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難得的好製作,一部用心拍出的戰爭片《南征北戰》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還記得這句經典的台詞嗎,老電影《南征北戰》中,國民黨的李軍長由於被我解放軍圍困,突圍無望急切懇求同僚張軍長趕緊向自己靠攏的情形。這部電影是新中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片,深受人們的喜愛, 觀眾把《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征北戰》則排在第一位。
近幾年來,由於一些抗日神劇的出現,人們對軍事題材的電影紛紛吐槽,什麼手撕鬼子,褲子裡面藏手榴彈,影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實時出現,軍人留著酷酷的發型,衣服永遠那麼干凈筆挺,女兵戰場上穿著裙子等等數不勝數,讓觀眾十分的失望。
可是同樣是軍事題材影片的《南征北戰》,卻為什麼很少讓人吐槽呢?
第一,影片真實, 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在華東戰場發生的一個真實的一個戰例,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我華東部隊於蘇北七戰七捷以後,為殲滅敵人,大踏步後退,向鳳凰山轉移,最後在鳳凰山圍殲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以及增援的張軍長的部隊。·當時的創作組深入當年參戰部隊進行深入采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最後形成了劇本。
第二,影片創作團隊強大,在軍事題材的影片中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當時《南征北戰》是作為八一建軍節獻禮的唯一影片,導演成蔭領命後很快組建了一支創作班子,《南征北戰》最早的底本兒來自一部話劇,該話劇由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底本,顧寶璋,沈默君,沈西蒙三位部隊作家通力合作,最後形成了電影《南征北戰》的劇本,為了加大影片的真實性,影片還專門請來了軍事學院的戰役戰術教授。
在寫劇本的過程中曾指揮過華東戰場的開國大將粟裕,親自為導演的講解了當年戰場上的各種情形和變化。林彪和陳毅元帥也對劇本其中的一些台詞進行了修改。可以說南征北戰的創造團隊有二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是後來的影片所沒有的待遇。
第三,為了顯示影片效果用的真炸葯 ,為了早日完成拍攝和增加影片效果,上級有關部門給《南征北戰》劇組調來了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撤下來的一個團的解放軍,他們同時帶來貨真價實的各種武器,從機槍,到裝甲車,從坦克到軍用吉普車等。更真實的再現了戰爭的真實場面。
《南征北戰》炸葯用的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葯,由於炸葯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戰士們沒有什麼事毫發無損,倒是當兵多年且從未負傷的導演成蔭,腿上崩了兩個小窟窿。
第四注重細節 ,《南征北戰》影片裡面的軍人不但真實參加過戰爭,就連道具都是真的,裡面戰士們扛槍的姿勢,打槍的手勢,走路及說話的語氣很有軍人的氣勢,都是相當標準的,不像現在的影片很是做作。而且機槍手的旁邊都配備有副射手。這是很多影視劇忽略的一個場景。
第五,演員認真體驗生活, 體驗生活這個傳統是一個優秀演員扮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比如《霸王別姬》里的張國榮為了飾演好程蝶衣這個角色,提前半年來到北京拜戲劇大師張曼玲為師,不僅學,還去劇院看其他演員表演,最後把程蝶衣演得惟妙惟肖,雖然最後自己以一票之差與戛納影帝失之交臂,但是影片最後拿了戛納最高獎「金棕櫚」大獎,這與張國榮的出色表演還是分不開的。
《南征北戰》的導演也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扮演男一號高營長的馮喆,由於長得比較英俊瀟灑,他就主動要求去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摸爬滾打出操訓練,把自己打磨得像一個戰爭年代的軍人。其他幾位扮演首長的陳戈,王力,湯化達也同樣在軍營體驗著生活。
飾演反派張軍長的項堃,他體驗生活的地方有些特殊,為了突出角色的狂妄,尋找關於原型張靈甫及其他類似的國民黨將領的相關材料,他打掃出一間小土房,利用拍攝間隙深仔細推敲人物,對每一個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都用心揣摩。他人瘦了許多,銀幕上的形象卻豐滿了。
