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3d電影格林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d電影格林

發布時間: 2022-06-02 07:59:52

『壹』 3D電影的由來

最早的立體電影:19 世紀末,英國威廉姆·弗萊斯·格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觀看3D
的裝置,他在銀幕上同時放映兩個畫面,觀眾通過佩戴眼鏡獲得立體感。
最早正式的立體電影:1936 年米高梅公司根據紅綠濾色透鏡原理拍攝的《Audioscopiks》系列,給
觀眾派發了紅綠眼鏡,效果在當時機器震撼,該片還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
短片獎的提名。
後來:1962 年天馬電影廠投資拍攝,著名喜劇演員陳強主演的《魔術師的奇遇》是
國內第一部3D 電影。只是3D 電影雖然有著多年歷史,卻一直未成成為受關
注的主流。
結果:直至2009 年一部全球狂卷26 億票房的美國3D 大片《阿凡達》的出現,震撼
世人的同時也在全球掀起了一股3D 狂潮。

『貳』 阿凡達是第一部3D電影嗎

不是,第一部3D電影是《非洲歷險記》。

3D技術在19世紀末就開始被發現,當時英國電影先驅威廉姆·弗萊斯·格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觀看3D電影的裝置:在屏幕上同時製造兩個畫面,通過偏正眼睛使觀眾獲得立體感。

到了1900年,弗雷德里克·尤金·艾維斯發明了立體攝像機,攝像機模仿了人體的眼睛,使兩個鏡頭相距4.5厘米,相當於人類眼睛的瞳距。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電影。

(2)3d電影格林擴展閱讀

促進3D電影發展的因素

1、科技迅速發展

電影是科技創新的產物,科技的高速進步帶動了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以《阿凡達》為例,巨大的成功背後蘊含著強大的科技支撐。在《阿凡達》電影中有近60%的畫面由計算機生成,先進的視覺效果以及全新發明的技術,用於實拍動作畫面與CG 合成。

2、經濟急速騰飛

縱觀如今的電影市場,以「大製作、大投入」作為電影賣點的作品已經越來越多,數不勝數的電影製片公司開始加強對電影的投資,期待「高投入換來高質量」成為吸引消費者的最大亮點。

3、需求快速提高

在20世紀90年代看電影只是為了跟上潮流,而現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品日益提高,觀眾觀念的更新,他們對電影的需求地不斷提升也促使著更多的高技術高含量的3D和影視特效向前發展。

3D電影的面世,無疑給觀眾了一個新的感官體驗,立體的視覺沖擊,強有力的打鬥場面,給影片增加了無數的刺激。

『叄』 最早的3D電影是在哪裡播放的,哪家電影製片公司發明的

19世紀末,英國威廉姆·弗萊斯·格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觀看3D的裝置,他在銀幕上同時放映兩個畫面,觀眾通過佩戴眼鏡獲得立體感。這是最原始的3D電影,但因繁雜不具推廣性,沒有戲院採用。而1936年米高梅公司根據紅綠濾色透鏡原理拍攝的《Audioscopiks》系列,給觀眾派發了紅綠眼鏡,效果在當時機器震撼,該片還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短片獎的提名。

『肆』 第一部3d電影叫什麼名字

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3D電影發展歷史

1962年,中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立體電影

『伍』 為什麼徐克的3D電影總是看起來怪怪的

因為徐克以往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剪接,武俠片中的動作也是因為剪接才看起來那麼神奇。但是當武俠片遇上3D技術的時候,會因為動作過快或剪接過多,使得觀眾的眼球需要不停的自動對焦,自然就給人一種不適感。當然,徐克導演已經意識到這種問題的存在,依然在想辦法解決。

『陸』 最早3d電影叫什麼名字

其實第一部3D電影不是《阿凡達》,因為《阿凡達》是很多人接觸到的第一部3D電影,所以人們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實際上在《阿凡達》之前就已經有多部3D電影,最早要追溯到1922年。
根據《外灘畫報》報道,關於3D電影的最早嘗試,可追溯至19世紀末電影發明之初。當時,英國電影先驅者威廉·弗萊斯·格林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套放映與觀看3D電影的設備。直到1922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部膠片3D黑白電影《愛情的力量》在洛杉磯大使飯店公映,這也是3D電影的第一次商業化運用。但是遺憾的是,隨著二戰的爆發,3D電影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一部3D電影是什麼 第一部3D電影是阿凡達嗎
隨著二戰結束後,電視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機,為應對電視普及帶來的沖擊,好萊塢開始大量拍攝寬銀幕史詩片,這也為3D電影贏得了短暫的黃金期。1952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3D電影《非洲歷險記》上映,海報上的宣傳語「獅子坐在你腿上,女郎躺在你懷里!」讓影片票房大賣。哥倫比亞、華納、迪士尼、環球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等公司見狀紛紛加入這股3D潮流。
進入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驚悚、恐怖和情色構成了3D電影的這也招致了外界的批評和質疑,3D電影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泡沫期由此產生,3D技術的發展遇到瓶頸,一度被人短暫遺忘

