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3d電影動作捕捉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d電影動作捕捉

發布時間: 2023-03-31 13:07:05

㈠ 3d電影《阿凡達》值得看嗎

你好,我個人覺得值得去看
那年冬天,一票難求
《阿凡達》於2009年12月14日北美上映(2010年1月4日中國內地上映),通過3D 虛擬影像攝影和動作捕捉技術創造的夢幻瑰麗潘多拉星球, 幾乎重新定義了「纖毫畢現、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不僅在全世界引發現象級觀影熱潮,以近30 億美元的票房稱雄全球票房榜至今,更斬獲了包括了當年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視覺效果三大獎項在內的眾多殊榮。
但其實,《阿凡達》留給我們的記憶,遠超區區票房數據,或者累累獎項殊榮。還記得那年冬天,瑟瑟寒風中和平影都門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買票長隊嗎,攢動的人頭可以沿著漢口路、雲南中路、福州路、西藏中路繞來福士廣場整整一圈。即便如此,因為擁有全上海當時唯一一塊IMAX巨幕,《阿凡達》開票後24小時內,全月90%的場次售罄,IMAX廳僅剩約2000張前三排余票。翻閱歷史照片,影院還臨時印發了「隔天作廢」的「購票號」。甚至可以說,當年全國14塊IMAX銀幕創下的1.68億人民幣的驚
人票房(銀幕佔比0.23%,票房佔比12.2%)徹底激發了我國電影製作和影院視聽技術的改革。
十三年後扔立潮頭
如果說,13年前《阿凡達》超凡技術和藝術的結合,讓電影的呈現和體驗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那麼13年後,全球影迷都在期待68歲的卡梅隆,能再開啟一個更新的時代。
其實,這背後是超過一年半的實驗和調試。在水下用動作捕捉系統進行拍戲,難點並不在於水下,而在於空氣與水的交界面會形成「移動鏡像」,這樣的「移動鏡像」會映照出所有的標記點,繼而產生一大批錯誤的標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團隊不斷試驗,創新嘗試了各種技術,最終才得以清晰捕捉演員在水下最微小的動作和表情。
不過,作為這個星球上最熱愛海洋,並且可能最懂得海洋的導演,這還遠遠不夠。不太為年輕影迷所知的是,拍完《泰坦尼克號》之後,從1998年到2005年卡梅隆幾乎「消失」了七年,這個「全職探險家」和一群科學家朋友每天工作16小時,不僅帶領團隊製作出另一個焊接完美、承壓能力強悍的球形駕駛艙,更最終獨立駕駛它潛入世界最深的海溝——距離地平線近11000米的馬里亞納海溝底部,是歷史上第三個完成這一壯舉的人。這一次《阿凡達2》的實景拍攝,他就把潘多拉星球搬到了馬里亞納海溝。拍攝期間,劇組打造了一艘價值500萬美元的特製深海潛艇潛入海溝,為海底景觀設計做實地調查。還有,為了讓觀眾感受到真實的潘多拉星球,卡梅隆還邀請天體物理學家、人類學家以及音樂教授和考古學者參與到影片的製作中,他們進一步通過專業知識來完善片中的虛構要素,比如潘多拉大氣密度,創作三聲音階的納美音樂,考證納美人歷史和社會結構。
甚至,卡梅隆這一次還革了自己的命。在他看來,《阿凡達》放映時的3D熱潮已經過時了,《阿凡達2》將成為全球首部裸眼3D電影。依託高幀速率提供明亮的圖像,新片將實現不需要3D眼鏡就可以觀看3D電影的效果,為全球呈現一個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
當然,《阿凡達2》也可能沒辦法承載全球影迷和中國市場如此深厚的期待。畢竟,新片製作成本極高,起碼要攢下超過20億元票房,攀上全球影史榜單第三、四位,才能回本;畢竟卡梅隆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表示,如果這一部票房表現不佳,那他很可能會在《阿凡達3》之後結束該系列。但無論是傳說中已經布局到第五部的系列作品,還是從《終結者》《異形2》《深淵》《終結者2》《泰坦尼克號》一路走來,近40年來卡梅隆電影對世界電影工業創新的始終引領,都讓《阿凡達2》在這個冬天值得期待。

