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推薦十部朝鮮戰爭電影
十部朝鮮戰爭電影:
1、《長津湖》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了在指定時間內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
② 朝鮮第一部電影
1897年,電影傳入朝鮮,1923年,由尹白南執導的第一部朝鮮故事片《月下的盟誓》問世。該片也誕生了朝鮮第一位電影女演員李月華。
③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精選10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1
無法比擬的愛國情懷已讓我眼眶中充盈著熱淚,我對祖國愛得已更加深沉。
國慶假期,趁著時間還寬裕,我與家人一齊觀看了這部愛國電影。看完之後,不禁眼角早已濕潤。
這部電影讓我重新認識了朝鮮戰爭。本以為只是一場平平無奇、中國必勝的歷史書上冷冷的油墨。但我已明白,為什麼這場戰爭成為了中國民族精神最傳播最廣的一場戰鬥了。
故事發生在1950年冬,朝鮮與中國的邊境附近。中國人民仔盯志願軍戰士與美軍殊死搏鬥。
本在一年前就已就建國的我們,卻又在第一年遭到美國毒手。唇亡齒寒,作為朝鮮鄰國,我們既不能放任美國讓鄰居挨打,更不能讓侵略者的槍桿子伸進我們的土地!這一仗,打的是名聲、打的是榮譽、更是為了我們這一代可以生活在沒有硝煙的今天!
電影中前赴後繼死在前線的烈士們以死相拼,課文里也有寫到「他們的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影片念李和中雷排長的死讓我潛然淚下。他性格直率,懂得安慰別人,很愛自己的家鄉。害怕失去性命卻在關鍵時刻大義凜然站出來身先士卒。一顆已經被燒紅的標識彈還在冒著紅煙,雷排長已不顧滾燙,雙手直接抱上了車子,開車就走。一路上,他的身旁火光四濺,炸彈一顆又一顆落在他身邊,彈片轟到了他的身上,胸前著火,他還是在開著車子向前走……在最後,他得哼起自己家鄉的民歌,還沒唱完第一句,車子就被炸飛了。他最後說了一句「別把我一個人丟在這兒。」更是催人淚下。我們的連長伍千里更是哭著在他的姓名上畫上了紅圈。
在美軍撤退之時,一群埋伏在雪中而早已被德凍僵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失去了生命,靈魂已離開他們的血肉,成為下一代的精神寄託。美國將軍更行了軍禮,感嘆道「面對這樣有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不可能勝利。」
這場抗美援朝戰役直到1953年7月才徹底解決,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
英靈們的靈魂不止存在於血肉之軀,更存在於中國領土的上空,永遠不會被忘記。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2
今天全家人一起去看了電影《長津湖》。這個電影一句話來概括:「太感人啦!」幸虧我隨身帶了一包紙巾。
這場電影主要是講抗美援朝時候,我軍如何在長津湖一帶阻擊美軍。故事情節感人至深,電影場面宏偉壯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回來的路上,爸爸說,現在我們國家的電影拍得越來越像美國大片啦,我回應到「那是因為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了,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影視方面!」是的,確實是這樣,這樣一個和平的國家,繁榮昌盛的時代去,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
我輩當自強。正如片中指導員所說「我們這一代打仗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那以後就得我們的下一代來打!」
現如今,我們依然在和老美打仗,從未停止,不是用槍彈,而是用科技,經濟等。當然,我們的國家現在的地位,更加不會對老美做出讓步和妥協,必要時候,即使使用武力,我們也有這個資本。希望能夠影響我們的孩子們,讓孩子們明白只有自己強大,才能讓國家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
回想自己過去的三十幾年,彷彿沒有那麼強烈的要為了國家如何如何的感覺,即使有,可能也是口號之類的,心裡的觸動並沒有那麼的強烈。可是最近幾年,心裡的觸動和感動特別的頻繁。也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比我提前懂得這些道理,這也是為什麼最近總想著帶孩子看這一類型的內容的原因。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今年我和我的父輩,長津湖,峰爆,一系列的愛國主題的電影,是應該要帶孩子好好了解。讓娃娃們從小就知道一些以前的事情。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3
