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我們是第一書記》特輯出爐,這部劇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感人故事
電影《我們是第一書記》特輯出爐,這部劇講述:影片真實記錄了全國各地扶貧駐村第一書記搞產業、興教育、抗台風、保豐收等事跡,還講述了他們為老百姓辦實事的生動經歷,展現年輕共產黨員在脫貧一線奉獻青春甚至犧牲的感人故事,譜寫了一曲中國新時代黨的贊歌。
看過了《我和我的家鄉》、《秀美人生》、《十八洞村》等扶貧電影,也看過《江山如此多嬌》、《一個都不能少》等扶貧電視劇。曾經大家走出大山,來到城市去發展,如今我們又要帶著技術回老家,用青春和汗水去讓美麗鄉村更加繁榮發展。
B. 第一書記的影片評價
《第一書記》將模範人物形象還原到現實生活中,通過敘事方法再現沈浩到小崗村任第一書記6年勤奮敬業、愛民為民、銳意改革的奮斗經歷,展現了沈浩同志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精神意志,謳歌了沈浩同志紮根基層、銳意創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情懷。 (安慶市政府信息網評)
《第一書記》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真實而深刻的塑造了沈浩同志紮根基層、鞠躬盡瘁、真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光輝形象,展示了當代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為全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沈浩先進事跡、自覺投身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生動的教材。 (新華網評)
《第一書記》取材於真實的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的故事,主創者並沒有將此作為新聞的人工復制,而同樣自覺實現了社會歷史學意義上的宏大敘事模式所蘊含的歷史的藝術價值。謳歌崇高,贊美理想,來自於真實的個人奉獻於群體的精神,是現實主義深化的魅力所在。這較之於一些僅僅停留在咀嚼個人的獨特經驗的作品,其感染力吸引力更具有普泛性,影片是一曲理想信念的頌歌,主創者的創作理念無疑是對躲避崇高、遠離理想、懼怕高雅深刻創作傾向的匡正。 (人民網評)
C. 寫一篇 電影巜第一書記 >的觀後感
早在一年前,就聽說了沈浩這個名字以及他的光榮事跡,然而對他的一生卻沒有進行詳細的了解。當聽說即將上映《第一書記》這部電影,就很想去看。今天通過這個機會詳細的了解了沈浩這位中國「第一書記」的優秀事跡和奮斗歷程。我在這過程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同時也獲得了許多的啟示。
這位將自己的抱負,自己的目地,甚至自己的靈魂都放在小崗村,最後甚至將自己的整個生命都奉獻給了小崗村的偉大的村支書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不畏艱辛,不怕吃苦,更不懼威脅,為了村民的利益和整個小崗村的光明未來,他放下了年老的母親,放下了親愛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隻身一人來到貧窮的山村。為了修路,他奔走於各地,一一做人們的思想工作,同時又權衡利弊,調節好各方的利益。最終順利修好了公路,給小崗村營造了便利的交通環境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在休息時間,他依然想著村民,不辭辛苦地進行親自走訪。在深入調查與細心挖掘下,他探索到了符合小崗村特色發展的道路並竭盡所能的付諸實踐。堅持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他深刻認識到,要將一個封閉落後的小山村推廣出去,必須先解決交通問題。於是在修好了公路之後,他又忙於奔走開通鐵道線路。,在感動於一個村書記為了群眾利益不辭辛苦中,鐵道局批准了他的建議。
或許,最讓我感動的一幕還是大年三十那天,忙著回家的沈浩被村民邀請留下吃飯,村民們依次向這位村支書拜年的場景。我想,作為沈浩的妻子,聽到這些心裡除了對丈夫的認可,更多的是滿滿的感動。而作為沈浩的女兒,有這樣一位受人尊敬的父親,心裡也應該是無限的自豪與驕傲吧。。因為這位偉大的人正用自己的雙手帶領著智慧且富於傳統美德的人民走向一個更加光明幸福的未來,走上一條符合小崗村實際特點的成功道路。
當看到這位書記在日記中寫下:「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也許我的行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些話後,我潸然淚下。為他的這種無私奉獻和犧牲的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和培養。他真正做到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干點事業不難,難就難在選擇了並干好它。因為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也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才能獲得群眾的擁護和認可。小崗村對沈浩的連續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我們也應該學習這位第一書記的以人為本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當電影的末尾她的女兒說道:「大家在,我也在」。那時,我再一次被他的不計名利,不謀私利,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自己更對得起人民百姓,絕不辜負組織對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為人民務實,清廉行政的行為所打動。從而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在一起,獲得更大進步。
