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電影和影院電影都是怎麼分紅的,眾籌電影
網路電影分紅(分為一次性買斷和點擊量收益),一次性買斷就是電影下映後在「愛奇藝」、「騰訊」、「優酷」等上面的播放版塊,根據片方談好的價格打包出售,具體金額由雙方協商,這個是全部可分紅,根據您投資份額所在比例,後期出品方會出示合同給每位投資者。
點擊量就是看出品方與哪些視頻網站合作了,每個視頻網站都有自己針對網路播放量的收費標准,具體標准在合作的視頻網站都有詳細的說明與介紹,具體播放量合作的視頻網站會詳細公布,同時在出品方出示的《收益結算報告》上也會有詳細的數據統計,結算時間是在網路上映六個月後結算一次,之後是24個月之後 12個月為一次結算周期。
中國電影業院線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2. 網路大電影如何賣
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充分了解付費模式,才能有效控制投資成本,保證盈利。新媒體電影收入從2013年單部影片幾萬元收入到如今單部影片上百萬元,新媒體電影的數量和產生的票房收入,每年都以300%的速度迅速增長,行業正處於起飛階段。大膽地預測一下,未來網路票房收入將占據電影票房整體收入的30-40%,新媒體電影必定有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新媒體電影收入主要來源於:①視頻網站,移動運營商及IPTV的付費用戶;②影片貼片廣告CPM分成。
以愛奇藝為例,觀看6分鍾以上算一次有效點播。有效點播一次,如果是非獨家播出的,分賬1.5元,如果是獨家播出的,分賬2元。付費觀看期1個月至6個月不等,看具體合同簽約情況,付費期採用會員付費分成模式;付費期結束後為免費觀看,其分賬模式為廣告分成。
目前支持付費的視頻平台有:愛奇藝,PPS,搜狐,樂視,優酷,土豆,騰訊,PPTV,響巢看看,電影網,360影視,中國移動和視頻等。
3. 從網路短片到網路大電影
(三)產業發展——快速前進的網路大電影時期(2014年至今)
網路大電影,實際上是網路電影進入產業化階段的具體形態。2014年,愛奇藝首次公開提出了「網路大電影」的概念,認為其是「時長超過60分鍾,製作水準精良,具備正規電影的結構與容量,並且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以互聯網為首發平台的電影」。[3]單從概念上來看,網路大電影與微電影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前者被限定了時長,因此也有人稱網路大電影為「微電影」或「長微電影」。不管是微電影還是作為其升級版的網路大電影,究其本質,二者都屬於網路電影的范疇。
製片方製作出符合規范的影片,通過視頻網站進行放映,視頻網站用戶在視頻網站上付費觀看。製作方根據點擊量按照預先約定好的付費標准與製作方進行票房分賬。視頻網站作為網路電影放映渠道持有者,打開了從製作方到觀看者之間的通路,它運用自己上下聯通的平台優勢成為這條新興產業鏈中的核心節點。
二、網路電影產業鏈的形成及其原因
有關產業鏈的思想,要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他對「制針」過程的生動描述,體現了西方最早對傳統產業鏈的認識。後來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將這一思想延伸到企業之間,揭示了「分工」「協作」的內涵和意義,這被視作產業鏈理論的起源。[4]在我國,就產業鏈的概念而言,學術界還未達成統一認識。學者劉貴富在分析總結現有概念的基礎上,又對已有的產業鏈結構組成和產業鏈的組織性質進行了分析,給出了一個較為科學的定義:產業鏈是同一產業或不同產業的企業,以產品為對象,以投入產出為紐帶,以價值增值為導向,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依據特定的邏輯聯系和時空布局形成的上下關聯、動態的鏈式中間組織。[5]從網路電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它具備構成產業鏈的基本要素,其運行規則也遵循著產業鏈運作的邏輯。網路電影生於新千年,卻在成長了十幾年之後才具備了產業化的形態。分析其背後原因,可以發現在網路大電影時期的網路電影之所以能夠形成產業鏈,主要是受到了市場發展、盈利模式和企業進化這三股力量的推動。
(一)視頻付費市場的成熟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第4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路視頻用戶規模達到5.65億,相比2016年底用戶規模增長2026萬人,增長量同比翻倍,占網民總數的75.2%,繼續保持網路 娛樂 類應用首位。[6]規模大,發展快,是當下中國網路視頻市場的兩個基本特徵。2017年11月末發布的《2017年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中進一步指出,2017年國內網路視頻用戶的付費比例繼續增長,有超過四成的用戶曾為視頻付費。相比2016年,用戶的付費能力也有較大提升,每月支出40元以上的付費會員從2016年的20.2%增加到了2017年的26.0%。[7]由此可見,我國網路視頻用戶的付費意識已經逐漸養成。
