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上海電影的中國第一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上海電影的中國第一

發布時間: 2023-03-12 14:06:29

A. 198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中國第一部科幻動畫片叫什麼

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推出了中國大陸首部科幻片《珊瑚島上的死光》

不是動畫片,也不是上美的,上美當年出的名片是《雪孩子》、《三個和尚》和《哪吒鬧海》。。。

B.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的電影是什麼

《漁光曲》。

1934年攝制的《漁光曲》,是第一部獲國際獎的中國影片。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在國際上榮獲獎項的影片,則更值得濃墨重彩一書。它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1年攝制的經典黑白故事片《翠崗紅旗》,它的攝制過程和問世前後充滿艱辛、獨創、有趣的元素,許多內幕是鮮為人知的。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基本信息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漁光曲

C. 上海第一屆影帝高

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3年舉辦,是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上海國際電影節至今已經舉辦了22屆,誕生了8位華人影帝。
馬國偉(1963—)2008年第11屆《千鈞一發》

第一位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的演員馬國偉是一位非職業演員,本職是哈爾濱市公安局道外分局靖宇派出所副所長。2007年,導演高群書看中了他,讓他飾演《千鈞一發》的男主角「老魚」。馬國偉當了26年警察,抓住過4個殺人犯,演的就是自己的生活,片酬是8000元。

馬國偉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是評委全票通過的,一夜之間從普通民警躍升國際影帝,馬國偉聽到自己的名字就被嚇到了,「我當時一聽就傻了,感覺跟犯了罪一樣」。

馬國偉憑《千鈞一發》又獲得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影帝和金雞獎影帝的提名,被問到會不會接著演戲,馬國偉說要演也只能演警察,要合作也只找高群書導演,「我不會自我膨脹,我知道我自己會不會演戲,當警察才是一輩子的正業」
張家輝(1967—)2013年第16屆《激戰》

張家輝在《激戰》中飾演過氣拳王程輝,獲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和金像獎影帝。為了拍好此片,張家輝花了幾個月接受體能訓練,在一次動作戲中,對手演員意外踢斷了張家輝左手小拇指。張家輝事後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當時一發生我就感覺痛,然後那個時候看不到我的手指,我舉起來一看,我馬上就不敢看了。」

張家輝沒有出眾的外表和運氣,在影視圈跑龍套、當配角20年,直到2009年憑《證人》拿到金像獎影帝,他的努力才獲得肯定。《激戰》女主角李馨巧年僅10歲,獲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後,是史上最年輕的金爵獎影後。張家輝得獎後表示:

「能夠在上海獲獎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有很多國家的電影參賽,我沒想到李馨巧那麼小就可以拿影後,我要繼續努力。」

鄧超(1979—)段奕宏(1973—)郭濤(1967—)2015年第18屆《烈日灼心》

2015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頒出「三黃蛋」,鄧超、段奕宏、郭濤憑《烈日灼心》攜手摘奪最佳男演員獎,導演曹保平也獲得了最佳導演獎。評委會稱:

「將獎項頒發給三位演員,因為他們不僅僅各自表現優秀,同時他們集體式的缺一不可的演出,讓影片得以完美呈現,令人刮目相看。」
三位影帝表示,彼此互相成就,不分你我。郭濤表示:「每個人都有過往,一生可能會犯錯,在自我救贖的過程中,確實非常糾結,但是我相信,每個朋友看完我們的片子,或多或少都會照亮自己的心。」鄧超表示:「感謝《烈日灼心》、感謝上海國際電影節可以讓我重溫在廈門『烈日灼心』的日子。」段奕宏表示:「無論再過多少年,我都會沿著我心中認定的演員的道路走下去。」

這部電影表演最出色的還是鄧超,獲得了金馬獎影帝提名和金雞獎影帝。

劉燁(1978—)2016年第19屆《追凶者也》

繼《烈日灼心》奪得「三黃蛋」後,第二年曹保平的《追凶者也》助劉燁拿下金爵獎影帝。劉燁2001年獲得金馬影帝,2004年獲得金雞影帝,12年後劉燁終於獲得首個國際A類電影節影帝。

劉燁在該片中首次嘗試用雲南方言演出,造型邋遢,評委會給劉燁的評語是:「一個好演員會釋放一種特別的存在感,即使沒有台詞也特別有張力,劉燁做到了。」劉燁特別感謝了三個重要的女人:

「距離上次拿表演獎有10年左右了,我在這些年裡面特別感謝我媽媽我老婆我經紀人,她們讓我在生活中達到特別舒適的狀態,讓我工作和生活得到平衡。」
黃渤(1974—)2017年第20屆《冰之下》