在看此片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的黨從誕生到現在涌現出了無數的英雄模範。他們都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沈浩不僅繼承了老一輩優秀的人生價值觀,更展現了新世紀黨員的精神風貌帶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他敢於創新,敢於開拓,敢於在實踐中摸索成功之路,積極響應新農村建設工作,努力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持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的哲學思想。從中我們也可以接受先進思想的引導,做一個有作為有擔當有思想的新時代大學生。
他同時也傳承了一種奮斗的精神,他把去小崗村工作看成是組織對他的信任,看成是金錢衡量不了的榮譽。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做人的原則,解決矛盾,幹事創業,帶領小崗村民進行二次改革,給小崗村的村民們帶來了盼頭。大包干在新時期得到了繼承與發展。
他演繹的更是奮斗的感動,官不大,責任卻重大,他對人民付出了一片真情,亦收獲了無限的尊重與愛戴。他將自己的目的與抱負栽植於小崗的土壤,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培植,用揮灑的汗水澆灌。他的努力與心血沒有白費,他給小崗村村民帶來了幸福,給年邁的母親與賢惠的妻子以及可愛的女兒一個完美的交待,更給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給了這個時代一個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取向。
電影雖然結束了,但感動存在我們的心裡。沈浩—這位偉大的第一書記雖然走了,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所彰顯的時代精神卻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想我們需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用感動和愛去回饋這個社會。
D. 電影第一書記中沈浩三年起碼是村民再一次按下什麼。
按下了紅手印
電影《第一來書記》中,沈浩在小崗村擔任書記期間,克服種種困難,帶領小崗村脫貧源致富。當沈浩書記建立起新的大包干紀念館時,他三年的任期也面臨結束。
小崗村村民,為了留下他,再次集體按下了手印,這也是小崗村時隔二十八年後再一次團結在一起的象徵。
(4)電影第一書記集體按下擴展閱讀
沈浩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在廣大幹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使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小崗村,有了突飛猛進的大發展。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二十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村民派了十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干三年。 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E. 《我們是第一書記》將於12月3日全國上映,該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我們是第一書記》主要講前任書記和現任書記,來到大涼山,幫助孩子讀書,改變大涼山樣子,讓村民脫貧發家致富故事。
要改變農村,首先是重視教育,讓孩子們讀書,是脫貧致富關鍵。他們是駐村書記,來到貧困山區,幫助鄉親們改變生活。通過建設學校,讓孩子們讀書有學上。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要有一顆感恩心,感謝他們為我們付出,讓我們過上小康生活。同時也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我們努力去做就好有成績。大城市雖然好,但是離不開農村人默默付出,有機會都回家鄉看一看。
F. 電影第一書記下載
呵呵 今天剛看完
沈浩胸懷大志,有著共產黨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主動積極要求組織選派去最窮最惡劣的小崗村。當時的小崗村遠近「聞名」,是安徽省鳳陽縣出了名的落後村。剛到小崗村的他,就受到好多群眾的懷疑、取笑、刁難甚至攻擊。可是他決心已定,鍍金不是他來此的目的,在他眼裡小崗村是一個大舞台,在這里他可以大有作為,可以給小崗村一個徹底的改變。就這樣一顆優秀的共產主義種子播進了最貧瘠的農村土地里。
沈浩在小崗村工作、生活的一段時間後,沈浩的心理慢慢發生變化,最後變成全心全意地為村民付出,不求任何回報。影片深刻表現了主人公的內心活動,令人物性格更加飽滿。為了順利架橋,沈浩大膽地「先斬後奏」,三番五次跑到鐵道部懇求火車停運45分鍾;為了讓 美國企業的廠房落戶小崗村,沈浩想盡辦法讓村民集體大規模遷墳;村裡刷油漆、修房頂、修路,他都親自上陣;看到千辛萬苦架好的橋,看到貧困村民家中的生活,他會默默地掉眼淚;去世時,手中緊握的手機屏幕上是一條沒有發出去的簡訊,上面寫著對女兒和妻子的思念……
沈浩同志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不是我們一言一語能道盡,影片《第一書記》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給我們共產黨員指引了前進的方向、奮斗的目標,讓我們知道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給群眾帶來好的生活,讓群眾過上好日子。
G. 第一書記觀後感作文