㈡ 電影特效採用了超多動作捕捉設備來協助拍攝,是怎樣實現的

太空科幻大片《星際迷航:暗黑無界》難得一見的用IMAX攝影機拍攝了其中三十多分鍾的場景,堪稱科幻題材片中IMAX3D版先河之作,同時也受到超過90%的科幻迷熱烈期待。

電影特技作為電影藝術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其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旨在為觀眾營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視覺盛宴,給觀眾們真切地感受到"身臨其境"的觀影感受。


好萊塢大片大量運用了電影後期製作技術,尤其是數字特效,在創造影視藝術中的現實世界時,又在創造異乎尋常的"夢幻世界"及"超人"故事



一些高難度、大投入的科幻片、災難片、動作片廣泛地使用了數字特效,變幻出了"虛擬現實"和"未來世界"。

那麼,這些電影特效到底是如何運用的呢?


人、妖怪、建築物,以及交通工具的模型都被用來製作電影特效。

當模型必須被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中的任意一種來移動它們:用手、機械,或者電來使它們移動。運用手工來移動它們需要很長時間,因為模型在銀幕上一秒種內的活動,至少需要有24個動作。


人、妖怪、建築物,以及交通工具的模型都被用來製作電影特效。

當模型必須被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中的任意一種來移動它們:用手、機械,或者電來使它們移動。運用手工來移動它們需要很長時間,因為模型在銀幕上一秒種內的活動,至少需要有24個動作。電影攝制者利用它們來避免讓演員處於危險的境地、減少電影的製作成本,或者理由更簡單,只是利用它們來讓電影更扣人心弦。在影視拍攝中,經常用微型模型,例如:人、妖怪、建築物等各種,來實現電影中特效的需要。

伴隨著計算機圖形計算技術的發展,使電影特效的製作速度和質量有了巨大的進步,製作者可以在電腦在完成更細膩、真實、震撼的畫面效果。

比如可以使用Maya軟體來製作風雨雷電、山崩地裂、幽靈出沒、異形、房屋倒塌、火山爆發、海嘯等用實際拍攝或道具無法完成的效果,也可以使用Maya軟體製作模擬的角色,例如:精靈鼠小弟中的老鼠,冰河世紀中的松鼠、星球大戰中的Yoda大師等等。

在影視電影中,人們通過計算機技術製造出來的假象和幻覺,被稱為影視特效。


特效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是三維特效,二是後期特效。兩者在特效領域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相鋪相成。

三維特效很容易理解,即通過三維軟體技術,製作三維相關的內容。

後期特效指通後實拍內容、照片素材和三維軟體渲染的素材進行合成,得到最終的效果。

這兩部分相輔相成,熟知後期特效,可以幫忙製作人員在三維製作過程中提供更多的想法思路和解決方案。有些效果可以在三維中完成,也可以後期下完成,而有些效果只能在後期下完成。如果製作人員熟練掌握後期特效和三維特效的應用,可以選擇一條最好的製作方案,在高效率情況下追求最好的品質。


摳像,屬於後期特效部分,摳像就是摳素材,去除實拍素材中的多餘部分。比如我們在看電影時經常看到很壯觀的場景,有一個人站在山上,在遠處火山爆發,火光沖天,實際上拍的時候一般找不到這種景觀,這就需要做後期處理。

我們經常在電影花絮中看到,演員站在以藍色或綠色布為背景的前面進行拍攝,這樣使前景角色和背景之前產生顏色差異,由製作人員將藍色或綠色拍攝區域摳掉,然後再通過電腦圖形技術將特效場景與拍攝人物合成在一起,得到真實的震撼效果。

㈢ 國內的動作捕捉技術用來拍3d動畫電影怎麼樣呢

《精靈王座》就是一部裡面全程採用了動作捕捉技術的魔幻動畫電影。裡面的畫面和CG視效相當不錯,很多場景都很美,女王的婚紗、頭紗尤其美,質感相當棒。但影片中還是有些動作表演稍有些僵硬奇怪。

