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村女人演員表傻子大頭是誰演的
電視劇《古村女人》中扮演傻子大頭的是熊思銘
中文名:熊思銘
國 籍:中國
畢業院校:上海謝晉影視藝術學院
籍 貫:江西
職 業:演員
影視作品 :
電 影《圖斑》 飾:小 武
電 影《石器時代》 飾:黑衣人
電 影《今天我出警》 飾:李廠長
電 影《出界》 飾:王老闆(毒梟)
電視劇《正骨柔情》 飾:金劍飛
電視劇《古村女人》 飾:大 頭
電視劇《明天我休息》 飾:嘎 蛋
電視劇《麻姑傳奇》 飾:土 匪(二當家)
電視劇《黃梅戲宗師傳奇》 飾:王世銘
紀錄片《孫中山》 飾:孫中山
電視劇《新警事之愛上美人鯊》 飾:趙國棟
電影《八大山人》 飾:巡捕(反一)、崇禎皇帝
《古村女人》是由儷麗執導,謝蘭,馬強,劉佩琦,楊勁松領銜主演的農村題材勵志劇。2011年7月3日於吉林鄉村頻道首播 。
該劇以鷺仙古村的江南村莊為背景,講述了鄉村女人梁紅英用盡自己的一生侍奉三位老人,撫養四個孩子並挑起兩個家庭的感人故事 。
B. 畫家 叫zhuda zhuda或zhudazhuda 應該讀朱達朱達,問誰有資料(姓名、流派、畫的隱喻、流派資料......)
朱耷(約1626年—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明朝宗室。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個山 、入屋、驢屋等,入清後改名道朗,字良月,號破雲樵者,漢族,南昌(今屬江西)人 。明亡後削發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繪畫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並善於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於世。在創作上取法自然,筆墨簡煉,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他的大寫意花鳥畫受徐渭影響,以簡潔孤冷的畫風,而自成一代宗師。
目錄生平簡介藝術特色成就影響存世作品人物紀念館電影《八大山人》導演職員表演員表展開 生平簡介藝術特色成就影響存世作品人物紀念館電影《八大山人》導演職員表演員表展開
編輯本段生平簡介朱耷,(zhū dā)清初畫壇「四僧」之一。譜名朱由桵,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的後裔。寧王改封南昌後,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其祖父朱
朱耷像多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覲,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謀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朱耷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上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候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少年時曾參加鄉里考試,錄為生員。 [1]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朱耷時年十九,不久父親去世,內心極度憂郁、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簽押,彷彿象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藉以寄託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順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帶弟「出家」,至奉新縣耕香寺,剃發為僧,自此改名雪個。二十四歲時,更號個山和個山驢。順治十年(年),朱耷二十八歲時,又迎母至新建縣洪崖寺,在耕庵老人處受戒稱宗師,住山講經,隨從學法的一百多人。有人考證,朱耷從二十八歲到三十六,曾帶著母親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撫州門(進賢門)外繩金塔附近。當時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勞動人民聚居之處。朱耷生活清貧,蓬頭垢面,徜徉於此。常喜飲酒,但不滿升,動輒酒醉。醉時,大筆揮毫,一揮十多幅,山僧、貧士、屠夫、沽兒,向其索畫,有求必應,慷慨相贈。 朱耷三十六歲時,想「覓一個自在場頭」,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寧觀。就在這一年,他改建天寧觀,並更名為「青雲圃」。「青雲」兩字原是根據道家神話「呂純陽駕青雲來降」的意思。並有用「飛劍插地,植桂樹規定舊基」的說法,這也是亥處現存唐桂的由來。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狀元戴均元將「圃」改為「譜」,以示「青雲」傳譜,有牒可據,從此改稱「青雲譜」。