電影《第一書記》中的主人公形象沈浩,是不同於同類電影題材所贊頌的高、大、空型別的公僕形象,以嶄新的時代風貌與文化氣息,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贏得大眾的極度贊賞。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第一書記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第一書記觀後感篇一
沈浩是由安徽省財政廳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職的幹部,在小崗村工作近六年的時間里,他工作出色、群眾信服,為小崗村的發展鞠躬盡瘁,做出了極大的貢獻。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倒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6歲。沈浩同志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的感人事跡是新時期基層幹部學習的榜樣。作為機關一名普通黨員幹部,我決心在日常工作中處處以沈浩同志為榜樣,為農場的發展建設,職工群眾生活的改善而努力工作,奉獻力量。
一要學習沈浩同志一心為民,以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真諦。沈浩同志到小崗村後,將他急切希望造福百姓的理想落實於一件件、一樁樁或大或小、或難或易的實事中,在他任職期間,修路、建住宅新區、發展養殖業和現代農業、引專案、跑資金……這位好書記兒子不能盡孝慈母,父親不能關照愛女,嘔心瀝血換來了小崗村基礎設施大大改善,生活條件大幅提高,小崗人得到了更多實惠。
我是民政科—社群指導辦的一名普通科員,我的工作是負責全場的低保、臨時救濟、大病醫療救助的稽核和社群工作。低保、臨時救濟和大病醫療救助都是保障困難居民群眾基本生活的,工作不能僅僅局限在對上報資料的稽核上,我和張榮蘭科長平時比較注意根據救助物件的自身條件給他們介紹工作、出主意,或是以其他渠道如慰問、捐贈、創業返息貸款等加大救助,使貧困家庭、特殊家庭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愛,但由於平時工作忙碌,農場低保家庭、殘疾人較多,沒有做到逐戶登門了解每一位低保人員、殘疾人的詳情,今後我要以「四百」活動走訪融合這項工作,深入了解低保、殘疾人家庭,確保惠民政策對困難群體全覆蓋。
二要學習沈浩同志善於做群眾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作為農村基層幹部,他十分注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講究群眾工作方法,干什麼事都能和村民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善於統一群眾思想,引導群眾自主建設新生活。正因為這樣,小崗村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土地徵用、遷墳等方面才創造了令人嘆服的「小崗速度」。
我還是一名社群工作人員,社群的工作最需要的就是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決定了我們工作的好與壞,決定了我們社群幹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與地位,做社群工作僅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熱忱的心是不夠的,還要求我們具備良好地工作方法和技巧,這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用心觀察、總結經驗,還要努力學習理論知識,理論聯絡實際會使我們的工作幹得更快更好。
三要學習沈浩同志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沈浩同志為了小崗村快速發展,多方爭取資金,有一個專案投資高達1.5億元,但他卻生活簡朴,一件毛衣穿了多年也捨不得扔,在他第一個任期結束時,9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把他留了下來,在他第二個任期將要結束時,186戶村民又一次按下了手印,誰曾想到一個多月後,小崗人竟會悲痛的再次按下手印將他永遠的留在了小崗村?2008年9月30日,胡 *** 視察小崗村,當得知沈浩是在圓滿完成三年選派任務後被村民自發按手印挽留下來連任的,高興地勉勵他說:「群眾擁護你,這是對你最大的褒獎」。是的,人民群眾的信任是對沈浩同志最大的獎勵,是對他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精神的最有力的肯定,是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的最高榮譽。
我的工作范圍因為不與經濟打交道,所以談不上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但來社群指導辦以前多年的財務工作鍛煉了我思想上的「廉潔」,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節約每張紙、節約每滴水……這些都會反映出思想上的「廉潔」。
第一書記觀後感篇二
看完《第一書記》,讓我最有感觸的是:「價值觀不同,走出的人生軌跡亦截然不同」。沈浩和他的朋友,都是財政廳的幹部,沈浩選擇做小崗村的村支部書記,朋友仍然留在省廳。但是,3年後,當沈浩在為小崗村的鐵路橋而到處找省廳領導的時候,他的朋友則已經提為處級幹部。朋友會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沈浩, 「其實,我挺瞧不起你的。」在沈浩的追悼會上,朋友對他是佩服的,是崇敬的,他肩負起沈浩家庭的重任,作為一個朋友,他是有擔當的,作為一個幹部他同樣對沈浩是認同的。
看《第一書記》,心情是沉痛的,又是滿懷敬佩的。沉痛的是他剛剛46歲,小崗村的事業剛剛走入正軌。敬佩的是像他這樣一心一意為人民的幹部現在已經不多了。
