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畫電影《大護法》| 打破束縛,從動畫設計到劇情人物設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句話,是影片中奕衛國大護法說過的一句話,但也像極了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它雖然沒有像動畫《大魚海棠》那樣跳票兩次,但這部電影在製作過程中也可謂是「命運多舛」。此前這部電影在商業上一直處於碰壁狀態:《大護法》前身《大護法之黑花生》因為資金原因不得不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進行眾籌,並獲得了超2萬美元的資金。同年,好傳動畫與優酷土豆簽署了合作協議,為《大護法》拿到了500萬元的投資。但在發行上,《大護法》曾遭到多個平台的拒絕,甚至電影本身採用水墨畫的形式也是為了省錢。
2015年光線傳媒旗下彩條屋對其進行了投資,由光線傳媒影業發行,這才緩解了劇組本身的製作壓力。
| 打破束縛,為什麼動畫不能暴力?
動畫電影《大護法》集暴力美學和水墨畫風於一體,受到了一批觀眾的喜歡還有業內人士的好評,周深、蔡琴、關曉彤紛紛獻唱電影的概念曲、印象曲和主題曲。目前上映的《大護法》,已是經過多版剪輯,廣電送審三進三出的結果。從長篇動畫到電影篇幅,從網路電影改為院線電影,包括製作、剪輯手法、鏡頭、海報都做了最大的調整。採用PG-13限制級制度,從而也使得成為電影的營銷端點。
導演不思凡無論是在整體製作,還是從動畫理念到人設和輸出,都顛覆了大家以往對動畫的認識。「 在最短的時間里,用最純粹的狀態去做這部動漫」 , 不思凡導演在采訪時說了這句話。談到整部劇製作時,不思凡說:「美國的西部片對這部劇最初的創作是有一定影響的。」他坦言,為什麼童話里就不能有暴力?我們可以採用傳統的暴力美學去做這部電影,再結合中國的水墨畫給觀眾呈現一種「奇特」的畫風。「影片中花生鎮上面的那個黑球,我當時就是在本子上隨便畫畫,如果天空中真的出現一個類似大花生的東西,我想我會想知道它是什麼。」
知道自己大概想要呈現什麼樣的場景,再一點一點地擴張這個世界。不是感性的也不是理性的,就是畫著畫著就出現了。
而花生鎮的樣子,是導演剛好翻到了巴西貧民窟的圖片,覺得和他心中所想的地方有點關系,設計上就往上面靠攏了。在畫花生人小姜的腦袋突然被爆掉的畫面時,不思凡其實心裡也有不舒服的感覺,畢竟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東西,對心裡的沖擊還是有的。把花生人的血畫成綠色的,就是為了讓觀感得到緩沖,同時也是為了和人區別開。而花生鎮會讓人看到恐懼,恐懼就是內心受到束縛的表現。不思凡想把這種束縛通過一種方式去突破掉,暴力美學則成為導演選擇的沖破束縛、打破恐懼的表達方式。
在這部影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有各自的束縛點,不思凡把這些束縛點看作是每個人物內心深處不同的恐懼。比如庖卯,在話語裡面表現出來的「看看誰還敢看不起我?」正是他內心的恐懼所在;大護法最後對殺手的吼叫,則是能夠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了。
如何讓觀眾受到沖擊,不思凡也用心良苦。他把所有情緒的爆發都集中在了花生人小姜被庖卯一刀砍頭的那一刻,泛著藍光的石頭浮現,是毀滅也是希望。
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導演對小姜這個角色是偏愛的:小姜是生命最原始的狀態,一直對世界充滿好奇,這樣才是生命正常的狀態。「就像其他花生人腦中的是黑石頭,而小姜的石頭是藍色的,這代表著純潔,越黑暗的時候就越能浮現出來。」
其實每個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人格建設都是因為這些恐懼點所創造的,這在哲學里叫「小我」。不思凡說, 整個影片其實都是對「小我」束縛的一個集中思考。
當小姜問出我是誰、我是什麼的時候,也正是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覺醒。事實上這也是導演要想要探討的人生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 暴力美學與人性哲學
