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猶太人的電影
1.《辛德勒名單》
2.《鋼琴師》
3.《美麗人生》
4.《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㈡ 一部二戰關於猶太人的電影
《黑皮書》Zwartboek (2006)
在二戰快要結束的時期,在荷蘭戰場上倖存下來的德國猶太女孩蕾切爾·斯坦恩,加入了荷蘭地下抵抗組織想找出那個背叛的人,她所有家庭成員在解放南部的斗爭中由於此人的出賣而全部被害。剛剛從戰場中逃脫出來的她為了藏身,當了一名出色的歌手。但,當這位漂亮的猶太女歌手藏身的地方被炸後,她無路可走,便隨另一群猶太難民去逃亡。但是,他們的船在中途被德國的巡邏人員發現,難民們都被殺害了,只有蕾切爾活下來。她進入到德國隊伍當中,化名愛麗絲,以使和德國人相處。一位德國軍官對愛麗絲很好,還為她安排了個工作。荷蘭抵抗組織要營救自己被俘的人,讓愛麗絲幫助,但是,這個計劃被叛徒得知了。德軍方面與荷蘭抵抗組織都把她視為敵人,她又一次陷入絕境。一直愛護她的那位德國軍官與她一起逃離並躲了起來,等待著戰爭結束。而結束了戰爭,卻並沒有給愛麗絲帶來自由,因為每一個倖存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罪的,而她,而必須找出那個叛徒……
http://ke..com/view/531481.htm
㈢ 幾部關於德國納粹黨屠殺「猶太民族」的歷史電影
第一部
《美麗人生》
《 美麗人生》是一部由羅伯托·貝尼尼執導,羅伯托·貝尼尼、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治·坎塔里尼等人主演的劇情片。1997年12月20日,該片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游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1999年該片在第71屆奧斯卡獎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獎項。
第二部
《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名單》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講述了奧地利人辛德勒是一個堅定的納粹黨人,也是一個投機商人,在波蘭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到他的搪瓷廠里工作從而保護了許多猶太人,辛德勒看到了納粹對猶太人的血腥屠殺,受到了震動,引發了他的良知,為了保護猶太人,他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須的工人的名單,賄賂納粹軍官,最後使一千多名猶太人倖存了下來。按猶太人的傳統,辛德勒死後被作為「36名正義者」 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第三部
《鋼琴師》
《鋼琴師》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米喬·贊布羅斯基和艾米麗雅·福克斯等主演的戰爭類、傳記類電影。該片於2002年9月25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主要講述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最終迎來自由的故事。
第四部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該片講述二戰期間,八歲的布魯諾是集中營德國司令官的兒子,他與集中營圍欄的另一邊的一個猶太男孩結下了友誼,從而發生了許多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2009年,該片獲得第23屆西班牙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提名。
