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3d電影還會有2d版本嗎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d電影還會有2d版本嗎

發布時間: 2023-01-29 14:48:02

Ⅰ 為什麼近兩年3D電影少了

的確,自從《阿凡達》帶火3D市場之後,有一段時間,什麼片子都會拍成3D的,不管什麼類型的。武打的,動作的,槍戰的,恐怖的。。。。。。。

然後,也帶動了影院的硬體設施升級,現在哪怕是5、6線的縣城電影院,都能放映3D電影了。

現在3D似乎沒那麼火了,這也是市場決定的,當然觀眾也已經審美疲勞了,對3D電影也沒有那麼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時間,很多電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類拷貝,由觀眾選擇。

看3D電影要帶眼鏡,這個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觀眾也嫌麻煩了,特別本身就戴眼鏡的觀眾。

從製作方來看,製作3D片的成本肯定會比一般的電影高。這是勿容質疑的。

從影院方來說,3D片的票價會比一般的片貴,然後又是3D眼鏡,又要管理,本身觀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會嫌棄。

既然,製作方,觀眾,影院都對3D電影有了隔閡,你說它還怎麼火。

關注,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有不滿意的請見諒謝謝!

自從卡梅隆用《阿凡達》「重新發明」3D電影以來, 3D幾乎成為了大片的標配 。

伴隨著票價和影院設備的升級,現在要拍攝、上映、觀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政治錯誤」的舉動。在這種背景下,諾蘭的《敦刻爾克》依舊堅持用2D上映,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一種藝術的自信。

在這背後的,是IMAX2D的《敦刻爾克》的不俗票房。當然,不能否認的是,諾蘭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來越多的導演,也正在漸漸拋棄3D——尤其是3D並不能帶來更好的觀影感受的時候,他們對於3D的放棄,似乎顯得正確而且大公無私。

十月份即將登陸大銀幕的《銀翼殺手2049》,雖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卻依舊選擇了IMAX2D格式。

《阿凡達》

有一組數據可以表明,為什麼導演正在漸漸放棄3D。2016年,好萊塢一共製作了68部3D電影,數量創造了 歷史 新高。但是去觀看3D電影的觀眾人次,卻同比減少了8%。兩廂綜合,3D電影市場的縮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不僅僅是過暗的銀幕亮度,笨重的3D眼鏡以及超過2D影片30%的票價。最為關鍵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提升觀影質量。相反,在很多場景中,3D反而成為了累贅。拖影、模糊、抖動,種種觀影過程中的bug,已經嚴重影響了觀影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放棄3D,反而是更好的服務於觀眾。

其實早在2012年,英國媒體就提出了 「3D熱潮銳減」 的觀點。只不過彼時3D正如火如荼,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當時間轉到2017年,3D電影已經經過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這種級別導演的實踐之後,似乎已經成為了商業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電影語匯的一種拓展。

3D究竟有沒有參與敘事,並且成為表情達意的電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這個階段,基本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在《變形金剛》、《雨果》還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沒有成為電影的語匯。所以,IMAX公司決定削減3D電影的數量和比重,來重振公司的口碑和業績,也是有理可尋的。

在未來,3D是不是會成為電影語匯的一種,並像聲音和色彩一樣,成為一部電影「所必須」的部分,這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在電影語匯得到拓展的時間節點上,很多諾蘭無法比肩的導演和攝影師,都曾經「倒行逆施」地開了 歷史 的倒車。有聲電影出現的早期,偉大的卓別林和更偉大的愛森斯坦,都曾經極力地反對「聲音」這個電影元素。

但當時間沉澱,錄音質量不再是技術掣肘的時候,這兩位大導演並沒有固執己見地拋棄有聲電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著名的《大獨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獨裁者》

技術上的問題,終究會被技術攻克;藝術上的事情,在藝術家手中,終究會變成藝術語言。

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聲音和色彩已經成為了電影的組成部分。假若在這個時代,拍攝一部黑白電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麼一定是導演的藝術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術手段的限制。由此來反觀3D這個技術性的命題,從3D rig到雙鏡頭攝影機,甚至是卡梅隆宣稱的,《阿凡達2》要是用「裸眼3D」技術——3D正在經歷著自己的技術革新。

在未來,這個商業「元素」是不是會變成電影的「固定組成部分」還是一個未知數。

《阿凡達2》

如果說,3D技術的未來是樂觀的話,那麼「3D藝術」的未來,則沒有那麼光明了。要成為藝術手段,需要參與敘事,並且表情達意,並最終參與並影響影片的「表現力」。但是無論是從《變形金剛》還是從《皮娜》,甚至是戈達爾的《再見,語言》來看,3D並沒有參與到影片的「藝術層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於沒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廣告語」。無論是商業片導演的「被3D」還是藝術片導演的「實驗試水」, 3D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玩意」 。

這個「小玩意」可以撬動市場和資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讓票價上漲。唯一不能的,就是讓影片變的更加好看,讓人更加「身臨其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D漸漸遇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言及此,美國媒體表示稱,人們還是希望看到質量更高的平面圖像,而不是立體圖像。所以4K和8K方興未艾,3D則遭遇了寒流。

美國媒體認為,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導演回歸到2D電影的范疇之中,但3D並不會消失,畢竟還有卡梅隆這樣執著於3D的導演。

可以暢想的是,在未來,假若3D不再是製片廠強加的「任務」,而是導演「有意為之」的訴求,那麼3D成為電影語匯,並被寫進電影教科書,或許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個可以看到的事件。謝謝不滿意我的回答請原諒。您的批評就是我前進的動力與方向謝謝。!

