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們看完電影《紫日》是什麼感覺
之前對導演以及他拍的電影都沒有了解那天無意中看到了電影頻道正在播放的紫日。
可能我詞庫有限,給我的震撼簡直沒法用言語形容,只有男主我認識,但是也叫不出他名字,另外兩個女主我是一點也不認識,但是感慨萬千。
三個不同國家的人,中國,俄羅斯,日本在戰爭的背景下,被命運安排在一起,在中國最美的大興安嶺,那是一個秋天,大興安嶺的樹葉都變的紅紅的,黃黃的,最後到紫紫的,從盛夏拍到深秋,經歷了日本從喧囂到破敗,再到最後的垂死掙扎。
導演把人性的善良和邪惡展現的淋漓盡致,結局我甚至同情那個可愛又可憐的日本少女,她原本可以不用死的,卻又不得不死,人性的光輝和黑暗在這一刻顯現的淋漓盡致。
三言兩語無法表達我對這部電影的震撼,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網路看看。絕對是一部良心好片。不僅是感官的震撼,更是心靈的震撼,無半點虛誇之意。
該片歌頌反法西斯盟軍。
其背景是蘇聯按照條約,
出兵東北,打擊關東軍。
在蘇聯機械化大軍面前,
裝備落後的日寇關東軍,
難以招架只能面臨失敗。
通過中國平民,蘇聯女兵,
日本小姑娘的獨特眼光,
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罪惡,
歌頌國際反法西斯盟軍。
該抗戰片具有國際視野,
藝術性,思想性堪稱一流!
對於這部電影,我的感觸很多。
首先,個人認為,馮小寧導演拍攝的戰爭片有他獨特的視角和深度,這部《紫日》是他所拍攝的「紅黃紫」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其中有好幾個較之以往抗日影片新穎之處,個人就來聊一聊對它的看法感受吧!
第一,抗日戰爭場面宏大新穎
以往的抗日作品,無論是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題材大都千篇一律,無論是國軍還是共軍,總是在使用者比日軍落後許多的武器裝備,遭受鬼子武器優勢的無情碾壓,完全是憑借血肉之軀與敵人的鋼鐵相抗衡,往往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必須付出比對手傷亡多地多的代價才能艱難取勝。
而在這部電影里,卻少見地沒有展現我國軍民抗日的場景,而是另闢蹊徑,給我們展示了美蘇盟國的強大武器實力碾壓日本鬼子的場景。開頭蘇聯紅軍的飛機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打得鬼子屁滾尿流,將近片尾美國海軍步步緊逼直逼日本本土,都把鬼子打得無力招架,被迫組織肉彈和敢死飛行員去和敵人的坦克軍艦同歸於盡。而這種以血肉之軀抗衡鋼鐵的場景在其他的抗日片中屢見不鮮,可這部電影卻風水輪流轉,把以往影視劇中很強的日本鬼子,也展現出了他們武器落後,需要拿命上去填的畫面,這種新穎的視角,看起來實在是暢快淋漓。
第二,對敵人的塑造不再臉譜化
以往的抗戰片里,總是在表現日本鬼子如何的壞,如何的滅絕人性,可他們為什麼這么壞,為什麼這么毫無人性,卻少有交代。可這部劇在同樣反映日軍暴行的同時,還把一些鏡頭切回日本本土,從這個國家的學生、婦女、兒童、老人等普通平民的視角,帶我們一探究竟,主演楊玉福那聲含著淚水的怒問「你們憑什麼到我們這來殺人?」更是本片一大亮點。
劇中主演之一秋葉子,很早就和她的許多同學一樣,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毒害,在很小的年紀,就被灌輸「日本的侵略戰爭是聖戰,而與日本人作戰的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俄國人等都是劣等民族,都該被毫不留情地全部殺死……」正是這些思想的毒害,才使得一個個年幼單純的學生被洗腦成毫無人性的惡魔,在他國的土地上犯下了累累罪行。
影片中日本軍官在大雨中對他們訓話的場景可以看作介紹殺人機器如何產生的一個縮影,還有另一個縮影,就是主演楊玉福的母親死於日軍的「練膽訓練」中的畫面,一個戴著眼鏡長相斯文的日本兵顫顫巍巍,端著刺刀在士官的命令下逼近這位老人時,他的內心是害怕的,此刻的他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種殺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但在士官的毆打和逼迫之下,他還是大吼著一刀又一刀地把老人活活捅死。從他害怕殺人到把人活活捅死,這個過程就是惡魔養成的過程,這幅畫面直觀地帶我們看到了兇殘毫無人性的日本鬼子是怎樣被產生出來的。而從那名士官的口中,我們更加可以看到,把活人刺殺作為對新兵的「練膽訓練」是日本鬼子獨有的訓練「特色」,這也給我們揭示了為什麼日本鬼子是天底下最兇殘的軍隊的原因!
