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德開戰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德開戰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8-12 08:31:28

❶ 哪些電影是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電影有,《白絲帶》,《非洲女王號》,《西線無戰事》,《大戰爭》,《死囚越獄》。

1,《白絲帶》

《白絲帶》是由X-Filme Creative Pool公司製作的一部戰爭劇情影片。該片由邁克爾·漢尼克執導, 克里斯蒂安·弗里德爾、伯格哈特·克萊斯納、烏爾里奇·圖克爾等主演,於2009年9月17日在德國上映。該片以一位鄉村教師的回憶為主線,講述了一戰前夕德國北部某村莊里發生的一系列離奇故事。

2,《非洲女王號》

《非洲女王號》是由約翰·休斯頓執導,亨弗萊·鮑嘉、凱瑟琳·赫本、羅伯特·莫利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51年12月23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機械師奧爾特耐和傳教士羅斯為了躲避災難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共同擊退敵方軍艦的故事。

3,《西線無戰事》

《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是1930年劉易斯·邁爾斯通執導的反戰題材劇情片,由劉·艾爾斯、路易斯·沃海姆主演,1930年4月21日在美國上映。

《西線無戰事》改編自德國作家雷馬克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馬恩河戰役前後,一群德國少年兵對戰爭態度由興奮、憧憬到反感的過程。

4,《大戰爭》

《大戰爭》是1959年上映的義大利喜劇電影,由馬里奧·莫尼切利執導,Vittorio Gassman、Silvana Mangano等主演。《大戰爭》講述了兩個義大利士兵被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很想逃脫戰爭的陰霾,想了很多辦法,但是現實無情,總是把他們推到荒唐而危險的境況中。

5,《死囚越獄》

《死囚越獄》故事取材於一件真人真事,講述在納粹佔領期間,一個法國的中尉如何成功逃離納粹監獄的故事。在千方百計越獄的過程中,他必須與時間(被判死刑,即將實行)和忠誠(是否信任同囚室的少年)作一次次的抉擇和斗爭,嚮往自由的信念支撐下,最終成功越獄。

❷ 第一次世界大戰

關於一戰,你要知道,一是發生時間,二是什麼原因開戰的,三是有哪些國家參加,規模如何,四是造成了多大的災難,五是給人類給現代世界的啟示.
1,你在網路上一搜索,太多了,你可以直接到那上面學習,你給的這100分太可惜了.
2,有幾部反映一戰時期的影片,你也可以找到看一看,很不錯的.如
《翼》Wings (1927年)
《大幻滅》La Grande illusion (1937年)
《西線無戰事》(1930年)
《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1957年)
《加里波底》(Gallipoli) (1981)
《鐵騎雄師》(Lighthorsemen)(1987年)
《沙漠兄弟連》El Alamein(2002年)
3,下面是有關一戰的資料,你可以直接到網上去找.
4,你還可以找到一些寫一戰的圖書,有時間可以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史(1914—1918年)(上下),[蘇]羅斯圖諾夫主編

現代國際關系史(1917—1945),方連慶,北京大學,
第一世界大戰的重大戰役,[英]傑克·雷恩,第二世界大戰的重大戰役,[英]亨利·莫爾,
日本帝國的興亡(全3卷),湯重南等主編,

