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差一點聚齊四大天王的香港電影,《超級學校霸王》真的無法超越
【《超級學校霸王》:最接近聚齊四大天王的香港電影,真的無法超越】
香港四大天王是香港重要的一個文化名片 ,從1992年開始,影響幾代中國人。從四大天王的稱號推出開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曾經有過多次的同台合作的機會,包括無線的台慶表演、十大勁歌金曲十大中文金曲等樂壇頒獎禮,還有各種晚會節目。
四大天王每位都還是影視巨星,出演過很多電影;然而,四大天王從來沒有在同一部電影中合作過。只有 1993年的《超級學校霸王》,差一點實現了四大天王的電影合體,雲集了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三大天王,就差黎明。
《超級學校霸王》又名《街頭霸王電影版》,由王晶編劇執導,張衛健、劉德華、張學友、邱淑貞、鄭伊健、任達華、楊采妮等領銜主演,郭富城客串出演。
從片名就知道,這是一部街頭霸王街機 游戲 的改編電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1993年初的《城市獵人》中,王晶已經讓成龍玩了一次街頭霸王,成龍連續試了幾個 游戲 中的人物,最後是由穿著超短旗袍的肌肉版春麗,完成對反派的絕殺。
在《超級學校霸王》中,王晶再度把街頭霸王 游戲 運用到電影中,並且用得最徹底,全片主角都是街霸人物的故事。【《超級學校霸王》在香港漢基國際學校取景拍攝。】
張衛健飾演未來大法官余鐵雄,最後變身為超級賽亞人悟空;邱淑貞飾演張衛健的妹妹,最後變身春麗;石榴姐飾演張衛健的老媽,變身後是老版春麗春代;吳耀漢飾演張衛健的後爸,變身後是獅王。
劉德華飾演忍者鐵面,張學友飾演美國大兵掃把頭,任達華飾演印度長手發達星,鄭伊健飾演紅衣肯金毛王,郭富城客串的是鄭伊健的師弟白衣隆。 盧惠光飾演大BOSS將軍,周比利飾演泰王,段偉倫飾演TOYOTA。另外,楊采妮和劉小慧飾演兩個學校的校花,許志安飾演校霸忌安。
這個陣容在當時看來是星光燦爛,在現在看來更是巨星璀璨,無法重現!
1993年是香港電影武俠年,也是香港電影最百花齊放的一年,票房榜上除了武俠片,還在周星馳的喜劇、成龍的動作片、還有文藝片、和各種其他風格的喜劇電影。《超級學校霸王》上映兩周就取得了1829萬港元的票房,在當年是個很不錯的成績。
1992年,香港 娛樂 圈最大的事件就是四大天王正式推出。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都是獨立的全能巨星,也有各種的粉絲群體。雖然有各種合作,但互相間的競爭關系也是很激烈的。
除了歌壇上的同台表演,能把四大天王聚齊到一部電影里,在當年就是一個很轟動的 娛樂 大事。最有商業頭腦的導演王晶,很清楚這樣做的價值,於是他成為第一個行動的人。
在《超級學校霸王》中,聚齊了劉德華張學友和郭富城三大天王,已經是極大的成功了。黎明沒能參演確實遺憾,但也無可奈何。 【1991年的一部賑災義演的大片《豪門夜宴》中,四大天王都有出演,不過當時四大天王還沒推出。】
1993年,黎明只主演了一部電影《飛狐外傳》,一部電視劇《原振俠》,另外就是客串了成龍的《城市獵人》,也有街霸元素。大部分精力放在歌壇,他開了幾十場演唱會,出了5張唱片,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首次獲得了最受歡迎男歌手大獎。