因此,當一群鬼子兵在楊玉福面前活活燒死一個實驗倖存者時,他們手舞足蹈嬉笑取樂的場景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鬼子不能被稱作人,而只是來自地獄的魔鬼。
而在片尾,一大群軍人和平民或自願或被迫地用各種方式來自殺的場景,甚至於殺紅了眼的日本軍官,對來勸阻自己自殺的同胞秋葉子也咬牙切齒地痛下殺手,也讓我們看到的可惡可恨之人也有可悲可憐之處,較之以往的反映日軍在我國燒殺搶掠的畫面,這個鏡頭頭一次讓我們看到了日本人也是受害者。
他們在發動戰爭帶給其他民族巨大痛苦之後,最終自食惡果,報應也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第三,以微觀展現宏觀
不同於大多數戰爭片直接反映戰場雙方正面對決的畫面,本片視角大部分放在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沒有過多的描繪戰爭畫面。而主角人物也不僅僅是有我方及盟友,同時還有曾經的敵人。之所以說還有曾經的敵人,是因為在三人的相處過程中,本作為反派的日本女生秋葉子逐步地被他們喚起了內心深處被壓抑已久的人性,徹底放下了曾經的心魔,那時候的她已經不再是敵人,而是「人」了。
同時,影片還用倒敘的方式,適當地穿插了三人的過往,也從側面為我們深刻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而三人都是被迫捲入戰爭的無辜受害者。
第四,對於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我深感痛心
日本兵活活刺死楊玉福母親的畫面,充分給我們展示了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行,而對於日本軍官猙獰的命令和楊玉福憤怒的吼叫,電影里特別用了兩個特寫鏡頭畫面,給我們分別展示了野獸的瘋狂兇殘和受害者的不屈憤怒。可就是這兩個特寫鏡頭,竟然被觀眾當成喜劇電影一樣,在影院中傳來了陣陣笑聲。我在上小學時,學校組織看這場電影時,我就親身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後來在網上發現,這樣的畫面居然在好多影院中都出現過。「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若我們的民族下一代都是如此麻木不仁,對過往的一切都冷漠視之,那我們的民族,則會徹底失去所有希望。因此,對於下一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以上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個人感受,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紫日》出自於著名戰爭導演馮小寧,也許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知道馮小寧的名字,但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他卻是一個巔峰般的存在,甚至大有與張藝謀、陳凱歌等人齊名的趨勢!
