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解疑電影孔子九大爭議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解疑電影孔子九大爭議

發布時間: 2023-08-13 00:04:40

『壹』 如何評價電影《孔子》

《孔子》的失敗,不是編劇導演的失敗:不管誰拍聖人,都只能拍成這樣,十全十美,就意味著毫無趣味。

所以,討論這部電影的創作沒有什麼意義:這部電影根本就不該拍。《孔子》的悲劇告訴我們:靠官方宣傳,是無法讓老百姓喜歡上一部電影的。

基本信息

《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傳記歷史片,由胡玫執導,周潤發、周迅、陳建斌領銜主演,任泉、陸毅、姚櫓等主演,於2010年1月22日全國上映。

電影講述了春秋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貳』 孔子電影詳細介紹

導演:胡玫

領銜主演:周潤發 周迅 陳建斌

上映時間:2010年1月22日

劇情簡介:

《孔子》導演胡玫在接受采訪時詳細解讀了《孔子》的部分劇情。胡玫透露,電影《孔子》並沒有展現孔子完整的一生,而是描寫他51歲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歲病逝這段經歷,並挑選了最有戲劇性的墮三都、周遊列國、子見南子、陳蔡被圍、孔子回國以及韋編三絕等重要經歷進行改編。

墮三都:發生在孔子54歲左右的故事。當時孔子為削弱季孫、叔孫、孟孫三家世卿的勢力,提出了墮三都(即拆毀三家所建城堡)的舉措。由此也與陳建斌等人扮演的三家產生了矛盾,墮三都的行動因為種種陰謀阻撓半途而廢,隨後魯定公和季桓氏開始迷戀齊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並且在郊祭時沒有送給孔子祭肉,這也直接導致了孔子離開魯國,周遊列國。

代表場景:孔子離家,悲憤莫名,在滂沱大雨中跌倒,映入眼簾的是一匹馬,孔子突然開始孤獨地仰天大笑。

孔子見南子:周遊列國第一站衛國時發生的故事。當時衛靈公很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准發給孔子俸粟6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而衛靈公的姬妾南子對孔子愛慕有加,並且邀請孔子到宮中談話。

代表場景:孔子在與南子見面後,出宮時遇到徒弟們的詢問,孔子為免引起弟子們對他產生誤會,便表示,如果自己和南子有私情,那就是「天厭之!天厭之!」

陳蔡被圍: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3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於是派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孔子師徒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國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

代表場景:孔子在被圍時依然講誦《詩》《禮》,弟子子路很迷惑,於是見孔子說:「君子也有處境艱難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回國:在孔子周遊列國時,他的一些弟子被召回魯國做官,其弟子冉求在齊魯大戰中率軍取得大勝後,季康子(季桓子之子)問他軍旅的本領是學來的還是天生就會的,冉求回答:「學之於孔子。」隨後季康子就決心把孔子請回來,當時孔子已經68歲了。