基於對視頻付費市場發展態勢的把握,視頻網站對在此時推出網路電影付費觀看的放映模式較有信心。只有先確定了觀看者願意為視頻內容付費這一基本前提,才能夠保證網路電影產品的交易的順利完成,最終為製作方和播映方帶來收益。
根據交易費用理論,企業與市場原本使用的是不同的交易機制,市場機制是以價格配置資源,企業機制則以行政手段配置資源。[8]市場和企業處於組織制度譜系的兩極,連接這兩極的有一系列連接無數個市場與組織相混合的准市場組織,產業鏈便是其中的一種。在網路電影這一產品的交易中,視頻網站發現了這個中間市場的價值,通過構築產業鏈為自己降低交易費用。當視頻網站與製作方和消費者同時構建較為穩固的夥伴關系時,它就自然獲得了因減少簽約交易帶來的額外收益。因此,視頻付費市場的形成是視頻網站推出創新盈利模式的前提。在網路電影產業鏈中,視頻網站占據了核心位置,成為連接上游和下游的關鍵點,他們掌握著市場的前沿動態,同時又持有制定商品價格和利益分配的權力。在如此豐厚的市場利益催動下,這場由愛奇藝牽頭,另外幾家頭部視頻網站緊跟其後的網路電影盈利模式改革在三年內迅速鋪開。
(二)成熟的分賬模式初步顯現
推出付費分賬的盈利模式,是視頻網站對推動網路電影產業發展做出的最大貢獻。從網路短片時期的不言利益,到微電影時期的殘缺的盈利模式,網路電影終於在網路大電影時期採用了一種能夠貫通產業上下、帶動產業動態運作的盈利模式。製片方的收益來源不再局限於製片期的廣告贊助,網路電影本身的價值得到了開發。
根據對四家頭部視頻網站推出的分賬交易規則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各視頻網站基本都採用了票房分賬和營銷補貼相結合的交易方式。但是視頻網站之間所用的分賬策略又各有偏重。比如愛奇藝和騰訊,二者雖然都推出了按有效付費點播(付費用戶播放單一付費影片超過6分鍾的一次或以上的觀影行為,計為一次有效付費點播)分成,但對於優質片源,騰訊更傾向於參與出品、一次性買斷或者保底分成等合作方式。一般選擇獨播合作且評級較高的網路大電影更容易獲得高額分賬,如愛奇藝2018年2月上線的獨播的《靈魂擺渡之黃泉》累計分賬金額超過4000萬元。優酷此前的分賬方式與愛奇藝基本一致,但是2017年11月優酷進行了模式改革,採用有效時長×有效VV 運營獎勵的付費方式。其中,有效時長為影片在付費期內的會員累計觀看時長,以小時為單位。有效VV是用戶對影片的有效點擊數(觀看6分鍾以上視為一次有效點擊)。有效VV被分成6個區間,不同區間對應2~6元不等的分賬價格。營銷補貼方面,則將會員拉新作為獎勵點,即一部網路大電影每月為優酷帶來新會員流量的前5名獲得10萬至100萬元不等的獎勵。搜狐進入網路電影產業時間最短,分賬方式也最為簡單,直接採用保底固定分成的方式,營銷補貼力度與全網基本統一。
盡管幾家進入網路電影市場的視頻網站給出的分賬模式有所不同,但是他們給出的單次點擊價格卻差異不大。根據產業鏈利益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產業鏈合作夥伴間利益分配談判問題的最終落腳點就是產業鏈中間產品的定價問題。關於中間產品的合理定價成為產業鏈企業談判的焦點,也影響著產業鏈的穩定與發展。[9]在網路電影產業鏈的利益分配博弈中,具有主導權的視頻網站自然獲得了進行價格決策的「先動優勢」,但是他們也必須維持產業鏈的穩定發展,考慮到產業鏈是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而存在的。從幾家視頻網站給出的定價和網路電影產業鏈的運營現狀來看,網路電影付費分賬的市場定價基本穩定,市場運行較為平穩。合理的定價及適當的營銷補貼構成的多種盈利模式,對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產業鏈內部的企業進化
除了付費市場的成熟、盈利模式的完備,推動網路電影產業鏈形成的另一個推力來自於產業鏈中各個角色的不斷進化。企業進化理論由生物進化論啟發而來,認為與生物進化相似,企業進化就是指企業為適應環境變化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過程和獲得的相對穩定的結果。[10]
對於網路電影這條產業鏈來說,其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是製片方和視頻網站。從網路短片走向網路大電影的演進中,這兩個角色也都完成了自身的進化。
從網路短片到微電影再到網路大電影,製片方的角色沿著「非專業從事影視製作的網友—專業從事影視製作的個人—專業從事影視製作的公司」這一路徑向前。在這一過程中,網路電影完成了從OGC到PGC的轉型,越來越多專業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投入到了網路電影產業的生產之中,網路電影的質量也得以提升。
