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譚卓個人資料年齡 年紀也不算是非常大
譚卓個人資料年齡,其實她的年紀也不算是非常大,今年快40歲了,她的事業上有一個大的爆發,飾演的很多角色都收獲到觀眾的格外喜歡,一下子大火起來。譚卓是一個女演員,從2009年就開始演戲,但現在已經在娛樂圈發展了有十年了。第一次演戲就是婁燁執導的愛情電影《春風沉醉的夜晚》,影片以港產片入圍第62屆戛納電影節。還是喜歡她在我不是葯神的角色,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譚卓在《我不是葯神》中的角色,非常的好,譚卓為了能夠演好這個就角色付出了很多,觀眾們也很支持。
但是譚卓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夢想的堅持和對工作的李御熱愛,不管外界的評價是怎麼樣的,對工作的熱愛就是譚卓全部的熱情,而且她非常喜歡揣摩劇本,不斷地去思考人物的內心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等等。也正是因為譚卓的這份在工作中的認真和專業,使得譚卓獲得了很多好的成績,獲得了戛納國際電影節 影後提名 、華語青年影像論壇 新銳女演員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 傳媒大獎影後 、威尼斯電影節 國際影評人周單元等等,譚卓在2018年就是一個大爆發的一年,電影、電視劇的成績都非常好。
Ⅱ 1992年這一年並無特殊,為什麼這一年被人稱之為是「周星馳的年」
據了解 1992年之前的周星馳已經完成了從跑龍套到演員的逆襲,而且1990年由周星馳主演的電影《賭俠》更是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二名,而「雙周一成」的名號是在1991年出現的,這一年周星馳憑借《整蠱專家》《逃學威龍》《賭俠2上海灘賭聖》三部影片打響自己的名氣,周星馳這三個字也成為了票房的保證。
這也是人們對這一年稱作是「周星馳年」的由來,而且這五部電影都是口碑和票房齊在。雖然《逃學威龍2》,沒有進入票房排行榜第前十,但第十一的正是這部《逃學威龍2》,周星馳在1992年的爆發可謂是又驚爆許多人的眼球
Ⅲ 1994年,李連傑嘗試轉型,拍了一部經典,卻成自己事業下滑的轉折
90年代初,與徐克的相遇,《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黃飛鴻》等作品的誕生,讓李連傑的電影之路走上了高峰。
1992年,電影之路穩步前進的李連傑,也選擇了事業獨立、創辦了自己的「正東電影」。
隨著「正東電影」的成立,在古裝片銀幕中活躍一時的李連傑,也開始嘗試戲路轉型。1994年,李連傑退出了古裝片的大銀幕,嘗試轉型現代動作題材。
而李連傑的老搭檔元奎,也為其策劃、拍攝了一部經典的作品,它就是《中南海保鏢》。
無論是故事的設耐虛襲計,還是打鬥場景的呈現,《中南海保鏢》都具備著極高的水準。然而在1994年的港片市場上,《中南海保鏢》只上映了16天便被下架,票房成績也十分平淡。這部作品之後,李連傑的電影事業,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跡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1994年李連傑的銀幕轉型,以及《中南海保鏢》的票房遇冷,給李連傑電影之路帶來的沖擊。
90年代初的李連傑,憑借俊朗的古裝造型、飄逸的打鬥表演,在古裝電影作品中備受矚目。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黃飛鴻》三部曲、《太極張三豐》、《方世玉》兩部曲等作品,讓李連傑在港片市場之上,積累了龐大的觀眾基礎。
然而,在1994年的港片大銀幕上,李連傑卻突然選擇了退出古裝作品的拍攝,嘗試向現代動作題材轉型。
李連傑之所以會做出如此決定, 與1993年港片市場的變化,有著密切聯系 。
1993年,是古裝題材港片作品大爆發的一年。