最根本原因是,黎明一直很抗拒四大天王的名號, 加上王晶早早的就用四大天王作為噱頭來宣傳這部《超級學校霸王》,讓黎明更覺尷尬,所以沒有出演。
缺少黎明確實非常遺憾,但是《超級學校霸王》仍然有無數的看點,而且現在看來,《超級學校霸王》絕對是一部經典的商業喜劇,雖然票房成績只是不錯。
《超級學校霸王》除了改編自電子 游戲 《街頭霸王》 ,更融合了日本漫畫《七龍珠》的元素,抄襲了好萊塢科幻大片《終結者》的故事藍本,把故事設定在當時的1993年,劉德華等3個主角卻是從50年後穿越回來的飛龍特警。【香港電影的拿來主義,在王晶這早已運用得出神入化。】
很明顯, 劉德華的戲份最多,加上和女主角邱淑貞組成CP,是真正的男一號。 在電影上,劉德華是王晶的愛將和福將,互相合作了很多年,關系也非常好。特別是王晶也很關照劉德華,所以王晶要拍什麼電影,他是有叫必到,而在王晶電影里,劉德華永遠是男主角。
邱淑貞是最美晶女郎,更是王晶的女朋友,所以在《超級學校霸王》她是絕對的女一號。邱淑貞的電影處女作,男主角就是劉德華,所以這次再和劉德華組CP,也是順理成章。在電影中,他們也談了一場效率極高的戀愛。【這段,還用了 游戲 《超級瑪麗》的元素,劉德華和邱淑貞進到 游戲 中,玩真人版。】
張學友是四大天王中的老大哥, 在歌壇出道最早,影壇的影響力就不如劉德華了,多次和劉德華合作,都是做配角。這次,正是四大天王最鼎盛時期,作為四大天王之一的 張學友,不用做配角了,但還是屈居男二號。
雖然是男二號,張學友的表現一點不輸劉德華,而且角色相當有突破,相當有看頭。首先是掃把頭這個造型,就極具喜劇效果,而且還能在電影中表現歌藝。為了任務,張學友和劉德華雙雙到學校卧底,張學友變身全能教師,上了一堂精彩的音樂課,唱了主題曲《總有一天等到你》,把劉小慧飾演的校花當場迷暈。
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也是小字輩, 在電影中也多次給劉德華做配角,而且在台灣混過幾年,在香港 娛樂 圈的根基尚淺,比較難像劉德華張學友那樣雙線開花,所以事業重心也側重在歌壇。
1993年,郭富城被國家體委邀請擔任第七屆全運會全運之星,又當選華東五省一市最受歡迎男歌手,然後在內地各大城市開了17場個人巡迴演唱會。當年,郭富城最火的就是他經典的四六分發型,在內地都有無數粉絲。
張衛健飾演的大雄,是《超級學校霸王》故事中的主角 ,但更像個影子前鋒,因為當時張衛健出道不久,資歷尚淺。1992年,張衛健主演了一部《逃學外傳》,讓王晶看到了他身上的喜劇天分,有心想捧他做周星馳接班人。
1993年張衛健連續出演了《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武俠七公主》、《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一本漫畫闖天涯2》等片,加上《超級學校霸王》超過10部,已經到了准一線的地位。
不過,《超級學校霸王》中大雄這個角色,也最適合張衛健,幾乎是量身訂制。
和張衛健組CP的楊采妮當時只有19歲, 1992年簽約成為EMI唱片公司的歌手,發行第一張唱片《愛的感覺》,就奪得十大勁歌金曲「最佳新人金獎」。