視頻網站則沿著「門戶網站未獨立時期—獨立 探索 時期—市場競爭時期」不斷演進。在網路電影產業鏈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製片方和發行方的兩個企業角色都在不斷進化。他們向著專業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推動了網路電影從「興趣式創作」向「專業化生產」的轉變,推動了網路電影產業鏈的最終形成。而組建產業鏈本身就是企業生存環境發展的重要體現,在進化的過程中,製片方和視頻網站都展現了主動學習、主動創新的精神。這種進化的力量,從內部推動了網路電影產業鏈的出現。
三、對網路電影產業鏈優化路徑的思考
盡管網路電影產業鏈已經發展起來,但是它目前也只具備了構成產業鏈的基本要素。一方面,盈利模式單一、發展不充分仍是目前網路電影產業鏈要面對的現實。另一方面,由於國家對網路視頻的政策還處在變動期,未來對網路電影的管理必然會趨向規范化。這也意味著粗放的發展模式必然會在即將到來的市場和政策的雙重考驗中遭受打擊。因此,網路電影產業必須意識到現有的不足,從而進行自我完善,方能獲得更為持久的生命力。
從宏觀層面來看,網路電影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還不夠熟練,整個產業還處於粗放式增長的階段。從微觀層面來看,現有的製片、放映、盈利三個環節中仍有許多細節亟待優化。
(一)多元盈利,分賬模式動態化
目前由幾家頭部視頻網站搭建起來的分賬交易方式構成了網路電影盈利的幾種主要模式。這些模式大同小異,創新性不足,其中的科學性也有待探討。比如全網都將6分鍾以上的觀看記錄為單次有效觀看,這樣劃分是否有科學的論證依據?此外,一部網路電影的價值應該從很多方面得到體現,僅僅通過單次點擊與營銷補貼相結合的盈利方式並不能從多角度對其產生的價值進行准確的衡量。因此,網路電影產業在未來想要走得更遠、更優,必須不斷調整自己的盈利模式,方能獲得更加長久的生命力。
從視頻網站的角度來說,應該推出衡量標准更為多元的分賬模式,這能夠將雙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最小化,減少產業鏈運行中的阻力。推動分賬模式走向科學化,這也是視頻網站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的必由之路。動態分賬的科學性也已經在傳統院線電影的發展中得到驗證。動態化的分賬模式會成為未來推動網路電影盈利方式向前發展的一大動力。細分付費期、分批計費的動態分賬方式在網路電影產業的運用,將為視頻網站打開利益分配的新思路。
從網路電影製片方的角度來說,需要其提升自己與產業鏈其他環節的聯系,掌握一定的話語權。作為網路電影的產品製造者和持有者,網路電影製片方要有思維延伸意識,不能僅停留在一個環節止步不前。目前已經有一些影視公司,將網路電影製片、宣傳、發行、藝人培養等多個環節融為一體, 探索 多線發展、多元盈利的道路。
(二)查漏補缺,產業鏈條豐富化
產業鏈並非一個形成後就固化的鏈狀結構,它是一個不斷延伸、不斷豐富的具有生命力的動態集合體。網路電影的產業鏈只具備了一個影視產業鏈維持運作的基本要素:製片、放映、盈利,無論從橫向還是縱向看,這條產業鏈還有許多可以豐富的空間。
周新生在《產業鏈與產業鏈打造》一文中指出,產業鏈打造最主要的內容是產業鏈伸展的方向和范圍,橫向同業伸展和上下游縱向伸展是產業鏈打造的兩個方向。[11]對於網路電影來說,產業鏈的橫向豐富也即橫向拓展,其路徑是產業鏈中占據核心地位的視頻網站實行兼並、重組,由此組建產業鏈的若乾子鏈,如藝人經紀、宣傳、營銷等。網路產業鏈的縱向發展,也就是常說的延長產業鏈。根據延長產業鏈的基本思路,網路電影要在原有的產業鏈基礎上向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繼續擴張。就網路電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上游端應該保持更加開放的狀態,廣納人才,在製片端之上形成導演、藝人、編劇的篩選機制。一些內容優質、影響力較好的網路電影可以考慮下游端的衍生品開發。
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擴張都應找准時機,不能盲目,否則就會遭遇終端市場銷售不暢或橫向擴展太快而無法管理的局面。
(三)擴窗發行,放映面積擴大化
擴窗發行在院線電影的發行方式中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但是對於網路電影來說,實行擴窗發行仍處於試驗階段。擴窗發行以某個銀幕為首發渠道,但是並不局限於此,按照影片上映的時間推移,讓其依次在不同的銀幕播映,使電影產品的收益最大化。我國院線電影產業的發行放映渠道主要有影院發行放映(包括國內和國外影院)、付費電視、音像製品、有線電視等幾個渠道,而目前我國電影產業的主流擴窗模式採用影院放映(往往從國內—國外的順序)—付費電視—音像製品—有線電視的順序進行投放。[12]
