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巴西一部經濟大危機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巴西一部經濟大危機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5-16 20:50:41

① 金融危機的電影有哪些

1:《大空頭》,評分:8.5
有人在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但也有人在金融危機中獲利頗豐。
這部劇講的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
把枯燥和專業的金融題材,用各種花哨的方式給你講明白,幫助你理解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怎麼產生的。
2:《商海通牒》,評分:7.9
這是一部很真實的電影。用很冷靜的方式展現了這個行業的冷酷,慘烈和欺詐。
沒有太多的你儂我儂,沒有太多的情感糾葛,更沒有俗氣的男女溫情故事。有人認為搞金融的,都是騙子,但影片中大boss的一句話說得很准確:我們只是在此時此刻的公允價值下出售給那些願意買的買家罷了。世界上所有的正常交易的完成都依賴於買賣雙方的估值不同。
一部電影說盡了資本市場的浮世繪
3:《億萬》,評分:8.9
對沖基金高手億萬富豪艾克斯羅德被懷疑存在欺詐交易行為,在政界的擁有野心與道德心的羅茲,與艾克斯羅德之間形成了激烈的碰撞與摩擦。
經典的雙雄對戰,但是背後人性的糾葛,利益的誘惑
想要大致地了解了解「交易員的日常」,又需要足夠的趣味性,那這部劇絕對值得一看。
4:《跨國並購》,評分:8.2
這是一部中央電視台的紀錄片。
《跨國並購》特別節目內容覆蓋了跨國並購的大部分領域。
從如何破解政治法律障礙到如何降低並購風險,
從如何面對文化差異到如何實施人事整合,
從如何制定並購戰略到如何運用中介機構,再到如何抓住中國經濟的機遇,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國內外跨國並購領域的基本面貌。
節目還采訪了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美國副財長沃林、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並走進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第一次向觀眾全面展示這家神秘部門,究竟如何掌握美國跨國並購的生死大權;
第一次系統介紹美國律師事務所、公關機構、媒體、私募基金如何在跨國並購中發揮出看不見的力量;第一次報道企業在贏得並購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商業謀略。

② 有有關 世界經濟危機或通貨膨脹的 電影嗎

有啊,是鳳凰大視野的《制高點-百年世界經濟風雲錄》(全10集)每集大概三十分鍾,五個小時就可以看完了。

《制高點-百年世界經濟風雲錄》開始講的就是上個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之後就講70年代的通貨膨脹史,並講了八十年代治理通貨膨脹的歷史,最後得出了意義深遠的結論。

我看完後是深有感觸。網上好像有得下載,不過就是比較慢
對了,優酷和56網站都可以看

③ 1929年經濟危機相關的影片有哪些

《狂瀾春醒》,也有譯《狂野之河》,本名《WILD RIVER》,是美國電影大師伊利亞·卡贊 Elia Kazan的(美國)三部曲之一,知名度不如《SPLENDOR IN THE GRASS》(《天涯何處無芳草》(1961))和《AMERICA,AMERICA》(《美國,美國》(1963)),但都是傑出的現實主義之作。1960年拍峻。

電影瞄準1930年代,1929年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以及羅斯福針對經濟危機的NEW DEAL計劃都是關鍵詞。田納西州的田納西河,由於時時泛濫成災,並經歷了一次慘絕人寰的大洪水,因此建設水電站大壩,既是解決失業、發展經濟的現實之需,也希望就此擺脫洪水的惡夢,當然也是我們異常親切熟悉的手法。國會因此成立TVA(田納西谷管理局?),專門負責該流域的整治事宜,及建設水電站壩,力圖促進地區發展。但由於水位抬升需要淹沒河流中心的一個小島,拒絕搬遷的美國地主老太太和從華盛頓來的TVA工程師協調員,以及其餘粉墨登場的各色人物,出演了一出出既冷漠又煽情的劇目。

④ 這部電影講了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的故事,看完感覺殘忍但也可悲,是哪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了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的故事,看完感覺殘忍但也可悲,這部電影叫《上帝之城》。電影《上帝之城》講述了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想要成為記者的主人公見證了這片地區悍匪們的興衰,孩子們從小就貪婪殘暴,地獄一樣的世界。

