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現在有真的3D電影嗎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現在有真的3D電影嗎

發布時間: 2023-03-29 06:58:30

① 星際穿越是沒有3D的嗎為什麼

沒有3D的,因為導演是克里斯托弗·諾蘭,他是一個堅守傳統電影陣線的導演,不僅忠於膠片,力挺影院,而且只拍2D電影,拒絕3D技術。

《星際穿越》是2014年美英聯合製作的科幻電影。該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領銜主演。

該片在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之上進行改編,主要講述了一組宇航員通過穿越蟲洞來為人類尋找新家園的冒險故事。

該片於2014年11月5日在美國公映,11月7日在英國公映,11月12日在中國大陸公映。並於2020年8月2日在中國大陸重映。

影片評價

《星際穿越》可以說是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最為出色的作品之一,比在他在《記憶碎片》中創作的編年史更為重要,比《盜夢空間》中扭曲的情節更令人印象深刻,比將《蝙蝠俠:俠影之謎》中的蝙蝠俠重新想像成21世紀最獨特的超級英雄系列更令人望而生畏。

該片既是一部大成本的科幻小說,也是一部關於愛與犧牲的簡單故事。它包含了急躁、驚險、希望和心碎。該片的創作是一個驚人的成就,值得在最大的屏幕上和使用最好的音響系統來觀看。

② 現在沒有3d電影了嗎

有的,現在也有3D電影,還有3D電影院,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去問問看

③ 3d電影,是真實拍攝的嗎

3d電影之所以看起來如此的真實,就是因為拍攝3d電影的時候是用了兩部攝像機一起拍攝的。這樣拍攝出來的效果就和我們人眼的效果是非常接近的,所以我們才在看電影的時候。會覺得電影的情節和畫面如此的真實,彷彿自己身臨其境,就像在自己眼前看到一樣。所以說3d電影的原理其實也非常的簡單,就是利用了兩台攝像機同時拍攝所造成的立體感來代替人眼的感官。所以就造成了我們在看3d電影的時候會身臨其境。

並且在放映3d電影的時候也非常的有講究,兩台放映機需源脊要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放置時,兩個畫面的點完全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屏幕內,這個時候我們人眼所看到的畫面是兩個重疊起來的,吸引非常的不清晰,還沒有我們的2d電影看上去真實,但是別忘了,我們進3d影院的時候,工作人員都會發給我們一副3d電影,這個時候我們只要戴上3d電影,就可以感受到3d電影的神奇之處了。

3d眼鏡所帶來的改觀就是將兩種光線同時聚在一雹鍵滲起,然後讓我們人眼看的影像更加清晰,3d眼鏡會把倆部放映機放映出來的影像組合到一起,還原出電影中真正拍攝的效果。這樣我們才能夠感受到3d電影給我們帶來的魅力。

3d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是高度的沉浸式視覺體驗給人們的視覺享受,這是2d電影遠遠不能夠替代的。因為2d電影只是一個平面所放射出來的畫面,它沒有3d電影那種真實的感覺,沒有那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所以外國的科幻大片一般都是亮團採用3d的方式放映出來。這樣才能讓我們感受到那種炫酷的特效和爆炸的場景。如果用2d影像來展現那些場景,那會顯得非常的平淡無奇在搞清楚3D立體原理之前我們先了解什麼是「真3D」:

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景像是一種具有層次、深度的立體影像。一般我們所謂3D游戲或電影,

實際上並非真正的3D;因為屏幕先天即是2D,並且拍攝電影也是使用單鏡頭的攝影機,所以

就算用3D技術製作的動畫電影,輸出到顯示屏也是平面的,我們稱呼這種3D為「平面3D」。

讓我們先做個簡單的實驗,首先伸出您的一根手指頭,並凝視這根手指,然後閉上右眼、張開左眼;

再來張開右眼、閉上左眼,仔細觀察左、右眼所見是否有些不同?

這個不同即為「視差(parallax)」。立體3D的技術即是要將這個「視差」持續在屏幕上表現出來。

因此為使觀賞者得以觀看真正立體,每個眼睛所看到景物必須與另一眼稍有不同。事實上,這種不同

讓我們的眼睛具有判斷事物的縱深感,也就是真正3D空間的Z軸,再來做一個實驗,我們先閉上一隻

眼睛,拿起兩支鉛筆,試圖將這兩支鉛筆筆頭對接,我們會發現這樣做比較困難,因為單眼無法判斷

縱深感,我們無法確定兩支筆的前後距離,此時如果你睜開雙眼會發現這樣做非常容易,因為兩眼的

不同位置觀看事物可以判斷出縱深感,這樣Z軸的感覺就能體現出來了。

從上面的文字我們基本上知道了真正3D是怎樣形成的,說的簡單一些,就是我們的肉眼的左右

眼睛看到的物體因為存在位置不同而不同,所以,我們要體驗真正3D圖像就必須模擬出這個環境,

就是要讓我們的眼鏡左右眼看到的內容不同。

如何來實現這樣的視覺環境呢,目前的方法有:

1、到電影院看3D立體電影。

他的原理是,在影片的製作過程是使用特殊的雙鏡頭(多鏡頭)攝影機進行影片的拍攝,

每個鏡頭分別記錄了我們肉眼的左眼和右眼的圖像,然後在播放電影時也使用特殊的雙投

影機,同時將左右圖像投影在銀幕上,這樣我們看到的圖像是一組兩幅影像疊在一起的疊

影影像,當然這樣是不夠的,此時還要戴上特殊的「偏光鏡」,他的作用是將銀幕上重疊

的兩組影像通過偏光鏡的偏光原理讓兩隻眼睛分別得到一組影像,這樣就達到了左右眼個

看到一組不同的影像,我們就可以體驗真正的3D影像了,目前一些大的電影院和科技館都

提供這類的電影(IMAX)體驗,大家可以購票去電影院感受一下。

2、使用3D立體液晶眼鏡。

3D液晶眼鏡通常被用在計算機上,可以通過這種眼鏡玩真正3D游戲和看3D電影,原理是通

過軟體將原來的3D游戲分成2組不同角度的影像,通過3D液晶眼鏡看到不同的畫面,液晶眼鏡

用一根電線連接到計算機(也有無線產品),由計算機通過軟體來控制液晶眼鏡鏡片的開合,配合

通過特殊處理的畫面得到每個眼睛的不同畫面,比如首先左眼液晶眼鏡打開,右眼的鏡片閉合

(其實就是變暗),此時畫面上顯示左眼看到的畫面,然後右眼的鏡片打開,左眼的鏡片閉合,同

時畫面顯示有眼看到的內容,這樣左右鏡片不斷的交替開合,當然實際上這個過程是非常快速的,

我們肉眼不能感覺到液晶眼鏡的開合,卻使我們的左右眼睛看到不同的畫面,這樣就可以看到立體

效果了。

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在家裡看3D立體電影或游戲的好辦法,但它也有缺點,首先液晶眼鏡

是通過交替關閉左右鏡片的方法,這樣必然產生畫面的閃爍,不穩定,另外對顯示器的要求很高,

因為交替左右眼分開看的畫面要求在同一時間顯示的一幅畫面變成2副,這樣屏幕的刷新率比平時

要高出一倍,也就是說,如果平時我們使用80Hz的屏幕刷新率,在使用液晶立體眼鏡時就要顯示

器達到160Hz的刷新率,顯然這樣的要求對顯示器來說過於苛刻,就算最低要求的50Hz也要屏幕

達到100Hz的頻率,看起來剛剛夠,但這樣的閃爍將非常嚴重,不能很舒服的觀看同時非常損傷眼

睛。

另一個問題是,液晶眼鏡的局限性很大,他只能通過計算機控制鏡片和顯示器的配合才能達到

效果,但如果你的計算機是液晶屏幕(LCD)的話你只能放棄他了,另外也需要特殊的電影片源,並

且液晶眼鏡是不能在影碟機(VCD或DVD)上使用,也不能在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和投影機上使用,

因為他需要配合特殊的顯示頻率,這也是阻礙3D立體液晶眼鏡進入家庭的很大障礙。

④ 現在網上都有哪些新的3D電影啊

電影啊,很多啊,你網上一搜很多啊,我現在知道是一些3D電影,像《龍門飛甲》《驅魔者3D》《丁丁歷險記3D》《極速先鋒3D》《深海之戰3D》這些都是最新的,有時間您可以去看看,不過《龍門飛甲》還得等等,因為還沒有上映,不過看這些3D電影都需要用3D顯示器看,不能用普通顯示器,那樣就不能看到3D效果了,不知道您還記得《阿凡達》嗎,那種3D效果夠震撼吧,用3D顯示器就能看到那麼震撼的效果,我就經常在家用不閃式3D顯示器看,效果就是不一樣,所有的場景都跟真的一樣,我似乎就是電影的主角似的,嘿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啊!