「擴窗」過程隱含的經濟理論也叫「價格歧視」,把消費者明確細分為不同的群體,然後根據不同的需求彈性向消費者收取「預定價格」。[13]也就是說,消費者可以付出他們願意和能夠為這一產品付出的最高價格,而不是通過由電影公司按照壟斷價格標准所制定的單一標准付費,公司以此來實現利潤最大化。按照這一思路,網路電影製片方也應當重新考量發行投放問題,在以視頻網站為首發平台的基礎上,運用「擴窗」的經濟原理對產品進行分期化差異化定價。盡可能地售賣給更多的平台,實現網路電影產品利益最大化。由傳統院線的擴窗發行模式,可以對網路大電影擴窗流程進行基本構想,優秀的網路影片可以嘗試由視頻網站—網路電視—電視播映的擴窗發行路線進行擴窗發行。
值得注意的是,網路電影在實行擴窗發行的時候要平衡好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的關系。美國著名的流媒體網站NETFLIX公司將電影《無境之獸》進行線上線下的同步發行,威脅到了院線方的利益,遭到了傳統院線的強烈抵制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因此,在多渠道發行中,要形成層次清晰、梯度明顯的發行方式,減少渠道之間的內耗,避免影響影片的收益。
四、結語
網路電影走過風雨十九年,終於從一顆種子成長為一棵初具形態、有枝有葉的樹木。它起初只是少數網友出於興趣愛好甚至是出於「惡搞」的產物,但是隨著其轉向商業化運作,網路電影也逐漸變成一種規范生產的影視類商品。網路電影的產業鏈已經形成,這為網路電影的市場化生存做了基礎保障。在未來,網路電影產業鏈將在內部進化和外部推力的共同作用下繼續向前發展,逐漸從單一產業鏈模式轉向多元化形態、多鏈條結構,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也會進一步延展生長、分工細化。另外,各視頻網站之間競爭升級,繼續將網路電影作為衡量核心競爭力的指標之一。出於對市場的爭奪,視頻網站還將不斷完善分賬模式,爭奪優質網路電影資源的放映權,這也為網路電影產業進一步向前發展提供了巨大推力。最後,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和互聯網的發展勢頭都相當迅猛,網路電影市場未來前景一片利好。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網路電影產業發展絕不會止步於此,這條還相當單一的產業鏈並不是網路電影產業發展的最終形態。隨著網路電影產業鏈的優化升級,網路電影產業進一步發展,結構規范的網路電影產業體系將逐漸呈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司若.我國微電影產業發展歷程及趨勢研究[J].電影新作,2017(1):68.
[2]常琳,葉非.微電影盈利模式初探[J].中國電影市場,2013(6):27.
[3]楊向華.網路大電影的現在、過去和未來[N].中國藝術報,2017-04-07(6).
[4]劉貴富.產業鏈基本理論[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4-5.
[5]劉貴富.產業鏈基本理論[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0.
[6]第4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728.htm.
[7]王鵬.《2017年中國網路視聽研究發展報告》發布[EB].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11/30/content_41956559.htm.2017-11-30.
[8]孫洛平,孫海林.產業集聚的交易費用理論[M].北京:中國 社會 科學出版社,2006:33.
[9]李心芹,杜義飛.產業鏈中間產品動態定價研究[J].經濟師,2005(3):24-25.
[10]陳金波.企業進化理論的起源與發展[J].華東經濟管理,2005(6):75-78.
[11]周新生.產業鏈與產業鏈打造[J].廣東 社會 科學,2006(4):30-36.
[12]尹鴻,詹慶生.中國電影產業年度備忘[J].電影藝術,2006(2).
[13]王玉霞.價格歧視理論中的若干問題[J]. 財經 問題研究,2000(11):18.
(韋嘉為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駱正林為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4. 網路大電影的標準是什麼到底怎麼分賬
網路大電影的標準是什麼?怎麼分賬
網路大電影跟其他電影有什麼區別?美國也有網路大電影這樣的現象,但不是主流,那麼網路大電影這個新生市場如何進入?到底怎麼分賬?在這個行業或者之前互聯網上有沒有類似案例供借鑒?
