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中國客機的電影有那些
關於中國客機的電影有《沖上雲霄》《戀愛三萬英尺》《中國機長》《緊急迫降》《沖天飛豹》等。
1,《沖上雲霄》
《沖上雲霄》由中影寰亞音像製品有限公司、寰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寰亞電影發行(北京)有限公司、天下一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東陽光線影業有限公司、邵氏影城香港有限公司、邵氏兄弟電影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影片以航空為題材,改編自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同名電視劇,講述了三位機長在各自工作生活中對於愛情的態度和理解,在曲折里勇敢追求,在夢想中奮力翱翔的愛情故事。
2,《戀愛三萬英尺》
《戀愛三萬英尺》是由楊子執導,劉羽琦、方力申、謝君豪主演的喜劇片。於2012年11月2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四個青春逼人卻個性獨特的空姐空少在空校里擦出的「火花」及逗趣軼事。
3,《中國機長》
《中國機長》是由劉偉強執導,許志涌編劇,李錦文監制,由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張雅玫、楊祺如、高戈聯合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取材於2018年引發全球關注的川航備降、機組全體人員被授予」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榮譽的真實事件。
4,《緊急迫降》
《緊急迫降》是張建亞執導,邵兵、徐帆、尤勇等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架MD-11民航客機起飛時,發現起落架有故障,無法正常升降,機組人員起用各種緊急方式均無法放下起落架,只好選擇緊急迫降。
在突如其來的考驗面前,機組乘務員以她們的勇氣和愛心,幫助乘客做好迫降的一切安全准備。乘客從緊張驚慌中逐漸平靜下來。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努力,迫降成功,全體人員安全脫險,飛機也安然無恙。
5,《沖天飛豹》
《沖天飛豹》講述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前後兩代試飛員如何飛出中國第一架國產戰斗機"飛豹"的故事。首席試飛員孔凡和其戰友凌知遠情同師徒,但卻性格迥異。年長的孔凡沉穩執著,年輕的凌知遠血氣方剛。由於工作性質的要求,他們隨時都將面臨生死的考驗。
作為一個普通人他們既有對美好愛情追求,也有對家庭親人的眷戀。但為了掌握第一架國產戰斗機"飛豹"的所有技術數據,他們不顧個人的得失和安危,一次次地從失敗中尋找經驗,終於順利完成了"飛豹"的試飛工作。
2. 我國的第一架飛機
1923年7月30日,中國第一架雙層螺旋槳敞蓋飛機由廣東飛機製造廠研製成功
雖然我國沒有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但是獲得早期國際飛行比賽冠軍的卻是中國人。他就是製造我國第一架飛機並成功地飛上天去的著名飛行家馮如。
馮如1883年出生在廣東省恩平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自幼聰穎有志。12歲那年,在美國舊金山做小生意的舅父提出要帶他到美國去謀生,父母卻因為他的4個哥哥都已先後夭折,十分疼愛他,不願放他遠行。可馮如說:「大丈夫以四海為家,株守鄉隅,非所願也。」他終於徵得了父母的同意,跟隨舅父遠涉重洋,到了美國。他先在舊金山做童工,幾年後又轉往紐約市去做工。在美國,他目睹了那裡發達的工業和精巧的工藝,漸漸感到西方世界之所以富強,是由於工業發達,而工業發達來自於機器,遂產生了學習機器製造以改變祖國落後面貌的想法。於是,他從這時起開始了頑強的讀書學習。
