萊塢,票房只佔整體收入的20%到25%,其餘收入均來自不同種類的版權和衍生品領域。中國電影要想創新盈利模式、完善電影產業鏈,必須推進電影傳播體系建設,其重點包括家庭娛樂市場、網路手機播映市場,要在衍生品領域發展授權業務等。隨著電影數量日益增加及競爭白熱化,建立科學有序的電影檔期協調機制,推進特色化、差異化的院線建設,已成為中國電影發行的當務之急。由於沒有建立科學有序的電影檔期協調機制,中國電影無謂的「內耗」令人痛心,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而由於沒有特色化、差異化的院線,使得一大批有特色、有思想、有情懷的中小成本電影得不到更大層面觀眾的接受,得不到媒體的更多關注和報道,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全社會整體上對中國電影的誤讀、誤判、誤評。壞口碑「成就」一部電影的高票房令人糾結、令人心痛,也令全社會質疑電影人的社會責任,質疑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的道德底線。對於一部電影的評價,有的人從導向角度入手,有的人從市場角度出發,有的人從技術質量方面考慮,有的人從社會娛樂角度衡量,應當說也是正常的。當務之急是要建立與電影產業化、電影全球化相適應的電影評價體系和標准,建立不同類型電影的科學評價體系和標准,對不同類型、不同品種的電影做出合理的、恰當的、有說服力的分析和闡釋,盡可能地避免誤讀、誤評乃至誤判。現代電影生產體系與現代電影傳播體系、現代電影評價體系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三個體系建設相互依存、相互推動、相互制約、相互交融。中國電影只有全面推進現代電影生產體系、現代電影傳播體系和現代電影評價體系建設,才能有效實現現代化轉型,實現產業整體上的升級換代,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電影、現代電影產業體系,也才能真正做大做強。(饒曙光)

⑹ 中國電影如何走好國際化之路

中國動畫電影成功「走出去」必須具備六要素:題材、人才、技術 、商業模式、營銷和推廣、資本。
事實上,盡管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但中國的動畫電影發展與歐美相比差距不小。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全年電影票房位居全球第二,達到290億元,其中,上映的動畫電影總共有47部,票房總額為30億元,與國外平均票房的差距達8億元之多。

⑺ 中國電影將向哪方面發展

大片國際化,但仍會受體制及國情限制,類型片短時間內無法很好的發展,如恐怖片等,藝術類電影只有去國外拿獎,國內才有可能受到關注繼而收回成本,但縱觀國內藝術片,以難達到八九十年代的高度,所以藝術片的投資會減少,加上所謂市場經濟的操控,影院不會去放映這些票房前景不好的片子...
總的來說,正題票房會越來越高,但是電影質量會受到票房要求而一味大眾化,缺乏藝術探索

⑻ 中國電影如何走好國際化之路

中國電影今天這種樣子和中國教育基本上一樣,都是因為無法突破無法創造人才的制度,中國電影審查制度太嚴格、太敏感,不能涉及的東西太多。比如美國很多影視作品都是諷刺政府,甚至最後的大BOSS就是某位政要,這種情況在中國是不允許的。
中國不缺好作家、好劇本、好導演、也不缺錢拍電影,缺的是一套完善、人性化的電影制度。很多你拍得再好、劇情多精彩、一到中國廣電就咔嚓掉,可能原因是有色情內容、政治內容、迷信內容等等一大堆問題。
所以導致中國現在銀幕上、電視上全是形形色色的抗日劇、宮廷斗爭劇、名著翻拍劇、無厘頭穿越劇.......粗製濫造、令人作嘔!
這就是電影人的才華受到了限制,劇本受到限制,想拍的題材不敢拍、可以拍的東西已經千篇一律,或者是一本好劇本因為涉及太多「非法」內容擔心過不了審查而改得面目全非,導致創作受到限制,不敢去創新.
我想,中國電影有一天會好起來的,時間問題而已,但是首先要改變的就是這種嚴格得沒有道理審查制度,大家慢慢期待吧!
可能我這個答案會違規吧!我想

⑼ 中國動畫電影國際化之路該如何走

關於國產動畫電影如何走向國際路線,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根據中國目前的動畫電影也都有了非常大的質量變化,當然這是有希望的。更重要的是將國產動畫電影中的內容將 好 故事講好 ,這將會更加好的將中國文化走向國際舞台。

推薦一部即將賀歲檔上映的動畫電影

⑽ 中國的電影界有哪些大國際(性)獎項

內地:金雞獎(專業)百花(觀眾)華表(政府)
香港:金像獎(專業)金紫金獎(香港政府)
台灣:金馬獎(專業)亞太影展(亞太地區)

以上是最大的幾個的,以下是沒有那麼大的

中國大陸
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49-1984)
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1985-)
《大眾電影》百花獎 Hundred Flowers Awards (1962-)
中國電影金雞獎 Golden Rooster Awards (1981-)

香港
香港電影金像獎 Hong Kong Film Awards (1981-)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Hong Kong Film Critic Awards (1994-)
金紫荊獎 Golden Bauhinia Awards (1995-)

台灣
金馬獎 Golden Horse Awards
中時晚報電影獎 (1988-)

至於國際性的,實話實說,是沒有.
一個獎是否國際化,決定於那個頒發的國家時候發達.
就像美國的《全美一叮》和香港的《殘酷一叮》,內容一樣但美國的全世界都在看(當然也因為美國的是原版)
就像奧斯卡,戛納,等老大獎項都是發達國家所頒發.
不過台灣的金馬獎和香港的金鷹獎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這也是"亞洲五小龍"\"國際化都市"等所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