⑤ 2022為什麼現在電影沒有3D

2022電影都是2D
1,不是所有內容都適3D.2,3D放映終端還是少。3,真3D成本太高。
3d電影大部分都是動漫片

⑥ 阿凡達真正的3D片

是的。

電影中最迷人的是潘多拉的風景,導演展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星球,各種不同形態的植物發著光,聲勢浩大的瀑布奔流而下,還有色彩艷麗的飛龍等動物,無論是3D效果還是故事都非常棒。

詹姆斯·卡梅隆證明了他的確是世界之王,作為視覺特效技術大軍、生物設計大軍、動作捕捉大軍、替身演員大軍、舞蹈演員大軍、演員大軍、音樂和音響大軍的總統帥,他用讓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帶進了21世紀,這就是《阿凡達》。

幕後花絮

1、雖然影片裡面根本沒有說明過故事發生的年份是哪一年,但根據主角傑克·薩利所錄制的視頻日誌里,左下角的時間所顯示,故事發生於2154年的5月-8月。

2、在英國,為了防止《阿凡達》在上映之前泄密,電影膠片的運送途中被分為兩個部分,代號是Redbird。1-5卷先運到英國,等1-5卷膠片到了英國之後,才開始運送剩下的6-10卷。

3、納威人的語言比較靠近澳大利亞口音,所以來自澳大利亞的薩姆·沃辛頓能夠更容易的學會這門沒啥人用的原創語言。

4、納威人的身體主色調是藍色,這是因為一個傳說的印度宗教里,神的顏色都是以藍色為主,而且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本人很喜歡藍色。

⑦ 為什麼現在的電影都不做3D了

現在的電影還有在做3D的。

立體電影是一種電影,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出現,好萊塢推出了一種電影。

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3d詳解: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縮寫,就是三維圖形。在計算機里顯示3d圖形,就是說在平面里顯示三維圖形。不像現實世界裡,真實的三維空間,有真實的距離空間。計算機里只是看起來很像真實世界,因此在計算機顯示的3d圖形,就是讓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樣。人眼有一個特性就是近大遠小,就會形成立體感。

計算機屏幕是平面二維的,我們之所以能欣賞到真如實物般的三維圖像,是因為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時色彩灰度的不同而使人眼產生視覺上的錯覺,而將二維的計算機屏幕感知為三維圖像。

基於色彩學的有關知識,三維物體邊緣的凸出部分一般顯高亮度色,而凹下去的部分由於受光線的遮擋而顯暗色。這一認識被廣泛應用於網頁或其他應用中對按鈕、3d線條的繪制。

比如要繪制的3d文字,即在原始位置顯示高亮度顏色,而在左下或右上等位置用低亮度顏色勾勒出其輪廓,這樣在視覺上便會產生3d文字的效果。具體實現時,可用完全一樣的字體在不同的位置分別繪制兩個不同顏色的2d文字,只要使兩個文字的坐標合適,就完全可以在視覺上產生出不同效果的3d文字。

⑧ 2022年春節有3D電影嗎

2022年春節有3D電影。

2022年春節檔的動畫電影也官宣了—櫻桃小丸子將首次以3D形象登陸大銀幕。由升格傳媒出品,薛曉路執導、日本原著團隊櫻製片股份有限公司監修的3D動畫電影《櫻桃小丸子:奇幻筆記》宣布將於2022年大年初一登陸全國院線。

2022年春節有3D電影《櫻桃小丸子:奇幻筆記》相關內容

此次,導演薛曉路和日本原著團隊合力打造的動畫電影《櫻桃小丸子:奇幻筆記》,帶著那個熟悉的小女孩,開啟新的旅程。

電影將以3D形式呈現經典IP櫻桃小丸子的銀幕形象。最新發布的海報整體以溫暖明亮的色調搭配鏡花水月般的奇幻夢境,淡紫色的夜色里一輪圓月倒映水中,風乍起、櫻花落,彷彿預告著這一段冒險之旅即將啟程。

只見小黃帽隨風飄落,小丸子踏水追逐,然而倒影中則別有洞天,帽子正完好地戴在小丸子頭上。海報里天馬行空的奇妙幻境以及獨特的東方韻味,也讓記憶中的小丸子煥發新鮮活力,令人愈加好奇後續故事走向。

⑨ 為什麼現在電影院沒有3d電影

3D電影答案是有的,不過現在是沒有出這種3D電影票房,所以你要等一段時間

⑩ 為什麼近兩年3D電影少了

的確,自從《阿凡達》帶火3D市場之後,有一段時間,什麼片子都會拍成3D的,不管什麼類型的。武打的,動作的,槍戰的,恐怖的。。。。。。。

然後,也帶動了影院的硬體設施升級,現在哪怕是5、6線的縣城電影院,都能放映3D電影了。

現在3D似乎沒那麼火了,這也是市場決定的,當然觀眾也已經審美疲勞了,對3D電影也沒有那麼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時間,很多電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類拷貝,由觀眾選擇。

看3D電影要帶眼鏡,這個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觀眾也嫌麻煩了,特別本身就戴眼鏡的觀眾。

從製作方來看,製作3D片的成本肯定會比一般的電影高。這是勿容質疑的。

從影院方來說,3D片的票價會比一般的片貴,然後又是3D眼鏡,又要管理,本身觀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會嫌棄。

既然,製作方,觀眾,影院都對3D電影有了隔閡,你說它還怎麼火。

關注,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有不滿意的請見諒謝謝!