而成就他名聲的,也是五部經典電影,《紫日》只是其中的一部,當然也是最後一部。而包括《紫日》在內的電影之所以能稱得上經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題材上的大膽獨特。
1、1990年拍攝電影《大氣層消失》,臭氧空洞帶來的現實危機,虛構了太陽黑子出現時個別人類能聽得懂動物對話的大膽設定。
在那個追求經濟發展而不顧一切的大時代背景下,卻大膽的揭露這種發展針對環境的破壞。馮導演的膽量不僅僅讓人震撼,電影的內容也更讓觀眾觸目驚心。
2、1991年拍攝電影《戰爭子午線》,以兒童作為主角和題材的抗日題材電影其實有很多,但能讓觀眾留下眼淚的電影卻並不多,而這就是其中的一部。
電影不僅僅反思了戰爭,片中不斷出現的、大膽的穿越設定,也同樣把觀眾的思緒帶入到了電影中。孩童在戰爭中的無助、面對新時代變化的茫然,對比以往的戰爭片能讓觀眾感到視覺上的振奮,而這部電影,卻讓所有人對戰爭產生了惶恐不安。
以至於這部電影也成為了內地拍攝的唯一一部可以在日本獲獎的抗戰電影。
3、從1996年開始,馮小寧推出了著名的三部曲系列,即《紅河谷》、《黃河絕戀》、《紫日》。這三部電影當中的每一部電影都大獲成功,而成功的秘訣也同樣在於情節上的新穎。
《紅河谷》,內地電影史上唯一一部講述西藏抗擊英軍入侵的電影,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眾多的年輕人才知道近代史上竟然還有這一段血淚史。
《黃河絕戀》,對比以往嚴肅的戰爭片,這部電影卻安排了一個女八路軍與美軍飛行員發生了戀情,題材看似不嚴肅,但在劇本細膩的描述下,一個對中國一無所知的美軍飛行員,從被放牛兒童營救時開始算起,其一點一滴的了解了這個國家。從最早的企圖快速逃離,到最後時刻以人質身份差點與日軍同歸於盡,這個外來的雇傭兵在這片土地上也得到了升華。
就沖這一點,這個劇本的改變就一點也不算失敗。
而最後出場的《紫日》,則把整個馮小寧的系列電影一舉推向了高潮!
百萬蘇軍進東北消滅日軍,這種題材在以往的抗日作品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中蘇日三個因戰亂而失散的勞工、士兵和女學生相聚在一起,在戰爭的環境下由仇人變朋友,卻在不同的民族意識下又險些翻臉,但最終還是走向了反戰的行列。這樣的劇本設定比之前馮小寧所有作品的設定都要奇特和新穎,盡管這同樣也是一部反思戰爭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的升華程度卻遠遠的高於《戰爭子午線》。
那馮小寧這一系列的電影中就沒有瑕疵嗎?瑕疵當然是有的,那就是有關戰爭細節上的粗製濫造:
《大氣層消失》的科學和虛構設定雖然大膽,但完全沒有現實邏輯。
《戰爭子午線》一開頭,一隊日軍追殺前往延安的八路軍和學生,雙方肉搏的時候,好幾個人竟然一邊打一邊笑。
《紅河谷》,女主人公雪兒竟然可以從內地逆流被沖到西藏,其哥哥的左輪槍在不換子彈的情況下可以無限循環的射擊(也許是馮導演最後不好意思,最後叫停了手槍里的子彈)。
《黃河絕戀》,抗日神劇的代表性人物王新軍一出場,整部電影里完全變成了打不死小神童,而且不知何故,電影的最後,他竟然死了兩次。
《紫日》,為了展現蘇軍進攻日軍的大場面,也為了突出日軍神風敢死隊的撞擊效果,從飛機、坦克到航空母艦,基本是清一色的模型。當然,這事也不能怪馮導,因為經費就那麼點。
但這五部製作細節較差的電影,卻為什麼能夠成為經典?答案在前面其實已經說得清清楚楚: 題材的大膽令人稱道,每部電影都能抓住觀眾的靈魂,這更成為了導演和編劇的神筆。 縱然大家也看出了這些電影當中的戰爭場面跟歐美大片相比,簡直是天上和地下,但只要這部電影具備了靈魂,那表面上的瑕疵就已經不重要了。
而這也解釋了馮大導演在最近十幾年為何又開始變得一敗塗地?因為他的最新電影不但表面爛得要命,連最寶貴的靈魂也丟了!
《舉起手來》那也叫喜劇片?簡直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至於《甲午大海戰》,筆者真的是不想再吐槽了,看過馮小寧1992年電視劇版《北洋水師》的觀眾都知道,整整20年的時間,馮導演真是一點進步也沒有,整部電影完全就是當年老電視劇的縮水版,只是更換了新演員而已,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當年連續劇里的各種bug,在20年後的電影里竟然全部重新復制了一遍。
當一部電影失去靈魂的時候,那它距離爛片已經是越來越近了!