《冰之下》是懸疑犯罪片,黃渤飾演生活在中俄邊境小城,多年來混跡在社會底層靠販賣情報為生的線人。黃渤憑此片獲得了首個國際A類電影節影帝,也是中國男演員連續三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獲得影帝。

評委給黃渤的評語是:「他用極簡主義的表演方式,完美地表達出了人物內心的復雜情感與思想,他用富有洞察力的表演,為故事的張力作出了貢獻。」
黃渤發表獲獎感言,幽默地說道:「沉甸甸的獎杯,讓我意識到老是演喜劇片是沒有出息的。」黃渤表示自己這兩年接戲不太多,沒有怎麼演喜劇電影,而是靜下來做了些不同的嘗試,《冰之下》就是這樣的電影。
常楓(1923—)2019年第22屆《拂鄉心》

常楓在秦海璐首次執導的《拂鄉心》中飾演回不去故鄉的台灣老兵,從影70多年,96歲高齡的他獲得了金爵獎影帝,創造了一項紀錄,成為華語電影圈和世界A類國際電影節最年長的影帝。

《拂鄉心》是常楓的「封箱之作」,評委會的評語是:常楓用連貫完整、深具體感的細膩表演,詮釋了人物對於故鄉與生命的莊重態度。
96歲的常楓上台發表獲獎感言:「我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了,說話也啰里啰嗦,今天上海國際電影節好像跟我有一個默契,剛才主持人介紹了,我已經96歲了,這么大年紀,我能夠站在這領獎應該是(因為)年紀大了,非常不容易,我特別謝謝各位評審。」
常楓是台灣影視圈的「活化石」,參演了台灣的第一部電影、第一部電視劇,1976年憑借《香花與毒草》摘得金馬獎影帝,1984年憑《頤園飄香》獲金馬最佳男配角,2008年被金馬授予終身成就獎。在1984、1986年兩次獲得金鍾獎最佳男主角,2015年被金鍾獎授予特別貢獻獎。

大陸觀眾最熟悉常楓的作品是電視劇《追妻三人行》中的牛爸和馬景濤葉童版《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豐,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

D. 中國電影史的史上第一

第一次電影放映:、1896年(清光緒22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戲。
以中國為題材的第一部紀錄片:1896年美國繆托斯柯甫公司拍攝的《李鴻章在格倫特墓前》。
中外合拍的第一部影片:1902年,美國文列文同邵醉翁合拍《慈禧太後》。第一部獨立拍攝的影片:1905年在北京豐泰照像館拍成的由京劇著名武生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
第一個電影放映場:北京西單的「文明茶園」掛牌為「北京電影」。
第一部電影故事短片: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難夫難妻》。它首映是1913年9月底。
第一位女演員:受傳統禮教的影響,中國的戲曲舞台上一向遵循著男扮女裝的規則。即使是在甲午戰爭後誕生的 「文明戲」中,也沒有打破男扮女裝的傳統。1905年問世的中國電影自然也難以擺脫這一文化習俗。直到1913年《難夫難妻》這部以婚姻關系為內容的影片中,所有的男女人物依然都是由男演員扮演的。中國銀幕上的第一位女演員來自和《難夫難妻》同年拍攝的香港短故事片《莊子試妻》。影片取材於明清傳奇,描述莊周詐死,以試其妻子是否忠貞的故事。也許是因為香港長期處在英國統治之下,得西方風氣之先,故能夠接受男女同台演出。結果,導演黎民偉的妻子嚴姍姍在片中扮演了莊周妻子的使女,雖然還不是主角,但這已足以使嚴姍姍獲得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的殊榮。
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1922年上映的《閻瑞生》,任彭年導演。該片以當時上海閻瑞生謀斃王蓮英的轟動社會案件為依據,寫的是真人真事,上映盛況空前。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問世於1925年,即電影在中國誕生後整整20年後。它是由洪深編寫的歷史題材劇《申屠氏》,發表於當年《東方雜志》22卷1-3月號上。
第一部動畫片:動畫片是美術片中的一種重要類型。中國的美術片就是從動畫電影開始的。1920年,上海的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兄弟(人稱「萬氏兄弟」)在影院中看到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國動畫片後,對這種藝術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開始研製中國的動畫電影。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第一部出國的影片:新亞公司拍攝的《紅粉骷髏》,管海峰導演,除在上海、天津、北京上映外,還到日本、越南等國放映。
第一個電影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
第一首電影插曲: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蠟盤發音片:《歌女紅牡丹》(1931年)。
第一部片上發聲片:《雨過天晴》(1931年)。
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漁光曲》,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第一部音樂喜劇片:袁牧之編導的《都市風光》,完成於1930年10月。
第一部採用管弦樂隊演奏的影片:《都市風光》。
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電影獎:1932年,由當時中國教育界和電影界熱心人士共同倡議,在南京建立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於次年舉行了第一次影片評選活動,《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評為優秀影片。此後又舉行了幾次評選。由於當時協會的領導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黨政高層官員身份,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電影獎。
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於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促成電影之發展」為宗旨,發起了一次評選「電影皇後」的活動。這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具有較大影響的電影明星評選。在參選的諸明星中,來自明星公司的胡蝶、聯華公司的阮玲玉和來自天一公司的陳玉梅呼聲最高,選票也比較接近。經過長達兩個月的評選,胡蝶得票21,334張,陳玉梅得票10,028張,阮玲玉得票7,290張。胡蝶由此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得了榮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第一位國際三大影展最佳演員:1992年2月,張曼玉憑借電影《阮玲玉》獲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中國影史上第一位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演員榮譽的影星。
第一部恐怖電影:1937年,新成立的新華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歡迎的影片《夜半歌聲》,這是中國銀幕上出現的第一部國產恐怖電影,它不但在當時製造了轟動效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其價值和魅力依然能夠得到驗證。
第一部抗戰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完成的第一部表現抗戰的故事片,史東山編導、吳蔚雲攝影,完成於1938年1月。
第一部彩色電影: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派出文化幹部前往東北接管偽「滿洲映畫協會」(日本侵略中國後在東北建立的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在「滿映」的原址上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東影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第一部譯製片:1949年5月,由東北電影製片廠譯制的蘇聯電影《普通一兵》。
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195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
建國後第一部中外聯合攝制的影片:中國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影片公司聯合攝制的兒童片《風箏》,1958年6月上映。
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195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海燕廠)拍攝了中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老兵新傳》。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
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1962年由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
第一部彩色遮幅寬銀幕故事片:《青春》,1976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第一部寓言樣式的動畫片:《誇口青蛙》
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最高獎的故事片:1988年,由張藝謀執導,鞏俐和姜文主演的影片《紅高粱》在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金熊獎。這是第一部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的中國電影。
第一部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影片: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惟一的一部。
中國第一個由專業影人評選的電影獎:在中國電影三大獎中,電影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員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金雞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獎杯為一尊引頸高唱的金雞,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亦包含著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擔任評委。在這一類別的電影獎中它不僅是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它也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