『柒』 3D電影都有哪些是用3D眼鏡看的。

樂火男孩》:中國首部3D電影

中國首部數字3D立體電影《樂火男孩》將於今年暑期檔在全國公映,導演林華全表示,自己當初決定拍攝該片也要突破層層的心理關口,相對於普通二維影片的拍攝,立體影片的投資費用要高出兩三倍。而讓林華全斗膽一試的信念是「越危險的地方越有機會」,他說:「如果大家都一窩蜂去拍一個題材,這個導演就不特別,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

《樂火男孩》的3D場面集中在歌舞部分,再有就是拿著大鉛筆戳向大銀幕、用魚竿釣起掉入河中的錢包等……該片也並非炫耀特技的電影,對於這部歌舞青春片來說,3D更像是個噱頭。

《飛屋環游記》

上映日期:2009年8月4日

《飛屋環游記》講述一位名叫卡爾的老人與8歲的小男孩小羅,乘坐由無數氣球牽引升空的飛屋踏上冒險旅程的故事,被譽為是今夏最不可錯過的影片之一。《飛屋》上映之後,獲得了全美媒體的交口稱贊——《好萊塢報道》的影評稱:「這是一部迷人、感人的電影,是無可爭議的皮克斯有史以來最棒的影片。憑借《飛屋環游記》,皮克斯再度把3維動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綜藝》雜志也盛贊:「也許這樣的故事聽起來讓人厭倦,但是《飛屋環游記》卻用其深刻的想像力和無數的驚喜消除了這些顧慮。當然還有那關於夢想實現和夢想被擱置這兩點間的巧妙平衡,深深的打動人心」;《芝加哥太陽報》的老牌影評人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也大誇道:「這真是一部很棒的影片!它講了一個非常棒的故事,而且每一個角色都是那麼鮮活,那麼讓人信服。」目前《飛屋環游記》在著名影評網站「爛番茄」的好評率高達97%,絕對是明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種子選手。

《飛屋環游記》同時還是皮克斯第一部需戴特製眼鏡觀看的3D影片,中文配音版與英文原聲版都將於8月4日起,在全國擁有3D播放設備的影院上映。

《豚鼠特工隊》

上映時間:2009年7月24日

動物版007《豚鼠特工隊》採用真人與3D動畫相結合的方式,主角是幾只裝備了高科技間諜裝備、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豚鼠,他們為阻止邪惡的億萬富翁掌管世界展開間諜行動。生動細致的動畫形象、精心設計的場景、幽默的對話、以及真人表演與3D動畫的完美結合,影片《豚鼠特工隊》的精彩看點確實不少,此外影片還請來了好萊塢一線明星尼古拉斯·凱奇和佩內洛普·克魯茲等擔任幕後配音,相信能吸引更多成年觀眾。據說該片中豚鼠的形象相當寫實,令不少鼠類過敏者倒抽涼氣。

《死神來了4》

上映日期:2009年8月28日

從《死神來了》中的空中飛機大爆炸,到《死神來了2》的高速公路連環撞,然後是《死神來了3》中的急速過山車……2000年、2003年、2006年,「死神」每三年就要在大銀幕上讓觀眾體驗一把各式各樣的「死亡」刺激,從沒有遲到過。從該片公布的劇照來看,有人在拖車尾部被點燃;有人被坍塌的建築半掩埋,鋼筋扎進脖頸;有人在洗車時驚懼尖叫,奮力拍打擋風玻璃;人們在影院里戴著眼鏡看3D電影,但他們貌似已經死去,爆米花撒在胸前……種種可怕景象,血腥一如過去。

