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電影導演,以前的,現在的,都有哪些
01瑪莉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1978年出品)
該片是由德國新電影大師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編導的一部最為出色的影片。在1979年,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技術獎和紐約電影評論協會最佳女主角獎。法斯賓德1945年5月31日出生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1967年加入「行動劇場」,1969年拍了第一部劇情長片《愛比死更冷》(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一鳴驚人地獲邀參加柏林影展,展現他天才型的藝術天份。同年他只花9天時間拍成第二部電影《Katzelmacher》,該片贏得了德國電影獎最佳藝術成就等五項大獎,從此成為當時德國最受矚目的新導演之一。他是一位全才型的導演,身兼編劇、演員、製片、劇場經理、編曲、設計、剪接和攝影等多個職位,在14年的拍片生涯中,總共執導過41部電影,死時才37歲。雖然他的電影里經常出現同性戀,變性人,強奸,亂倫,虐待等鏡頭,很多畫面不堪入目,但他的作品能持續不懈地、勇敢地批判社會對弱勢族群的壓迫和不公平對待,以及對電影藝術的精湛掌握,使他在電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02錫鼓(The Tin Drum又保鐵皮鼓 1979年出品)
該片導演沃爾克•舒倫多夫(Volker Schlondorff)是德國新電影的新銳,他堅持了荒誕、諷刺的基調,如小奧斯卡的外婆安娜坐在土豆地邊,吃著滾燙的烤土豆,接著他的外公用卓別林式的步子跑到安娜的裙下躲起來,瞞過了追捕的士兵,而他的外公正在裙下和安娜做愛,並有了他的媽媽安妮。整個影片充滿了類似的表演和情節。這種荒誕、誇張的表演和情節讓影片顯得極端豐富。將成年人的世界詮釋成稀奇古怪的性和政治啞劇。片中隱喻和象徵手法的運用,以及多處從膝蓋高度拍攝的鏡頭等,為影片的荒誕和怪異增加了深度。《鐵皮鼓》是他的精心之作,該片於1979年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1980年又獲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獎。
03 墮落街(Christiane F. - Wir Kinder vom Bahnhof Zoo 1981年出品)
該片由尤里•埃得爾(ULI EDEL)導演,他真實地再現了1978年9月發生在德國的一名可愛的少女沾上毒癮後的恐怖遭遇。因此影片一經公映,就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性的社會效應,並創造了當年德國電影的最高票房記錄,最終獲得了德國電影最高獎——金碗獎。
04 嘉芙蓮娜的故事(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 肉體的代價 1975年出品)
該片是新德國電影四傑中的瑪格麗特•馮•特洛塔和他的丈夫施隆多夫合作的成名作品,也是他們的最佳作品之一。瑪格麗特•馮•特洛塔的作品還有《克里斯蒂娜•克萊吉的第二次覺醒》(1978)、《姐妹們,或幸福的平衡》(1979)、《瑪麗安妮和朱麗安妮》(1981)、《徹底瘋狂》(1983)、《羅莎•羅森堡》(1986)、《三姐妹》(1988)、《非洲來的女人》(1990)、《悠長的寂靜》(1993)、《諾言》(1995)、《羅森斯特勞斯的女人們》(2003)、《其他的女性》(2004)等。她以表現女性之間的政治關系見長,善於在宏大的歷史敘事之中,緊緊抓住歷史中的個人,使既成為有血有肉的人物,又和歷史背景密切相關。因此,她被稱為德國新電影之女首領。