圖說蓋世太保史,魯伯特·巴特勒,遼寧教育
法西斯體制研究不起朱庭光,上海人民
軸心國的初期勝利(上)(國際事務概覽戰時編1939—1946年,[英]阿諾德·托因比),上海譯文,阿拉曼之恨(二戰史實揭秘叢書),楊柏青,首都師大。死亡的回憶——奧斯威辛五年,[波]維斯拉夫·基拉爾,上海譯文。「戰爭女神」在行動(1944.7.20.謀殺希特勒)(五角叢書),[法]皮埃爾·加蘭特,上海文化。希特勒暗堡,[美]詹姆斯·P·奧唐奈,世界知識.大屠殺後遺症(他者文庫·審視納粹),[美]阿倫·哈斯,北京。從「安樂死」到最終解決(他者文庫·審視納粹),[美]亨利·弗萊德蘭德,北京。隨軍慰安婦,[日]千里夏光,湖南人民。惡魔的飽食(第三集)(關於日本731部隊),[日]森村誠一,吉林人民。
下面是有關一戰的詳細介紹
原因: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於是在1870年 - 1871年與法國爆發普法戰爭。這場戰爭以法國大敗,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而普法停戰的和約極其苛刻,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爭奪摩洛哥
德法兩國為了爭奪在摩洛哥的利益,引發了兩次摩洛哥危機。
德國與英、法兩國在這兩次摩洛哥危機里結怨更深,而德皇更揚言不會再退讓,這使戰爭危機益大。
歐洲火葯庫——巴爾干
巴爾干半島向來都被稱為歐洲火葯庫,當時巴爾干半島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了兩次巴爾干戰爭,並使得奧匈帝國和俄國的沖突加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導火線。
波斯尼亞事件
1908年10月6日,奧國以保護僑民為理由派兵吞並了原由其託管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這激起了想獲得這兩地(因有較多塞爾維亞人)的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奧情緒。因為塞爾維亞作為斯拉夫國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羅斯擁有),極度渴望統治全巴爾干半島的斯拉夫人。但奧匈帝國的出兵令其希望幻滅,因而反對此行動。
第一次巴爾干戰爭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與黑山組成巴爾干同盟,聯合攻打奧斯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爾干同盟與奧斯曼土耳其爆發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結果奧斯曼土耳其大敗,1913年5月30日與巴爾干同盟簽訂《倫敦條約》,宣布放棄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爾干半島的領地;保加利亞則取得馬其頓;塞爾維亞因為得不到亞得里亞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滿,因此巴爾干同盟出現分裂。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1913年6月1日,塞爾維亞與希臘結盟,預備進攻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於其後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爆發,奧斯曼土耳其亦對保加利亞宣戰。結果保加利亞大敗,8月10日與各參戰國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多布羅查北部由羅馬尼亞取得;馬其頓則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爾達爾•馬其頓劃歸塞爾維亞,皮林•馬其頓劃歸保加利亞;愛琴•馬其頓劃歸希臘。這引來了奧匈帝國的不滿,因為塞爾維亞在這兩次巴爾干戰爭里獲得的利益太大,威脅其在巴爾干半島的地位,而俄國則藉由塞爾維亞插手巴爾干半島事務,結果與奧匈帝國的沖突加深,使得大戰一觸即發。
薩拉熱窩事件
這次事件為在歐洲爆發全面戰爭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時正,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當時僅19歲)在薩拉熱窩刺殺主張吞並塞爾維亞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這一事件被稱為薩拉熱窩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普林西普的行動是熱愛民族的表現,但是刺殺斐迪南的這一薩拉熱窩事件被奧匈帝國當做了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的口實。1914年7月23奧國在獲得德國無條件支持下向塞爾維亞發最後通牒,包括拘捕兇手、鎮壓反奧活動和罷免反奧官員等,塞國除涉及內政項目外悉數同意。不過,奧國依然將行動升級。與此同時,德國知悉俄國的軍事動員,德皇要求俄國停止並迅速備戰。鑒於各國的強硬外交和對國家軍事力量的自驕,戰爭已無可避免。
戰事爆發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7月30日俄國動員,出兵援助塞爾維亞。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接著在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時;同日,英國考慮到比利時對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為了確保比利時的中立,而在1839年簽署的倫敦條約,於是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帝國宣戰。
編輯本段戰爭的過程
德軍進攻
1914年8月2日,德軍出兵中立國盧森堡,以取得盧森堡的鐵路網。8月3日,德軍對比利時不宣而戰。至8月9日,德軍成功攻佔比利時全境,並在驅逐在比利時境內的法軍回法國境內。8月21日,德軍分兵五路攻向法國北部,法軍失守,被迫後撤。9月3日,德軍已進逼巴黎,法國政府被迫撤退至波爾多。9月5日—9月12日,德軍與英法聯軍在巴黎近郊馬恩河至凡爾登一線爆發馬恩河戰役,結果兩敗俱傷,德軍只得轉入戰略防禦,固守安納河一線,戰斗開變演變為陣地戰。接著,雙方爆發了奔向海邊的運動戰,結果英法聯軍被大敗。德軍成功奪取法國東北部的廣闊領土,但始終不能截斷英法兩國的運輸線。隨後雙方再爆發佛蘭德會戰,但雙方均無重大成果,結果戰事進入膠著對峙狀態。
戰事僵持
1915年春,英法聯軍趁德軍主力集中在東面戰線,發動了香巴尼和阿杜瓦兩輪攻勢。但因為沿用舊戰術,而且欠缺強大火力掩護,結果被德軍成功抵擋,己方反而傷亡慘重。該年4月德軍反擊,並首次使用毒氣,使雙方的損失更為慘重。結果1915年的西面戰線,英法聯軍死傷百萬人,德軍亦死傷 61萬人,但戰事仍然膠著。
義大利轉投協約國
1915年5月,義大利因為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於是投向協約國一方,對同盟國宣戰。意軍雖然實力較弱,交戰初期即損失近30萬人,但卻成功拖住了奧匈帝國40個師的兵力,緩減了俄法的壓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並出兵30萬,配合德奧聯軍攻擊塞爾維亞,結果同盟國很快便佔領塞爾維亞全境,塞爾維亞政府及軍隊被逼撤退至希臘的克基拉島。
俄軍反擊
1916年春,俄國調集3個方面軍共200萬人向德奧聯軍發動反攻,在激戰一輪後,雙方各損失百萬兵力,但俄軍兵力較多,因此逼退德奧聯軍,並乘勝攻進加里西亞東部地區。羅馬尼亞亦於該年8月向同盟國宣戰。德奧聯軍於是決定攻取羅馬尼亞,以奪取石油和糧食補給。結果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奧軍隊佔領大部分羅馬尼亞國土。
盟國敗陣
雖然俄國退出戰爭,但德國的各盟國——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及奧匈帝國卻因持續作戰,致使經濟崩潰,國內各民族發生起義,結果無力再戰,相繼向協約國求和。最後德國內部亦發生政變,並向協約國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海上戰爭
雖然英德兩國在戰前爭建無畏艦,但在整次第一次世界大戰卻只有一次大規模的艦隊主力決戰,就是日德蘭海戰。這場戰役的結果比較特別:一方面,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大洋艦隊以相對較少噸位的艦只損失擊沉了更多的英國艦只,從而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另一方面,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英國主力艦隊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後者在戰爭後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而另一方面,在戰爭初期,德國主要依靠潛艇戰阻止他國對英國的物資援助,但因為美國抗議而一度中止。但當英德軍情勢越來越差,國內的經濟亦日趨惡化時,德國在1917年1月決定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即凡是在英國水域的船隻,不論是敵方或是中立國的,都有可能被德國潛艇擊沈,這大大影響了美國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國商船被擊沉的紀錄,因此德美關系惡化,美國開始有對德宣戰意欲,在齊默曼電報事件後,美國正式對德宣戰。結果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反而招致了最強大的敵人 - 美國的參戰。
日本出兵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里投向協約國,向德國宣戰,以獲得德國在中國的山東的權益,並出兵佔領青島。日本的這種舉動結果引起了中國民眾的不滿,並於其後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發生。
其他國家參戰
在美國參戰後,拉丁美洲各國亦跟隨美國向同盟國宣戰,結果使這場戰爭的范圍再度擴大。但這些國家大多在名義上參戰,並未實際投入戰爭。
中國參戰
在要不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宣戰這個問題上,北洋政府內部意見不一,斗爭激烈。
為了達到主戰的目的,段祺瑞將其手下的十幾個督軍叫到北京,組成「督軍團」,對黎元洪施加壓力,但未獲成功;後來段祺瑞又叫人寫了對德宣戰書要總統蓋印,黎元洪為了平息風波,勉強在文件上蓋了章。即使這樣,段祺瑞仍不滿足,在國會開會討論時,又大肆干涉,終於觸動了眾怒。
恰在這時,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准時機在這時下令撤銷了他的總理職務,段祺瑞憤然離京去津,並且指根據臨時約法,總統無權撤銷總理職務,不承認黎的免職令。因一方為總統府,一方為國務院,所以它們間的爭斗被稱為「府院之爭」。