⑤ 八佰伴新世界影城7月31日的電影列表

東山再起》——一位七十七歲日本企業家的自傳

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東山再起——七十七歲開始的新航程》中文譯本,日

前在復旦大學舉行了發行儀式。本書的作者原八佰伴集團總裁和田一夫先生,在

儀式上向讀者介紹了自已寫作此書的初衷,並與中國讀者們進行了現場交流。

八佰伴集團是日本一傢具有傳奇色彩的零售企業,當年風靡中國的電視連續

劇《阿信》就是以和田一夫的母親和田加津為原型創作的。在和田一家人的努力

下,八佰伴從一個小賣店開始發展成為一家連鎖型的零售企業。上世紀六十年代

作為長子的和田一夫開始成為八佰伴的主要經營者,由於和田先生先進的管理方

式和經營理念,同時也得益於日本經濟的快速起飛,八佰伴迅速成長為當時在日

本最具影響力的零售企業之一。

20世紀90年代,和田一夫把八佰伴集團總部先後遷到中國香港和上海,企業

也得到了空前發展。1995年底上海第一八佰伴開業時,曾創下首日一百零七萬人

次客流的世界紀錄。但是由於日本八佰伴的經營不善和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

1997年八佰伴集團破產了。在經歷了沉重打擊後和田一夫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並

在六十八歲時重新創業,他對事業和人生不懈努力追求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經過近十年再次創業,和田一夫在企業咨詢、綠色農業等領域獲得了很大的

發展,他也成功的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在七十七歲來臨之際,和田一夫根據自

己多年企業經營的經驗教訓和再次創業的經歷寫下了《東山再起》一書。在發行

儀式上和田一夫表示,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為社會做出貢獻,作為一個已經年過

古稀的人他並不覺得自己已經到了休息的時候,相反他覺得自己應該更加努力的

工作,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新書能為人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發。

==============================

八佰伴

"我們不如把家裡這間臨街的房騰出來,開個賣水果、蔬菜、雜貨的店鋪,不是很

好嗎?"

一夫的父親想了想,覺得主意不錯,便一口答應,並立即告知了祖父老和田

,祖父亦不反對。

這樣,經過簡單的收拾和籌備,和田家的小小蔬菜水果雜貨店便開張了,取

名叫八佰伴商店。只是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店會成為一夫父母雙親的終身職業

,並在一夫手上發揚光大,成為揚名世界的大企業!

在日語中,八佰屋即是菜店的意思。取名"八佰"用以紀念開初老和田和加津

靠一桿稱沿街賣菜,白手起家。八佰伴就是以八佰(菜店)為伴。

==============================

他為自己設計了一條通往外交官的有效途徑:報考當時的名校東京外事專門學校

英語科。這所學校,即今天的東京外語大學,一直是外交官的最佳教育機構。

為了報考這所學校,和田一夫起早摸黑地苦讀英語。他意志堅毅,學業一向

出色。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此番他更是加倍努力了。他在家中牆上、寫字桌上

、床邊,凡是目力所及的地方,都掛上英語單詞。每天從睜眼到熄燈,進屋出門

,口中都念念有詞,廢寢忘食,樂此不疲!

盡管後來他未能如願地當上外交官,但此番扎實的"童子功",卻給他馳騁國

際舞台、建立國際流通集團的"國際主義"思維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和田一夫)

==============================

八佰伴,黯然謝幕
By 劉樹華 發表於 2006-3-9 15:13:00

八佰伴(Yaohan)簡介

聞名於日本乃至世界的八佰伴集團發展歷史曲折艱辛,充滿傳奇,它的創始人阿

信之子——和田一夫,將八佰伴從一個鄉村菜店開始,一步步發展為日本零售業

的巨頭。

八佰伴最成功的還是它的海外戰略。通過急劇的商業擴張,八佰伴在破產前十年

中成為日本在亞洲的頭號海外企業,其百貨超級商場遍布日本、巴西、美國、新

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汶萊和中國大陸。在全盛期,八佰伴擁有員工近3萬人,

在世界上1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50家超市和百貨店,年銷售額達5000多億日元。