那時候,做童工的馮如受著資本家的殘酷壓榨,收入微薄,但他省吃儉用,擠出錢來買了不少關於機械知識的書籍。他年紀小,乾的活卻非常繁重,而且每天要干十幾個小時。白天沒有時間,他就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來攻讀,苦和累都不怕。他不向命運低頭,以超常的毅力去發奮讀書學習,留心觀察機械製造,一堅持就是10年。有志者事竟成。在10年的時間里,馮如自學了中學的基本課程,積累了廣博的機械製造知識。10年後,20歲出頭的馮如已成為一個知識淵博、技術精湛的機器製造專家。他獨出心裁地製成了抽水機、打樁機,又製造了性能更為優良的無線電發報機,這些新產品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1904年,沙皇俄國和日本為了爭奪中國東三省爆發了戰爭,中國被捲入一場新的災難之中。消息傳到美國,遠在異國他鄉的馮如,心情非常沉痛。他想到在這個競爭的時代,飛機是軍事上不可缺少的東西。如果中國有許多飛機守護在港口,不就足以對付侵略者了嗎?馮如准備試制飛機的消息不脛而走,有人高興,有人懷疑,譏諷嘲笑也大有人在。面對這些議論和態度,馮如堅定地回答:「試制飛機,並非我突發奇想。當日俄兩國為爭奪我國東北領土、把東北變成屠場的時候,我作為中國人,怎麼能無動於衷呢?古訓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每一個華僑,都應以自己的一技之長,為祖國效力。飛機是最新式的武器,因此我決心把它製造出來,用來保衛祖國!」
試制飛機對馮如來說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中國沒有一架飛機,當然也就談不上有什麼自己的技術資料和經驗了。在美國,貧窮的馮如缺少資金,更不可能從外國人手裡得到製造飛機的技術。但這些都不能讓馮如退縮。他斬釘截鐵地表示:「雖然試制飛機很困難,而且也很危險,但是我的決心已定,苟無橋純成,毋寧死!」1907年9月,馮如在奧克蘭租了一間廠房,靠著從愛國僑胞中籌措到的資金,和助手們一起開始了飛機研製工作。他們夜以繼日地苦幹,白天跑圖書館和書店,多方收集資料,晚上通宵達旦地進行研究,像上滿了弦的鍾表一樣不停地運轉。
1908年,他們製造出了第一架飛機,在奧克蘭的麥圖進行試飛。結果試飛沒有成功。接著他們的工廠又因為失槐型火,頃刻化成了一片廢墟。但馮如沒有灰心,在麥圖搭起了個簡易工棚,又從頭開始。經過認真研究和改進,他們很快於1909年2月,又製成了一架新飛機。可惜,試飛時馮如駕駛著這架飛機剛剛飛起幾丈高,就猛地跌落下來。值得慶幸的是馮如沒有受傷。
正當馮如著手新的飛機改進工作時,他的父母從祖國寫來信,催他回國團聚。馮如漂泊異國已經整整14年了,何嘗不想念親人,不想念故鄉呢,但這時更讓他牽掛的卻是飛機。一次次失敗令他心焦,也更使他魂系飛機了。他認為自己造不成飛機,就無顏見江東父老。他要把飛機作為獻給親人和祖國的禮物,於是,他毅然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馮如的精神也鼓舞著同伴們,大家又獻出了自己的僅有的積蓄,繼續試驗。他們苦苦思索著飛機試飛失敗的原因,認真分析各種情況,找到問題的關鍵,改變了機身和兩翼的比例,搞出了新的飛機設計方案。大家看到試制工作的成功前景,信心更足,干勁更大了。
成功的碩果,終究給了馮如最好的報答。1909年9月21日,他的飛機終於上天了。這一天,中國飛機製造家、飛行家馮如駕駛著一架自製的飛機翱翔在奧克蘭的上空!這架飛機的機翼、鉛消猜方向舵、螺旋槳、內燃機等部件全部是由馮如等中國人自己製造的,它是中華民族的光榮,顯示了炎黃子孫的傑出智慧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這架飛機試飛航程達884.67米,是飛機發明者美國萊特兄弟1903年首次試飛距離259.69米的兩倍多。這一成就,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驚,而中國也因此在世界早期航空史上贏得了光榮的一席!
