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中醫題材電影蒼生大醫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醫題材電影蒼生大醫

發布時間: 2022-06-15 13:20:52

㈠ 有什麼電視劇、電影是醫生題材的

1、《都是天使惹的禍》

是由夢繼執導,李小璐、任泉、張延、郭濤、佟大為、周笑莉等聯袂主演的青春偶像劇。該劇講述了林小如面對坎坷與挫折並成為一名正式護士的故事

2、《愛的婦產科》

是湖南經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都市醫療懸疑劇,由馬德林編劇,蔣家駿執導,朱丹、何晟銘、孫堅等主演。

3、《無限生機》

是由徐慶東執導的32集電視連續劇,由王茜,劉鈞,王挺,隋蘭等主演。

該劇主要講述了劇中6位形象各異、性格不同的醫生和護士,在生活中各自有一本難念的經,但面對病人,他們用精湛的醫術、勇於承擔一切危難的勇氣和責任,實踐著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故事。

4、《柳葉刀》

該劇講述了女醫生許曼突聞妹妹的離奇死訊,因而追蹤線索,發現其妹死因與醫院內幕有關,繼而潛入醫院查明真相,從此抽絲剝繭層層揭開黑幕。

5、《白色陷阱》

是由北京市中北電視藝術公司出品,尤小剛執導,楊童舒、王亞楠、廖京生、何琳主演的懸疑劇。

該劇講述的是在東南亞某國醫院里,因為一起醫療事故而引發出的一系列故事。

(1)中醫題材電影蒼生大醫擴展閱讀

《都是天使惹的禍》劇情:

一個青春靚麗的都市女孩,走進了南方第五醫院,她即將成為一名白衣天使。然而她根本沒料到在邁進醫院的大門之後,等待著她的將是怎樣的坎坷和挫折。

林小如生性活潑頑皮,卻有些傻氣,在護校時是一名成績非常差的學生,勉強畢業後被媽媽托門路送進第五醫院,因此她遭到同事的嘲笑和捉弄,在醫院里也遇到了精靈古怪的事情,弄得她狼狽不堪。

小如渴望成為一名正式的護士,無奈遇見強勁的對手,她的希望渺茫。小如對新分進來的研究生邵劍波一見「煩心」,兩人吵吵鬧鬧中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不料半路卻殺出一高貴、美麗、才能出眾的女孩——留學歸來的外科醫生蔡美雲,更要命的是她還是第五醫院院長的千金。

小如在愛情和事業這兩條戰線上都遭遇了強勁的對手,無論怎麼看,她取勝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㈡ 編成《千醫葯方》、《千金翼方》兩部醫書,活到101歲,歷史上稱他為"萬歲神醫"是誰

中國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孫思邈從小多病,為籌湯葯費用幾乎盪盡家財,但他又非常聰明 ,堅持攻讀經史百家和醫學等科學知識。孫思邈一生淡於名利,隋文帝時曾徵召他為國子博士,唐太宗要授他爵位,唐高宗讓他做諫議大夫,他都一一謝絕了,他的志向是做一名濟世活人的醫學家。在學醫過程中,孫思邈除手不釋卷地學習醫學著作外,還特別注意向民間尋求經驗,廣泛搜集單、驗方。在醫療活動中他非常注重醫生的道德修養,他強調醫生要把病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病人來請出診,不管晝夜寒暑,也不要怕路途險阻,不顧飢渴疲勞,要一心赴救。他認為醫學是精微之至的事業,必須刻苦鑽研,精勤不倦,才能成為真正的醫生 。 孫思邈主要著作為《備急千金要方》 30 卷和《千金翼方》30卷。其他還有《千金髓方》、《福祿論 》、《攝生真錄》、《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太常分葯格》等多種,均佚失。孫思邈對醫學的巨大貢獻,使他受到了歷代人民群眾的愛戴,被人們奉為「葯王」,中國不少地方都有孫思邈的祠廟,以感受他的高貴品德和不朽業績。

