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d電影的製作流程
3d電影的製作流程如下:
1、設置:打開視頻轉換器,通過添加視頻按鈕,把要轉換3d效果的電影導入軟體,通過單擊主界面的3d圖標,可快速選擇3d格式,或者可以點擊上面的3d效果按鈕。進入3d效果設置窗口,在此窗口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每一種3d效果的不同,及對3d立體深度進行設置。
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3d電影在國內大范圍上映實際始於2008年的《地心歷險記》。近在咫尺的細微生物、呼嘯而過的珍奇異獸、過山車般身臨其境的美妙感覺。100元的高昂票價和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讓該片在有限的80塊3d銀幕放映27周,票房達6700萬元,平均每塊銀幕票房80萬元。
2. 3D動畫短片是怎麼做的
大概用一個 3D製作的軟體就好了。
現在一般是3DMAX瑪雅。
建渣碰模-貼材質-綁衡答骨架-打光-KEY幀-調整--渲染。
一般每如攔談步都有專業人員去做,每步做的時候也會用到各種插件提升效果。
渲染出來的動畫 一般要後期製作 ,比如剪輯順序 配音 調整畫質,後期處理等, 好像專業的用 AE的比較多,也夠用了。
希望能幫到你
3. 3d動畫片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使用了3D動畫製作技術製作完成。
動畫是一門藝術,而動畫師則是藝術家。他們可不是通常意義上單門學派的藝術家,而是集諸多職業素質於一身的綜合性藝術家。他們不但要熟練掌握泥塑、雕刻、美術、攝影、表演等技藝,甚至還要了解數理化生等學科,才能成為一流的3D動畫師。
與任何3D動畫製作工藝的流程一樣,3D動畫師在一部動畫片製作過程中所擔任的,是一個辛勤且苦命的技工。首先要有原畫設計圖,動畫師才能根據設計圖製作出3D人物和場景。藝術總監拿出設計圖紙後,動畫師就彷彿泥塑藝術家靈魂附體一般,開始對著電腦屏幕蹂躪一個虛擬立方體——行話叫「建模」。這就好比泥塑藝術家在捏泥人,只是人家用的是手和刻刀,而動畫師用的是滑鼠和鍵盤。
及至動畫師眼圈發紫時,角色形態基本就出來了,這時藝術總監就會讓動畫師「上材質」。所謂「上材質」,就好比是泥塑藝術家給泥模子上染料。但泥塑藝術家用的是筆,而動畫師用的是3D製作軟體。這可是個細活,需要不斷修改,細致繪畫,反復在3D模型上繪制。
材質上好之後,下一步工作則是「綁定骨骼」。「綁定骨骼」又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給做好的3D模型安上骨骼,讓3D模型運動起來。因為現在完工的只是一個上了色的「泥塑」,一動就會「折胳膊斷腿」。這時動畫師暫時變成了一名提線木偶製作者,為3D模型安裝能動的關節和骨骼。可角色都已捏好,又怎麼安裝關節呢?沒關系,電腦和3D製作軟體沒有什麼不可能實現的。綁定的過程,就好比外科醫生給肌肉撕裂患者進行骨骼肌縫合,其復雜程度和「惡心」程度可想而知,此處不再贅述。
骨骼「裝」好之後,就該來「調動畫」了。直到這時,動畫師才開始製作動畫片的精髓,讓「靜態」變成「動態」。
如何讓動畫角色的運動更為自然更符常理呢?動畫師不得不進行職業轉換,暫時成為一名「演員」,親自把動作演練一番,讓自己感受角色,並與角色融為一體,用細膩的感覺和精湛的技藝細心調制模型的各種QQ刷鑽動作。
當動作基本完成之後,就要進行最後一步了:把模型放在高配置的機器上「渲染」,說白了也就是讓電腦把3D模型和場景變成一幀幀靜止圖片的過程。這是一個相當耗時的過程:動畫模型做得越精細,渲染一幀的時間也就越長。《功夫熊貓》一幀耗時4小時,而一秒鍾動畫片可是24幀啊!待一幀幀的靜止圖片被渲染出來後,再用軟體把它們連在一起,一部3D動畫基本上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隨著動畫作品質量和時長的提升,以上這些製作絕對不可能由一個人來完成,所以動畫企業必須進行流水作業,專人專項,各負其責。所以說動畫是藝術,但動畫製作卻是工業,而且屬於高端製造業,這可不是做一枝筆或者一塊橡皮那麼簡單。
而國內在游戲和3D動畫和網路游戲的雙重渲染下,3D動畫熱潮越來越高,3D動畫產業的崛起已成不可否認的事實,而動漫培訓和游戲培訓火爆可見一般,國內急需建立完善的游戲動漫教育體系!
