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邵氏王羽的電影大刺客演員表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邵氏王羽的電影大刺客演員表

發布時間: 2023-06-02 21:15:42

『壹』 我國著名武打明星王羽去世,他演繹過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王羽是六十年代香港武打明星,參演第一部武俠電影是《虎俠殲仇》。當時製作方向大眾征選男主角,王羽以優越條件當選。隨後又在1965年出演《江湖奇俠》,因為在拍攝當中從來不用替身,而深受電影界同仁敬佩。而真正讓王羽紅極一時影片是《獨臂刀》,電影上映後刷新了當時票房記錄。王羽和很多男演員比起來,身材高大顯得十分有陽剛味道,使得他成為了在李小龍之前武打明星當中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一位。1970年王羽拍攝了《龍虎金剛》與《四大天王》,並且在1971年參演了《獨臂刀大戰盲俠》。70年代中期時,成龍等武打明星逐漸出道,王羽曾與成龍聯合出演過《風雨雙流星》、《墨水台道》、《直搗黃龍》等影片。

1、走紅於六十年代


70年代時香港武俠電影開始快速發展,除了王羽之外,李小龍也開始逐漸走紅。而王羽是李小龍之前票房最好片酬最高的武打明星。後來成龍等人逐漸受到人們認可,王羽與成龍聯合出演了多部影片,比如《風雨雙流星》、《墨水台道》、《直搗黃龍》等。

『貳』 邵氏經典武俠電影系列有哪些作品

1,獨臂刀,王羽 2,十三太保,狄龍,姜大衛,谷峰,王鍾3,上海灘十三太保4,報仇,姜大衛5,馬永貞,陳觀泰6,仇連環,陳觀泰7,刺馬,狄龍,陳觀泰,姜大衛8,大哥成,陳觀泰9,楚留香之幽靈山莊,無翼蝙蝠系列,狄龍+楚原+古龍10,錦衣衛,梁家仁,谷峰11,三少爺的劍,爾冬升12,神腿鐵扇功,劉忠良,黃正利13,鹿鼎記,汪禹14,螳螂,姜大衛,劉家榮15,咸魚翻身,洪金寶,麥嘉,午馬,石天16,白玉老虎,狄龍,岳華,井莉,羅烈17,吉祥賭坊,岳華,何靈芝18,鷹爪鐵布衫,劉忠良,黃正利19,天蠶變,徐少強20,明月刀雪夜殲仇,狄龍21,大殺四方,五毒,殘缺,張徹+郭追+鹿峰+孫建+羅莽+韋白系列22,唐人街小子,傅聲23,博盡,劉家輝24,御貓三戲錦毛鼠,鄭少秋,傅聲,惠英紅25,水月門,姜大衛26,密宗威聖手,譚道良,陳星27,俠骨英雄傳,狄龍,午馬,譚道良,王鍾28,神打,汪禹29,天官賜福,爾冬升30,四大門派,陳星31.少林搭棚大師32,流星蝴蝶劍33,大刀王五34,書劍恩仇錄35,風流斷劍小小刀36,叉手37,少林三十六房38,英雄無淚39,三少爺的劍40,影子神鞭41,五毒天,42,武林聖火,43,瘋,44,血滴子45,清宮大刺殺46,浣花洗,47,雙俠48,碧血劍49,鷹王50,冷血十三鷹51,決殺令52,孔雀王朝53,俠客行54,背叛師門...

『叄』 香港武俠第一頭牌,片酬遠高李小龍,但他的一生比電影更傳奇

7月26日,王羽先生成為第56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一代獨臂刀傳奇終於得到了最好的褒獎。