㈣ 三維技術在影視特效中的應用

隨著三維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計算機硬體與軟體水平的提高,三維建模技術越來越被人們所倚重。相比於傳統的二維模型,三維模型可以方便地產生任意方向的平面投影和透視投影視圖。

VR3D瞬時三維成像系統利用相機矩陣設備對被拍對象進行瞬間抓拍,得到被拍對象全方位的影像數據後,經過後期3D建模技術合成3D數據模型,根據不同的製作要求對模型進行相應的修整、處理,輸出要求的數據格式以及高質量的彩色貼圖。

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這項技術在娛樂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主要應用包含影視特效和角色動畫兩部分。影視特效要求展示出現實難以展示的效果,對觀眾產生一定的視覺沖擊,結合實際拍攝畫面進行特效製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技術來實現以達到最逼真的效果。角色動畫要求在三維軟體中對角色模型進行精確的製作,對細節的要求比較高。

電影圈有兩個比較流行的說法,一個是「能前期做的不留在後期」,還有一個是「現在前期比後期還貴」。這個基本上體現了特效行業在電運悶影圈的「沉浮史」,而電影特效製作又肯定會提到建模問題。此前建模就是使用傳統軟體來手動建模,而現在3D掃描建模因其相對較低的成本和極高的效率,成為影視後期製作的新選擇。

由郭敬明導演執導的電影《爵跡》是國內經典的一部以現實環拿悄拿境為依託製作的高模擬三維影像電影,採用真人動作捕捉的方式進行拍攝,三維掃描技術可將生活中任何具象的實物轉化為電腦里的3D模型。

如宣傳劇照上所示,作為中國第一部真人CG(Computer Graphics)電影,《爵跡》全部角色通過CG真人建模做成,此番《爵跡》使用的這套系統,更是可以把演員掃描形成1:1的3D數字人物。

演員全程身著動作捕捉服裝和頭盔進行表演,後期工作人員得到採集的數據後,根據需求,對人物的妝面、膚色、服裝和道具進行無限可能的增添創造,使其達到真人電影的效果。 並且這些數字人物,無論體型、膚質甚至表情都與真人幾乎一樣,精度可以精確到毛孔。

《爵跡》作為中國首部真人CG電影,在技術上還處於學習階段,部分細節不夠成熟。不過在未來的不斷摸索中,中國一定會製作出更為成熟的作品。

此次為電影提供技術支持的南大教授——曹汛教授也表示:3D重建和數字化目前最大的研究困難在於人物細微表情的捕捉,因此未來他將重點研究高精度的表情採集技術。曹汛教授還透露,他消搭們正在研發一種類似電影《猩球崛起》運用的電影頭盔,力求更加精準地捕捉人面部細微的表情變化。

談起CG技術,CG運用到電影中的歷史,說短,也不算短了。早在1985年就有電影運用了該技術,但該時期的技術可以用「潦草」二字來形容,單單是為了技術而運用技術,非常粗糙。

當然,社會在進步,技術也隨之不斷地在發展。2001年,在電影《指環王》中,CG技術再一次呈現在人們眼前,這一電影對整個電影特效行業來說都是劃時代的,從中可以真正領教到什麼是「動作捕捉」。電影中人物「咕嚕」的一舉一動是由演員安迪·瑟金斯演出來的,通過感測器捕捉他的動作,再將這些數據傳入電腦,因此「咕嚕」的動作都像極了人。

同時期採用動作捕捉技術的電影還有2004年斯皮爾伯格的《極地特快》。

2010年以後,CG技術又跨越了一大步,其中最好的代表電影上文也有提及,即《猩球崛起》系列。在此之前,大部分CG技術都是按照人來進行的,而這個電影圍繞猩猩展開,對於技術人員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挑戰。

面對渾身是毛的大猩猩,要想做出逼真的CG形象,唯一的辦法就是按照猩猩去造就「猩猩」。由於猩猩的毛發非常多,包含著大量自由運動的個體,需要電腦進行巨量運算,為了達到更理想的效果,特效師們還專門研發了一套關於猩猩的毛發系統。