馮如再接再厲,很快又製造出一架性能更好的飛機。他駕駛這架飛機飛行了不到20分鍾,就創造了飛行航程32公里、時速104公里、最大飛行高度200多米等一系列世界新記錄。在同年底舉行的國際飛行競賽大會上,馮如駕駛這架飛機以優異成績取得了第一名,榮獲了國際飛行協會頒發的優等獎證書。「中國」——這一偉大的名字,又被他的優秀兒女馮如駕駛的最先進飛機,添上了新的奪目光彩。
如果說在國外製造我國第一架飛機的是馮如,那麼在我國本土上製造第一架飛機的,則是楊仙逸了。
楊仙逸是廣東香山縣人,1891年生。由於受父輩熏陶,從小就嚮往革命。為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他把孫中山的字「逸仙」,改為「仙逸」,作為自己的名字。辛亥革命後,他按孫中山的指示,在福建漳州組建了我國第一支空軍飛行隊,並率領這支飛行隊轟炸過粵系軍閥。後來,楊仙逸跟隨孫中山,擔起了組織、訓練空軍的重任。在廣州大沙頭的一幢紅磚樓房裡,中國第一座飛機廠誕生了。廠里缺乏必要的材料和設備,條件十分簡陋,楊仙逸和同伴們奮鬥了幾個月,硬是於1923年造出了一架飛機,這是在我國本土上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製造出來的第一架名副其實的國產飛機。孫夫人宋慶齡親自乘坐這架飛機進行了試飛,孫中山親自為這架飛機命了名。
3. 中國的第一架國產飛機是
新中國第一架自製飛機,是初教-5初級教練機。該機於1954年7月3日首飛上天。於1954年7月26日,舉行了隆重的「初教-5」教練機試飛典禮大會。
在1951年的4月23號,國家航空管理局決定建立南昌飛機製造廠。同年5月13日,第一批建造者抵達南昌,在位於1934年在國民黨政府和義大利共同建立的國民黨第二飛機製造廠和航空研究所的舊址上開始製造開發。
當時條件艱苦,只有一條1500米的礫石跑道,一幢廠房,七幢舊機棚和30多台舊機床。在第一代建造者的共同努力,艱苦奮斗之後,只用148天的時間就建造一座修理從朝鮮戰場轉向的飛機的工廠。截至年底,南昌飛機製造廠修復了38架雅迅孝克-18飛機。為製造自主國產的飛機,打下了技術基礎。
(3)國產第一架飛機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初教-5技術特點
機體結構
初教-5教練機,機身由合金鋼管焊接成骨架,呈構架式機身骨架。機身前段及發動機整流罩為鋁合金蒙皮。機身後半段由布質蒙皮覆蓋。機翼由梯形外翼和矩形中翼組成。中翼為全金屬結構,由兩根大梁、8根翼肋等組成,中翼中裝有兩個容量75升的油箱。
中翼與機身框架連接。外翼與尾翼的前緣、梁、翼肋等用鋁合金製作;布質蒙皮。
初教-5採用後三點式起落架,主輪半埋狀收入中翼,尾輪固定不可收。縱列式密封座艙具有良好的視野。機上裝有無線電收報機和機內通話設備。
動力裝置
初教-5教練機的發動機選用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的蘇制M-11FP5缸氣冷式活塞發動機。M-11航空發動機,起飛功率為118千瓦,裝用於軍用教練機,共有零部件567種2684件。1954年爛簡7月29日,中國湖南株洲331發動機製造廠仿製的M-11活塞發動機完成總裝。
1954年8月16日中國產M-11發動機通過試車考核研製成功 。後來的初教-5飛機都是安裝的中國產M-11發動機。
初教-5使用一台5氣缸的活塞5型發動機,配合木質定距螺旋槳。初教-5的發動機整流罩採用「蒼蠅頭」式的設計,有著5個非常顯眼的鼓包,與初教-6的整體圓形設計有很大區別,這也是區別這兩種飛機的一個顯著特徵之一 。
初教-5採用了定距螺旋槳。也就是說,發動機是依靠改變轉速來改變拉力的。飛行員推拉油門桿,直接改變螺旋槳的轉速。
座艙儀表
初教-5的座艙儀錶板上,有一個大大的銘牌寫著發動機的工作參數,時刻提醒飛行員注意保持發動機的正常工作狀態。這塊銘牌上顯示:最大允許轉速2000轉(不超過2分鍾);起飛轉速不大於1900轉;爬高轉速1760轉;巡航轉速1620轉;滑油溫度最大允許值是70度;
正常溫度不高於45到55度;最小允許溫度是30度;滑油壓力正常值是4到6千克;汽油壓力正常值在0.2到0.5千克。