當初,沈浩被上級安排出任小崗村的村支部書記,是帶著憧憬和壓力去的。他在2004年2月22日的日記里曾這樣寫道:昨天被同學接到縣城吃飯,在座的有公檢法稅務團委等部門和單位領導,大家都埋怨我怎麼會到小崗,去哪裡都比到小崗強,小崗太難搞了,是搞不好的,不要說出成績,不出問題就好了。但是沈浩並沒有被大家的看法嚇到,而是迎難而上。他說:「既然來了,還後悔嗎?要退縮嗎?絕不!」 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心和意志,在他的帶領下,小崗村的路修了,養豬場有了,葡萄園、良種基地、蔬菜基地、還有旅遊都搞活了。最重要的是改變了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識,人們不在抱殘守缺,從開始的不相信冷眼相待,到後來的積極參與小崗村的建設。短短幾年,小崗村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我們可以想像,當我們坐在家裡享受美味的時候,沈浩還在為小崗村的發展忙碌;當我們睡在溫暖的屋子裡的時候,他卻要在沒有燈光的寒屋裡度過一夜。沈浩,正是用他的實際行動譜寫著一首當代 *** 員之歌。人民是喜歡這樣的村支書的,人們是愛戴這樣的領導幹部的。從沈浩的日記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沈浩三年任期結束之後,小崗村的村民們要用按手印的古老方式來挽留他們的好書記,也就明白了一個平凡的村支書為什麼會受到老百姓這樣的擁戴。
在小崗村的改革中,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沈浩受過誤解,挨過打,也曾經考慮過自己的人生所得,但最後他都沒有退卻,而是一心一意地躬身於小崗村的建設中,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是一個優秀 *** 員的優秀品質。
在小崗村的六年時間里,沈浩在家裡呆得時間還不到100天,上有88歲的老母親,下有十幾歲住校的女兒,沈浩沒有盡到為人父為人子的義務,雖然他也曾有過內疚,可是面對那些龐雜的工作,沈浩還是選擇了小崗村。「兩任村官,嘔心瀝血帶領一方求發展;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從這幅輓聯中,我們不難看出小崗村的老百姓對沈浩的高度概括。
詩人臧克家曾有詩雲: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司馬遷也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沈浩無疑是「還活著」的人,他是一個大寫的人,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沈浩和他朋友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彼此不同的人生軌跡,有的企圖無量,有的長眠地下,有的默默無聞,有的永遠活著。
第一書記觀後感篇三
雖然很早就聽說過了沈浩同志的事跡,然而9月15日在觀看《第一書記》的影片時卻有全新的感受。相對於紀錄片中聽人描述、檢視資料而想像的場景,電影的畫面、聲音等等帶來的,是更直觀具象的沖擊力。比如,影片所呈現的沒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崗村,與我所見到現在的小崗村的據他反差,更讓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義,他所付出的心血。
看過這篇電影後,輾轉反側,夜以難寐,心中久久難以平靜,深深地被沈浩同志紮根基層群眾,竭誠為民服務,舍小家,顧大家,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沈浩同志的最大特點,是對人民群眾有感情,小崗村的男女老少,無不稱他是「好人」。他舍棄安逸悠閑的舒適,收獲著小崗人的幸福;他舍棄天倫之樂的溫情,收獲著小崗人的安寧;他舍棄邁向堅實的軌跡,收獲著小崗人的和諧;他舍棄生命之光的的延續,收獲著小崗人的手印。他只是一名農村的基層幹部,一名普通黨員。他身上既有 *** 人的個性,一塵不染、兩袖清風;更有 *** 人的共性,一身正氣、全心為民。
他有著刻苦奉公,不辭勞苦的精神意志。在小崗村6個年頭,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每一年春節都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三又回去家家拜年。繁忙的工作中,他「過家門而不入」早已不是三次四次。在他的家人眼中,他是一位舍小家顧大家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他的日程表上還排滿了各項工作。
他心繫群眾,為民做主的務實態度。當他看到特困村民的冬天床上被子單薄時,馬上回家拿了一床被子送過去。看到村裡友誼大道兩旁綠化帶花草比較高,車輛來來往往容易碰到玩耍或上下學的孩子,他就把花草全部換成低矮的,不擋視線,保障學生的安全通行。他對老人也特別關心,還從合肥為鄉鄰老人帶柺杖等等無數次的行動。
他紮根基層,一往無前的堅強信念。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干3年。沈浩同志答應了,他沒有為了城裡優越的環境而動心,而是繼續紮根在小崗村。農村很苦啊,但是他沒有退縮,一直幹下去。百姓們是重感情的,村官們做得好時,他們會待他們如親人一般,捨不得離開。
沈浩同志6年來一心撲在工作上,90多歲的老母親不能跟前盡孝,女兒得不到照顧,不得不放棄省城優良的教育資源,到皖北農村就學,無數次為了工作過家門而不入。與他相比,我們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些許困難簡直微不足道。沈浩同志雖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是永恆的,將永遠激勵我們。
他在日記中記錄了學習重要講話的心得:「作為一名選派幹部又身在名村小崗,更應該滿懷信心,充滿熱情,努力工作,切實為老百姓辦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小崗貢獻自己的力量。」