代表場景:齊魯大戰。這也是電影《孔子》中為數不多的大場面戰爭大戲,其中孔子弟子冉求更是表現出了非凡的射箭和駕車的功力,算是整場電影中動作戲最精彩的一場。

『叄』 電影《孔子》里的孔子與史記里的孔子有何區別

這電影拍得簡直是惡心,孔子當年自稱自己惶惶如喪家之犬這句話,倒是很符合《孔子》這部電影。 你想深入了解兩者的差別,下面的就好好看看。以下詳細闡明論證了差別
電影《孔子》中人物形象與真實歷史人物的辯證:
故事從魯定公五年(前505年)季平子去世,季桓子繼任開始,這一年孔子46歲。在電影里,孔子被魯定公從中都宰(一個地方官)提升為大司寇,並希望他能改變魯國「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實際上,歷史並不是那麼回事。在季桓子剛剛登上歷史舞台時,他與季世家中的包括陽虎、公山不狃在內的家臣是頗有一番權力爭奪的。史載桓子有一位寵臣名叫仲梁懷,這位仲梁懷與陽虎的關系不佳,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之後,陽虎就囚禁了仲梁懷,季桓子大怒,陽虎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連季桓子也囚禁了。好在季桓子好漢不吃眼前虧,和陽虎達成妥協之後被釋放。此後的魯定公八年,季世家臣陽虎和公山不狃再次發動叛亂,又把季桓子捉住了,命大的季桓子想了一個詭計,從陽虎的控制之下逃了出來。翌年,陽虎作亂戰敗,逃到了齊國。在季氏內部頻發內亂的社會背景下,「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於正道」,孔子決定不出仕為官。不過孔子與陽虎的一次見面改變了他的想法。此事見於《論語·陽貨第十七》: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途,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陽貨即陽虎。孔子從小就討厭陽虎,孔子年輕的時候,季氏家裡有一次「飧士」,大約就是知識分子招待酒會的性質,少年氣盛的孔子欣然前往,在門口被陽虎攔住,說我們家邀請的是「士」,不是先生您。孔子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自此就對陽虎不懷好感。這次又被陽虎問了個啞口無言,於是決定出仕做官。
陽虎作亂失敗奔齊,公山不狃接管了費邑(費邑是季氏的封地)。公山不狃准備依靠費邑造反,派人聯絡孔子。在電影中,公山不狃(我始終想不明白的一點就是公山不狃在電影中為什麼改名叫公山狃。)也有一段想聯合孔子共同反對三桓的情節,孔子答曰:「道不同,不相為謀。」斷然拒絕了公山不狃的邀請。實際上,孔子心中還是非常希望通過這次機會出仕的,他說:「當年周文王和周武王憑借豐鎬之地而稱王,現在費地雖小,也和周文王周武王那時的情況差不多吧。」但是這次出仕行動被子路阻止了。直到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魯國政治漸趨穩定,孔子方才出仕為中都宰。這一年,孔子50歲,距離季平子之死已經過了4年之久。
孔子既然在季平子死時並未出仕,電影中援救季氏逃奴漆思弓的情節就更是編劇的杜撰了。查孔子門徒七十二賢中無漆思弓。有人認為漆思弓即孔子門徒漆雕開,《孔從子·詰墨》中稱他「形殘,非行己之致,何傷於德哉,」可見他身有傷殘,確與電影中失去一臂相符,此處的杜撰倒有一些依據。但並無史料可以說明漆雕開是季氏的逃奴,也沒有孔子營救他的記載。《論語》中記載孔子曾經對他說:「子之齒可以仕矣,時將過。」他回答說:「吾斯之未能信。」表示不願出仕為官,孔子聽了之後很高興。僅此而已。另外,孔子似乎並不反對人殉,孟子提到孔子曾經說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大意是說,第一個作陶俑代替活人為私人陪葬的,難道是因為沒有後代嗎?對於用陶俑代替人殉的行為表示出強烈的反感。按人殉應為古制,《墨子》曰:「天子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在當時社會應屬常見現象,人殉制度雖有悖於仁道,然孔子遵從周禮,亦未必強烈反對之。此外,孔子和公山不狃在朝堂上關於何人去殉葬的辯論,其原型似乎來自《禮記·檀弓下》陳子亢反對以活人殉葬事:陳子車死於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定而後陳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養於下,請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禮也;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得已,則吾欲已;不得已,則吾欲以二子者之為也。」於是弗果用。陳子亢亦孔子弟子,師徒二人對於人殉問題竟有如此分歧。