「你還有勇氣直面你內心的恐懼嗎?」這句捫心自問的話,是在影片快結束時大護法喊出來的,既是在問對手羅單,也是在問自己。從太子爺爺的爺爺開始,他就是奕衛國的大護法。那他是誰?面對自己的長生,他又何曾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存在。為什麼存在?自己又是誰?這都是不思凡導演設下的懸念,當然不止這些,還有蒙面槍手羅單和神秘女子彩,小姜腦中的藍色石頭,等等。忽然發現,這部電影只是演了冰山一角。
花生鎮里住滿了愚木的花生人,不知自己為何存在,為何死亡,只知道長出毒蘑菇就要被處死。他們的生死完全掌握在吉安老頭的手中。但長出毒蘑菇其實是花生人成熟的標志,並非謠言中可怕的瘟疫。他們只是取出花生人腦中的黑蠱石,劇毒致幻。人們喝有它的水,就會出現禍亂,自相殘殺。當小鳴找到太子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太子覺得不可理喻。 「你只是沒有聽過從小孩子口中說出這樣的話罷了」 更是將劇情引入高潮。
從培養到收割, 吉安 家族的黑蠱石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套體系。在掌控之下的花生人視吉安為神明。當然,也會偶爾催生出小姜這樣少數的覺醒者,「 我是誰 」的疑問就會接踵而至。他們自己不明白究竟是人,還是豬玀。這就上升到了 存在主義 的哲學探討。薩特認為「 存在先於本質 」。道德和靈魂都是與生俱來的,除了生存再無其他准則,更是否定所謂神的指引。 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他到底身為何物。
花生人內部也分化出猶如食物鏈的 階層制度 :最底層的蟻猴子成為盤中餐,再往上是行屍走肉的普通花生人,最高級的是服侍吉安的花生人守衛。每當花生人做出 親吻 等人性自主的行為,也一樣會遭到射殺。
如此限制自由的 反烏托邦 社會,是否讓你聯想到了什麼?
人們如同無序的顆粒,頃刻間被密閉在膠囊之中。
外面的良辰美景都與你我無關,就在眼前的盛世畫地為牢。然而隨後的命運又是什麼?
| 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所有人都活在被恐懼建設起的幻象里
所有的角色都有自己的恐懼點,每個人內心的深處都有恐懼 。對大護法而言,他為何會長生,為何會是世代奕衛國的大護法,自己是誰?對於庖卯卯而言,他想證明自己是庖世家族的後代。 這部動畫電影講述的就是群體束縛和個人束縛的故事。 一部動畫電影承載了太多的信息量,這是在最近幾年的電影里很少見的。但是作為觀眾要如何提取這些信息,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也是票房縮不縮水的關鍵。
整部劇背負的太多,不思凡也曾想過為了迎合觀眾做出一些改變,可是越是迎合越是找不準影片的定位,最後索性跟隨自己的內心,在梁璇導演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道: 「不思凡是一個比我還任性的導演」。 影片中小姜的死, 很多人認為好人應該有某種特定的死法。 而這也是打破束縛的一個地方,不思凡導演就是要打破固有的認知,讓觀眾重新感受和審視動畫這個詞。
對於不思凡導演來說,大護法這個角色在裡面是一個觀察者、探索者和思考者。而太子的設定是一個脫世的性格呈現。整部劇不思凡導演在用不同的邏輯思維和奇特的表現手法來向觀眾娓娓道來。作為一部沒有IP打聲量,沒有情懷做營銷,能從無做到院線,這一路很不容易了。
|久別重逢非昨日,萬語千言不忍談
感謝給我逆境的眾生
彩條屋負責人易巧說:「在《大聖》《大魚》之後,觀眾會有一個期待,《大護法》應該是可以站得住腳的一個作品。」 為此,《大聖》和《大魚》的團隊還專門為《大護法》繪制了聯合海報來進行聲援。
除了「三大」,「奇特」也成為宣傳團隊主打的點。「相對於大聖的燃,大魚的美,大護法應該就是奇特,我們強調的就是不一樣。」易巧稱。這些在海報上已經顯現,周邊產品也成為此次迎合大眾的一次營銷策略。授權給廠商,彩條屋負責監修,形成適合目前階段實用的衍生開發模式。
易巧提到了光線傳媒打造品牌矩陣的的動畫戰略,海報捆綁營銷和未來周邊市場的多樣化,都是圍繞這個點展開。
「導演就做好創作就行,商業回報就由我們來考慮,賣不賣得動都由我們來判斷和承擔。」易巧說,對《大護法》的票房預期是過億,在今年如此冷的市場環境下,如果能達到兩三億,就可以媲美《大聖歸來》十億的票房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標准,但我們還是希望通過本身片子的質量,用口碑來發酵。
國產動漫是否迎來了春天,田曉鵬也給了最好的回復。但是每一個人都在努力,也請支持國漫的人不要放棄。
|影片金句
.