第六,群眾甘願奉獻 ,《南征北戰》是在山東沂蒙拍攝的,這里是革命老區。由於當時是夏天要拍一些冬天的戲,可是到處都是綠油油的田野,果樹,哪有冬天的景色啊,再換外景地既費時又費力還會影響影片拍攝進度,就在導演為難的時候,這一位老農民過來說:「這些樹是俺們家的。為了拍電影我捐出來了,哪棵樹礙事就除哪棵,不用犯難!」老大爺的誠懇把導演成蔭和人們深深感動了,於是一個班一棵樹,凡是電影鏡頭帶著的就用手捋干凈,帶不著的一個樹葉也不準動,戰士們便開始了特殊的任務摘起了樹葉。
影片拍攝時也有許多花絮,一些解放軍戰士不願出演該片,因為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好在一位營長做工作,戰士們最後高高興興的投入到拍攝中。在山東青州拍外景,當地群眾們看到一隊戴著鋼盔、穿著美式皮靴的「國軍」走來時,許多人氣憤地朝這些「國軍」扔起石頭。
影片還流傳了很多經典的話語,例如參謀長感嘆「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李軍長喊話求救「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拉兄弟一把吧 !」李軍長向張軍長求援,張軍長安慰他喊道,「 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最後5分鍾! 」等等。
結束語,由於影片的經典,在1974年由導演成蔭率領一批人員拍攝了一部彩色的《南征北戰》,經典的東西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回憶。
② 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的主要內容
採納吧,別猶豫了!!!
《橋》是中國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反映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故事片。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攝制。編劇:於敏;導演:王濱;攝影:包傑;美工:劉學虎;主要演員:王家乙、江浩、陳強、呂班。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947年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為了配合人民解放軍全面進攻,某鐵路工廠接受了修復松花江鐵橋的任務。在缺乏鋼鐵、煉鋼爐損壞等嚴重困難下,廠長發動共產黨員、積極分子,組織廣大工人日以繼夜地修復了煉鋼爐,制出橋座和鉚釘,在松花江解凍前修復了大橋,支援了解放戰爭。影片通過老梁和老侯頭兩個工人形像的塑造,表現了工人階級擁護共產黨、戰勝困難支援解放戰爭的熱忱,歌頌了他們嶄新的勞動態度和巨大的創造力。這部影片在畫面的構圖,故事的發展,人物的表現等方面,都已經具備了一種健康有力、樸素、明朗的風格,成為中國電影事業上的一座新橋梁。
③ 第一部中國電影大片是什麼電影
中國內地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2002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上映了一部電影,可能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被永久地載入電影史冊。
《英雄》做到了中國電影的數項第一。它是第一部在中國本土打敗進口片的國產電影,也是第一部打破以前計劃經濟遺留下來不合理的票房分配製度的國產電影,同時更是第一部在北美市場打敗好萊塢電影的中國電影。
本來以為是美好的開始,沒想到這居然就是巔峰,至今《英雄》仍然是海外票房最高的內地電影。
④ 中國十大必看戰爭片
由於上個世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殊背景之下,中國涌現了很多優秀的戰爭電影,而中國戰爭電影在中國電影產業中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20世紀下半葉,這些電影對中國人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下就是中國十大戰爭電影排行榜清單。
10.《八百壯士》
《血戰台兒庄》」是1986年由楊亞元執導的中國戰爭電影,由葛亞明和翟俊傑主演。抗日戰爭期間,著名的國民黨將軍李宗仁指揮山西勇敢戰斗,殲滅了1萬多名敵人。在電影中,李宗仁,張自忠,王明章,孫連忠等將軍的道德和鮮明個性得到淋漓盡致的描繪。
⑤ 中國第一部抗戰影片
1937年,費穆導演的《北戰場精忠錄》是第一部直接表現抗日戰爭的故事片,影片在故事情節中還插入了一些戰場上的激戰鏡頭,令觀眾直接感受到戰爭的氣氛。
⑥ 中國第一部抗戰電影叫什麼名字!