孫思邈把醫為仁術的精神具體化。他在其所著的《大醫精誠 》一書中寫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貧富,長幼研繭,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借身命。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惡,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夫大醫之體……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醞祿兼陳,看有若無。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盲也。」上述的寥寥片語,已將孫思邈的高尚醫德情操,展示在人們面前。孫氏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干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將他自己的兩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這兩部書的成就在於:首先對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很深的研究,為後世研究《傷寒雜病論》提供了可*的門徑,尤其對廣義傷寒增加了更具體的內容。他創立了從方、證、治三方面研究《傷寒雜病論》的方法,開後世以方類證的先河。《千金要方》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網路全書,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 葯齊備。一類是典籍資料,一類是民間單方驗方。廣泛吸收各方面之長,雅俗共賞,緩急相宜,時至今日。很多內容仍起著指導作用,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確實是價值千金的中醫瑰寶。《千金要方》是對方劑學發展的巨大貢獻。書中收集了從張仲景時代直至孫思邈的臨床經驗,歷數百年的方劑成就,在閱讀仲景書方後,再讀《千金方》,真能大開眼界,拓寬思路,特別是源流各異的方劑用葯,顯示出孫思邈的博極醫源和精湛醫技。後人稱《千金方》為方書之祖。

《千金要方》在食療、養生、養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孫氏能壽逾百歲高齡,就是他在積極倡導這些方面的理論與其自身實踐相結合的效果。 孫思邈的輝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們的崇敬。人稱「葯王」,「真人」,「葯聖」,隋、唐兩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對他以禮事之。他去世後,人們在其故居的鑒山畔,虞誠奉祀。喬世寧序中雲:「鑒山香火,於關中為盛,雖華岳吳鎮弗逮焉。」孫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譽,尤其是日本名醫丹波康賴和小島尚質等對他十分崇拜。

孫思邈,京兆華原(即今陝西省耀縣)人,生於581年,卒於682年,享年102歲。我國隋唐時期偉大的醫葯學家。孫思邈因病學醫,熱愛醫學,淡薄名利,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期間,曾多次邀請他入朝作官,都被他婉言謝絕。

他一邊行醫,一邊采葯,曾先後到過陝西的太白山、終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廣泛搜集單方、驗方和葯物的使用知識,在葯物學研究方面,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所以人們尊稱他為「葯王」。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孫思邈一生非常注重醫學道德的修養,在他的《千金要方》一書中,首列「大醫習業」與「大醫精誠」二篇,這是我國最早的較為完整的醫德文獻專論,是高尚的醫德與高超的醫技兩相結合的醫德規范。他指出:「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他的這種濃厚而樸素的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值得學習和提倡的。

在葯物學研究方面,孫思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葯物的採集、炮製到性能認識,從方葯的組合配伍到臨床治療,孫思邈參考前人的醫葯文獻,並結合自已數十年的臨證心得,寫成了我國醫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載方5000多首,書中內容既有診法、證候等醫學理論,又有內、外、婦、兒等臨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養生、食療,又涉及針灸、按摩、導引、吐納,可謂是對唐代以前中醫學發展的一次很好的總結。而《千金翼方》載方近3000首,書中內容涉及本草、婦人、傷寒、小兒、養性、補益、中風、雜病、瘡癰、色脈以及針灸等各個方面,對《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補充。書中收載的800餘種葯物當中,有200餘種詳細介紹了有關葯物的採集和炮製等相關知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將晉唐時期已經散失到民間的《傷寒論》條文收錄其中,單獨構成九、十兩卷,竟成為唐代僅有的《傷寒論》研究性著作,對於《傷寒論》條文的保存和流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臨床實踐中,孫思邈總結出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阿是穴」和「以痛為腧」的取穴法,用動物的肝臟治療夜盲症,用羊的甲狀腺治療地方性甲狀腺腫,用牛乳、豆類、穀皮等防治腳氣病;對於孕婦,提出住處要清潔安靜,心情要保持舒暢,臨產時不要緊張;對於嬰兒,提出餵奶要定時定量,平時要多見風日,衣服不可穿得過多……這些主張,在今天看來,仍然有其一定的現實意義。

