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萊塢往事》這部電影的哪些情節讓大家印象深刻
這部電影導演是昆汀,他是個鬼才。而所謂「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麼」。
美國導演,演員及奧斯卡獲獎編劇。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挪克斯維爾。昆汀這個名字來源於影片《槍之煙火》中的角色。他在20世紀九十年代作為風格獨特的導演迅速成名,他擅長非線性講述故事,難忘的對白及血腥場面,將美國本土B級片的黑色暴力風格發揚光大。
喜歡電影的人一定不陌生昆汀這個名字,這位導演在八十年代橫空出世後陸續為我們奉獻了多部佳片,他的電影風格多樣暴力美學,西部槍戰,二戰納粹,甚至還拍過公路片,但都有一個不變的特點那就是話嘮風格,你常常會看到他的電影中角色會有很多對情節發展沒有什麼推動作用的荒誕對白,但這正是看昆汀電影的樂趣之一。
昆汀找來合作的這些好萊塢標志性演員來組成這部《好萊塢往事》無疑是我們如此期待這部電影的原因。
下面簡單闡述一下故事背景曼森殺人案。1969年8月8日,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懷有八個月身孕的妻子莎朗塔特和朋友在家中被殺,製造這起塔特血案的便是曼森家族成員。曼森家族由查爾斯曼森創立,曼森年幼時因家庭原因十歲離家出走混跡街頭,因環境原因導致性格扭曲。
所謂曼森家族並不是曼森的家人,而是他的一些仰慕者所組成的殺人邪教組織,而曼森的作案動機則是他本人的荒謬言論和計劃,想要通過製造轟動的兇殺案然後嫁禍黑人,以此激起白人和黑人的種族矛盾,所以就選擇了具有高知名度的好萊塢大牌明星,曼森案對當時的美國造成了很大的恐慌。看完預告片後大家最激動的莫過於李小龍這一角色的出現了。
昆汀此前曾說拍完十部電影長片就退休,歲月不饒人啊,曾經的雅痞小伙已然快要兩鬢斑白,那些帶給我們無數優秀作品的導演和演員終將老去,所有時刻終將消失在時光中,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
且看且珍惜,讓我們一起期待下半年昆汀帶來的「好萊塢」饕餮盛宴吧。
2. 有人說中國拍不出《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的電影,這是為什麼
影片很優秀
這部影片在人物塑造和敘事結構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最為人們稱道的,還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第一次以紀錄片的視角和拍攝手法,來展示殘酷、恐怖的戰爭場景,屬於電影史上的開先河之作 。
瑞恩是二戰期間被困在了敵人後方的美國傘兵。更不幸的是,他的三個兄弟全部在戰爭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難,家中老母親將無依無靠。馬歇爾上將得知後,便派遣一個八人小分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尋找生死未卜的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
個人看法
先說拍攝技術和後期製作方面。由於電影工業技術的普及和迭代,《拯救》中的拍攝手法和後期特效,如今已經完全普及。看馮小剛的《集結號》,有場面也有細節,子彈橫飛炮火連天的戰爭逼真度,大約已經很接近世界水平了。
但在人物塑造和主題挖掘方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審片方面會有些困難。不過,單以英雄塑造而言,《紅海行動》實際上已經有了很大改觀。
至於文化差異方面,相信會長期存在。
3. 好萊塢著名影星及名導演簡介
一、影史十大表演藝術家
雖然電影只有短短百餘年歷史,卻涌現出了數不清的傑出表演藝術家,他們憑借傳神的演技讓電影藝術不斷發揚光大。本知識介紹的是美國電影學院評選結果,只是一家之言,相信每個影迷心中也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排行榜。
1羅伯特.德尼羅
羅伯特.德尼羅1948年出生於紐約,處女作為1963年的《婚禮聚會》,10年後在《鼓聲輕擂》中的表演獲得好評,第二年出演《教父2》使他一舉成名,並贏得了「馬龍.白蘭度接班人」的美譽。1981年憑借《憤怒的公牛》一片摘取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殊榮。
