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電影弘一大師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弘一大師

發布時間: 2023-04-03 06:18:45

❶ 一部講述日本遺孤在中國長大當上和尚,後來訪問日本母子團聚的電影

你好!
一輪明月
總導演:濮存昕再現一代高僧弘一法師
片名1992
《清涼寺的鍾聲》
2005
電影
《一輪明月》
李叔同(弘一大師)
《一輪明月》:路奇
編劇:濮存昕
主演:楊捷
武華
於洪洋
領銜主演:陳家林
導演
打字不易,採納哦!

❷ 有關弘一法師的電影有哪些

余秋雨《廟宇》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於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蘆耐敬、文學於陪慎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反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畝肆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虛大師曾為贈偈: 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 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❸ 薛之謙有哪些影視作品

偶像劇《水晶之戀》飾演"Jacky"男四號
時裝劇《人命關天》飾演「馬小能」單元主角
時裝劇《第一百個新娘》飾演「李亮」男三號
時裝劇《愛你不容易》飾演「羅大壯」男二號
《弘一大師》、《麻辣教師》、《如果愛》
上海本地劇《老娘舅》之《那小子真帥》飾演「韓柳」
青春勵志電影《一隻狗的大學時光》飾演「齊俊」男一號 《加油!網球王子》任若成

❹ 弘一法師簡介 弘一法師的故事

說到弘一法師其實大家也知道的還是挺厲害的,在近現代歷史上經常性出現他的名字,他對於新文化運動的作用還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弘一法師真的挺厲害的,最近有人想重新了解了解這個弘一法師到底有什麼故事可言,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弘一法師簡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范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弘一法師的故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即便不知道李叔同是誰的人,碧念也多半聽過他這闕從1915年傳唱至今的《送別》歌。

作為20世紀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李叔同前半生學貫東西,瀟灑無羈,堪稱中國現代音樂、戲劇、美術之先驅;後半生,他勇猛精進,慈悲度世,修成佛門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是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門高僧,被譽為「人天師范」。

弘一大師像

從凡間的李叔同到佛國的弘一法師,他在盛年決絕地作別妻兒,斷絕塵緣,實現了塵世與凈土、親情與大愛間的跨越。這一極具戲劇性的轉折,怎不令世人從當年愕然至今?

出家,對李叔同來講或許是一種宿命。無論他經過了多少年的准備,對他的家人來說,這一刻何時到來都會突然。彼時,他需要給家人一個交代。

於是他給自己的日籍妻子誠子寫了封作別信。正是這封信,不僅把一場變故帶給了他的妻兒,也把多重得疑問,留給了俗世中的我們。

弘一法師晚年曾告訴自己的弟子妙蓮法師:「你在為我助念時,看到我眼裡流淚,這不是留念人間,或掛念親人,而是在回憶我一生的憾事。」

人間有牽系 「朝游不忍池」

李叔同出生於天津望族桐達李家,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他的父親系李鴻章同年進士,曾官至吏部主事。致仕後經營鹽業,興辦銀行,為津門富豪。

李叔同少年風流,曾愛上津門名伶楊翠喜。母親為拴住他那顆不安分悔配困的心,在李叔同二哥文熙的主持下給他安排了婚姻。對方乃俞家五小姐,是天津衛的一個茶商之女。俞氏長李叔同兩歲,兩家門當戶對,是舊時的好姻緣。

彼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正主持維新變法,一向關心國事、憧憬未來又極厭舊制度的李叔同,積極鼓吹新說,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吾師」的印章以示支持。不料「戊戌政變」以失敗告終,外界哄傳李叔同是康、梁同黨。為了避禍,他帶母親、妻子遷居上海,以富家公子身份,與滬上名流交往。

鮮賣拍衣怒馬的青年時代,伴隨著一闕闕綺詩麗詞,李叔同與上海名妓李蘋香、謝秋雲私情往來數年,他的妻子俞氏從未加以干涉。

李叔同的父親在他5歲時故去,他的母親比父親小40多歲,當時不過是一個20多歲的女人,能在備遭歧視的家庭中把李叔同撫養大實屬不易。李叔同因此事母至孝。母親去世時,李叔同攜妻子與兩個幼子扶柩回津,並依「東西各國追悼會之例」,為母親舉行喪禮。