和朋友約了《長津湖》,結果她今天值班沒空,我就自己去了。擾升
去之前只在包里撈了幾張餐巾紙,結果開場前喝了一杯拿鐵就被霍霍掉了。整場電影只能用袖子擦眼淚,默默吸鼻涕。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雷公開車那一幕;還有電影最後戰士們被凍在雪地里的那個鏡頭。
我一直是個感性的人,看紅海的時候流淚,看戰狼的時候也流淚,甚至一度拒絕電影院里的戰爭片或者苦情電視劇。這幾個場景更是眼淚止都止不住。
《長津湖》比較突出的是群像戲,雷公那場算是為數不多的單人戲,也拍攝的很好。很多小細節都被給到了鏡頭,值得第二遍觀看挖掘。大場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埋伏那一塊。鏡頭轉換自然,電影整體完成度很高。
當然也不是說這部電影沒有缺點,因為群像又是電影因此在人物飽滿度上有所欠缺,有些場面太晃眼看不清,有幾位去世的戰士沒記住名字。有好多鏡頭給到美方戰士被槍打中死去,卻很少單獨給到我方被打中的戰士,其實也應該多拍一點,畢竟我國軍人也並不是鐵打的,他們被子彈打中被炮火擊中也是會死的······
電影還有一個特點是拍攝了美國下層軍人的日常,比如海報歌曲食物…這大概實在表示大家都不想打仗,只想和平安穩的生活吧。
拋開這部電影,抗美援朝勝利真的真的很不容易,不是所有戰士都是主角,有靈光一閃有突出的投擲技能可以大命不死。他們都只是血肉之軀,抗美援朝的勝利,不,應該說中國所有為獨立自主和平進行勝利戰勝,都是人民英雄用筋骨獻血鋪就的。
所有的勝利都來之不易,他們打仗是為了讓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時代。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4
昨天,剛上映一部電影《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第二年,國家百廢待興、百業待舉。
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黨中央政府應朝鮮政府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
電影看完以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幀幀不怕犧牲、奮勇抗敵的畫面浮現在我眼前,讓我再次感受到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是用他們的鮮血築建的。
電影開始,跟隨鏡頭來到伍千里(吳京飾)的家鄉,伍千里作為七連團長帶領剛打完勝仗的戰士回家探親,在和父母見完面後,當晚收到緊急通知停止探親,外出打仗,年邁的父母只能目送孩兒,希望他勝利歸來。為了不要美國軍隊越過「三八線」、跨過「鴨綠江」,伍千里帶領一百多名戰士奔赴朝鮮戰場。
由於美軍飛機不停的在山間巡視,我們的軍隊火車被發現後不得不轉移陣地,保護電台、背起裝備徒步前行。
在前進的過程中,中國士兵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忍飢挨餓,在嚴寒的冰雪天氣中紋絲不動,隨時觀察美軍的飛機,及時隱蔽,最終把電台送往前線陣營並抵達戰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
一個是伍千里帶領百名士兵徒步前進到達戰場時,為了躲蔽美國的巡查飛機,他們在前後無草無樹無山遮擋的情況下,躺在一堆石頭上面,假裝"屍體"躺在上面紋絲不動。美國人的兩架飛機不停的在上方飛行巡視,由於沒有發現敵人,他們為了一己之樂,便在他們以為是「屍體」的地方投放炸彈。
此時,伍千里眼看著身邊的戰士被炸死,內心十分難受,但為了以少保多不被全軍覆沒,安全抵達戰場,戰士們遵守紀律,只能默認忍受。
另一個是最後的場景,在美國軍隊誤以為是敵人時,他們走近一看,竟然是凍死在山上潛伏的中國士兵。
當我看到那一個個被凍僵的士兵端著步槍趴在雪地上時,在忍受著零下40多度的嚴寒天氣下,他們甘願化成冰雕,也絲毫不願退縮,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全部來自烈士們對於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因為他們相信中國一定會勝利。
正如電影中美軍首領所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打敗他們」。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那些先輩們用甘於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