這一年,周星馳拍攝了《唐伯虎點秋香》、《濟公》,張國榮出演了《花田喜事》、《東成西就》、《譽禪白發魔女》,梁朝偉也拍攝了《新仙鶴神針》、《新流星蝴蝶劍》,甄子丹也出演了《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蘇乞兒》。
而梁家輝的《飛天貓與神經刀》、《水滸傳之英雄本色》,徐克的《青蛇》、《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也都在這一年誕生。
1993年的港片導演們,似乎都將目光聚焦在了古裝片大銀幕。無論是喜劇片,還是愛情片,亦或是動作片,都在竭盡所能地向「古裝元素」靠攏。
1993年的李連傑,也接連出演了《方世玉》兩部曲、《太極張三豐》、《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等多部古裝題材的電影作品。
古裝片的扎堆出現,造就了不少經典作品的誕生。然而,題材的泛濫,也造就了古裝片市昌兄場的衰落。
1993年年末《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的票房受挫,讓李連傑看到了古裝片市場衰退的趨勢。而此時的他,也決心退出古裝片大銀幕,轉型現代動作題材。
畢竟,早年的李連傑,對於「 電影市場衰退、打星快速過氣 」的時代變更,有著太過深刻的記憶。
80年代初,李連傑憑借《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快速在功夫片銀幕中崛起。80年代中期,功夫片市場衰落,成龍、洪金寶紛紛轉型動作警匪片市場,而李連傑這個「少林小子」,卻在時代洪流的沖擊之下,跌入事業低谷。
80年代的事業受挫,讓李連傑記憶猶新。面對古裝片勢微的市場環境,1994年的李連傑,也果斷選擇了銀幕轉型。
1994年,元奎為李連傑策劃、拍攝了《中南海保鏢》。這部作品也成為了李連傑銀幕轉型的開始。
《中南海保鏢》無論是劇情設計,還是打鬥場景,都處理的十分到位。然而,該片在1994年7月28日上映後,只在香港院線放映了16天,拿下了111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後,便被下架。
對於16天1110多萬港幣的票房數據,大家可能沒有太過直觀的感覺。接下來,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數據對比。
1993年,李連傑、元奎合作的《方世玉》上映30天,拿下了3060多萬港幣的票房。這一年的《方世玉2》上映21天,也拿下了2300多萬港幣的成績。
而1994年的這部《中南海保鏢》,上映16天票房勉強過千萬。作為李連傑轉型「現代動作題材」的首部電影,《中南海保鏢》的這個成績著實不算樂觀。
「 《中南海保鏢》為何會在票房市場之上遇冷? 」,這個問題的答案,與周潤發、成龍有著一定的關系。
在警匪動作港片市場之上,成龍扒飛機、跳大樓的橋段,周潤發飛身橫槍、炸葯爆破的場景,一次次沖擊著觀眾們的視覺神經。
在周潤發、成龍的影響之下,這種包含了大場景的動作電影,成為了票房市場之上的主流。
而在這部《中南海保鏢》里,元奎並沒有對大場面的特技動作場景進行展現,而是將小場景打鬥,作為了影片鏡頭的重點。
在《中南海保鏢》里,元奎的小場景動作設計、李連傑的打鬥表演,雖然獲得了不少影迷的好評,但缺乏驚險的「連環爆破」、刺激的「天台跳躍」,這也讓《中南海保鏢》在票房市場之上表現疲軟。
雖然憑借《中南海保鏢》轉型「現代動作片」市場,但離開了古裝銀幕的李連傑, 也出現了明顯的事業下滑 。
在古裝片大銀幕之上,李連傑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拿下了3400多萬的票房。而《黃飛鴻》三部曲,也分別拿下了2900多萬、3000多萬、2700多萬的成績。「正東電影」出品的《方世玉》兩部曲,也分別拿下了3000多萬、2300多萬的成績。
然而,《中南海保鏢》之後,李連傑的現代動作片,便再也沒有突破過兩千萬的大關。
1994年7月的《中南海保鏢》,上映16天獲得1110多萬的票房。而這一年12月的《精武英雄》,上映15天也只拿下1400多萬的成績。