《天神下凡》

上映日期:2009年12月18日

科幻片《天神下凡》的故事講述了在未來世界中,一個傷殘地球老兵通過DNA克隆技術成為Na'vi人,最後率領潘多拉星球眾生為了生存而戰。該片的男主角是來自澳大利亞的薩姆·沃辛頓,女主角是曾在《幸福終點站》和《加勒比海盜》出演配角的佐伊·薩達納。薩姆·沃辛頓在《天神下凡》引爆前,還將在另一部大片《終結者4》里扮演男主角,與克里斯蒂安·貝爾搭戲,他勢必成為明年竄紅速度最快的外籍男演員。

10年前,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獲得了11項奧斯卡大獎,這讓「世界之王」在以後的10年內沒有輕易拍出任何作品,而這部《天神下凡》不僅承擔著卡梅隆再造輝煌的壓力,同時也要實現它在技術領域成為新領軍的重任。

詹姆斯·卡梅隆介紹說:「我們的目標是讓本片成為一部可以直觀的3D立體電影,所以毫無疑問,我們必須藉助強大的IMAX來實現這一理想,它能讓整個影院的視聽效果達到極致,讓觀眾難以抗拒。」《天神下凡》完成後期製作版本後,將通過數位轉制技術,轉化成IMAX格式在特大銀幕上放映。但在前期製作中遇到的最大技術瓶頸,便是如何實現3D效果,讓觀眾欣賞到影像跳出銀幕的驚人場面。《天神下凡》將有60%的畫面採用CG動畫技術製作,40%的鏡頭由真人演出,而真人演出的部分也將經過大量VFX(視覺特效技術)的處理,從而使影片中的所有畫面質感都趨於真實。此外,《天神下凡》動用了卡梅隆拍攝IMAX紀錄電影《深海幽靈》時使用的Fusion3D攝影系統,在維塔技術力量的支持下,影片採用3D動作捕捉技術對演員的表演進行采樣和處理,卡梅隆把這種技術叫做FPR。

《玩具總動員(1、2、3):3D》

上映日期:2009年10月2日、2010年6月18日

《美女與野獸》

上映日期:2010年2月

迪士尼近日正式宣布了今年10月2日在美國本土他們將以2片連映的形式推出皮克斯名作《玩具總動員》與《玩具總動員2》的3D版本。觀眾只要花1部片子的錢就可以看到2部3D影片了,而這次的3D版上映只會持續2個星期。然後在2010年暑假《玩具總動員3》也將以3D形式正式登場!

從迪士尼角度講,這次上映策略的調整其實是給另外1部迪士尼的3D影片讓路,因為迪士尼已經定於2010年2月推出他們自家經典動畫作品《美女與野獸》3D版。《美女與野獸》也將成為第1部被轉制為3D立體電影的2維動畫,平面的2維動畫如何變為立體的3D電影實在值得人們期待。而據悉,迪士尼在這次的ShoWest大展上展示了《美女與野獸》的開場曲「Belle」的3D版,到場的觀眾表示雖然這不像新的3D電影那麼震撼,但是效果還是相當讓人滿意的。

《愛麗絲夢遊仙境》

上映日期:2010年3月19日

《愛麗絲夢遊仙境》也是伯頓與老搭檔約翰尼·戴普的再度合作,戴普將在本片中扮演瘋狂帽匠。據悉,迪士尼不久前在他們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展示了戴普的首張「定裝照」,贏得了在場觀眾的一致贊嘆,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戴普至今最「詭異」的角色。

而關於影片本身,伯頓曾在之前表示這不是照搬原著或者說是50年代同名迪士尼經典動畫的翻拍版。伯頓對故事進行了大量的修改,本片中愛麗絲會比原著中描寫的年齡大得多,伯頓把愛麗絲設定在了17歲(從他選的演員也能看出來),設定為1個與當時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角色,於是她重返仙境,展開了一段新的冒險。

迪士尼影業主席Mark Zoradi表示「伯頓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就是一部為強大的IMAX-3D量身訂制的影片,伯頓將帶領觀眾們跳進兔子洞,去體驗那些棒極了的角色,精彩的冒險和幽默。」

《史萊克4》

上映日期:2010年5月

在拯救公主,尋找到真愛並且穩定住了「遠得要命」王國後,並且有了「小史萊克」後,我們的史萊克成了一個居家好男人。自然的,隨著時間的飛逝,史萊克開始懷戀自己的本性「怪物」的一面。他又開始嚮往那些真正怪物過的生活。於是史萊克被格林童話中的著名角色小精靈侏儒怪所欺騙,與他簽訂了一份協議,使自己陷入了另外一個版本的「遠得要命」王國的世界裡。在那裡侏儒怪是國王,史萊克也得到了真正怪物的「對待」,被追殺,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世界裡史萊克和菲歐拉沒有相遇過。在認清事實後,史萊克終於決定為挽回自己本應有的「真愛」而奮斗!