之後黎元洪請督軍團團長張勛於6月14日入京調解。張勛入京後,擁立宣統復辟。事件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於事後辭去總統職,總統改由馮國璋擔任。府院之爭告一段落。
段祺瑞統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參加了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
德國革命
1918年8月—9月,德軍再損失15萬人、大炮2000餘門及機槍13000餘挺。不斷傳來的軍事失敗的消息使德國國內的矛盾加劇。9月,興登堡建議在德國議會提出要「結束戰爭」。但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卻仍死心不息,意圖用剩餘的海軍艦只與英國海軍進行最後決戰。結果德國水兵因不願送死,在基爾港發生起義,並迅速蔓延到整個海軍及全國。11月9日,德國首都柏林亦發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並逃至荷蘭,德國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國。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事記
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
1914年7月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1914年8月 德國向俄、法宣戰並入侵比利時。英國向奧匈帝國和德國宣戰。
1915年5月 義大利加入同盟國。
1917年4月 美國參戰。
1918年3月 俄、德國簽約停戰。
1918年9月 協約國開始最後的進攻。
1918年11月 德國簽約停火,大戰結束。
編輯本段戰爭的結果
統計資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里交戰雙方軍民的死亡人數的比例,協約國士兵佔36%,協約國平民佔20%;同盟國士兵與平民各佔22%。請注意戰爭里平民大多是死於西班牙甲型流感。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60,000
·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
·紐西蘭:16,000
·南非:7,000
·大英帝國:715,000
·法國:1,240,000
·法國殖民地:114,000
·希臘:5,000
·義大利:650,000
·日本:300
·黑山:30,000
·羅馬尼亞:336,000
·俄羅斯帝國:1,700,000
·塞爾維亞:450,000
·美國:50,6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
·奧匈帝國: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意志帝國:1,770,000
·奧斯曼帝國:325,000
平民被殺:6,493,000
·奧匈帝國:300,000
·比利時:30,000
·英國:31,000
·保加利亞:275,000
·法國:40,000
·德意志帝國:760,000
·希臘:132,000
·羅馬尼亞:275,000
·俄羅斯:3,100,000
·塞爾維亞:650,000
·奧斯曼帝國:1,000,000
巴黎和會
戰後各國於巴黎召開和議,稱為「巴黎和平會議」(簡稱巴黎和會)。會議的重大決定由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主持。雖然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主張寬大對待德國,但法國卻因為復仇心作祟,主張嚴懲德國。因此,諸國與德簽訂的議和條約——《凡爾賽和約》,因應法國的要求而加入了極其苛刻的條款,向德國強加了巨大的割地賠款及限制軍備條款。但同時間,並未向德皇威廉二世、興登堡元帥、魯登道夫將軍等戰犯施以應有的懲處。結果為德國在20年後挑起規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
其它和約
戰勝國與其它戰敗國亦分別簽署了條件苛刻的和約,戰勝國與奧匈帝國的奧地利部份簽署《聖日耳曼條約》,奧匈帝國被劃分為多個民族國家;與保加利亞簽署《那依條約》,保加利亞失去愛琴海出海口,並須賠款4億4500萬美元;與匈牙利簽署《特里亞農條約》,匈牙利領土大幅減少;與土耳其簽署《色佛爾條約》 ,徹底瓜分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後來的土耳其共和國只剩下伊斯坦布爾、其附近小部份領土及小亞細亞的部份。
以《凡爾賽和約》及其它各個和約所構成的戰後歐洲及國際關系的新體系,就是所謂的凡爾賽體系,對戰後歐洲及國際關系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編輯本段戰爭的影響
民族國家
戰爭給人類帶來了重大損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四大帝國覆滅。而巴爾干半島與中東地區的民族國家則隨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國削弱
原來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國,在戰後雖然領土有所增加,但其對領土的控制力卻因戰爭的巨大傷亡與物資損失而大大削減,而其經濟亦因戰爭以大受影響,出現嚴重衰退,從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讓給了美國。
十月革命
大戰期間,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美日興起
這場大戰削弱了英、法、意;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世界金融中心也由倫敦轉移到紐約;日本也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並侵佔了原屬德國勢力范圍的中國膠州灣及山東半島。1914-1919年,日本企業實繳資本金額從22.18億日元增加到61.23億日元,工業生產力增加4倍以上。它的實際工業產量增加1.8倍,出現了以出口工業為中心的新建擴建企業高潮。造船工業1914年建造79艘,計8.2萬噸,1918年激增至443艘,計54.05萬噸,從戰前佔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德國復仇
《凡爾賽條約》將發動戰爭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德國,從而對德國實行條件極為嚴厲的經濟與軍事制裁,德國失去了13%的國土和12%的人口,德國被解除武裝,德國的陸軍被控制在10萬人以下,不準擁有空軍。德國雖然在一戰中最後戰敗,但德國的元氣並未受到過大的傷害,工業體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國本土並未受到戰火的波及,而且《凡爾賽條約》過多考慮戰勝國的利益分配,完全沒有考慮戰敗國自身的利益,加上條約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奪本質,使得德國國民對強加給他們的條約有極強的抵觸和反感情緒,引發了德國民眾強烈的民族復仇主義情緒。驕傲的日耳曼民族為了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桎梏,各派政治勢力、各種政治思想在德國你爭我奪,顯得尤為激烈,這為德國成為一次新的大戰提供了條件。結果德國在希特勒的納粹黨的領導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五四運動
凡爾塞和約條約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做法成為中國五四運動的導火線。1919年5月4日中國北京的青年學生及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了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而起因正是巴黎和會中,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原來德國的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它和較早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一並成為中國歷史上一次規模龐大影響深遠的政治思想文化運動,對中國近代迄今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巨。
軍人待遇
美國的一戰軍人領到每人每日1美元為薪金,另加25分為每日在美國國外消費。後來由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退伍軍人、其家屬與其它有關團體向美國政府要求實時索取戰時服務的酬勞金額不果而導致1932年美國軍方介入的流血酬恤金進軍事件。
女人的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女人們是不被看作為「人」的。直到一戰爆發,男人們都被征去做了戰士,留下的只有老友婦殘,那個時候,養家做事的就只有女人了。於是女人們就出去工作,掙錢養家。雖然她們和男人做一樣的工作,她們得到的工資相對來說就少了很多。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女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
國際聯盟
鑒於第一次界大戰的傷亡與物資損失巨大,英法等戰勝國於是發起了一個用以減少武器數目、平息國際糾紛及維持民眾的生活水平的組織,是為國際聯盟(簡稱國聯)。然而,國聯卻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聯合國取代。
軍事學術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後出現的總體戰、閃擊戰、坦克制勝論、空軍制勝論等各種軍事理論的出現,都是從不同角度總結大戰經驗的結果。
新技術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一系列新技術發展的催化劑。戰爭期間,才發明不久的飛機受到一些國家的重視,很快進入實用階段。軍用飛機在戰場上成為一支新軍。飛機的數量也不斷增加。在大戰期間,汽車的機動性引起人們的關注。戰前在歐洲和美國的街道上佔主導地位的馬車,很快被汽車取代。德國等原料缺乏的國家,為了應付敵方的封鎖,大力發展化學合成技術。從而推動了化工技術的發展。戰士對物資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們不斷的改進生產流程,為生產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條件。
政府機構職能的改變
在戰爭初期,各國政府都沒有做好長期戰爭的准備,因而也沒有對經濟加以干預。隨著戰爭的延長,各國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專門機構,以有效地利用全國的人力物力。這些機構著手與干預私人企業的投資方向,負責分配政府訂單,控制原材料的供應,調整各種經濟關系,壟斷對外貿易。