生母去世,對李叔同刺激很大,認為自己的「幸福時期已過去」,於是他將俞氏和兩個兒子託付給天津老宅的二哥照顧後,遠赴日本留學。

1899年,李叔同(左)20歲

攝於上海寓所,城南草堂

李叔同初到日本,對於明治維新以後的西化成果深感羨慕,對西洋藝術全面研攻。他在上野美術學校西畫科師從黑田清輝等畫家學習,同時又入音樂學校研究樂學與作曲,業余時間還研究戲劇。他與曾孝谷等人創辦「春柳社」,提倡話劇,這是我國最早的研究話劇團體。該團體先後演出《茶花女遺事》《黑奴籲天錄》等劇目,李叔同均任主角,一時聲譽鵲起。

在日本學習美術期間,作為中國第一代美術留學生,李叔同接受的是西方寫實主義教育體系。上野美術學校課程中有裸體寫生內容,李叔同在學校對著男模特做人體寫生不難,但女模特的問題始終沒法解決。直至有一天,正在寓所練習繪畫的李叔同,無意中注意到了給他送飯的房東女兒誠子。

每天給李叔同送菜遞飯,這是誠子對他最初的照顧。不久,李叔同便直言邀請她當自己的模特,誠子從此成了他的專職女模特。由於相同的愛好,又彼此真誠相待,兩人開始跨越畫家和模特的界限。李叔同第一次感受到了愛情的滋味。不久,李叔同和誠子舉辦了一個簡單的結婚儀式,她成了李叔同的第二位妻子。其間李叔同在自己的詩作《朝游不忍池》中寫道:「小橋獨立了無語,瞥見林梢升曙曦。」可見這時候他的內心是安靜愉悅的。

李叔同攜日本妻子誠子一起回到中國,時在1911年。回國伊始,李叔同沒將誠子帶回俞氏所在的老家天津,而是安排她住在了上海,他自己則在天津北洋高等工業學校擔任主任教員,將近一年後,才來到上海和誠子共同生活。其後,他在上海城東女學任音樂教員,在《太平洋報》任文藝編輯,兼管副刊及廣告。1912年10月,《太平洋報》停刊,李叔同被迫離開上海,應聘至浙江兩級師范學校,任音樂圖畫教師。

此間每到節假日,李叔同都會從杭州趕回上海與誠子相聚,而他的教員薪水通常每月會被分成4份:一份給上海的妻子,一份給天津的妻兒,一份給日本的劉質平(李叔同的弟子,留學期間受李叔同資助),最後一份留給自己。

李叔同在上海票演京劇《黃天霸》

君本多情者 何故斷舍離

1916年的一天,時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授音樂圖畫的李叔同,與同事夏丏尊聊天。

夏丏尊說他在一本日本雜志上看到了有關斷食的介紹,稱斷食可使人身心更新,產生巨大精神力量,釋迦牟尼、耶穌、穆罕穆德都曾進行過斷食體驗。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叔同便找來那本雜志看。

第二年春節剛過,李叔同就到杭州大慈山下的虎跑定慧寺去作斷食體驗,前後歷時21天。返校後,他開始素食。

這時期他接觸了很多佛經,由此感到世間名利原是虛妄。1917年1月8日,李叔同在寫給學生劉質平的信中說:「鄙人擬於數年之內入山為佛弟子,或在一二年亦未可知……現已陸續結束一切。」當年11月,李叔同再到虎跑定慧寺聽法輪禪師說法,回來後寫了書聯,落款「嬰居士」。此時他為自己改名為「李嬰」,寓有嬰兒般新生之意。不久,他將自己多年來視若珍寶的書籍、字畫、摺扇、金石等都分贈給了友人,連衣服也沒留幾件,顯然是在做斷舍離的准備。

