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大匯合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大匯合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6-09 17:26:44

『壹』 請大家推薦幾部對學習歷史有幫助的電影,謝謝。

跟歷史相關的電影太多了,在我印象比較深的主要有下面這些電影,也推薦你去看,對學習歷史能夠起到輔助的作用!
《鴉片戰爭》、《林則徐》、《甲午風雲》、《譚嗣同》、《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
、《孫中山》、《末代皇帝》、 《我的1919》、《長征》、《南京南京》、《東京審判》《太行山上》、《淮海戰役》、《建國大業》、《開國大典》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貳』 超級惡搞的外國電影

逢凶化吉滿天飛系列(2部,此類電影的祖師爺級作品)
白頭神探系列(3部)
反斗神鷹系列(2部)
驚聲尖笑系列(6部)
約會電影 Date Movie 惡搞當年最著名的一些浪漫愛情喜劇
史詩電影 Epic Movie (2007)4.6 (主要惡搞對象:納尼亞傳奇、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災難大電影 Disaster Movie (2008)4.0 (主要惡搞對象:科洛佛檔案)
跳舞大電影 Dance Flick (2009)5.9 (主要惡搞對象:歌舞青春)
這不是斯巴達 Meet the Spartans (2008)5.6 (主要惡搞對象:斯巴達300勇士)
蜻蜓俠英文名: Superhero Movie(主要惡搞對象:蜘蛛俠)
吸血鬼復仇記 Transylmania (2009)5.4 (惡搞多部吸血鬼影片)
斯坦·海爾辛 Stan Helsing (2009)5.7 (主要惡搞對象:范海辛)
大戰外星人 Monsters vs. Aliens (2009)7.0 (很多著名的怪獸形象大匯合)
暮色大電影 Vampires Suck (2010)6.3 (主要惡搞對象:暮光之城)

波拉特 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 (2006)7.0 偽記錄片,純搞笑
鮑萊特 | 寶拉西遊記 | 波叔出城:哈薩克鄉下佬去美國搵著數 | 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 | 波拉特:為建設偉大的祖國哈薩克而學習美國文化
導演:拉里·查爾斯 主演:薩莎·拜倫·科恩 帕米拉·安德森 肯·戴維蒂安 ...
影片講述了一個在美國的哈薩克主持人的搞笑經歷。這部打著哈美兩國文化友好交流旗號的片子實際是一道惡搞大餐。

洋蔥電影 The Onion Movie (2008)7.5
導演:湯姆·肯特茲 主演:蘭·卡琉 史蒂文·席格 莎拉·邁克埃利戈特 ...
作為全球最沒有事實依據的傳媒,「洋蔥新聞」所杜撰的那些虛假新聞,全部被收羅到了一起變成了這部很有「洋蔥」味道的電影。

『叄』 就像驚聲尖笑一樣的超級搞笑的電影

惡搞類
逢凶化吉滿天飛系列(2部,此類電影的祖師爺級作品)
白頭神探系列(3部)
反斗神鷹系列(2部)
驚聲尖笑系列(6部)
約會電影 Date Movie 惡搞當年最著名的一些浪漫愛情喜劇
史詩電影 Epic Movie (2007)4.6 (主要惡搞對象:納尼亞傳奇、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災難大電影 Disaster Movie (2008)4.0 (主要惡搞對象:科洛佛檔案)
跳舞大電影 Dance Flick (2009)5.9 (主要惡搞對象:歌舞青春)
蜻蜓俠英文名: Superhero Movie(主要惡搞對象:蜘蛛俠)
吸血鬼復仇記 Transylmania (2009)5.4 (惡搞多部吸血鬼影片)
斯坦·海爾辛 Stan Helsing (2009)5.7 (主要惡搞對象:范海辛)
大戰外星人 Monsters vs. Aliens (2009)7.0 (很多著名的怪獸形象大匯合)
暮色大電影 Vampires Suck (2010)6.3 (主要惡搞對象:暮光之城)

其他
波拉特 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 (2006)7.0 偽記錄片,純搞笑
洋蔥電影 The Onion Movie (2008)7.5 全部中我推薦的NO.1