1997年,債務纏身的八佰伴財務危機全面爆發。「阿信精神」的傳承——八佰伴

國際集團宣布破產。

1997年9月18日,一起在日本朝野引起大地震的事件發生了。零售業巨頭八佰伴日

本公司於該日向公司所在地的日本靜岡縣地方法院提出公司更生法的申請,等於

宣布八佰伴破產。

日本有2.8萬人因八佰伴破產失業,並且這樁日本戰後最大宗的破產事件,間接增

添了日本政府和銀行不少負擔,而其總裁和田一夫因日本八佰伴公司負債1613億

日元,承擔起全部責任,將所有私產抵債,自己一貧如洗,賃屋而居。

11月,香港八佰伴國際集團也宣告破產清盤,其香港、澳門的十間分店關門停業

。12月,吉之島集團正式宣布收購日本八佰伴。曲終人散,八佰伴自此淡出輝煌

了三十餘年的商業舞台。

八佰伴破產,正值亞洲國家地區受金融風暴沖擊,經濟向下調整時期,雖然有種

種外部不利因素導致八佰伴經營的失敗,然而,主要的原因卻是管理層脫離實際

的擴展雄心,將八佰伴推上了不歸路。

1、傳奇的發展史

八佰伴原是和田父母開的一個鄉下蔬菜店。1961年,和田一夫在赴美考察之後,

憑借多年「八百伴」「最低售價」的招牌,向父親表露了建超市連鎖集團的志向

,57歲的父親經歷了不眠之夜後,第二天出人意料地把八佰伴社長之職禪讓給他

。於是,和田一夫成了八佰伴真正的掌舵人,當時八佰伴的總資產約1000萬日元



從1966年起,八佰伴以平均一年一個分店的速度開始擴大連鎖,8年間開了8家分

店,八佰伴在日本有了一定的實力。這時,日本市場的競爭已經趨於飽和,於是

,充滿商業頭腦的和田一夫確定了向海外發展的信念,決心把目標瞄準海外。

1971年,八佰伴巴西首家分店開幕,掀起「殷勤微笑」的服務狂潮,擴建後一舉

成為聖保羅市最大的百貨商場。

但是緊接著,八佰伴遭遇了一次危機。1972年底,在靜岡縣縣長請求之下,和田

一夫出於道義,斥資20億日元買下本縣虧損嚴重的花菱購物中心及周邊空地。在

其接手經營後,花菱營業額翻了一倍。

但接踵而至的石油危機,造成銀行緊縮貸款。關聯銀行不肯兌現諾言再支持八佰

伴在地皮上興建物業,八佰伴銀根大緊。這時八佰伴因為已經開了10家連鎖店,

資金消耗過重,已負債80億日元,資不抵債,行將為人所並。幸而當時全國有近

萬家保齡球館倒閉,和田一夫選擇了15家郊區保齡球館做超市,其停車場正可以

彌補市區超市停車場地不足之缺陷。這15家分店先後開張,本錢少,生意好,盈

利喜人,八佰伴才沒有被危機吞噬。

然而八佰伴還未徹底從花菱事件的陰影下走出來,又迎來了企業的第二次危機:

八佰伴在巴西擁有四家分店,其中設立在巴西國際中心的分店,是南美最大的購

物商場。1977年巴西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日系銀行多數不肯施援,最後八佰伴

獲駿河銀行支持而暫時解圍。隨著巴西經濟繼續惡化,八佰伴最終在無奈中全線

撤離。

但是巴西的失敗並不能阻止八佰伴在海外的進步。整個80年代,八佰伴的主要精

力仍放在海外,除了在台灣桃園、英國倫敦、美國洛杉磯、紐約,以及東南亞的

新馬泰、印尼、汶萊開設分店外,受台灣財經作家、號稱「賺錢之神」的邱永漢

啟發,八佰伴重點進軍香港市場。

當時八佰伴幾乎所有的董事都反對到香港投資。但和田一夫根據他的「間隙理論

」,數次赴港尋覓商機,1984年,八佰伴在香港沙田建立八佰伴第一號分店――

沙田店,在次年底就進入盈利階段。事實證明了八佰伴在香港投資的正確。

1986年3月7日,八佰伴百貨公司在日本最大的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打通了資本