青雲譜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道院。相傳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靈王太子晉(字子喬)到此開基煉丹,創建道場,「煉丹成仙」。西漢時南昌縣尉梅福棄官隱居於此,後建梅仙祠。晉朝許遜治水也在此開辟道場,始創「凈明宗教」,易名為「太極觀」,從此正式形成道統,屬凈明道派。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遜又易名為「太乙觀」。宋至和二年(1055年)
朱耷像,又敕賜名為天寧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朱耷前來訪求先賢遺跡,很賞識這
朱耷像里的山川風景,於是在原有道院基礎上進行重建,並改名為「青雲圃」。從此,朱耷便成了青雲圃的開山祖師。後人還建立了「正開山祖道朗號良月文號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朱耷從三十六歲至三十八歲時,往返於南昌城與青雲譜之間,青雲譜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朱耷正式定居青雲譜,約在三十九歲以後至六十二歲。他苦心孤詣經營這所道院,歷時二十多年。朱耷在度過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後,又成了一所道院的開山祖師。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於宗教信仰,而是為了逃避清朝滿洲貴族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藉以隱蔽和保存自己。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歲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便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朴等到臨川官舍作客年余。這使他十分苦惱郁憤,遂佯為瘋癲,撕裂僧服,獨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後,他又回到青雲譜,並在這里度過「花甲華誕」。當他六十二歲時,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塗若愚主持。
朱耷六十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他在署款時,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彷彿象「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畫家,風格與乃兄相近,而且還要粗獷豪放。他的書畫署名為牛石慧,把這三個字草書連寫起來,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對滿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們兩兄弟署名的開頭,把個朱字拆開,一個用「
朱耷像牛」字,一個用「八」字。這樣隱姓埋名,可謂用心良苦。
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內北竺寺、普賢寺等地。僧友澹雪為北竺寺方丈,與朱耷交誼很深。澹雪亦善書法,性格倔強,後來因觸怒了新建縣令方峨,說他「狂大無狀」、被抓進監獄,死在獄中。澹雪死後,北竺寺不久被毀。這段時間,朱耷外出雲游,訪友作畫,畫作頗多,這是朱耷創作旺盛時期。最後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蓋了一所草房,題名為「寤歌草」。當時詩人葉舟曾作《八大山人》詩一首,描寫他在這里的生活情況,「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叢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志,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
朱耷就是在這所草屋中度過了他孤寂、貧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說朱耷葬於南昌城郊窯灣了英家山,但解放後遷墓時,僅見一些朽木鐵釘,未見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冢。牛石慧墓在青雲譜南將軍嶺,墓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後亦遷葬於青雲譜內吐珠山。另據《新建縣志》《西山志》載:朱耷墓在縣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嶺一帶。墓葬確在何處,已難查考了。
款識字型大小朱耷的字、號、別名特別多,他原名朱由桵,又名朱耷,號八大山人、
