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VR電影是什麼 VR電影和普通的3D電影有什麼區別
1.ugp
vr和3d電影的立體顯示原理都是基於人體左右眼的視差,但是實現方式略有不同,3d電影的常用做法是,把左右眼對應的圖像加不同的偏振光,然後重疊在一起,通過屏幕播放出來,裸眼觀看是模糊的,戴上對應於左右眼的偏振光眼鏡之後觀看,使左眼看到左眼圖像,右眼看到右眼圖像。而ugpvr的做法比較簡單直接,就是為左右眼提供具有視差的兩組圖像。雖然都是具有立體視覺效果,但它們最大的不同點在於ugpvr提供的是沉浸式的體驗,讓人彷彿身臨其境。
② VR眼鏡的3D立體影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VR眼鏡中看到的3D立體影像,實際上利用的是人眼的立體視覺。那麼,立體視又是怎麼回事呢?當我們的兩隻眼睛同時注視同一個目標物時,由於兩眼的位置不同,該目標物在兩眼視網膜上的成像是有少許差異的,而當兩眼視網膜影像都傳入大腦之後,這少許的不同經過大腦的加工與融合就使我們產生了立體感,也是人眼立體視的形成原理。
同理,3D電影在進行拍攝時,利用的就是人眼產生立體視覺的原理,兩部攝像機同時進行拍攝,其中一部攝像機模擬人的左眼位置拍攝,而另一部攝像機模擬人的右眼位置拍攝,觀眾在觀看電影時會佩戴偏光鏡,此時觀眾的左眼看到的是左邊攝像機拍攝的圖像,而右眼看到的是右邊攝像機拍攝的圖像,電影就這樣變成立體的了。
VR眼鏡的成像原理與3D電影是相同的,實際上當我們戴上它後左右眼看到的影像是不同的,再經過大腦的融合與加工,便形成了身臨其境的立體感。
③ 3D電影和VR眼鏡都是有哪些區別
有相同點,都是通過把一個完整的圖像,分成左右眼分視效果,按照遠近引起的立體視差(有些專業哈,諒解),從而引起立體效果;不同點是二者的方式不同,電影院里的3D是通過偏振片分離的,現在多用的是圓偏振,摘掉眼鏡後,電影屏幕上是雙重圖像,戴上偏振眼鏡後,左眼和右眼能看到各自的圖像,圖像通過視神經傳遞至大腦視覺皮質後,融像,產生立體視,而VR是通過左右眼視野隔離產生的,也就是說左右眼看到的圖像不是一個圖像,只是圖像內容一樣(只是左右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這個偏差就是立體視差),因此大腦會將其融合成一個,同時產生立體視。
④ VR電影:它和3D電影一樣嗎
不一樣。
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①VR電影是利用虛擬現實通過計算機系統及感測器技術生成三維環境的電影;
②3D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
2.原理不同
①VR電影創造出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方式,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功能,使人能夠沉浸在虛擬境界中;
②3D電影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這樣一來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就可以合成三維立體影像了。
3.效果不同
①VR電影可以讓觀眾走進電影場景中360度查看周圍的環境;
②3D電影可以讓觀眾戴上立體眼鏡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
(4)vr與3d電影擴展閱讀
VR電影不同於3D電影的特別之處
1.有全景式的立體成像與環繞音響,以徹底沖破傳統影院的維度,使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完全浸潤於影片內容。
2.可以通過對觀眾的頭、眼、手等部位的動作捕捉(藉助VR眼鏡和座位按鈕的感測器等可以做到),及時調整影像的呈現,繼而形成人景互動,且擁有劇情的選擇權,尤其是對於關鍵情節和人物命運的「掌控」權。
這樣一來當影片結束時,基於每種選擇的差異性,每位觀眾都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影片。與視聽覺的感官刺激相比,這種能讓觀眾介入故事發展、甚至自創影片版本的代入性和可玩性,正是VR電影的最大賣點,亦是對電影的美學貢獻,更是對體驗經濟的發展。
⑤ 3d電影和vr電影有啥區別
3D視角基本上只能看前面,是立體的。VR好多是360度全景的,把手機放在頭戴VR眼睛裡,想看哪裡看哪裡,上下前後左右全方位,隨你頭轉動而轉換視角方位!
⑥ AR VR智能眼鏡可以看3D電影嗎
能呀。我就是用的是雷鳥Air連接手機觀影。屏幕大小和顯示質量對3D觀影體驗影響是最大的⌄這個智能眼鏡成像呢有大概140寸,防藍光的索尼OLED顏色還原也不錯,帶上藍牙耳機電影院的感覺就來了。質量又不重連刷幾部大作無壓力。
⑦ 看3D電影太OUT了,快來感受VR新體驗!
自電影誕生以來,便不斷地追求著技術的革新,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無聲片到有聲片,從2D電影到3D電影,從寬銀幕到巨幕,直到今天的4D、5D電影以及VR技術在電影中的推廣使用,以滿足人們在觀影過程中感官的逼真體驗。
圖片來自網路
聖丹斯和翠貝卡電影節的獲獎影片《失明筆記》是虛擬現實技術能讓體驗者真正進入一個現實中無法抵達的世界的生動例子。它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失明給赫爾帶來的現實世界的缺失、以及在自己聲音構建的世界中的重生。《失明筆記》VR體驗用聲音和視覺為觀眾創造了一場奇妙的旅行。體驗過程中,觀眾可以隨著赫爾聲音的指引,進入導演設定的場景和視效,並可以通過GearVR的觸摸屏與環境發生互動,從而體會Hull對世界感知的改變。通過體驗,觀眾能真切感受盲人生存的世界,以及失明給人帶來的對世界的專注和機敏,進而觸發其他感官功能的開拓。
《失明筆記》不集中於用沉浸式體驗的感官刺激來吸引用戶,而是合理地使用了虛擬現實技術,幫助人們體驗現實中可能永遠無法觸及的一些領域—心理和精神層面的現實,這何嘗不是電影技術不斷發展所追求的目標。
電影的終極體驗莫過於完全摒棄對人體感官的刺激,進入到電腦與人腦的直接交互,這正是技術所創造出來的感官世界。
新媒體編輯:鄭楠
原文編輯:王瀅
(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16年9月刊,作者:林沛)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知識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