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多數人的五大臨終遺憾
記得多年前看過一篇關於五大臨終遺憾的文章,當時自己剛畢業,正在憧憬著美好的生活,對於文中所列遺憾嗤之以鼻。最近又讀到相關的文章,卻又是一番滋味。
澳大利亞女作家 Bronnie Ware 2011年出版橋舉自傳《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據說這本書的是作家系列博客文章收到世界讀者關注和好評後演化而成的著作。書中素材來自作者在照看多位臨死前的客戶過程中的感受和感慨,結合自己多年的流浪生活的體驗而成。
Regret 1: I wish I'd had the courage to live a life true to myself, not the life others expected of me.
這個臨終的老人Grace,一生是個好母親,妻子和女兒。為家庭操勞了一輩子,但是她並不開心,丈夫對她不好。為了家庭,她隱忍了一輩子。只有最後到了臨終看護,才第一次感覺到屬於自己的時間,她後悔沒有早點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總是顧及別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意願。旅消改
這樣的故事實際上天天都在上演,太多的人從來就沒有真正為自己活過。從小就聽父母老師的話,甚至戀愛,結婚和工作都是尊重家庭和社會的所謂套路。一句話「都是為你好」拆判就擊敗了你的內心拒絕和渴望。
很開心自己目前的一切選擇都是自己作出來的,也算是為自己活過了。只是,最近不太願意給父母打電話,最怕媽媽電話最後的那句婚姻大事怎麼樣了,有沒有對象。
Regret 2: I wish I hadn't worked so hard
這個是一位很成功的公司管理人員John的臨終故事。John有個很美麗愛他的妻子Margaret,天天期望John能多陪她一些,本來John已經到了退休年紀,可是他還是放不下他的工作,終於在妻子的祈求下答應退休,可是一個大的項目又把期限拖延,很不幸等到項目快完成的時候,妻子診斷出絕症並且很快去世。John臨終前後悔自己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忽視了自己親人的需要。這個悔恨伴隨了妻子去世後他的餘生。
希望自己以後不要犯John的錯誤。
Regret 3: I wish I'd had the courage to express my feelings
Jozsef 是一位90多歲的臨終老人。老人臨終前很悲傷,他覺得包括他的子女在內的人沒有人真正理解他。作者試圖讓他把真正的自己告訴大家,可是他覺得太晚了。在遺憾中離開人世。在他看來,這一生沒有真正了解明白自己的人是一個極大的遺憾。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情感造成這種局面。
以前以為老外都是很open的,沒有想到國外的父母也和中國父母一樣不善於在子女面前表達真實的自己。有時候想想,自己的父母是如此。
Regret 4: I wish I had stayed in touch with my friends
Doris是這個遺憾的主人公。家人把她送到養老院。她只有一個遠在日本的女兒,不能在身邊陪她。Doris告訴作者這個時候最想念她的那些老朋友們,可是不知道他/她們都在哪裡是否還健在。作者自告奮勇幫助老人去聯系她的那些老朋友,陸陸續續都找到了,但是很多人已經去世。當她終於和一個老朋友通電話的時候,她像孩子一樣開心。在朋友的祝福中,老人很平和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工作之後,發現最常聯系的竟然多數都是自己的同事,而老朋友們則極少聯系,即使是在同一個城市。
大概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盡量不要麻煩別人,因此我們不太會主動的毫無目的的去聯系一些朋友。
你這樣想,他也這樣想,結果大家就越來越疏遠。
Regret 5: I wish I had let myself be happier
Rosemary早期婚姻很不幸,她又是一個很要強的人。職場非常成功,早已經習慣給別人下命令把人支的團團轉。但是她總是很刻薄,幾乎從來沒有笑臉。用她的話講,生活沒什麼值得開心的。即使到了臨終,還在安排各種事情,終於有一天她問作者一個問題:你為什麼總是很開心,我為什麼無法開心?作者回答很簡單:happiness is a state of mind. 如果你每天早晨起來總是去想那些正能量開心的事情,你就會開心,如果你整天都是抱怨,考慮那些不如人意的事情,就會總不開心。Rosemary意識到自己早期的不幸給她的眼睛蒙上一副濾鏡,她不相信別人,認為這個世界就是濾鏡中看到的。確實她是個悲劇,令人遺憾。不過臨終的日子,她開心欣賞花園里的鮮花和暖暖的陽光,也算帶著一絲幸福去了另外一個世界。
幸福是一種精神狀態,當你開始接受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知曉你將來如何發展,並已做好准備享受這過程中的每個瞬間時,幸福便已悄悄來到你身邊。如果你想幸福,就必須去選擇它。你需要專注於幸福這件事本身,以使幸福降臨。但如果你總是想著,你若能完成某件事就會變得很幸福,那麼你將永遠無法得到幸福,因為你沒有學會「聞聞身邊的玫瑰」。而諷刺的是,當你感到幸福美滿,你將不可避免地更加富有成就,並更有可能比那些「執著於得到一切的人」擁有更多。怎麼突然有種王陽明龍場悟道的感覺呢。
Ⅱ 人臨死前的5大遺憾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
