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電影是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電影是

發布時間: 2023-03-05 12:57:07

『壹』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漁光曲》。

《漁光曲》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

《漁光曲》無論是在藝術結構與鏡頭運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國電影的影戲觀念,格調凄婉而壓抑,節奏緩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幾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節曲折、悲喜交織、情趣盎然、觀賞性強等特點外,又突出了真實與細膩。

《漁光曲》的現實意義

影片以漁民徐家的家庭悲劇為主線,描繪了在經濟恐慌、民生凋敝的社會狀況下,漁民災難重重的生活,表現出作者對窮苦漁民的無限同情,貫穿了1930年代中國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

同時,也圍繞著這個漁民家庭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造成漁民深重苦難的原因,真實地反映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漁村的社會面貌。又通過船主之子何子英這位新工商從業者的形象,探討了「實業救國」的理想問題。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對農民的凄慘生活深表同情,對實業人士的認識也發生了巨大轉變。

『貳』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的電影是什麼

《漁光曲》。

1934年攝制的《漁光曲》,是第一部獲國際獎的中國影片。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在國際上榮獲獎項的影片,則更值得濃墨重彩一書。它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1年攝制的經典黑白故事片《翠崗紅旗》,它的攝制過程和問世前後充滿艱辛、獨創、有趣的元素,許多內幕是鮮為人知的。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基本信息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漁光曲

『叄』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漁光曲》中國首部獲國際電影節的電影。

中國在國際電影節上榮獲獎項的第一部影片,是1934年上映的《漁光曲》。

在1935年的莫斯科電影展覽會上,各國代表分組觀看了參展影片,並有評判委員會詳加評論、評判。評選結果,共有10部電影得獎,其中的一部便是中國選送的《漁光曲》,榮獲相當於第四等的榮譽獎,評判委員會的評語是以其勇敢的現實主義精神,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的現實生活。

當中國代表、聯華公司製片人陶伯遜上台接受獎狀時,台上台下熱烈掌聲響起。這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獎項的影片。

《漁光曲》介紹: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1934年6月14日,《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開始公映。這年,上海地區盛夏早來,且是60年來少見的酷熱,氣溫高達39.9度,各式人等觀看《漁光曲》的熱情卻持久如新,連映84天場場爆滿,創國產影片最高上座紀錄,誠如《申報》記載:在盛暑中能如此持久挺拔,的確空前未見,堪稱奇談。

『肆』 《趙一曼》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漁光曲》。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藝術價值

《漁光曲》無論是在藝術結構與鏡頭運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國電影的影戲觀念,格調凄婉而壓抑,節奏緩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幾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節曲折、悲喜交織、情趣盎然、觀賞性強等特點外,又突出了真實與細膩。

通過貧苦漁民的悲慘遭遇,以凄婉的筆調描寫了當時居民的苦難生活,顯示了導演藝術技巧的成熟。作為配音片,《漁光曲》可以看作默片向有聲時代轉變的特殊時期的產物,既保持了中國默片視覺表現上的高水準,也體現出一些對於聲音手段的有益探索。

影片以現實的題材、動人的情節、通俗的手法和精煉的技巧,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結合上,畫面造型的美感追求上以及對待意境界的營造上,都有所探索和創新。影片表現手法質朴,卻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開頭和結尾尤為動人,前後對應配以清新真摯的主題歌,達到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中國網)。

『伍』 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中國第一個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趙一曼》的主演石聯星,該片由東北電影製片廠(今長影)1950年出品。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該片講述了講述了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最後英勇獻身的故事。

石聯星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1950年至1960年參加北影,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

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25日 -1936年8月2日),女,漢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今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

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

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趙一曼

『陸』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什麼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是石聯星飾演的《趙一曼》,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

此後,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爭》等影片,參加了中蘇合拍的《風從東方來》的導演工作。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

(6)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電影是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石聯星同志是蘇區紅色紅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她因主演話劇《武裝起來》、《海上十月》、《沈陽號炮》及參演《我—紅軍》、《女英雄》等話劇,在瑞金蘇區進行藝術活動,與李伯釗、劉月華被廣大紅軍和蘇區群眾譽為蘇區「三大赤色紅星之一」。

之後她在《瘋了的母親》、《水車轉了》、《大地回春》、《日出》、《大雷雨》等劇目又中塑造了許多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

『柒』 我國首次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漁光曲。

上世紀20年代和40年代,共有18部國產影片進軍世界各國和香港、澳門地區,其中1934年由著名導演蔡楚生拍攝的故事片《漁光曲》,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節上獲獎。這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故事片,蔡楚生也成為我國第一位獲得國際獎的電影藝術家。

影片介紹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1934年6月14日,《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開始公映。這年,上海地區盛夏早來,且是60年來少見的酷熱,氣溫高達39.9度,各式人等觀看《漁光曲》的熱情卻持久如新,連映84天場場爆滿,創國產影片最高上座紀錄,誠如《申報》記載:「在盛暑中能如此持久挺拔,的確空前未見,堪稱奇談。」據說這還「打破了世界影片映期最高紀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漁光曲

『捌』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演員是誰

是石聯星。

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趙一曼的英雄形象。

石聯星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1950年至1960年參加北影,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

相關介紹:

石聯星積極獻身於年輕的人民電影事業。

1950年至1960年參加北影,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

1961年至1979年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擔任導演。重返話劇舞台,在北京人藝先後與歐陽山尊等同志合作導演了《漁人之家》、《紅岩》、《年輕的一代》、《生活的彩練》等多幕劇。

十年浩劫之後,她帶病深入生活、寫劇本,一直沒有停止藝術創作。

『玖』 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什麼影片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趙一曼》的主演石聯星。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講述了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最後英勇獻身的故事。

石聯星以此片獲1950年第五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新中國成立後,石聯星積極獻身於年輕的人民電影事業。

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此後,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爭》等影片,參加了中蘇合拍的《風從東方來》的導演工作。

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

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

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