迄今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學院終身成就獎,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等多個獎項,是當今美國影壇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演員之一,被公認為美國演員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
2馬龍.白蘭度
馬龍.白蘭度1924年出生於奧馬哈,起初在百老匯表演話劇,1950年的電影處女作《The Man》並未使他引起人們的關注,但隨後憑借《慾望號街車》《柴巴達萬歲》《凱撒大帝》《碼頭風雲》四部影片獲譽無數,一舉奠定了他在美國影壇的地位。他在《野性騎手》中的表演被認為是「喊出了美國青年一代的心聲」,並因在《教父》中的精湛表演再次贏得奧斯卡獎,隨後他出演了《現代啟示錄》《乾燥的白色季節》等影片。
2004年死於肺部疾病。
3保羅.紐曼
保羅.紐曼出生於1925年,1954年出演處女作《聖杯》,成名作為1956年的《回頭是岸》,憑借《朱門巧婦》《江湖浪子》《原野鐵漢》《鐵窗喋血》《並無惡意》等片多次獲得奧斯卡提名。1968年執導的《巧婦怨》獲得了次年奧斯卡最佳電影獎。1985年,保羅被授予榮譽奧斯卡獎,以示對他在影視圈內多年耕耘的認可。1986年,憑借在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金錢本色》中出色的表演,如願以償地獲得了次年的奧斯卡影帝稱號。
2008年死於肺癌。
4阿爾.帕西諾
阿爾.帕西諾出生於1940年,原名艾爾弗萊德.帕西諾。起初在百老匯打拚。早期未在好萊塢闖出名頭,但在百老匯已是一名很有價值的戲劇演員。電影處女作是《處女的煩惱》,出演的《教父》和《教父2》,風頭被馬龍.白蘭度和羅伯特.德尼羅搶走,於是他重回百老匯。4年後出演《狄克崔西》獲得好評,隨後的《教父3》成就了他的巨星地位。92年憑借《聞香識女人》奪得奧斯卡影帝殊榮。
越老越吃香的他,已經成為電影界不老的神話。
5傑克.尼克爾森
傑克.尼克爾森出生於1937年,一生獲獎無數,堪稱「奧斯卡之王」。21歲出演處女作《吶喊的小殺手》。69年在《逍遙騎士》中的表演為他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隨後憑借《五部輕松的戲劇》《最後的細節》《唐人街》三次獲得奧斯卡影帝提名,76年憑借《飛越瘋人院》獲奧斯卡影帝,隨後他憑《母女情深》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並於98年因《盡善盡美》第二次獲得奧斯卡影帝稱號,99年被金球獎賜予終身成就獎。
他是湖人隊的死忠。
6安東尼.霍普金斯
1937年出生於英國南威爾士,年輕時出演莎士比亞筆下的一系列戲劇,但始終未在好萊塢受到認可,於是他回到英國繼續戲劇表演。1980年,43歲的霍普金斯接演了小成本電影《象人》,使他開始小有名氣。1992年,霍普金斯以其在《沉默的羔羊》一片中的傑出表現獲得了第64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殊榮。之後他主演的《沉默的羔羊》前傳與後傳更是引起了轟動。他在《吸血驚情四百年》《秋日傳奇》《尼克松》《八月》等影片中都有著上佳表現。
7哈維.凱特爾
1939年出生於紐約,父親是羅馬尼亞人,母親是波蘭人。曾為海軍陸戰隊員、法院書記員。他的首部影片就是馬丁.西科塞斯導演的《誰在敲我的門》,在影片《出租汽車司機》和《壞中尉》中,他的表演更是獲得了極高的贊譽。憑借《鋼琴課》和《低俗小說》兩次獲得法國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並憑借《煙》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同時摘取了國際影評人獎的桂冠。作為一名傑出的演員,他不僅在美國倍受推崇,在歐洲諸國也頗為著名。
8詹姆斯.斯圖爾特
1908年出生,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系,美國空軍准將。他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金球獎終身成就獎,及其他多數主要電影組織的終身成就獎得主。多部作品名列美國電影學會所選各類型百年最佳影片、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3名。