魯定公十年春,齊魯於夾谷會盟。齊國並沒有在會盟過程中動手腳,也沒有安排伏兵,當時代理國相的孔子出於安全考慮,帶上了一些保衛人員。在討還失地的問題上,孔子確實立了很大的功勞,但絕非利用齊景公一時失口,用「君無戲言」這樣的這種看似兒戲的無賴手段迫使齊國就範的。古有「天子無戲言」之說。《史記·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這就是有名的「桐葉封弟」。上古有「天子無戲言」之說,而並沒有「君無戲言」的說法,齊國的國君並非天子,自然不能用「無戲言」的標准來要求了。實際上,當時作為盟主的齊國在會盟時文藝節目安排有問題,請了一些倡優侏儒前來演出助興,大概就如同現今兩國首腦會晤時,請來郭德綱、小沈陽之流參加表演,屬於非禮的情況。孔子看到這種情況,憤然發飆,沖上會場,大叫:「以匹夫迷惑諸侯的應該殺!」當時有關部門就把郭德綱和小沈陽之流的手腳都砍了下來。齊景公回國之後,自知理虧,就把汶上三城歸還了魯國。電影中的「墮三都」情節與史實大同小異。墮三都的功敗垂成並不是因為齊國的入侵,而是確實沒能攻陷孟孫氏重兵把守的要塞郕邑,盡管孟孫氏擔心郕邑如果被拆毀,齊國的軍隊會毫無遮擋地殺到曲阜的北門以外。
電影漏下了一個孔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情節:誅殺少正卯。《史記》稱少正卯是「魯大夫之亂政者」,似乎是個亂臣賊子形象。但《荀子》中卻稱他為「魯之聞人」,孔子指出少正卯有五條大罪:「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強記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免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熒眾,強記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雄桀也,不可不誅也。」然據北朝劉晝著《劉子》載:「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同時。孔子門人,三盈三虛,惟顏淵不去,獨知聖人之徳也。」說明少正卯也應是位自主辦學的學者,曾經和孔子爭奪過生源,同行是冤家,故孔子做了代理相國之後,給他安了一個「小人雄桀」的罪名殺掉了。電影迴避了誅殺少正卯的敏感內容,維護了孔子正面完整的形象。
魯國中了齊國的反間計趕走了孔子,孔子開始周遊列國。臨行之時,季桓子贈以玉玦的細節,其事雖無可考證,然《荀子·大略》雲:「聘人以珪,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這個細節雖為杜撰,但合乎歷史背景和人物身份。
子見南子之事,《史記》、《論語》均有記載,但是大多語焉不詳。《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周遊列國中第二次到達衛國,這位「美而淫」的南子夫人託人給孔子捎話:「四方的仁人君子想要和我們國君稱兄道弟的,都得見見我們國君夫人。我們夫人也很想見您。」孔子本來不想見這名聲不好的女人,再三辭謝還是見面了。南子夫人身在帷幔之中,孔子在帷幔之外,互相施禮,孔子只聽到環佩叮當之聲不絕於耳。孔子出來之後和學生們說:「我一開始不想見她,現在見了她也是以禮對答的。」但孔子的學生子路還是因為孔子見了這個名聲不好的人而深感不快。孔子於是對子路賭咒發誓地說:「我前去見南子,是為了通過她使衛靈公接受我們的主張,如果我不是抱著這個目的,就讓老天拋棄我吧!」過了一月有餘,有一天,衛靈公駕車出巡,同車的正是這位南子夫人,孔子被安置在第二輛車上。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樣安排無可厚非,但是在春秋時代,當眾和寵妃共乘一車是件挺丟臉的事。正如漢代班婕妤對漢成帝所說的:「觀古圖畫,聖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孔子感慨道:「我從來沒見過有人像愛好女色一樣愛好德行!」孔子看透了衛靈公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乾脆離開了衛國。南子之死,史記未見記載,電影中認為她被政敵刺殺而死,似乎有些根據。據《左傳·定公十四年》:衛靈公太子蒯聵曾經圖謀刺殺南子,但是事情泄露,蒯聵遂逃亡。
最後說說顏回和子路之死。顏回之死,《史記·孔子世家》有明確記載:「魯哀公十四年春……顏淵死。孔子曰:『天喪予』!」而孔子早在魯定公八年就被迎回了魯國。回國之後,顏回的生活境遇也許並沒有太大的改觀,繼續以「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樂觀態度面對生活,孔子也多次在別人面前不吝惜對顏回的喜愛之辭。讓回魯國後又過了六年安貧樂道生活的顏回,在周遊列國途中為了幾冊竹簡死在寒冷的冰窟之中,編劇先生是不是有點感情過剩了呢?這出戲確實很感人,但是歷史劇的情感首先要寄託在對歷史真實的尊重上,設若觀眾了解到真正的顏回並沒有落水凍死,而是回國後又活了很長時間,編劇憑空杜撰出來的感人情節還能贏得觀眾的唏噓和眼淚嗎?關於子路之死,電影中的介紹基本符合史實,特別是子路臨死時重新戴上帽子的細節,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都有明確記載。唯一不符合史實的是,子路之死發生在魯哀公十五年,即孔子死前一年,並不是如電影中表現的死於孔子返回魯國前夕。愛徒子路之死對於風燭殘年的孔子的打擊是巨大的。《禮記·檀弓上》載孔子聞聽子路的死訊,在中庭痛哭流涕。聽使者說子路死後被剁成肉醬,孔子趕緊命人講家裡的肉醬收起來,不忍再看。隨後孔子生病,次年,即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孔子逝世,享年七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