楊向華表示,愛奇藝曾借鑒的商業模式就是網路小說,互聯網誕生的早期,小說主要是免費觀看,之後逐漸出現按千字付費,給作者分成的商業模式,並導致整個網路文學的繁榮,草根作家可以獲得很高的經濟收益和名氣,並且創作出來的作品質量非常好。這就是我們商業模式參考的網路小說模式。
2015年,愛奇藝平台上線網大數量達到612部,合作夥伴數量達到269家,合作夥伴數量翻倍增長,並且在愛奇藝平台分賬超百萬的網路大電影達到35部,而就在2013年網路大電影推出的第一年,分賬最多的影片大概十萬左右,2014年也未能突破百萬,2015年35部網大在愛奇藝平台分賬破百萬,並且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
題材方面,2015年網路大電影市場以奇幻僵屍鬼怪類為主,13年最早誕生的是軟色情類的題材,但現在風向出現了巨大的變化,2015年網大類型更加多元化,2016年還將會有更豐富的變化。「站在愛奇藝角度我們希望類型比較豐富,別扎堆,扎堆容易把行業做壞,所以我們鼓勵大家開創不同類型的內容。」楊向華說。
在製作成本方面,2014年與2015年對比,2014年網路大電影製作成本普遍在50萬以下,2015年主要在50-80萬之間,並且製作成本在一百萬左右的比例已經佔到20%,2016年網路大電影製作成本會持續增加。
在分成模式上,包含廣告和付費分成兩個基本模式。在營銷、廣告植入、招商方面,愛奇藝願意提供相應的支持,通過我們的招商團隊為網大或自製劇等純網內容生產者提供支持。楊向華表示,今年愛奇藝預計會提供超過5個億現金扶持PGC內容。
5. 分賬網劇的新模式
事件:近日,在愛奇藝的推廣首頁上出現了多部無流量明星、非大IP的網路劇《龍鳳店傳奇》、《見習法醫》等,後發現這些網劇並非愛奇藝購買的 版權劇 ,而是通過平台按照觀眾點擊數量獲得收益的 付費分賬劇 。
大投入精品化對標電視劇的頭部版權劇,以及鎖定固定受眾、以題材和新意見長的非頭部付費分賬劇。 一方面,網路劇進入大明星、大導演、大投資的天價劇時代,「版權費+分成」的模式是頭部大劇的主流發行模式;但是另一方面有著固定受眾的低成本、無明星、非大IP的分賬網劇也能通過付費分賬的模式獲得可觀的收入。
截止到2017年12月19日,愛奇藝付費分賬網劇達到74部,其中點擊量破億的就有12部,《花間提壺方大廚》《假鳳虛凰》《龍鳳店傳奇》等分賬破千萬。
將劇集分為ABCD四個等級,對應分賬定價為每季10元、8元、6元和4元,其中AB兩級要求獨家代理,CD兩級可非獨家。
按照上述規則,以標準的每季12集計算,A級網劇每集點擊只要超過6分鍾,就可以拿到0.41元的分賬,以此類推,D級網劇單集點擊超過6分鍾可以分賬0.15元。 如果單集的有效點擊超過2400萬,那麼這部劇集可能就能實現1000萬的分賬收入。
(以《妖出長安》為例,這部劇的製作成本僅有450萬,2016年11月15日在愛奇藝上線,五天點擊量破5000萬,最終拿到廣告分賬100多萬,點擊分賬1570萬,投資回報超過了340%。)
1、電視台消化能力有限,非大成本劇不具有競爭優勢。
2、題材新穎,內容垂直,更適宜網路用戶群體,通過網路渠道發行更精準
3、與平台合作發行,風險共擔
4、最重要的指標轉化率【總有效播放數/(集數*會員數)】足夠透明化,像A、B級轉換率達到了20%左右,片方基本實現盈虧平衡
完全的「觀眾中心制」,改變了以往電視劇采購的2B模式,符合以用戶為核心的發展趨勢。 分賬網劇是一個完全2C的市場,分賬網劇的每一個點擊量都跟收益息息相關。
在沒有大IP和明星的前提下,「分賬」模式讓中小製作公司可以按照製作水平的好壞來進行分成, 有利於提高網生內容質量,回歸內容為王,並通過垂直細分領域對電視劇市場形成有益補充。
競爭越發激烈,製作成本提高, 截至2017年9月,採用付費分賬模式與愛奇藝進行網劇發行合作的公司,數量已經超過500家,遞交項目超過400個,上線分賬網劇數量同比去年增長近250%。平台也要求製作越來越精品化,成本也就跟著水漲船高,2017下半年製作分賬網劇的單集費用已經超過了500萬,近日剛剛上線的《龍鳳店傳奇》製作成本已經高達6000萬。
6. 愛奇藝10月1日起將增設會員拉新分賬、取消平台定級,這么做有何目的
10月1日起,愛奇藝連續劇、日本動漫、少年兒童、紀實片行業已正式運用全新升級分賬合作方式。創新模式將在原有會員收看時間分賬前提下,提升會員拉新分賬。與此同時,撤銷平台對內容的預測分析評定,並把手機、電視機、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家居系統、車聯網平台、虛擬現實技術(VR)七個終端設備的會員收看收入數據和製片方分享,供其掌握內容在愛奇藝平台各終端設備里的交易主要表現。
愛奇藝新一季財報展示,2022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總營收67億人民幣,會員定閱營收佔比超六成。根據快速增長的會員定閱銷售市場,平台根據分賬方式不斷打造新寫作能量添加傳媒行業,也促進了一批具有C端寫作觀念的內容方。現階段,愛奇藝分賬網路劇銷售市場已經出現了盈利過億連續劇,本次愛奇藝方式更新,「會員拉新分賬+收看時間分賬」將進一步擴大製片方盈利室內空間。