1995年,李連傑出演了《給爸爸的信》、《鼠膽威龍》兩部作品,票房分別為1500多萬和1100多萬。1996年的《黑俠》、《冒險王》,在香港的票房也都只有1300多萬。
1997年,李連傑再度回歸古裝片銀幕,出演了《黃飛鴻之西域雄獅》,該片讓李連傑突破了兩千萬的票房魔咒,拿下3000多萬的成績。
然而,1998年的李連傑又回到了現代動作片銀幕,出演了《殺手之王》,這部作品在香港也只獲得了1000多萬的成績。
《中南海保鏢》之後,李連傑轉型現代動作片銀幕,但事業比之以前,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可能正是因為在港片票房市場上的下滑表現,90年代末的李連傑,才選擇了接拍《致命武器4》,通過該片走向好萊塢,開拓自己的北美市場。
Ⅳ 您認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一年是什麼,那一年您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
2014年
愛爾蘭人
一部傳奇電影,僅由演員和導演擔任。一部深入而周到的電影史詩,歷時3個半小時。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製作精良。(7.9 IMDb,96%爛番茄,個人前20名)
燈塔
瘋狂,激烈,令人作嘔,令人恐懼的燈塔是一部幽閉恐怖的傑作,完全脫離了軌道,非常前衛。羅伯特·艾格斯(Robert Eggers)創造了2019年最傑出的電影之一。(90%爛番茄,7.6 IMDb)
Ⅳ 春季檔觀眾滿意度獲83.1分創新高,期間各電影的票房如何
今年的春節檔真可謂是大爆發,觀眾滿意度獲83.1分創新高,總票房超78億元,7部新片組成的主力軍持續刷新春節檔票房紀錄。在“就地過年”的大背景下,牛年電影春節檔受到了超高的關注度。2月14日大年初三當日票房逼近15億元,大年初四單日票房達11.8億,從初一到初五中國電影市場歷史上首次連續5天單日票房破10億,而此前的最高紀錄為2019年春節檔的58.59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以上就是有關今年春節檔電影的介紹了,五一檔也上映了眾多電影,不知反響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吧!
Ⅵ 為什麼說1994年是影史上無法超越的一年
1994年,是電影史上一個"大年",那一年佳片如雲,經典林立,《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紅》《白》《燃情歲月》《夜訪吸血鬼》《變相怪傑》《真實的謊言》《瘋狂店員》《陽光燦爛的日子》《重慶森林》……當這些名字被提起時,我們不僅要對它們投以崇敬的目光,更要對它們誕生的年份給予仰望。1994年,為何偏偏是1994年,成為了這些好片爆發的一年。原因恐怕永遠無法被總結出來,但結果是令人滿意的。我們回顧1994年,並不是為了追究原因,而是出自一份純粹的懷念。這番回望,讓我們充滿力量,珍貴的記憶也將預示著未來的希望。
Ⅶ 據調查,2021年度票房突破250億,電影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在2021年的年度票房已經達到250億了,這個數字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超越了此前的最高紀錄,很多人都開始對電影行業產生了更多的疑問,例如為什麼今年的電影行業發展的這么好?以及未來的電影行業會如何發展呢,其實我個人認為今年的電影行業發展的這么好,主要是因為去年的疫情導致的。而電影行業在未來的發展必然是更好的,因為現如今電視已經逐步退出了大眾的家庭,而電影必將成為未來最主流的影視化方式。
最後要說的是,盡管未來的電影行業會發展得更好,但是這並不代表觀眾都是傻子,會支持所有電影,現在的消費者已經懂得先看口碑後看作品了,所以電影工作者們如果不趕緊提高自己的水平,很可能會被觀眾拋棄的。
Ⅷ 你們知道19年將上映的電影有哪些嗎
,張家輝除了剛剛在春節檔上映的《廉政風雲》之外,還有6部影片在等待著上映,它們分別是《濠江奇俠》、《催眠·裁決》、《十二金剛》、《使徒行者2:碟影...