05 赤裸(Nackt 2002年出品)
該片導演桃瑞絲•戴利(Doris Dorrie)畢業於太平洋大學,之後赴美國學習表演、戲劇和電影,1983年開始從事導演。她的作品以表現男女間的裂縫,特別在探索女人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尋求情感的忠誠和性愛的愉悅,以及建立持久的愛情的不幸方面獨樹一幟。因此被稱為「聚焦兩性裂痕的德國女導演」。《赤裸》是她的成熟作品,當年曾角逐威尼斯金獅獎。
06 走出寂靜(無音曲/沉默背後Jenseits der Stille 1996年出品)
《走出寂靜》是卡羅琳•林克的一部少見的感人佳作。她以感性的情調、細膩的手法、佳妙的鏡頭以及傑出的演員,描述了拉拉從依附家庭到發現自己的成長歷程,突出了打破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堅冰,達到相互間理解這個主題,使觀眾在兩小時內為她的影片而如痴如醉。該片不僅獲得了高票房,還獲得東京國際影展1997年最佳影片及最佳劇本獎,德國電影金帶獎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芝加哥影展金徽章獎,溫哥華影展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獎。
07暴力啟示錄(The End of Violence 1997年出品)
導演兼編劇的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在片中描寫了暴力的外在表現,有著針對加利福尼亞娛樂業的用心,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探討現代社會里的暴力問題。這位在戛納、柏林等電影節上屢獲殊榮的德國名導,憑借自己獨具魅力的新作品,贏得了評論家和觀眾們的喜愛,並獲得德國電影導演金獎,使他在世界影壇上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是「新德國電影學派四傑」之一。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旺盛的創作力仍能保持至今。
08 羅拉快跑(又名疾走羅拉 Lola rennt 1998年出品)
導演湯姆•提克威13歲就進入電影界工作,34歲編導及配樂、拍攝了曾獲得德國六項大獎的《羅拉快跑》(英國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獨立精神獎,最佳外語片,聖丹斯電影節觀眾獎-世界電影、歐洲電影獎最佳電影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他在創作上的反傳統和形式上的時尚氣息,使該片聲譽極佳被譽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該片的故事情節簡單,故事還重復了三遍,可是主人公在每次奔跑中的動機、動作和結果卻出人意料地不同,給觀眾提供了無窮的趣味。同時從這樣的人生遭遇中,引發的深刻的哲學思考。
09誘惑性假期(Love in Thoughts 又名少年不羈的煩惱 2004年出品)
擅長營造氣氛的導演阿奇米•馮•博里斯(Achim von Borries)在優雅浪漫、詩情畫意的上流環境中,將青春男女爆發的迷情與狂情,以及對情色的放浪和慾望的執迷,演譯出槍殺和自殺事件再現於銀幕之上。該片曾轟動一時,成為德國當年最為成功的影片,此後獲邀參加了20多個國家的影展。此外,他還有作品《再見列寧》(2004年)、《 想像之愛》(2004年)等作品。