「會員拉新分賬」就是指因分賬內容而定閱會員所帶來的這一部分收益,平台將於扣減渠道費的前提下,和片方五五分成。在這里模式中,平台和片方總體目標更為一致,即製做精典內容,吸引住總體目標觀眾們,得到增加量盈利。
到此,分賬內容將與平台自做內容處於同樣的考量層面中——客戶付錢和放完率同時確定內容的經濟收益。堅信一個更為對焦內容質量與客戶交易意見反饋的行業,將展現出更多的寫作活力和創新動力。
7. 電影票房怎麼分成
問題一:電影院的一部電影票房是怎麼分成怎麼算?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 *** 補貼:主要是 *** 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 *** 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問題二: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佔多少 導演 演員 有自己的片酬 也有可能有分紅 院線製片方的的比列是45:55
問題三:想要投資電影分票房,怎麼做啊? 最近出來個app可以分票房的,就是幕客,100塊就可以投了,挺便宜的倒是。建議你先下著玩玩,投資這種事不要急。
問題四:電影票房分成 電影票房怎麼分成 5%電影專項基金,3.3%稅,製片方39.43%,院線佔52.27%。 製片方和影院的比例不同的片子也不一樣的。。。大概就這么分的。。
問題五:一部電影的票房假如是10億,那麼這10億元究竟會誰分了呢?導演還是影院的老闆? 票房怎麼分法規和行業協會都是規定好的,不是哪個導演或老闆隨便拍拍腦袋決定的
對於國產電影,票房按如下分成:
電影發展專項基金5%,交給國家電影管理部門
消費稅3.3%,交給國稅部門
剩下的部分42-48%給製片方和發行方
52-58%給院線和放映方
進口片又分兩種
一種是批片,就是有進口權的國內發行方(國內就中影和華夏兩家有進口的權)一次性付給國外製片方一定的費用(一般最多不超過100萬美元),票房全部歸發行方、院線和放映方所有,絕大多數非好萊塢電影都屬於批片,部分好萊塢B級製作的電影(投資額在8000萬美元以下)也屬於批片;一種是分賬大片,按國外製片方35%,國內發行方17%,放映方48%分配票房,基本都是好萊塢電影。
如果還不明白請網路「易網路:電影的票房如何分配?」有更詳細的解釋
導演拿多少和票房沒有必然聯系,有的是拿死工資的,票房再高也分不到他頭上,也有的確實是按票房分成的,但這種情況比較少,有的是票房高於多少會得到額外獎勵,具體要看拍這片時導演怎麼和製片公司簽合同,沒有統一的規定。
現在影院都是計算機售票的,膽是和行業主管部門聯網的,是做不了假的,就像賣彩票的網點也對銷售額做不了假一樣的道理。
問題六: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佔多少? 我就說幾點,上面回答說的稅金和電影專資的比例都對,但是院線拿不到5%的票房,現在院線只能拿到大約2%,甚至很多院線都只拿到1%。然後院線目前對於影院的排片已經無法影響,尤其是簽約加盟的私營影院,
問題七: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佔多少 電影院線,簡稱院線,是指經營者通過掌握相當數量的電影院,在某一城市或地區建立放映網路,壟斷某一新版影片的公映,從而獲取巨額經濟利益的經營體制。
影院,是純粹放映電影的地方,被院線控制。
發行方,與影院直接接觸的,為影片做宣傳的,會投入一些費用。
製片方,毋庸置疑,電影的製造者,最先出錢風險最大,完成電影製作給發行方。
電影分賬:院線+影院+發行方+製片方+稅收
比例差不多:院線與影院:製片方:發行方:稅收=4:3:2:1
問題八:電影票房的收入是歸誰所有的 以100塊票房為例:
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
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 *** 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問題九: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佔多少 沒有一定之規。
8. 電影在平台播放的分成怎樣分
網路大電影的分賬和院線電影的分賬不一樣
院線電影,是一次性付清的,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
網路電影,一般為營銷分成,內容分成和廣告分成三個部分組成!