「久別重逢非昨日,萬語千言不忍談」
.
「那些做了虧心事的人,都喜歡待在這個地方」
.
「生命這么短暫,你們卻不珍惜」
.
「擁有自己都覺得恐懼的力量」
.
「我以為我見到的是鳥語花香,到最後才發現,都是假象」
.
「繫上這個,我就能認出你了」
.
「到處都是頭戴假花的亡靈,他們微笑舞動他們的頭顱向我示好哦,我只是顧自走開」
.
「我要去找他,這是最重要的事」
2. 《大護法》如何體現中國美學
中國古典美學則將著重點放在人格的完全與生命境界的提升上,所有哲學與哲學指導之下的藝術實踐及其理論總結,都直接指向生命存在,都是為了使作為主體的人更好的體驗這活生生的生命,並通過體驗從整體上把握這生命,而不止是單純的對知識的追求。生命存在是人唯一、也是最終的目的,對知識的追求僅僅是一種手段。中國古典美學集中體現了這一點,體驗也即整體性的生命體驗是其內在精神。
大護法關注到個體的存在,並對個體的存在抱有很大的疑問和探索精神。
3. 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電影海報
01《泰坦尼克號》
如題所示——「最後的絕地武士」,Andrew Kwan海報設計沒有懸念,用最直觀的方式點題:殘陽如血襯托下那疲憊的背影緩緩消逝,一段傳奇已然落幕,空中懸掛著兩輪太陽,那是盧克的起源,也是盧克的最好歸宿……
4. 動畫電影《大護法》這部影視作品該如何評價
《大護法》是一個讓我倍感驚訝的故事,這種驚訝其即源於那貫穿始終的血腥暴力,更源於電影用黑暗色彩所呈現的人性哲思,所隱喻的極權恐怖,除了劇情完成度上差強人意的遺憾外,這部動畫儼然就是無刻挑剔的,它遠遠超出了我對當代國產動畫一貫的認知。
正如同導演不思凡的名字,能創作這樣一部動畫作品的導演絕非池中之物,電影給我最為直觀的印象便是它的獨特,透過一種在荒誕幽默間帶有詭異色彩的畫風,一個以尋找太子為引,在花生鎮這個看似烏托邦的地方,不思凡徐徐為觀眾拉開了一場反烏托邦的帷幕,在這個故事裡大護法與太子作為主人公承包了電影的絕大多數笑點,而於此中電影用抽象化的隱喻反映了極權主義所帶來的恐怖,更為耐人尋味的是當最後舊的極權倒塌,動盪混亂下又一場自相殘殺後一個新的屬於花生人自己的極權又在暴力中行將成型。
在反極權的大框架下,電影所深諳的更還有著個人意識如何正確覺醒的哲思,這一點即在太子身上有著幽默化的體現,也在大護法身上有著一定的體現,但礙於故事整體完成度的缺陷,兩個主人公對這一命題的著點其實顯得並不巧妙,反倒是一面生活在謊言中,不去思考麻木的花生人它們是一個消極的極端,一面有著為了「一刀取人心臟」理想的屠夫,它過於偏執的極端,電影正也是透過這兩種極端的呈現,賦予了其自身在反極權下獨出機杼又一層的內在深度。
也就是這樣一部近乎完美的作品,讓人遺憾的是敗在了國產動畫總是想著如何為自己動畫續命的無奈中,當你看完此作,不難發現電影留下了太多未解的懸念,這並不是說一部電影並不能為人留下期待,但《大護法》這種的做法是以犧牲劇情為代價的,小鳴作為可能是最後真正反派的線索變的了無蹤跡,花生母體外殼掉下後是否能真正收拾花生人儼然陷入又一場極權的爛局,妖艷的女人和殺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等等,這些本都該有所交代內容的「未完待續」,為電影在最後畫上的只是一個爛尾的休止符。
總而言之,作為一部真正屬於成人的國產動畫,《大護法》並沒有讓人失望,在反極權主義大框架下所著點的個人覺醒,成為了電影深遠的意蘊,只是這種覺醒是如窺冰山一角的,而不思凡在下一部作品中能否延續這種驚艷,至少讓我拭目以待。
5. 動畫電影《大護法》的人物圖譜揭秘了角色什麼復雜關系
近日,動畫電影《大護法》的人物圖譜海報也與製作特輯一同發布,海報詳細展示了花生鎮人物關系網。