1993年,楊采妮參演電影處女作,就是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東邪西毒》,當初看中她是因為長得像林青霞。在《超級學校霸王》中,楊采妮飾演的校花采妮,對大雄一片真誠。而且在王晶的鏡頭下,美得甜過初戀,完全不輸邱淑貞。
和張學友組CP的劉小慧也是個歌壇新人, 當時只有22歲。1991年,劉小慧簽約寶麗金唱片公司,算是張學友的師妹;1992年,又獲香港十大金曲最有前途女新人獎。
在電影中,劉小慧和角色也和楊采妮一樣,用自己的本名小慧,也是學校的校花之一,不過有點花。開始是校霸許志安的人,還對張衛健放過電,不久又被英雄救美的鄭伊健拐走,最後才回歸張學友的懷抱。
鄭伊健也是和張衛健一樣參加歌唱比賽, 然後進入TVB出道的,演了幾年電視劇一直沒大紅。1992年,鄭伊健出演第一部電影《現代應召女郎》,獲得第11屆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提名。從此被王晶看中,開始受捧,不過要等到1996年的《古惑仔》才紅。
在《超級學校霸王》中,鄭伊健飾演的肯原來是將軍手下的第一打手,最後才反戈,保持住了一個年輕偶像的正面銀幕形象。【如果黎明參演,這個角色應該就是黎明的了,大把耍帥秀顏值的機會。】
任達華在影壇的資歷夠高,不過更多是演配角和一些小製作的爛片,顯得和實力不符,但他仍是來者不拒。剩下的許志安、吳耀漢、石榴姐、李兆基、周比利、盧惠光、陳國新、黎漢持等都是合格的綠葉,各有風采。
特別要提一下的是客串的陳百祥,在運動場上輸賭,把麥克風和桌子都吃了, 搞笑 效果相當好。
雖然《超級學校霸王》有很多商業宣傳的噱頭,有故事劇情和視覺特效上的很多硬傷,票房成績還一般,但就憑匯聚了四大天王中的三位,它已經無法超越!
⑵ 港影:天王之爭,誰是演技之王
華語 娛樂 圈,以王、皇為號的藝人很多。
但得到最大程度認可,與影響力最大的始終都只有「香港四大天王」。
這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
與之相較的包括「天皇巨星」譚詠麟、張國榮,「小天王」周傑倫,「台灣四大天王」周華健、齊秦、王傑以及童安格,也包括「台灣四小天王」林志穎、金城武、吳奇隆和蘇有朋。
無一例外,這些稱號都只是一時之選,在影響力上始終不及「香港四大天王」。
或許有人會說,因為四大率先封王,大家先入為主。
但根本的原因並不在這里。
香港 娛樂 圈的這四位,並非單純的或創作、或流行歌手的概念。
上次一篇文章就講過,他們幾乎涉及到 娛樂 圈的所有層面,能力綜合之下,就無可匹敵。
以譚張而論,譚詠麟一則年代較早,此外亦主要在歌壇發力,電影圈略有涉足,張國榮能算多棲巨頭,但獨木難支,加之過早辭世,也無謂再去更多爭執。
周傑倫新一代華語樂壇霸主地位牢不可破,但綜合影壇等其他領域而言,差之甚遠。
台灣四大,以創作型歌手而論實力強大,但若以流行樂壇標准衡量,顏值、舞台、星光都與香港四大相差太遠,更遑論綜合;四小天王實力參差不齊,不論歌、舞、影,均無人可與香港四大抗衡,林志穎旋風之後漸行漸遠,金城武在香港影壇短暫發光,地位高於實績,吳奇隆曾經一飛沖天而後一頭扎進電視圈,蘇有朋早就離開歌壇,影壇淺嘗輒止。
#
封王彼時,已過去二十九年。
即便如此,今日任何一人在任一場合出現,都必然是最璀璨的那顆星。
在後浪洶涌的 娛樂 圈,他們就是真正的傳奇。
過去的歲月里,都留下為數頗多的作品。
本文將針對幾人不同階段的電影作品略做分析。
重點是作品與演技的鑒賞與評析。
決出「演技之王」,非官方,接受反駁,但務必結合作品與表現。