《怪物史萊克4》定於2010年5月21日上映,並且會以3D形式推出,還將登陸IMAX影院。

《藍精靈》

上映日期:2010年12月17日

美國導演拉加高斯內爾將執導動畫電影《藍精靈》,該片計劃以3D和2D制式在上映。高斯內爾的導演作品包括《小鬼當家3》、《一吻定江山》等,去年由他執導的《比佛利拜金狗》也相當賣座。據悉,電影版《藍精靈》將結合真人演員和電腦動畫,讓演員與影片中的小動物們進行對話。

「藍精靈」的動畫形象由比利時漫畫家皮埃爾·居里福特創造,1981年被改編成電視動畫片播出,隨即風靡全球。目前「藍精靈」的動畫片已經被翻譯成30種語言,帶動起來的產業規模約在40億美元左右,以它們為基礎開發出來的產品涉及玩具、唱片、影視、游戲等諸多門類,每年由此產生的版稅收益高達500萬至1200萬美元。

《丁丁歷險記》

上映日期:2011年12月23日

該片的演員陣容包括了「007」丹尼爾·克雷格、「僵屍肖恩」西蒙·佩吉以及「比利·艾略特」傑米·貝爾,《指環王》的導演彼得·傑克遜還將擔任本片的製片人。如此超豪華陣容,會讓這部首次採用3D捕捉技術拍攝的特效大片在兩年後掀動一場全新的視覺革命。

《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改編自比利時小說家埃爾熱的同名系列小說之一。原著小說已被譯成48種文字,在全球的總銷量高達1.44億冊,今年還是《丁丁歷險記》誕生80周年。在好萊塢拍攝的這部電影中,埃德加-懷特選擇了《獨角獸號的秘密》這本出版於1942年的小說改編。影片講述了丁丁買了一隻船模送給船長,這艘古老的船模叫作「獨角獸號」,背後隱藏著紅色拉克姆海盜的故事,而船的桅桿中還藏匿著阿道克船長祖宗流下的藏寶地圖。丁丁、白雪(去她博客看看)和船長打算揭開獨角獸號的秘密,但困難卻接踵而