◆還有幾部搞笑類的連續劇不錯
生活大爆炸 The Big Bang Theory (2007)9.3 美劇,四個高智商宅男和一個無腦美女,對話經典
IT狂人 The IT Crowd (2006)9.1 英劇,講辦公室it宅男,笑料非常新穎,有些地方能讓你笑到面部扭曲的地步
小不列顛 Little Britain (2003)9.1英劇,超級無厘頭,2人分飾很多角色的情景惡搞劇

ps如果你喜歡老片,建議看看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的片子,部部都經典,我現在也時常翻出來看看,很好笑

『肆』 歐美經典搞笑電影,類似《驚聲尖笑》系列和《超級英雄》系列的搞笑電影

逢凶化吉滿天飛系列(2部,此類電影的祖師爺級作品)
白頭神探系列(3部)
反斗神鷹系列(2部)
驚聲尖笑系列(6部)
約會電影 Date Movie 惡搞當年最著名的一些浪漫愛情喜劇
史詩電影 Epic Movie (2007)4.6 (主要惡搞對象:納尼亞傳奇、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災難大電影 Disaster Movie (2008)4.0 (主要惡搞對象:科洛佛檔案)
跳舞大電影 Dance Flick (2009)5.9 (主要惡搞對象:歌舞青春)
這不是斯巴達 Meet the Spartans (2008)5.6 (主要惡搞對象:斯巴達300勇士)
蜻蜓俠英文名: Superhero Movie(主要惡搞對象:蜘蛛俠)
吸血鬼復仇記 Transylmania (2009)5.4 (惡搞多部吸血鬼影片)
斯坦·海爾辛 Stan Helsing (2009)5.7 (主要惡搞對象:范海辛)
大戰外星人 Monsters vs. Aliens (2009)7.0 (很多著名的怪獸形象大匯合)
暮色大電影 Vampires Suck (2010)6.3 (主要惡搞對象:暮光之城)

這些都是

『伍』 2017年上映電影有哪些

1、《健忘村》

影片講述了在一片世外桃源般的村落里,因為一名不速之客的到訪和一個神秘寶物的出現而引發了一系列喜劇故事。

2、《西遊 伏妖篇》

影片講述了唐三藏在上集感化了殺死段小姐的齊天大聖,並收其為徒後,與孫悟空、豬八戒及沙僧,師徒一行四人踏上西天取經之旅的故事。

3、《功夫瑜伽》

影片講述了一位考古學家被一張千年前的地圖所吸引,在中印兩國間尋找「神秘寶石」的冒險故事。

4、《乘風破浪》

影片講述了不被父親理解的賽車手阿浪意外經歷一場奇妙冒險的故事。

5、《熊出沒》

影片講述熊大、熊二和光頭強與金鹿角守護者——鹿族女孩協力保護金鹿角,擊垮反派,最終讓森林復甦的故事。

(5)大匯合電影擴展閱讀

《乘風破浪》是由上海亭東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輕喜劇,由韓寒執導兼編劇,鄧超、彭於晏、趙麗穎領銜主演。該片致敬了《回到未來》、《新難兄難弟》、《時光倒流七十年》等片,講述了不被父親理解的賽車手徐太浪意外經歷一場奇妙冒險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1月28日在中國上映。

『陸』 有哪些多條故事線交叉又巧妙地互相影響的電影分享下吧

《兩桿大煙槍》《偷拐搶騙》《11:14》《撞車》《通天塔》《遇人不熟》這些是典型的公認的多線敘事電影。再推薦幾部個人理解的多線敘事類型。《三傻大鬧寶萊塢》通過當前故事的走向產生回憶,現實與回憶互相結合推進,完善整個故事。一氣呵成,設置巧妙。

『柒』 美國的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群漁民,海上打魚,再回來的路上,遇上颶風,船毀人亡

完美風暴 The Perfect Storm (2000)
導演: 沃爾夫岡·彼德森
編劇: 威廉·D·威特利夫 / 塞巴斯蒂安·榮格爾
主演: 喬治·克魯尼 / 馬克·沃爾伯格 / 約翰·C·賴利 / 戴安·琳恩 / 威廉·菲德內爾
類型: 劇情 / 災難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0-06-30
片長: 130 分鍾