4. 日本的3D動畫電影怎麼拍的
日本3D動畫用的是CG動畫和真人捕捉的方式進行拍攝的。
cg通常指的是數碼化的作品,內容是純藝術創作到廣告設計,可以是二維三維、靜止或動畫。廣義的還包括DIP和CAD,CG的概念正在擴大,由CG和虛擬真實技術製作的媒體文化,都可以歸於CG范疇,它們已經形成一個可觀的經濟產業。
所以提到CG時一般可以分成四個主要領域:包括二維、三維的,靜止畫、動畫(movie),從自由創作、服裝設計、工業設計、電視廣告(CM)到網頁設計,可謂包羅萬象。
從手冢治蟲的『鐵臂阿童木』起,日本的動畫就廣為世界所熟悉,在電腦普及之前,靠手工繪制的動畫已經成了日本的朝陽產業。但在人工費等成本不斷上漲中,如果沒有導入電腦就很難想像動畫產業今天的規模。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新作品一再創造了票房的新記錄。
日本雖有東映那樣的製作『影院動畫』的大公司,但大部分的作品還是出自小公司,小公司在很多製作方面又要委託零細的加工專業和個人製作者。
日本動漫很少用3D:
日本是動漫的高產大國,有許多的人從事著與動漫有關的職業。比如說動漫培訓基地、研究院和聲優養成所等等,在日本數不勝數。僅僅是在東京就有青二塾、代代木動畫學院這些著名的院校,2D動畫的發展明顯比3D要早得多而且也優秀得多。
5. 3D電影是如何拍攝和製作出來的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
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
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
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5)3d動漫電影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擴展閱讀:
3D電影觀看不宜人群
1、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斜視、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眼部手術恢復期的患者。有關專家提醒做過激光近視眼手術的患者在恢復期內不可經常觀看3d電影,在3個星期內最好不要看3d電影。
2、高血壓、心臟病、眩暈症、恐高症者,精神抑鬱或狂躁者。3D電影的畫面內容多為飛行、旋轉、快速切換、穿越起伏的運動場景,對於平時有恐高、暈車症狀的觀眾易產生精神緊張和心理不適,此外3D電影音樂和畫面比較刺激,看後感覺會比較高興,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血壓升高、頭暈、胸悶等不適。
3、高度近視眼患者、遠視眼患者、老年人、有閉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以及「淺前房、窄房角」的觀眾都屬於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不宜觀看3D電影。
眼睛長時間處在光芒較暗環境中,瞳孔擴大,就會使周邊虹膜堆積,房角變的更窄,影響房水循環,導致眼壓升高,誘發閉角型青光眼。另外電影畫面場景驚險刺激,可興奮人體自主神經系統,也可以使瞳孔散大,引起青光眼發作。
6. 3D電影是怎麼實現的立體感是如何產生的
人們看到的世界是3d是的,因為你能真正感受到每個物體的距離、幾何形狀和大小。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計算過程,3D電影原理 3D這部電影通過兩個鏡頭從兩個不同的方向拍攝場景,然後用兩個放映機同時放映兩組膠片,使兩組圖像在屏幕上重疊。通過特殊的3D眼鏡,兩隻眼睛看到不同的圖像,大腦會自動產生三維視覺效果。
顏色實現3D效果會使最終圖像失去一些顏色,看起來非常不真實。所以人們想出了其他方法,除了顏色,還有其他我們無法察覺的區別,比如方向,有些光「橫」還有一些光「豎」是的,雖然這對我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顏色沒有影響,但我們可以製作只能通過水平或垂直光的鏡頭,然後拍攝鏡頭和3D這種鏡片可以讓左右眼看到不同的畫面,產生眼鏡3D效果。不管怎樣,3D電影給了我們一種平面圖像深度的錯覺。雖然這些方法相對簡單,但效果仍然有限。我們只能盯著特定方向的屏幕,而不能全面地觀察物體。
7. 3D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3D電影在拍攝的時候,就是用兩架攝影機模仿了人的眼睛。行內有『昆蟲眼』、『人眼』、『巨人眼』之說,如果要拍很近的景,兩個攝影機要像蒼蠅的眼睛一樣離得那麼近。一般的話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跟人眼差不多。如果要拍遠景,兩個攝像機就要分得像巨人的眼睛那麼開。
根據拍攝距離的遠近,有一個公式來算出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應該擺放得多遠。但是光靠公式也不行,主要還是要靠經驗。有時候兩個攝像機可能會垂直著或是斜著放,然後再用一面鏡子,才可以完成拍攝。