市場的融資渠道。此時的八佰伴已經成為百貨行業的成功典型,總資產82億日元

,在日本國內擁有82家店,在海外的巴西、美國、新加坡、香港、哥斯大黎加等

地擁有12家大型超市,職員6000人。

1989年是日本八佰伴的轉折年,和田一夫決心移師香港,指揮以中國大陸為未來

重點的國際化經營。在這一年和田一夫辭去株式會社八佰伴百貨店社長職務,由

其二弟和田晃昌擔任社長,和田一夫抽身出來創建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

和田一夫攜帶了包括個人財產在內約11.5億港元(摺合約230億日元)的資金來到香

港,並攜帶全家定居香港,正式成為香港公民。此舉受到了香港政府和中國政府

的極大歡迎,當時正面臨即將到來的1997年的香港回歸,大批港資企業和外資企

業正紛紛撤離香港,資本急速流失。

日本最大流通企業八佰伴在這時攜巨資將集團總部遷入香港自然成為轟動一時的

大事。所以和田一夫一到香港,立即就受到香港總督衛奕信的親自約見,作為香

港政府的最高首腦如此接待一個商業企業的到來還前所未有。香港所有媒體都連

篇累牘地報道了這一事件。1990年5月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總部由日本遷往香港,

隨後更名為「八佰伴國際集團」,開始加速八佰伴的國際化投資。

八佰伴以前一直是以租借店鋪的形式,在海外開店營業。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成

立後決定改變這一做法,把不動產開發作為一個主業來做,開始在全球大規模進

行不動產投資。八佰伴遷到香港的第二個月,就簽署了購買香港藍田購物中心的

買賣合同,然後把占總面積約一半的主店鋪出租給香港八佰伴百貨公司,把20%的

面積出租給八佰伴國際飲食公司,剩下的30%分別出租給麥當勞快餐店、銀行和其

他專賣店。

另外,以150億日元在藍田購買了兩萬平方米土地,用於建造八佰伴第5號購物中

心。在加拿大溫哥華富人區繁華地段購買2.1萬平方米的土地。在美國購買了紐約

哈德遜河畔與八佰伴紐約購買中心接壤的1.6萬平方米的地皮,建造純日本式高級

旅館。

僅僅在1990年的一年多時間里,八佰伴就買下了紐約1.6萬平方米,倫敦4.3萬平

方米、檳城6.6萬平方米、溫哥華2.1萬平方米、芝加哥3.3萬平方米的土地進行不

動產開發。

在澳門,和田一夫與「澳門賭王」何鴻合作在澳門購買土地,建造購物中心

,在購物中心開百貨商店和香港中國餐館的分店,形成購物中心、百貨店、中國

餐館的一條龍工程。

這樣,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的不動產業開發以驚人速度擴張,很快成為八佰

伴繼百貨業、中國餐館業後的第三大支柱產業。

和田一夫雄心勃勃,立志在香港成為中國餐館之王,繼而在世界各地開設連鎖式

中國餐館。而近期目標就是在3年內,把中國餐館發展到100家。到1990年底,通

過收購和自己開店,八佰伴的中國餐館已達到30家,所用時間僅僅半年。到1993

年5月,完成了3年創百家店的短期目標,成為香港中國餐館之冠。

1990年,和田一夫整合收購的中國餐館,成立了中國餐館連鎖店——八佰伴

國際飲食有限公司,該公司的股票於1990年12月12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當

年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4%,令港人刮目相看。此時,八佰伴在香港已經有了一家上

市公司和三個大型超市。

2、致命的負債擴張

然而,不菲業績的背後是其驚人的負債。1992年,八佰伴的主要日本關聯銀行宣

布對其「斷奶」,不過八佰伴仗著在債券市場發行無抵押可換股債券,表現得滿

不在乎,結果在日本股市持續低迷之下,誰也不願意將到期的債券換作行將貶為

廢紙的八佰伴股票,這時374億日元債券就變成了一觸即爆的定時炸彈。

自從總部遷到香港,為了實施國際化的戰略,和田一夫收縮了在日本的投資,大

規模增加在亞洲(重點是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投資。在香港剛站穩腳跟後,八佰伴

即把目標鎖定在中國大陸。

1991年4月14日,八佰伴與上海市第一百貨公司簽署合資經營協議書。雙方一致同

意,在上海浦東新區合作建造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該面積是中方原計劃

的3倍),此購物中心的面積遠遠超過上海第一百貨商店3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成

為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商店。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八佰伴與位於北京東三環

的賽特集團一拍即合。年底新賽特隆重開幕,一時賓客如雲。

然而,八佰伴在海外暢通無阻的做法,如商品高檔化、高開架率、包退貨、洗手

間免費開放、條型碼管理、信用卡結算、年底分紅、鞠躬微笑、禁止傭金等,在

「中國國情」面前連連碰壁,一敗塗地。1994年,八佰伴敗退京城,轉戰上海。

1995年建成的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商場,是全球第二大商場,面積14萬平方米