『捌』 求《揮著翅膀的女孩》電影,不是歌曲,會給很多財富值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儂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卡農是什麼?
卡農 最受全世界樂迷喜愛的古典曲目
「卡農(Canon)」這個詞原意是指教規、宗教法規、規則或者經典之意,在音樂上是指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後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叫做「卡農曲」。我們經常聽到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一種。
《卡農》是現今為止最受全世界人們喜愛的古典音樂作品,被改編成現代樂曲後,曾稱霸美國公告牌流行音樂排行榜長達百周以上。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統計,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重新演繹並出版的《卡農》版本達2000餘種!而實際上,《卡農》僅僅是一首全長僅5分鍾左右的音樂小品,但它卻帶來了327年的奇跡,而且還會經久彌新。
《卡農》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無緣聽到,但後世名家的不斷演繹卻不時推出《卡農》的絕美樂章。
許多交響作品裡都會用《卡農》的技巧部分,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等。1966年的維也納音樂節上,大指揮家卡拉揚帶來的《卡農》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鋼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問世,帶來了他獨自改編的鋼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鋼琴演奏《卡農》的浪漫風廣為流行。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繹的現代版本轟動一時。1992年,大豎琴家Mask和長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周年儀式會上演奏了極其優雅的《卡農》新版,甚受推崇。 1995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專輯中也親自演繹了親手改編的《卡農》。1997年,全智賢推出的專輯《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親自演繹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容祖兒將之演繹成中文歌曲《揮著翅膀的女孩》)。其他還有童聲版、饒舌版、佛拉門戈版、爵士版等各種《卡農》。無論憂傷還是快樂,總有適合各種情緒的《卡農》版本能滿足雙耳與心靈的需要。
但在歷史上所有的卡農曲當中,帕海貝爾《卡農》最為著名,一般人說起《卡農》都是指這首。這首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個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個小節,重復達二十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以說已臻化境。
帕海貝爾是誰?
巴赫的老師-----帕海貝爾
「一位非常有天分和多才多藝的德國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他的教堂禮拜音樂和鍵盤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包括他自己的孩子。」
聽到這樣的評述,熟悉古典音樂的人一定會斷定這說的就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然而,這話所指的卻是比巴赫早30年出生的約翰.帕海貝爾。
約翰.帕海貝爾(?1706),是巴洛克時期相當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樂深深影響了音樂之父巴赫。他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但因支付不起學費,次年轉學。1673年至維也納。1677年至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愛森納赫也是德國音樂的故鄉,巴赫在這里誕生,在巴赫雙親去世後帕海貝爾成為巴赫兄弟的監護人和老師。
帕海貝爾《卡農》創作於他27歲時,當時他正與芭芭拉?蓋布勒熱戀,因此據推測《卡農》很可能是愛情促成的音樂靈感。1681年,他娶芭芭拉為妻,但兩年後芭芭拉難產過世。隔年後再婚,這次婚姻為他帶來了7個子女。帕海貝爾的子女中,有兩個兒子都是成功的作曲家。
帕海貝爾《卡農》是一首精美的古典音樂小品,全長5分鍾左右,與其他很多旋律復雜、篇幅冗長或者內涵深奧的古典名曲相比,它因簡單明朗輕快悅耳的旋律而普遍被應用,更是樂迷票選最喜愛的古典入門曲目。
帕海貝爾被保留下來的室內樂為數不多------所以他也許對那個領域並未專注太多。19世紀20年代的一位專家發現並出版了帕海貝爾的伴有通奏低音的D大調三小提琴卡農與吉格,給帕海貝爾的作品添上了色彩的一筆,使他更為公眾所知,而「卡農」也隨即成為古典發燒音樂行列中的最熱主題。
卡農與我們的生活
《卡農》離我們這么近
幾乎對每個人而言,《卡農》都不陌生,只是在心醉情迷的剎那,聽者往往忽略了這首抒情詩一般的音樂小品的曲名而已。 看過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的人應該都會記得,影片中美麗而率性的女主角,大方的要求男主角在上課中途闖入,手捧玫瑰花向她示愛,而那首她在舞台上彈奏的鋼琴曲,就是帕海貝爾的《卡農》。容祖兒的中文歌曲《揮著翅膀的女孩》也借鑒了《卡農》。這是一首讓人興奮不已的曲子,一時間,幾乎所有品牌的手機上都安排了這個鈴聲,網上提供下載的也比比皆是。
其實早在 1980 年,好萊塢導演執導的電影《凡夫俗子》里,就曾用《卡農》作為配樂,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這首曲子也首次進入流行文化和大眾視野,至今魅力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作品,不過樹大招風,它卻也因此被美國作家保羅?福塞爾在其名作《惡俗》中列為惡俗音樂。
廣告、手機鈴聲、婚慶音樂……處處皆回響著《卡農》熟悉動人、百聽不厭的旋律。如果帕海貝爾還在世的話,可能是全世界版稅收入最高的音樂家。
《卡農》之經典演繹
那頁厚厚的音樂史
有很多「卡農迷」都以收藏不同的《卡農》版本為樂事和驕傲,不少人收藏的《卡農》版本多達數百個,他們還創建了多個卡農QQ群、卡農論壇用作彼此交流和交換版本。《卡農》已經不是一首簡單的樂曲了,它成為了「卡農迷」們情感的載體,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這5分鍾的小曲不但遨遊了327年的時間長河,也舉重若輕地跨越了古典與流行的界限,在人類情感的悸動中走向不朽。
近期BMG公司推出的《最好的帕海貝爾卡農》專輯,用15種版本重新演繹《卡農》,可以被視為《卡農》大匯合,各種風格的演繹都在這里綻放,每一首都各具獨特韻味。15個世界頂尖樂手和樂團用管弦樂、鋼琴、長笛、吉他、美聲、電子、東方樂器等15種方式,對這5分鍾的旋律進行了令人驚嘆的不凡演繹。其實,多達2000多種的演奏版本,已經讓《卡農》成為了一部擁有300多年歷史的音樂巨著的集結者。