Ⅸ 中國電影1949-1966這17年是怎樣發展的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這段時期文藝史家一般稱為「17年時期」。根據記載這個時期新中國一共拍了507部電影,從題材看,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電影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是反映1949年建國以前社會生活的影片;一類是反映新中國建立以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斗爭和生活的影片。◆反映舊時代、舊社會生活的影片 主要有,反映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歷史片:《林則徐》和《甲午風雲》等;反映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戰爭片:《紅色娘子軍》、《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東進序曲》、《回民支隊》、《永不消逝的電波》、《紅日》、《紅旗譜》、《苦菜花》、《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渡江偵察記》、《冰山上的來客》、《柳堡的故事》、《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和《雞毛信》等;反映舊中國舊社會人民生活的、根據名著改編的「改編片」:《祝福》、《林家鋪子》、《家》、《早春二月》、《我這一輩子》、《白毛女》和《青春之歌》等;反映封建社會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與斗爭的「戲曲片」:黃梅戲《天仙配》、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野豬林》和《楊門女將》和崑曲《十五貫》等。◆反映新中國建立以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斗爭和生活的影片 如,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爭片:《上甘嶺》和《英雄兒女》等;反映建國初期我公安幹警同潛伏的美蔣特務斗爭的「反特片」:《秘密圖紙》、《羊城暗哨》、《霓虹燈下的哨兵》和《鐵道衛士》等;反映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農村片」:《李雙雙》、《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老兵新傳》和《劉巧兒》等;反映少數民族邊疆風情的「風情片」:《阿詩瑪》、《劉三姐》和《五朵金花》等;反映社會主義新人新事新面貌新風尚的歌頌片:《今天我休息》、《大李、小李和老李》和《滿意不滿意》等。◆「17年電影」的不足和貢獻 以上這些電影讓我們覺得這17年電影離我們既遙遠又不遙遠,說遙遠,這些電影離我們畢竟有40多年了,說不遙遠,我們當中的有些人,尤其是有些歲數的人都是看著這些電影長大的,這些電影當中有一些優美的插曲至今我們還能唱出來,像《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艷陽天》、《冰山上的來客》中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上甘嶺》中的《一條大河波浪寬》、《英雄兒女》中的《風雲滾滾唱英雄》、《鐵道游擊隊》中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聽著這些熟悉的旋律,就能讓人想起很多逝去的青春歲月,倍感親切,甚至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就是在看這些電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形成的。然而作為中國百年電影史的一部分,我們今天在總體上評價這個時期的電影時要一分為二,「17年電影」有長處也有不足。 先來看它總體上的三個缺陷:首先,17年時期的電影基本上是在一種封閉的環境中創作的。第一,這17年時期的中國基本上和西方國家斷絕了關系,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缺少與外界的交流。第二,和整個中國古代文化也斷絕了關系,或者說基本摒棄了中國封建社會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所創造的燦爛的古典文化,像唐詩元曲,《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當時都被打成封建主義的東西,老百姓是看不到的,電影文藝工作者也是不能看的。像《林則徐》那樣的電影可以說是漏網之魚,因為裡面含有反帝國主義和階級斗爭的內容,與當時的主流話語一致,所以才能僥幸出來。而且,即使當時「漏出」了這些影片,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電影的導演和演員也都受到了沖擊。第三,這17年與中國現代傳統也斷絕了關系。