孫思邈崇尚養生,並身體力行,正由於他通曉養生之術,才能年過百歲而視聽不衰。他將儒家、道家以及外來古印度佛家的養生思想與中醫學的養生理論相結合,提出的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時至今日,還在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心態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飲食應有所節制,不要過於暴飲暴食;氣血應注意流通,不要懶惰呆滯不動;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違反自然規律……

由於《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響極大,因此這兩部著作被譽為我國古代的醫學網路全書,起到了上承漢魏,下接宋元的歷史作用。兩書問世後,倍受世人矚目,甚至飄揚過海,廣為流傳。日本在天寶、萬治、天明、嘉永及寬政年間,都曾經出版過《千金要方》,其影響可見一斑。孫思邈死後,人們將他隱居過的「五台山」改名為「葯王山」,並在山上為他建廟塑像,樹碑立傳。每年農歷二月初三,當地群眾都要舉行廟會,以經念孫思邈為我國醫學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廟會時間長達半月之久,前來游覽、憑吊的八方來客絡繹不絕。

㈢ 介紹一些和中醫葯有關的電影、電視劇。

《李時珍》、《華佗與曹操》、《黃連厚朴》、《刮痧》、《春苗》、《紅雨》

㈣ 李振華的脾胃病國手

◆他幼承家訓, 23歲懸壺豫西鄉里,為父老鄉親察病療疾,德醫雙馨
◆他善治內科雜病,又在救治急性熱性傳染病中脫穎而出
◆他臨床尤重脾胃,豐富和發展了中醫脾胃學說,為當今卓有建樹的脾胃病大家 醫路漫漫
從一名鄉醫成長為國醫大師
在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國醫堂的入口,迎面牆壁上一個大大的紅木橫匾上題寫著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古老的醫德規范與遒勁古樸的字體和諧統一,書寫者正是一生「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自稱「八十五叟」的國醫大師李振華。
河南中醫學院教授、主任中醫師李振華,身材高大,面色朗潤,慈眉善目。在國醫堂的李振華教授工作室,李老朴實親切的話語,讓一個初診的抑鬱症病人破涕為笑,圍坐著的徒弟、學生在他和緩而抑揚頓挫的講解中,若有所思,頻頻頷首。這位在中醫葯教學、臨床、科研上辛勤勞作60多年的老人,仍以飽滿的熱情、嚴謹的學風堅守在中醫葯傳承的一線。
從一名鄉醫成長為國醫大師
他幼承家訓,白天幫父親拯危濟厄,夜晚點燈苦讀經典;23歲懸壺鄉里,盛名一方;在中醫師進修班學習、任教中他顯露才華;60多年來,他腳踏實地從一名鄉醫成為國醫大師
李振華1924年出生於河南省西部的洛寧縣。這里是「河洛文化」的發源地,悠久的文化積淀孕育出不少名賢名醫。他父親李景唐為豫西名醫,善治外感熱病和內傷雜病。李振華聞著葯香味長大,他邊讀私塾邊在父親的「廣濟堂」幫父抓葯,父親的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讓他欽佩並銘刻於心。
1940年豫西大旱,餓殍遍野,霍亂流行。正在讀高中的李振華,遵從父命輟學回家學醫。父親教導李振華要「真善為本,濟世成德」,並在每日診余,尤其晚間對他有計劃地講授中醫經典,醫文並重。《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及葉天士、吳鞠通等溫病學諸家著作的系統學習,讓他打下了扎實的中醫基本功。李振華說:「這段學習對我一生至關重要,後來我又通過學習哲學,特別是唯物辯證法,對中醫經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為以後的醫、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礎。」