此外,歐陽鳴這個角色顯得「細思恐極」,他看起來滿臉天真卻心機深重。在海報上,他與太子的關系是「偽軍臣」,長大以後的歐陽鳴是否真的能輔佐太子治理天下,還要等《大護法》的續作揭曉答案了。
6. 2022年下半年即將上映的動漫電影有哪些
2022一轉眼都進入到下半年了,那麼下半年有哪些動漫電影將要上映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最後的魁拔 (2022)》
《大護法2》續集在延續第一部設定的同時,做了很多改動,世界觀從花生鎮轉移到了都城,還會加入新的角色;花生人也經歷了「二次進化」。除此之外,導演布范思透露,第二部將延續《大護法》結尾彩蛋中「黑仔與顏色」的故事,同時加入一條耐人尋味的感情線。《大保護者II》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故事。
大家還知道哪些在下半年上映的動漫電影,可以在評論區補充一下。
7. 大護法電影觀後感
大護法電影觀後感【1】
電影《大護法》上映至今票房突破0.5億,高口碑票房走低,這部電影難道是被13禁給害了?只能說《大護法》是有選擇性的,這也是它無法成為娛樂大眾的原因。
影片讓人驚喜的除了配樂,更有科幻驚悚片突然遭難的情節,還有眾多看了就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的人設及畫風。頭上長花的花生人快速的晃動腦袋,他人遭難時眾人毫無憐憫的揭發,帶給人的是深入骨髓的恐懼。
大護法的俠義之旅更像是一場探尋真理之路,夕陽如火,晚霞如血的畫面,那種流動的畫面,真的美極了。除傳達出動畫風格之外,也傳出了大護法的倍感孤獨,一股憂愁總是揮之不去。
冷漠的人,多多少少會冷血,大護法也不例外,可能百年間看多了殺戮與不公,造就他行俠仗義之間卻有著一絲殘忍,對自己,對敵人都如此。孰對孰錯在影片中可能已不重要,所有人物刻畫均有亦正亦邪之面。
《大護法》故事發生在一個山中小鎮,這里居住著一群面目詭異、不言不語的花生人,他們形似人類,實際卻是由掌權者吉安培育出來的,為了得到他們體內的黑蠱石,他們被天然地分配成育苗者、行法者、行刑者、煉油人、放面人等職業,統治剩餘的花生鎮居民,最終在誤闖如此的大護法的號召下,大家展開了一場關乎生死的對抗與救贖。
拋開影片中的幾名主人公,片中還有一個配角非常有意思,令人記憶猶新,他就是全力為吉安效力的庖卯。
庖卯的理想是向人證明自己是庖丁的後裔,把「一刀取人心臟」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結果吉安是第一個沒有嘲笑他這一理想的人,吉安為他提供無數花生人練習刀法,從而從花生人體內拿到所需的黑蠱石,在安吉的眼裡,花生人不過是人養的豬玀,像雞鴨牛羊一樣的動物。
大護法電影觀後感【2】
總製片人、光線彩條屋影業總裁易巧並不後悔「主動提示」的做法:「這份錢我們不應該賺。」他說,電影中有比較多的暴力鏡頭,出於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建議13歲以下的小朋友不要來看。另外,今年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中也提到,尺度比較大的電影需要做觀影建議提示,而《大護法》是第一部被要求做提示的國產片。易巧說,「因為沒有先例,我們主要參考了進口片《金剛狼3》的提示,覺得兩部電影的暴力程度比較接近。」
