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部最火爆的戰爭電影
十部最火爆的戰爭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系列、《勇敢的心》、《征服1453》、《賽德克巴萊》、《兵臨城下》、《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孤獨的倖存者》、《太陽淚》、《血戰鋼鋸嶺》。
1、《斯巴達三百勇士》系列
這是近年來拍得相當好的一部電影,它不但真實反映了二戰日軍的殘酷,也反映了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一個真實的感動千萬人的真實人物。
B. 歷史類的戰爭電影 求推薦
以下是幾部歷史類的戰爭電影,供您參考: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經典戰爭電影,講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美國小分隊奉命前往法國拯救一名士兵的故事。
《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一部關於諾曼底登陸的電影,由多位導演共同執導,通過多個角度展示了盟軍登陸諾曼底的故事。
《戰爭之王》(Warlord):由張藝謀執導的舉敬緩電影,講述了中國歷史上戰爭貴族的故事,通過講述一個農民起義領袖和戰爭貴族之間的故事,展現了戰爭對於普通人和軍事統治階級的影響。
《梅賽德斯男孩》(The Mercedes-Benz Boy):一部關於阿根廷軍政府時期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出生在阿根廷富裕家庭的男孩被困在了政治動亂中的故事。
《非洲女王》正模(The African Queen):由約翰·休斯頓執導的電影,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非洲河流上,一名女子和一名船長一起打擊德軍的故事。
希望這些推薦能夠滿足您的需求,歡稿模迎觀看!
C. 戰爭大片排行前十名
戰爭大片排行前十名為:《拯救大兵瑞恩》、《我們的父輩》、《父輩的旗幟》、《殺戮一代》、《勇者行動》、《血戰鋼鋸嶺》、《我們曾經是戰士》、《細細的紅線》、《黑鷹墜落》、《歸鄉路漫漫》。
1、《拯救大兵瑞恩》
對於戰斗描述的太細致了,從第二集到第七集,一天一晚的戰斗在6個小時里展現,中間的插敘對於戰斗的殘酷更加強了。這個任務是失敗的,還損失了這么多士兵,能夠拍出來還播出了在我們是難以想像的。
D. 不得不看的戰爭片有哪些
不得不看的戰爭片有:《鋼琴家》、《南京,南京》、《辛德勒的名單》、《戰狼》、《紅海行動》。
1、《鋼琴家》
鋼琴家也是一部記錄猶太人苦難的影片,那個落魄的鋼琴家一開始和家人幸福的生活在波蘭,後來因為戰爭,他們全家的大部分人被送入了奧斯維辛集中營,那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地方,而他在朋友們的力保之下開始了逃亡一般的人生。
冷傲的戰狼副隊長,擦出曖昧火花的性感女隊長(余男飾),心計頗深腹黑的毒梟,枉死的隊友,雇傭兵跨過邊境線入侵中國,一切都使他陷入了麻煩中。一切都在考驗這個團隊的毒瘤冷鋒,他不知該何去何從。
5、《紅海行動》
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
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3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2018年5月6日,獲得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1月獲得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12月8日,獲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E. 4部戰爭題材電影推薦:戰士軍前半死生
「我這個年紀的人發動了戰爭,為什麼讓年輕的小夥子們去送死。」
在台詞不多的《敦刻爾克》里,開著民船去救援士兵的老人講出的這番話,在漢斯季默濃墨重彩的配樂里平靜劃出,卻是一記重錘。
相比於諾蘭以往影片里的復雜結構,《敦刻爾克》已經收斂不少,但這位「結構天才」依然用多線敘事打造了一個完全異於經典戰爭電影模式的時空世界。
這個 關乎三十幾萬人、三段時空的一場大撤退, 在看似集體英雄主義的團隊行為之下,每一個個人所做出的微小而偉大的努力,未嘗不是一首首穿梭在流彈之中、流淌在海浪之下、回盪在雲層之上的 士兵之歌 。
諾蘭選取了「 敦刻爾克大撤退 」這個在二戰歷史上著名的軍事撤退行動,用陸、海、空三段線索的平行敘事呈現了那些在撤退中處在不同境況下的個體行為,以及個體聯合起來形成的巨大力量。
而在漫長的電影史上,我們還曾見證過無數個生動的士兵身影。飛火流螢,他們或在為攻下一個陣地而沖鋒、或在為保存實力而計劃撤退。 戰爭是大人物們的野心和殘忍游戲,對於每一個被迫走進戰爭之苦的血肉士兵,怕是只有「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所期待的,只是完整無缺的活著,返鄉。