沈浩同志是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涌現出來的生動典型,他是我們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我們所有的黨員幹部都應該和他對照,想一想應該怎樣對待群眾?怎樣對待組織?怎樣對待責任?怎樣對待人生?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農村基層幹部,要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像他那樣實踐「 *** 」,像他那樣實踐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一心為民,開拓進取、踏實幹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努力做一個讓人民群眾離不開的好乾部。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勤奮敬業、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學習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想信念;學習他處處為村裡謀規劃,辦實事的工作作風,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與學員親密合作,做學生的知心人,努力做一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H. 黨員關於《第一書記》觀後感精選
第一書記的責任重大,第一書記處於 脫貧攻堅 第一線,那麼對於電影《第一書記》 觀後感 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以供參考。下面是我整理李沒的黨員關於《第一書記》觀後感精選,以供參考。《第一書記》觀後感
自脫貧攻笑擾或堅以來,我有幸被選派到瓦澤鄉貢巴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近兩年的時間里,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在各幫扶力量的幫助下,在老百姓的理解支持下,自己成長了不少,也見證了整村脫貧摘帽和集體經濟收入零突破的變化、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的改善、群眾思想意識和內生動力的不斷激發。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村成功的結果都是相似的,薄弱村的形成卻各有各的原因。3月8日至12日定時收看了四川衛視紀錄片《第一書記》(第二季),從馬天斗舊俗到駐"心"書記黃維,他們展現了新時期不同第一書記的扶貧情懷和勵志故事,更是值得我學習借鑒。
一、舍小家顧大家,扛實脫貧責。《第一書記》中,無不體現舍小家顧大家,為了更好地促進和保障脫貧攻堅,實現脫貧奔康的目標,各級黨政部門選派第一書記、機關幹部到貧困村駐點,很多幹部與家人聚少離多,放下家中年幼的孩子,年邁的老人不顧,一直奔忙在、奔波在脫貧攻堅一線,這是扶貧人的責任,是堅持,也是信念。
二、用真心動真情,做實為民事。為民辦事服務是第一書記五大職責之一,脫貧攻堅戰碰伍就是要和困難群眾面對面、零距離接觸,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的信心和決心,早日脫貧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在"降初澤郎辦夜校""豬館林丹""魏小潔的心願"的片集中,第一書記們主動到群眾中去,了解實際困難、解決實際問題,用真心換真心,用真情換真情,得到了百姓的理解與支持。
三、找原因謀路子,繪實精準策。在各片集中,第一書記們通過深入調研,把脈致貧原因,結合村情戶情和群眾意願,挑燈夜戰出點子、想辦法,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並跟蹤落實,把產業扶貧、政策扶貧、兜底扶貧、健康扶貧與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對號入座,真正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四、學榜樣借經驗,落實鄉村興。"曾珍的大壩情"和"李代軍和蓮花白的故事",體現了高海拔民族村落發展產業的思路與模式,值得我們借鑒學習。貢巴村也是高海拔民族村落,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接軌中,注重以產業的發展,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振興。貢巴村已通過流轉土地發展高原生態蔬菜種植,計劃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壯大集體經濟收入,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無悔的人生是驕傲的,《第一書記》展現的是集中的體現,我們要以此為榜樣,以此為激勵,在艱苦的人生歲月中體現最大的人生價值,為實現脫貧奔康致富繼續努力前行。
《第一書記》觀後感單位組織觀看電影《第一書記》,觀看前從同事那裡得知影片挺感人,看的過程我也一向在流淚。我不想談影片反映出的沈浩同志作為第一書記的感人之處,也不談電影成功之處。我想談談電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的一些問題。
首先,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的考核年年基本稱職,這反映出單位的考核制度流於形式,選拔幹部存在必須問題,起不到激勵人才、發現人才的作用。我們就應透過這些現象好好反思一下,怎樣創新我們的選人、用人制度,給想幹事、能幹事的同志一個舞台,給一心為黨的同志一個肯定,才能激發出幹事業的熱情和動力。其次,一句村官的流行話語"不幹,不好意思;干一點,意思意思;干好了,啥意思?",反映了一些掛職鍛煉的幹部的混日子的普遍心態,也反映出這一制度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既然組織上安排,選拔下去掛職鍛煉,應當說是要選拔有潛力、有培養前途的幹部,也期望透過這樣的交流,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至少是為新農村建設帶去新的理念。那麼他們不管潛力大小,首先就應是實心實意為老百姓辦事的人,這樣的人也才能一心一意為單位辦事。