「隨父學醫,主要分侍診、試診、試方、獨立診病處方幾個階段。」起始,李振華在一旁觀看父親望聞問切,一年後開始試診,聰穎勤勉和父親的言傳身教使他進步很快。一次,李振華為一個婦女診病,摸脈後斷其為浮細而軟的濡脈,父親很高興。其後,當李振華能准確判斷出少見的芤脈以及多種復雜舌象時,其父才開始對其進行試方訓練。
23歲的李振華懸壺鄉里,開始獨立診病。他經常徒步走山路出診,或騎小毛驢為急症病人送葯。1950年全省中醫統考,李振華以全縣第一的成績獲得中醫師開業執照。1953年,縣人民醫院成立,李振華成為唯一的中醫醫師。
李振華醫學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1954年到洛陽地區中醫師進修班學習。他系統學習了生理、解剖等知識,在學習經驗交流會上,他關於脾胃生理病理和用葯經驗的2個小時發言,由於概念清楚,重點突出,臨床實用,引起同學和老師的重視,於是被留下當了專職教師。1956年全國大力開展西醫學習中醫活動,他被評為河南省唯一的衛生部西學中甲等模範教師。
1957年,河南一些地區發生流腦、乙腦疫情,他大膽運用中醫葯挽救了許多危重病人,還及時總結經驗發表論文、出版專著,並敢於在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下就中醫葯治療傳染病的療效慷慨直言。這些突出表現使他「出名了」,不久被調往省衛生廳中醫處工作。河南中醫學院院長了解到李振華的才幹,又以對調的方式「換來了」李振華。此後,他歷任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教研室主任兼附院醫教部主任、附屬醫院副院長、中醫系副主任、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李振華由一名鄉醫成長為著名中醫葯專家、國醫大師,這基於他勤奮踏實、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不懈的創新精神,高尚正直的人格、坦誠豁達的性格。 「五字真經」
練成治療外感內傷「真功」
恪守「學在於勤,知在於行」的座右銘,嚴守「五字真經」的治學之道,使他在中醫葯之路上不斷攀越一個個高峰
李振華熱情、健談,與他聊天就像翻讀一本網路全書,中醫經典、天文地理、風土人情、悠悠歲月中的治病故事,隨著他和緩的鄉音慢慢展現。
1956年底到次年初,河南洛陽地區發生流腦。他與醫療隊成員冒著大雪去搶救。一個32歲女病人患流腦,高燒昏迷抽搐,病情嚴重。李振華果斷制止了用阿司匹林和中葯辛溫解表葯的治法,改用清熱解毒、熄風透竅之銀翹散、白虎湯加減,加服安宮牛黃丸。第二天下午,患者清醒。李振華又治療了14個病人,全部治癒。之後李振華先後治癒了近百例流腦患者,及時控制了豫西地區的疫情。中醫葯治療流腦的療效和李振華的醫技在當地產生了很大影響,省衛生廳和省防疫站及時召開現場會,介紹李振華的經驗。他寫的論文發表在《新中醫》、《中醫雜志》上,還出版了專著,其治療流腦的經驗被大力推廣。
1970年夏秋季節,河南禹縣流行乙腦。李振華當時隨學院備戰疏散在此。他帶領醫療小組踏進集中收住病人的一個葯行的大殿,只聽到哭聲一片。一個深度昏迷的19歲青年,服了李振華開出清瘟敗毒飲和安宮牛黃丸後,第3天後清醒,第5天可以進食,7天後挽扶著能行走。其餘病人也在他們的治療下好轉,前幾天還哭聲一片的大殿中出現了笑容。農民對他千恩萬謝,稱他是「小神仙!」
其後,李振華及其醫療小組共治療了132個乙腦患者,治癒率達92.7%。對於25個患兒的偏癱等後遺症狀,他又針葯並用全部治癒。此項研究在上世紀70年代末,獲得河南省重大科技獎。
李振華「出名」了!他除了講課效果好,治病的名聲更響亮。談起這些往事,他淡淡地說:「我沒有讀過大學,起點低,所以就應該比別人勤奮。從年輕時期,多少年來我都比別人睡得晚起得早,想多看點書。」