吉米.斯圖爾特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以及一個優雅經典時代的傳奇化身。
1997年在洛杉磯去世。
9丹尼爾.戴.劉易斯
1957年出生於英國倫敦。處女作為1971年的《血腥星期天》,後隨老維克劇團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開始舞台表演,1982年才重返影壇。因參演《我的左腳》名聲大噪,並奪得奧斯卡影帝。02年參演《紐約黑幫》,獲得了包括金球獎和奧斯卡在內的多項提名,08年因《血色黑金》再獲奧斯卡影帝。
丹尼爾被英國電影學院授予「當代最佳男演員」稱號。獲得過美國影評人協會、金球獎、奧斯卡獎、英國學院獎等多個大獎和提名。
10達斯汀.霍夫曼
1937年出生於美國洛杉磯,受父母影響喜好電影藝術,因參演話劇《第五匹之行》得到賞識進入影壇。1967年出演《畢業生》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此後出演的《午夜牛郎》《約翰與瑪麗》《小巨人》《Straw Dogs》、《Straight Time》都受到了好評,憑借在1979年的《克萊默夫婦》和1988年的《雨人》中的出色表演,二度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
相貌平平的達斯汀以塑造小人物見長,在好萊塢享有「變色龍」的美稱。
4. 《好萊塢往事》:平行時空下的熱愛和溫柔
洛杉磯的瀑布逆流而上
日落大道依舊棕櫚斜陽
Karmann-Ghia馳騁在霓虹燈牌之中
車載廣播里的根汁汽水還是原來的配方
好萊塢的牛仔回到西部片場
一切都還是最初的模樣
承諾一生只拍10部電影的昆汀交出了自己的倒數第二份答卷,這一次,他極盡克制和平靜,用溫柔的筆觸描繪了那個啟迪了自己電影藝術人生的美好時代,致敬著那個時代的好萊塢電影人。
回憶就像綿密的海浪,在昆汀的電影情書中,慢慢湧向夕陽下的海岸。
許多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都把20世紀60年代描述為一個「不負責任的過剩和華麗的時代」。在戰爭(冷戰、越戰)、種族矛盾、貧富階層分化、總統遇刺等大的社會背景之下,催生出了影響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十幾年之久的反主流文化運動。
不同於經歷過動盪戰爭年代的老一輩西方人,越來越多在嬰兒潮期間出生的青年人開始奉行一套與其父輩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反戰和平、性解放、關注女性權利、追求種族平等、保障民權等。他們打著「愛、正義、自由、和平」的口號反對著一切現存的主流文化,也正是在這個大的背景之下出現了搖滾樂、吸毒、性反常等迷戀怪癖和追求荒誕的嬉皮文化,「他們蔑視傳統,廢棄道德,有意識地遠離主流社會,以一種不能見容於主流社會的獨特的生活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現實社會的叛逆。」
而現在我們所了解到的嬉皮士文化,大多都是被現代文化重新解構成的雞湯,「Make love, not war」,或者凱魯亞克《在路上》中的那一句「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而殊不知,在上個世紀60年代嬉皮士文化中所蘊含的另一面,那個混沌年代下滿是負能量的一面。
60年代的好萊塢,受到電視產業興起及歐洲新浪潮電影運動的沖擊,開始逐步走向沒落,那些依舊信奉「個人英雄主義」的好萊塢老牛仔們在一個個逐步廢棄的西部片場中逐漸迷失。以斯皮爾伯格、盧卡奇、馬丁斯科塞斯為代表的新一代美國學院派電影導演們接受了歐洲電影的洗禮,開始扛起新時代好萊塢電影的大旗。
歷史在混沌和陣痛之中被翻篇,好萊塢結束了自己的黃金時代,新時代的帷幕緩緩拉開,電影里的2位主角,失意的美式西部片電影明星Rick Dalton和他的替身特技演員、戰爭英雄,Cliff Booth也開始登場。
《好萊塢往事》一反昆汀電影一貫的敘事風格,沒有《低俗小說》《八惡人》那樣的環形敘事和分段式的敘事結構,而是採用了正兒八經的多視角線性敘事,這使得大部分觀影者不需要過多的想像力和思考即可參與到電影中來。然而,即便是如此常規的敘事方式,也讓大部分觀眾看得雲里霧里,不知所雲。對於不了解電影中曼森殺人案歷史的觀眾來說,更是如此。
