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青島第一個電影節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青島第一個電影節

發布時間: 2023-03-01 23:58:34

『壹』 中國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電影節是

中國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電影節是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新中國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國家級電影節,至今已走過15屆二十九年的輝煌歷程。

29年來,中國長春電影節秉承新中國電影紅色基因,充分發揮電影搖籃特質,依託長春城市電影資源稟賦,深度挖掘城市電影文化內涵。

始終堅持「專業性」與「群眾性」並重的辦節理念,注重專業品質,關注百姓情懷,在世界主要華語電影製作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為華語電影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17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即將舉辦

第17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將於2022年8月23日至28日舉辦,「金鹿獎」設立10個獎項。

本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以「新時代·新搖籃·新力量·新坐標」為主題,展現長春作為「電影搖籃城市」的城市魅力,體現中國長春電影節的包容性與多元化。

2022年8月16日,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組委會宣布,王珞丹擔任本屆電影節形象大使。明振江擔任本屆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長春電影節

『貳』 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在哪舉辦的,是哪一年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

『叄』 跪求幫忙想想每年各地都有什麼活動或者慶典。比如青島啤酒節,電影節,草莓音樂節,F1賽車,高爾夫錦標賽

先說音樂:
三里屯SOHO FUNFAIR音樂節
時間:2011年6月18日
地點:三里屯SOHO南區戶外廣場

北京電子音樂節
時間:2011年5月21日-22日
地點: 北京通州區通州運河公園

上海世界音樂周
時間:2011年5月21日-22日
地點:上海市長寧區中山公園+部分大學校園

第三屆中國秦嶺山地音樂節
時間:2011年6月4日-5日
地點:陝西省寧陝縣廣貨街「秦嶺峽谷漂流」景區

KAMA LOVE 音樂節
時間:2011年6月5日-6日
地點:北京奧林匹克中心

杭州西湖音樂節 2011
時間: 2011年06月11日 - 06月12日
地點:杭州太子灣公園

2011海洋迷笛音樂節
時間:2011年8月4日-7日
地點:山東日照市奧林匹克水上公園

爵士上海音樂節
時間:2011年10月15日-23日
地點:上海商城劇院、浦東世紀公園、世博園D片區綠地廣場

第三屆張北草原音樂節
時間:2011年7月29日-31日
地點:張北縣

2011雪山音樂節
時間:2011年10月
地點:麗江束河古鎮

2011北京草莓音樂節
時間:2011年4月30日-5月2日
地點:北京通州運河公園

第13屆北京迷笛音樂節
時間:2011年4月30日-5月2日
地點:北京門頭溝區京浪島公園

2011上海迷笛音樂節
時間:2011年5月6日-8日
地點:上海浦東世紀公園舉行

美食節:
第三屆中國美食節
第三屆中國美食節將於11月1日至7日在杭州舉行

中國四川國際美食節
潮汕美食節
珠江三角洲美食節
廣州國際美食節
魯菜青島第八屆中國美食節
上海 城隍廟美食節
上海 浦東 川沙特色美食節
佛山啤酒•飲品美食節
杭州美食節
青島啤酒節
電影節:
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2011中國(北京)微電影節
第20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合肥)
大學生電影節

F1賽車:
2011F1上海站

累死了~不知道你滿意不~滿意就加點分吧~

『肆』 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是什麼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1934年舉辦第2屆後於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2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其獎項分別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因此它雖然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20世紀60~7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伍』 青島電影節為何取消

沒有獲批。根據查詢青島電影節消息顯示,取消是因為沒有獲批。青島國際電影節將於未來幾年面世,於每年的9月舉行,CAA、WME、UTA、ICM世界四大藝人經紀公司與萬達簽署協議承諾:每年將邀請30位國際一線巨星和導演參加青島國際電影節。奧斯卡學院也支持青島國際電影節的舉行。電影節期間,設奧斯卡日,由奧斯卡學院舉辦系列主題活動。