除家傳外,李振華學醫主要靠他半個多世紀的自學。「學在於勤,知在於行」是他一生的座右銘。
中青年時期在洛陽任教時,李振華虛心向針灸技能精深的同道學習,這使他以後能用針灸配合方葯治癒大量常見病和疑難雜病;他曾陪名老中醫秦伯未在河南看病講學,學得秦伯未運用仲景炙甘草湯治療心臟早搏時用桂枝之妙;他向病人求方,學到施今墨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珍貴經驗。他重視民間單驗方,不恥下問,虛心收集並組合成效驗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一次婚宴上有姑嫂二人誤服燒鹼,引起食道黏膜潰破、狹窄。醫院要手術,姑嫂二人死活不肯。李振華選滋陰清熱、活血通絡法治之,二人分別服用13、21服後,鋇餐檢查食道黏膜和收縮功能正常。
說起這些典型驗案,李振華的學生、徒弟和傳承人都由衷地佩服。他們不但從病案中學習老師的思維方式、學術經驗、用葯規律,還從中牢記老師治學的「五字真經」:勤、行、精、博、悟。老師就是靠著「五字真經」,在中醫葯之路上不斷攀越一個個高峰。 仁心仁術感動患者無數
他治外感熱病,見解深刻,用葯准確;他重視脾胃,理論系統,療效顯著;他滿腔熱情,扶危救困,是一個蒼生大醫
「大醫必大儒」。李振華出身醫門,一生勤學不懈,學識淵博,醫術精湛。後來雖然承擔教學和管理工作,但從未脫離臨床。其臨證四診詳細,辨證確切,用葯靈活,屢起沉痾。
外感熱病如流腦、乙腦、流感、麻疹等發病急、病情凶險,李振華分期辨治,常力挽狂瀾,救人於鬼門關口。在2003年非典流行,他不顧八旬高齡,關注疾病流行情況,依據自己一生治療溫熱病的經驗,為中醫葯防治非典獻計獻策。2004年參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組織的中醫專家制定防治禽流感預案,提出重要建議。
他繼承諸家脾胃學思想,力倡東垣的「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調理脾胃」,臨床注重保護脾胃,形成了治病重視脾胃的學術思想。他主編了《中國傳統脾胃病學》,多次承擔國家及河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並獲多項重大科技成果進步獎。在其承擔的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虛證臨床及實驗研究」課題中,他辨治脾胃病強調肝脾胃的關系,提出「因虛致實,因實致虛,虛實交錯」的病機理論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療原則。據此創立了香砂溫中湯和沙參養胃湯,有效率達98.7%,治癒率達32%。此研究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獎。在對近20餘年千餘例患者的治療隨訪中發現,凡堅持服葯者,未有一例轉為胃癌,糾正了國外資料認為該病是「癌前病變」、「胃黏膜不可逆轉修復」的記載。
他提出「脾本虛證無實證,胃多實證;脾虛是氣虛,甚則陽虛,脾無陰虛而胃有陰虛;治脾胃必須緊密聯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單治一方;胃陰虛治療用葯宜輕靈甘涼」等學術觀點。這種脾胃病學術思想,師古不泥古,多有創新,指導臨床頗有效驗。
溫陽扶正法是他臨床常用的基本治療方法,如重視心陽救病人於垂危之際,重視脾陽使痼疾得消。此外,他用中醫理論分析和治療疑難雜症,如罕見的日射病、周期性麻痹、腦震盪後遺症等常取撥雲見日之效。
「大醫必有大德」。李振華平時為人平易和善,笑顏常開,加上他對學生、病人有一顆至愛之心,多年來,慕名來找李振華治療的患者眾多,有些患者找到家中,李振華與老伴張竹琴總是滿面春風地接待。 辛勤耕耘迎來桃李芬芳
「要學好中醫,必須做到三通,即文理通、醫理通、哲理通。只有具有較深的文理和哲理,才能深入理解中醫理論,指導實踐,成為名醫。」他的這一中醫教育觀點,影響了一代代學生