審美的螺旋。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
基諾 發表於 2005-12-15 0:49:00
卡農的影響
美國作家保羅.福塞爾的著名作品《惡俗》把這部作品列入了惡俗音樂的行列,如果現在我在這里討論它,想必至少說明了我的音樂鑒賞能力也是很平庸得近乎與俗了。
但我仍想說一下,或許這是候鳥症侯病在這季節轉變之時在我身上的表現之一——想切切實實將心情寄託到某樣東西上呢。
帕赫貝爾卡農似乎是從被選入由羅伯特.雷德福主演的電影《凡夫俗子》的配樂開始,始為大眾驚艷,由古典落入通俗,然後各種版本相繼出現,有以Sanctus《聖哉經》形式吟誦的卡農,也有被英美搖滾樂團以金屬形式唱出的Glay,更被許多電影爭相引用。如著名的《福音EVA》里真治的提琴獨奏和EVA殘破的沉思兩段,深田恭子在自己的專輯中也親自演繹了親手改變的Canon。還有電影如《如果愛有天意》等等等等等.........一部《我的野蠻女友》使得帕赫貝爾的卡農開始讓人瘋狂,於是玫瑰,全智賢MM和戴鴨舌帽的傻小子和著喬治·溫斯頓的《卡農變奏曲》讓人三月不知肉味,各種版本的下載和評論在網上如雨後春筍。
何謂卡農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canon呢,作為一種巴諾克式的古典曲格,出現於13、14世紀,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宗教法規」或者「經典」之意,在音樂上是指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它的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後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先後進入的各個聲部自始至終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同一旋律時,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叫做「卡農曲」。我們平時經常聽到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一種(比如黃河大合唱,一及起它同主題的多聲部重唱)。其主要類型有:1正格卡農,2變格卡農,3二重或多重卡農、4無終卡農、有終卡農等其他形式。著名的(我個人願意給它加上「偉大」的)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當屬於正格卡農和二重卡農兩種形式。
卡農的作者
約翰·帕赫貝爾(Pachelbel, Johann, 又譯作巴海貝爾,巴切貝爾,巴黑倍爾,伯奇貝爾,帕奇貝爾,帕海貝爾等等)德國巴洛克古典時代的偉大的管風琴家,宮庭作曲家,宗教音樂作曲家。年9月1日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1669年進入阿爾特多夫的一所學校接受音樂教育,1673年至維也納,成為聖斯蒂芬大教堂管風琴師克爾的學生和助手。1677年至德國音樂的故鄉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8年之後,J.S.巴赫 在這里誕生。1678年至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1683年,他的第一位妻子和兒子不幸死於瘟疫,次年再婚。1690年之後在斯圖加特和哥達擔任管風琴師。1695年回到家鄉紐倫堡,擔任聖澤巴爾德教堂的管風琴師,自此一直到1706年3月3日逝世。帕赫爾貝爾是巴赫之前偉大的管風琴家之一,也是中德學派的代表人物。由於求學自賴因肯和布克斯特胡德等北德大師,又鑽研過弗雷斯科巴爾迪的管風琴曲集。他的聖詠眾贊歌集南北之大成,寓宗教於抒情之中,自成一體,對JS.巴赫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另外其作品有簡朴的對位風格,同時顯示出他對義大利曲式的精通。他最重要的作品是風琴曲,特別是他的聖詠前奏曲。他的作品,以對聖詠旋律的高度裝飾見長。代表作除 Pachelbel卡農外還有名為[阿波尼六聲音階之六組變奏曲]
卡農的演奏