這些戰爭題材的電影都沒有去全面解構任何一場戰爭實況,而是 分別選取了一個非常特別的角度 ,觀察每一場戰役里的士兵。
1. 《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
戰爭背後的體制犧牲品
庫布里克在1957年拍了這部關於一戰的反戰電影,並且很巧妙的 將戰爭的殘酷從戰場之上轉移到戰爭背後的黑暗體制 。
片名的「光榮之路」也一度被認為是 反諷 之說。一名下士、兩名二等兵,陰差陽錯的被押上刑場,將軍為了仕途的晉升、名譽的保全, 三個底層士兵無端被軍事法庭裁以「在敵人面前表現懦弱」的荒唐罪名。
在戰場上他們是被調配的棋子,在戰場下,仍有一雙無形之手在操控,完全無辜的他們就這樣被處以死刑,死於殘忍戰爭背後的體制罪惡,如螻蟻般。
在乎這些士兵的、一直為他們辯護的只有和他們一起在前線上戰斗過的Dax上校, 在面對軍事法庭的不公裁決時,Dax上校說:「我曾數次羞於作為人類的一員,這將是一次。」
2.《全金屬外殼》
Full Metal Jacket
被剝去的人格
還是庫布里克,《光榮之路》以即將返回前線的士兵眾生相作結,《全金屬外殼》則以入伍前正在被剃發的一個個士兵特寫開場,而緊接下來的一段充斥著粗口的軍中訓話註定這個開頭會在影史上留名。 一位教官以近乎嘶吼式的喊叫肆意辱罵這些新兵戰士,這些粗口包含著強烈的人身攻擊、性別歧視、性取向歧視以及種族歧視。
即使是這樣,這個荒誕的開場一開始也並不會讓我們害怕或不適,相反倒是有一種美式滑稽感。
直到在畢業前夕, 一個胖士兵終於忍受不了因體能不達標拖後腿而遭到的無休止辱罵和同袍的排擠,選擇殺死了教官和自己。 此時,我們才意識到這並非一場游戲。 真正的戰爭還沒開始,一個年輕士兵就已經死在了新兵訓練營的血泊里。在高壓非人的環境里,一個士兵的人格已被剝去。
3.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無法估量的戰爭創傷
一個士兵在戰爭中所經歷的創傷,常人無法估量。因為長期陷於伊拉克戰爭的高度緊張戰斗狀態中,導致比利·林恩和他的戰友們在回國後,即使身處和平狀態之下,依舊對於一些再普通不過的日常情形表現出不適, 他們在每一次未知狀態下被人突然觸碰時作出的極度誇張的本能防禦反應、在中場表演的綵排中被舞台煙火嚴重嚇到。
戰爭中流盡鮮血,和平里寸步難行。
比利·林恩因為一次對戰友的救援而成為美國英雄,被邀請回國做一場橄欖球賽事的中場表演,嘉獎他的戰功。 而他被大肆褒獎的英勇戰斗的那一天,是他「這輩子最慘的一天」。 最好的班長兼戰友在那一天死去,自己也險些喪命。
一些調查表明許多長期服刑的人從監獄中出來之後,無法適應正常社會的生活秩序、節奏、交際規律或叢林法則,然後,一些人又故意作案,選擇重返監獄,因為在那裡,他們才能獲取集體生活的「安全感」。
比利·林恩最終選擇了重返伊拉克戰場,那裡炮火連天,但對於一個傷痕累累的士兵來說,卻是一個比家鄉「安全」的地方。
4. 《士兵之歌》
Баллада о солдате
回不去的地方
導演選擇的電影核心表達不同,觀眾所得到的觀感體驗就會差之千里。同樣都是取得戰功後短暫歸鄉,李安講的是一個士兵從戰場回到家中後所意識到的自我戰爭創傷,壓抑、悲傷卻又無奈。
而 丘赫萊依讓一個士兵在回家旅途中經歷了友情、愛情和親情, 盡管最終回到家與母親的相見只有幾分鍾,但觀者在遺憾之餘,還是能夠感受到士兵阿遼沙一路上所給予和被給予的溫情。
《士兵之歌》用倒敘的手法,在開始的旁白里念道:
「這是一條通往城裡的小路,
那些離開村莊的人和返回家鄉的人,
都要經過這條小路。
她並沒有在等待任何人,
她的兒子,阿遼沙,
已經永遠不可能從戰場上回來了。
他被埋葬在遠離祖國的異鄉。
在那座不知名的村莊里,
陌生的人們在他的墓碑前獻花。
他們稱他為一個俄羅斯士兵,一個英雄,一個解放者。
可對於母親來說,他只是一個兒子,
她了解他的一切,
從他出生的那天到他奔赴前線的那一天。」
無論是比利·林恩還是阿遼沙,他們最終都返回了戰場。從此,父親、兒子、丈夫,統一稱為「士兵」。 這些士兵,他們從離開家的那天起,就再也回不來。
F. 關於戰爭的電影
關於戰爭的電影有《高山下的花環》、《大決戰》、《集結號》、《長津湖》、《八佰》等。
1、《高山下的花環》
講述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故事,為我們的英雄勛業唱出了高亢激越的贊歌。
相比較《長津湖》而言,這部電影的基調相對沉重和冰冷,因為這是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的瀕死苦戰。在抗戰期間,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戰役,但是管虎導演沒有選擇我們打勝仗的戰役,而是選擇了一場敗仗。
這一場以寡敵眾的血戰,展現了我們軍人的骨氣和勇氣,用小人物的成長來激發民眾的覺醒和愛國意識。
G. 戰爭電影經典前10名有哪些
有:
1、《拯救大兵瑞恩》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
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
2、《珍珠港》