。這年底,八佰伴在上海擁有三大公司:第一八佰伴、八佰伴聯農超市、八佰伴

南方商城。1996年,八佰伴國際集團宣布將其總部遷往上海。

至其倒閉前夕,八佰伴在中國內地的投資已達3.5億美元!總是設想美好明天的和

田一夫,搶灘中國內地最早,敗得也最慘。當時的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差別還很大

,人們的消費理念還很落後。在最早登陸上海的26家外資百貨公司中,有17家是

虧損的。

1994年,八佰伴一度面臨財務危機。由於在香港的大幅投資,以及在百貨商場領

域的虧損,沒有財政預算的八佰伴預料不到的危機就在此時發生了。財政窘迫的

八佰伴以5.6億港元賣掉香港會展中心頂部兩層。1996年,八佰伴不得不再次變賣

一些資產以應對危機,這年,和田一夫以3.75億港元將「天比高」豪宅出售給明

珠興業集團。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霜打零售業後,八佰伴更是頻密地出售在港

資產,並將靜岡縣的16家優質超市出售給死對頭大榮集團,套現331億日元。

日本八佰伴已沒有流動資金的消息傳出十天之內,其股價從200日元左右狂跌了五

成。而他的香港朋友也沒有兌現周轉200億日元的諾言。1997年9月,負債總額達

1613億日元的日本八佰伴向靜岡縣沼津市法院正式申請破產保護;11月,香港八

佰伴國際集團也宣告破產清盤;12月,吉之島集團正式宣布收購日本八佰伴。於

是,八佰伴的神話也到此終結,而昔日的總裁和田一夫也從此一無所有,過起了

平平淡淡的生活。

3、八佰伴的反思

反思一:管理真空

整個八佰伴集團結構龐大,屬於家族式經營,經營決策上往往高度集中於一人。

這種陳舊而缺乏活力的經營管理方式,與現代化、大規模的百貨業發展要求極不

適應,在這個每一環節都必須以專業化參與競爭的環境里,個人力量終究是有限的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八佰伴一直沒有一個得力的人才培養機制,雖然在發展後