疫情么,電影院很難看到了,在家么沒3D眼鏡了

Ⅱ 是不是有些3D電影沒2D版本

因為2D電影出現非常早,3D電影非常晚,所以3D的新電影是沒有2D版本的,有些2D版本的電影非常火爆,所以改成3D電影來賺錢。把2D改成3D是非常費錢的,所以不知名的或者票房不好的電影是不會改成3D的。

Ⅲ 今年7月15日《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在電影院上映了以後除了3D有沒有2D的呀3D有沒有中文字幕啊

今年哈7下在內地會以2D/3D/ IMAX 3D三種版本上映。
如果是英文原版,那麼會有中文字幕。如果是中文配音那就沒字幕了。在買票時可詢問一下是英文原版還是中文配音。
3D電影立體感更強,但是畫面要暗很多(這是諾蘭不製作3D電影的一大原因),還有就是對於近視眼來說套上兩幅眼鏡可能會不太舒服(不過身為近視眼的我沒有這種感覺)。

Ⅳ 3D電影,MAX電影,3dMax電影的區別 還有2d.電影。分別解說下吧,多謝。

一、類別不同

3D是從維數上面說的,MAX是從屏幕大小上面講的。2D又叫平面圖形。3dMax是基於PC系統的三維動畫渲染和製作軟體。

二、效果不同

3D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3D則能感受到一個空間的存在。而MAX,那麼就會有一個超大屏幕、超豪華的視覺享受。

2D圖形內容只有水平的X軸向與垂直的Y軸向,3dMax是基於DOS操作系統的3D Studio系列軟體。在Windows NT出現以前,工業級的CG製作被SGI圖形工作站所壟斷。

三、含義不同

MAX是英文 Maximum的縮寫,中文意思是圖像最大,它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膠片更大和更高解析度的電影放映系統。

整套系統包括以MAX規格攝制的影片拷貝、放映機、音響系統、銀幕等。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而且迄今為止不斷有更大的IMAX銀幕出現。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簡稱,中文是指三維、三個維度、三個坐標,即有長、寬、高。今天的3D,主要特指是基於電腦/互聯網的數字化的3D/三維/立體技術,也就是三維數字化。

2D也包括現代的、有時是超現實主義的東西,有數字時間軸合成、旋轉、過渡和特殊效果,這些已經成為電視和動畫影視的主要支柱,也是Web的支柱。

3D Studio Max + Windows NT組合的出現一下子降低了CG製作的門檻,首先開始運用在電腦游戲中的動畫製作,後更進一步開始參與影視片的特效製作。

(4)3d電影還會有2d版本嗎擴展閱讀:

立體電影(ANAGLYPH):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亦稱「3D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

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Ⅳ 3D電影為什麼有2D片源

很多3D電影都是後期轉製成3D的,拍的時候都是2D。

Ⅵ 3D電影怎麼用2D看

使用QQ影音播放的話,播放器畫面右鍵選播放,再選3D播放模式,3D播放模式打鉤,再點3D播放設置,第一項轉換模式中設置:若原3D視頻是左右半寬的畫面,將轉換模式設置成左右疊加就可以實現出2D的播放效果,使用KMPLAYER播放更簡單:直接播放畫面右鍵選3D屏幕控制,再根據原3D視頻文件的屬性選擇:左右3D→2D或者上下3D→2D就可以實現2D播放效果。使用Potplayer播放我暫時還沒研究出來怎麼將3D視頻只輸出2D畫面播放,等我研究出來再告訴你。至於其他播放器沒有去研究,有空自己去慢慢研究。