在李開復老師的一個課程中提到了他患癌後的感悟,其中提到一篇互聯網上廣泛傳播的博客文章叫做「人臨死前的5大遺憾」(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作者是澳大利亞的一位護士名叫Bronnie Ware,她在工作中陪伴和照顧了許多臨死的老人,在與這些人交流時總結了五條他們對人生的最大遺憾。她把這5條寫成了一篇博客,至今已經被幾百萬人瀏覽過。
博客原文: https://bronnieware.com/blog/regrets-of-the-dying
讓我們來看看這五條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作者解釋道,這是所有遺憾中最普遍的一個。當人們快要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回顧一生,就會清晰的發現有多少夢想沒有實現。大部分的人實際上連自己一半的夢想都沒有實現。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及時去嘗試並實現自己的一些夢想。因為當你開始失去健康時,就太晚了。很少有人認識到健康給人生帶來自由,直到失去健康才追悔莫及。
幾乎每一位即將離世的男性都有這個遺憾。他們錯失了他們孩子的成長過程,還有與他們的配偶相處的時間。他們都深深的遺憾把人生的大把時洞宏衫光花在了永無止境的工作中。
其實簡化我們的生活方式,同時做一些明智的選擇,我們有可能並不需要我們認為的那麼多的收入。為我們的人生流出空餘的時間,我們會更納腔快樂,也會碰到更多的適合簡單生活方式的新機會。
很多人為了避免與周圍的人發生沖突壓抑了自己的情感。因此,他們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最後只能平庸的度過一生。也有人因為這種情感的壓抑得了病。如果你改變自己的處事方式,真誠的去表達你的情感,也許人們剛開始會有抵觸,但最後一定會把你們的關系提升到一個更高更健康的水平。
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和老朋友保持聯系的重要性,直到他們快要去世的時候,往往很難再找到他們。很多人都深深的後悔沒有花時間和經理去維護與老朋友的友誼。每個人在臨死時都很想念他們的朋友。
在忙碌的生活中和老朋友失去聯系是很常見的。在人生最後的幾周里,對於即將離世的人來所,最重要的還是愛情、親情和友情。
令人驚訝的是,很多人知道臨死絕羨才意識到幸福其實就是一種選擇。人生也是一種選擇,因為這是你的人生,所以你要用心的去選,明智的去選,真誠的去選,選擇你自己的幸福。
Ⅲ 臨終前最後悔的5件事原版
臨終前最後悔的5件事原版澳大利亞作家邦妮·韋爾在《臨終前最後悔的五件事》一書中說,她在八年臨終關懷的經驗里發現,人們滑桐桐一生最遺憾的事,只有五件:
01.沒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因為父母的期待,因為別人的眼光和評價,或者被自己的怯懦和害怕打敗,我們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卻總是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
人生沒有plan A和plan B供我們選擇,如果生活要如別人所願,就不能如自己所願。
我們最大的遺輪岩憾,就是為別人而活,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02. 不應該那麼拚命地工作
年輕時,我們總想著一心撲在工作上,創造更多的價值,賺更多的錢,到頭來發現,這就是本末倒置。
一生的時間有限,拚命把時間耗在工作上,那就意味著失去了陪伴家人、享受生活的快樂。
03. 沒有足夠的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
想說卻因為各種原因,說不出口,那些沒說出口的話,最終變成情緒,堵塞在我們身體里,變成懊喪、後悔、憤怒……
如果大膽地說「我認為……」「我不要……」「我反對……」,我們的人生會不會不一樣,我們的生活會不會容易一些?
04. 沒有和朋友們保持聯系
年紀越大,能說真心話、能玩到一起的人越少,我們跟自己說,這是成長路上必然的取捨,但等發現自己真的形信坦單影只,才意識到措手不及的孤獨和悲涼。
別等到老了,才後悔沒有維護好友情。
05. 沒有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快樂這種能力,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失去。我們總是和自己作對,總想著現在吃點苦沒關系,未來總會越來越好的。
但一天天過去,空耗了人生,發現自己都在為別人服務,自己真正得到的快樂,少之又少。
Ⅳ 有哪些電影的」臨終遺言「最讓你難忘
令人唏噓的不止是「向我開炮」、「替我交黨費」等臨終遺言,很多電影角色的臨終遺言都讓人印象深刻,經久難忘,成了經典的電影標簽,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經典電影角色他們死前都說了些什麼~
有關於電影教科書中最經典的角色「公民凱恩」臨死前如是說:「玫瑰花蕾。(Rosebud.)」——《公民凱恩》
凱恩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只有這四個字,就是」玫瑰花蕾。「人們關於這句話的爭論從1941年影片上映直至現今,而這四個字留給了人們對於這位報業大亨的無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