中國現代歷史上有兩大傳統,一是由毛澤東主席所領導的農民革命文化傳統,還有一個傳統是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知識分子所建構的「五四」文化傳統。而整個17年電影反映的都是工人、農民的斗爭,反映的是農民革命文化傳統,關於知識分子的文化傳統實際上是看不到的,僅有的兩部《早春二月》和《青春之歌》,前者一出來就受到了批判,後者還是和「五四」文化思想背道而馳的。所以,17年時期的電影基本上是在封閉的環境中創作的。 其次,以一種絕對的集體主義排斥個人的自我。我們說,集體主義是好的,但將它強調到極端的地步,不允許你有任何個人的私心雜念,也不允許你有個人的正常合理要求,這就可怕了。表現在文藝作品上,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不許描寫愛情,不許談情說愛。即便可以,也是革命加愛情,愛情要和革命、集體主義掛上鉤才能露面。那時的詩歌是這么寫的,「要我嫁給你嗎?你的胸前還缺少一枚獎章」,你是勞模,是英雄我才嫁給你!還有一首,「小夥子,不要在我的窗前彈唱,我的心已飛向遠方,我的心上人正手握鋼槍,保衛著祖國的邊防」,也就是革命加愛情。17年中有一部寫愛情的電影《柳堡的故事》,其中描繪的就是一個革命戰士愛上了一位農村姑娘,但是為了革命放棄了愛情,整個電影表達的就是「先國後家」,在國家民族危難的時候,「我」是不能談戀愛的。還有一部電影《劉巧兒》,裡面有個唱段:巧兒今天去趕集,碰上了一個他,他又能寫又能算,他的名字叫趙振華……關鍵是最後一句話——他還是個勞模啊!17年時間社會將集體主義擺在最高位,用絕對的集體主義排斥了個人的自我,所以這個時期許多歌頌型的電影都有先人後己、先國後家的要求,像《李雙雙》和《今天我休息》等。 再次,流露了一種膚淺的樂觀主義。這個時期的電影都拍得比較樂觀,整個影片的基調是明亮的,充滿了歡聲笑語,因為新中國成立了,舊社會過去了,人民翻身解放了,精神舒展了,這是好事。但問題是,這些影片里所傳達的樂觀主義隱含著一種歷史觀,好像使我們在看完這些電影後有一個錯覺——新中國成立了,從此一切就萬事大吉了,好像解放戰爭的炮火已經把舊世界徹底埋葬了,從此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就是一條平坦的、充滿鮮花美酒的康莊大道,這就否認了歷史的曲折性和復雜性!我們知道,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布滿坎坷和曲折。所以樂觀主義是好的,但這種樂觀主義背後所隱藏的歷史觀是值得我們警戒的。 再看「17年電影」的貢獻:以上所說的缺陷只是我們站在今天的社會、今天的境況,以比較高的要求來看待過去的東西。其實,「17年電影」的成就是巨大的!當時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將世界其他地方的電影沖擊得稀里嘩啦,但我們中國的電影卻能一花獨秀!在一種近似保護的環境下,中國的電影人以一種比較平和的心態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另外,它貢獻了一大批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或為了保衛新中國而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群像。今天,我們可以說出一連串的「17年時期」的英雄形象,像林則徐、鄧世昌、洪常青、江姐、楊子榮、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王成等等。這些人就是魯迅先生說過的「中國自古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民族的脊樑」!也就是說,新中國的成立是來之不易的,是相當一批先烈貢獻了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性命換來的!今天的江山含著先烈的犧牲,所以無論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未來是多麼輝煌,共和國將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民族的脊樑!17年電影全面、深刻地展現了這些先烈和前輩,將他們的精神和品質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傳承了下來!這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中國電影要和西方電影抗衡,首先要依託傳統的資源,再晚就不行了,美國都已經拍了《花木蘭》,已經拿著我們的傳統資源賺錢了。其次就是要依託我國近現代歷史所提供的若干資源,譬如中國現代史上那些先烈們傳奇性的經歷,他們的那種捨身成仁的高尚精神,就完全屬於中國電影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資源,是我們同西方電影競爭的重要的文化資本。圖片: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photos/11025921/20050309/12156817.html
Ⅹ 2022年最強電影是什麼
2022電影大姿伏爆發,一起來看看強檔片單有哪些!