旁邊的一塊銘牌上,顯示初教-5飛機的主要飛行性能數據:最大允許俯沖速度285千米/小時;最大平飛速度248千米/小時;下滑速度140千米/小時;
爬高速度140千米/小時;著畝歷稿陸速度85千米/小時;1000米爬升時間5分鍾;2000米爬升時間11.7分鍾;3000米爬升時間20.5分鍾,起飛滑跑距離200米;著陸滑跑距離270米(用襟翼和剎車)。
4. 中國的第一架飛機叫什麼名字
解放前第一架飛機是馮如一號,光緒三十四年(1908)4月,馮如製造出第一架飛機,進行試飛時,沒有成功。
中國的第一架飛機叫『初教—5』。
新中國第一架自製飛機,是初教-5初級教練機。該機於1954年7月3日首飛上天。於1954年7月26日,舉行了隆重的「初教-5」教練機試飛典禮大會。
初教-5的製造成功和順利首飛,結束了新中國不能自行製造飛機的歷史,掀開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毛澤東主席曾親筆簽署嘉勉信給製造初教-5的航空部三二O廠,表示祝賀。
1954年,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走向製造邁出了極為關鍵的第一步,把國產飛機送上了藍天。當年,製造初教5飛機9架,愛姆-11愛夫愛爾發動機18台。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次向部隊提供了自己生產的飛機。
(4)國產第一架飛機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1954年7月3日下午5時15分,盛暑火辣的太陽開始西下,首架飛機在對外保密的狀態下,進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緊張試飛。320廠的飛機場上,空盪盪,靜悄悄,只有幾位領導同志、專家組長、設計鍵激頌人員坐在看台上,全廠職工都站在各自的車間、科室外面仰天觀看。駕駛員段祥祿與刁家平登上自製飛機,進行起飛時慢滑、中滑、快滑,陡然騰空而起,昂首沖入雲端。
人們看見飛機伴著隆隆的聲響,像一隻雄鷹在藍天盤旋,忽而迅速上升,忽而垂直俯沖,忽而翻起筋鉛尺斗,一翻就是四五個,忽而打著橫滾,一滾就是五六次,尤其是飛機還未改平,就進入了「失速尾旋」,連翻帶滾向下直插,忽而又停止翻滾,以半圓弧線形向上拉了起來,接著輕輕搖擺幾下機翼,駕駛員伸出頭來向人們致意,全廠職工在不同位置報以熱烈掌聲。
經過由遠及近的下滑,飛機准確地徐徐降落。駕駛員興奮地說:「機件性能良好,試飛一切順利。」在場的廠黨委書記兼廠長吳繼周說:「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在我們廠光榮誕生了,這是震撼中外的一件大喜事。
為了經稿鄭受考驗,廠部決定還要進行為期一周的試飛,並將這架飛機命名為『初教—5』。」於是,從次日起至11月止,又在工廠上空秘密試飛13個多小時,每次約2小時,結果再次證明,飛機質量很好,完全符合設計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中國第一架自製飛機
5. 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
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1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約兩個小時的時間,我感覺很震撼!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主持人有撒貝南、何炅。一個充滿科技感、未來感的主題,這一次的節目共分為四堂課,每一堂課都有兩位主講老師,有表演嘉賓,還有小游戲、小實驗。很豐富、很有趣的課堂,我搏閉收獲滿滿。
第一堂課的主題是「夢想」,讓我最感動的是攝影師解海龍相機記錄的故事。看到一張張照片里的小朋友們:吃不飽、穿不暖,上學條件非常艱苦,甚至大冬天要脫衣服游泳過河去上學,也要讀書。他們期待知識改變命運,現在條件優越的我們,還有什麼資格不好好讀書、努力拚搏,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呢?