李振華是出色的中醫教育家。他從教5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培養了大量的中醫人才。
他任院長時親自講授《中醫內科學》,認真備課,一絲不苟。學生們喜愛聽他講課,不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而且在引經據典同時,還穿插他豐富的臨床經驗,學生聽的津津有味。他臨床帶教,要求嚴格,學生們既敬畏又欽佩。李振華的第二個碩士生郭淑雲教授現已是「河南省名中醫」,她說恩師喜歡學生提問題,在學業上非常嚴格,而在生活方面則關心備至。
他治療婦女功能性子宮出血,益氣健脾止血方葯加用米醋,每每不出6服即可止血。這些獨到的用葯經驗和體會,他都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他的學生說,跟老師學習,不僅學到了知識,開闊了思路,還升華了人格。記者在采訪李振華的列車上,收到他遠在廣東省中醫院的徒弟華榮的簡訊,表達了對老師的崇敬和感謝。師徒之情,至深至真。
他1979年就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指導了10屆脾胃專業碩士研究生,有2名學術繼承人和10餘名高徒等。他們傳承了老師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經驗,有的成為新一代名醫,有的成為優秀中醫領導幹部,有的在國外行醫任教成為傳播中醫葯文化的使者。
1980年後,李振華擔任河南中醫學院副院長和院長期間,管理有思路,落實有措施,展露了領導才幹。他強調教學一定要突出中醫特色,當年聽他講課的79級學生至今清楚記得老院長的一句話:「背10個英語單詞不如背一個五苓湯」,他們當時不解其意甚至抵觸,後領會到其深刻含義。他邀請名醫名家如董建華、鄧鐵濤等人來校作學術報告,開闊師生眼界,促進人才培養。他為中醫教材建設付出了大量心血,1982年擔任衛生部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合編全國高等醫葯院校第五版《中醫內科學》教材、教參。1986年擔任中南五省協編的八種中醫教材副主編。
2004年12月,李振華帶領課題組承擔的「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經驗傳承研究」項目,2007年被評為「河南省中醫葯科技成果一等獎」。國醫大師的醫德醫風、學術思想、臨證精華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以中醫葯振興為己任
他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政議政,為中醫葯發展出謀劃策,奔走吶喊。他重視人文修養,興趣廣泛,多才多藝。
1982年,在衡陽會議上,李振華倡議中南五省五所中醫學院每年輪流主持召開教學和管理經驗交流會。他還開創性地與這些院校聯合開展了中南五省中醫院校畢業生統考和交換學生畢業實習,這在當年產生了重大影響。
李振華在各種場合為中醫葯事業奔走吶喊。1980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二屆科技代表大會上,他呼籲解決中醫後繼乏人問題,並寫了內參報告,引起有關領導和部門重視。之後,河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養中醫葯隊伍,如招收中醫師子女為中醫學徒,在全省「赤腳醫生」中選拔培養中醫等,如今,這些人都成了中醫葯骨幹力量。