在2017年的《猩球崛起3》中,電影結尾有一些下雪的鏡頭,雪花會落到猩猩身上,維塔公司視效總監的要求是:「雪花不能是像糖霜一樣均勻地沾染到毛發上,一定是有的地方還結了冰塊,光線照射下來,也呈現出不同的反射、散射和漫射,一切必須看起來就是真實發生的。」正是如此高的要求,才使得這樣一部大製作最終呈現在了我們眼前。

時間來到了2019年,一部CG技術界的曠世巨作——《阿麗塔》出現了。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或是聽說過這部電影。製作該影片的特效公司是「維塔公司」,我們熟知的《魔戒三部曲》、《金剛》、《阿凡達》等片中的視效均出自於維塔的製作團隊。

《阿麗塔:戰斗天使》的視效是由三萬台電腦耗時4.32億小時製作出來的,電影中有大量阿麗塔的眼睛特寫,開篇的第一個鏡頭便是阿麗塔的一雙明眸。阿麗塔一個虹膜就運用了900萬個像素製作,有830萬個多邊形,而《指環王》整部才動用了15萬像素。所以單單眼睛裡的細節,《指環王》中咕嚕和《阿凡達》中的尼特麗就無法與其相比。

為了看起來更真實,阿麗塔臉上的皮膚並不是很好,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有斑點和眼睛裡的血絲,但這也給了觀眾更真實的感受。

看到阿麗塔的動作表情,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她就像是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由電腦技術所造就的一個「人」,她似乎有真實的喜怒哀樂,說《阿麗塔》是這個時代真人CG技術的巔峰,也並不誇張。

技術仍在不斷發展,雖然阿麗塔已經達到了栩栩如生的狀態,但還是沒有實現以假亂真的效果,人類對於「人」的要求總是比較高,對於一些細微的表情,CG技術仍然無法捕捉到,因此,《阿麗塔》既是巔峰,也是起點。

三維技術能夠完成現實中不能完成的鏡頭,特別是一些場景,且其製作不受季節氣候等因素的約束,在拍攝成本過高的場景或鏡頭時都可以使用三維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製作成本。

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的發展,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創作者的想像力,很多在現實中不存在的角色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生動而逼真的數字角色能夠給人以新鮮而震撼的感受,且數字角色為主角的電影逐漸成為主流。

三維技術為影視特效提供了技術支持,使影視特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其將現實與虛擬相結合,或將虛擬帶入熒屏進而呈現在觀眾眼前,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三維技術是否能使影視特效達到虛實不分的境界,我們仍會期待。未來的中國銀幕上,必然會出現更多真人CG角色。

㈤ 一部3D動畫電影是不是要真人去演

真人去演只是戴上了有運動捕捉系統的慣性感測器去模擬 動畫形象的運動軌跡,為了更形象逼真而已;

1運動捕捉系統包含一個導航系統和一個角速率定位系統。 慣性感測器與特殊設計的人體套裝集成,傳輸動態數據到電腦中。 Innalabs Joints II 演算法處理這些數據並實時的計算所有人體部位的位置和姿態。

2因為使用了慣性感測器,運動捕捉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因為該項技術不皮攔亮需要攝像機,發射體,標記者或其他動態捕捉的特殊裝備。運動捕捉可以直接由動畫製作者操作而無需任何協助,這就大大不同與其他系統的校準和操作。

3運動捕捉並衡埋不僅僅應用在電腦動畫 ,比如,它可以同樣用在:
·醫學研究(為復原而記錄人體動作數據);
·運動和教學(高爾夫,棒球,舞蹈);
·人機游戲和虛擬模擬。


用軟體模擬的話,則需要根據動作設計師的設計水平來決定動畫形象的生動程度。

三維動畫又稱3D動畫,隨著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新興技術。三維動畫軟體在計算機中首先建立一個虛擬的世界,設計師在這個虛擬燃寬的三維世界中按照要表現的對象的形狀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場景,再根據要求設定模型的運動軌跡、虛擬攝影機的運動和其它動畫參數,最後按要求為模型賦上特定的材質,並打上燈光。當這一切完成後就可以讓計算機自動運算,生成最後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