1916年12月25日—1917年1月11日

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實行斷食,前後18天

1918年春,李叔同於虎跑定慧寺客房習靜一月間,恰逢他的好友、儒學大家馬一浮帶朋友彭遜之到虎跑定慧寺出家。李叔同目睹彭遜之剃度全過程,深受震撼,欲拜為彭遜之剃度的弘祥法師為師。弘祥法師認為自己資歷尚淺,便請來自己的師父了悟法師,收李叔同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號弘一。

同事姜丹書曾問李叔同:「你想出家?」李叔同答:「是的。」姜丹書又問:「為何?」李叔同再答:「無所為。」姜丹書三問:「君固多情者,忍拋骨肉耶?」李叔同又答:「譬患虎疫死,將如何?」這最後一句的意思是說,如若患暴病而死,即便內心難舍妻子兒女,又有什麼辦法?

1918年8月19日,農歷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正式剃度出家。9月,他到靈隱寺受比丘戒。10月,他又赴嘉興精嚴寺小住。年底應馬一浮之邀到杭州海潮寺打七(指於7日中剋期求證的修行),從此再無雜念。

至此,世間再無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師。

弘一大師為王伯老寫的集句聯

安頓塵緣後 「請叫我弘一」

李叔同入山歸佛的消息,在他離開浙江一師的當天,就傳遍了杭州。不幾日,傳遍了上海。沒多久,又傳遍大江南北,以及他曾經留學的日本與東南亞各地,成為民國以來,中國文化教育界哄動一時的新聞。但李叔同自己,卻並沒有把出家的事,預先告知家人。且不說遠在天津,幾年未見的發妻,就連住在上海,不時相聚的日籍夫人誠子,事先也是一無所知。

剃度幾周後,得知消息的誠子,攜了他們的幼子自上海趕到杭州靈隱寺,抱著最後一線希望,欲勸說丈夫切莫棄她出家。這一年,是他們兩人相識後的第11個年頭。然而李叔同決心已定,連寺門都沒讓妻兒進入。誠子無奈離去前,對著關閉的寺門悲聲責問:「慈悲對世人,為何獨獨傷我?」

黃炎培曾發表一篇題為《我也來談談李叔同先生》的文章。其中寫道:「叔同出家首先在杭州的西湖,經過了幾年,叔同的夫人到上海,要求城東女學楊白民夫人詹練一和我當時的夫人伴她去杭州找叔同,走了幾個廟,找到了,要求叔同到岳廟前臨湖素食店共餐。三人有問,叔同才答,終席,叔同從不自動發一言,也從不抬頭睜眼向3人注視。飯罷,叔同即告辭歸廟,雇一小舟,3人送到船邊,叔同一人上船了。船開行了,叔同從不一回頭。但見一漿一漿盪向湖心,直到連人帶船一齊埋沒湖雲深處,什麼都不見,叔同最後依然不一顧,叔同夫人大哭而歸。」

然而在李叔同作出如此無情抉擇的背後,一紙他在正式出家前,寫給誠子的告別書,卻讓人們看到了他無情之外的有情一面。

弘一大師所繪十八羅漢

這份告別書寫於他正式出家的前兩周。信中他開門見山地寫道,「關於我決定出家之事……上回與你談過,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問題罷了……你是否能理解我的決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這么做,請來信告訴我,你的決定於我十分重要……」

可見關於出家,李叔同對家人其實是心懷歉疚的,尤其對於跟他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為他育有一子的日籍妻子誠子,他的歉疚尤甚。但他能做的,只是於出家前細心周到地預留了3個月的薪水,將其分為3份,其中一份連同自己剪下的一綹胡須,拜託老友楊白民轉交給誠子,並囑朋友將其母子二人送回日本。

於作別紅塵之際,他在寫給誠子的告別書中勸慰她說:「請吞下這苦酒,然後撐著去過日子吧。我想你的體內住著的不是一個庸俗、怯懦的靈魂。願佛力加被,能助你度過這段難挨的日子。」並表示,「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義。為了那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歷程,我必須放下一切。」

在講述弘一法師故事的電影《一輪明月》中,有這么一個場景:

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誠子:「叔同——」李叔同:「請叫我弘一。」誠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終是斬斷了夫妻塵緣的李叔同,自此正式變身為弘一法師。其中對誠子母子的看似無情,也許卻是面向世間眾生一概平等的更大有情。