❸ 戰馬觀後感

戰馬觀後感11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戰馬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戰馬觀後感1

故事以馬為主線,以戰爭為背景,處處流露真情,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對生命的尊重、人性的偉大。多角度的反應了人性的善、堅強、執著、無私。

階級的不平等,主人公艾爾伯特的父親是個普通的農民,幾乎傾其所有買下了駿馬,背負了可能喪失一切財產的債務,執意買下這匹馬,是對命運的掙扎,抗衡,為了自己的所愛而爭取的證明。可現實是殘酷的,人力是渺小的,即便拼勁全力開墾了荒地,種滿了那一片片油綠的新鮮果蔬,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毀掉的不僅僅是果蔬,更是一家人的希望。為了生存,取捨間的抉擇,只得賣馬而求生。生活總是會讓我們放下某些不舍,卻又留不住的東西,屈從於命運的安排。面對與愛馬的分別,傷離別的痛,只能化作無盡的淚水流淌在少年的臉上。

現實的生活是殘忍的,但這遠不及戰爭的殘酷。而艾爾伯特的愛馬就這樣捲入到了一場生死未卜的戰爭漩渦中,成了一匹戰馬。戰馬在戰場上,看到的是血淋淋的廝殺、聽到是槍林彈雨的轟鳴,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殞殆盡,一個個家庭就這樣支離破碎,在這樣慘烈的狀況下,更顯人性的可貴。為了救兄弟,可以做逃兵,只為遵守父母照顧弟弟的囑托,生死與共。為了救受傷的戰馬,敵對兩方的士兵,共同救助一個需要救助的生命,此時的他們,是來自不同國度的夥伴。艾爾伯特與同鄉地主之子一起從軍,此時無貧富之分,只有同胞兄弟之情。甚至於戰馬為了同行的「兄弟」免受苦難,一如反顧的沖到了前方,用盡全力拖拉著那些冷冰冰的軍用機器。更有農場主的孫女在收留戰馬時,訓練戰馬跨欄時俏皮、可愛的場景。這些善與愛、融融的溫情和彌漫硝煙的戰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

故事最終以主人公伴著晚霞,騎著重逢的戰馬,與父母團圓。這一溫馨畫面而告終,帶給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和無限憧憬。可怕的戰爭過了,逝的人是這場戰爭的犧牲品,是在世者心中的傷痕。只有活下來,也許是每個人歷經戰爭中的信仰,每一個經歷了這場殺戮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被紀念的。他們是用自己的生命,為後人詮釋了戰爭的慘烈和今日和平生活的幸福。

戰馬觀後感2

上星期我看了一部十分好看的大片,名字叫《戰馬》。

《戰馬》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匹馬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1914年,在德文郡小鎮,男孩艾爾伯特目睹了幼駒喬伊的誕生。在集市上,它被頻繁叫價,最終被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用30基尼的天價收入囊中,跛腳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爾伯特與喬伊盡情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將立刻將其帶走,泰德只好賭上了全部家當。於是,艾爾伯特在逼迫之下,為喬伊套上了鞍蹬,強迫它犁地。最終靈性的喬伊真的領會了艾爾伯特的苦衷並將一片遍地石塊的荒地翻耕了出來,第一次表現出其出人意料的潛力。

為了還債,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換來了收成,但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德軍來襲,父親被迫將馬變賣給騎兵軍,換了30基尼。艾爾伯特雖然難以割捨也只能含淚送別喬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

參軍了的喬伊因為體格強健,溫順聽話,很快就成為了上尉的座騎。然而戰爭慘烈,喬伊開始不由自主的更換主人。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與孫女,到德國騎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了他們的人生起伏,悲歡離合,更看盡了人間冷暖與戰爭帶來的苦痛創傷。而對喬伊難以忘懷的艾伯特,也參軍來尋找它。盡管身處在這凄涼的戰壕,喬伊的勇氣感動了它身邊的士兵和人們,它能夠尋找到溫暖和希望。

《戰馬》這部電影不僅好看,還十分的感人,男孩與戰馬的感情、軍官的壯烈犧牲、二兄弟對戰爭的厭惡而被槍斃、老爺爺對自己孫女的愛護、戰友對戰馬的友好,但整部影片最令我認為有教育意義的情節的是英軍士兵與德軍士兵放下仇恨,放下敵對的關系一起營救戰馬。當他們救下戰馬而不知道這匹馬屬於誰時一士兵提議打一架誰贏了就歸誰,但另一名戰士說還是投硬幣來決定吧,不然又會引發一場戰爭的。從這可以看出士兵也十分厭惡戰爭,也看得出戰爭的殘酷。

從《戰馬》中我們可以看出戰爭的殘酷,也可以看出人類對動物的友誼。讓我們祈禱這世界一直持續和平吧!