(7)3d動漫電影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擴展閱讀:
3D技術的應用:
3D技術的應用普及,有面向影視動畫、動漫、游戲等視覺表現類的文化藝術類產品的開發和製作,有面向汽車、飛機、家電、傢具等實物物質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也有面向人與環境交互的虛擬現實的模擬和摸擬等。具體講包括:3D軟體行業、3D硬體行業、數字娛樂行業、 製造業、 建築業、 虛擬現實、地理信息GIS、3D互聯網等等。
8. 3D動漫怎麼製作的
大型3d動畫是很龐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製作,首先你要用3d軟體(如:3dsmax、maya、XSI等)製作,據我所知,最基礎是要建立模型(等於出現外形輪廓),接著就是動作骨絡設置並綁定在模型上(等於賦予模型動作表雹凱情),繪制材質並賦予(等於給模型上色並表現紋理),然後就是打燈光(等於增加場大肆脊景明暗,體現體積感,產生陰影
),然後就是鏡頭設置和渲染(等於一般動畫片的鏡頭和把製作好的片子輸出成視頻格式),最後就是滾滲後期製作(等於優化片子畫面,增色和添加更多的效果,需要用到專業視頻軟體
)如果樓主有興趣可以上「火星時代「網站了解了解,還有就是上優酷搜一下「巫妖王幕後製作花絮中文字幕」了解一下暴雪公司是如何製作魔獸巫妖王的3d開場cg的
9. 3d電影怎麼拍出來的
1、3D電影用兩台攝像機模擬左右兩眼視線,分別拍攝兩條影片,然後將這兩條影片同時放映到銀幕上;放映時再採用必要的技術方法,使觀眾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圖像,右眼也只能看到右眼圖像,如此就會使畫面更加立體。
2、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現象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更多關於3d電影怎麼拍出來的,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184681615983184.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10. 3D動漫是怎麼製作的
需要用什麼軟體製作?
主要是Maya,這是主要平台。在製作的過程中還有一些輔助軟體如Mudbox、Silo、UV、xNormal、Photoshop、Blender、Zbursh、Preniere、AE等等。
製作流程是什麼?
1、劇本、人設、分鏡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劇本,劇本里的主人公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人,這叫做角色設定,有劇本跟角色還是不夠的,那隻是腦補劇情,我們要將它變升螞成圖像,讓參與製作的人都能懂要表達的故事和劇情。
2、建模
根據前期畫師們的人設圖和場景早笑慎圖,建場景模型、角色模型、道具模型。從基本的幾何體(立方體、圓柱等)開始,拉伸,截面,旋轉,合成,加線建成模型。模型要簡潔高效,不能有多餘的點線面,不然會影響之後的材質和渲染。
3、綁定和蒙皮
給角色模型建立、綁定骨骼,蒙皮,刷權重,做曲線控制器。先建立人物的骨骼,骨骼和各種控制點做好之後做蒙皮。
4、動畫
根據前期錄的音,給相應角色調口型,根據前期的分鏡建立鏡頭和建模的場景、道具模型,糾正角色的動作,再發揮想像給角色們加戲,加隨動,加表情。動畫是作品的靈魂,動畫做的真,人物才能鮮活生動。每一個小動作的設計和執行都是體現人物性格的關鍵。
5、材質、燈光與渲染
這三個方面是密不可分的,這個過程從建模之後就要一直進行。有了真實的材質畫面才逼真,有了燈光才有氣氛和故事。3d的布光與電影布光有很多相似之處,除了像電影燈光師一樣分辨如何創造氣氛和畫面之外,也可通過控制光的種類、強度、形狀、顏色、反射方式、陰影等來模擬真實的光影效果。調整材質的物理性質可以模擬出不同的效果:金屬、塑料、皮質、玻璃等等。材質的紋理用Photoshop做出來圖片之後貼在模型上。
6、合成
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好的合成能化腐朽為神奇。把渲染出來的層面合成起來,調整光和材質的不足之處,把背景和特殊效果與畫面合成在一起。
7、剪輯
剪輯就是把渲染合成好的各個鏡頭拼在一起,整體調整色調,配音,配樂,加陸敬片頭、字幕、職員名單。
關於3D動漫是怎麼製作的,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游戲建模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游戲建模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3D動漫是怎麼製作的?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