獲獎時,王羽已經年滿75歲,而王羽這個名字,對現代觀眾而言,卻顯得無比陌生。然而縱觀華語電影史,王羽才是最不能忘卻的存在。

王羽出生於1944年,少年在上海灘也是一方神聖,好動的他在年幼時便積累良好的武術根基。

16歲隨著家人一起赴港之後,他的演員人生才算真正的開啟。

王羽算是上海南下香港的第二代精英,海派文化的教養配上天生的 時尚 感氣息, 少年心性配上強健的體魄,也讓他在同齡人中卓爾不群。

隨著60年代香港武俠文化的興起,民眾對於武俠電影的需求是極其迫切的。

王羽出生上海,會滬、國粵三地方言,自然成為了邵氏公司向亞洲華人地區主打的王牌明星。

1965年王羽簽約邵氏之後,由他主演的第一部武俠片《江湖奇俠》開啟了國語武俠片的先河。

在粵語殘片主導武俠電影的60年代初,國語武俠片鳳毛麟角。

《江湖奇俠》的誕生,也算是海派武俠《火燒紅蓮寺》南下香火的延續。

《江湖奇俠》改編自平江不肖生小說的《江湖奇俠傳》,電影與民國大片《火燒紅蓮寺》成為一脈。

1965年,老闆邵逸夫以年輕導演徐增宏為帥,王羽、凌波、田豐等大腕皆參與其中,兩年間,產出了《江湖奇俠》《鴛鴦劍俠》《琴劍恩仇》的三部曲。

或許,王羽在《江湖奇俠》的表演,遠沒有《獨臂刀》來得豐富深刻。

但少年俠客的裝扮儒雅剛烈,極具少年氣;眉宇之間的英氣彷彿如畫中走出的俠客一般。

就連徐增宏導演本人也承認,王羽是熒幕中當之無愧的大俠。

一年後,張徹導演在對《獨臂刀》選角時,擁有少俠光環的王羽,成為了主角的不二之選。

王羽幸不辱命,讓《獨臂刀》成為當時爆款的武俠片。在電影票價低廉的1967年,《獨臂刀》大破百萬元大關,成為當年最賣座的現象級影片。

《獨臂刀》用極具浪漫的方式,詮釋了個人英雄主義;而斷臂復仇讓格調顯得悲壯和慘烈。

比起風花雪月和隔靴搔癢,《獨臂刀》帶來的震撼是具有持續性的。

《獨臂刀》一改當時電影中的靡靡之音,復仇類武俠片占據了市場的主流。

王羽飾演的獨臂刀方剛自帶英雄屬性,血性陽剛的肅殺英雄,成為了當年最好的銀幕神話。

王羽是那個年代大俠的代名詞。他在戲內行俠仗義、斬殺姦邪,戲外卻我行我素、風光無限。

因為《獨臂刀》,王羽身價迅速攀升,片酬全港最高;而他樹立的這座獨臂俠豐碑,無人可以超越。

順著獨臂刀的武俠宇宙的王羽,張徹為王羽量身定做,他主演了《大刺客》《獨臂刀王》《神刀》和《金燕子》等作品。

王羽大哥自導自演功夫片《龍虎鬥》,個人英雄形象在銀幕中進一步鞏固。

其實比起同期演員,王羽極具反叛精神,高傲的他始終不願寄人籬下。

同時,一以貫之的強大氣場和桀驁不馴的心性,終究讓王羽與邵氏公司不歡而散。

1971年鄒文懷的嘉禾創立,王羽與鄒文懷合夥,他的獨臂刀情懷得以進一步延伸。

此次,嘉禾與日本東寶合作,獨臂刀和座頭市兩大超級英雄,在電影中首次同框。

獨臂刀遠赴東洋懲奸除惡,與盲俠上演了一場火星撞地球的好戲。 史無前例的雙俠設定,把王羽的前半生做成了一段真正的傳奇。

李小龍之前,王羽是香港獨一無二的巨星。王羽的強大影響力也左右了一代港人關於武俠的認知。

尤其熒幕中不怒而威的俠者風范,也成為了許多少年關於英雄的完美臆想。

徐克、陳可辛、李仁港和狄龍等一批香港明星,皆得到王羽電影的恩惠。他們在後面的導演生涯中,或致敬、或翻拍的,正是放不下兒時的武俠情結。

天生對俠的熱愛,對於英雄的重復演繹王羽始終樂此不疲。

與李小龍類似,王羽電影滿是個人化的標簽, 在後面的多部作品,個人英雄主義得到持續大密度的釋放。

台灣才是王羽真正的福地,1971脫離香港大公司約束的王羽,帶上徐增宏於台灣自立門戶、大展拳腳,並主演了《黑白道》、《追命槍》、《獨臂拳王》等英雄名作。

得益於王羽在港台的持續影響力,凡是他參演的電影,皆表現出十分強勁的票房勢頭。

《獨臂刀》衍生出的獨臂拳系列,也為王羽「獨臂宇宙」拓展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獨臂拳王》由王羽自導自演,上映於1971年。電影對於磨難的刻畫,比《獨臂刀》精細了三分。