9. 龍標電影網路首發率上漲370%,多元分賬+巨頭入局沖擊傳統院線
作者:龐李潔
不久前,春節檔電影盜版大案宣布告破,案件涉及《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等8部春節檔影片。據不完全統計,由於網路盜版高清電影的傳播,對院線票房和正版視頻平台造成的損失約7.87億元。
愈發猖獗的盜版內容不僅阻礙了部分觀影群體走進影院,也觸動到視頻平台的利益,造成了線上線下大面積的票房損失。
盡管網路盜版電影無法超越院線的觀影體驗,但是在「免費」方面還是可以「完勝」買了版權的網路視頻平台的。
當前,傳統院線與優愛騰等網路視頻平台之間幾乎零窗口期的對接,不僅擴展了影片的消費場景,還延長了影片的票房收割周期。電影的線上發行勢必會成為未來的趨勢,而且將是一片充滿想像的藍海。此時,打擊盜版的意義就更加重大了。
今年,春節檔的多部影片都在下映後隨即登上各大視頻平台,其中《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等影片都採用單片付費的模式,《新喜劇之王》在付費期間,僅在騰訊視頻一家的播放量就達到1億次以上,取得了不錯的網端收益。傳統院線與網路院線的「無縫銜接"不僅滿足了更多元的觀影需求,也有利於帶動電影大盤的票房擴張。
隨著網路視頻走向付費時代,網路院線覆蓋的用戶規模持續擴大。工信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網路視頻付費用戶已經佔到總體網路視頻用戶的50%以上,達到53.1%。各大視頻平台的付費用戶將近3億。
在高速增長的付費群體中,電影是拉動用戶付費的首要因素,佔比將近40%。值得注意的是,各大視頻平台的影片庫除了傳統院線的二輪內容,快速走向精品化的網路大電影也正在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2018年,全網共34部網大分賬票房突破1000萬,而2017年這一數據則為13部,其中,2018年分賬最高的網大《大蛇》的票房更是突破了5000萬。
網路院線的票房天花板不斷被刷新,也吸引到更多資本和人才入局,甚至一些已經拿到龍標的影片也開始將網路作為首發渠道。尤其對一些中小成本影片而言,網路院線越來越多元的分賬模式更有利於抬高此類影片的票房上限。
在利益驅動下,「網院同步」發行或成常態。隨著選擇「網院同步」發行的影片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上的直接沖突將加劇網路院線對傳統院線的沖擊,不過雙方並非完全對立,用戶對不同消費場景的需求使兩者互補共生成為可能。
盡管網大對網路院線的票房貢獻不斷走高,但網大從誕生至今一直位於電影行業「鄙視鏈」的底端。不久前,網上流傳著一張關於電影行業的「鄙視鏈」圖,網大甚至未被列入其中,可見網大在業內地位之低。
傳統院線看不起網大,一方面在於網大在誕生之初,就給人粗製濫造、蹭IP、山寨、打擦邊球的負面印象。另一方面,隨著網大質量普遍上升,盈利能力增強,也將加劇網大與院線電影之間的競爭關系。
當然,國產網大目前還處在發展初期,無法與傳統院線電影一較高下。但對比國外來看,發展相對成熟的Netflix即便花高價加入美國電影協會,但卻始終沒有叩開美國影院業主大會的大門,兩者之間不可調和的原因更多地在於利益沖突。
在刻板印象和潛在隱患之下,網大想要打破行業「鄙視鏈」,只能從擴展利潤和精耕內容兩方面著手。
1、各平台分賬模式多元化,網大票房整體抬高
此前,鏡像 娛樂 (ID:jingxiangyule)曾在《2018年34部網大分賬過1000萬,同比增長160%,網大走向精品多元化》一文中詳細解析過優愛騰三大平台的網大分賬模式。各平台通過內容評級劃定分成基數,再根據有效播放確定分成額度。除了內容分賬,各大平台還有拉新會員分成、廣告分成等,再加上當前的單片付費模式,網大的分賬形式越來越多元。
而且,各大視頻平台的分賬模式都在向著去「唯流量論」的方向發展,給優質內容更大的獲利空間。據統計,2018年,網大分賬TOP30累計票房超6億元,網大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巨頭入局,精耕內容
不斷做大的網大盤口開始吸引更多資本和人才入局,尤其是在網大走過野蠻生長期之後,資本更多地向頭部公司集中。2017年下半年,新片場D輪融資額達到了1.47億,淘夢影業也完成了9000萬的B輪融資。網路院線的票房表現成了這些公司潛力評估的標准之一,其中與愛奇藝有過合作的多家公司融資額都達到了千萬級別。