1981年,劉德華參與電影《彩雲曲》的拍攝,這部影片也被視作劉德華電影處女作。
電影里的徐傑很有魅力,劉德華作為路人群演角色出現,雖出鏡頗多,但表演基本就是 電視劇模式的走位和表達,看得出明顯的稚嫩與粗糙, 另外片頭片尾都沒有出現劉德華的名字。
而次年的《投奔怒海》,由夏夢監制、許鞍華執導,劉德華排名第三為大歌星林子祥配戲,這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作品,雖憑此片提名金像最佳新演員,若與《彩雲曲》相較, 表演有明顯進步,但仍顯生澀。 這部影片故事較多,因擔心被台灣封殺,嚴浩辭導、周潤發辭演,而後變成許鞍華、林子祥和劉德華的組合。
1985年,張學友在歌壇走紅,也開始了電影拍攝。
第一部影片是舒琪執導、葉德嫻和侯孝賢主演的《老娘夠騷》,在其中飾演了一個配角,然後才是第二部與洪金寶一起主演的《霹靂大喇叭》。
張學友 甫一開始就顯露出極強的表演天賦,他並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培訓,卻因之沒有當時尤為普遍的「TVB」式框架表演而自成一格, 自此開始,「學友式」微表情就提上日程,幾年後在王家衛的《旺角卡門》里發揚光大。
1985年開始,黎明連續在多部電影中跑龍套。
但與其選擇只有十幾秒戲份的《豬仔出更》,還不如拿1987年姜大衛導演的《美男子》來做其電影首秀更為恰當,看得出 模式化的影子與青春的生澀。
1989年,郭富城以排名第三的戲份出演了《飛越危牆》。
在片中給莫少聰配戲,亦是 中規中矩的「TVB」演法, 其實和電視劇表演不會有什麼差異, 這都是藝員訓練班帶來的結果,而在此前的1988年,已在杜琪峰執導的《城市特警》中跑了個龍套。
所以若以電影首秀及天賦嶄露而論,張學友堪稱以一敵三,尚有餘力。
1985年,劉德華《夏日福星》這部電影中,脫去了此前的拘謹和生澀。
他的演技進入穩定期,亦即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表演模式,一顰一笑、行走坐卧皆有相當的「華氏風格」,開始變得自信,譬如《法內情》與《法外情》這兩部姊妹篇,上映時間僅相差三年,但演技表現判若兩人,後一部明顯流暢自若。
而此期間的諸如《毀滅號地車》、《停不了的愛》都是過渡之作,以八部作品結束新手期。
2000年憑 《暗戰》 晉升金像影帝之前,有代表作包括 《法內情》、《旺角卡門》、《獄中龍》、《天若有情》、《五億探長雷洛傳》、《新上海灘》以及《龍在邊緣》 。
1991年,連同《豪門夜宴》在內,黎明一共拍了五部電影。
從《豪門夜宴》開始,不再是此前一板一眼表演方式,也不像在《城市獵人》中故作成熟卻顯生澀,也就是一個階段過去了,開始表現得揮灑自如,以或硬朗、或含蓄內斂風格為特徵,前期九部電影練手,但多數龍套。
在2002年以 《三更》 拿金馬影帝之前,其代表作包括 《都市情緣》、《墮落天使》、《甜蜜蜜》、《半生緣》、《玻璃之城》以及《真心英雄》 。
1991年,郭富城出演了劉德華自組天幕的創業作《九一神鵰俠侶》。
影片大獲成功,郭富城以片中角色「銀狐」提名金像最佳男配,這也是他脫離TVB模式影響的一部標志性電影,開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銀幕張力,同時亦開啟了「以角色替代自身」這一模式的表演路徑,僅以三部作品歷練即脫離新手期。