影片《珍珠港》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區上映。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雷夫主動請纓參加英國空軍的作戰,被擊落掉進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萬分。
3、《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是由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電影,200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說。該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
4、《巴頓將軍》
《巴頓將軍》是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於1970年出品的歷史片,該影片由弗蘭克林·斯凡那執導,喬治·C·斯科特、卡爾·莫爾登、詹姆斯·愛德華茲等主演。影片主要介紹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軍遭到綽號叫「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率領的德軍反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斗,結果美軍遭到慘敗陷入了困境的故事。該片於1970年上映,獲4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等7項獎。
5、《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本片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
6、《獵殺紅色十月號》
《獵殺紅色十月號》是由約翰·麥克蒂爾南執導,肖恩·康納利、亞歷克·鮑德溫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紅色十月號核潛艇在首次航行中突然改變航線導致蘇、美兩國分別對其進行追蹤或獵殺的故事。
7、《桂河大橋》
庫布里克對戰爭的深刻反思,看過後使人對戰爭產生恐懼。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8、《現代啟示錄》
《現代啟示錄》是一部以越戰為背景的影片,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馬丁·辛、馬龍·白蘭度、羅伯特·杜瓦主演。影片於1979年8月15日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越戰期間,美軍情報官員威爾德上尉奉命除掉庫爾茲上校。接到命令後,威爾德率領小分隊,冒險乘小艇深入柬埔寨。
9、《黎巴嫩》
《黎巴嫩》是由Israeli Film Fund公司於2009年10月15日推出的一部戰爭反思題材影片,該片由以色列導演塞繆爾·毛茨的執導,由邁克爾·默斯諾、奧斯瑞·科恩等主演。該片講述了第一次黎巴嫩沖突戰爭四位以色列坦克士兵的遭遇。該片獲得了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10、 《野戰排》
《野戰排》是1986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戰爭片,由奧利弗·斯通執導並擔任製片人,湯姆·貝倫傑、威廉·達福、查理·辛等聯袂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名天真的新兵被編入一個步兵分隊,在與其他戰士一起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很快就明白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戰斗的唯一理由其實是想方設法讓自己可以活下去」的故事。
H. 戰爭片的四.第二次世界大戰題材電影
《解放》(1970)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鐵十字勛章》(1977)
《莫斯科保衛戰》(1985)
《決戰斯大林格勒》(1993)
《血戰1944》(2001)
《兵臨城下》(2002)
《德寇殲滅戰》(2006)
《布列斯特要塞》(2010) 《最長的一日》(1962)
《坦克大決戰》(1965)
《奪橋遺恨》(1977)
《大紅一師》(1980)
《拯救大兵瑞恩》(1998)
《血戰台兒庄》( 1985)
《血戰昆侖關》(1994)
《七七事變》(1995)
《太行山上》(2005)
《夜襲》(2007)
《喋血孤城》(2010) 《硫磺島浴血戰》(1949)
《細細的紅線》(1989)
《風語者》(2004)
《硫磺島家書》(2006)
《太平洋的奇跡》(2011) 《撒哈拉》(1943)
《登陸安其奧》(1968)
《血戰阿拉曼》(2002)
《哥特防線》(2004)