戰馬觀後感3

走出影院,我還沉浸在電影《戰馬》的劇情中,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它本非戰馬。它只是英格蘭德文郡一戶農家的牲口。它是一匹好馬,有矯健的身姿,自由的天性,它和小主人阿爾伯特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不久,戰爭爆發了,戰火逐漸波及這個小鎮,它應征入伍,從此流轉戰場,成為一匹戰馬。第一場戰役,它的軍官不幸陣亡,它淪落到德軍手裡。在那裡它和一匹大黑馬成為了好朋友。它們曾暫時遠離戰火,住進一個小女孩家裡,得到悉心照顧。但不久又重新被拉回軍營,去拉輜重,在險惡的戰火中顛沛流離。大黑馬最終倒下,再也沒有起來,戰馬痛苦欲絕,在戰火中不停地狂奔沖突,最終被防線鐵絲緊緊纏住,困在其中奄奄一息。夜幕下,硝煙漸散,戰場難得片刻寧靜,兩邊的士兵都發現了它。他們放下了槍,試探著向對方領地接近,最終通力合作,解救了戰馬。不是經過武力而是拋硬幣決定,戰馬歸屬了英軍。戰爭最終結束了,奇跡發生,它竟然與參了軍的阿爾伯特重逢。他們回到了自我的農場。

戰馬身陷鐵絲網的一幕令我難以忘懷。馬本是力量、自由與美的化身,然而戰爭卻一點點地將它拖入泥潭幾乎毀滅,實在令人痛心!馬是如此,人又何嘗不是呢?農場的生活盡管貧窮,但和平寧靜,無論是人是馬還是作物,自有大自然在安排每個生命的生長。然而戰火卻無情地剝奪了生命的權利,眼看戰馬難逃厄運,幸而交戰的雙方同時作出了停火的決定。當兩邊的士兵默契地解救戰馬時,我的內心被觸動了,這是多麼和諧的一幕!沒有炮火,沒有槍聲,硝煙散去,霧靄如紗輕柔地覆蓋在受傷的大地上,人的本性自然流露——聽從內心的召喚,愛惜生命。既然馬的生命能喚醒良知,那麼人呢?

影片中戰馬與阿爾伯特之間的情誼帶給我們無限的溫馨!他們是同伴,他們更是親人,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沒有因為戰爭讓彼此分開而淡忘。他們最終能重逢,必須是承諾給了他們堅定的信念,他們曾約定要回到農場。這種超越尋常的情誼,讓我想起課文《老人與海鷗》,更讓我堅信人與動物之間那份心靈的默契,因為我們都是自然之子。

感激《戰馬》,它帶給我人性本善、友情至上的感動!讓我感覺世界真的很完美!

戰馬觀後感4

戰爭,是永遠殘酷的。可是在戰爭上那些立於不敗之地的事物,是永遠值得我們敬佩與瞻仰的……

喬伊,是一位普通農場主花高價買下的一匹馬。當時,他的朋友都勸他不要買,他應該買一匹健壯的田馬,而不是買一匹瘦小的純種馬。可是,那位農場主並不聽朋友們的勸告,把喬伊牽回了家。他們家買馬是用來干什麼的呢?是耕地,可是讓這匹瘦小的純種馬來耕地,這希望簡直是虛無飄渺的。他們的兒子艾伯特卻決心訓練好它……

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艾伯特終於如願以償了。現在他們的喬伊把一塊需兩匹最健壯的田馬一個月才能耕完的亂石岡,一個半小時就能搞定。而在喬伊的巔峰時期,一位上尉選上了喬伊當他的坐騎。

一戰的戰斗狀況可是可想而知的,這不,喬伊剛上戰場沒幾個月,就連換了五、六個主人,最後一個主人是在德軍陣地里。長官命令他讓它和另一匹倖存下來的黑馬去前線拉大炮,干這種工作的馬遲早是要在崗位上命歸黃泉的,大黑馬就喪失了生命。

喬伊忍無可忍,咬斷纜繩。向著夕陽奔去,從義大利奔向英國。這可是要橫穿整個戰場的啊!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喬伊就夜以繼日地奔著,飛過一個個戰壕,終於抵達了英國陣地。那時它的主人被毒氣彈熏壞了眼睛,要治療一段時間才會康復。但戰馬嗅到了主人的氣息,輕輕地舔著主人的手,艾伯特一把將喬伊攬進了懷里……

喬伊,是憑著什麼穿過了戰火硝煙?是憑著什麼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是憑著嚮往自由的堅定意志!可是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世界第一次大戰是很殘酷的,而正是這種殘酷的環境和被圍繞在硝煙里的人們、牲畜,煉就了喬伊非凡的堅強意志,這是一種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我們的成長也正是如此,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甚至有人一生只成功了幾次,但我們要記住,這些厄運是打不垮堅強的人,只要你向著光芒勇往直前,希望之光就一定會驅散絕望之雲!

喬伊,雖然是一匹普通的戰馬,也不是一位偉人,可是它身上散發出的精神力量,遠勝於我們這些人類。可以說,這是一個miracle,一個非凡的奇跡,一片史詩上醒目的光芒!

戰馬觀後感5

《戰馬》,一部奧斯卡六項提名的片子,以一匹名為喬伊的馬為線索,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匹馬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齊。

劇中的喬伊這匹馬,頭頂有一塊白色的胎記,棕色的馬鬃,穿著四隻白色的「襪子」,樣貌比起劇中的另一隻小黑馬,它真是稍遜一籌。可當電影結束我發現,我錯了,這匹馬是最美麗的!

它有堅強的意志。喬伊是一批適合戰斗的馬,而對於耕地是一竅不通。但命運是殘忍的,喬伊若不耕地,它就要被賣掉,並且主人家將面臨破產,但這是喬伊的主人所不能容忍的。最終,一個下雨天,在主人家的孩子的努力下,喬伊做到了,雖然有受傷,但它沒有退縮,它只明白耕地才會保住自我保住主人。這種任勞任怨不畏艱難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的,所以,此刻的喬伊是最美麗的。

它美在心靈。喬伊和劇中的黑馬可謂命運多舛,它們都是因為戰爭被軍隊徵用走到了一齊,它們在戰爭中相互競賽又相互照應,建立深厚的友誼,馬,在英國手上就是尊貴坐騎,而到德國人手上就只能用來作苦力。當英國人戰敗,兩匹馬被德國人俘虜,該死的德國法西斯,竟然用馬來拉大炮。當馬累趴下了,不能負重時,德國人就直接槍殺它,太殘忍了!死去了一匹馬,意味著又有一匹馬要來頂替它。司令員看準了那俊美強壯,但此時已經受傷的黑馬已無力去承擔這艱苦的勞動,面臨它的僅有被槍殺。而此刻的喬伊站了出來,頂替了黑馬也保全了黑馬的生命。這是一種馬與馬之間的友情,同時也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淡漠,此刻的喬伊是最美麗的。