《李叔同歌曲集》豐子愷編

生平有憾事 「悲欣交集」

一代才子放棄世俗生活,突然遁入空門,在當時和現在都使人深感惋惜和不解。世人在津津樂道的同時,也對他的出家做了各種版本的猜測和分析:對現實的無能為力,對紅塵瑣事的不屑,對病痛的心力憔悴,對佛文化的心靈嚮往,最終讓他拋棄常人的生活軌跡,追求更高級的人生境界和靈魂生活。但終未揭開這位藝術大師的出家謎團。

李叔同的學生豐子愷對老師的出家表示理解。他說,我以為人的生活可分為3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靈魂生活就是宗教。宗教徒做人很認真,對他們來說,物質欲、精神欲都不能滿足他們,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以豐子愷的了解,李叔同就是這樣的人。

李叔同出家之後成為弘一法師,毅然割斷了他曾醉心研究過的話劇、油畫、西洋音樂等諸種藝術,唯獨對於書法研習不輟,老而彌篤。

其後20多年精誠庄嚴的自律苦修,弘一法師使傳統斷絕數百年的律宗得以復興,佛門稱弘一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林語堂曾說:「他曾經屬於我們的時代,卻終於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張愛玲則表示:「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趙朴初更評價他是「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弘一法師晚年病重,他拒絕醫療探問,一心念佛,並告訴自己的弟子妙蓮法師:「你在為我助念時,看到我眼裡流淚,這不是留念人間,或掛念親人,而是在回憶我一生的憾事。」

1942年10月10日下午,弘一法師索來紙筆,寫下「悲欣交集」4字絕筆交給妙蓮。13日晚,弘一法師側卧圓寂於福建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陋室板床之上,右手支頤,左臂放在身側,雙腿並攏微直,和釋迦牟尼涅槃時的睡姿相同。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這闕他在俗世創作的《送別》,如今如果我們重新去理解,是否更能切近真髓?就當它既是作者於命運無力時送別知交的感懷之作,亦或是於暫時落幕的人生舞台上轉身走開時,給自己的作別之語。

權當他是去後台更衣換妝,去去就來。

弘一法師 臨終遺書 「悲欣交集」

❺ 有沒有關於佛教的電影或電視劇

一、電視劇:
《觀世音傳奇》,陶慧敏主演。
《百年虛雲》,李起厚主演。
二、電影:
《釋迦牟尼佛傳》,呂良偉主演。
《一輪明月》是講弘一大師的故事,濮存昕主演。
《達摩祖師》,主演: 爾冬升 樊少皇
《俞凈意公遇灶神記》。
《出家》,是一部佛教故事片。
《逆緣》,是講一位女子在丈夫的重重阻礙下學佛的故事。

應該還有很多,先看看這些吧。

❻ 修行人必看的電影有哪些

1、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執導,金永敏、吳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韓國電影。影片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里,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慾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里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2003年9月19日於韓國上映。

❼ 《一輪明月》: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半世風流半世僧

在他39歲那一年,「李叔同」成為了「弘一法師」,而此時,他的結發妻子為他養育了一對兒女,他留學時娶的妻子,隨他遠渡重洋而來,已陪伴了12年。

他們各自站在小船上,日本妻子雪子不甘心地問:「叔同……」

話音未落,他即打斷,「請叫我弘一。」

這是電影《一輪明月》中的畫面,由此將弘一法師波瀾壯闊的一生,分成上下兩半場。

上半場,他是一年光零花錢就30萬大洋的天津豪門貴公子,他師從蔡元培先生,留學日本,詩文、書畫、篆刻、油畫、音樂、戲劇,無一不通,精彩絕艷。他辦過報紙,在浙江第一師范做信族謹過老師,都因為時局而受挫,報國熱情一次次被熄滅。

下半場,他一心向佛,復興了失傳多年的南山律宗,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為傳佛法他開辦佛學院,並且「念佛不忘救國」,用一顆悲憫之心渡世上苦難之人。