似海深仇之下,電影的沖突和打鬥顯得極其強烈且合情合理。

畢竟王羽的陽剛美,才是武俠世界應有的魂魄,他眉眼如刀、凌厲叛逆。

《獨臂拳王》的慘烈、《斷魂槍》的悲壯、《劍》的高潔氣質,皆從不同角度詮釋了王羽的武俠人生。

在台灣,王羽和古龍的武俠世界是共通的。之後二人情投意合、一見如故。

因為二人都性格豪爽、不拘小節,致使在羅維改編古龍電影時,由王羽出面協調解決,古龍爽快答應。

對於後輩,王羽甘願提攜的。20歲於嘉禾坐夠冷板凳的成龍,隨羅維導演遠赴台灣拜謁古龍時,更由王羽出面促成了成龍的好事。

擺脫了嘍啰角色的成龍,化身為古龍電影中新一代男主角。 之後的《風雨雙流星》,王羽和成龍同框主演,成為不多見的名場面。

包括80年代的《迷你特工隊》和90年代的《火燒島》,皆可看為成龍獻給王羽大哥的兩份賀禮。

70年代後期,王羽已有隱退之心,演了半生的大俠,早已深藏功與名。 在武俠天地中獨霸一方,可戲外的江湖或比電影更為真實。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王羽進入台灣後,個人逞勇斗很的性格於銀幕外展現;冤冤相報仇家不斷,王羽逐漸與黑道扯上了關系。

狠辣尚武的特性,逐漸讓王羽打進黑 社會 內部。加上王羽自身的名氣和地位,他逐步成為了台灣竹聯幫的核心成員。

於真實的江湖,王羽風生水起、派頭十足。

善惡終有報。隨著「三大血案「的東窗事發,王羽被四海幫仇家追殺,一身是傷且飽受官司之苦,王羽的黑道生涯於1981年走向了終結。

80年代後期王羽選擇卸甲歸田,90年代初淡出於影視, 中年人生於台灣愜意且瀟灑。電影之外,王羽大哥忙於地產和實業投資。

直至在陳可辛的力邀之下,王羽復出影壇,重塑自己的大俠傳奇。

2011年上映的《武俠》更如對王羽和《獨臂刀》的致敬,片 中王羽的氣場不減當年。隨著時間的沉澱,更見王羽穩如泰山、動如烈火的氣魄。

因身體原因,近70歲時因為中風,王羽只能暫別影壇。 而他身後留下的俠義傳奇,卻成為了武俠電影最好的見證。

『肆』 跪求邵氏電影動作,【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https://pan..com/s/1p02gcdpnLvtD-ewfeYswLA?pwd=wjps

一幫土匪帶著劫來的保險箱到某小鎮,迫鐵匠韋明輝開箱,韋明輝卻逃走報官。匪幫濫殺村民,毒打賣藝漢姚廣,三名義士──陳登,方一飛和馬刀聞訊,聯手對抗眾匪;飯店老闆娘三娘子風騷美艷,色誘匪幫頭目,計劃來個里應外合。豈料,韋明輝竟誤將路上遇到的土匪帶回小鎮,令殲敵計劃橫生枝節。

『伍』 邵氏電影大和尚刀槍不入是什麼電影

火燒紅蓮寺之江湖奇俠。
導演:徐增宏,編劇:申江,主演:王羽/秦萍/馮寶寶/高寶樹/凌波,類型:劇情/動作製片,語言: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1965-10-01,片長:95分鍾。
又名:江湖奇俠