期加大了人才培養力度,然而人才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前期的發展過程

中已經造成了內部管理的空虛。在八佰伴的擴張過程中,因為戰線拉得太長,人

力資源的匱乏成了致命的缺陷。缺乏中層經理人才、內部管理混亂已經成為八佰

伴的致命內傷。正如八佰伴集團一位老職員所說:「和田一夫其實是一個很好的

前鋒,只是無人能替他把守住後方。」

由於過於注重外部的擴張速度,忽視了內部管理的跟進,使得管理出現真空。一

個簡單的例子是,八佰伴總部在香港沙田租用的寫字樓,從租用到關門的五、六

年的時間內,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一直空置,無人過問。在租金十分昂貴的香港,

對其他公司來說,這是不可能出現、也不應該出現的。另外,由於缺乏管理人才

,內部許多環節管理失調,導致采購的商品價格高,缺乏競爭力。

在家族管理模式下,八佰伴的經營機制缺少透明度。八佰伴的集團體制是斷層獨

立式框架:日本八佰伴既要經營日本國內的四十餘家百貨店,又承擔著統括集團

在東南亞的各項投資事業;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事業,主要由在香港上市的

八佰伴國際集團為主體而進行。令人不解的是:作為集團成員,八佰伴國際集團

與日本八佰伴無直接資本關系。

後來和田一夫在回憶八佰伴破產的時候也承認,家族式的管理已經不利於企業的

發展,因為時代的進步需要更多的頭腦來武裝企業。和田一夫讓其弟弟和田晃昌

做日本八佰伴的總裁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失敗。在八佰伴的管理體制下,不僅下

面的人向上級匯報假帳,連和田的弟弟也向和田匯報假帳。

反思二:決策隨意

在投資策略上,因為決策的個人主義,八佰伴很多店鋪選點缺乏科學性,脫離當

地環境,盲目發展。香港馬鞍山新市鎮人口一般較老鎮少,又缺少流動人口,因

此購買力相對較低,很難支持大型商店。八佰伴在不足十幾萬人口的新市鎮開了

16萬尺的大商場,銷售額做不上去,從開業到關門一直虧損。

百貨店選點要遵循客觀規律,人口在30至40萬以上,有發展前景的新市鎮頂多可

以開間二至三萬尺的中小型商場,如果是沒有什麼發展前景的老市鎮則不具備開

大型百貨商店的條件。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香港不斷上漲的高租金、高地價、高

工資,已經在客觀上限制了不可能在收入較低的新市鎮經營大面積的商場,八佰

伴卻沒有做出充分的評估。

八佰伴經營策略的失誤,更加速了它的清盤。像其它日資百貨公司一樣,香港八

佰伴追求商場大型化,以琳琅滿目、多姿多彩的中高檔商品來吸引客源。這一策

略在前期非常成功,當時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香港得益於內地經濟高速增長

,市民收入顯著增加,八佰伴百貨初期的貨品80%來自日本,20%就地采購,經

營頗為成功。

但進入九十年代後,香港樓價急升,租金暴漲,百貨業的經營環境已大為改變,

商場面積越大,租金開支就越大,雇請的員工就越多。而且並不是所有陳列出來

的商品都暢銷,其中不少是流轉速度極慢的商品,既占壓資金,又欠缺效益。同

時,百貨業經營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像其它行業,投資以後很快可以得到回報。

一般來說,百貨業從開店到開始盈利需要六年左右的周期。八佰伴經營者忽視這

一市場規律,機械地奉行初期的發展模式,盲目地擴充店鋪數量,開完一間又一

間。由於許多新開的店鋪缺少客源,幾年內根本不可能盈利,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反思三:盲目擴張

一段時間的成功,使八佰伴的決策者開始盲目樂觀,開始了不切實際的擴張,如

計劃建造亞洲最大的百貨商店,在中國設立一千家連鎖店等。實際上八佰伴當時

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只能大肆舉債。這種舉債發展的方式一旦超出其合理的限

度,就會隨時遭受滅頂之災。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無論是對中國經濟而言,還是對世界經濟而言,都處在一

個程度不同的調整階段,世界上大多數企業由此也處在休整期,而恰恰在這一時

期,八佰伴不顧經濟形勢的變化,到處設立分店,並向地產、房產、金融業擴張



企業的規模擴張是有邊界的,絕對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不顧自身條件一味追求企

業的規模擴張,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管理成本都會隨之增加。每個企業的決策

者在進行企業擴張的決策時,一定要對自身的實力、外部環境、管理能力有一個

清醒的認識,不可貿然行事。

八佰伴百貨急速擴展的惡果十分明顯。以香港為例,業界人士估計,開設一間像

八佰伴這樣大規模的百貨店,單是裝修費少說也要四、五千萬元,回本期至少要

五年。1991年八佰伴盈利處於高峰期,有近5700萬元的純利。往後四年,八佰伴

開了7間分店,盈利卻急速滑落。自1995年起,八佰伴出現大幅虧損,累計虧損

3.16億港元。八佰伴不斷將資金投入新店,戰線拉得過長,令整體開支不斷增加

,存貨數量亦不斷提高。在資金流入無法應付開支的情況下,八佰伴惟有不斷向

銀行借貸及延遲向供貨商還款,利息開支也因此日益加重。

八佰伴日本公司總經理和田光正也曾明確表示,公司破產的原因是先行投資過多

。和田光正說:「當時我認為投資計劃是絕對沒有錯誤的。從結果來看,我想是

因為公司對日本和海外的經濟形勢及對自己企業的能力過於樂觀了。」

然而事實上,八佰伴在海外並沒有詳細周密的投資計劃。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

年代初,八佰伴日本為了快速擴展國際事業,趁著日本泡沫經濟的時機,在債券

市場上大量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這種籌資方法,雖然擺脫了從銀行取得資金的

限制,卻也失去有效的財務監督,極易陷入債務膨脹的危機。

反思四:缺乏銀行支持

自1996年11月以來,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經營狀況就已經開始惡化。八佰伴日本公