『捌』 何謂3D

電影《阿凡達》獲得了2010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這部3D巨制將3D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全球獲得票房26億美元 而立體感的產生,正依賴於這些視野重疊區域。兩隻眼睛因為位置的不同,能夠著到的景象是有些區別的;離我們越近的物體,兩眼獲得的圖像就越不同,而離我們越遠的物體,兩眼獲得圖像的區別就越小。來自雙眼的視覺信號分別通過視神經傳入大腦,再經過大腦的計算處理,我們才可以得到關於距離的數據。這一切已經如此自然,以至於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已經直接忽略了它。做一個小實驗就可以幫我們回憶起這個過程:把一支鉛筆放在桌上,拿起另一支鉛筆,閉上一隻眼睛,試著把兩個筆尖對在一起。這將是很困難的工作—在失去了一隻眼睛的信號之後,大腦只會告訴我們影像,但是沒辦法判斷距離。 3D電影正是基於這種原理而實現的,它只是讓兩眼看到的景物不同,以讓我們的大腦產生假的立體感。它的發明時間和平面電影發明的時間相差無幾,但是卻在一個世紀後才終於展露出後來居上的勢頭。 幾次短暫的輝煌 在19世紀90年代早期,幾乎是愛迪生發明電影的同時,德國人威廉弗里斯.格林就注冊了一項立體電影攝像機的專利。他設想用兩個鏡頭模擬人的眼睛來同時拍攝一幅場景,然後在播放時用左眼看左側鏡頭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右側鏡頭的畫面。這樣,就能把立體世界完美重現在電影銀幕上。但是很可惜,由於當年的技術限制和他的財務狀況,這項發明沒能得到有效的應用。當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影製片廠的時候,弗里斯格林已經破產了。 但是他的設想是正確的,最少在目前來看還依然如此。歷史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總有些舊的技術又被人從故紙堆里挖了出來,推陳出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3D電影有過一次短暫的輝煌,50年代又一次,80年代第三次。但是在過去100年中,3D電影都沒能真正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新形式,種種弊端讓人們大呼頭痛,走出電影院的觀眾們感覺自己如同受過酷刑一般。 究其原因,大部分可以歸咎於技術上。在30年代時,人們就開始嘗試使用偏振片來實現雙眼的不同景象—這也是當前的主流技術思路之一—但是當時的偏振片效果並不好。我們可以把光看成微小的波,就像水波那樣的形狀。但是水波只是上下振動,而在自然界里,幾乎所有的光束都包含了在所有方向上振動的光波—有的光可能是在上下振動,有的光可能是左右振動,還有些光在對角線方向上振動。偏振片像是一道小小的籬笆,只有那些振動方向剛好能夠通過籬笆縫的光才能透過來,其他方向的光都會被吸收掉。發現了偏振原理之後,人們可以製造出3D電影:拍攝時在兩個鏡頭前分別加上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偏振片,讓只有一個方向的光能夠進入鏡頭;而在播放時戴上一副用偏振片製作的眼鏡,鏡片的偏振方向與鏡頭前偏振片方向一致即可.這樣,左眼的鏡片只能透過左側鏡頭拍攝的畫面,右眼的鏡片也只能透過右側鏡頭拍攝的畫面。 口袋立體相機及原始測試圖像,這是軍方用來檢測立體鏡頭的 但是偏振片嚴格的方向性也就註定了看電影時必須坐得筆直,如果有一些傾斜的話,就會出現重影甚至是一片漆黑。當時的觀眾抱怨看立體電影會讓人肌肉酸痛,也是意料當中的事。早在20年代就出現了通過濾色鏡來獲得立體影像的方法,通過兩隻眼鏡片來濾掉兩種特定顏色的光,但是這種方法會很快讓人視覺疲勞,甚至讓相當多的觀眾覺得頭痛。在50年代和80年代,雄心勃勃的製作人和導演們曾經兩次嘗試讓3D電影重新登上大屏幕,但是因為技術上並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所以在短暫的喧囂過後,只能再次不甘心地歸於平靜。 1909年攝影師使用立體相機拍攝的波士頓公園 三十年過去了,3D電影的春天終於來到了。在新技術的支持下,3D電影的拍攝開始變得容易很多,電腦動畫技術的迅速發展也能夠讓製作者在計算機上計算和產生出兩眼觀看的效果,其結果就是我們得到了《冰河世紀3》《飛屋環游記》和《阿凡達》,以及正在醞釀中的其他3D大片;而播放技術的進步也讓人們在看3D電影時,如同看普通電影一樣輕松自在。 最好的技術 像剛才提到的,如果要看到3D效果,需要讓兩隻眼看到的東西精確地不同就可以了。我們在看3D電影時戴的那副眼鏡就是要起到這樣的作用。大體來說,我們有三種辦法:利用不同的光線;利用不同的顏色;以及利用不同的時間。其最終目標都是一樣,只是巧妙不同。做為使用光線來實現3D效果的先驅,線偏振光技術在落入低谷數十年後,終於等到了拯救者。一位叫蘭尼利普頓的作家改良了偏振技術,讓偏振3D電影變成一部吸金機器。他改良的這種技術叫做ReaID 3D,使用的是圓偏振—偏振光振動方向在一個圓周上旋轉。在電影上,左側投影投出的光波逆時針旋轉,而右側則順時針旋轉,再加上傳統電影速度6倍的播放速度,讓過去看3D電影那種必須腰背挺直的做法成為歷史。現在全球有超過,300家影院安裝了ReaID 3D設備,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中。 其他公司當然不會看著Real 3D一種技術獨霸市場,於是各種新技術紛紛出籠。在音頻和視頻方面都有豐富經驗的Dolby公司提出的色分技術就是其中之一。傳統色分技術的3D影片,投影出來像是印刷有偏差的彩色畫冊,有的色塊重疊,有的色塊出界,需要帶上紅青濾光眼鏡或者琥珀深藍濾光鏡片才能觀看。這種技術成本低,但是會導致頭痛和視覺疲勞,所以雖然市場上還能買到濾光眼鏡,但是人們只是偶爾用來在家裡看一些特製的電視節目,而從影院的大屏幕上逐漸淡出了。Dolby把注意力集中在這種技術上,並且加了重大改進。在新技術中,藉助放在放映機前的濾光片將投影機射出的光線分成紅綠藍三原色光,並分別投影到屏幕上。這些光譜的高頻部分用於左眼,低頻則用於右眼,同樣是通過濾光眼鏡來分別接收。Dolby立體技術比傳統色分技術好得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放映機裝上濾光片就可以放3D電影,而取下濾光片,還可以放映傳統電影。成本低廉的重大優勢,讓這種技術受到需到影院的青睞.《阿凡達》的全球首映式,使用的就是Dolby技術. 就在最近幾年,又一種新技術開始擠進這個升溫的市場.開關眼睛,一種使用液晶屏來做鏡片的眼睛,吸引力不少人的注意力.它的基本思路很簡單:讓電影每秒鍾播放的畫面數加倍,但是每隻眼睛只需要看到其中的一半就行了.在這一瞬間屏幕上顯示左眼映像,同時左眼眼睛變得透明;下一個瞬間顯示右眼影像同時左眼眼睛變得透明,周而復始.只要鏡片變黑的時間與顯示的畫面同步,就能構成立體視覺。出於視覺暫留的需要,傳統電影每秒鍾播放24幀,都么只要我們讓每隻眼睛每秒鍾看到24幀,就可以達到和傳統電影同樣的播放效果。通過控制液晶眼睛的通電斷電,眼鏡會迅速地從不透明變成透明,再從透明變成不透明,每秒鍾最少24次。在這樣快的切換下,人們感覺不到鏡片透光的變化,會將左眼和右眼的視覺信號同時送入大腦。這種技術有個最大的優勢:它甚至木需要非要去電影院,在電腦上也可以輕松地實現。現在我們已經可以買到這樣的產品,在電腦前看3D大片變成了件很容易的事. 現在正是3D電影技術群雄爭霸時期,「最優技術」的桂冠匯落在誰頭上,還是未知之數.這已經不再是技術問題,而更多的變成了商業問題,正如當年藍光DVD+和HD-DVD值件的爭奪戰戰一樣。無論哪種技術最終勝出,都會將傳統的電影變成歷史,就像我們曾經用照相術將人像繪畫變成了少數人的藝術,用電影把歌劇變成了小眾的消遣一樣.。在未來幾年之內、,我們將會越來越少地看到非3D電影,而也許再過數十年,下一代會認為3D電彩是理所當然的事,就像我們現在對平面電影視若無睹一般。 具體看他: http://www.21fpd.com/ycNews-220.html 圖文結合 包括3D的歷史