『陸』 求香港6,7十年代著名武打演員王羽的一部古裝武俠片

江湖奇俠 (1965) 飾 少年桂武
鴛鴦劍俠 (1965)
歡樂青春 (1966)
虎俠殲仇 (1966)
邊城三俠 (1966)
亞洲秘密警察 (1967)
斷腸劍 (1967)
大刺客 (1967)
琴劍恩仇 (1967)
獨臂刀 (1967)
蘭姨 (1967)
神刀 (1968)
金燕子 (1968) 飾 蕭鵬(銀鵬)
獨臂刀王 (1969)
春火 (1970)
龍虎鬥 (1970)
劍 (1971)
黑白道 (1971)
獨臂拳王 (1971) 飾 俞天龍
大煞星 (1971)
一夫官聞 (1971)
獨臂刀大戰盲俠 (1971)
追命槍 (1971)
獨行大鏢客 (1971)
天王拳 (1972)
馬素貞報兄仇 (1972)
英雄膽 (1972)
一身是膽 (1972)
狂風沙 (1972)
驚天動地 (1972)
大盜 (1972)
俠義雙雄 (1972)
忠義門 (1972)
霸王拳 (1972)
縱橫天下 (1972)
威震四方 (1972)
海員七號 (1973)
冷麵虎 (1973)
戰神灘 (1973)
何日再吻君 (1973)
唐人票客 (1973)
英雄本色 (1973)
龍虎金剛 (1973)
黑色星期五 (1973)
雙龍出海 (1973)
我父我夫我子 (1974)
四大天王 (1974)
鐵漢 (1974)
獵人 (1975)
避孕大全 (1975)
大千世界 (1975)
直搗黃龍 (1975)
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 (1976)
大江南北 (1976)
獨臂拳王勇戰楚門九子 (1976)
獨臂雙雄 (1976)
鱷潭群英會 (1976)
風雨雙流星 (1976)
虎鶴雙形 (1976)
手足情深 (1977)
判決 (1977)
大腳娘子 (1977)
神拳大戰快槍手 (1977)
血連環 (1977)
燈籠街 (1977)
獨臂俠大戰獨臂俠 (1977)
大躍進 (1978)
古寧頭大戰 (1979)
迷你特攻隊 (1983)
上海灘十三太保 (1984)
闖將 (1985)
富貴列車 (1986)
火燒島 (1990)
黃飛鴻 (1991)
五湖四海 (1992)
伙頭福星 (1992)
千人斬 (1994)

你自己根據時間找吧

『柒』 港片中的內地打星們:見證了香港影壇的興衰,其中4人已經去世

上個世紀的華語大銀幕上,港片憑借鮮明的「動作」特色,風靡整個亞洲電影市場。而在港片大銀幕中,不少身手靈活的實力派打星,也成為了影迷們的目光焦點。

有趣的是,那些在港片作品中活躍不斷的打星們,其實有不少都來自內地。可以說,正是因為內地動作演員們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上個世紀,動作港片的時代輝煌。

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活躍在港片銀幕中的那些內地打星們。

1975年, 劉家良 在「邵氏」的支持之下,開啟了自導自演的電影之路。而硬橋硬馬的拳腳打鬥風格,也讓「劉家班」的功夫片作品,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港片標志。

因為長期活躍在港片作品之中,不少觀眾都以為劉家良是土生土長的香港藝人。但其實,劉家良生在廣東,長在廣東。11歲時,他跟隨父親劉湛,來到了香港,之後投身到了動作指導的行業之中。

當然,跟隨劉家良一同來到香港的,還有他的兩個弟弟 劉家榮、劉家輝

70年代中期,劉家良坐上了導演的位置,在自導自演的同時,他也不忘提攜兩位弟弟,走入港片大銀幕。《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師》、《陸阿采與黃飛鴻》、《武館》、《茅山僵屍拳》里, 劉家榮、劉家輝 都呈現了精彩的拳腳表演。

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成龍、洪金寶 的崛起,一步步威脅到了「劉家班」的市場地位。為了應對成龍、洪金寶,1982年時的劉氏三兄弟,攜手拍攝了《十八般武藝》。

在這部作品中,三兄弟各顯其能,可惜,還是沒能敵得過成龍的《龍少爺》、洪金寶的《提防小手》。劉家班的功夫片時代,也在這部《十八般武藝》之後,走向落幕。

雖然劉家班的功夫片時代,在80年代初走向落幕,但在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大銀幕上,劉氏三兄弟的身影,卻一直活躍不斷。

導演事業陷入低谷的 劉家良 ,開始以打星的身份,活躍於各類港片作品之中。《群龍戲鳳》里,劉家良與洪金寶那場「拳怕少壯、棍怕老狼」的打鬥,成為了諸多影迷心中的經典橋段。而《醉拳2》里,成龍、劉家良的「刀槍對決」也成就了功夫港片的一座高峰。

「劉家班」衰落之後, 劉家榮 投入了洪金寶的旗下,還參與拍攝了《奇謀妙計五福星》、《福星高照》、《夏日福星》、《富貴列車》、《瘦虎肥龍》等經典作品。

劉家輝 則趁著90年代「無厘頭喜劇」的市場熱潮,憑借《笑俠楚留香》、《唐伯虎點秋香》、《花旗少林》、《倫文敘老點柳先開》等作品,迎來事業新峰。

昔日的劉氏三兄弟,在港片大銀幕上生龍活虎。可是在時光的洗禮之下,三人最終還是敗給了歲月。

劉家榮因為年老體衰,淡出了動作大銀幕。劉家良因為癌症,於2013年去世。而劉家輝也因為中風、半身不遂,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1978年,動作指導 袁和平 ,在製片人吳思遠的支持之下,轉型導演。在港片大銀幕上,袁和平導演了不少佳片,也設計了不少經典的動作場景。