雖然有人猜測這是一種營銷手段,但不可否認,《大護法》的.「拒絕」工作做得挺徹底:在海報上、正片片頭寫著相關字樣,影院購票處也有非常明顯的觀影提示,就連購票網站上,也會在付款前彈出提醒。易巧說,盡管票房上會有一點影響,但長遠來看關系不大:「本來小朋友也不是我們的主流受眾,他們看了如果接受不了,反而會引來差評。要是影院里的小朋友太多,可能會影響成年觀眾觀影,那就不可能達到豆瓣8.2分這樣的年度最高評價。我覺得好口碑跟我們做了觀影提示,有一定的關系。」
在易巧看來,雖然現在《大護法》的票房略低於預期,但也在接受范圍之內,「我們一開始就做好了依靠口碑慢慢逆襲,走長線放映的路線。希望院線能給我們更長的存活時間,因為我覺得口碑還有非常大的擴大和下沉空間。」
從《大聖歸來》到《大魚海棠》再到《大護法》,彩條屋每年一部的「成人動畫」之路,終於在今年鋪設出了軌跡。易巧認為,成人動畫還有非常大的空間,「之前觀眾被低幼動畫傷害太深,所以動畫片中出現一點低幼元素,觀眾都會很排斥。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做《大護法》的原因,希望徹底扭轉觀眾對國漫低幼的印象。」在他看來,中國動畫也可以做出有深度有內涵的作品,甚至可以超越真人電影,「這樣的話,觀眾會對中國動畫有更多期待,創作者也能更有信心創作不同類型的作品,而不是一味模仿跟風,才能做到真正的百花齊放、國漫崛起。」
大護法電影觀後感【3】
《大護法》應該是今年夏天上映的最詭異的一部成人動畫電影了,無論從人設、角色、世界架構和故事講述來說,都獨辟蹊徑,盡管無法完全擺脫日本動漫的影響,但已經更多開始思考現更深刻的命題,特別是反思了集體帶來的束縛,支持個體個性的覺醒。
在《大護法》的世界中,主角大護法是一個長得像日本達摩不倒翁的凶臉紅胖子,它性格迷人,既是一個千里不留行的超能力殺手,又是愛吟詩,憤世嫉俗。盡管性別不明、年齡不明、來歷不明甚至種族不明,它無疑是全片最核心的靈魂角色,也是最容易製作各種周邊的那種動畫主角。太子的角色則讓人想到《搞笑漫畫日和》系列裡的人物,屠夫庖卯卯的參考形象無疑是《熱帶雨林爆笑生活》里的粉紅乳頭村長了。男孩小鳴的形象是相對中國化的,如果非要說令人聯想到了誰,那可能是大頭兒子。
寬容地來說,即使幾乎每個人物都能從其他漫畫中找到相似的形象,他們在《大護法》中的組合卻還不顯得突兀,因為這些角色雖然形象各異,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卻是「花生人」,這種無眼、無口、細腳伶仃的藍血人,每個人都看上去長得差不多,他們中的多數被「老頭子」洗腦成殺人武器和生產工具,「老頭子「通過各種宣傳將自己神化為仙人,牢牢控制著花生人的思想,實際上卻是一個全靠花錢買通殺手幫凶的外強中乾的糟老頭。
故事的上半部分以紅胖子大護法一邊吟詩一邊追蹤太子回去當皇帝為故事主線,在進入花生人的村落後,它發現了這個詭異村莊的奇事——所有花生人穿得一樣,吃得一樣,一起行動,它們像是僵屍一樣,死後被砍成肉泥,被所有人指責為「根本不是人」、「學人樣」,它們沉默不說話,委屈求生存,每個人都學別人的樣子去購買眼睛和嘴巴貼在自己光禿禿的臉上,似乎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默默地接受自己被操控的命運。在故事下半段才轉換敘事主角,以其中一個覺醒的花生人小姜的質疑為突破口,才有人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為什麼要被砍死「。
到這里,作者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在極端的集體生活,個人的思維被束縛、控制,能夠提出疑問而不欺瞞自己自己正活在虛情假意的康莊盛世,正是最可貴的,而這種質疑也必然將通過血和暴力作為突破口。世界上曾有許多極權國家經歷過這樣的時期,而花生人的醒悟和躁動正是以相當隱晦的藝術手法再現了這些歷史。