英德開戰了,戰爭本是人類的較量,馬是無辜的,當喬伊的摯友——黑馬因戰爭死去,喬伊獨自在戰場上飛奔,此刻它僅有一個願望:回家。它不惜被鐵絲網一層層的纏繞,直到最終被無情的鐵絲網緊緊的裹著無法動彈,當英德兩國派出戰士解救它時它依然想爬起來繼續前進。喬伊渴望和平,渴望家人在一齊生活。結局是完美的,夕陽下喬伊和主人的剪影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回到了開始的地方,「無論你走到哪裡,我都要找到你」。此刻的喬伊是最美麗的。

戰馬觀後感6

不玩炫麗的3D場面,沒有逼真的視覺沖擊,殘酷而不惡,唯美但不虛,大導演斯皮爾伯格這部前年上映的大片,在馬年仍然讓我百看不厭。

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但導演卻把這躲不開血腥殺戮的題材拍成了唯美動人的史詩,用一匹叫「喬伊」的軍馬極富傳奇色彩的歷程反映出戰爭中的人性與溫情。在此片的兩個多小時中,血腥場面往往的是通過全景航拍和詩意化的音畫結合來規避。相比其他血肉橫飛的戰爭片,這種敘述風格雖柔情卻絲毫不減感染力,這樣的溫婉在觀眾看來一定是最有力的反戰。

戰爭向來是無奈的,在它的殘酷面前,貧富貴賤有時盪然無存。斯皮爾伯格用誠意且公平的視角來審視這場戰爭:個人不可避免地被捲入醜陋的戰爭,不得不去殺戮同類,但是只要有可能,人依然能控制自己,在自己能決定的范圍內盡量的柔和、理解和保護,這才是人類的希望所在。

這匹代表著真善美的軍馬,給了正在被戰爭磨滅的善良一個機會,激發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當失去了同伴傷心欲絕的它狂奔在荊棘密布槍林彈雨的戰壕之間,當它歇斯底里地嘶鳴著哀嚎著卻最終跌倒在人類的戰場上,還好,有那兩個拋卻了家國之恨願意冒著性命之憂合作營救它的敵對國軍人。他們為各種陣營而戰,肩負著不同的責任,卻有著對美好與善意共同的追求,那是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幕。

影片著墨最多的不是宏大的戰爭場景,而是小人物的眾生相,都由一匹馬串聯,群相盡顯。無論是囂張跋扈的公子哥,正直勇敢的年輕軍官,膽小畏縮的少年士兵,亦或是隱忍慈祥的年邁老人。影片中出現的每一個角色都帶著他們各自飽滿立體的人格,還原了一個本就不該用是非對錯來評判的真實世界。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當被毒氣熏了雙目的主人公與面目全非的喬伊相聚在人潮湧動的軍營,飽經戰亂之苦的他們終於找回了彼此。

兩個半小時,不喜歡的人或許會覺得它太冗長、緩慢、老套,但我卻從中感覺到了一份真誠。在所有圓熟的技巧,唯美的畫面,以及略顯程式化的人物塑造之上,我可以感受到創作者澎湃的激情,電影《戰馬》對戰爭的譴責和生命的贊美無比真誠。

戰馬觀後感7

暑假的第二天,我觀看了《戰馬》這部電影。

影片主要講述了英國男孩艾伯特親眼看到一隻大馬生下了小馬,小馬駒的四條腿是白色的,像穿了四隻白襪子,額頭上還有一塊白色的菱形胎記。艾伯特的父親泰德腦子一熱,以30金幣的天價買下了它。

第二天,地主來他家收租子,可泰德已經花光了所有的錢,只好讓小馬駒學犁地,種上蘿卜好還債。可是小小馬駒那麼小,根本不會犁地,艾伯特自告奮勇,教小馬駒各種本領,使它十分通人性,並還給小馬取名喬伊。

為了給喬伊做示範,他拖著沉重的梨走了好遠,忍受著旁人重重質疑的目光和各種各樣的冷嘲熱諷,終於教會喬伊在田裡犁起地來,泰德在地里種下了蘿卜種子。

看到這里,我的心裡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覺喬伊犁起的地,給負債累累的這家人點亮了光明和希望之燈。我為這家人的堅韌不拔,不向困難低頭,而深深感動!不禁想起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和「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兩句箴言!

在那樣的困境下,喬伊和艾伯特都能創造奇跡,而在優越環境中養尊處優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整天碌碌無為呢?可是,突如其來的暴雨毀滅了一家人的美好願望,雨把蘿卜地打得坑坑窪窪,蘿卜全爛了。

戰爭也在此時拉開,為了還債,泰德把喬伊賣了,而喬伊則去運送火葯。

此後,喬伊經歷了一系列周折,在英德四年戰爭接近尾聲之際,喬伊冒著槍林彈雨從德軍營盤逃了回來,可是卻被鐵絲網纏住,動彈不得。

英國士兵舉著白旗,想去救援這匹名副其實、令人肅然起敬的戰馬,可到了它身邊,才發現來得匆匆,沒有帶鉗子。德國士兵也舉著白旗來了,他還帶了一把鉗子。()他見鉗子不夠,回頭對著營地喊:「鉗子不夠!」

眨眼間,七八把鉗子飛了出來,砸在地上。看到這一幕,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救完了馬,兩人對馬應該歸誰產生糾纏,在純潔的生靈面前沒有爭斗,他們有著同樣仁慈的心!最終,他們以一枚硬幣的兩面做決定,使生命垂危的喬伊回到了英國營地,終於和主人相見。不久,和平的鍾聲響起,兩國停止了戰爭。

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英德士兵齊心協力救助喬伊的那一幕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深深觸動我的心:我覺得這匹戰馬,簡直就是「和平的使者」!是的,和平才是人類永遠的主題。

戰馬觀後感8

試問,最偉大的忠誠為何物?是為了自由與感情,穿越一切苦難與鮮血的勇氣!戰馬喬伊在那紛飛的戰火中越過了整個戰場。在劃過天際的閃光彈中,那英勇的影子深深地刻在人們心裡。那美麗的鬃毛隨風飄揚,耶和華彷彿賜予了它無窮的神力,讓它無畏地飛奔在痛苦和悲傷之中。喬伊猶如那血中漫舞的青鳥,在燃燒的風中掠過……

喬伊是一匹真正的神駒。不,嚴格的來說,它已經超越了這世上的一切物質。它是馬,卻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它是普通的,卻敢於在血光中飛奔;它很不幸,卻依然為著自己的夢想而飛翔……我們是人,但又如何比得上它那神一般金色的心靈?這個世界上,人把握著世間萬物的生與死,但一部分人的心靈充滿了貪婪和嗔惡,不配於上帝賦予他們的職責!我們是人,應該為此而感到恥辱,並讓自己回歸人類善良的本性,讓這個世界再一次被人性的聖光所籠罩!