第二堂課的主題是「奮斗」,這節課我感覺超牛掰的是世界珠心算冠軍:王桐晶。現場同學挑選六位數閃現,要她計算,居然一秒算出正確答案,把同學們一個個震驚得呆若木雞。聽說她12年刻苦訓練的練習卷,可以鋪滿100間教室,原來特異功能也是練出來的!
第三堂課的主題是「探索」,國產第一架大飛機C919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講述」中國製造「的故事,讓我第一次了解了飛機的知識。C919飛機製造過程中,困難重重,時間漫長,吳光輝沒有放棄,堅持不懈。這讓我想到學習中我們不要碰到一點點難題就退縮,勇敢探索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堂課的主題是「未來」,我最感興趣的是:無殼孵化小雞實驗。看了這個實驗我就忍不住自己立馬去拿雞蛋試一下,當然肯定不會成功,但我相信在未來的世界裡,我要去創造更多新奇的東西。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自由則國自由」結尾的「少年說」讓我非常興奮。我們就是要去改變未來的那批少年,我們要好好學習,發憤圖強,建設更美好的祖國!
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2
今晚,我看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祥寬深受啟發和教育。
今晚的《開學第一課》,重點介紹了夢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奮斗的重要和未來的美好。節目中既有功夫巨星成龍的成長經歷,又有國產大飛機的總設計師、試飛員介紹研發試飛故事,還有新東方創始人和清華副校長分享自己的奮斗經歷,以及大學教師現場展示無殼孵化小雞等精彩互動環節。
夢想是人生的指路燈,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人生就是確立夢想、追求夢想、實現夢想的過程。第一個上基宴裂場的是功夫巨星成龍,他的成長經歷讓我刻骨銘心。成龍從小就有上舞台表演的夢想。成龍在實現夢想的第一步,是從跑龍套開始。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在舞台上出現的時間微乎其微,但成龍從不灰心喪氣,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抓住一切表演的機會,認真完成表演,終於,在一次演「死屍」的時候,因為表演出色,受到導演的青睞,之後上台表演的.機會越來越多。但這時候,還是有很多人不看好成龍,使成龍深受打擊。但成龍沒有自暴自棄,乾脆自己當導演,結果一炮走紅。這時成龍才初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成龍拍出那麼精彩電影的背後,付出了那麼多汗水,受了那麼多次傷!這些才是成龍實現夢想的關鍵。
第二個上場的是攝影師解海龍,他用照相機記錄了許許多多大山裡的學生為了夢想而刻苦讀書的事跡。雖然他們上學條件非常艱苦,但他們仍然靠著堅強意志與拼搏走出了大山。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俞敏洪了,他也是一個來自山裡的學生,他考大學考了三次才考上,這全憑他的堅持。
今天的《開學第一課》真是很有意義的一課。我在成龍那裡學到了:實現夢想需要有付出,有實際行動。在解海龍的故事中,我知道了實現夢想需要強大的意志力。從俞洪敏那兒,我學到了實現夢想需要不懈努力與堅持。
看完這個節目,我決心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並去努力實現夢想,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3
今天是9月1日,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2021年《開學第一課》專題電視節目在今天晚8:00播出。不知不覺中,「開學第一課」已經成為了我們每個新學年的必修課。因為有它,每次的開學都多了幾分儀式感。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百年的奮斗,築夢小康社會,所以「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也設定成了「理想照亮未來」。這一個充滿美好憧憬的主題,不僅適合我們這些學生,也是為我們建立遠大理想,不斷奮斗的基礎。
今天開學第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宏塔深情講述李大釗爺爺的故事。李大釗爺爺生前每月收入有200多塊大洋,他卻把大部分經費投入到革命事業中,李大釗爺爺犧牲後,只給家裡留下了一塊大洋。李宏塔表示李大釗爺爺留給他們最珍貴的是精神財富,「我們最大的權力,就是要為人民服務!」作為「七一勛章」獲得者,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紅色信仰的傳承。「我們最大的權力,就是要為人民服務!」作為「七一勛章」獲得者,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紅色信仰的傳承。