就像影片中毛澤東所說:「這仗真不想打,但為了未來百年的發展,這仗不得不打。打的一拳來,免的百拳來。」所以,那些為了保衛祖國未來拚死戰斗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
何其有幸生於華夏、國家繁榮昌盛,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用我們的決心和努力獻出自己力量,維護祖國美好的未來。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5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聽到這首歌頌抗美援朝人民志願軍的歌,我都會想起電影《長津湖》中的那些無名和有名的英雄。
電影《長津湖》講的1950年9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從韓國合仁川登陸,介入朝鮮戰爭,進而侵犯我國東北地區,其罪行簡直不可饒恕。於是,毛澤東主席與周恩來總理、劉少奇等國家領導們商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最後由彭德懷任志願軍總司令,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把美國趕出朝鮮。當時第一批入朝部隊是第九兵團五個連,其中就有伍千里所在的連隊與炮兵一個連隊,他們兩個連聯手粉碎了敵人在聖誕節前勝利的打算。敵人聯合國軍,是領先世界的精英部隊,生活方面與武器都比人民志願強。在一個零下40度夜晚,有三個連在等待命令的時候,寒冷慢慢地奪走了我們身上以及血管里的溫度,他們被凍死了,後來人們稱為「冰雕連。」
觀看的過程中,有一句話讓我流淚:我們這一代人不打,那下一代人就要打。有一個場景更令我十分感動:在兩個連攻擊美國精英部隊「白虎團」的時候,有一架美國飛機扔下來一顆標識彈,這顆標識彈就是為後面轟炸機做一個標志,不一會兒,遮天蔽日的美軍轟炸機飛了過來,對兩個連就是一陣狂轟亂炸,在一旁躲蔽的炮兵連長雷公看見了,用九牛二虎之力把標識彈抱到了車上,駕駛著車就向逃跑的美軍部隊中沖去,在上面飛行的轟炸機看到標識彈往前面去了,就跟著往前飛,炸掉了美國「白虎團」的很多先進武器。但是,雷公還是犧牲了,當戰友們找到他時,他嘴裡卻依然微弱地唱道:「人人都說那個沂蒙山好哇……」,眼裡憧憬著家鄉那美好的生活,希望和平早日到來,他那大無畏的英勇精神讓我淚目,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看完之後,我想到了現在的中國,美麗、和平、富強,不再受列強的欺負,中國人民終於可以自豪、驕傲地立於世界,正是有了這些革命戰士和革命英雄勇敢無畏,甚至把自己的生命都置之度外的人,我們中國才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話:今日盛世,如您所願。
今天,作為一名小學生,就讓我們把心中目標化為學習的動力,努力進取,天天向上,長大為祖國多做貢獻。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6
國慶節,李老師帶我們觀看了電影長津湖。透過時空的隧道,七十一年後的我們以光影的方式回望歷史,回望那段充滿冰與之的英雄贊歌。
一九五零年的寒冬,朝鮮零下四十度的,長津湖戰役打響,我軍為了趕時間,來不及換上厚棉衣,僅穿著從南方帶來的薄棉衣,在自然環境異常惡劣的長津湖,與裝備精銳的美軍"北極能團」展開激戰,勝算渺茫。
志願軍徒步前進,沒有汽車與坦克,更沒有後勤補給。只好吃能硌掉牙的硬土豆為食,硬吞雪塊解喝。在水門橋,"敢死隊「用血肉軀炸毀生死橋,在長津湖畔,百名戰士化作晶瑩的冰雕,到死槍一直指著敵人的方向。
電影中的一句話令我淚目,「這場仗我們不打,就要我們的下一輩去打,我們把該打的仗打完了,我們的後代就不用了」,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他們選擇不畏犧牲,英勇斗爭。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即使面對零下四十度的嚴寒,他們甘願化成冰雕,也絲毫不願退縮,沒有哪一個春天會遲到,但他們卻選擇永遠留在了寒冬。他們的犧牲是為了讓更多人迎來春天。正如美軍司令所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人,我們永遠無法打敗他們」。
先烈們用他們的青春無悔,換來了國家的山河無恙。如今硝煙已散,國泰民安,這繁華的盛世如你們所願。讓我們永遠銘記長眠於長津湖的英烈們,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向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7
今天,我們全班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戰爭歷史影片,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撥朝的艱難和團結。