10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Das Kabinett des Dr.Caligari,1920年出品)
該片導演羅伯特•維內創作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以其獨特的風格,創造性地將感性的形式,理性的內容統一於該片之中,從而為後人留下了在世界電影史上被推崇最多的影片之一。雖然,他的影片比新電影浪潮要早了數十年,但是他所創作的影片的表現主義風格和所塑造的瘋狂和幻想、殘忍和固執相結合的卡里加里博士形象,對西方恐怖片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不僅成為電影表現主義的開山之作,而且其影片風格極大地影響著全世界。由此可見,他的電影創新和形成的導演風格與新電影有著一脈相承的內在聯系。所以,在遴選新浪潮精品電影中,對這位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導演加上幾筆,以緬懷他對世界電影的貢獻。
② 誰看過法斯賓德的電影
法斯賓德
1945年5月31日,法斯賓德(Fassbinder,Rainer Werner)出生於巴伐利亞,父親是個醫生,母親是個兼職翻譯。法斯賓德出生的年代,正是德國最窮困混亂的時期,家裡擠滿了破落的親戚朋友。法斯賓德從小就缺乏父母之愛,一方面小法斯賓德更加孤獨內向,另一方面他也學會了虛偽的討好和乖巧。法斯賓德的家,也是父親的診所,坐落在一條通向慕尼黑市中心風化區的街道旁,風化區的妓女們經常到這個診所做政府的例行體檢,小法斯賓德從小就生活在以性為生意的氛圍內。五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小法斯賓德由母親撫養。
自私的母親,一直是法斯賓德的作品中常見的形象,可能就是源於這段兩人生活的折磨記憶。法斯賓德八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和一個19歲的少年成了情人,而這個19歲的情人覺得自己應該以父親的身份對法斯賓德盡責,小法斯賓德的苦惱可想而知。
1964年,法斯賓德決定中斷中學學業,進入慕尼黑一家戲劇學校,學習表演,當時的同學中就有後來德國第一女星、也是法斯賓德的愛將漢娜·許古拉。同時,法斯賓德時而做演員,時而做助理,並通過大量的影片觀摩,積累著自己的電影經驗。當財源匱乏的時候,法斯賓德也毫不介意地繼續在低級酒吧和外籍工人區拉客賣淫,與他同居的女人也是一樣,據說他早期的幾個劇本就是女友接客的時候在對門的酒吧里寫成的。
1965年,20歲的法斯賓德開始了自己電影的第一步,拍攝了短片《城市流浪漢》(城市遊民),第二年又拍攝了《小混亂》。兩部短片只能算是積累了經驗,法斯賓德仍然不能拍攝大型作品。
1966年,法斯賓德投考剛剛成立不久的柏林電影電視學院,卻未被錄取。
1967年以後的兩年間,法斯賓德開始從事舞台工作。最早參與到「動作劇院」時,法斯賓德只是個小團體的外來者,但他很快以野心和實力建立了自己在這個小團體里的領導地位。在1968年「行動劇場」從內部瓦解了,法斯賓德隨後領導著一批演員創立了「反戲劇」劇團,並成為負責人。在他的領導下,這個「反戲劇劇團」成了當時德國風起雲涌的先鋒派劇團之中最突出的。法斯賓德組織、創作、導演、主演了大量先鋒派舞台劇,不僅呼應了德國戲劇舞台「民主控制」的理念,而且為日後的電影攝制准備了堅實的基礎。很多「反戲劇劇團」的成員後來都成了法斯賓德電影攝制組的主要人物,像作曲家拉本,演員、美工拉伯,以及包括在「反戲劇劇團」客串的漢娜·許古拉在內的大量演員,他們都和法斯賓德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和瑞典的戲劇電影大師伯格曼相類似,這個穩定的團體為低成本高效率的電影製作提供了基本保證。1968-69年間,法斯賓德帶領著10餘名「反戲劇劇團」成員把主要創作投向電影領域,正式開始了瘋狂的電影創作生涯,在隨後短短的兩年中共拍攝了11部電影、電視。