回首百年前,國難當頭,先輩們憑借著「救國」的理想,為舊中國摸索出了新出路。正是因為革命先驅們不遺餘力地為愛國理想而奔走呼號,用思想革命來武裝青年,舊中國才能蛻變成如今的繁榮富強。作為祖國的接班人,我們也要肩負起為民族復興、中華崛起而不斷奮斗的使命,要努力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來建設祖國;更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為國富民強提供不斷發展的動力,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
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4
時間轉瞬即逝,快樂的暑假已經結束,迎接我們的是新學期。每當9月1日開學的時候,最開心的是可以收看《開學第一課》。2021年是中華之崛起的一年。「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神舟十二號」飛船將三位中國宇航員成功送入太空,誰曾想過在曾經美蘇太空爭霸的航天領域,也會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2021年是中國航天大年,我國航天事業已經進入了「空間站時代」。今年《開學第一課》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通過「天地連線」的方式,請天和核心艙中的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為同學們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並饒有興致地示範了一套「巡天太極」。這堂課不僅是為了激發我們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更是希望培養我們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優良品質。
身為一名學生,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基石,一定要學習《開學第一課》裡面航天英雄的探索精神,以飽滿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我們的學習,不斷努力充實自己,這樣我們在未來的祖國發展中,才可以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開學第一課》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節目,通過觀看此節目能讓我們每個人反思和感悟很多東西,從而心靈的感知收獲也是頗多的。在這一時期觀看《開學第一課》,其意義甚是深刻,而金秋九月這期主題的《開學第一課》能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沒有黨就沒有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經歷百年風雨歷程,帶領我們一路披襟斬棘,不畏艱辛,才迎來了如今這個幸福的時代,我們有機會擁有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要感謝黨,努力報答黨的恩情。身各個方面的能力等,為成為社會、祖國和黨需要的人才拼搏努力,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
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5
今天是9月1日,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開學第一課》作為中小學生每年必看的節目,又與我們准時見面了。今年的`主持人有我非常喜歡的撒貝南和康輝,康輝在央視主持人里,是嚴肅正義的化身,而撒貝南是幽默風趣的代表,他們倆一正一諧,同台主持《開學第一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
《開學第一課》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的第一門課堂,每年給我們呈現的節目,都蘊含著極深的教育意義與歷史精神。這可以讓我們在觀看節目的同時,也能深深地體會到,在祖國的發展歷程中,有那麼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事跡與精神。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張桂梅老師講述的是「我們女高的學生,會頂起一片天來!」
自2008年建校以來,華坪女高已幫助近2000位女孩圓夢大學,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孩子們的追夢人生。如今女高的畢業生,有的當兵駐扎在西藏、有的是在一線的警務人員、有的又回到山區當大學生村官、有的像張桂梅一樣,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為國家培養出了一批批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她自豪地說:「我們女高的學生,會頂起一片天來!」
在觀看完以後我的眼眶濕潤了,也深深地體會到,一個國家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像張桂梅老師這樣無私奉獻的人,我們就無法擁有現在這個人人稱贊的新中國。所以以後我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先進知識,這樣才能在祖國的發展道路上,也能用上自身所學,為祖國的前進航道上,貢獻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量。我會和我的同齡人一起加油,為新中國的美好明天,加油學習,建設出我們心中的社會主義新生活。