司把利潤以及通過發行公司債券這種「煉金術」聚集的大量資金投到了海外市場

,然而這些資金的回收情況卻不盡人意。八佰伴內部的種種危機初露端倪,資金

鏈面臨斷裂。

在這種情況下,八百伴沒有得到銀行的有力支持,這也是導致其失敗的直接原因

之一。

日本的企業大多實行主力銀行制度,主力銀行制度的最大目地就是當經營出現經

濟危機時,通過獲得來自銀行的資金支援,以期待企業自身安定的發展。但八佰

伴似乎討厭這種間接資金調控手段,只在表面上維持與主力銀行的關系。

在業務擴張過程中,八佰伴缺乏同銀行的緊密合作,實際上其資金調解和吸收主

要是通過直接金融手段,即通過在證券市場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資料統計,該

公司在1990年至1994年,共拋售了價值500億日元的可換股債券。泡

沫經濟破滅後,日本八佰伴的股票價格也不例外地降低,國內以及投資國外的經

營狀況也開始走向低潮,這樣能否償還巨額債務就成了首要懸案。

採取直接利用市場的財務手段,可以在降低企業籌集資金費用的同時大范圍吸收

資金,是一種有魄力的財務手段,但這種方法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當企業經營

走入低潮,收益效果降低,證券市場的公司股票、債券價格隨之連動下降,所發

行債券的償還資金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時,就會出現被市場所淘汰的惡性結果。

「八佰伴日本」直接向金融市場發行沒有銀行擔保的公司債券,直接在市場吸收

資金,這一舉動,雖然反映了日本企業從依賴銀行貸款的間接資金來源,轉變為

直接從市場吸收資金的直接資金來源的時代潮流,但也得罪了長期交往的主力銀

行。

八佰伴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它的歷史印跡留給後來者更多的參考,不論它

的成與敗各佔多大分量,曾經的存在畢竟都是有用的。讓成功的部分為後來者參

照,讓失敗的部分給後來者更多的警惕。

文章引用自:

⑥ 《大空頭》:次貸危機啟示錄

八九年前,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消息剛一傳出,我一時不明所以,次級貸款?好像是遠在天際的一個概念。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次貸危機不斷發酵,影響到越來越多的領域。一家又一家的金融機構宣布破產,華爾街上五大投行集體消失,美國、日本、歐洲的金融業受到重創。

逐漸的,危害從金融領域漸漸向實體經濟蔓延,美國政府出手救市。

次貸危機造成的損失,僅美國就有5萬億美元蒸發,800多萬人失業,600多萬人無家可歸。



次貸危機被稱為1933年後最大的經濟危機,電影《大而不倒》、《利益風暴》、《監守自盜》都從不同側面來反映這場金融風暴里的眾生相。

但當電影《大空頭》出來後,我仍反復看了三遍。更喜歡這個選取的角度,危機前後的人們都在幹些什麼,在如此之大的金融風暴面前,難道沒有一個人提前察覺到嗎?

事實證明的確有人先知先覺,看看幾個金融機構中的人物在這場風暴中的表現。

建倉、上船

邁克爾.巴里(電影和原型同名)是Scion Captical LLC(賽恩基金公司)的創辦人,著名的對沖基金經理和股票投資人。

他在2005年第一個發現了美國房地產市場里的存在的風險,預測2007年房地產市場會崩潰,並抓住機會對此進行投資。

說服銀行給他創造一份保險(信用違約掉期產品),當房地產證券下跌時,他會獲得巨額回報,但如果不下跌,他的巨額保費就是白交。

他掃盪十多家銀行去購買這份保險,客戶經理們聽了他的要求後,壓抑著內心的狂喜,立即成交。

沒有人認為房產貸款會違約,房產證券會下跌,白白的收取保費何樂而不為。

他的做法成了一個笑話流傳。高盛為此還送給他一張賀卡,祝賀他成為購買此類保險的第一人。



聰明人韋內特(德意志銀行的交易員,當時並不得志)無意中聽到這個消息,認為的確是個機會,決定從中獲利。

於是四處打電話推銷這個理念。當違約的房貸達到8%時,整個系統就會崩潰。

拒絕他的人太多了,當假裝的錯誤電話打到馬克.鮑姆的基金公司時被馬克抓住了重點。

           「有人在做空房地產市場」。

於是他約見了韋內特,聽取了他的意見,卻沒有盲從,立即買買買,而是去南方的小鎮調研。

            泡沫,到處是泡沫。

貸款經紀人想法設法將房貸發給信用評分不合格的人,因為傭金高,能讓他開上寶馬7系;每月按時收房租的房主卻讓房貸超過90天逾期不還。

考察結束的路上,馬克的基金也立即上船。



兩個將基金公司開在車庫里的年輕人,無意中得到有人在做空房地產市場的消息。通過分析,他們確定是個機會,於是力邀鄰居本.霍克特(退休的銀行家)加盟,也加入了這場游戲。