朱耷雪個、個山、個山驢、人屋、良月、道朗等。後做道士,居「青雲譜」。入清後隱其姓名,削發為僧時取法名傳綮,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歲。號雪個始於41歲,用到55歲。號個山始見於46歲,直到59歲,他還有驢、驢屋、人屋等號,驢款最早見於56歲,最晚是58歲。人屋、驢屋同時使用,60歲以前使用的字,號尚有法堀、掣顛、純漢、綮雪衲、卧屋子、弘選等。朱耷為僧名,「耷」乃「驢」字的俗寫,至於八大山人號,乃是他棄僧還俗後所取,始自59歲,直至80歲去世,以前的字均棄而不用。其於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有詩「無聊笑哭漫流傳」之句,以表達故國淪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朱耷以繪畫為中心,對於書法、詩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詣。在繪畫上他以大筆水
朱耷銅像墨寫意畫著稱,並善於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於世。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又自辟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他的山水畫,遠尚南朝宗炳,又師法董、巨、米芾、倪、黃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
在書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為多。書法初學董其昌,後又學黃山谷,但到晚年變法,刪去冗繁,祛除華麗,絕不依傍於古人。他以畫法對字法進行變形處理,再以中鋒篆筆使轉騰挪,而不用提按之法作草書,再兼以章法結字之法,如枯藤繞岩,老樹著花,一派高穆華瞻氣息,高出塵俗之上。八大山人的書與畫,均有一股冷峻而不可企及的高士氣派,傾訴著他孤臣孳子的亡國之痛。早期代表作有行書《劉伶酒德頌卷》,風格成熟期的代表作有《錄程頤四箴軸》、《黃竹園題畫詩軸》等。
朱耷繪畫藝術的特點大致說來是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精力充沛,氣勢雄壯。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實感的最
朱耷銅像好的一種表現。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鳥不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於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及是否用得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這就是他的三者取勝法,如在繪畫布局上發現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書雲補其意。朱耷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
他的山水畫多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黃公望,倪瓚、他用董其昌的筆法來畫山水,卻絕無秀逸平和,明潔幽雅的格調,而是枯索冷寂,滿目凄涼,於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簡朴之氣,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他的用墨不同於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潤明潔,朱耷乾擦而能滋潤明潔。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朱耷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朱耷與別人潤得不一樣。一個畫家,在藝術上的表現,能夠既不同於前人,又於時人所不及。他的花鳥畫成就特別突出,也最有個性。其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徵手法表達寓意,將物象人格化,寄託自己的感情。清初畫壇在革新與保守的對峙中,朱耷是革新派「四大畫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
編輯本段成就影響八大有一首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朱耷造像。」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賞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怪異晦澀中隱含著痛苦八大由於他的特殊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的畫作不能像其它畫家那樣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他那晦澀難解的題畫詩和那種怪怪奇奇的變形畫來表現。例如他所畫的魚和鳥,寥寥數筆,或拉長身子,或緊縮一團,傾是而非。特別是那對眼睛,有時是個橢圓形,都不是我們生活中所看的魚、鳥的眼睛,生活中魚、鳥的眼睛都是圓圓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會轉動。八大的魚、鳥的眼珠子都能轉動,有時還會翻白眼瞪人哩。他畫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畫家畫那個樣子,渾渾圓圓,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他想擱在哪裡就在哪裡,也不管它是不是穩當,立不立得住。他畫的樹,老乾枯枝,僅僅幾個杈椰,幾片樹葉,在森林中幾萬棵樹也挑不出這樣一顆樹來。他畫的風景、山、光禿禿的樹,東倒西歪,荒荒涼涼,果真有這么個地方,我想誰也不肯到這里來安家落戶。