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6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匆匆忙忙,轉眼間,我們在9月里迎來了新的開學季節,每當九月份開學前,我們都會共同觀看一期特別有意義的節目,那便是《開學第一課》了,從08年開始,便成為我們開學前必學習的一堂課程了。每次都能在這一課堂上學習了不少的知識,當然今年也是不例外。
晚上8點,我便早早吃飯,洗漱好在電視旁邊准時等待著《開學第一課》的到來,看著這熟悉的畫面,回想起每一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都記載著祖國一些光榮的事件,為此每當看完後,心中隱隱約約的都能感到自豪。祖國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黨,離不開我們千千萬萬的子民共同努力換來的。所以我們作為中小學生們,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在學習成長的同時也要弘揚黨那份愛國的精神,這份精神將會永遠伴隨我們成長下去。
祖國發展的`道路總是面臨著各種不同的難關,但在一代代先輩的不斷努力抗擊下,一步步的將祖國建設至今。因此對於中小學生們來說,我們雖然如今年紀尚小,但只要不斷地努力學習,最終也是可以像《開學第一課》裡面的各位先輩一樣,為我們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能夠有如今這個美好和諧的新生活,離不開各位先輩們的無私奉獻,離不開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不顧自身,捨命為國的愛國精神。正是因為我們共同擁有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夢想,我們的祖國才能在這短短幾十年中,騰飛崛起,成為國際中誰都無法輕視的強大中國。
革命先輩們的事跡精神是我們所有中小學生都應該學習的,正是因為有他們的無私付出,才能在祖國的危難之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讓我們的祖國在面臨危機之時,先輩們以自身的才能與生命,捍衛祖國的尊嚴與榮譽,這才有我們如今這個和平美好的新中國。
我們要學習先輩們的愛國精神,立下一顆報效祖國的心,去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目標,這樣我們的未來學習,才能更有方向,更具動力的投入於學習之中。如果沒有自己的目標,不僅我們的人生會感到到迷茫,也會讓我們的學習進程,出現懈怠、煩躁等厭學情況,使得我們的學習過程事倍功半,難以取得一個有效的學習效果。
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7
隨著金秋時節的到來,這意味著我們的暑假生活要結束了,馬上就要返校繼續求學之路。而每逢開學之日,我們也會面臨全國的中小學都開展觀看「開學第一課」的活動,我們對於開學第一課也是比較期待的,能夠從中學到不少知識。今年九月的這一期《開學第一課》也不例外,這次又是一個嶄新的主題,讓觀看後的我內心深有感觸以及反思很多,所以以下就是本人的一些小感慨!
開學第一課的意義非常重大,這是一節特殊的課堂,也是能讓我們收心的課堂,這節課與別的課最大的區別是不同於傳統的授課形式,利用電視媒體的方式學習,可以很好的抓住大家的內心,與此同時讓我們感悟更加深刻以及對未來又有一個新的認識,為此這便也是開學第一課所要向我們呈現的意義價值。
觀看《開學第一課》,每一期都是不同的主題,今年的主題展現,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盡相同。面對時間的流逝飛快,不知不覺中,2021已到九月,為此今年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了。通過觀看這期節目,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黨,回首黨這一百年來的風雨歷程,讓我們感受到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所以我們都要銘記黨,擁護黨,所謂黨民一心,對黨就像對我們的親人。對於中國共產黨,我們都要學會去感恩以及報答,畢竟是黨給了我們溫暖,給了我們自由,是黨為我們創造了這么一個和平安寧的幸福時代。
《開學第一課》,對於全國中小學生而言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節目,其自身的意義與價值,能讓我們的思想有全新的認知,可以說是很好地提高了我們的思想素養,讓我們內心的感悟收獲頗豐。通過觀看這一期《開學第一課》,能讓我們明白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珍惜時間,特別是作為青少年的我們,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理想目標,並且積極前進。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時刻保持思想覺悟,熱愛黨,熱愛祖國,學會感恩中國共產黨並且付出實際行動。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為成為祖國和黨有需要的人才積極努力,實現最好的人生價值。