不僅如此,傳統的電影公司和電影人也在近兩年紛紛進軍網大行業。例如,華誼兄弟、歡瑞世紀、慈文傳媒等通過開設或收購新媒體子公司布局網路電影領域;歡喜傳媒公告稱將在未來六年內,擁有對張藝謀執導的三部網路系列影視劇的獨家投資權,而這三部網路系列影視劇有可能就包含了網大。
內容品質的抬升將逐漸撕掉網大粗製濫造的標簽,而更大的利益空間則將吸引更多影片投向網路院線的懷抱,甚至包括一些傳統院線電影。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拿到龍標,卻以互聯網為第一發行渠道的作品共146部,比去年增長370%,越來越多的龍標電影開始更加重視網路院線的發行能力。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傳統院線的影片質量整體更高,大屏、3D、超清等技術也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但是伴隨著互聯網的沖擊和新的消費習慣形成,傳統院線的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傳統院線承載力有限,整體供過於求。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年產電影達到1082部,全球年產電影上萬部,但傳統院線上映電影僅400餘部。
2、傳統院線排他性強。 觀眾在選擇影片觀看時,往往非此即彼,因此對於同一天上映的電影,更多排片給頭部,腰部、尾部的影片票房空間相當有限。
3、傳統院線觀影成本高。 這個成本不僅是電影票價,還包括花費的時間成本,觀看一部時長在1個半小時的影片往往需要花費的時間在3個小時左右。
4、部分用戶選擇的自由度被限制。 傳統院線電影作為一種社交 娛樂 方式,大多數是群體觀影,個性化的觀影需求受限。
5、「私密」觀影的需求增長。 2017年,私人影院的規模從2014年的200家發展到上萬家,反映出觀影群體對私密空間的需求在高速增長。另外,CBNdata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單人觀影規模持續擴大,若影片在網路、影院同步發行,這部分群體轉向網路觀影的概率更大。
相比之下,網路院線的發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院線的短板。網路院線拓展了影片的發行渠道,能夠有效減少影片在傳統院線「一日游」的現象,緩解傳統院線供不應求的排片壓力。尤其是對中小成本的影片而言,與其在與頭部影片的競爭中淪為炮灰,不如將網路院線納入發行渠道,以更穩妥、更多元的方式獲取投資回報。
2018年,共有9部電影「網院同步」上線,盡管其中並沒有票房特別高的影片,但還是給市場帶來了一些驚喜。例如,《S4俠降魔記》影院票房364萬,網路分賬1322萬;《九門提督》影院票房0.9萬,網路分賬1054萬,是傳統院線票房的1171倍;《天下第一鏢局》影院票房50萬,網路分賬994萬等。由此可見,一些在傳統院線競爭力較差的影片確實能夠在網路端拿到更好的收益。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未來,中小成本的傳統院線電影選擇「網院同步」發行將成常態。傳統院線與網路院線對多元消費場景的覆蓋也有利於拉動電影大盤票房整體上揚,但隨著「網院同步」發行的影片規模擴大,在內容上的直接沖突或將加劇網路院線對傳統院線的沖擊。
不過,即便如此,網路院線與傳統院線也並非是完全對立的關系,兩者的存在將滿足觀眾更多元的消費需求。影院觀影是一種時間上的重度消費,往往伴隨著用戶的社交需求;而線上觀影則相對輕度,影片選擇和時間安排都更加自由。尤其是在大片雲集的重要檔期,頻繁的影院觀影並不現實,網路院線則能夠滿足用戶在單一檔期內觀看多部影片的需求。
另外,還有很多用戶會在影院看完大片之後,再去視頻平台二刷。可見當下觀眾對傳統院線和網路院線的選擇並不是非此即彼。
當然,從目前電影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網路院線發行能力增強,營銷體系完善,網大在資本和人才加持下輸出更多精品化內容,必然會對傳統院線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最終沖擊的程度如何則取決於用戶對不同消費場景的偏好程度和觀影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