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3D電影非洲大遷移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D電影非洲大遷移

發布時間: 2022-05-19 09:51:14

Ⅰ 央視瘋了么,每天播放非洲的動物大遷徙

轉移群眾關注的民生焦點。

Ⅱ 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遷徙講的是什麼故事

在非洲的馬卡迪卡迪,除了暴烈扭曲的陽光、清澈刺骨的死湖之水,還有一種叫做紅鸛的鳥,在這里棲息、繁衍、遷徙。

為了生存,為了找到賴以生存的食物和水,在大鸛的帶領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遷徙拉開了序幕。由於小鸛們尚未豐滿的羽翼還不能飛翔,大鸛們便以緩慢的低旋指揮著這支龐大的隊伍向千里迢迢的目的地步步推進長頸扇羽的紅鸛群,細腳伶仃的紅鸛群,浩盪悲壯的紅鸛群。

在51個日日夜夜的遷徙途中,它們有餓死的;有被陽光炙烤而死的;有因精疲力竭而累死的;還有的因腳踝上結了一層層森綠幽藍的球狀晶體,而一步步拖累而死的!但它們無一不支撐到自己生命終結的最後一刻!一批倒下了,一批繼續向前……這是一種何等壯烈的行為!而真正能夠抵達目的地的僅占整個鸛群的三分之一紅鸛群!--覆轍於生死場地的一隻巨足,爬行於臨界線上的一艘靈船,沙漠中獨放著的白色的花蕾。

Ⅲ 非洲動物大遷徙是從哪遷到哪,什麼時候

東非大遷徙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時間是每年6月左右。

遷徙的原因:從每年的5月中後期開始,非洲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就迎來了它的旱季,在這期間,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大量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開始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


(3)3D電影非洲大遷移擴展閱讀:

參加大遷徙的獸群分為前中後「三軍」;打頭陣的是20多萬匹野斑馬,緊跟其後的是百萬頭角馬,殿後的是50萬只瞪羚。因為斑馬喜食高層新草,中層嫩草正好是角馬的食物,而底層短草便是個頭矮小的瞪羚的美味了。緊跟食草動物之後,便是成群結隊的非洲獅、獵豹、豺狗等兇猛食肉動物。

當到達終點之後,由於氣候的變化,短短兩三個月之後,這200多萬只食草野生動物組成的遠征大軍將再次不辭辛苦的追尋青草返回塞倫蓋蒂。在這數以百萬計的遷徙隊伍中,只有30%的幸運者能夠回到出發地,而跟隨它們一起回來的,還有40萬在驚險旅途中誕生的新生命。

Ⅳ 想看非洲動物大遷徙,去哪個國家好

每年6月底到10月初 ,非洲動物的遷徙大軍抵達坦尚尼亞和肯亞交界的馬拉河附近。

在這段時間可以在肯亞、坦尚尼亞觀看非洲的動物大遷徙。

東非動物大遷徙路徑圖:

  • 5月,遷徙的角馬群抵達格魯米提河。

  • 6月底,角馬群抵達馬拉河。

  • 8~9月,角馬群在坦尚尼亞和肯亞交界處吃草養膘。

  • 9月底,角馬群從肯亞的馬賽馬拉從新向南跨過馬拉河,奔向塞倫蓋蒂南部。

  • 10月中旬以後,角馬群基本完成南遷。

Ⅳ 為什麼央視說「非洲大遷徙」是他們首次直播

08年奧運會開幕式,美國錄播,大遷徙bbc錄播並編輯,直播不一定就好啊

Ⅵ 看非洲動物大遷徙大概多少錢

不要錢。
《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2013年7月18日至7月28日大型直播特別節目。央視「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直播報道團隊,經過近10天的努力,在野生動物出沒的東非大草原完成了直播系統搭建、通訊及衛星線路測試。央視非洲分台包括英文主播在內的十餘名工作人員也都參與了前方現場報道。此次大遷徙的第一個直播點設在了坦尚尼亞與肯亞兩國交界的沙河沿線,這也是野生動物進入肯亞的第一站。