至今,我還歷歷在目,這是一部在抗美援朝時期在長津湖所展開的震驚世界的戰役,慘烈的戰斗無數英雄倒下了。在條件那麼惡劣的情況下,我軍戰士在長津湖至高點的山坡上,在零下40度的大雪天穿著薄薄的破棉衣,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我們的戰土們毫不畏懼,凍的硬邦邦的黑土豆捨不得吃還得留給傷員。
在這極端天氣,我們的兵標連的戰士們,從端著槍的姿勢被凍僵,他們有的是射擊的變勢,有的半蹲,他們都已凍成了冰雕,但他們雙眼裡,仍然充滿了對敵人的憤怒。
美國的最高軍官帶著他們士兵逃亡比處,看到這一切也佩服我們的戰鬥力,還向我們戰士敬禮,他們此時明白了為什麼,我們會在這場戰爭中勝利。這就是我們志願軍的革命精神。
我們的雷排長也是一樣,他為了掩護戰士們,抱著」標示彈」拚命的跑,用自己的生命引開做人的目標,最後被炸的血肉模糊犧牲了。
沒有凍不死的英雄,也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軍人的榮耀。他們不為了當英雄而當英雄,他們的鮮血,而在戰場上,無畏的精神永遠凝聚在中國人心中,就像影片中一個戰士所說,「這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下一代來打」。為他們不打仗就剩一個人也要堅持到最後。
這便是中國的志願軍,這便是中國軍人的精神,也是整個中國的民族精神。
整個電影非常的震撼,電影演完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當我們走出影院天已黑了,看到公路上的車水馬龍,看到小區的萬家燈火,看到爸爸媽媽牽著孩子的小手臉上燦爛的笑容,這些幸福的生活都是我們老一輩用生命換來的`。
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有充足的生活來源有良好的環境,我們必須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必須銘記歷史。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8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擁有鋼鐵鑄成的先進武器,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卻用鋼鐵般的意志打贏了這場戰斗!
走在回家的路上,傍晚的燈光一閃,又猶如炮彈炸裂,剛看完《長津湖》的我,仍無法從戰斗場面中走出來。看到燈光下的人們悠閑的玩耍、散步,和當年的戰斗場面形成多麼鮮明的對比啊!一時間,剛才電影中激戰的場面又一次像膠片一樣,在我的腦海中慢慢閃現……
「隱蔽!」戰士們趴下了,一枚引人注目、冒著紅煙的標識彈落在了戰士們中間。戰士們低頭看到火紅的標識彈,抬頭時,一架架飛機已經趕來,敵人們朝煙霧位置投去數枚炸彈。這時,戰士「雷公」瞬間抱起標識彈,裝車、打火一氣呵成,他駕駛著卡車,躲過炸彈,沖向敵方部隊。昏了頭的敵人,隨著紅色煙霧炸死了無數美軍。他是那麼的勇敢機智,臨危不亂啊,他將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這時,炸彈的威力將「雷公」的鼻血震出,只聽「轟」的一聲,車子被炸飛了,他躺在戰友的懷里,嘴裡強擠出幾個字:「不要把我留在這,我害怕,我怕疼……」,他漸漸閉上了眼睛,臉上很安詳,還帶著笑容和淚珠。這個場景瞬間讓我淚流滿面,久久無法忘懷。多麼勇敢的戰士啊,面對敵人毫無畏懼,保家衛國的信念讓他義無反顧、視死如歸!
志願軍戰士奮勇殺敵的場面還有很多,他們不畏強敵,英勇奮戰的精神讓我們看到了革命英雄保家衛國的決心,正是有了他們不畏犧牲的斗爭精神,才有了我們國泰民安、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讓他們不打仗!」多麼朴實的話語,讓我聽來卻是豪言壯志,觸動著我內心深處,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我們應當倍加珍惜、好好學習,用知識和科技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讓敵人不敢再來侵犯絲毫。
看完這部電影仍然意猶未盡,讓我懂得奇跡的出現是一個又一個革命軍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所能凝聚起來,然後才有了劃破黑暗的光亮!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9
走出電影院,看著眼睛前燈火通明的房屋,腦海里回想起了電影長津湖的情景。
七連伍千里剛到家,收到快馬傳令,緊急集合。第九兵團穿著春秋軍服跑上了火車,伍萬里也上了車,成為穿七連第677個士兵。
列車上伍萬里和余從戎打打鬧鬧,火車門被伍萬里打開,萬里長城,秀麗河山紡紛映入眼簾,每一位士兵都沉浸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火車內,指導員梅生告訴伍千里,看著女兒的照片,女兒問他為什麼要打仗?他說,如果我們不打,那麼下一代就會打!