保 衛 我 們 的 土 地(1938)
導演:史東山
編劇:史東山
主演:魏鶴齡/戴浩/舒綉文
類型: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國語
片長:40
⑦ 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並非《上甘嶺》
1956年1月,距離抗美援朝勝利結束已有兩年半時間,長影廠首次對外公布了籌備拍攝《上甘嶺》的消息。劇本最初起名為《24天》,由導演林杉、沙蒙以及時任志願軍文化部文藝科長的曹欣和十六軍文工團長崔家駿(筆名肖矛)共同創作,講述了志願軍某部八連忍飢挨餓、頑強堅守上甘嶺24天,終於迎來大反攻的最後勝利。
該片原定於當年的10月1日上映,但由於拍攝工程浩大,直到1957年春節才與觀眾見面。從元月27日至2月28日的一個月里,《上甘嶺》僅在北京一地就連續上映了876場,觀眾達679675人次,平均上座率超過了92%,打破了首都上映任何一部影片觀眾人數的最高紀錄,可謂盛況空前。
准確地說,《上甘嶺》是新中國第一部正面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片,而抗美援朝是一個宏大的題材,早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之際,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故事片亦已誕生。
1950年10月26日,在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打響了入朝參戰第一仗的第二天,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簡稱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宣告成立並向全國發出通告,「努力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的實際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務使全國每一處每一人都受到這個愛國教育,都能積極參加這個愛國行動。」
作為解放前受美帝國主義侵略最深重的城市,上海人民的反美愛國熱潮無比高漲,昔日的「電影皇帝」金焰身為電影界為數不多的朝鮮族演員,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現身說法,控訴帝國主義的罪行,表達了「願為祖國灑盡最後一滴血」的決心。
1951年,上海私營的長江影業公司率先推出了國內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故事片《控訴》,該片是根據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上戲前身)師生創作的獨幕話劇《美帝暴行圖》改編,由電影演員蔣銳、高博、錢千里、王人美、韓濤等與劇專學生共同演出。
影片由「戰爭販子」、「偽君子」、「原子筆大王」、「景明大樓」和「如此紀律」等5個段落組成,由楊村彬擔任總導演,朱端鈞、胡導、何兆璋、許秉鐸和謝晉等5位導演各負責一個段落,當時謝晉年僅27歲,這是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
《控訴》一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當時民眾中普遍存在恐美、親美和對自身力量認識不足的問題,一來擔心「中國打不過美國,因為美國有原子彈」,二來擔心「前方戰爭會影響後方物價」,甚至有人還有「解放後的生活不如解放前好」的錯誤觀念。《控訴》全面揭露了美蔣反動派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種種暴行以及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本質,在當時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1952年,長江影業與其他7家私營電影企業聯合組建為國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次年又與已有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上影。正是在這個合並過程中,上影派出了一支由范正剛帶隊、馮喆、孫道臨、金乃華、潘文展、穆宏、史原、凌之浩、鐵牛、仲星火、孫永平、王琪和葉小珠13人組成的演員隊伍赴朝慰問演出並體驗生活。他們冒著炮火為前線的志願軍戰士進行演出,迎著烽煙進行采訪,搜集素材。
在一次轉移陣地的途中,之前曾在上影第一部影片《農家樂》中扮演陳七斤、在《勝利重逢》中扮演耿老爹的范正剛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2歲。