第五部
《安娜日記》
《安娜日記》這部電影是根據一個猶太人真實的兩年密室生活的日記而改編的。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主人公安妮一家和四名猶太人躲入她父親公司的閣樓,開始隱姓埋名的密室生活。在這段隱匿日子裡,安妮藉由日記抒發了成長的苦澀、少女的情懷,及對未來的憧憬。當密室遭到舉報,一群人的命運便成浮游,最終的結局也是令人唏噓。
第六部
《浩劫》
《浩劫》是由克勞德·朗茲曼執導,Simon Srebnik、Michael Podchlebnik等參演的紀錄片。該片於1985年4月在法國上映。講述了波蘭以北50英里、臨近納雷夫河的海烏姆諾地區過去曾集居著眾多猶太人,海烏姆諾是波蘭第一個使用毒氣滅絕猶太人的地方,在那裡有四千萬猶太人慘遭滅絕,僅有兩個人倖存下來,他們是普希萊布尼克和斯雷,西蒙更是最後階段的倖存者,當時的他只有13歲半。
第七部
《黑暗彌漫》
講述了二戰時,在德國佔領下的波蘭,管道工波德克(羅伯特·維凱威茲 Robert Wieckiewicz 飾)與搭檔扎佩克兼做著小偷的勾當,錯綜復雜的下水道成了他們最好的隱匿處和貯藏室。他和城市中被封鎖的猶太區做生意,跟德軍中的烏克蘭軍官是舊相識,亂世中享有一點生活的自在。不久德國人開始屠殺、搜捕猶太人,部分不想被押往集中營的猶太人和波德克達成交易,按人頭計價得到了藏身下水道的機會,黑暗又臭氣熏天的下水道成了波德克收留猶太人的避難所,地面上的猶太人很快被抓捕一空,在物價飛漲和德國人持續的高壓下,扎佩克離他而去,波德克只靠自己艱難維系著下水道中猶太人的安全……
作者:影視輿論
㈣ 找一部二戰時期的納粹和猶太人的電影
《鋼琴家》- 2002年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麗雅·福克斯、米喬·贊布羅斯基、愛德·斯托帕德等主演。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
你說的第一段並不是修火車天橋,是因為猶太人區被一條街道分隔成兩塊,為避免猶太人逃跑,開始是用類似火車道口那樣的隔離措施,兩邊的猶太人必須等道路封閉的時候才能互相來往。後來修了天橋。
第二段是一個喝醉的納粹軍官攔住一隊到猶太人區外面工作的猶太人,讓他們趴在地上,然後用手槍逐個爆頭,最後一個正好子彈打光了,觀眾都以為也許他會逃過一劫,沒想到哪個納粹軍官更換了彈夾,還是把他也爆頭了。
㈤ 請推薦幾部不錯的二戰關於猶太人的電影
二戰期間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殘殺至今是讓人難以忘懷的話題,他們將一戰的失利歸咎於猶太人,對他們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至今想起來非常殘忍。小編總結了幾部有關於二戰期間猶太人的電影故事,可以從電影中尋求到一些蛛絲馬跡,也能讓我們對二戰集中營有更多的了解。
第一部就是你說的《鋼琴師》,雖然你已經說過了 但是我還是不由得誇一下這部電影拍的真心不錯。整部影片以敘事的結構講述了二戰中生活比較好的猶太家庭一步步被戰爭所吞噬的故事,男主角一無所有的站在鮮血淋漓的街道,此刻的心情誰又能懂。這部電影由真實故事改變,導演本人還是二戰集中營中死裡逃生的倖存者。
不管哪一部電影,這其中關於戰爭和人性的故事值得每個人深思,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當今的和平生活。
㈥ 求一部猶太人 電影名字
片 名:鋼琴家
英文名稱:The Pianist
別 名:戰地琴人/鋼琴戰曲/鋼琴戀曲
外文別名: Pianist, Der(2002) (Germany)
Pianista(2002) (Poland)
Pianiste, Le(2002) (France)
資源類型:HDTVRip
發行時間:2002年05月24日