如果說,法斯賓德最早的兩部電影短片中,《城市流浪漢》是來源於法國羅麥爾《獅子星座》的創意,《小混亂》則是向戈達爾的《精疲力盡》致敬,那麼,在幾年的「反戲劇劇團」的鍛煉之後,法斯賓德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劇作風格和電影形式。《愛比死更冷》,這部法斯賓德的處女作,是由他自編自導自演完成的。這部以好萊塢強盜片的形式描述現代青年彷徨心態的影片,還有受到戈達爾、梅爾維爾、施特勞布等人影響的痕跡,而且風格上也還很凌亂,所以還沒能在柏林電影節上脫穎而出,但已經在當時電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不斷突破自己的法斯賓德,並不願意被已經獲得廣泛認可和好評的日常生活題材限制,而是開始探索新的題材領域和美學世界。法斯賓德早期作品,大都由自己編寫劇本,或改編自自己執導的舞台劇,此時的法斯賓德開始向改編文學名著的方向發展。
73年,法斯賓德根據戛魯耶的小說改編拍攝了兩集科幻電視劇《被操縱的世界》(這部小說也在法斯賓德1978年拍攝的《一年十三個月》中再次出現)。第二年,法斯賓德完成了19世紀德國著名作家馮塔納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馮塔納的艾菲·布里斯特》(又名:寂寞),這是一次傑出而富有創造性的改編,成為法斯賓德著名的經典之一。稱影片是「富有創造性」的,其實法斯賓德幾乎沒有對原著的故事進行任何更改,只是根據影片長度進行了集中和濃縮。法斯賓德之所以把這部影片名稱定為《馮塔納的艾菲·布里斯特》,而不是《艾菲·布里斯特》是有著自己的考慮的。他要拍攝一部能反映出作家觀點的影片,也就是說,這將不是一個布里斯特的故事,而是由馮塔納講述的布里斯特的故事,影片中一再出現的小說原文字幕充分體現了這種觀點。片中,法斯賓德不僅以黑白攝影和近於無聲電影的手法造成時代的距離感,大量閃白的應用和多次引人注目地使用「鏡子鏡頭」也產生了疏離的效果,在形式上完善了影片的基本立場。同年,法斯賓德還完成了另一部著名「同志」作品《狐及其友》(又名:自由武衛)。
74年以後的幾年中,法斯賓德又拍攝了不少低成本電影:描寫「政治無定所」的《卡然婆婆上天堂》;諷刺對藝術家進行法西斯式天才崇拜的《壞蛋》;展現德國家庭與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虛偽、冷漠、欺騙、自私自利行為的《中國輪盤賭》;描寫當代恐怖分子勢力抬頭的《第三代》等影片。此一時期的法斯賓德,注意力過於集中在個人生活內容和當代德國政治方面,普通觀眾反應冷淡。於是,法斯賓德再次將視線轉移到名著改編的方向上來。
1977年,法斯賓德完成了兩集電視劇《鮑威澤》,改編自格拉夫31年的小說《鮑威澤先生的婚姻》。同年,法斯賓德完成了根據僑居美國的著名作家納博科夫的小說拍攝了著名影片《絕望》。這是一部耗資600萬馬克的巨片,幾乎是法斯賓德此前拍攝的十五部電影耗資的總和,影片以英語對白,並由世界著名影星迪克·鮑嘉主演,創下德國電影的新記錄。
同年,法斯賓德對德國國內的拍片條件和影片管理、資助機構日益不滿,險些決定離開德國到好萊塢發展。但不久放棄了這個計劃,開始應邀與新德國電影運動另外幾位主將克魯格、施隆多夫、辛克爾等人聯合執導一部反映西德社會現實的政論影片《德國之秋》,影片於78年完成。在法斯賓德導演的段落里,呈現了法斯賓德自己極其私人化的生活,主角就是法斯賓德和男友,以及他的母親。