Ⅶ 大遷徙:角馬群里的間諜的分集簡介

在非洲廣闊無垠的原始大草原,想要拍攝數百萬只角馬的大遷徙,本身就是一項很具挑戰性的任務,何況還要從各種角度細致拍攝。
與一般紀錄片,特別是自然地理類紀錄片不同,該片不是隱藏攝像機,而是一開始就讓我們看見攝像機——本片的各路「間諜」,它們偽裝成自然界的各類物體,如蜻蜓、烏龜、河馬、鱷魚、動物骷髏、巨石、樹樁等。攝制組共動用了20台攝像機,總共拍攝了超過500小時的畫面。這樣的拍攝方式,既能讓角馬等動物毫無戒備地自然呈現生活原貌,也能讓主創人員僅通過遙控,就可以讓偽裝的攝像機們盡情發揮:
烏龜攝像機和巨石攝像機,堅硬的外殼能夠保護攝像器材。其貌不揚的它們,能夠在草原上順利混入角馬群,進行近距離特寫拍攝,特別是能捕捉到小角馬生命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河馬攝像機,能夠拍攝到水面上的一切動態。在它的鏡頭下,能夠清晰看見角馬群在飲水時如何面對鱷魚、獅子等野獸的襲擊。
鱷魚攝像機,水面、水下屬它「看」得最清楚,如鱷魚在水中如何對角馬設下埋伏,如何群體作戰;河馬生氣後如何在水中釋放糞便煙霧彈。
蜻蜓攝像機和隱蔽攝像機,為「空中間諜」。蜻蜓攝像機,形體微小,能夠悄無聲息地靠近獸群,將全程紀錄角馬群伴隨雨季南下的過程;隱蔽攝像機,則從更高的角度進行拍攝,它能夠對獸群進行空中鏡頭特寫拍攝。 3000多公里的遷徙征程,對於任何動物都是艱辛的,何況是草食動物角馬。該片攝制組特別從小角馬的角度,從出生到成長、從個體到群體,來展現角馬一路上的各種經歷,以及這一物種為適應遷徙而進化出的各種能力。
該片中,我們能看到剛剛出生的小角馬,為了能夠躲避獅子、獵豹、鬣狗等敵人的襲擊,幾分鍾之內就從基本站立到能獨立行走,這比任何動物學會走路的速度都快。我們還能了解到,浩浩盪盪的百萬角馬大軍,是靠母子間的鏈條來維系的,母角馬與小角馬通過叫聲、氣味來辨別母子身份。角馬是一夫多妻制,一隻成年雄性角馬擁有好幾位「太太」,它無疑是自己家庭的掌權者。
角馬的遷徙中,一路要面臨的敵人很多,特別是草原上的獅子、獵豹、鬣狗,還有潛伏與水中的鱷魚。片中,我們會看到,小角馬為了躲避這些敵人,如何與母親共度難關,甚至成功從鱷魚口中逃脫。如果說對付敵人的能力能夠從成年角馬那裡學習到,但與角馬群走散後,如何獨立生活、重回群體,這完全得靠小角馬自己一步一步摸索。當片中,走失的小角馬與走失的小瞪羚相依為伴時,你一定會為這兩個可憐的小傢伙擔驚受怕。還好,它們後來都重新與母親團聚。困難可能是成長最好的老師,片中的小角馬從面對第一次渡河的恐懼,到幾個月後能在湍急的河水中順利抵達對岸,能夠勇敢地爬上陡峭的河岸,我們會為它的成長而高興。
我們多願看到小角馬的成長,一直都是快樂的,就像遷徙一個階段完成後它短暫的歡快跳躍那樣。然而,這一世界最長的陸地哺乳動物遷徙,是角馬為繁衍生息而選擇的生存方式,盡管一路上充滿艱辛與挑戰,但如此壯觀的氣勢與史詩般的經歷,可能正是這個物種舉世無雙頑強生命力的體現。

Ⅷ 非洲大遷徙什麼意思

每年6月左右,坦尚尼亞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漸消耗,食物變得越來越少。為了食物,草原上的動物會長途跋涉3000多公里,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

遷徙過程

從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5月之間,非洲的食草動物們悠閑的生活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保護區內。這里有著豐美的水草為它們提供了足夠多的食物。

從每年的5月中後期開始,非洲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就迎來了它的旱季,在這期間,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大量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開始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只為追趕青草和水源。

每年的6月是非洲動物們的哺乳期,這個時候,大量的小角馬會誕生在遷徙路上,所以動物大遷徙對這些小生命絕對是非常有難度的。

到了每年的7、8月,持續的乾旱嚴重的威脅到了動物們的生存,所以大量的動物紛紛越境,穿越馬拉河,來到馬賽馬拉,這樣的情況會一直持續到每年的9月。

(8)3D電影非洲大遷移擴展閱讀

遷徙原因

每年7月底,隨著旱季的來臨,數以百萬計的角馬、斑馬等食草野生動物就會組成一支遷徙大軍,浩浩盪盪從非洲坦尚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向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進發,尋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