不過,作為一部自主分級、主動提出「建議13歲以上觀眾觀看」的動畫電影,《大護法》中不乏關於血和暴力的場景,不過受難對象通常是花生人,被屠戮的花生人斷手、斷頭、斷腳、屍塊堆疊,像豬一樣躺在案板上待人肢解,可能是為了削弱視覺刺激,電影中使用飽和度極高的藍色作為血液的顏色,並以綠色和土黃色來描繪花生人屍塊的內部結構,盡量拉開與真實生活暴力的距離,反而更顯詭異。
當最終花生人發現自己平時吃的都是自己的同類時,這部電影的主題回歸到了類似《雲圖》中星美(裴斗娜飾)故事的落腳點,將一個黑暗陰謀大白天下。然而故事在此匆匆結束,略有些倉促,也有可能是為後來拍攝續集做好准備。
不過整部電影中最令人不寒而慄的不是殺戮,也不是陰謀,而是看似溫良恭儉讓的小孩小鳴,以成年人的口吻對著太子說出許多老謀深算的治國安邦道理,當以萬民為芻狗治理天下的理念從一個天真小孩的嘴裡很自然地說出來,不但令人「不習慣「,簡直細思極恐。
8.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大護法》
《大護法》的畫風在中國國產電影里很獨特,作為一部成人動畫,很多血肉橫飛斷肢掉腦子的畫面,挺重口味。再就是它的台詞風格,有點網路化。該片劇本層面上的問題不少,從三四十分鍾左右大護法中槍之後,整個後半段的內容簡直亂成篩子,故事鋪墊了很多細節,最後卻都沒了。
編劇挖了不少坑,最後都沒填。劇本本身雖然有太多硬傷,但它構建的世界觀,要講的東西真的是很有現實批判性和諷刺性,該片主題上的隱射和諷刺全都是加分項(鳳凰娛樂評)。
製作發行:
2017年4月10日,片方宣布定檔並發布「暴力與美」預告與海報;同年4月26日,片方發布了一組「人山人海」版海報;5月16日,片方發布了一款「花生人」版預告和海報;5月27日,該片發布系列海報最後一張「斗版之與人斗」版海報。
6月10日,該片「感謝給我逆境的眾生」主題校園行來到了雲南大學,導演不思凡攜主創人員與觀眾們共同觀賞電影;6月12日,該片在上海同濟大學進行提前放映活動;6月16日,該片發布粵語版預告片;6月27日,片方發布一組「逗趣」版海報。
9. 沒事兒學什麼《大護法》搞觀影建議,票房差了近八倍,傻了吧
近日,動畫電影《妙先生》全國上映,經過今年疫情沖擊的電影行業開始逐漸恢復生機,而《妙先生》作為為數不多的院線動漫電影自然話題度不低。但是票房和口碑著實有些不堪。
同時在線下如火如荼地上映的同時,自詡《大護法》姊妹篇的《妙先生》也迎來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劇情中以「趕鴨人」、「丁果」和女主角「殷鳳」三種不同的世界觀作為條件,以彼岸花作為線索,以此引導出三種善惡觀念矛盾,也對這三種善惡觀念做出了思考。
一、《大護法》盛名之下的《妙先生》蒼白無力
從電影推出之際就與《大護法》搞出了密不可分的關系,甚至兩者推出了聯合宣傳海報。
也許就是因為這種深度的捆綁炒作,觀眾們對於《妙先生》的期待值並不低。
還有不思凡導演的短片《妙先生之雁落大道》、《妙先生之火澤睽笑人傳》等等兩部短片珠玉在前。
如此境地之下李凌霄導演的《妙先生》實難出彩。而且引進《大護法》來為自己炒熱度,除非電影本身超越前者,否則口碑滑坡是必然的。
從整體觀影中我們也能明顯地看出,整個電影是根植於不思凡漫畫的世界觀,畫風、劇情等等都非常的有不思凡的風格。
《大護法》上映之際票房不低,口碑也相對比較高。本想借著這青雲大道送《妙先生》走上雲端,但現在看來這個算盤是打錯了。借《大護法》炒作,大大地提高了觀眾們的期待值。
現在排片率雖然低,但是人們疫情過後的觀影熱情卻空前高漲,兩者票房相差了近八倍,只能說《妙先生》交出的答卷,成績並不好。
還記得當年的《大護法》為什麼會有超高的口碑嗎?