1978年,法斯賓德拍攝了他最成功最受歡迎的著名作品《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在這部好萊塢情節劇色彩濃重的影片中,法斯賓德以一個女人短短一生為主線,把個人的婚姻、命運與德國的社會興衰緊緊聯系在一起,既塑造了一個生動的人物,又展現了社會和歷史,成為德國婦女命運的縮影,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影片不僅取得了轟動的票房效應,而且獲得多項獎勵,成為法斯賓德影片中少見的雙豐收。此後,法斯賓德又以此為出發點,拍攝了同樣以50年代德國社會現實為背景的女性電影《勞拉》和《薇羅尼卡·福斯的慾望》,完成了他女性立場和視角的德國50年代背景的女性三部曲。此外,與《勞拉》一樣拍攝於81年的二戰背景的《莉莉瑪蓮》,在背景年代上甚至也可以算是這三部曲的一個序幕,影片同樣也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就在他拍攝三部曲的同時,精力超人的法斯賓德還在79-80年完成了他另一套輝煌的巨作:14集,15個半小時,耗資高達1300萬馬克的電視連續劇《柏林亞歷山大廣場》。三部曲表現的是50年代的德國歷史社會現實,這套劇集則是展現20年代末經濟危機時期德國現實的宏大歷史畫卷;三部曲展現的是女性視角和女性立場,而《廣場》展現的則是法斯賓德自己的視角和立場。「《柏林亞歷山大廣場》是法斯賓德」表現「人、他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他的願望與沮喪的一部最全面、敘事上最富於變化的大綱」。兩項宏大的影像工程取得了無以倫比的輝煌成功,法斯賓德也在來自德國各界的歡呼聲中登上了他藝術生涯的最高峰。
1982年,就在法斯賓德拍攝完成了《薇羅尼卡·福斯的慾望》之後,他還拍攝了他個人的最後一部影片《水手奎雷爾——與魔鬼結盟》。德國著名女影星羅密·施奈德的逝世給法斯賓德帶來巨大的悲痛,而他籌備已久的《羅莎·盧森堡》也只能因此擱淺。
1982年6月,法斯賓德正在緊張籌劃著自己的新片《可卡因》和《我是這個地球上的幸運兒》。6月10日這天清晨三點半,他同居的女友回到家中,只聽到他房間的電視響而沒有他的鼾聲。雖然他有不經允許任何人不能進入他房間的慣例,但女友還是走了進去,只見法斯賓德躺在床上,已經氣絕,嘴裡還叼著一棵香煙。法斯賓德終於死於他長時間的慢性自殺——他的生活就是一個慢性自殺的過程:長時間毫無節制的工作、暴飲暴食、大量吸煙、過度酗酒、糜亂的雙性生活,超量毒品、安眠葯、興奮劑,法斯賓德一生保持著對自己身體持續的摧殘。
十天前,法斯賓德才剛剛三十七歲。
法斯賓德短短的一生拍攝了41部影片,編導、演出了27出舞台劇,超人的創作力讓人無法不聯想到他最後作品的片名——與魔鬼結盟。他的一生是一個傳奇,而他的死使他的傳奇更加圓滿。
恐懼吞噬心靈AngstessenSeeleauf(1974)
導演: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主演:
Brigitte Mira
Barbara Valentin
Elma Karlowa
類型:愛情 / 劇情
更多中文片名:
恐懼蝕人生 / 恐懼吞噬靈魂
更多外文片名:
Fear Eats the Soul
Ali: Fear Eats the Soul
Alle Türken hei?en Ali
片長:Germany:93 min / USA:94 min
國家/地區:西德
對白語言:阿拉伯語 / 德語
發行公司:e-m-s the DVD-Company
上映日期:1974年3月5日 西德
劇情梗概:60歲的清潔女工埃米因為避雨,在酒吧認識了10歲的摩洛哥人阿里,兩人在眾人的慫恿下跳了舞,最後阿里又送埃米回家,兩人在埃米的家裡相互訴說各自的寂寞,話多夜短,阿里錯過了末班車,留宿在埃米家裡。第二天醒來,埃米感到不安,阿里安慰她說恐懼會吞噬心靈。一個外籍工人在埃米家留宿的事很快在鄰居間傳開,人們都議論紛紛,房東的兒子也借交房租的事指責她,埃米不得以謊稱阿里是她未婚夫。以後兩人交往日密,最後兩人真的結了婚。婚後兒女們、鄰居們、埃米的同事們幾乎所有的人都指責他們,食品店也不再買東西給她,他們唯一的交往是阿里酒吧的朋友。埃米感到很難堪,於是跟阿里一塊去旅遊,希望回來後情況會好轉。回來後,情況果然好轉。原因是兒女和鄰居需要她的幫助,她的同事需要她一起對付新從南斯拉夫來的清潔女工,食品店生意不好爭顧客,人們因種種原因容忍了他們。但這時,阿里受不了社會的歧視又和吧女芭芭拉重歸於好,埃米找到阿里,兩人在第一次相遇的酒吧相擁跳舞時,兩人又感到了幸福。阿里突然感到不適,蜷伏在地,醫生診斷是患有嚴重的胃潰瘍,是因為外籍工人面臨壓力、緊張的生活和充滿敵意的環境造成的。