然而,這位在港片作品中活躍不斷的電影人,也並非是香港本土藝人。

袁和平的經歷,與劉家良頗為相似。袁和平的父親袁小田,早年是北京的一位京劇武生,之後加入了「粵劇紅伶」薛覺先的劇團,來到廣州發展。 袁和平、袁祥仁、袁振洋、袁信義、袁日初等人,也都是在廣州出生

隨著港片的逐漸壯大,袁小田投身到了動作指導的行業之中。而袁和平、袁祥仁、袁振洋、袁信義、袁日初等人,也跟隨父親來到了香港。

受到父親的影響,袁氏兄弟紛紛走上了動作指導的道路,而袁和平更是得到機會,坐上了導演的位子。

與劉家良不同,袁和平不喜歡自導自演,他喜歡將鏡頭聚焦在自己的父親、兄弟身上。而 袁小田、袁祥仁、袁信義、袁日初 也都在袁和平的電影鏡頭之下,一步步開啟了打星之路。

最先在袁和平電影中走紅的,是父親 袁小田 。早年的袁小田,在幕後幹了一輩子動作指導,但一直都沒遇到機會轉型幕前、成為打星。

1978年,袁和平坐上導演的位子,策劃拍攝了功夫片《蛇形刁手》。在挑選演員時,袁和平希望找一個上了年紀的、身手靈活的老頭兒,出演片中「白長天」的角色。可是,這樣的演員並不好找。畢竟,上年紀的老頭,沒有幾個是腿腳利索的。

為了支持兒子的事業,袁小田接下了「白長天」一角。電影中,詼諧的表演、靈活的身手,讓袁小田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蛇形刁手》之後,袁和平又導演了《醉拳》。在這部作品中,袁小田飾演的「蘇花子」一角,風靡整個亞洲電影市場。日本 游戲 公司SNK,還根據袁小田的造型,在格鬥 游戲 《拳皇》中,設計了 游戲 人物「鎮元齋」。

《醉拳》之後,袁小田迎來了自己打星事業的高峰期,而《醉貓師父》、《中華丈夫》、《雙馬連環》、《南北醉拳》、《睡拳怪招》里,他的表現也獲得了大批觀眾的喜愛。

不過,袁老爺子的打星事業來得快,結束得也快。1980年,袁小田因為肺癌去世,他短暫的打星之路,也就此結束。

父親去世後, 袁祥仁、袁日初、袁信義 三個弟弟,開始成為袁和平力捧的對象。在《佛掌羅漢拳》、《勇者無懼》、《奇門遁甲》、《天師撞邪》、《笑太極》、《鬼馬天師》、《特警屠龍》、《皇家師姐4》、《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等作品中,袁氏三兄弟都有不錯的表現。

袁祥仁、袁日初、袁信義三人,雖然未能像成龍、洪金寶那樣,在打星之路上大紅大紫,但在動作港片中的活躍表現,還是讓一大批觀眾,記住了這三兄弟。

在六、七十年代的港片大銀幕上,「邵氏電影」擁有著極強的市場統治力。

從《死角》、《保鏢》、《雙俠》、《十三太保》到《拳擊》、《新獨臂刀》、《大決斗》、《刺馬》,這些作品承載了一個時代的港片特色。而作為「邵氏雙子星」的 狄龍、姜大衛 ,也承載了一代人的動作港片記憶。

有意思的是,狄龍、姜大衛二人,也是出生於內地、紅於香港。

狄龍出生於廣東,姜大衛則出生於上海。二人都是兒時跟隨父母,來到了香港。姜大衛自幼便是童星,長大後被張徹看中,走上了打星的道路。而狄龍則是因為參加「邵氏」的演員訓練班,逐漸成為了一名動作影星。

1969年的《死角》、《保鏢》里,姜大衛、狄龍首次展開合作。而後的《十三太保》、《新獨臂刀》、《無名英雄》、《大決斗》、《拳擊》、《雙俠》、《惡客》、《水滸傳》、《四騎士》、《叛逆》、《大海盜》、《五虎將》等作品,則一步步穩定了狄、姜這對「雙子組合」的市場效果、票房地位。