★《鋼琴家》的真實故事
斯茲皮爾曼的父親是小提琴家,姐姐是律師,哥哥是喜歡文學的英語教師,母親是家庭主婦,他是波蘭國家電台音樂部首席鋼琴家,在戰前的華沙已相當有名氣。這是一個典型的猶太知識份子家庭。他們也像無數的波蘭人一樣,不相信德國人會真的入侵,就像911事件之前,美國人絕不相信有人會用民航飛機撞毀兩座世貿大廈一樣,人類的天真是永恆的。
在德國軍隊已攻佔了華沙之後,斯茲皮爾曼全家還在爭論,到底把家裡那點現金藏到哪裡,姐姐說應藏到花盆裡,父親要把錢塞進提琴盒,那位酷愛文學、喜歡幻想的哥哥則堅持放在大廳餐桌上,覆蓋一張報紙,理由是最顯然的地方反而最安全。但他們絕沒有想到的是,納粹佔領波蘭後,迅速要求所有猶太人戴上標志,把50萬猶太人趕到只能住20萬人的隔離區(ghetto);不僅他們的一切財產都被沒收,而且一場種族滅絕的屠殺開始了。
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改編獎的電影,真實地再現了斯茲皮爾曼書中記載的那些他親眼目睹的人間慘劇:在隔離區中,家家戶戶都提心吊膽,不知哪一刻會被槍殺。有一天全家正在吃晚飯,突然納粹的警車來了,手持沖鋒槍的蓋世太保沖上了隔街的樓房,他們全家擠在窗戶前,驚恐地看到,對面一家猶太人也在晚餐,納粹軍官喝令他們站起來,其中一位做輪椅的老人由於病體和驚恐,怎麼也站不起來,於是他被連人帶椅一起從窗戶扔了出去。老人和輪椅在半空中才分開,然後摔落在石頭街道上。被帶到樓外的十幾個猶太人,被喝令沿著警車的光束奔跑,在半途中,突然全部被射殺……
如此瘋狂的屠殺每天都在進行,據《鋼琴家》原書,一個瘦弱的猶太孩子,正在大街上走著,忽然遇到了蓋世太保,他由於恐懼和緊張忘記了按規矩給這幾個德國兵脫帽致禮,立刻被一槍打死。不僅如此,人們還被飢餓和疾病吞噬著。在1941到1942年的那個冬天,在隔離區里僅是死於傷寒病者,每月就達5000人。
斯茲皮爾曼全家在隔離區近三年之後,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和其他成千上萬的猶太人一起,被集中到火車站;沒有誰知道下一步的命運是什麼,雖然毒氣室的說法已有流傳,但人們仍不相信。鋼琴家的哥哥居然還在看牛津版的莎士比亞。在烈日暴曬和驚恐等待中,一個想乘機發財的孩子竟兜售糖果,斯茲皮爾曼的父親湊了全家人身上所有的錢買了一塊糖果,把它切成六份,每人一塊,這成了全家「最後的晚餐」。
鐵罐車終於來了,在納粹槍托的毆打下,擁擠的人群被塞進了運載牲畜的車箱。在上火車的一瞬間,一個被納粹僱用的猶太人警察突然把斯茲皮爾曼從人群拉出來。斯茲皮爾曼掙扎著要回父母兄妹身邊,他高喊著:「爸爸……」但那個警察實在是憐惜這位全波蘭知名的藝術家,死死地按住他,喝令他快點逃離,保住自己的命。斯茲皮爾曼在書中寫道:「父親向我走了幾步,猶豫一下,站住了。他臉色蒼白,嘴唇發抖。他試圖微笑一下,但是無奈地、痛苦地舉起了手,向我揮動著告別,猶如我要走向生命,而他則在墳墓邊向我致意。」父親和全家就這樣永遠地從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失去家人之後,鋼琴家被強迫在隔離區做苦工,那雙彈鋼琴的纖細的手,要去挖土、砌牆,做雜役。有時在結束勞役收工的路上,看押他們的納粹士兵隨意從隊伍里拉出幾個人,然後用手槍一個一個地把頭顱打開花。驚恐的猶太人還在大街上被強迫跳舞、唱歌,供納粹娛樂。他們讓拄著拐杖的瘸子跳,讓最胖的和最瘦的、最高和最矮的、老人和孩子配對。他們在拚命地跳,因為只要倒下,就會被欣賞這種惡作劇的德國兵打死。
當50萬隔離區里的猶太人被一批批拉去奧斯維辛,最後只剩6萬人時,斯茲皮爾曼被波蘭地下音樂家反抗組織營救了出來,躲藏到一個公寓里。這個空盪的房間里竟有一架鋼琴,已在隔離區里渡過三年,第一次見到樂器的鋼琴家欣喜若狂,但他不敢彈奏,怕有人發現他藏在這里。坐在鋼琴前,他遏住自己的慾望,只是默憶樂譜,做模擬演奏,讓起伏的雙手,在鍵盤上空揮出無聲的音符,飛翔在想像的自由世界……