於2005年以 《三岔口》 登臨金馬影帝之前,有 《伴我縱橫》、《赤腳小子》、《浪漫風暴》、《安娜瑪德蓮娜》、《風雲之雄霸天下》以及《柔道龍虎榜》 六部代表作。
張學友沒有新手期,一開始就在穩定期。
在黎郭二人進入演技穩定期之前,張學友已經將金馬、金像的最佳男配獎項收入囊中。
2002年以 《男人四十》 獲得第32屆印度國際電影節影帝之前,計有 《旺角卡門》、《咖喱辣椒》、《喋血街頭》、《太子傳說》、《新邊緣人》以及《鼠膽龍威》 六部代表作。
脫離新手期,就意味著表演能力的基本成熟。
但劉郭相對張黎而言,略有不穩定狀況,比如劉德華有《黑金》的失手,郭富城有《雷霆戰警》的尷尬,這兩部電影中,二人都表現出或角色塑造能力偏弱、或對電影的理解有所偏差等問題。
當然,總體來說,期間四人均在不斷磨合與錘煉,集體向上。
劉德華從1989年至今,總計金像提名新演員一次、男配一次、影帝十三次;自2001年至今,金馬提名影帝四次。
金像戰績為以《門徒》獲得男配獎杯一座,憑《暗戰》、《大隻佬》及《桃姐》奪得影帝獎杯三座;金馬結果是四提兩中,分別是2004年的《無間道Ⅲ之終極無間》和2011年的《桃姐》。
郭富城自1992年至今,總計金像提名男配一次、影帝七次;自2005年至今,金馬影帝提名四次。
金像成績為以《踏血尋梅》奪得影帝獎杯一座,金馬戰績亦為四提兩中,獲獎影片為2005年的《三岔口》及2006年的《父子》。
黎明三次金像影帝提名, 顆粒無收; 兩次金馬提名, 2002年憑《三更之回家》奪帝。
張學友從1989年至今,總計金像四次提名最佳男配,六度提名影帝;金馬男配兩次、影帝兩次。
馬像各奪得一次最佳男配,獲獎影片為《旺角卡門》和《笑傲江湖》,影帝提名全數鎩羽。
黎明率先拿到金馬影帝獎。
劉德華金像大勝。
郭富城首提並連庄金馬。
劉德華《大隻佬》險勝吳鎮宇《無間道2》。
黎明在金像表現欠佳,提名甚至少過主角運不佳的張學友。
郭富城《父子》惜敗劉青雲《我要成名》。
第三十五屆金像聚齊三大天王。獨缺黎明,郭富城奪帝。
獎杯僅作參考,並不正比定論演技高低。
他的影路走向其實頗為可惜。
進入演技穩定期之後,黎明的演技表現與口碑非常穩定。
從《神算》里的英姿勃發,到《龍騰四海》的忠義肝膽,再到《都市情緣》的叛逆輕狂,以及《墮落天使》、《甜蜜蜜》、《半生緣》、《玻璃之城》及《真心英雄》,確實堪稱好片迭出;2000年之後,以《三更之回家》奪帝,從《雙雄》、《無間道Ⅲ之終極無間》直到《心中有鬼》,其表演幾近無可指摘。
滑鐵盧來自2008年,亦是表演的轉折點。
這一年,黎明拍了兩部電影,《江山美人》和《梅蘭芳》。
一部從劇情到表演都很莫名,另一部則明顯無從駕馭。
演技自此開始逐漸滑坡。
《火龍對決》與《十月圍城》兩部試圖以造型突破框架的作品,幾乎可稱作其表演生涯的最後榮光。
其後的連續四部作品《君子道》、《王朝的女人》、《消失的愛人》及《夜孔雀》,若與巔峰相較,真的叫做「過去有多燦爛,此刻就有多黯淡」,再到2017年自導自演《搶紅》,給了自己最後一擊。
幾乎宣告了大銀幕生涯的終結。
連續失利帶來的並不只是商業價值的持續走低,更可怕的是對演員信心的打擊。
他在訪談中開始談「運氣論」,認為運氣可以左右一個人的事業。
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
譬如斗心無匹的郭富城。
最晚紅回香港的郭富城,不管在歌壇還是影壇,都受到最多的不公待遇。
但論資排輩亦份屬正常。
所以郭富城自己也很能看開,他一向的態度是努力就好。
這就是郭富城的「斗心無匹」。