E.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

歷史上中國電影第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富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便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帶有買辦性質。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鄭正秋、張石川導演的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雜志》出版,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次出現「導演」專用名詞。1922年陸潔在《影戲雜志》發表的文章中首先將指揮拍攝影片者稱為「導演」。自此,影劇界有了「導演」這一專用名詞。

中國第一部電影理論專著。1924年中國最早的電影理論專著《影戲學》出版,由徐卓呆譯著。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第一部電影教材。1924年初,留法學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創辦昌明電影函授學校。《電影講義》是該校之教材。

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1926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出版。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鮮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配製了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孫瑜詞、孫成壁曲)。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1941年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完成,公映後受到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1949年王濱導演的《橋》是新中國成立後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麵塑造中國工人階級崇高形象。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國際上獲獎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1957年由謝晉導演的《女藍五號》,不但是謝晉成名之作,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該影片榮獲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1960年又獲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1958年萬古蟾導演的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新中國第一部反映西藏人民生活影片。1963年李俊導演的《農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難生活的影片。影片於1981年獲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雞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影片《魔術師的奇遇》。

中國第一部闡述中國電影發展史專著。1989年由陳荒煤主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第一部系統闡述中國電影發展史專著《當代中國電影》出版。

F. 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的地方是在哪裡

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的地方是在上海的徐園。1896年的8月11日,由法國商人在西唐家弄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了「西洋影戲」《火車進站》《園丁澆花》。

這是國內第一次營業性電影放映活動。此後,去徐園看電影成為上海才子佳人們的消遣和時髦場所,雖然花費不少,感興趣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中國電影其他的發展情況。

自1896年電影傳入中國,但當時只是夾雜在各種游藝活動中,沒有固定的放映場所。 1903年,西班牙人雷瑪斯攜帶一架舊放映機、一些殘缺短片,在青蓮閣樓下租一間小房間開影戲部。放映電影時,還不時撩開放映室的門簾招徠顧客。上海市民對這些「西洋影戲」倍感新奇,紛紛購票先睹為快,因此,青蓮閣成了中國最早的電影固定放映點。

G. 中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國際電影製作人協會聯合會承認的具有比賽性質的電影節,在中國及國際上都有很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