返回頁頂
這是一部敘述普通人生活的影片,是一個愛情故事,由兩個不同國籍、不同年齡的孤獨男女譜寫而成。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年近60的寡婦埃米與來自摩洛哥的汽修工人、30來歲的阿里在酒吧認識。兩人互訴苦悶、相互同情,在眾人歧視的目光下結成夫婦。隨著時間的推移,外界因素的改變使他們之間的內在差異凸現出來,矛盾也隨之出現,倆人的感情越來越疏遠。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The (1979)
聯邦德國阿爾巴特羅斯·特里歐電影製片公司與西德意志廣播電台聯合攝制
編劇:彼得·梅特斯海默(法斯賓德提供構思)
導演:賴·維·法斯賓德
攝影:米夏埃爾·巴爾豪斯
主演:漢娜·許古拉(飾瑪利亞)
克勞斯·勒維馳(飾赫爾曼)
劇 情:
影片講的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女性的故事。1944年,瑪利亞和赫爾曼.布勞恩來到某市政府結婚登記處登記結婚,恰逢盟軍轟炸,在爆炸聲中,瑪利亞和赫爾曼趴在地上簽了字,之後,赫爾曼就上了戰場,從此音訊全無。 瑪利亞為了生活,只好到盟軍開的酒吧去當了只賣啤酒,不賣自己」的女招待,並認識了美國黑人軍官比爾◇來赫爾曼的戰友回來,帶回了瑪利亞的的丈夫戰死的消息。瑪利亞非常傷心,但她不哭泣。她用冷水沖手腕來代替流淚。 瑪利亞從此與比爾同居並懷孕。一天,瑪利亞與比爾在一起的時候…
一年十三個月
導 演:
主 演: 福爾克·施潘克勒
首映日期:
影片類型: 同志
影片時長: 120 分種
艾爾維拉清晨的時候,扮成男裝到同性戀聚集地尋找男人,那裡的男人們出於對女性的羞懼和被欺騙的憤怒,毆打了這個曾經也是男同性戀者的變性人。艾爾維拉回到家中,遇到同居男友,兩人發生激烈爭吵,最後艾爾維拉被甩下男友的汽車,妓女措拉成了艾爾維拉的傾訴對象。艾爾維拉再次回到家裡,男友已經一去不返,她拿起一本科幻小說《被操控的世界》邊讀邊哭。
第二天,艾爾維拉被門鈴吵醒,她急忙跑去開門,卻發現不是男友,而是他變性以前的妻子依蕾娜。依蕾娜是擔心她變性以後被人利用而特意跑來的,但艾爾維拉用科幻小說中的觀點回敬了依蕾娜。
艾爾維拉在酒吧遇到措拉,便向她大談小說中的世界觀念。措拉建議艾爾維拉去找心理醫生,而艾爾維拉也無所謂多個聽眾。醫生也對艾爾維拉無能為力,兩人又去了孤兒院。年老的修女怎麼也認不出面前這個女人就是當年那個叫艾爾溫的小男孩,而艾爾維拉卻在聽到自己的童年慘境時昏到在地,措拉把艾爾維拉送回家,並守侯了一夜。
早上,艾爾維拉恢復如常,去找以前的情人安東,安東現在是很有影響的經紀人。但她沒有勇氣走上去和安東談話,而是在空盪盪的辦公室坐了一夜,清晨卻看到一個因身患癌症而被安東解僱的職員在辦公室自殺。艾爾維拉終於走進安東的辦公室,但安東卻不承認認識她,但是答應送她回家。
兩個人在家中見到被人打傷的措拉,就在艾爾維拉幫措拉找葯回來之後,卻發現兩個人已經滾在一起作愛了。艾爾維拉憤怒的換成男裝,剪去長發,跑出家門。
艾爾維拉回到自己以前的家,請前妻和女兒接受自己回來,遭到拒絕。深夜,艾爾維拉又找到曾采訪過自己的作家,再次被作家拒之門外。第二天清晨,那個作家在自己家地下室發現了艾爾維拉.
PS:還看過一些法斯賓德的片子,諸如《撒但陽光下》、《屈絲特婆婆上天堂》……比較晦澀和神秘主義,要是還想找什麼,給我發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