電影以4歲的小李叔同玩陀螺開始,以63歲的弘一法師看另一個娃娃玩陀螺結束,似乎在說,生命就是一場輪回。

這部電影獲得了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主演濮存昕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那年獲得最佳男主角獎的,是《新警察故事》中的成龍。

這部片子以白描的方式講述了弘一法師的一生,情節沒有太大的波瀾起伏,但是每一章節都用精彩的鏡頭語言、音樂、和恰當的表演,鋪排得很緊湊,娓娓道來,貫穿人心。

弘一法師的一生太厚重,他的佛法修為我不懂,只能仰視。但是他的藝術作品我們可以欣賞,並且這部平鋪直敘的電影,也因藝術氣息的加持而增色不少。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最為現代人熟知的音樂作品應該就是這首《送別》。

但其實,作為中國第一位用五線譜譜曲的音樂家,他的音樂作品非常多,有愛國歌曲、抒情歌曲、哲理歌曲。他在1905年就編輯出版了《國學唱歌集》,後被當時的滑基中小學取為教材。

在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音樂,是他在母親葬禮上彈唱的一首《夢》。

「哀遊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李叔同的父親李筱樓72歲去世,這年他只有5歲,他是父親的第四房小妾所生,上面還有三位「母親」管著。

他雖出身富貴,但不自由,高牆大院里的日子並不好過。要讀書考功名,要念經禮佛。

婚姻他說了不算,他愛津城名伶楊翠喜,但這種出身的女子怎麼能進天津巨富之家的大門呢。他聽從母命,娶了門當戶對的鹽商之女俞氏為妻。

他有一腔報國之心,支持戊戌變法,可是不久變法失敗,六君子亡的亡,逃的逃,他被造謠是六君子同夥,被迫帶著母親妻兒逃往上海。

母親在上海病逝,在彌留之際對他說:我知道你一直都不快活,我死後,你盡管做你喜歡的事便好。

他將母親的靈柩從上海帶回天津老家,不顧二哥和叔叔的反對,打破禮制,給母親辦了一場西式葬禮。

他和妻兒不披麻戴孝,來弔唁的賓客也不用跪拜大哭,只需著黑衣,恭恭敬敬地給母親敬個禮即可。

他特地為母親創作了一首歌,在葬禮上他沒有流一滴眼淚,只是唱了無數遍: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泊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連一向和母親不合的三娘都不禁潸然淚下,說:「三郎,等我葬禮的那天,你也給我彈一曲吧。」

李叔同的音樂沒有矯揉造作,沒有兒女情長,都是有感而發的大愛,對親人、對故園、對祖國,成為弘一法師後,還有對佛法。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學習油穗尺畫,他的日本妻子雪子(徐若瑄飾),就曾是他的裸體模特。

2011年底,中央美院在整理庫房藏品時,發現一幅晚清時期的半裸女體油畫像,十分驚訝,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裸體油畫,經過鑒定發現是李叔同的手筆。

他還是第一位將人物裸體引入西畫教學的老師,這在保守的民國可謂驚世駭俗。

在杭州師范任教期間,因為這個教學理念的沖突,李叔同受到官方打壓,這也是促成他遁入空門的原因之一。

也許是為了應和弘一法師的美術修養,《一輪明月》的畫面很有油畫的質感。

電影中很多鏡頭是對稱構圖,用四周的靜物形成天然的取景框,然後把主體放在中間,一束光打下來,突出明暗對比,即便是一個空鏡頭,也能很好的襯托劇情的情緒。

沒有取景框的時候,就把人物放在黃金分割點上,用遼闊的背景,深沉的色調,體現人物的渺小、無力感。

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後,他將過去種種才藝都一概摒棄,從此沒畫過畫、沒彈過琴,甚至也不再作詩。唯獨對書法一道,他不曾丟棄。