『玖』 哪部電影開創3D

第一部3D電影是什麼?絕大部分人都會告訴你——《阿凡達》。但絕非如此。2010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3D電影大獎」的評委會主席、日本著名恐怖片導演清水崇評價道:「《阿凡達》比以往任何一部影片都更能展現3D技術在商業和藝術上的價值。」可見,《阿凡達》並不是3D電影的鼻祖,但它是3D電影漫長進化史的關鍵轉折點。

第一部3D電影

早在19世紀90年代,威廉·弗里斯·格林就已經有了關於3D電影的設想,並發明世界第一套3D電影放映和觀看裝置。但真正的第一部3D電影《The power of love》則是在1922年誕生的,不過並沒有引起強烈反響。3D電影從技術到商業的路,依然漫長而艱辛。一直到1969年,丹尼爾·西姆斯用僅僅10萬美元製作了3D電影《女乘務員》,贏得了高達2700萬美元的利潤,3D電影才引起了各大影業巨頭的注意。

『拾』 3D電影的來源

立體電影-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3D立體影院——在普通投影數字電影基礎上,在片源製作時,片源畫面使用左右眼錯位2路顯示,每通道投影畫面使用2台投影機投射相關畫面,通過偏振鏡片與偏振眼鏡,片源左右眼畫面分別對映投射到觀眾左右眼球,從而產生立體臨場效果。
3D立體影院一般設計成弧幕形式,立體感更強。
3D立體影院的設備構成上主要由片源播放設備,多通道融合處理設備,投影機(左右通道數×2),投影弧幕,偏振鏡片,偏振影片,音響等其他設備。

4D影院——4D影院是相對3D立體影院而言的,就是在3D立體影院基礎上,加上觀眾周邊環境的各種特效,稱之為4D。環境特效一般是指閃電模擬/下雨模擬/降雪模擬/煙霧模擬/泡泡模擬/降熱水滴/振動/噴霧模擬/噴氣/噴霧/掃腿/ 耳風/耳音/刮風等其中的多項。
4D影院的設備構成相對較為復雜,在3D立體設備基礎上,增加特效座椅以及其他特效輔助設備。
4D動感影院——與4D影院的概念比較接近,區別起來比較模糊。4D動感影院主要強調「動感」二字,體現在座椅更具多自由度,更強的動感效果,而不僅僅是4D影院的簡單顛簸震動效果。
4D動感影院需要專業動感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