喬伊和主人艾伯特那深厚的情誼讓人感動。相隔千里,卻心中皆有彼此,並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尋找對方。喬伊回歸的路上曾遇到過許多同艾伯特一樣善良的人,但它的心依然在艾伯特身邊。無論多遠,無論多久,它都要回到主人身邊。艾伯特也自願入伍,一邊為自己的祖國而英勇戰斗著,一邊不斷地追尋著喬伊的腳步。正是因為他們的心互相吸引著,所以才會有最終那在晶瑩白雪中的完美團聚。

戰爭是政客所挑起的爭端,與平民百姓毫無干係,更與軍人徹底無關。因為他們也只不過是政客所握在手中的武器罷了。所以,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他們不能對此抱有怨言。當喬伊在無人區被鐵絲網所困時,所有的士兵都拋去身上的責任和命令,讓人性在胸中激盪。當雙方的兩名士兵聯手救下喬伊時,凄涼的戰場似乎已不再是悲傷而蒼涼,被善良的金輝所代替。這金輝源於雙方士兵友好地握手,源於每個人美好的本心。

喬伊原本是一匹享受自由與快樂的馬兒,但被殘忍的德國軍官送去運輸炮彈。當他代親如一家的黑馬拓松上馬圈時,那充滿血絲的眼中閃爍著無盡的堅決,射出一道道充滿愛的白光,是多麼純潔,是多麼無畏!拯救拓松彷彿在這一刻變成了它一生的責任。他們之間美好的愛與責任令人們為之驚嘆,為之深省。

戰爭是世界人口的調節器,它是永遠不可能停止的!所以我們所擁有的僅僅是短暫的和平。在這和平中,我們更應像那空中飛翔的天馬一樣,撒下充溢著人性光輝的種子,讓整個人類,整個世界,被愛的陽光所覆蓋。盡量減少那些本不應出現的飄灑在空中的鮮血,多一些紅日下充滿愛的擁抱。

戰馬觀後感9

近日,我和我的朋友看了《戰馬》這部電影,一般我很少看戰爭類型的電影,可是對於《戰馬》這部片子我從心底里還是喜歡的。

《戰馬》是一部以上世紀一戰為背景的'戰爭電影,用一匹馬的視角去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喬伊是英國農場少年阿爾伯特養大的一匹馬。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阿爾伯特的父親為了維持農場的生計,無奈將馬賣給軍隊。馬兒在戰場顛沛流離,受盡艱辛。阿爾伯特為了尋找自我心愛的馬,也上了戰常最終最終在戰爭結束前夕再重逢

盡管身在戰場,喬伊表現出的勇氣卻鼓舞了見到它的每一個人。因為她總是能看到光明和期望。內心卻一向惦念著自我的小主人。這樣的馬,如此堅強。讓我感動,讓我流淚。以致於在逆境中總是不放棄,不氣餒的精神讓我汗顏。馬兒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戰爭是殘酷且不幸的,德軍的殘暴就如同生命的磨難。我們無法迴避,僅有敢於應對才能正視自我,打敗對手。就算我們遇到像電影中巨炮那樣沉重的負擔。只要我們堅持,最終也能克服。戰爭就像魔鬼。能夠毀掉城池,卻不能消滅期望。就算我們的果實都被他所掠奪。我們還是要播種的。播種就是我們的期望。苦難必須會過去。戰爭也有結束的一天。戰爭結束了。

可是迎接我們的不僅僅是完美的生活。還有破敗的廢墟。喬伊作為戰馬要被拍賣。這一刻我的心在滴血。還有什麼比我們做不了自我的主更讓人沮喪的呢阿爾伯特看到自我的心愛的馬要被拍賣。內心充滿了痛苦。如果說戰爭是魔鬼的暴怒。那生活就是上帝的玩笑!現實生活的不合理永遠不會消失。阿爾伯特開門的那一刻。所有的戰友都向他伸出了援手。盡管經歷了戰爭之後已經沒有多少財富。但隊友的鼓勵讓阿爾伯特又看到了期望。37英鎊。足夠買很多馬了。由此我們能夠看出盡管生活有很多意料之中的苦難。但也有始料未及的幸運。命運金幣不可能僅有一面!

這部電影讓我流淚,動物的靈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它們不僅僅是我們忠誠的朋友夥伴,也讓我們看到許多人所不具有的光輝。這些光輝一向閃耀在我們身邊,鼓舞我們讓我們行得更遠,飛得更高!

戰馬觀後感10

最近幾天,我楊聖豪看了一部獲得奧斯卡獎電影叫《戰馬》,現在我就說說我對《戰馬》的影評吧。

我先來說一下《戰馬》的主要內容吧:有一個人他為他的兒子用30基尼買了一匹小馬,後來他把這匹馬用30基尼賣給了英國軍,等他兒子十八歲的時候也去投軍了,(英國只有18歲才能投軍的)後來那匹馬奇跡般得活了下來……

我首先對馬的小主人(那個人的兒子)表示深深的敬意,因為他不惜丟了性命,不管媽媽的反對也要跟他的馬在一起,這說明小主人跟他的馬感情很深很強。

在小主人訓練他的時候,十分耐心不怕失敗,經過幾番周折後把性格暴烈的小馬馴服了,並發誓要跟小馬相依為命。

還有就是小馬跟別的馬的不同之處。小馬全身色澤發亮,頭上有一塊雪白色菱形印記,四個小腿部分都是白色,身體高大,速度比跑車還快,在需要好幾只強壯的馬一個月才能耕完的岩石地上20天就耕完了。在許多連人都無法活著通過的地方活了下來並在戰場上與小主人相遇。