弘一法師曾說:佛法不能當人情,但書法可以是。

他出家後,把書法視同佛法,既藉此修身養性,但並不刻意研習「書法」,而以「寫字」名之。有人求字也不輕易送之,而只送有緣之人。

弘一法師的書法是有禪意的,這種風格獨樹一幟,成為書法史上別具一格的「弘一體」。

「李叔同書法」和「弘一體」是不一樣的,前後判若兩人,沒有對佛法的修行,就沒有「弘一體」。

電影開場有一副「悲欣交集」的字,是弘一法師的絕筆,與他平時書寫的淡然之氣也不相同。

這四個字寫得更有力量,更加蒼涼,即有他自身前往極樂世界、此生無憾的灑脫,又有見世人還在苦海掙扎,不忍國家積貧積弱的悲愴。

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審美,有人欣賞弘一體的禪意,也有人說他的字寡淡,了無生趣,像小孩的字。

我們已經無法用「書家」的標准去評判他,他的境界早已超越了書「家」。

電影中,李叔同和雪子最後於西湖相見,各乘一葉小舟,相對而望。

雪子想要最後挽留他,問;「弘一大師,請問什麼是愛?」

他答道:「愛,就是慈悲」。

雪子潸然淚下,說,「慈悲對世人,為何獨傷我?」

然而回應她的,只有西湖上縹緲的霧和岸邊的柳。

如果李叔同沒有出家,繼續活躍在文化領域,不知道會有多少偉大的作品傳世。

林語堂曾感嘆,李叔同是他們那個時代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

可是他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一條用佛法濟世的慈悲之路。

也許在他15歲誦出「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這句話時,就已經註定了一生都將與眾不同。

無論是「李叔同」還是「弘一法師」,他的這一生,活得肆意,活出了自己。

#齊帆齊2022年寫作營 第38篇 2329字 總56258字#主題文

❽ 一輪明月的演職員表

電影《一輪明月》展現的是中國近代文化藝術先驅,一代大德高僧弘一大師傳奇偉大的一生。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生前為弘一大師作詩曰:「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
中國佛教協會、佛教界高僧大德都把啟運游拍攝這部電影視為佛教界的一件盛事。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擔任本片總顧問、中國佛協一誠會長、悄伏聖輝副會長、學誠副會長、中國佛協常務理事、泉州大開元寺方丈道元法師都擔任了這部電影的佛教總顧問。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及著名專家學者都認為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是中國佛教界的一件大事並開中國電影之先河。
眾人精心打造「弘一大師」
《一輪明月》運作開始於2001年初,幾年來,在運作和籌拍過程中,製作方歷經艱辛,籌借到800萬元投入拍攝和製作。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劇本規劃策劃中心肯定了這部電影的價值並擔任了劇本創作及電影的總策劃;總導演陳家林在闊別電影十年之後,全身心投入《一輪明月》,以他深厚的藝術造詣,准確地把握了愛國愛民這一主線,使這部電影順應了時代的需要;導演路奇心懷虔誠和敬仰,一絲不苟;濮存昕,滿懷激情,圓滿成功地塑造了近代藝術大師悄銷一代大德高僧李叔同——弘一大師的感人形象;作曲家張千一,深刻理解劇情和人物,創作的音樂攝人心魄;國家宗教局、中國佛協予以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支持。

❾ 講述弘一法師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片名:一輪明正檔此月
總導演:陳家林
導演:路奇
編劇:楊捷 武華 於洪洋
領銜主演:濮存昕
主演:徐若瑄
李建群
類型:劇情
片長:105分鍾
出品:北京一輪明蠢悄月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劇本規劃策劃中心舉迅
泉州廣播電視中心
獎項: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優秀男演員獎
上映日期:2005年8月

《一輪明月》是一部以二十世紀初的文化名人、佛學高僧李叔同的出家生涯為軌跡,衍射出一代高僧倡導佛學,精研戒律,孜孜復興律學的偉大精神的愛國愛民情懷高尚的故事影片。弘一大師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與藝術至臻的一生,他以詩賦文章、金石書畫、戲劇音樂的無所不精……