第一,它擺脫了中國動漫對網文IP 、文學作品的改編,開創了自己獨有的故事結構、世界框架。
第二,《大護法》擺脫了動漫低齡化的問題。不僅首次引進了分級制度,影片中的懸疑、暴力等等元素更是開拓了中國動漫的風格。
真正的擺脫了中國二維動漫「日漫化」的問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暴力美學」。
而細看之下《妙先生》似乎完全滿足了這兩個特點,但是它的問題也暴露無遺。
《妙先生》的劇情初看是比較明了的,也是很容易一眼看出想要表達的故事內核。
但是,男主角「不說人話」就很難接受了。雖然《大護法》也有同樣的問題存在,也因為這樣的問題受到過網路上的批評。
但是《大護法》中還是適當引進了許多黑色幽默的點,且「不說人話」的部分相對來說並不多,反觀《妙先生》幾乎通篇都是這樣。
其實這也並不能怪《妙先生》,《妙先生》從系列短片製作之初就融入了許多佛教、道教的思想。正如我們中國人在繪畫、書法中強調的寫意一般。這部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其實是容納不下這么龐大又抽象的內容的。
名為《妙先生》可是妙先生在片中僅僅出現了幾回,整部片子看起來更像是前傳一般。
二、《妙先生》之下的人性思考
雖然《妙先生》在網路上的口碑持續走低,已經做出了撤檔的決定。網友調侃它是「PPT 動畫」,有些地方還出現了掉幀的bug。
雖然這樣,但是我還是想說這部電影還是已經非常不錯了。平心而論,離開這難受的炒作電影還是非常讓我喜歡的。
首先故事就對善和惡提出了思考,或者過度解讀,可以說它是對資本引導的世界觀提出了質疑。
以趕鴨人為代表「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相信沒有人類是更美好的世界」、以丁果為代表「殺好人救壞人」和以殷鳳為代表「殺一個人,救一群人」的三種不同的世界觀,成為了激發劇情矛盾的主要原因。
而這中間還有一條生物鏈的存在,「彼岸花–火蟬蛻–冰紈玉」。
富人喜歡把玩奢侈的冰紈玉而長時間把玩冰紈玉會得一種寒症,這種寒症的治療必須要火蟬蛻,於是窮人大量捕抓火蟬,導致沒有足夠的火蟬吃掉彼岸花的孢子,讓它們大量繁殖。
而彼岸花無疑是一種重要的隱喻,象徵著根植在人們心中的某種慾望或者惡念。
善良的人心中會開出金色的彼岸花,但是他周圍的人會變得邪惡。
只有殺掉彼岸花的宿主,才能夠讓周圍人恢復善良。
其實也許離開了《大護法》的熱度炒作,這部《妙先生》毫不遜色。至少在目前所有的院線動漫電影中可以占據一個中上等水平的位置。
另外,誠如本片所說不建議十三歲以下兒童觀影,第一是理解不上去,第二是有些畫面確實比較血腥。都知道國產電影沒有分級制度,觀影建議只能說是一種「自分級」。這種說法,在我看來,噱頭更大於實際意義,無形中拔高了成人觀眾的期待值,不一定是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