1953年5月,就在志願軍發動夏季攻勢之際,上影接到了拍攝反特片《斬斷魔爪》的任務。該片原名《罪惡的黑手》,劇本出自時任公安部宣傳室副主任趙明之手。抗美援朝之初,趙明曾陪同蘇聯專家前往東北,了解到美蔣特務試圖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到我國境內、陰謀策劃破壞和顛覆活動的敵情,聯繫到1952年6月23日美國侵朝空軍曾大規模轟炸中國境內的鴨綠江水電廠,他決定以電影的形式動員廣大幹部群眾提高警惕,自覺地與國內外敵人作斗爭,保衛新生的共和國。
這個劇本得到了公安部長羅瑞卿的肯定,電影局原本希望由東影(長影的前身)拍攝此片,由干學偉執導,但干學偉和曾拍攝過新中國第一部反特片《無形的戰線》的伊明均認為該劇本問題多多,遠不夠拍攝水平。
經過修改,劇本最終輾轉到上影,接手此片的是解放前拍出過《萬家燈火》和《希望在人間》等現實主義力作的著名導演沈浮。由於開拍時,朝鮮停戰協定已在板門店簽字,影片僅保留了總工程師周昌民為防範美軍飛機轟炸研製先進的防空武器這個引子,更多注重表現的是新 社會 的面貌、新時代的精神,將更多的筆墨用在了人物塑造和人物心理的描寫上。
盡管如此,該片依然被視為一部側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影片匯集了陶金、張伐、韓非、高正、高博、陳述、凌之浩、李緯等一批影星,並在青島和哈爾濱兩地拍攝外景。反特片是抗美援朝電影的一個主要分支,其代表作當屬1960年長影拍攝的《鐵道衛士》,而《斬斷魔爪》則比《鐵道衛士》早了6年,當然,也比《上甘嶺》提前問世。
⑧ 華語影史有哪些經典的戰爭片值得觀看
雖然中國電影問題重重,戰爭片在電視劇領域,抗日神劇已經成為笑話的存在。但並不代表,中國並沒有好的戰爭電影。
第1:首推的《大決戰三部曲》
其實中國戰爭電影,如果要把時間再往前推,還能推到更早的《地道戰》《地雷戰》等等電影。
時間再往前推,便是十年時期的樣板戲戰爭片。時間總不能再推前推,因為再往前就是戰爭時期的抗戰的宣傳片。
這些電影對於當下的中國觀眾,可能《地道戰》和《地雷戰》有些印象之外。更早年代的戰爭片,已經非常的模糊,感慨不深。
而那個年代的國產戰爭片,從里到外都是又紅又專,不太符合現在很多文青什麼「反應戰爭真實人性」的要求。
但90年代初期的《大決戰三部曲》絕對是個例外。
這三部電影雖同樣屬於由中國官方主持,各個特型演員表演,再到內核反應都又紅又專的模式,但這三部電影非常客觀。
因為 歷史 上面,中國在三大戰役的正面表現,它確實就是這樣的。
《大決戰三部曲》《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充分展現了在解放戰爭的時候。國共雙方對於戰爭的表現,兩黨領導的能力和水準。
這個《大決戰三部曲》,成為了中國官方主導二戰戰爭電影的高峰,後來再也沒有達到過。其中調度真正的解放軍士兵的大場面,也成為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再難還原的場面。
第2:馮小寧的戰爭三部曲
這是馮小寧,不是馮小剛,有些觀眾千萬不要看錯了。雖然馮小剛後來也拍過口碑不錯的《集結號》和帶戰爭的災難片《一九四二》。
但馮小寧早期的戰爭三部曲相比,伯光覺得馮小寧的戰爭片雖然戰爭場面表現不太好,但內涵更加深刻。
馮小寧導演先說一下,中國著名第五代導演,後來還拍攝了《舉起手來》這種 搞笑 抗日片,近幾年的電影是越來越不行了
要論中國戰爭影片,最經典的莫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解放戰爭系列片《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了。三部電影系統的表現和詮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波瀾壯闊的、全景式的、史詩般的真實 歷史 。
大轉折講的是1947年7月為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的故事;
大決戰講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國共的三大決戰;
大進軍講的是在三大戰役之後,1949年4月第二次國共和談破裂,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 歷史 。
《大轉折》共兩部分別是《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主要內容是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1947年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為了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在艱難的作戰環境中,實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階段。
《大決戰》三部,分別是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主要內容是