鏡頭一轉,邊境上,戰士們再次登上火車,穿過山谷時,鐵路被炸斷,正在搶修。忽然美軍的飛機來了,如雨傾泄的炸彈,頓時讓山谷變成了火海。
七連將電台交到指揮部,剛體息了一會,新的任務就下達了,所有人立馬投入到新的任務中。
光禿小的石頭山上,披著豈皚白雪。雪中的峽谷里,被白雪覆蓋的志願軍,啃著一個個硬的恪掉牙的土豆。而美軍那邊卻在過著感恩節,大口的吃著肉。梅生聽到廣播,告訴大家美軍在聖誕節前會打敗我們!」
埋伏了兩天,宋時倫宣布發起總攻!
夜晚,美軍指揮部燈火通明,突然天空中閃起一個信號彈,沖鋒號起,志願軍像潮水從四面八方沖向美軍。美軍的坦克和大炮的傷力對於步槍、手榴彈是巨大的。但志願軍的沖鋒卻是那樣的無所畏懼,他們抗著炸葯句沖像坦克。
老兵的殺人技術都是千錘百燒,生存技術也是實踐教會的。被打的四處亂竄的美軍叫來空中支援。志願軍立刻隱蔽。偵察機丟下標識彈,轟炸機傾泄下炸彈,總攻前還想著去千里老家養老的雷公一人沖上前抱起標識彈,開車向沒有志願軍的方向中,所有的炸彈都向他砸下。
在大戰之後,梅生對伍千里說出了自己的願望: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觀後感10
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看了《長津湖》,令我熱血沸騰、熱淚盈眶。它講述的是抗美援朝中的中國志願軍血戰長津湖的英雄故事。
1950年10月,回家探親的伍千里,即將退伍的梅生,還有很多很多剛到家的戰士聽到祖國的召喚就馬上回歸隊伍,看到年小的伍萬里到軍隊的時候……心潮澎湃、激動不已。我們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司令的率領下,馬不停蹄、爭分奪秒的坐火車集物資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因為我對歷史的了解程度還不是很准確,心裡有一個疑問:「他們為什麼要去打仗?」可當看到美國飛機轟炸火車時,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前面還嬉笑的戰士後一秒就帶著糧食、裝備跑到樹林里,到處都是敵軍飛機丟的炮彈,頓時炮火連天;戰士走到一片石頭池時,看到有飛機來了,馬上就地卧倒躺在戰士屍體上一動不動,美國飛機射擊所謂的「屍體靶子」為樂,我們的志願軍哪怕血肉飛漸到他們的臉上也不動彈,志願軍太難了。可後面七連兩百多人分成一部分護送電台和電台譯員,一部分去幫助另一組志願軍摧毀敵軍的信號塔,又有一部分去阻擋美軍的後援,這些驚心動魄部分已經讓我擔心吊膽、眼淚奪眶而出了。可後面那些在中國志願軍沒有禦寒棉衣的情況下隱蔽在雪地里卻沒有被發現;夾擊兇猛的美國北極熊軍團;奪坦克、打落飛機;雷公把記號彈搬到車上,要送回給美軍時被炸得奄奄一息,直至壯烈犧牲……我已經悲痛欲絕、撕心裂肺。
美軍吃著烤雞、喝著咖啡、過著感恩節,笑著說這場戰爭會立刻結結束,我們的戰士在沒有防寒服的情況下只能啃咯牙的冰土豆;美軍有先進的武器和物資,開著偵察機和轟戰機一路巡航,一路轟炸,中國志願軍穿著單薄頂著嚴寒,只能晝伏夜出一路躲避敵人的轟炸,扛著設備徒步前行……
連長伍千里、指導員梅生、新兵伍萬里、張小山、火力排排長余從戎、狙擊手平河、炮排排長雷公……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人,用血肉相搏,就像美軍撤退時,看到了被凍成冰雕的中國志願軍,都不由敬禮發出感嘆:「有這樣的決心的國家,是打不倒的。」我現在知道了「他們為什麼要去打仗?」就是梅政委說的:「為什麼我們要去打這場仗,因為我們不去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去代。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電影長達三個小時,劇情卻十分緊湊,絲毫不覺漫長。
謝謝先輩!我們今天的安逸,全是你們以血肉鑄成。所以,我們珍惜和平,努力學習,鍛煉身體。從小事做起,從珍惜食物,從認真學習,從修身立德開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輩之忠烈!不負和平二字之珍重!