這部電影總體的中星表現得很明確,都是圍繞著小馬的,小馬在這場戰爭中換了4個主人,每個主人都十分善良,厭煩戰爭但其中有三個慘遭殺害,第一個在一場突襲戰上陣亡了,第二第三個都被當成因為厭倦戰爭當逃兵而被槍斃擊殺了,第四個倖存了下來,在最後一場仗的時候,英國人和德國人都體現出了友好的一面,兩個國家在危險無人救出了小馬並讓小馬平安無事地回到了他主人身邊去。可見小嗎的生命力如此頑強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後變成了一匹傳奇般的戰馬。

這里小主人的爸爸也功不可莫,在被欠下了一大筆債務;幾次耕種失敗;被眾人嘲笑的打擊和妻子的反對下,依然支持小主人訓練小馬。那是因為小主人的爸爸年輕時是一位出色的騎兵隊長,獲得過許許多多的獎,但他卻在戰爭中摔斷了腿,再也不能騎馬了,現在他在小主人身上發現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小主人跟他一樣,成為一個優秀的騎兵,把他的榮耀繼承下去,一輩子都要好好騎馬。

以上就是我楊聖豪看《戰馬》的影評、感受。

戰馬觀後感11

早就慕名想看《戰馬》,記得高中時在課外刊物《瘋狂閱讀》上面看過關於它以及另一部電影《太陽帝國》的簡介,卻因為當時的情況沒能看到這兩部電影。

電影是"一戰"背景,講述了一個人與一匹馬之間關於勇氣、忠誠、和平與愛的故事。記得當時書上說是因為《戰馬》中對於那匹馬的"使用"觸犯到的動物保護協會的什麼東西,我也記不得清楚了,總之就是與一個獎項失之交臂。而今天看完影片,不說主人公和戰馬"喬伊"的感情深厚與珍貴。在戰爭中更重要的或許是那種對生命的道德,或許我在這里說的"道德",它的意思主要就是兩點——珍愛與尊重。

其實對於感動,我更直接的來源於影片中好幾個不同的"馬倌",他們都在不約而同的袒護著每個馬匹,他們清楚馬的能力和極限,就像知己一樣,珍愛、尊重。或是說高山流水,伯樂相馬,一個人在自己所傾情熱愛的世界裡,了解它們就像是你自己一樣,你懂的它們的價值,懂得珍愛與尊重。

當硝煙戰場中,兩軍對峙時,一匹掙扎的馬,或是投影了每個人的內心,需要的正是那份亮出白旗,扔出鐵鉗,一起去解除困住彼此的鐵蒺藜,握手認識一下彼此。

上周那幾天想看書,卻懶得去圖書館,從去年到現在好像已經很少去圖書館了,借書證早丟了不在,不過很想看書卻不想在圖書館裡面借,想想我覺得我還是更想看書時寫寫閱讀筆記,那樣很不錯。於是那天下課看見樓下有賣書的,眼睛轉了幾圈,看到《圍城》和《穆斯林的葬禮》,突然想起暑假時小姨家的弟弟在我房間拿走的幾本書里除了《熱愛生命》好像還有這兩本,頓時覺得好難過!當時我沒在家,弟弟升高一了,也愛看書,喜歡歷史,來我家轉時知道我書多,就隨手帶走幾本看看。我是不反對的,我難過的是那幾本書里都有我的好多隨手做的筆記感悟,相比書本,我更看重的是那個時間段我的思想狀態,那的確是很有意義的東西。所以我買了兩本書,自己的書想到什麼隨手就可以記下來,這樣我喜歡。

能留下筆記的書是窖藏的美酒,在沒看之前,空空白白的書就是個空酒壇,在閱讀過程中你不時的迸發出靈感與思悟,用筆輕輕記下,就如剛釀好的酒,閱完書便將酒壇封存,等著不知曉的未來日子,啟封後或輕酌或豪飲,實為暢快!美哉,美哉!

最後,再推薦一部以馬為主角的電影《奔騰年代》!非常的感人!

;

❹ 一個外國電影:講述二戰戰爭時期一個女孩和爺爺住在一起還養了2匹馬,後來當兵的把馬抓走了還讓馬拉大炮。

真的是戰馬 你說的這個是中間的一段劇情 開始是一個小男孩在庄園飼養的 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了 中間有一段是那匹馬在戰爭中從英國被繳到德國 然後有德國兄弟把這兩匹馬偷出 到了這個女孩和爺爺家 之後又過了一段時間 這兩匹馬又被抓走 黑馬被迫拉炮 然後主角這匹馬挺身而出幫黑馬拉 不過最後黑馬累死了 絕對是戰馬

❺ 記得有一部電影講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聯軍和德軍放下武器爬出戰壕共度聖誕節的故事,這部電影叫

《聖誕快樂》,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羅馬尼亞電影,克里斯蒂安·卡西雍、ChristianCarion導演,吉約姆卡內、丹尼、丹尼爾·布魯赫主演。2005年上映。

劇情:

故事發生在1914年的冬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一塊三角形的陣地,英軍、法軍抵制德軍的進攻。英軍中有想在戰爭中有所作為的兄弟,也有與世無爭的牧師軍醫巴爾邁爾;德軍里有剛剛從舞台上徵招入伍的演員斯普林克;法軍中有妻子即將臨產的青年軍官阿德貝爾特,每天鬧表調到10點、給媽媽准備咖啡的彭瑟爾。因為戰爭,他們遠離佳人,聚集在一起。戰爭是殘酷的,咫尺之遙的戰壕里雙方死傷都很大,眼睜睜看著戰友和兄弟倒下,卻無法救助,士兵們都被眼前的血腥嚇住了,內心充滿恐懼。

寂靜的平安夜,英國牧師吹響了風笛,優美動聽的笛聲回盪在布滿屍體的戰場上;斯普林克說服女友安娜陪自己離開豪華明亮熱鬧的軍官聚會,來到寒冷緊張的戰場上為士兵們延長,他一點點走出戰壕,把裝飾璀璨的聖誕樹也擺在了戰壕上;英國風笛慢慢隨著歌聲飄散戰場上空,士兵們也慢慢走出封鎖線。三個軍官達成協議,要平安度過平安夜,快樂地過個聖誕節。於是,三國士兵走到了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平安的平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