1948年3月,開始了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略大決戰,同時也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遼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戰役。三大戰役結束,國民黨軍隊主力盡失,長江以北基本解放。
《大進軍》共四部,分別是《解放大西北》《席捲大西南》《南線大追殲》《大戰寧滬杭》。主要內容是三大戰役結束後,1949年4月1日,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軍四個野戰軍全面出擊,分別打過長江天塹,進軍大西北、大西南,風卷殘雲,勢如破竹,排山倒海,勢不可擋,解放中國大陸全境。
1.《太行山上》這部電影個人已經看過無數遍了,但每看一次都覺得挺好看的。
個人覺得《太行山上》是一部史詩般的宏篇巨作,在觀看電影的整個過程中,感動著的同時,也在深深的思考著。我想,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和人民戰爭思想,正是因為有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浴血奮戰,中華民族才第一次取得近代以來反對列強入侵的全面勝利。影片中,日本人稱:「斬斷太行,就斬斷了中國的脊樑。」然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卻讓日本人的夢想化為了泡影,是中國共產黨撐起了中國的脊樑,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2.《金陵十三釵》這部影片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有點稍微枯燥,但看到後面看到從李教官救一群女學生為了守衛最後的南京時,從他本可以逃走卻守護教堂時。看到當神父從一個避難人一個旁觀者看到女學生們收到欺辱挺身而出成為守護者時,我的確被感動了。
南京淪陷的時候 一群看似一生都不會有接觸的人被一座破廢的教堂緊緊的綁在了一起 在這座看似安全的「孤島」中 他們猶如一條船上的螞蚱 進亦難退亦難 在日本人多種形式的暴虐中 他們共同經歷著生死相離的痛苦和慘絕人寰的折磨 那群秦淮河畔搔首弄姿行為放盪 衣冠不整的妓女 卻在如此浩大的背景下完成了人性的回歸和自我救贖,影片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看著看著的同時人也會被慢慢震撼著。
3.《紅海行動》很多人都說這部影片堪比《戰狼2》,但就我個人看來,我覺得比《戰狼2》還好。
記得影片中的一句話:「一個中國人都不許傷害,一個中國華民都不能少」,那一刻,我為我的祖國而驕傲。
在影片中,仍歷歷在目的是石頭死去的那一刻,彷彿時間在她身上凝固了一般,前一刻的英勇,卻在下一刻走得那麼安然,糖應該是甜的,那是最心愛的女人給的,但它卻也是苦澀的,應為,沒有了以後。想想如今的我們,活在他們的庇護之下,自由安然,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用像他們一樣,不知自己將要去到何方,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安穩生活。
《捍衛者》可以說將國產戰爭片的戰爭場景,表現出了前所未見的視聽效果。陣地戰、白刃戰、夜戰、巷戰,每一場的戰爭場面,都是經過精心設計,以迥異的風格,呈現出了全然不同的震撼。
《紫日》,老人含糊不清地訴說著被血與火覆蓋的半個世紀前,和平時喊著國仇國恥的人們。體會不到戰爭時忍著家恨的眼淚,紫日是太陽黃昏時的樣子。秋葉子被戰爭捲入,在戰爭結束後隕落,她本該留在那個大雨淋漓的地方。
《賽德克·巴萊》上下兩部,女人孩子成就了部落男人的靈魂。部落的所有人都是好樣的。他們都將走過彩虹橋。緊張的攻防戰,煎熬的戰斗,卻煎熬得如此神聖。有些東西必須堅持,它們不能失去,比如那戰斗的靈魂與驕傲。
《宋景詩》同樣是國產戰爭片中的一個佳作,本片描寫了清朝後期山東魯西地區一位農民宋景詩為了反抗清朝統治者橫征暴斂欺壓百姓,憤而率領鄉親們起義組成黑旗軍與清廷作斗爭的故事。影片由上影廠1955年攝制。
《集結號》一反傳統國產戰爭片的程式化模式,打破了以往的以戰爭場面的宏大、戰斗的激烈來表現戰爭的傳統手法,而從人性化的角度來表現戰爭,通過挖掘人在戰爭面前的真實心態來詮釋戰爭的慘烈與殘酷,更多地關注生命的價值。
《紅海行動》這部之前,華語電影在講現代軍事題材方面,真的好像.....還有挺多的
《賽德克巴萊》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動員兩萬人參與拍攝。文明和野蠻的沖突戰爭,這不就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階段嗎。
《戰狼1/2》表現出的大國自尊心、國家自豪感令人熱血沸騰。
《湄公河行動》真實事件改編,金三角、毒梟、人民解放軍、殺戮、錢權、追凶甚至是在標准審查制度內都無法看到的「娃娃兵」,每一個元素都將這部商業大IP推向腎上腺素的制高點!