整部電影可以分為2條主線,承擔主要敘事功能的是過氣影視明星瑞克·達爾頓和替身演員克里夫,他們代表著舊時代好萊塢的電影從業者,從西部片場中發跡而後隨之沒落,在已經不屬於自己的好萊塢時代中苦苦堅守。
第二條主線則是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和他的妻子莎朗·塔特,他們代表著新時代歐洲電影弄潮者,集鎂光燈和名氣於一身的當紅明星。
這兩條主線猶如兩條平行線,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沒有交集,而唯一將這兩條主線連接在一起的支線線索,正是整部電影中社會文化背景的代表—嬉皮士文化與曼森殺人案。
1969年8月,好萊塢知名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外出在歐洲拍攝電影,留下他懷孕8個月的明星妻子莎朗·塔特在家。8月9日,莎朗邀請4位朋友到自己比弗利山莊的豪宅度周末,卻被突然闖進家中的幾個嬉皮士——也就是曼森家族中的邪教成員全部屠殺殆盡。犯罪手段極度殘忍,已經懷孕8個月的莎朗被毫無人性的開膛破肚,胎兒隨母親被活生生地勒死,4位在她家度周末的朋友也難逃一劫,更殘忍的是,他們都死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豪宅鮮血淋淋,快樂周末驟眼間變成了死亡周末。
而關於曼森殺人案的審判,也是一波三折,對曼森及其4名家族成員的審判足足進行了9個半月,是當時美國歷史上花錢最多的訴訟案。1971年,曼森和另外4名嫌犯被判處死刑,可第二年加州廢除了死刑,5人自動改判為無期徒刑,直到2017年,主犯查理·曼森才在獄中去世。
曼森事件之後,美國各大城市開始出現反嬉皮士的浪潮,嬉皮士運動從此迅速滑坡,不出一年就從公眾的視線里消失。
在影片中,代表嬉皮士與曼森殺人案這一條支線線索的則是少女pussy cat和她的嬉皮士好友們。嬉皮士們居住的斯潘片場正是歷史上曼森殺人案的罪犯—曼森和他的同黨們的居住地,影片中的多個關於曼森和嬉皮士的橋段也是對當時那段歷史的真實還原。
片段一:查理·曼森以探訪好友的名義闖進好萊塢比佛利山莊,而原本曼森的目標是這一棟豪宅的前主人——特里·梅爾切,一位音樂製作人。
這位老哥曾經許諾幫助曼森進軍娛樂圈,大喜過望的曼森自己還寫了十幾首歌,就等著最終錄製成專輯發行,進軍娛樂圈走上人生巔峰。在《霸王別姬》中,小豆子被母親帶去戲班拜師,老師傅看到小豆子的第六隻手指的時候說了一句話,用來形容曼森在音樂方面的天賦最為合適不過了,「他祖師爺不賞飯吃,誰也沒轍」。
因為曼森糟糕的唱功,整個錄制現場變成車禍現場,那位信誓旦旦要幫助曼森進軍娛樂圈的帶製作人特里·梅爾切,當場甩頭就走,就是這一舉動,讓曼森覺得顏面盡失,並一直懷恨在心。最糟糕的是,這位心大的製作人還把自己的住址留給了曼森,這為後來的殺人案埋下了伏筆。特里·梅爾切搬走之後,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和他的妻子隨後搬入,無辜的兩人被捲入這一場臭名昭著的屠殺案中。
說到這里,不禁讓我想起今年奧斯卡的另一部提名影片-小丑中的片段,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脫口秀主持人同樣邀請了完全沒有戲劇表演天賦的小丑,想讓他在電視觀眾前「獻丑」,懷恨在心的小丑如時赴約,並在節目錄制的現場槍殺了主持人,「你不僅播放我出醜的影片,還邀請我上節目就為了嘲笑我…當你惹毛了一個被社會遺棄、精神有問題的社會邊緣人會怎樣」——You get shot。
片段二:布拉德皮特飾演的克里夫被pussy cut帶到曼森家族的大本營-斯潘片場,當發現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已經成為嬉皮士老巢的時候,克里夫開始擔憂曾經的片場主人喬治的安危,並執意要親自看到喬治,並確保他的人身安全。
歷史上曼森家族的老巢,正是影片中出現的斯潘片場,導演昆汀甚至完整的還原了當時片場的布局樣貌。為了能夠免費住在片場內,曼森命令家族中的女孩定期與80歲的片場主喬治發生關系,這在影片對話中也有所體現。
片段三:來自斯潘片場的廢青嬉皮士闖入瑞克家中,准備行凶時所說的話,「I』m the devil,and I』m here to do the devil』s business」 這一段對話也是完整的還原了當時廢青嬉皮士行凶時所說的話。