1、《蝙蝠俠》
全新蝙蝠俠歸來,眾所期待的羅伯特·帕丁森版本幾經波折終於等到!
時空背景設定在布魯斯·韋恩(羅伯特·帕丁森飾)成為蝙蝠俠的第二年,他一面撫平心中因雙親過世留下的創傷,一面深入高譚市的陰暗面,打擊犯罪。此版《蝙蝠俠》首部便迎戰多位反派角色謎天大聖、企鵝人。另外,他的身邊還有一位亦邪亦正的角色貓女,究竟,他與貓女是否會聯手打擊犯罪,還是會成為耐敗敵人對戰呢?
2、《西拉諾》
繼《傲慢與偏見》、《贖罪》後,金獎名導喬·賴特全新力作!《西拉諾》改編自法國最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重新想像了一個令人心碎的三角戀情的永恆故事。 透過優美的音樂、浪漫的劇情以及視覺的美感,讓觀眾沉浸在宛如交響曲般的豐富情感中。
故事講述文武雙全的西拉諾(彼特·丁拉基飾),在唇槍舌劍中,總能以出色的口才勝出,也能在一場決斗中,以精湛的劍術戰勝對手。但是,他卻對於自己的長相身材感到自卑,認為自己不配獲得他的一位好友,美麗動人、耀眼奪目的羅珊(海莉·貝內特飾)的青睞,更尚未對她表達愛意,而羅珊卻已經一見鍾情,愛上了克里斯汀(小凱文·哈里森飾)。
3、《貝爾法斯特》
頒獎季大熱門電影《貝爾法斯特》一舉入圍奧斯卡七項提名!集結豪華實力派演員陣容,包括金球獎得主凱特瑞娜·巴爾夫 、奧斯卡得主朱迪·丹奇,還有《五十度灰》詹米·多南以及塞倫·希德。詹米·多南與凱特瑞娜·巴爾夫飾演一對熱情洋溢的勞動階級夫妻,突然發現他們的家園在一夕之間陷入一片跡畝攜混亂,塞倫·希德與朱迪·丹奇則飾演這個家中老愛拌嘴的爺爺和奶奶。
故事題材來自導演肯尼思·布拉納的親身經歷,一個九歲大的小男孩,必須在突然發生改變的世界中,勇敢地為自己開辟一條通往長大成人的道路。他生活的街區原本安穩平靜,住戶也都互助互愛,然而一夕之間,他所理解的生活卻永遠改變,但是電影帶給人們的喜悅、歡笑、音樂以及主角成長經歷的魅力仍然保持不變。
4、《迷失之城》
2022年最強喜劇《迷失之城》,由桑德拉·布洛克、查寧·塔圖姆攜手搞笑,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再度挑戰反派角色。其中,桑德拉·布洛克還特別找來認識20年卻從未合作過的不老男神布拉德·皮特友情客串。
故事講述一位孤僻且才華洋溢的作家洛蕾塔·塞琪(桑德拉·布洛克飾),以創作故事發生在異國險境的暢銷愛情冒險小說為生,她筆下的男主人翁是根據一名高顏值的封面男模艾倫 (查寧·塔圖姆飾)來塑造。洛蕾塔與艾倫一起宣傳全新小說時,被一名個性古怪的億萬富豪(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綁架,他希望她能帶他找到她全新小說中那座失落謎城裡的大寶藏。艾倫為了想證明他不只是在小說中是個英雄,在現實生活中也一樣,就決定展開一場救援行動,企圖拯救洛蕾塔。於是這對歡喜冤家就踏上一場驚險刺激趣味橫生的叢林大冒險,他們不但必須攜手合作,活著逃出處處危機的致命叢林,而且還要趁古老寶藏永遠遺失之前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