原來就是《黃河絕戀》的導演拍的,之前沒有任何的了解,只是幾個片段,讓我很震撼,但不僅僅是些血腥的暴行,還有一種復雜的感覺,關於生命,關於民族,關於尊嚴,值得思考,一部好片!
我總記得中學 歷史 課本里一個日本人雙手拿著搶來的白羊的圖片,日本人的醜陋一覽無遺,讓人怒自心生。那隻小羊好可憐,就像是我們大片淪陷的國土。
日本人應從地球消失
電影《紫日》的確是好作品,很震撼,很喜歡的電影,推薦大家都可以看看感受一下了!
『貳』 如何評價沒完沒了電影為什麼現在馮小剛拍不出像「沒完沒了」這樣的電影了
作為「馮氏喜劇三部曲」的第二部,《沒完沒了》讓觀眾見證了馮小剛從小市民的嬉笑怒罵到大製作商業電影的完美轉型。此後的馮小剛,是一名越拍越成功的商業片大腕,卻越來越脫離於普通人的生活。
再看二十年前的《沒完沒了》,給出了一個典型馮氏喜劇的完整套路:巧妙的把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融入到搞笑又煽情的故事情節之中,最後給出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可以說,《私人訂制》是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作品中評價和口碑最低的影片之一,它算得上是常勝將軍馮小剛的「滑鐵盧」,甚至讓人想起了「專業人不幹專業事兒」的《夜宴》。
《私人訂制》失敗在哪?看起來是重復,其實是脫離生活。其實馮小剛也算出了結果,架不住影迷起鬨架秧子。正如豆瓣中對本片的評價:咱還是相見不如懷念吧。
『叄』 請推薦冷門好電影,自認為是影迷的進來交流。。。。。200分打底~不夠再加
《夢之安魂曲》2000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導演的該片,改編自小胡伯特·塞爾比的小說,描述了一群人的奢癮窘相——毒品、違禁葯,咖(網路)啡因還有夢想。那些直抵人心的「凜冽」畫面有著非一般的震撼力,你最好小心你的腸胃。本片唯一積極的影響,就是悲慘的結尾可以使其位列反對毒品的宣傳之中。雖然影片中有很多激(網路)情戲的橋段,但是導演阿羅諾夫斯基可不單單是想讓觀眾感到享受,他對角色內心執著的探求將影片的靈魂完全聚攏起來,然後,你就知道了什麼叫震撼,極大的震撼,以至於難以再經歷第二次。
《當風吹起的時候》1986
這個看上去溫情脈脈的動畫片講述了一對農村夫婦的故事,他們為了躲避戰爭中即將發生的核爆炸,自己修建了一棟庇護所,但最終不知不覺地死於核輻射的毒害之下,最終從個人的層面上剖析了戰爭對於社會和人造成的損害。故事裡的老爺爺接受ZF告訴他的一切,相信現在就是天下太平,怎麼會有核輻射?根本看不見也聞不到的東西。就這樣,在謊言之中一對老夫婦平靜安詳地度過了他們最後的日子,既沒有因為生死感到不安,也沒有受到戰火的牽連。其中最悲慘的一段,也許就該說是他們認為核戰爭本就跟二戰沒有什麼區別了。以為二戰的時候死不了,就能撐過任何一次的戰爭。
《黑暗中的舞者》2000
從1996年的《破浪而出》之後,導演拉斯·馮·提爾就完全放棄了類型片一貫的精細美好,那些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形式對於他來講,甚至是難以忍受的。《破浪而出》《狗鎮》《黑暗中的舞者》甚至還有那部並非十分成功的《曼德勒》,講述的都是女性的故事,同為故事中主角的她們,都做出了有意義但沒有好結果的選擇。她們都希望去幫助別人,但因為身單力薄,總會被經濟、性別還有情感等等的原因,最終將自己束縛。而她們周圍的人,甚至都會難為她們,要其放棄自身的名譽或身份來接受那些卑微的恩惠。《黑暗中的舞者》與其它幾部作品並沒有太大的出入,但由於比約克的出演使得本片的痛苦感尤為強烈。她將一個移民工廠女工的痛苦呻吟演繹得淋漓盡致,一步步講述了她為兒子攢錢醫治眼疾而自己卻在迅速走向失明的命運。拉斯·馮·提爾按照劇本中每一個悲慘的情節點來規劃故事的節奏,這樣一來,他就能夠最大化地將比約克的悲慘和善良傳遞出去。最終能夠打動人心,也是因為很好地控制了每一個即將成真的希望都能在最絢爛之前的一瞬間化為烏有。但即便是充斥了悲慘的情節、令人心碎的音樂和比約克無可替代的表演,《黑暗中的舞者》仍舊可以被稱為一部「美好的」電影。