勿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
;④ 清朝騎兵進攻朝鮮的韓國電影叫什麼
電影名《最終兵器:弓》
《最終兵器:弓》是由金韓民執導,朴海日、文彩元、柳承龍主演的韓國古裝動作電影。
影片以滿族後金政權入侵朝鮮(韓國史稱「丙子胡亂」)為歷史背景,講述了為了救出被俘虜的妹妹,身背一副弓箭便獨闖滿軍大營的朝鮮神箭手「南一」的故事。
該片於2011年8月10日在韓國上映,創下了超過700萬人的觀影成績,成為了2011年韓國本土最賣座影片。朴海日接連獲得大鍾獎和青龍獎的最佳男主角,文彩元獲大鍾獎和青龍獎最佳女子新人獎。
(4)入朝的第一仗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7世紀初,黨爭頻繁,政局動盪,剛剛在明朝幫助下結束倭亂的朝鮮王廷又面臨遼東新興的女真軍事力量,孱弱的國力和尖銳的內外矛盾,導致朝鮮國力衰敗、民不聊生。1636年至1637年,滿清八旗軍入侵朝鮮,這是滿清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第二次大規模入侵朝鮮的戰爭,韓國史書稱之為「丙子胡亂」。
影片正是以此亂為歷史背景,描繪了親人被滿人劫為人質,並竭盡全力展開救援的英雄——南伊波瀾壯闊的一生。影片除了再現那段不堪回首的恥辱戰史,也深度剖析了弓箭在韓國歷史上的卓重地位。
主創團隊
導演金韓民最擅長的是驚悚題材,該片是他的轉型之作,希望藉此將自己的題材領域拓寬,特別是挑戰自身駕馭恢弘題材的能力。為了能更為真實地展現箭術的魅力,武術指導張春燮除翻閱了大量相關文獻,還得到了國內射箭專業人士的幫助與指導,特別是古典箭術的要理和技巧。
演員們也接受了較長時間的箭術訓練,雖然很多極專業的動作還需要技術合成,但基本的要領都得到了充分的掌握。除了箭術,騎術也是演員們必備的技巧。由於女真民族是馬上民族,在這場戰爭中,馬上交鋒也成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騎術訓練中,演員們幾乎整日與馬匹為伍。由於是古裝片,服裝造型方面劇組也請來了曾經參與創作《朝鮮名偵探》《好傢伙壞傢伙奇怪的傢伙》《青燕》等片的美術總監權宥真,為片中人物打造了大量的戰服、華服,特別是滿清軍隊的服裝,更是參考了大量史料,採用藍色綢緞配金絲縫紉剪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終兵器:弓(電影:最終兵器:弓)
⑤ 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並非《上甘嶺》
1956年1月,距離抗美援朝勝利結束已有兩年半時間,長影廠首次對外公布了籌備拍攝《上甘嶺》的消息。劇本最初起名為《24天》,由導演林杉、沙蒙以及時任志願軍文化部文藝科長的曹欣和十六軍文工團長崔家駿(筆名肖矛)共同創作,講述了志願軍某部八連忍飢挨餓、頑強堅守上甘嶺24天,終於迎來大反攻的最後勝利。
該片原定於當年的10月1日上映,但由於拍攝工程浩大,直到1957年春節才與觀眾見面。從元月27日至2月28日的一個月里,《上甘嶺》僅在北京一地就連續上映了876場,觀眾達679675人次,平均上座率超過了92%,打破了首都上映任何一部影片觀眾人數的最高紀錄,可謂盛況空前。
准確地說,《上甘嶺》是新中國第一部正面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片,而抗美援朝是一個宏大的題材,早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之際,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故事片亦已誕生。
1950年10月26日,在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打響了入朝參戰第一仗的第二天,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簡稱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宣告成立並向全國發出通告,「努力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的實際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務使全國每一處每一人都受到這個愛國教育,都能積極參加這個愛國行動。」
