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電影澳門第一個十月中宣部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澳門第一個十月中宣部

發布時間: 2023-07-21 09:45:34

Ⅰ 電影頻道為什麼要中宣部直屬

電影頻道要中宣部直屬的背後原因是幾十年行業亂象的再治理產物,從行政上就杜絕了一部分電影審查無規則亂象。

設立電影管理局,由中宣部統一管理,行政級別上提升了不是一點半點,電影只是一個小單位的時候,是個領導就能打招呼,現在歸中宣部了,大家都是中央部門直屬了,誰還能像以前那樣隨意打招呼禁了一部電影

  • 中宣部直屬的意義在於

中宣部之前就提到過建設中國專業電影人才隊伍,中宣部掛名電影局,電影就不再是娛樂性的產業,而是意味著電影變成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為重要產業培養專業人才,意味著電影行業的人才亂象將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整治亂象

  • 現在電影促進法實施,中宣部掛牌電影局,它的職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造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實現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所以在製作上必然不可能出現完全的高大全,偉光正的形象。

Ⅱ 哪些電影是以澳門為背景而拍攝的.

有一部電視劇叫澳門風雲!!

Ⅲ 澳門文化探索 | 澳門故事:本土電影和戲劇

在 前四期的澳門文化探索 系列中,我們介紹了澳門的 歷史 、 建築 、 街區 和 飲食 。得益於諸多影視作品的宣傳,大家對這些或許並不陌生。香港電影常在澳門取景,表現紙醉金迷的賭場風雲。韓國偶像劇來澳門拍攝那些歐式的建築,襯托浪漫愛情的場景。連好萊塢也來茄察了,007系列中澳門是個虛構的神秘世界。

受制於歷史及其他條件,澳門產業發展單一,文化輸出力較弱。一直以來,熒幕上的澳門並不那麼真實,裡面沒有澳門人的真情實感,也沒有澳門人的故事。

但是澳門人真的無法講好自己的故事嗎?本期文章帶大家走進你所不知道的澳門本土電影和戲劇的世界,答案就在其中。

本土電影

電影是一個城市一個時代的鏡子,沒有本土創作的城市,任物質再發達,文化終歸是貧瘠的。

不同於台灣和香港有著完善的電影業和出版業,澳門既沒有本土人才的培養體系,也沒有引進並發展產業的制度。長期以來,盡管澳門有喜歡用影像書寫自己故事的獨立電影,如《亞明的故事》,但在製作上還是較粗糙,無法進入大眾的視野。

最近十幾年裡,這種狀況有了改變,誕生了兩部非常重要的本土電影作品,它們沒有像以往的港片那樣去消費澳門的元素,而是拍出了真實的澳門。因為夠本土、有特色,電影還進軍了國際影壇。

改編自澳門本土小說《奧戈的幻覺世界》,由大陸導演執導的 澳門電影《奧戈》 ,探討的是澳門回歸前群體的身份困惑。故事以一位土生葡人Diago的視角展開,他從小被華人家庭養大,在知道生父另有其人後,踏上去葡萄牙尋親的道路。Diago尋找的其實是一種身份認同,在回家和離家的選擇中,表現是對於回歸的身份焦慮。就像飲食篇提到過,我們在葡國是找不到葡國雞的,這是只屬於土生葡人的文化。Diago即便有著葡國血統,但他也被打上其他文化的印記,很難去追問他的文化根源。既然無法解釋Diago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這個難懂的問題,他最後決定不去葡國尋親也是理所當然。

電影《奧戈》於2010年入選捷克國際影展的競選項目,雖然最後沒有獲獎,但的確是一部好片子,網路上可以找到。它不僅訴說了澳門人的故事,有著本土的視角,也因為連接了地球的另一端,帶著全球化的思考,表現了曾經歷殖民時代的群體性迷茫,用廣大的維度去看待世界。

澳門戲劇

澳門是不缺劇場表演的。早在幾個世紀以前,葡國人就在澳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西式劇院-崗頂劇院,可以說,澳門有著悠久的西式話劇的傳統。同時,中國傳統的戲劇如粵劇也沒有因此沒落。兩種戲劇形式在澳門和諧共生,但觀眾能看的只有戲本身。

有關澳門本土議題的戲劇一直是缺席的,稱得上澳門本土創作的戲劇,必須得跟澳門進行對話。

由澳門特區文化局主辦的 澳門藝術節 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音樂、戲劇和視覺藝術展覽都是表演項目。到了最近十年,藝術節上的本地作品開始嘗試建立劇場與澳門社會,乃至本土文化的聯系,試圖找到對話的渠道,澳門戲劇才開始實現本土意識的覺醒。

土生土語劇場作為非遺文化保育項目亮相於藝術節上,而它也因極富本土味、反思性強被推崇。這個是個表演草根文化的舞台,由土生葡人演員用土生土語( 飲食篇 有介紹 )訴說自己的故事,常常嬉笑怒罵、諷刺時弊。

在17年上演的《風來運轉》中,貝納多經常運氣很背,突然有一天,他似乎終於轉運了,中了張香港彩券!但受到強烈台風影響,貝納未能前往香港領取豐富的獎金,而他手中的彩票就成為了眾人虎視眈眈的寶物。13年上演的《投愛一票》納納敗,聚焦的是立法會的選舉,劇中模仿議員的口音,掛著人物的照片,大開玩笑,用通俗的手法,將復雜敏感的社會事件劇場化、簡單化。

澳門戲劇多在澳門本土上演,網路資洞顫料較少,建議大家以後去澳門現場感受下土生土語劇場的魅力。

電影和戲劇同屬表演藝術,都承載了訴說本土故事的使命。如果本土話語權長期喪失,澳門的文化元素只能成為別人商業電影中的消費元素,最終無法擁有文化輸出力。一直以來,遊客涌進澳門,逛賭場,品美食,看建築,卻很少有人走進澳門的劇場,停下來欣賞本土的藝術。這是澳門產業單一背景下的無奈,也是文化創作和推廣不力的結果。下個澳門藝術節,也許是個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