《病者:鮑勃·弗拉納根的生命與死亡,超級性受虐狂》1997
鮑勃·弗拉納根43歲死於囊狀纖維瘤,他是一位表演藝術家,但他的表演卻全是關於施、受虐狂的展現,單就這一條就足夠嚇跑一大半的觀眾了。但他在科比·迪克這部紀錄片中驚人的表演和因此給紀錄片界帶來的震撼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兒了。電影中,作為檢驗自己身體極限的一種方式,弗拉納根經常用一些很極端的方法來試探疼痛的極限,甚至還會用針刺穿自己的陰(網路)莖。對於這樣的電影,可能不會有太多人想看,更不要提再看上第二遍了,但此片仍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弗拉納根本人的幽默感,並展現了他在遭遇傷病時期的果敢精神。
《切勿吞食》1997
加里·奧德曼曾經公開表示,他之所以會出演《空軍一號》一類片中的狗屎角色,就是因為好萊塢的豐厚薪水能夠讓他有能力拍自己的電影。雖然時至今日,他自編自導的影片只有《切勿吞食》這一部,但卻已經有了匹敵邁克·李的陰郁風采。和《不可撤消》一樣,片中集中了毒品、強奸、暴力等等極端因素,但故事的發展靠的不是經典的「矛盾沖突」,而是由倫敦南部上班族的生活瑣碎,癮君子與酒鬼的生活狀態雜亂拼湊在一起後慢慢完成的。其中充斥著多重口音,理解上也許會有困難,無論如何,情節讓人如此筋疲力盡的電影相信不會有多少人會反復觀看。
《永遠的莉莉亞》2002
在《永遠的莉莉亞》之前,導演兼編劇瑞典人魯卡斯·穆迪森就拍攝了《同一屋檐下》,講述了一群瑞典青年用混亂不堪的形式追尋自由的故事。而之後的《永遠的莉莉亞》也無非是從另一個角度再次延續著這樣的故事,探討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矛盾關系。有奧莎娜·阿金什那的出色表演和努力向幸福靠近的主題音樂,《永遠的莉莉亞》還是讓觀眾看到了事情賦予希望的一面,但期間穿插的悲慘橋段在腦海中緩緩淡去時仍具有的殺傷力還是讓人沒有力量再看上第二遍。
《切膚之愛》1999
「再深,再深,再深,再深……」,驚悚大師三池崇史的電影有歷數不盡的標志性橋段,《殺手阿一》《拜訪者Q》都是追逐日本Cult電影的影迷必看的經典。但更早的《切膚之痛》仍被廣泛認可為他最出色的作品,由角色本身性格特徵導致的矛盾沖突不可抑止地接連上演,讓人對一波波恐懼應接不暇。影片的前半部分可能會被誤解為是一部質朴的情節劇,但隨著男主角結識了年輕女子並輕言自己會一生一世愛她之後,事情的發展就急轉直下了。這個年輕的女人並不像她表面看上去那樣單純,反倒是內心病態至極,她想盡辦法用各種方式折磨這個男人,其中就包括那個著名的狹長針頭。這樣一個女性形象的誕生來自於導演對於社會批判的反思,將女性問題與性意味強烈的殘忍舉動關聯了起來。
《聖女貞德受難記》1928
馮·提爾聲稱自己的電影很大程度上師承了同鄉卡爾·西奧多·德萊葉,特別是他在《聖女貞德受難記》裡面的靜默風格。這部著名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女人為自己的信仰承受無止盡折磨最終死去的故事,而之所以說這部電影讓人難以忍受,並不是因為裡面展現了很多貞德受刑的場面,或是來自Maria Falconetti著名的誇張出演,而是每次鏡頭對准她的臉時,你所看到的那些清晰的傷口。這種強烈的情感擾動是導演一手製造的,他要求完全抵(網路)制最基礎的電影規則,攝影師必須構建180度的空間視覺效果。不僅如此,他還可以混淆了電影中人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情感聯系,將推動故事前進的沖突全部淹沒。由此產生的迷茫和強烈的感情混合在一起,著實將觀眾推向了極度的精神考驗之中。
送你一句話:別把自己的品位看得多高尚,你既然提出這么刻薄的要求補充,就不是真心熱愛電影,你可以無視別人的回答,但是不要以為我們都是沖著你的分數來的,好自為之吧
『肆』 馮小剛14年拍什麼電影