帕赫貝爾卡農全稱為《D大調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的卡農和吉格》,約作於1680-1690年,是其在義大利的威尼斯因懷戀家庭的溫馨而作的即興家庭小品,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儂裡面特別有名,也是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其正統演奏方式是以三部提琴配通奏低音樂器演奏,即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頗有貴族小型家庭沙龍的優雅和精妙。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日本動漫經典《新福音戰士EVA》,其中錠真治拉低音提琴的一段,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兒,零和樂團三人組的小提琴隨後加入,配和默契,充分調起了我們的情緒,由此看見日本人對藝術的嚴謹和細致。
帕赫貝爾卡農美到骨子裡的藝術價值
卡農,特別是帕赫貝爾卡農的「頑固音型主題」長達二十八次,八分鍾加長版更是達到了空前的四十六次,主句和答句絲絲入扣,嚴密細致,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煩膩。如此御簡如繁,可見此曲的藝術價值。同時,此曲注重對位、編排,如同自然、數學公式般以演繹的方式,紡織永無止境的理性之路,給人以寧靜、平和和鼓舞,被稱為「人類理性在音樂上的代表作」。在編曲形式上,主句和答句相互攀援而上,交替輪錯,暗合人體遺傳物質DNA雙螺旋結構,如無盡的階梯,通向感性美的殿堂,而這一美的骨子裡的古典音樂形式,適合不同層面愛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以不同形式聆聽。憂郁的,你可欣賞長笛版的;平和的,你可欣賞豎琴版的;浪漫的,有喬治·溫斯頓的鋼琴;輕快的有尼科拉斯的吉它;自然的,我們可以坐在家裡聽海洋混音版的卡農;狂野的,有金屬卡農讓你嘶吼;古典的,不妨在家庭聚會上聽卡農的原汁原味;通俗的,你可以將卡農痛快的唱出來;宏大的,維也納音樂節又演奏了大指揮家卡拉揚先生的Canon版本;幽微的,全智賢MM可一隨手一曲就能俘虜人心。喜歡Cannon的人知道,現在網路上有上百種卡農的版本,包含有各種樂器演奏的版本和各種曲風。我在博客里放的是古典版本,分別以中音提琴、小提琴演奏。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樂器演奏起來卻有不同的韻味,這體現了卡農嚴格的曲風中蘊含的隨意性,我想這也是Canon這首曲子的魅力所在。
帕海貝爾的這首卡農由於太過著名,以代表人類文明的標志,被美國宇航署通過衛星送入太空,同時上太空的音樂還包括貝多芬、德彪西、莫扎特的作品。
其它卡農
除偉大的 帕赫貝爾卡農以外,還有形形色色的卡農,起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寫過一首古鋼琴變奏曲,叫做《戈爾德堡變奏曲》,包含一首詠嘆調和三十個變奏,其中第3,6,9,12,15,18,21,24和27變奏都是卡農,除了第3變奏是同度卡農外,其餘八個變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進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中的《洛朗多爾舞曲》第一部分,構成了兩聲部的八度卡農,旋律先由雙簧管、單簧管和小提琴齊奏,兩拍以後,大管、圓號、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進行模仿。近代歌劇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採用卡農的形式。如貝多芬的歌劇《費台里奧》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農。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一對朋友連斯基和奧涅金變成了仇人,他們在決斗之前,也唱了一首卡農。在古典音樂常識中,卡農和賦格一樣是一種復調形式。
帕赫貝爾卡農的惡俗意味
我承認我愛上卡農的動機很俗,既不是帕赫貝爾的原作,也不是卡拉揚的交響,全是初中迷上了哪位著名的長笛美女賴英里同志------在她的《今天,等一下》的專輯里,就有《雨和淚》這首帕赫貝爾卡農的改編曲,那時正是我欲加冠,佳人好逑的年齡,自然死去活來,後來在新華書店的CD台上才明白,心動並不是只為了青春發育的風雪幻想。只是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保羅.福塞爾一口咬定帕赫貝爾卡農是惡俗。直到前幾個月,看《漢武大帝》時,又在他老人家的宮廷宴會上聽到了這熟悉的樂聲,一分多鍾內,看著濃妝艷抹的漢宮仕女們翩翩起舞,我心內煩悶欲死,不由得從內心服了保羅.福塞爾的論斷。
總之,卡農可雅可俗,要怎麼著,全看聽者的你們了。但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們都將迷失在螺旋的階梯上,擁抱那滲入骨子中的美。