《集結號》慘烈的戰爭在炮彈的轟鳴中開始,最後吹起生命的號角。
1,《活著》
2,《霸王別姬》
3,《火鍋英雄》
3,《戰狼》第一部,第二部
4,《殺破狼》第一部,第二部
5,《導火線》
6,《武俠》
7,《十月圍城》
8,《港囧》
9,《痞子英雄》系列
10,《無人區》
《百團大戰》、《太行山上》、《紅海行動》
不同年代,致敬相同的中國心!
《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三部曲。《風雨下鍾山》。《南征北戰》。
《血戰台兒庄》《百團大戰》《紅海行動》《金陵十三釵》《集結號》《東京審判》《鬼子來了》
南斯拉夫電影周:蘇捷斯卡戰役,67天,夜襲機場,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突襲達瓦
⑨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派出文化幹部前往東北接管偽「滿洲映畫協會」(日本侵略中國後在東北建立的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在「滿映」的原址上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東影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由王濱導演,編劇於敏,主演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影片描寫了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工人為修復被戰爭破壞的橋梁艱苦奮斗的故事:東北某鐵路工廠接到命令,要在15天內造出修橋所需要的橋座和全部鉚釘。廠長緊密依靠工人的力量,克服了修建煉鋼爐等困難,按期完成了任務,趕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影片的意義不僅在於它問世的時間,同時還在於它在內容上的開創性。東影的電影藝術家大多來自延安和解放區,因此,其所擇選的題材也明顯受到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思想的影響。影片第一次以工人為主人公,塑造了以梁日升和老侯頭兩個人物為代表的工人階級大公無私的形象。這在中國電影史上也是第一次。它對於以後新中國電影銀幕上塑造的工農兵形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⑩ 中國第一部戰爭片是幾幾年上映的叫什麼名字
1951年春中央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以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片,作為八一建軍節獻禮,程英和湯曉丹被點將擔任該片導演。被點將時,程英35歲,他曾經跟隨部隊參加過一些戰役,他的成名作他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時拍攝的電影鋼鐵戰士。湯曉丹當時42歲,後來因為又導演了渡江,偵察日記,南昌起義等多部經典戰爭影片,被稱為中國戰爭片之父,讓程英和湯曉丹聯手導演,可見中央電影局對這部片子的重視。領命後,他倆很快組建起了一支創作班子,當時有一部名為戰線的話劇非常受歡迎,它講述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為了保存有生力量進行戰略大撤退,廣大居民從不能理解到想通的思想轉變過程。這個故事與中央電影局要求反映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思路比較吻合,導演組最後決定在話劇戰線的劇本基礎上改編,很快由戰線劇本的主創沈西蒙牽頭的電影文學劇本創作小組成立了。
葛岩的音樂創作很善於把握畫面和背景,是音樂與畫面渾然天成,能營造出一種出。真入畫的意境,為影片增添了時代和生活氣息。南征北戰中的音樂在1957年獲得了文化部一等獎,其中攻佔鳳凰嶺一段音樂,十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激烈戰斗場面,堪稱中國電影音樂作品中,音樂與畫面同步的經典段落。除了音樂,這部電影裡面的台詞也成為深入人心的經典,南征北戰非常耐看,放映了無數遍,人們對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滾瓜爛熟,以至於片中很多台詞都被當成了生活用語,能夠脫口而出。與同時期的其他戰爭題材的影片相比,南征北戰在戰爭場面的氣勢,戰役的規模表現,戰略決策和軍事思想等方面,那都是空前的,是當之無愧的新中國第一部史詩級的戰爭片。影片上映後萬人空巷引發觀看熱潮,一時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必談經典,甚至到了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為很多人津津樂道,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傳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