不光是狄龍、姜大衛,在「邵氏武俠片」中表現活躍的 王羽、李修賢 ,也都來自於內地。

王羽 生於上海、長於上海,曾就讀於上海 體育 學院。1961年,王羽進入香港「珠海學院」求學。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王羽參與了「邵氏」的演員選拔,結果被張徹導演看中,出演了《虎俠鋤奸》、《邊城三俠》兩部作品。

因為早年曾在體校學習,所以王羽的身體素質,十分出眾。他在《虎俠鋤奸》、《邊城三俠》里的動作表演,也讓導演張徹十分青睞。1967年,張徹為王羽策劃了電影《獨臂刀》。這部作品上映後,引發了一陣觀影狂潮,成為了華語影視上「首部票房破百萬」的電影作品,而王羽也成為了當時「百萬武俠小生」。

《獨臂刀》之後,王羽又接連拍攝了《大刺客》、《神刀》、《獨臂刀王》等作品。70年代初,王羽因為不滿邵氏的薪資制度,與邵氏解約。失去了製片大廠的支持,王羽的電影之路,也很快走入低谷。

李修賢 和王羽一樣,生於上海。不過,李修賢幼年時就跟隨父母,來到了香港。成年後的李修賢,考入了邵氏的「演員訓練班」,自此開始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功夫片、武俠片一直都是邵氏主打的商業片類型。早年的李修賢,也在邵氏的安排之下,走上了打星道路,相繼出演了《五虎將》、《大刀王五》、《惡霸》、《盪寇志》、《射鵰英雄傳》、《刺客列傳》等作品。

進入80年代之後,李修賢離開邵氏,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並嘗試自導自演。隨著事業的獨立,他的電影之路也再上高峰。

1984年,李修賢因為自導自演《公僕》,成為了金像、金馬「雙料影帝」。而他與周潤發合作的《龍虎風雲》、《喋血雙雄》,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港片經典。

80年代初,黃元申、梁小龍合作的《大俠霍元甲》引入內地電視台,並引發了一股「收視熱潮」。出演「陳真」的 梁小龍 、出演「霍元甲」的 黃元申 ,被不少觀眾認為是香港本土演員,但其實這二人,也都來自內地。

黃元申 生於上海,幼年時跟隨父母來到了香港。1971年,23歲的黃元申,參加了邵氏的「演員訓練班」,畢業後順利走入了影壇,還憑借《餓虎狂龍》、《猛虎下山》等功夫片作品,獲得了不少導演的青睞。

70年代中期,黃元申看到港片市場大有可為,於是也組建了一家電影公司,打算獨立發展自己的事業。可是,自主創業並不容易,經歷了幾部作品的虧損之後,黃元申的電影公司走向了倒閉。

為了償還債務,70年代末的黃元申,走入了電視熒幕。78版《小李飛刀》、79版《絕代雙驕》、81版《大俠霍元甲》等作品,也在其後相繼誕生。

80年代的黃元申,在港劇市場之上順風順水。然而在80年代末,事業順利的他,卻突然選擇了剃度出家,就此結束了自己的演藝事業。

梁小龍 出生在廣東,和黃元申一樣,他也是幼年時跟隨父母,來到了香港。梁小龍的叔叔,在邵氏片場做過武術指導。而梁小龍也從叔叔身上,學到了不少拳腳功夫。

70年代初,梁小龍被製片人吳思遠看中,出演了《鬼旋風》、《香港小教父》、《生龍活虎小英雄》等功夫片作品,並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效果。

1978年,梁小龍還與成龍來了一場「雙龍會」,共同合作了武俠片《飛渡卷雲山》。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還是港片影史上,首部3D武俠片。

70年代末,功夫喜劇開始風靡,傳統功夫片快速衰落。梁小龍的電影事業,也隨之陷入低谷。之後的他,選擇轉型電視劇市場,拍攝了《大俠霍元甲》、《陳真》等電視劇作品。

80年代末,梁小龍嘗試回歸影壇,先後出演了《五郎八卦棍》、《猛鬼佛跳牆》等作品,但市場反響都十分平淡。直到2004年出演了《功夫》,梁小龍的電影之路,才真正「起死回生」。

進入80年代之後,「合拍片」的風潮開始興起,不少港片導演也開始進入內地尋找合作機會。而此時的不少內地動作演員,也都乘著這股風潮,走入了港片大銀幕中。 李連傑 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80年代初,張鑫炎導演來到內地拍攝《少林寺》。剛從「北京武術隊」退役的李連傑,順利通過面試,出演了片中的男一號「覺遠」。