《好萊塢往事》的故事情節,正是基於這一段讓人唏噓和惋惜的歷史。可以說,在電影中,除了瑞克·達爾頓和替身演員克里夫這一條線是虛構的,其它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那段殘酷歷史的翻版。
而昆汀所做的,大概也受了《星際穿越》里劇情的啟發, 他在一個高維空間內,構建了一段存在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平行時空,試圖通過這個平行時空內的人和故事,去改變歷史。 這種「篡改歷史」的做法在昆汀電影中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在同樣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無恥混蛋》中,昆汀就讓影院的一場大火把希特勒和納粹份子給燒了個精光。
而這一段昆汀所選擇的肩負著改變歷史使命的平行時空,必然是他所熱愛的關於那個年代的美好回憶: 西部電影片場、好萊塢牛仔、賞金獵人、棕櫚斜陽、霓虹燈牌、日落大道…
在電影中,昆汀用復古膠片、電影拼貼畫和大量的懷舊布景,展現了一副燦爛的年代風景畫,帶我們坐上時光機,回到了那個年代的好萊塢。
近些年,昆汀的創作似乎進入了一個「個人英雄主義西部片階段」,2012年的《被解救的姜戈》、2015年的《八惡人》,講述的都是關於「賞金獵人」的故事。在昆汀的電影里,賞金獵人並不是嗜殺戮成性的無恥惡魔,而是一個個 在法制缺失,道德敗壞、不平等的社會背景下挺身而出,善良且優雅的正義使者。
在《好萊塢往事》中,這個能夠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善良且優雅的正義使者,就是虛構出來的主線中的2位男主角:過氣的西部片影視明星瑞克·達爾頓和他的替身特技演員克里夫。
瑞克·達爾頓所代表的,正是在那個沒落的好萊塢年代下失意的西部片演員的處境,他是好萊塢老派牛仔的化身,熱愛著自己的電影事業,對時下風靡的頹廢嬉皮士文化極度厭倦,努力尋求著演員生涯的突破,在個人慾望和自我實現中反復掙扎。
關於瑞克·達爾頓,電影中很大篇幅都在展現他的戲中戲片段。在他因為自己表演現場忘詞而對自己暴怒自言自語的時候,在他因為小女孩的一番話而失聲痛哭的時候,在他因為自己的一段精彩表演得到肯定而流淚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他身上所代表的那種好萊塢老一輩電影人對自己事業的尊重和熱愛,這也是昆汀對那一輩好萊塢電影人的崇高敬意。
替身特技演員克里夫,則更像是一位行走的人間的游俠,他對朋友真誠,有著老一輩好萊塢人的處事准則,淡泊名利,敢作敢當。
電影中關於嬉皮士的片段都是在克里夫的視角下展開的,被pussy cat帶到斯潘片場後,鏡頭開始以克里夫的視角去審視觀察周邊的一切。在這一位人間游俠的眼中,這個嬉皮士的大本營看起來破敗不堪,水槽里都是從沒洗過的餐具,地上還有一隻被粘鼠板困住的老鼠在試圖逃脫,為了確保那一位老朋友的安全,他不顧危險獨自進入房間內。關於這個片段的處理,昆汀也很巧妙的採用了懸疑片的手法,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直到影片最後,也是克里夫承擔了暴打嬉皮士的主要任務,就像一位正直的賞金獵人,在是非善惡之間從不手軟。整部電影,克里夫都完全沒有和莎朗·塔特的這一條主線發生任何一點關聯。
關於莎朗·塔特這一條線,一直都是獨立存在的,電影中花了大量篇幅去記錄莎朗和波蘭斯基的生活片段,且大部分都是關於莎郎一個人的生活記錄。
在電影中,莎郎曾經也是一個演員,她會走進電影院看自己出演的電影,當觀眾因為自己出演的片段而大笑時滿臉欣慰和幸福。她會跟著電影中的自己做武術動作,懷念那一段美好的過去。
在影片的始終,莎郎都是一個單純可愛幸福的女人,昆汀沒有安排兩條主線的交集,沒有給莎郎過多的打擾,也算是對莎郎亡魂的一個告慰。
影片中最有昆汀風格的,當屬最後30分鍾,觀眾期待已久的血漿和暴力終於來到, 舊時代的好萊塢牛仔們暴揍新時代的廢青嬉皮士,或許就是為了給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下慘遭屠戮的莎郎復仇。
回看整部電影,如果有什麼能讓我觸動的話,霓虹燈牌算一個,好萊塢的棕櫚斜陽算一個,還有瑞克因為演技被認可而忍不住流淚的場景,對了,還有克里夫看到喬治後的那一句「我只是想知道你過的好不好」。 當然,這些都抵不上最後瑞克小心翼翼的對著對講機里另一端的莎郎說的那一句:「是的,莎郎,我們都沒事。謝謝你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