1991年第七屆全國人代會時,在中醫界代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會上,他首先提議對其中的「中西醫工作要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進行修改,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於是集體寫出提案。後來《政府工作報告》將這句話改為「要把中西醫工作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1991年以來,李振華與鄧鐵濤等多位老中醫多次向黨中央、國務院上書發展中醫葯事業。他就是這樣以中醫葯振興為己任,為中醫葯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李振華是名醫大家,他重視人文修養,興趣廣泛,多才多藝。他拉的二胡悠揚婉轉,回腸盪氣;他的書法上蒼勁古樸,深厚有力,索要者眾多。
李振華雖年事已高,除談經論學、整理資料、筆耕不輟外,還堅持每周二三次邊門診邊授課。他一談起中醫,仍然很興奮很自信,他心中激盪著對中醫葯事業的熱情,熱切期望涌現出更多的中醫大家名家。
李振華的在《八十抒懷》中寫到「懸壺六旬盡天職,但願世人壽而康」。這是一代大師的自我寫照,也是他的胸懷和願望。
2012年10月27日,國醫大師李振華教授90壽誕慶典暨從醫從教70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在鄭州市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會議現場,每位到會嘉賓拿到了一本《國醫大師李振華醫學生涯70年》和一盒御酒茶。到會嘉賓紛紛表示,李振華教授從醫從教70年,今天能來為他祝壽,實屬榮幸。通過《國醫大師李振華醫學生涯70年》可以更好地了解李振華教授從醫從教的精神,可以用來鼓勵自己向李振華教授學習;御酒茶更是李振華教授從醫從教70年的結晶,可以更好地讓大家學會養生。 有人說李振華是個工作狂,沒有一點生活樂趣。而李振華卻說:「一個人活著啥也不幹,光吃傻睡,不成廢物了?如果喜歡自己的選擇,工作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愛自己的選擇,更愛醫生這個工作。他說,只要身體允許他就不會停下來。
1986年,身為衛生部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的李振華,擔任了中南五省合編的中國高等醫葯院校第五版《中醫內科學》教材的副主編。2003年非典流行,已是八旬高齡的他關注疾病流行情況,依據自己大半生治療溫病的經驗,為中醫葯防治非典獻計獻策,他選送的葯方得以推廣,為防控疫情做出了應有的貢獻。2004年,他參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組織的中醫專家防治禽流感預案篩選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議。李振華帶領的課題組承擔的「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經驗傳承研究」,2007年被評為「河南省中醫葯科技成果一等獎」。
了解李振華的人不光敬佩他的醫德醫術,更欣賞他樂觀陽光的心態和業余愛好,李振華的書法寫得蒼勁有力,二胡拉得婉轉悠揚。他還把中醫葯方編成快板教學生說唱,在一片笑聲里,學生們記得牢,用得上。
有人問他,你大半輩子與病人、學生打交道,睜眼就有一群愁眉苦臉,哼哼嘰嘰的病人等著你,你煩不煩呀?還有,隔三差五帶一幫學生解剖屍體,多影響情緒呀。他說,在醫院工作,每天都有新生命來到塵世,也有人離開這個世界,看慣了生生死死,悲悲喜喜,反而更冷靜樂觀了。你再有錢,每天也是吃三頓飯,睡三尺床鋪,死了什麼也帶不走。何不趁活著時做些有意義的事兒,開心過好每一天呢!也有人說李振華是個老頑童,一天到晚樂呵呵的好像有好事兒似的。他說我很知足呀,活到90歲了,身體還好,精神還好,重要的是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和愛的人在一起,和年輕人一起學習治病救人的良方。想想,每天醒來就有一群人等著讓你看病,等著聽你講課,看著他們,心裡就充滿自信。被人需要、被人包圍著,不僅不會寂寞,反而有種幸福感。