這部戲上映後,不光在內地好評如潮,在港片市場也表現出色。隨後,李連傑被邵氏拉入旗下,還與劉家良合作了《南北少林》。

90年代初,徐克的《黃飛鴻》系列,讓李連傑的電影之路再上高峰。而《方世玉》、《中南海保鏢》、《給爸爸的信》、《精武英雄》、《黑俠》等作品,也都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動作港片經典。

因為《少林寺》走入港片市場的內地動作演員,不只李連傑一位。 計春華、於海、於承惠 ,也都在港片大銀幕上,有過出色的表現。

《少林寺》里的「禿鷹」一角,讓 計春華 開啟了自己的反派打星之路。作為李連傑的老搭檔,計春華在港片大銀幕上,也有不少經典反派形象。比如:《方世玉2》里的「於鎮海」、《新少林五祖》里的「馬寧兒」、《功夫小子闖情關》里的「大不良」。

當然,除了這些反派角色,計春華在港片銀幕中,也詮釋過正面人物。比如,《僵屍大時代》里的「師父」。2018年,計春華因病去世,他絢麗的電影人生,也在此時戛然而止。

在《少林寺》里出演「王仁則」的 於承惠 ,也有過一段短暫的港片歲月。1986年,「邵氏」為李連傑拍攝《南北少林》,而於承惠也受邀,出演了片中的「大反派」。

值得一提的是,拍完了這部《南北少林》之後,於承惠選擇了回歸內地影壇,並一直在內地大銀幕上活躍,直至2015年去世。

在《少林寺》里出演「師父」的 於海 ,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入了港片大銀幕。1986年的《南北少林》里,於海就出演了南少林高僧「釋忍」的角色。而1993年的《太極張三豐》里,於海出演了「師伯」的角色,並與錢小豪上演了一場拳腳打鬥。

1982年的《少林寺》取得成功之後,張鑫炎導演又拍了一部《少林小子》。在這部作品中,來自於北京武術隊的 黃秋燕 ,被張導看中,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少林小子》之後,黃秋燕也走入港片大銀幕。1986年,她與李連傑合作了《南北少林》,而1993年時的黃秋燕,還與楊麗菁合作了武俠片《天山玉女劍》。

值得一提的是,拍攝《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時,黃秋燕、李連傑因戲生情,登記結婚。而90年代初,李、黃二人婚姻破裂,黃秋燕也在拍完了《天山玉女劍》之後,淡出影壇。

80年代初,《少林寺》的火熱、李連傑的成名,引來了無數的跟風者。1984年,徐小明導演就跟風拍攝了《木棉袈裟》,而 於榮光 也在這股「少林跟風」熱潮中,開啟了自己的打星之路。

於榮光生於北京,是京劇大師於鳴魁之子。早年在戲台上練就的靈活身手,讓他獲得了徐小明導演的青睞。80年代中後期,《木棉袈裟》、《海市蜃樓》兩部作品,成功將於榮光推向了港片市場。

而後的《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給爸爸的信》、《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沖鋒隊之怒火街頭》、《的士判官》、《僵屍大時代》、《新警察故事》等作品中,於榮光精彩的表現,也獲得了一大批動作影迷的喜愛。

1982年的《少林寺》票房大賣之後,內地導演孫沙大受啟發,拍攝了電影《武當》。與李連傑齊名的「武壇名宿」 趙長軍 ,也因為這部《武當》開啟了自己的打星之路。

《武當》上映後,雖然不像《少林寺》那樣反響火爆,但也讓擔任男主角的趙長軍,獲得了不少港片導演的注意,其中就包括 洪金寶

90年代初,洪金寶策劃拍了武俠片《一刀傾城》,並邀請趙長軍出演了片中的大反派「袁世凱」。趙長軍在片中精彩的長劍表演,也讓觀眾們見識到了這位「全能武術冠軍」的實力。

在《一刀傾城》里,趙長軍的打鬥表演出色,而內地演員 楊凡 的表現也不差。

出生於內蒙古的楊凡,自80年代起,便開始在內地的電影、電視作品中活躍。《三國演義》里的「趙雲」、《水滸傳》里的「石秀」,也成為了楊凡極為經典的影視形象。

1993年的這部《一刀傾城》里,楊凡受到洪金寶的邀請,出演了男主角「大刀王五」,他精彩的動作表演,讓諸多影迷印象深刻,而他出色的演技,更是為影片增添了不少悲壯氣息。