馮小剛自幼喜愛美術、文學,高中畢業後進入北京軍區文工團,擔任舞美設計。[4] 1977年在38軍坦克六師宣傳隊工作,1978年正式參軍。[5] 轉業後,進入北京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擔任工會文體幹事。[6]
1985年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後由其好友、搭檔,葛優介紹參加上海電影節,從此正式開始其電影生涯。[6] 先後在《大林莽》、《凱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電視劇中擔任美術設計。[7]
1990年與鄭曉龍聯合編導的第一部電影《遭遇激情》,該影片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提名,[1] 他與王朔、馬未都聯合編劇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6]
1992年他與鄭曉龍合作寫了電影劇本《大撒把》,搬上銀幕後,獲得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獎提名。[8]
1993年馮小剛與導演鄭曉龍合作執導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榮獲一九九三年度「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飛天獎」和第十二屆大眾電視「金鷹獎」。[2]
1994年馮小剛導演兼美工的第一部城市題材的電影《永失我愛》,1996年馮小剛的電影《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開拍不久被迫停機。
1997年馮小剛推出電視劇《月亮背面》,導演了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投資600萬元人民幣,獲得了3600萬元的票房。2000年馮小剛修改了《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並通過審查就是《一聲嘆息》。[2]
2004年執導改編自趙本夫的同名小說的電影《天下無賊》,影片由劉德華、劉若英、葛優、王寶強、李冰冰等主演,國內票房取得1.2億元人民幣,在當年僅次於《功夫》和《十面埋伏》。[2]
2006年執導電影《夜宴》,影片脫胎於莎士比亞的名作《哈姆雷特》,時代背景改為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由章子怡、葛優、吳彥祖、周迅等主演,國內票房1.3億元人民幣。2007年12月執導電影《集結號》上映,取得2.6億人民幣票房成績。[2]
2008年12月18日,馮式喜劇電影《非誠勿擾》葛優、舒淇聯袂主演,堪稱年度最具親和力和感染力的國產電影,在上映19天後,影片迅速突破3億人民幣票房,公映剛剛過半就無限接近《赤壁》上部,成為中國僅有的兩個「三億俱樂部」成員之一,馮小剛個人作品的票房總和已經達到10.32億人民幣,成為中國首個作品票房過10億的電影導演,將同級別的張藝謀和陳凱歌拋在了身後。[2]
2010年上半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唐山大地震》上映25天票房超過6億元大關,創造了中國電影票房的9項新紀錄,票房之最,下半年又執導了《非誠勿擾2》,20天內就突破四億大關,緊追《讓子彈飛》成為2011年賀歲票房生力軍。[9]
2011年初開始籌備電影《一九四二》,於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2013年7月21日馮小剛被正式任命為2014年央視春晚總導演,[10] 11月1日赴美國舉辦個人影展,並在洛杉磯TCL中國大劇院進行手印典禮,12月其執導的喜劇片《私人訂制》上映。[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