㈤ 為什麼沒有中醫題材的電影

中醫題材不好拍吧,不過現在有一部中醫微電影歸來,在這段時間還是被廣泛宣傳的。

㈥ 有關中醫的電視劇有哪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4

㈦ 宋茜出演《親愛的生命》,像這樣醫療題材的影視劇還有哪些

親愛的生命》是一部都市醫療情感劇,講述的是婦產科醫生之間的故事。宋茜在劇中所扮演是婦產科醫生杜帝,是一名技術精湛,專業能力非常強的醫生,但是性格上比較冷漠,不善於與人溝通。類似的醫療劇有《心術》、《醫者仁心》、《急診室故事》、《外科風雲》等。

外科風雲》是一部由正午陽光出品,靳東、白百何、李佳航等主演的都市電視劇,於2017年4月17日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騰訊視頻播出。該劇講述了在現代化綜合性的仁合醫院里,因為29年前發生的一起“事故”所引發的一連串的故事。

㈧ 現在有沒有拍中醫題材的電視劇

電視劇《老中醫》2月21日在央視開播,剛開始表現出一分年代感,感覺又是一部央視正劇,再看演員陣容有陳寶國、馮遠征、許晴,期待值非常高!

㈨ 你了解中醫么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新納入的中醫傳統醫學的相關信息將寫入第11版全球醫學綱要第26章內,該章節主要闡釋傳統醫學的分類體系,將於2022年在世衛組織成員國實施。
【歷史典故】
岐黃公元前26~22世紀時,黃帝是華夏族領袖,姓姬號軒轅氏、有熊氏。岐伯,傳說中的醫家,黃帝的臣子。現存有中國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是《內經》,此書托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並以問答的形式而成,又稱《黃帝內經》。後世稱中醫學的「岐黃」、「岐黃之術」,即源於此。
醫中聖手《孔子傳》載:「於事無不通,謂之聖」,即無所不通。手,指專司或專情其事的人。醫中聖手即是對醫生精湛醫術的高度稱贊。
扁鵲盧醫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姓秦,名越人,其治趙簡子、太子疾。《列子力命篇》載:醫者盧氏被人稱為「神醫」。扁鵲盧氏即「正統神醫」也。
懸壺《後漢書·費長房傳》載,市中有一老翁賣葯,懸一壺於市頭。而他的葯給人治病,每每葯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們的注意。結果發現這個神奇的老頭,每到落市關門後,他就跳入葫蘆里。古代醫葯不分家,就把「懸壺」作為行醫的代稱。一些開業醫生也將葫蘆作為招牌,表示開業應診之意,後人稱醫生的功績為「懸壺濟世」。
杏林三國時董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為人治病,不受謝,不受禮,只要求治癒者在他房前栽杏樹作為紀念。重症愈者種5株,輕者1株。數年後,蔚然成林,紅杏累累。他建一「草倉」,告訴人們,要杏果的,不用付錢,只要拿一器穀子來換一器杏果。這樣用杏果換來的穀子堆積滿倉,他用這些穀子救濟貧民。人們非常感謝他,送他匾額上寫「杏林」、「醫林」、「譽滿杏林」、「杏林春暖」。這些贊譽之詞成為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雅稱。
虎守杏林傳說,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叢中卧著一隻老虎。細看沒有吃人的兇相,一動不動,抬頭張嘴,大聲喘氣,流著淚,表情很痛苦樣子,是求董奉治病。董仔細看了老虎說:「明天此時你來此等候,我給你治病。」老虎點頭走了。第二天董奉把兩個鐵環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張口,鐵環用來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嚨里的骨頭,治癒了老虎的病,後來老虎為了報恩,就為董垂守杏林。今人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揚像董奉那樣高超的醫術。
再世華佗華佗一次在途中,見有人出殯,他看見棺材縫里流出來的血,還像活人的血,於是上前救治,終於救活在棺材裡假死的產婦,被人們譽為「神醫」。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三國演義》說他能為曹操開頭顱治其頭風病。後人用「再世華佗」來贊揚醫生的醫術高明。
青囊指古代醫生盛醫書的囊,後借指醫術。《後漢書·華佗傳》張冀《補注》:「吳押獄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日:『我死非命,有青囊未傳,二子不能繼業,修書與汝,可往取之』。吳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飲如醉而殂。吳棄役回家,向妻索書,妻日:『縱學得神術,終斃於獄中,故我以囊燒毀也』」。因華佗精醫術,生前行醫各地,聲名頗著,所以,「青囊」也成了醫術的代稱。
蒼生大醫 唐代葯王孫思邈,醫德高尚,堪稱醫學界的典範。他在《千金要方》中寫道:「若有疾厄(災難)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怨親善友,華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不得瞻前顧後,慮吉凶,護措身命。深心凄愴,勿避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成蒼生大醫。」後人對醫德高尚的醫生尊稱「蒼生大醫」。

㈩ 老中醫的劇情,結局是怎樣的怎麼評價這步片子

《老中醫》是一部民國劇,主要以1927年到1946年的上海作為背景,講述了江蘇常州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闖盪上海灘的故事。該劇主要由中醫和五個醫案串聯起來,為觀眾展現了民國時期因為中央政府下發「中醫廢止案」而努力抗爭的中醫們,主角翁泉海帶領一屆中醫同仁們在保護中醫這一民族瑰寶上屢屢受挫卻依舊艱難前行。

故事中趙閔堂和翁泉海爭鬥了半輩子,但兩人都在為保護中醫文化做努力,最後兩個人惺惺相惜成為摯友,趙閔堂最後為了民族大義慷慨赴死。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重視中醫葯的政策,使得翁泉海回到上海重開中醫診所,讓他重獲新生。

該劇以中醫這一中國傳統瑰寶作為題材,在開播前就得到了廣泛關注,加之參與該劇演出的是陳寶國、馮遠征、許晴這樣的演技派,使得電視劇的演技得到了充分保證,但就目前來看電視劇有些高開低走的勢頭,並且由於翟天臨之前不良事件的影響,《老中醫》中他的戲份全部刪除,這就導致電視劇劇情不連貫,導致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