--------------------------------------------------------------------------------------------------------------------------------------------------------------------
部分由卡農改編的曲子:
鋼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中的《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我的野蠻女友中的插曲
EVA-came sweet death
Canon Flying In The Sky(容祖兒將之演繹成中文歌曲《揮著翅膀的女孩》)
sweetbox-Life Is Cool
胡清藍 - 兩個世界
--------------------------------------------------------------------------------------------------------------------------------------------------------------------
作品裡用到《卡農》技巧的曲子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巴赫-《五首卡農變奏曲》

『玖』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1年創辦於當時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 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有 :① 舉行影片比賽評獎,設有金熊、銀熊獎,評委會特別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②舉行會外放映;③舉辦回顧展;④開設電影市場;⑤舉辦宣傳品展覽。80年代後,平均每年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1988年,中國影片《紅高粱》獲金熊獎。2006年,中國導演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再獲金熊獎;2008年,中國王小帥導演憑《左右》斬獲銀熊。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國際電影節
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戛納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戛納電影節自創辦之日起,就得到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國家電影中心的支持和資助。除了1981年第34屆電影節,因法國政局變動以及教皇保羅二世在電影節開幕這天遇刺的原因,法國政府當局無人參加開幕式外,一般每屆電影節的開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國部長級的官員親自出席並致辭。在戛納50歲的大典上,法國總統希拉克專程從巴黎飛抵戛納致賀。這是戛納半個世紀的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大駕光臨。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第60屆法國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6日開幕,組委會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櫚獎」競賽單元的21部入圍影片名單,王家衛導演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成為唯一入圍的華人導演作品,這部影片也同時獲邀作為電影節開幕影片在16日舉行全球首映,這是戛納電影節60年來第一次由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遺憾的是,在今年這份大牌導演作品雲集的參賽名單上,曾經熱炒有望入圍的姜文新作《太陽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賢的《紅氣球》均抱憾出局,華語影片提前告別本屆「金棕櫚」競逐。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官方網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上海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創辦於一九九三年十月,成為中國唯一的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根據國際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電影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國際電影學術研討會。電影節的口號是:團結、友誼、進步

『拾』 求一部超搞笑電影·中外的都可以

逢凶化吉滿天飛系列(2部,此類電影的祖師爺級作品)
白頭神探系列(3部)
反斗神鷹系列(2部)
驚聲尖笑系列(6部)
約會電影 Date Movie 惡搞當年最著名的一些浪漫愛情喜劇
史詩大電影(主要惡搞對象:納尼亞傳奇、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災難大電影(主要惡搞對象:科洛佛檔案)
跳舞大電影(主要惡搞對象:歌舞青春)
這不是斯巴達(主要惡搞對象:斯巴達300勇士)
蜻蜓俠英文名: Superhero Movie(主要惡搞對象:蜘蛛俠)
吸血鬼復仇記(惡搞多部吸血鬼影片)
斯坦海爾辛(主要惡搞對象:范海辛)
怪獸大戰外星人(很多著名的怪獸形象大匯合)
暮色大電影(主要惡搞對象:暮光之城)

這些片子都很搞笑、純粹惡搞,很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