在做苦工的時刻,在廢墟搜尋食物的日子裡,鋼琴家從沒忘記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雙手。正是這種有一天還要彈琴、還要回到音樂世界的信念,使他堅強地活下去。在朋友無法送來食物的日子裡,他曾靠一條麵包,維持了整整10天的生命。後來他躲到殘牆斷瓦、四處濃煙、幾近空城的一個樓區。從殘存的碗櫃中,他尋找任何可充飢的東西,曾靠用過的浴池水,維系生命。在那個被毀滅的樓區中,他是唯一的像鬼魂一樣存在的生命。
在經歷過無數次險情,全都奇跡般地躲過滅頂之災,終於熬到蘇聯紅軍進攻波蘭的1944年底時,有一天,鋼琴家正在全神貫注地試圖打開一個發現的罐頭,忽然聽到聲響,一轉身,一個德國軍官站在面前。他頓時覺得一切全完了。在追問下,他承認是猶太人,是個鋼琴家。這個德國軍官把他帶到一個有鋼琴的半倒塌公寓里,讓他彈一段。他用那雙被戰爭摧殘得已僵硬的手,再次流暢地奏出肖邦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
令他驚訝的是,那個德國軍官既沒槍斃他,也沒有帶走他,反而幫他在廢墟般的一個閣樓中找到更安全的藏身處,並幾次給他送來食物。當蘇聯紅軍逼近華沙,那位德國軍官最後一次來看他時,不僅給他帶來食物、報紙,還把自己的軍大衣留給他禦寒,因那時華沙已進入嚴寒。斯茲皮爾曼不知怎樣感激這位德國軍官,只有告訴了自己名字和在波蘭電台工作的信息,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回報。
最初從電影中看到這個情節,以為是導演改編時增加了一個人性閃光的結尾,就像雨果在《悲慘世界》中虛構的那個警察最後人性復歸一樣;這是藝術家對人類的一種希冀和理想。但隨後讀了《鋼琴家》的原著才得知,這不僅完全不是藝術虛構,而且原書比電影描述的更加詳細、感人:當鋼琴家幾乎無法相信這個軍官的善意,問他是不是德國人時,他回答說,「是。我為發生的這一切感到恥辱。」然後他們握手告別。後來他每一次送食品來的時候都鼓勵鋼琴家「要堅持住」。在最後一次,鋼琴家問他:「我在這里能躲過(蘇聯紅軍來後)街上的戰火嗎?」德國軍官回答道:「如果你和我都熬過了這地獄般的五年,那就是上帝的意願讓我們活下去。」他不僅帶來了很多食品,留下軍大衣,還帶來一條鴨絨被。
這位德國軍官不僅救過這位鋼琴家,還救過其他猶太人。他後來被蘇聯紅軍俘獲,關進蘇聯集中營。他在被關押時給妻子寫過信,提到幾位他救過的猶太人名字,其中就有斯茲皮爾曼。但由於德國軍官被關在蘇聯,雖然鋼琴家找到波蘭政府最高官員,懇求幫助尋找這位德國軍官,但波蘭當局說他們無法干預被關到蘇聯的德國人。
這真是一個荒誕的人間慘劇:在經歷了將近六年、九死一生的磨難之後,最後由於這位德國軍官的幫助,鋼琴家得到倖存。但這位德國軍官卻在被關進集中營六年多後,由於幫助了猶太人而被折磨致死。因為他說救過猶太人,激怒了蘇聯人,認為他撒彌天大謊,反而把他摧殘死了。
後來據考證,那位令人尊敬的德國軍官名叫:威廉·霍森菲爾德,1952年死於蘇聯設在西伯利亞的戰俘營。
㈦ 二戰猶太人電影
偷自行車的人》,《辛特勒的名單》《鋼琴師》《兵臨城下》《珍珠港》《獵殺U-571》《拯救大兵瑞恩》,《中途島》 ,《巴頓將軍》,《父輩的旗幟》,《硫磺島來信》),《兄弟連》(美)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西線平魔》 ,《虎!虎!虎!》,《虎口脫險》《沙漠之狐》 ,《最長的一天》, 《遙遠的橋》,《生死大逃亡》 《終極降落》《安妮日記》
《東京審判》,《遠東特遣隊》系列《東寧特遣隊》系列《狩獵者》《紫日》《黃河決戀》《太行山上》《夜襲》《生死千里》(中) ,
《桂河大橋》,《帝國的毀滅》(德)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橋》(南斯拉夫)
《莫斯科保衛戰》《丹娘》(前蘇聯),
《寧死不屈》《山鷹之歌》《伏擊戰》《第8個是銅像》《地下游擊隊》(阿爾巴尼亞),
《星星》《敢死連》(俄),
《最後的裝甲列車》(白俄羅斯),
《美麗人生》(意)
《伯德街小島》(丹麥)......
《中途島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