上文提到各人的代表作,其意指或演技的可圈可點、或有個人風格的獨特性。
相對其他三人此階段的代表作幾近個人巔峰,對郭富城而言這只是開胃菜。
在《三岔口》和《父子》連庄金馬之後,郭富城開始瘋狂地追尋演技的提高,甚至將「角色是否有表演難度」視作接片的唯一標准。
偵探三部曲的小人物阿探,四面楚歌的高級督察凌光(《殺人犯》)與大時代變革之下的康三爺(《白銀帝國》), 蛻 去繁華的陝西農民趙得意(《最愛》),勵志內斂的「洋雜」布華泉(《百年浮城》),氣場沉穩的警隊一哥劉傑輝(《寒戰》),老態盡責的差佬臧SIR,三重設定的超級角色李問(《無雙》)以及落魄潦倒的阿博(《麥路人》)。
越靠近當下,他越是顯得舉重若輕,以第一次影帝為基點,曲線高揚。
二00九年的時候,郭富城曾因自稱「藝術家」遭到群嘲,因區域文化隔閡,他並不懂得這三個字在內地的真實含義,而當時他的一本正經的解釋,比如熱愛、熱情與天賦,也並不為多數人所接受。
但若回頭看他這十年,這種專注與付出,以及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藝術家頭銜於他,也並非一定不合適。
不言敗帶來努力與不懈,天賦的逐漸解鎖與經驗的不斷豐厚,幫助他登臨演技巔峰。
以不重復自己和無定式表演為特徵。
郭富城與梁家輝,或將是香港影史上兩個角色塑造能力最強的演員。
而天王中,另一個人亦和郭富城很像。
鐵人劉德華。
如果將待映影片一並計入,劉德華的作品總數達到了驚人的152部,而郭富城僅為62部、張學友75部、黎明58部,單論數量其他三人兩兩相加也及不上。
很多人說劉德華大量爛片,但其實這個問題應該見仁見智。
如果說在早期那種瘋狂拍片模式下,確實有相當一部分粗製濫造的影片,但主要以滿足 娛樂 性和商業性為主,也無須過度計較,這也是說香港演員作品中幾乎都有一定比例爛片說法的由來。
劉德華真正被詬病爛片,其實應該 從2008年的《三國之見龍卸甲》與2010年的《未來警察》開始,這與黎明的軌跡有一點巧合, 前一部是李仁港的「飛碟帽」作品,後一部被劉德華解釋為還人情,而後是 翻拍俗套的作品《我知女人心》和史上最低口碑的《天機·富春山居圖》 。
步入2010年代之後,《桃姐》與《追龍》就是最高口碑的代表,其他影片都顯乏力。
若論及《失孤》中農民,劉德華很用心力,影片中也有諸多細節的渲染和表達,但始終在情緒傳導和細節處理上欠缺臨門一腳,有形無神,殊為可惜。而更多的則是《澳門風雲3》、《王牌逗王牌》、《長城》、《俠盜聯盟》以及《掃毒2》這種商業快銷製作類型電影,觀賞性有餘,口碑積淀不足。
但自2017年的《拆彈專家》之後,劉德華應該是 探索 到了一條適應職業生涯的路徑,之前文章已講過「拆彈兩部曲」的進階脈絡,而《桃姐》之中的表演方式如果延續, 劉德華很有可能再度鍛造職業生涯的巔峰,在商業類型片中,將個人魅力發揮到極致。
至於張學友,已經在另一篇關於金像提名的分析中詳解其演技優劣,這里不再贅述。
綜合而言,張學友勝在起步優勢,但作品力度與表演深度略顯不足。
當其他三人步入穩定期過後,中期作品及表現最強的是黎明,但戲路略窄,自2008年開始一路下跌。
劉德華一直偏重商業,至後期作品乏力,近年開始回穩。
郭富城自2005年開始一路走高,作品與演技雙重爆發,還將有持續走高之勢。
#
在風格各擅勝場之外,郭富城演技大成而無定式,亦勝在情緒張力與眼神運用的突出。
演技之王,郭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