只可惜,這部《一刀傾城》在1993年上映時,意外爆冷,成為了港片影史上的一顆遺珠。

1992年,元奎、李連傑拍攝了「正東電影」的創業作《方世玉》。在1991年拿下全國武術冠軍的 趙文卓 ,也被元奎看中,自此開啟了自己的打星之路。

趙文卓在港片大銀幕上,也塑造了不少經典作品。除了接手徐克的《黃飛鴻》系列,他在《青蛇》、《刀》、《碧血藍天》、《麻雀飛龍》等作品中,也都有精彩表現。

可惜,90年代末的港片市場快速衰落,趙文卓最終也未能取得像李連傑那樣的影壇成績。

沒能趕上好時代的不只趙文卓,還有 吳京 。1995年,袁和平看中了吳京,並為其拍攝了功夫片《功夫小子闖情關》,並希望其能成為「下一個李連傑」。

可惜,90年代末的港片市場一片頹勢。吳京在港片大銀幕上,未能闖出什麼名堂。新千年之後,《黑拳》、《殺破狼》、《男兒本色》等作品,雖然讓吳京積累了不錯的觀眾基礎,但卻未能讓其迎來事業高峰。直至2015年的《戰狼》問世,吳京才正式迎來自己的影壇高光時刻。

1993年,王晶拍攝《新少林五祖》時,發掘了內地動作小演員 謝苗

在《新少林五祖》中,謝苗精彩的功夫表演、靈動的演技,震撼了一大批觀眾。而之後的《賭神2》、《給爸爸的信》里,謝苗的出色表現,也成功掀起了一股「童星動作片」的市場創作熱潮。

可能是看到了謝苗的成功,台灣電影人朱延平,也在1994年發掘了內地動作童星 釋小龍 ,並為其拍攝了《笑林小子》。

在「童星動作片」的市場風潮影響之下,《笑林小子》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而朱延平也乘勝追擊,接連推出了《新烏龍院》、《中國龍》等作品。

1995年,謝苗拍完了《給爸爸的信》、《小飛俠》之後,選擇了放棄演藝事業,返回學校,完成學業。為了彌補謝苗離開後的市場空白,1995年的王晶,將釋小龍引入港片市場,策劃了《賭聖2:街頭賭聖》。

而李力持、邱禮濤也看準機會,先後為釋小龍拍攝了《十兄弟》、《黃金島歷險記》。

不過,90年代末,港片市場快速衰落,釋小龍的動作港片之路,也在此時走向落幕。

新千年之後,港片市場雖然一片困頓,但此時的不少港片創作者,依舊堅守著心中的那份熾熱。

2006年,葉偉信、甄子丹合作了電影《龍虎門》,而內地動作演員 喻亢、嚴華 ,也開始在這部作品,逐漸嶄露頭角。而後的《導火線》、《武俠》、《一個人的武林》、《特殊身份》、《追龍》、《肥龍過江》等作品之中,喻亢、嚴華的表現,也吸引了越來越多觀眾的視線。

2013年,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也讓內地動作演員 張晉、周小飛 ,走入大眾的視線。憑借片中「馬三」的角色,張晉拿下了一座「最佳男配」的獎杯。而周小飛飾演的「三姐」,也成為了不少觀眾的目光焦點。

《一代宗師》之後,張晉參與了《葉問3》的拍攝,還主演了「葉問」系列的外傳電影《葉問外傳:張天志》。而周小飛也加盟了之後的《葉問4》,出演了片中的「蔣師傅」。

內地動作演員 吳樾 ,近年來也在港片作品之中活躍不斷。其實早在2001年,吳樾就已經開始與港片創作者們進行合作,拍攝了《蜀山傳》、《老鼠愛上貓》等作品。不過,這些作品並沒有讓他取得什麼成績。

2016年,吳樾參與了《寒戰2》的拍攝。這部作品,讓他獲得了不錯的評價。而後的《殺破狼·貪狼》里,吳越精彩的打鬥表現,征服了一大批動作影迷。2019年的《葉問4》,他與甄子丹的拳腳對決,也成為了不少動作影迷們心中的經典動作橋段。

當然,港片大銀幕上的內地打星,並不止這幾位。而在港片幕後的武指團隊里,有不少武師,也都來自於內地。

其實,港片的發展,一直都與內地電影人有著密切的聯系。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一直都是「華語電影」的創作中心。不過,隨著抗戰的爆發,大批電影人從上海流亡到香港,這才促成了港片的崛起與輝煌。

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間,港片市場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大批內地電影人投身其中,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保證了港片的茁壯成長,這才有了「東方好萊塢」的輝煌光影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