還有,他畫上的題詩、簽名和印章,也是怪怪的。例如他自號「八大山人」,解釋的人很多,至今學者們還有不同爭論。他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 ,有人說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組成,有的人則持慎重態度,稱之為「屐形印」,因為它的形狀像只木屐。至於他畫上的題詩,許多句子更是令人難解。
然而,八大明確地告訴我們:「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又說:「想見時人解圖畫」。他是很希望人們能夠理解他的畫中之意的。因此許多學者經細心的研究,從他的畫意和字里字間,探聽出許多真消息。例如他有一個畫押寫作 ,很長時間人們一直稱它為龜形畫押,因為其形狀特別像一隻烏龜。後來才看出,原來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變形組成,這恰好是明代最末一個皇帝崇禎自殺的日子,標志著明朝的滅亡。那麼這個畫押,也就表示對國亡的紀念。
康熙二十一年他曾經畫了一幅《古梅圖》,樹的主幹已空心,虯根露出,光禿的幾枝杈椰,寥寥的點綴幾個花朵,像是飽經風霜雷電劫後餘生的樣子。其上題了三首詩,第一首寫道:「分付梅花吳道人,幽幽翟翟莫相親。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虜塵。」「梅花吳道人」是指元代畫家吳鎮,自號「梅花道人」。方框內的字,顯然是被當時或稍後的收藏者有意剜去,以避免文字獄災禍。不難猜測,這個字不是「胡」,即是「虜」。清代統始者以滿族入主中原,最忌諱的也是這兩字。要在「南山之南北山北」掃除「胡塵」,朱耷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的反清復國思想。第二首詩寫道:「得本還時末也非,曾無地瘦與天肥。梅花畫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採薇。」詩中用了兩個典故,一是元初遺民畫家鄭思肖,在南宋滅亡之後隱居吳下,畫蘭花露根不畫坡土,人問何故,他回答說:「土地都被人搶奪去了,你難道不知嗎?」二是殷遺民伯夷、叔齊在周滅殷以後,恥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直至餓死。原來八大這幅《古梅圖》虯根外露,也不畫坡土,是仿照鄭思肖畫蘭之意,暗含著國土被清人所搶奪,他這個明代宗室子孫,之所以成了和尚,正如伯夷、叔齊採薇首陽山那樣,不肯臣服於新王朝。國破家亡,復國無望,這使他不能不「苦淚交千點」了。
八大題畫詩,是解開他畫意的鑰匙,然幽澀難解,如迷如霧,許多學者都下過一番功夫進行破釋。例如康熙二十三年所作《甲子花鳥冊》(今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其中第七頁畫一隻八哥站在枯枝上,題詩曰:「衿翠鳥喚哥,吭圓哥換了。八哥語三虢,南飛鷓鴣少。」此詩之意,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教授經過引經據典考釋後結論說:「此詩畫是譏『虢』(指明)亡後,忠臣如鷓鴣之志切懷南,殊不多見。」這就是說,八大的作品,除了一般的國破家亡的情緒表達之外,有時還具體有所指。《瓜月圖》亦是件有所指的作品,在題詩之後他記錄說:「己巳潤八月十五夜畫所得」。面對著天上的圓月,和人間家家戶戶吃月餅,他的心被觸動了,那麼他「所得」是什麼呢?畫上題詩曰:「眼光餅子一面,月圓西瓜上時。個個指月餅子,驢年瓜熟為期。」有人根據吃月餅的風俗來源於反清義軍傳遞起事暗號的民間故事,說八大在期盼著這一天到來。然而卻要等到何年(驢年)呢?「驢年馬月」是俗語,表示遙無定期。果真如此,則八大的心跡,就不只是徒有國亡余痛了。
C. 八大山人梅湖景區的景區特色
景區曲水環繞、綠樹成蔭、如詩如畫,規劃佔地面積約3200畝,由水墨丹青區、文化博覽區、水鄉風情區、歲寒三友區、農耕休閑區、梅湖思賢區、和綜合娛樂區七大功能區組成,內有「三館三居二園二街二場二院、一水一道一廊一閣一樓一堂一台一島一塔和十林」等景點七十餘處。
「三館」即中國藝術史上跨時代的畫家——八大山人的紀念館、中國雕塑藝術家——程允賢的雕塑藝術館和元代民間航海家——汪大淵的紀念館;「三居」即新中國的締造者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之一——陳雲的故居,諍言直諫的西漢南昌縣尉——梅福的故居和電影《東京審判》中國大法官原型——梅汝璈的故居;「二園」即文化產業園和藝博園;「二街」即傳統風貌街(墨香街)個水鄉風情街;「二場」即八大山人廣場和畫聖廣場;「二院」即八大山人研究院個文化藝術學院;「一水」即梅湖水系;「一道」即古驛道;「一廊」即華夏藝術第一廊;「一閣」即水庄藏書閣;「一樓」即聚才樓;「一堂」即閑人堂(遊客服務中心);「一台」即古戲台;「一島」即賞魚島;「一塔」即博文塔;「十林」即松林、竹林、梅林、香樟林、桂花林、紅楓林、茶樹林、紫薇林、桃李林。建成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將集文化、旅遊、娛樂、休閑、購物、美食於一體,是江南歷史文化的大觀園、遊客旅遊度假的大景區、市民休閑娛樂的大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