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長旅程,途中不僅要穿越獅子、豹埋伏的草原,還要跨越布滿鱷魚、河馬的馬拉河,有大批的角馬將死在路上,但同時也將有大批小角馬在途中誕生。因此,這也是自然界最偉大的遷徙旅程。

Ⅸ 非洲大遷徙的感悟語

角馬過河,鱷魚守株待兔,咬死角馬的電視片看過幾次,只是不知道那是一年兩度的非洲動物大遷徙。今年7月,中央電視台專門去非洲直播動物大遷徙,從而增長了我在這方面的知識。
位於坦尚尼亞、肯亞境內的草原里居住著數十萬只斑馬,上百萬只角馬和數十萬只蹬羚等大型食草動物。這么多的大型食草動物,長年呆在一個地方,再茂盛的草原也滿足不了他們的食用,所以要遷徙。遷徙中,角馬是大軍團,比斑馬、蹬羚二者的總和還要多很多,因此,動物大遷徙又被稱作「角馬大遷徙」。遷徙途中,在陸地上,有天敵獅子、獵豹、豺狗等;遷徙要過馬拉河,馬拉河裡有河馬、尼羅鱷,它倆都是角馬在水裡的天敵。一路險象重生,據說只有30%的角馬能夠回到原始出發地。當然,與它們一起回來的還有大約等量的子女,這就保證了它們的總體數量不會減少。
一百多萬只角馬過馬拉河,蔚為壯觀。一旦有角馬被鱷魚咬住就難逃厄運,鱷魚會把角馬拉入河底,使角馬溺水而亡。今年的大遷徙直播中就有這樣一幕:一隻出生不久的小角馬被鱷魚咬住肚子,小角馬拚命掙扎,鱷魚就是不肯鬆口;岸邊上小角馬的媽媽鼓勵小角馬,直到小角馬被拖入河底,小角馬媽媽才無奈的離開,趕上角馬大部隊。
這裡面還有一個鏡頭,一隻鱷魚咬住一隻角馬,不知不覺搏鬥到了河馬的領地,河馬張開了大口。人們估計河馬要趕走鱷魚而乘機救了角馬,但是沒有,河馬離開了。河馬是肉草間食動物,一般不會主動進攻,但河馬的領地意識特強,有誰膽敢冒犯它的領地,毫不客氣地張開大口,即使尼羅鱷,也遠不是它的對手。所以,角馬過河不敢驚動河馬。
看到這些現象,我頗有感觸。
第一個感觸,一次一次的大遷徙,使大量體力不支(還有飢餓、乾渴等因素)的老角馬為天敵所食,給天敵以生存機會。同時,角馬的繁殖能力很強,大量的新生力量又保證了種群的數量。這大概就叫做所謂的「自然平衡」吧?
自然界就是這么神奇,強勢動物,繁殖能力就差;弱勢動物,繁殖能力就強!
第二個感觸,多少年來的大遷徙,沒有學會「借力」。今年的直播過程中,有一批長頸鹿度過馬拉河,過河時長頸鹿趕跑了尼羅鱷(長頸鹿的兩個後蹄兒很厲害,老虎獅子就不敢輕易冒犯它)。而在長頸鹿之前就聚集在河岸的角馬,一直在尋找機會過河,一直在試探著過河,怎麼就不知道藉助長頸鹿過河之機,快速過河?長期在一起生活,誰怕誰,誰是誰的剋星,角馬觀察不出來,還是觀察出來也不會利用機會,抑或是剛愎自用,依仗自己隊伍龐大?
第三個感觸,角馬既然會尋找機會,幾次試探著過河,怎麼就沒有想到放棄水路而走陸路?角馬主要活動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恩戈羅恩戈羅和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面積非常之廣泛。馬拉河流入維多利亞湖,位於坦尚尼亞和肯亞的交界處,偏於一隅,全長395千米。既然馬拉河裡有天敵,角馬又不擅長「水戰」,這么多年來為什麼就沒有嘗試著要改變走陸路?
第四個感觸,大角馬尚不如小麻雀。前面我們說了,大批角馬過河,有被鱷魚咬住,也沒有其它角馬來相救。即使是被咬者的母親,也只是在岸邊給予精神支持。麻雀卻很勇敢、不怕犧牲。請看屠格涅夫對麻雀的描述:我順著林蔭路望去,看見了一隻嘴邊還帶黃色、頭 上生著柔毛的小麻雀,它從巢里跌落下來(風猛烈地吹 動著林蔭路上的白樺樹),獃獃地伏在地上,孤苦無援 地張開兩只剛剛長出羽毛的小翅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b39e48010191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