自從卡梅隆用《阿凡達》「重新發明」3D電影以來, 3D幾乎成為了大片的標配 。

伴隨著票價和影院設備的升級,現在要拍攝、上映、觀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政治錯誤」的舉動。在這種背景下,諾蘭的《敦刻爾克》依舊堅持用2D上映,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一種藝術的自信。

在這背後的,是IMAX2D的《敦刻爾克》的不俗票房。當然,不能否認的是,諾蘭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來越多的導演,也正在漸漸拋棄3D——尤其是3D並不能帶來更好的觀影感受的時候,他們對於3D的放棄,似乎顯得正確而且大公無私。

十月份即將登陸大銀幕的《銀翼殺手2049》,雖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卻依舊選擇了IMAX2D格式。

《阿凡達》

有一組數據可以表明,為什麼導演正在漸漸放棄3D。2016年,好萊塢一共製作了68部3D電影,數量創造了 歷史 新高。但是去觀看3D電影的觀眾人次,卻同比減少了8%。兩廂綜合,3D電影市場的縮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不僅僅是過暗的銀幕亮度,笨重的3D眼鏡以及超過2D影片30%的票價。最為關鍵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提升觀影質量。相反,在很多場景中,3D反而成為了累贅。拖影、模糊、抖動,種種觀影過程中的bug,已經嚴重影響了觀影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放棄3D,反而是更好的服務於觀眾。

其實早在2012年,英國媒體就提出了 「3D熱潮銳減」 的觀點。只不過彼時3D正如火如荼,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當時間轉到2017年,3D電影已經經過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這種級別導演的實踐之後,似乎已經成為了商業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電影語匯的一種拓展。

3D究竟有沒有參與敘事,並且成為表情達意的電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這個階段,基本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在《變形金剛》、《雨果》還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沒有成為電影的語匯。所以,IMAX公司決定削減3D電影的數量和比重,來重振公司的口碑和業績,也是有理可尋的。

在未來,3D是不是會成為電影語匯的一種,並像聲音和色彩一樣,成為一部電影「所必須」的部分,這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在電影語匯得到拓展的時間節點上,很多諾蘭無法比肩的導演和攝影師,都曾經「倒行逆施」地開了 歷史 的倒車。有聲電影出現的早期,偉大的卓別林和更偉大的愛森斯坦,都曾經極力地反對「聲音」這個電影元素。

但當時間沉澱,錄音質量不再是技術掣肘的時候,這兩位大導演並沒有固執己見地拋棄有聲電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著名的《大獨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獨裁者》

技術上的問題,終究會被技術攻克;藝術上的事情,在藝術家手中,終究會變成藝術語言。

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聲音和色彩已經成為了電影的組成部分。假若在這個時代,拍攝一部黑白電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麼一定是導演的藝術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術手段的限制。由此來反觀3D這個技術性的命題,從3D rig到雙鏡頭攝影機,甚至是卡梅隆宣稱的,《阿凡達2》要是用「裸眼3D」技術——3D正在經歷著自己的技術革新。

在未來,這個商業「元素」是不是會變成電影的「固定組成部分」還是一個未知數。

《阿凡達2》

如果說,3D技術的未來是樂觀的話,那麼「3D藝術」的未來,則沒有那麼光明了。要成為藝術手段,需要參與敘事,並且表情達意,並最終參與並影響影片的「表現力」。但是無論是從《變形金剛》還是從《皮娜》,甚至是戈達爾的《再見,語言》來看,3D並沒有參與到影片的「藝術層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於沒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廣告語」。無論是商業片導演的「被3D」還是藝術片導演的「實驗試水」, 3D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玩意」 。

這個「小玩意」可以撬動市場和資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讓票價上漲。唯一不能的,就是讓影片變的更加好看,讓人更加「身臨其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D漸漸遇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言及此,美國媒體表示稱,人們還是希望看到質量更高的平面圖像,而不是立體圖像。所以4K和8K方興未艾,3D則遭遇了寒流。

美國媒體認為,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導演回歸到2D電影的范疇之中,但3D並不會消失,畢竟還有卡梅隆這樣執著於3D的導演。

可以暢想的是,在未來,假若3D不再是製片廠強加的「任務」,而是導演「有意為之」的訴求,那麼3D成為電影語匯,並被寫進電影教科書,或許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個可以看到的事件。謝謝不滿意我的回答請原諒。您的批評就是我前進的動力與方向謝謝。!

疫情么,電影院很難看到了,在家么沒3D眼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