他們的亮點是做了一個非常聰明的決定,對賭等級高的房產證券,保費低,買得起。既然底層的崩潰必定會導致上層的崩潰,買誰都會贏。這一點上,巴里和馬克都沒有他們出手狠辣。



都上船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漫長而痛苦的等待。在期望中等,在失望中等,在懷疑中等。等了整整兩年。

房產違約率增高了很多,可是證券價格巋然不動。懷疑一直相伴,那是怎樣的一種煎熬,一方面希望自己贏,另一方面,他們對賭的是美國的經濟崩潰,賭贏了,又是多少人要遭受損失。


等待、出手了結  

本和兩個年輕的鄰居使用的是自己的資本,承擔的壓力較小,他們沒有懷疑自己的判斷,只是在焦躁中等待,在船剛要漏水時出手了結,獲利。(這個酷酷的、有款有型的首席交易員---本可是由布拉德.皮特飾演的。)


馬克的基金不斷地承擔著來自母公司摩根士坦利的壓力,要求他們出售,內部也有分歧,爭執。還好,馬克是個扛得住的人,堅持己見,是最後一筆出手的大單。

他的悲哀來自於他認清了事情的本質卻無能為力,這些金融衍生品的風險沒被的上層發現嗎?未必,只是他們不關心而已。因為,最後的最後,會由普通的納稅人為此買單。


從2005年開始到2007年,邁克爾.巴里的基金盈利從買保險時的+18.9%,一路走低,低至-19.8%,07年清倉時出手盈利+489%。

他的歷程太痛苦了,投資人的懷疑、嘲笑、威脅、起訴接踵而來,為了保住核心保險部分,不得不動用特權,不允許投資人撤資。

在次貸危機後,巴里關閉了基金。為了能取勝的交易,他覺得失去太多生命當中原本美好的東西。

他敬仰的導師也是他的投資人只通過律師同他講話。他應該也對人性深深地失望吧,為什麼就不能多信任他一些,在曲折的歷程中多一些承擔。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完全正確。


 


不要說我慧眼如炬

我不過像那移山的愚公

將每一條數據閱讀


不要說什麼郎心似鐵

華麗數據下包裹的事實

在你我面前同樣矗立

利益的驅使

讓多少人偏愛華麗

而我看見真實


不要只看到硝煙迭起後的勝利

從出手到清倉時的等待

四面壓力帶著海嘯般的力量

幾乎將我碾碎

質問    懷疑   嘲諷    威脅

我只有執起堅定的利劍抵擋


我只是從數據中尋找機會

無意揭開體系的黑暗

與現實相悖的預見

帶不來支持理解和交口稱贊

在崩潰的金融瓦礫下

提著滿桶金的我

行走在崩潰的邊緣      身心俱疲


這不是我要看到的世界

上層人物的貪婪

卻由升斗小民買單

我第一個做空次貸債券

卻一不小心載入史冊


------僅以此篇致敬邁克爾.巴里博士,那個在次貸危機來臨前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基金經理


沒有直升不降的市場,股票如此,房地產亦如此。


風險之所以能轉為危險,因為她披著華麗的外衣,帶著嫵媚的笑容,在我們身邊陪伴著,陪你一起歡笑,享受著輕易獲得的高額利潤,享受著彷彿源源不斷的饕鬄盛宴,在你心神最放鬆時,給你致命一擊。


經濟領域的風險如此,大自然的風險亦如此。


美國五大投行的最後結局:

雷曼兄弟(美國第四大投行)破產倒閉,

貝爾斯登(美國第五大投行)瀕臨破產時,由美聯儲斡旋被摩根大通收購

美林(美國第三大投行)被美洲銀行收購

前兩大投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轉為銀行控股公司。

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出現嚴重虧損,最後被美聯儲注資並實行國有化。


危險就在眼前,而人們常常選擇視而不見

⑦ 有哪些推薦的巴西電影

6.魔幻現實主義在水彩動畫中的巧融,《男孩和世界》呈現而出的是以孩子視角所見光怪陸離的世界,那天馬行空的奇想,在純潔簡約畫風中的勾勒是對現實社會中資本主義對人壓迫的深刻縱深,一部簡單的動畫,卻留給了觀眾無限的遐想與沉思。文/夢里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