高二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8
金秋九月,炎熱暑期已經過去了,也迎來我們的開學季。九月一號這天,全國中小學生都會在晚上八點齊聚cctv,收看央視教育類節目《開學第一課》,而我也跟以往一樣,和家人一起齊坐電視機前收看著《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已經經歷了十三個春秋,每年的主題都有所不同,緊扣時事熱點新聞,是一檔意義深遠的教育類節目,對於我們有著非凡的教育意義,也讓剛過完暑假的我們,盡快從玩樂懶散的狀態回歸認真學習當中,相較於傳統的教學授課方式,通過電視媒體的方式,更容易讓中學生們的接受。隨著《開學第一課》准時的開播,我被有趣又寓意深刻的節目內容所吸引,讓原本激動不已的心逐漸平復。
2021,《開學第一課》節目也與以往的節目相比多了幾分特殊的意義。通過《開學第一課》節目內容,讓我理解到祖國的艱辛發展道路,也讓我認識到「沒有黨就沒有新中國」,祖國如今的繁榮昌盛是離不開中國共產黨正確偉大的指導,離不開先輩的前赴後繼的無私貢獻。隨著主持人的娓娓道來,祖國與黨的發展歷程讓我熱血沸騰,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激發著我的愛國心,讓我作為一名中國人感到十分自豪和驕傲。
看完《開學第一課》後,在這短短的兩小時課程里,讓我明白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許多仁義之士前赴後繼、不畏生死的艱苦努力換回來的;身為祖國的接班人,我們堅定不移的跟隨黨的步伐、聽從黨的指揮,弘揚並傳承先輩的偉大精神,努力學習知識發展自身,為祖國的建設道路上做出貢獻。身處在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展現我們新時代青年的青春之風,不僅要增加自身學習知識,更要提升對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少年強則國強,通過德、智、體、美綜合性發展自身,體現祖國接班人的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6. 關於飛機的電影中國的有哪些
1、《中國機長》
《中國機長》(The Captain)是由劉偉強執導,於勇敢編劇,李錦文監制,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張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的劇情傳記災難片。
該片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與119名乘客遭遇極端險情,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的多重考驗。該片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上映。
7. 成龍有個電影和洪金寶合作的,好像關於第一架飛機的,求大神幫助
少林門 (1976)(Hand of Death) 導演:吳宇森 編劇:吳宇森 主演:成龍 洪金寶 田俊 吳宇森 元彪 奇謀妙計五福星 (1983)(5 Lucky Stars) 導演:洪金寶 編劇:Pin Yiu Wong 洪金寶 主演:洪金寶 成龍 吳耀漢 秦祥林 元彪 馮淬帆 A計劃 (1983)(Project A) 導演:成龍 編劇:成龍 鄧景生 主演:成龍 洪金寶 元彪 快餐鎮御野車 (1984)(Wheels on Meals) 導演:洪金寶 編劇:鄧景生 麥炯佳 主演:成龍 洪金寶 元彪 福星高照 (1985)(Fuk sing go jiu) 導演:洪金寶 編劇:司徒卓漢 黃炳耀 主演:成龍 洪金拆散寶 元彪 胡慧中 吳耀漢 夏日福星 (1985)(Twinkle, Twinkle Lucky Stars) 導演:洪金寶 編劇:黃炳耀 司徒卓漢 主演:御喊洪金寶 元彪 成龍 秦祥林 吳耀漢 飛龍猛將 (1988)(Dragons Forever) 導演:洪金寶 元奎 編劇:陳嘉上 司徒卓漢 主演:成龍 洪金寶 元彪 楊寶玲 元華 寶貝計劃 (2006)(Rob-B-Hood) 導演:陳木勝 主演:成龍 洪金寶 高圓圓 許冠文 元彪 古天樂
8. 造飛機的一部影片叫什麼
是不是國產的?
電影《飛》
影片根據2005年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夏衍創作的文學劇本《飛了》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關於理想主義的寓言。
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一個偏僻小山村裡,倔侍告強固執的村民劉百剛自小時候開賀銀始,就沉迷於各種各樣的幻想和思考中。村子的名字為什麼叫抬頭村?氫氣球能爆炸嗎?風箏能飛到台灣去(盡管最後連村子都沒飛出去過,掉在了水溝里老拍明),井水可以沿著他的想像延伸,一擰水龍頭,水就「嘩嘩」地出來了
主角有一個媽,他把他媽喂的豬都賣了,哈哈,最後結局時好象飛起來了.
摟主是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