作為解放前受美帝國主義侵略最深重的城市,上海人民的反美愛國熱潮無比高漲,昔日的「電影皇帝」金焰身為電影界為數不多的朝鮮族演員,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現身說法,控訴帝國主義的罪行,表達了「願為祖國灑盡最後一滴血」的決心。
1951年,上海私營的長江影業公司率先推出了國內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故事片《控訴》,該片是根據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上戲前身)師生創作的獨幕話劇《美帝暴行圖》改編,由電影演員蔣銳、高博、錢千里、王人美、韓濤等與劇專學生共同演出。
影片由「戰爭販子」、「偽君子」、「原子筆大王」、「景明大樓」和「如此紀律」等5個段落組成,由楊村彬擔任總導演,朱端鈞、胡導、何兆璋、許秉鐸和謝晉等5位導演各負責一個段落,當時謝晉年僅27歲,這是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
《控訴》一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當時民眾中普遍存在恐美、親美和對自身力量認識不足的問題,一來擔心「中國打不過美國,因為美國有原子彈」,二來擔心「前方戰爭會影響後方物價」,甚至有人還有「解放後的生活不如解放前好」的錯誤觀念。《控訴》全面揭露了美蔣反動派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種種暴行以及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本質,在當時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1952年,長江影業與其他7家私營電影企業聯合組建為國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次年又與已有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上影。正是在這個合並過程中,上影派出了一支由范正剛帶隊、馮喆、孫道臨、金乃華、潘文展、穆宏、史原、凌之浩、鐵牛、仲星火、孫永平、王琪和葉小珠13人組成的演員隊伍赴朝慰問演出並體驗生活。他們冒著炮火為前線的志願軍戰士進行演出,迎著烽煙進行采訪,搜集素材。
在一次轉移陣地的途中,之前曾在上影第一部影片《農家樂》中扮演陳七斤、在《勝利重逢》中扮演耿老爹的范正剛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2歲。
1953年5月,就在志願軍發動夏季攻勢之際,上影接到了拍攝反特片《斬斷魔爪》的任務。該片原名《罪惡的黑手》,劇本出自時任公安部宣傳室副主任趙明之手。抗美援朝之初,趙明曾陪同蘇聯專家前往東北,了解到美蔣特務試圖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到我國境內、陰謀策劃破壞和顛覆活動的敵情,聯繫到1952年6月23日美國侵朝空軍曾大規模轟炸中國境內的鴨綠江水電廠,他決定以電影的形式動員廣大幹部群眾提高警惕,自覺地與國內外敵人作斗爭,保衛新生的共和國。
這個劇本得到了公安部長羅瑞卿的肯定,電影局原本希望由東影(長影的前身)拍攝此片,由干學偉執導,但干學偉和曾拍攝過新中國第一部反特片《無形的戰線》的伊明均認為該劇本問題多多,遠不夠拍攝水平。
經過修改,劇本最終輾轉到上影,接手此片的是解放前拍出過《萬家燈火》和《希望在人間》等現實主義力作的著名導演沈浮。由於開拍時,朝鮮停戰協定已在板門店簽字,影片僅保留了總工程師周昌民為防範美軍飛機轟炸研製先進的防空武器這個引子,更多注重表現的是新 社會 的面貌、新時代的精神,將更多的筆墨用在了人物塑造和人物心理的描寫上。
盡管如此,該片依然被視為一部側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影片匯集了陶金、張伐、韓非、高正、高博、陳述、凌之浩、李緯等一批影星,並在青島和哈爾濱兩地拍攝外景。反特片是抗美援朝電影的一個主要分支,其代表作當屬1960年長影拍攝的《鐵道衛士》,而《斬斷魔爪》則比《鐵道衛士》早了6年,當然,也比《上甘嶺》提前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