只想個人升遷的人,是不會把單位的事當成事業來做的,這樣的幹部真能擔當重任嗎?而我們選人用人的原則也就存在必須的問題,往往用人唯親,只看錶面,不看內里。有的甚至帶病提拔,這就更是有問題了。單位內部監督不利,有的人侵吞國有資產、,有的人不敢同丑惡現象作斗爭。小崗村存在那麼多年的少數人霸佔群眾財產,幾屆村支書無法解決就是一個證明。因此我覺得選人用人不僅僅要看工作表現和工作潛力還要看一個人的品德和素養。
《第一書記》觀後感
今年七月,所里組織全體職工和學生去看了《第一書記》,由於很早就知道第一書記的沈浩的事跡,所以大家都對這部片子報以極大的期待,電影還沒開演就已經坐無虛席了。
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
影片最後以女兒的一段告白為結尾。
影片結尾時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圍,多數人都有抹眼淚的動作,這不是導演的功勞,也不是編劇或者演員,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因為真實引起了觀眾們的共鳴。
當然,看完電影後,也會引發大家更深的思考。
這就是導演的魅力所在,我想,這部影片對我的教育目的已經達到了。
在120分鍾的時間里,事先准備的紙巾並沒有派上用場。
有落淚卻沒有失聲痛哭,某些細節的處理甚至是幽默的,引發觀者的會心一笑。
電影製片人張暘的觀點印證了我的這一感受。
他說,這個電影從一開始創作,就沒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記錄一個真實的人生。
沈浩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想做實事,並不在乎人們是否知道。
他是典範,但不應該被神化。
沈浩在小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獲的喜悅。
把這些真實地通過電影呈現出來,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觀眾能夠接受的真實的人。
因此,電影沒有走苦情的路線,而是一種平實的紀錄風格。
這就是真實的力量。
真實引起了共鳴,引發了思考。
從屏幕上我看到一個真實的沈浩,一個感人的沈浩,一個無愧共產黨員稱號的沈浩。
20xx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小崗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
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x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干3年。
作為一名選派幹部,他能在一個偏遠的農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實實在在地在那裡幹事創業。
我深深被他執著著自己的理想、忠於組織和人民感動了,被他為了農村離家六載顧不上親人感動了,也被他把最後的時間捧給農村感動了。
當我還回味沈浩媳婦徐帆一句聽似可笑、實際寓意很深的經典台詞“沒坑時蘿卜在,有坑時蘿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財政廳聯系業務,他的同事升任省財政廳副廳長,而沈浩感慨“當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當官”。
這句感慨不是他無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
是他真真正正意識到當官的意義不是居高位,不是謀私利,而是為人民做實事。
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著坑等著官位的蘿卜,把精力用在邀功爭權,專門比空洞的政績的話,這對社會資源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沈浩到了小崗,開辟了一個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這樣才是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也為村民帶去了萬世福音。
當小崗村的農民們躊躇滿志的期待來年的春天時,一聲驚雷將所有村民震呆了,整個村子頓時陷入悲愴的氣氛中。
20xx年冬天,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x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縱觀全劇,友情出演的名角雖不及電影《建國大業》多,但能有如此眾多的名角給一個小小的村黨支部書記捧場,可以說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著的100多萬村黨支部書記的形象。
銀幕上打出演員表,放映廳里的燈漸漸亮了,有些觀眾大概公務在身,匆匆起來快步退場。
我等到銀幕全白才站起來,其間我想,中國確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
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機會到鳳陽去看看,一來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來看看沈浩帶領小崗人建設了6年的小崗村。
我作為一名渴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青年,應該在沈浩身上學些什麼呢?學習他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實干精神,學習他把群眾的事掛在心上。
雖然我也只是一名剛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職工,不能為群眾謀福造利,但是我認為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這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是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必須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