《聖安娜奇跡》(2008) 《空軍大戰略》(1969)
《倫敦上空的鷹》(1969)
《虎!虎!虎!》(1970)
《筧橋英烈傳》(1977)
《珍珠港》(2001)
《烈日長虹》(2001)
《紅色機尾》(2012) 《效忠祖國》(1942)
《血戰大西洋》(1956)
《擊沉俾斯麥號》(1960)
《中途島之戰》(1970)
《男人們的大和》(2006) 《從海底出擊》(1981)
《U-571》(2000)
《沒有出口的海》(2006)
《盛夏獵戶座》(2009) 《戰地軍魂》(1953)
《桂河大橋》(1956)
《大逃亡》(1963)
《勝利大逃亡》(1981)
《極地重生》(2001) 《黑太陽731》(1988)
《辛德勒的名單》(1993)
《南京1937》(1996)
《731恐怖女體實驗》(1999)
《鋼琴家》(2002)
《偽鈔製造者》(2007)
《拉貝日記》(2009)
《南京,南京》(2009) 《山本五十六》(1968)
《巴頓將軍》(1970)
《白求恩大夫》(1990)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2003)
《不懼風暴》(2009) 《二二六》(1989)
《帝國的陷落》(2003)
《東京審判》(2006)
《刺殺希特勒》(2008) 《美麗人生》(1997)
《鬼子來了》(2000)
《百萬大逃亡》(2007)
《黃石的孩子》(2008)
《一九四二》(2012) 《亂世忠魂》(1953)
《雁南飛》(1957)
《英國病人》(1995)
《黃河絕戀》(1999)
《柯萊利上尉的曼陀林》(2001) 《伊萬的童年》(1962)
《太陽帝國》(1987)
《再見,孩子們》(1987)
《螢火蟲之墓》(1988)
《戰爭子午線》(1990) 《地獄男爵》(2003)
《潘神的迷宮》(2006)
《我們來自未來》(2010)
《美國隊長》(2011) 《偵查員的功勛》(1947)
《影子部隊》(1969)
《攔截密碼戰》(2001)
《風聲》(2009)
《諜海風雲》(2010) 《納瓦隆大炮》(1961)
《血染雪山堡》(1968)
《猛鷹突擊兵團》(1976)
《無恥混蛋》(2009)
《英雄時代》(2011) 《羅馬不設防》(1945)
《地雷戰》(1962)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1972)
《起義》(2001)
《抵抗軍》(2007) 《大獨裁者》(1940)
《虎口脫險》(1969)
《第22條軍規》(1970)
《鐵皮鼓》(1979)
《舉起手來》(2005)
I. 世界十大經典戰爭片
一、《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影片評介】: 本片是斯皮爾伯格首部名符其實的戰爭片,描述的是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在這一天的進攻中,盟軍總部發放陣亡通知單的工作人員發現:一家姓瑞恩的有三兄弟都陣亡了。而她的小兒子詹姆斯.瑞恩也在歐洲大陸戰斗,還不知生死。盟軍司令馬歇爾將軍得知此情況,立刻下令派一隻小分隊去救他。最後,這只小分隊經過欲血奮戰,終於找到了瑞恩,並守住了一座連接巴黎和柏林兩地的大撟。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暴力」片。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給予了極高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二、《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三、《珍珠港》 (1999) 雷夫與丹尼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兩人對於飛行從小就十分有興趣。 長大後,時值二戰時空,兩人一同加入美軍飛行隊伍。受訓期間,雷 夫結識了軍中護士伊弗琳,兩人迅速入愛河。 此時美軍決定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陸,協助歐洲各國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於是將伊弗琳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歐洲傳來噩耗,雷夫的座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生死未卜。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就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弗琳與丹尼駐扎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准備偷襲珍珠港。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開 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