❿ 很久以前有一部濮存希主演的電影,講的好像是李叔同的一生,這電影叫什麼名字啊

一輪明月劇情介紹李叔同出生於天津豪門富戶,因為是庶出,加上幼年失怙,於是過早地體驗了人生的殘缺。當年奧國公使送給父親的一架鋼琴,伴隨他走過寂寞童年。李叔同初涉人生,探求中華文化底蘊,悲憫國家民族苦難,創作《祖國歌》,傳頌大江南北。
李叔同在音樂、詩詞歌賦、篆刻、書法、繪畫、表演諸方面造詣頗深,才華滿身,一腔憂憤,常寄託於風情瀟灑間,與坤伶楊翠喜、歌郎金娃娃、詩妓李蘋香以藝事相往還。
李叔同考取上海南洋公學,受業於蔡元培,邃覓群科,鑽研法學。與黃炎培組織滬學會,宣講進步思想。不久,蔡元培遭到通緝,黃炎培逃亡日本。李叔同尋求濟世之途的夢想化為泡影。
母親去逝,李叔同運靈回津,反陳規陋習,采西式喪禮,自彈鋼琴,唱悼歌,感人至深,轟動津門。李叔同了無牽掛,遂東渡日本。
李叔同在日本學習油畫,從事音樂、戲劇創作。創刊《音樂雜志》,發起組織春柳社,演出話劇《茶花女》。其間與日本姑娘雪子相戀結婚。
李叔同回到闊別六年的祖國,正值辛亥茄皮帆革命成功,填《滿江紅》詞,為共和歡呼,主編《太平洋報》副刊,盡情施展才華。旋即,中國陷入北洋軍閥統治的黑暗年代,報社停刊,李叔同移席杭州浙江一師,由西裝革履的翩翩公子,變為恂恂儒雅的布衣君子。是以藝術狂狷,裁成眾多。創作了以《送別》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歌曲,在美術課中引入西畫系統,首開裸體寫生先河。言教之餘,益以身教,莘莘學子,翕然從風。培養出豐子愷、劉質平等一批優秀學生。其間與夏丏尊為友,馬一浮為師,刻意於自身修養,對佛學產生濃厚興趣。於虎跑寺斷食十七天,身心靈化,飄然出世。李叔同告別好友、門生和妻子,遁入空門,法號弘一。
弘一從寂山師,閉關修律,數年寫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從印光師僅七天,其「惜福」和「救世」的嘉言懿行,深刻影響了弘一以後的修行生涯。弘一律已至嚴,治學至勤,操行至苦,雲游四方,恆跣足芒鞋,孑然一擔。當他站在馬一浮面前時,儼然是一顆充盈的般若種子;當他與夏丏尊重逢,不能不令其感動落淚;他與中外學者比肩而坐,僧俗殊途、塵凈兩致造成的矜持,使氣氛寂寞凝注;門生豐子愷、劉質平奉上《護生畫集》和《中文名歌五十首》,他以一顆深大的心諄諄教誨,指點迷津。
弘一應閩南佛學院邀請前來講律,太虛院長正准備去歐洲講學。太虛希望弘一和他一起創建更偉顫雹大的佛教事業,如同當年弘一把西方的音樂、美術、戲劇引入中國一樣,把佛教引向世界。弘一認為兩人雖然門派不同,卻是殊途同歸。太虛推遲行期,期待弘一對閩南佛學院的頹勢有所改變。弘一偶得太虛舊作《三寶歌》,欣然為之譜曲。《三寶歌》在佛學院傳唱開來,對學僧起到教化心靈的作用,太虛深為感動。兩位大師的合作傳為千古佳話。
弘一來青島湛山寺講律,受到僧俗兩界熱烈歡迎,報上還登了消息。專程從南方趕來聽弘一講律的青年學僧妙蓮,見此情景,大失所望,當面指出弘一喜歡聞名利養、風光場面,不適合講律。其實,弘一早已和湛山寺住持約法三章「不為人師、不開歡迎會、不登報揚名」,無奈亦然既成事實。弘一從善如流,不僅接受妙蓮的批評,還和妙蓮一起探討佛教教育的未來。弘一在妙蓮身上看到了佛教的希望。
「七七事變」爆發,日寇大舉入侵中國,弘一年近六旬,身患重病,依然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宣講「念佛不忘救國」,親自譜寫抗戰歌曲。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偉大的愛國者、中國近握仿代藝術的先驅、南山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大師,在悲欣交集中吉祥升西。
趙朴初題詩: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
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