『陸』 中國海洋大學附屬中學的學校簡介

1952年,正值建國初期,國家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骨幹人才,為了滿足工農幹部讀書學習的需要,借鑒蘇聯的經驗,在各地創辦了一批工農速成中學。山東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簡稱山大工農速中、速中)在這種形勢下應運而生。 山東大學校長華崗同志親自兼任速中校長,趙凌同志(時任山東大學教務主任)任副校長,邵平同志(時任山東大學中文系黨支部書記)任黨支部書記。
1952年11月30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
山大工農速中自1952年創辦至1958 年結束共招收三屆學生,1952年招收的第一屆學生,實行三年學制(自第二屆開始改為四年制)。在這段時間內,速中學生要完成從初小到高中的全部課程。學生畢業後,大都保送到大學繼續學習。
1958年暑期,山大工農速中第三屆(也是最後一屆)學生畢業後,山大工農速中從此結束了她的歷史使命。
山東大學附設工農速成中學停辦後,原校名改為山東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山大附中),屬於純高中學校。分文、理兩科,學制二年。邵平同志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1959年山東大學遷校至濟南,原校址成立山東海洋學院,山大附中隨之更名為山東海洋學院附中。
山東海洋學院附中(簡稱海院附中)是一所普通高級中學,由山東海洋學院黨委直接領導,中央直接撥款辦學,面向全省招收學生。設高中10個班,分文、理科。教職員工30餘人,校舍在海洋學院校園內,即今天的海洋大學水產系教學樓。邵平同志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孫陸一任副校長兼教導主任。
1962年5月,山東海洋學院決定停辦附屬中學。
1963年夏,青島市教育局接收了山東海洋學院附屬中學的教師、學生、員工和設施,更名為青島第三十九中學,隸屬於青島市教育局。新校址位於青島市市南區的登州路5號。
余吾我同志任青島三十九中首任校長。路振英同志為校黨支部首任書記。
上世紀70年代,校文藝宣傳隊成立,奠定了學校文藝教育特色的基礎。從這里走出了一批批演藝明星,被稱為「青島三十九中現象」;三十九中也被社會譽為「藝術明星的搖籃」。
1982年,青島三十九中被青島市教育局確定為市重點中學。
1991年學校開始招收初中藝術班;1994年高中開始招收藝術班,學制均為三年。學校逐步走上了藝術教育發展的規范化道路。
1994年,山東省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授予青島39中「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同年被青島市教委命名為「青島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1997年,青島市實行高初中分離辦學,同年青島39中停止高中招生,2000年最後一屆高中生畢業。直到2004年恢復高中招生。
2003年12月31日,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青島市教育局和中國海洋大學共建青島三十九中並加掛中國海洋大學附屬中學校牌框架協議》的簽字儀式。中共青島市委、青島市政府及中國海洋大學的領導出席了簽字儀式。我校時任校長趙強和時任書記林藝霞作為青島第三十九中學的代表出席了簽字儀式。中國海洋大學管華詩校長和青島市教育局杜小悌局長在共建協議上簽字。
2004年05月17日,隆重舉行「中國海洋大學附屬中學」掛牌儀式,青島第39中學正式成為中國海洋大學附屬中學。
2004年秋季,學校恢復高中招生。成為包括高、初中在內的普通完全中學。
2009年4月23日,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教授親臨學校,代表中國音樂學院和中國海洋大學附屬中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我校白剛勛校長和侯俊俠分別在協議書上簽字。海大附中成為「中國音樂學院教學實踐與生源基地」,這是中國音樂學院唯一的一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
2011年7月,由青島鳳凰傳媒有限公司、海洋大學附屬中學、青島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聯合攝制的青春勵志電影《十五歲的笑臉》,在青島三十九中舉行開機儀式唐國強、倪萍、尹建平等校友是電影的總策劃。出品人是白剛勛校長。電影引起了教育部、國家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等部門的高度關注。次年3月在北京161中學和海大附中(青島39中)分別舉行了這部電影的首映式。同年8月,該片在第九屆美國聖地亞哥國際兒童電影節獲得最佳故事片獎。
2011年9月,學校首個「海洋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開班。中國海洋大學附屬中學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唯一一所以培養海洋科技後備人才為目標的海洋特色中學。 學校地處市南區中部,北臨青島山炮台,向南可眺望匯泉灣,毗鄰中國海洋大學。校址現位於青島市市南區登州路5號。佔地面積189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現有教室47個,實驗室7個,專業教室15個。共有教職員工214人,其中教師170人(特級教師、高級教師佔59人),有教學班47個(初中36個、高中11個),學生2800餘人。秉承優良的傳統,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學校不斷豐富並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

『柒』 中國一共有幾個電影節

中國一共有十個電影節。

1、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簡稱華表獎,也稱政府優秀影片獎,創辦於1994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是中國(內地)電影界的政府獎,體現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 。

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

2、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於1981年創辦,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

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是由中國最具權威的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電影劇作家、攝影家、音樂家、美術家,以及電影理論家、教育家、事業家共同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

3、大眾電影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百花獎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

百花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獎杯為銅質鍍金花神。百花獎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和最有群眾基礎的電影大獎。

4、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是中國台灣地區的電影獎項,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由於早期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並未設置類似音像製品競賽獎勵,金馬獎成為華人區最受注目的電影盛會之一。

5、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開始舉行,並於1993年12月正式注冊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限公司。香港電影金像獎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

此獎項每年評選一次,旨在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

它是目前香港最具代表性、最具權威性的電影頒獎禮活動。香港金像獎也是香港電影人心中的「奧斯卡」,是香港最具權威性的電影活動。

6、上海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第一個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

7、北京國際電影節

北京國際電影節前身為北京國際電影季,創辦於2011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具有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開放性和高端化、市場化的大型電影主題活動。

旨在融匯國內國際電影資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將成為北京市建設世界城市的重點文化活動,打造東方影視之都的核心活動。

2012年2月,北京國際電影季更名為北京國際電影節,每年舉辦一屆並設立評獎單元,但由於准備不夠充分直到2013年才進行獎項評選,自此,主競賽單元天壇獎正式設立。

8、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是1992年經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同意正式創辦,國際製片人協會承認的,具有國際性質的電影賽事,是中國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國家級電影節 。

中國長春電影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9、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由《南方都市報》於2000年發起並主辦的傳媒評選的電影獎項,該獎聯合中國多家有影響力的媒體,是國內唯一將內地、香港、台灣三地公映的華語片進行共同評選的電影獎。

該獎由來自兩岸三地的知名電影文化工作者共同參與評審,是為了表彰在電影藝術上勇於創新,在表現人性上深度發掘的作品及其創作人員。

10、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報社、 中國教育電視台、 北京電視台 、北京廣播電視台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文化活動。

『捌』 中國的第一個電影節是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國際電影製作人協會聯合會承認的具有比賽性質的電影節,在中國及國際上都有很高的重要性。它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國際大型活動辦公室承辦。該電影節在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定於每年6月上旬舉行,是中國唯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旨在增強多國、多地區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繁榮電影藝術,促進電影事業的發展。其已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確認為國際九大電影節之一。

『玖』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

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labiennale.org/en/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後來人們稱之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取消「墨索里尼杯」,增加了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這個電影節除評選和獎勵優秀影片外,還放映大量觀摩影片,其中包括在其他電影節上得過獎或未入選的影片,舉行各種討論會、紀念活動,開辦電影市場等。同時也會吸引遊客到威尼斯觀光,這個電影節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