Ⅶ 電影3D版和2D版還有什麼IMAX版是什麼意思

IMAX是加拿大的IMAX集團所研發的一種巨型銀幕電影。一般商業用35厘米影片為4個齒孔一個畫面,IMAX的底片面積有傳統35厘米底片之十倍大之多,保存期限也較長。IMAX底片解析度高,投射至銀幕之畫質表現亦格外清晰自然,就算在比一般播放35厘米影片之銀幕大上十倍之銀幕上仍可呈現完美投射,無粗糙顆粒感之鮮明影像使情境更趨近真實。什麼是3D電影?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2D動畫和3D動畫是兩種不同的動畫方式,它們各有各的好處,當然也各有各的缺點,有的人認為,3D動畫一定比2D動畫好,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在這里,我們將了解2D動畫和3D動畫的一些基本情況,並且介紹一些主要的2D動畫和3D動畫的工具。
什麼是2D動畫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一位計算機公司的職員參觀一個計算機商品展示會,他走進了一家製造商的展位。這家製造商的2D動畫軟體做得很不錯,但這位計算機職員認真的問軟體生產商:「您們的軟體是2D的,是嗎?如果我能得到3D的,為什麼要2D的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如同視頻和電影一樣,Web上的2D動畫要遠遠多於3D動畫。2D動畫的豐富性是天才的藝術家們和天才的卡通人物用80年積累下來的遺產。相比起來,3D動畫只被台式計算機用戶使用了大約10年,單元動畫製作的長片電影有幾百部,短片和長卡通片則是數以千計。然而到目前為止,只有一部全長的3D動畫和少數幾部值得一提的3D短片。不過,奇怪的是,只有很少幾個製作2D動畫的專業優秀軟體,而製作3D的則有很多。
比較2D與3D
3D並不一定比2D好,只是新鮮一些,它們吸引了許多軟體開發商的注意力,而這些人都是被那種好萊塢式的特技效果的魅力所吸引的。毫無疑問,3D動畫的藝術性還未完全開發出來,對絕大多數使用者來說,它還只是一門科學而不是藝術。與3D動畫相比,單元動畫更容易理解,在許多方面也更容易完成,但事實上,它依賴的主要是掌握傳統繪畫技巧的藝術家的才智,而很少依靠計算機,對那些寧願落後於2號鉛筆而不願落後於奔騰Ⅱ的人來說,它的吸引力比較小。
然而,2D動畫並不是在歐洲的中世紀中發展,也並不只是為素描學校的學生而設的。盡管它包括與單元動畫類似的可敬而熟悉的藝術成份,但它也包括現代的、有時是超現實主義的東西,有數字時間軸合成、旋轉、過渡和特殊效果,這些已經成為電視和動畫影視的主要支柱,也是Web的支柱。數字視頻編輯工具本身就是強大的動畫工具,2D計算機動畫技術使得那些僅有基本的圖形設計技術的人做動畫也易如反掌。
即使在如Disney(迪斯尼)那樣的有較長歷史的動畫製作室,計算機也是現在的場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在製片的每一步都要用到,而且3D藝術家無論如何也一定同時要掌握數字2D動畫工具,實際上,每個3D電影或電視圖像都是藝術家用2D動畫工具和技術組合成的,這樣才可以形成一個場景。例如在電影《Titanic》(《泰坦尼克號》)中,神奇的電影特技效果就是利用了3D動畫,而這些3D動畫是利用2D動畫工具由生動的2D電影合成的,使得它看上去非常逼真。
在這方面,它使把單元動畫藝術和數字合成技術結合起來變得更有意義。單元動畫設計師也許會說他們不是計算機藝術家,而計算機動畫設計師也會爭辯說他們不是單元動畫設計師,但在現代社會,每一門學科都是互相借鑒的,最好的動畫設計師就如同是在數字和模擬數據間翻譯的數據機一樣,能夠理解兩方面的使用技術,能夠沿兩個方向的處理圖片。
盡管在這里提到的某些工具是為動畫和電影設計用的高檔專業工具,但其實任何為視頻和電影服務的工具也可應用於Web動畫設計,不過您可能要對比例、定時和圖片質量作調整和協調,而工具和技術是不必改變的。

Ⅷ 2D版電影是什麼,與3D有什麼區別

2D版電影指直接用肉眼觀看的電影,不會在眼前構成3d的效果,如覺得畫面中的場景從熒幕中跳出來那樣。

區別:

一、使用設備:

2D電影:用肉眼直接觀看

3D電影:需配套3D眼鏡

二、觀看渠道:

2D電影:電影院、網路播放平台

3D電影:Imax電影院,支持3d電影格式播放平台。

(8)3d電影還會有2d版本嗎擴展閱讀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數字放映技術在原理上相比膠片立體有較大的改進,使用了液晶開關技術、圓偏振光分光技術及光譜分光技術等,隨著技術發展,較大功率放映機或者使用雙機放映,放映尺寸的增加,也能解決窗口感的問題,將挑戰IMAX立體電影,會給觀眾一個更加精彩的立體世界。

膠片立體電影由於製作技術的限制,很難加入特技,再加上膠片立體電影製作困難,所以能吸引觀眾的片源稀少,這在膠片時代是造成立體電影難以發展的最大的一個問題。

數字動畫特技的大量使用擴展了製作人的創作空間。而且除了數字動畫立體電影之外,還可以用數字攝影機拍攝數字3D影片,可通過數字技術將普通2D膠片電影轉成數字3D格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3d電影

Ⅸ 怎麼讓左右的3D電影變成2D的

嚴格意義上說,這是無法轉換的,因為3d比2d的信息量多很多,這是一個違背轉換原理的轉換,無法實現。因為兩者的錄制就不同。
但也可以用一些軟體轉換,用qq影音播放器直接播放,然後按「alt + d」打開3d播放選項,如果是紅藍或者左右格式的就把轉換模式選擇左右疊加如果是上下模式就選上下疊加。然後顯示模式選「普通2d」確定即可了。

Ⅹ 高清播放機能不能把左右格式的3D電影當成2D放

可以,但是你看的必須要是3D藍光原盤才可以,因為藍光原盤都是2D+3D雙版本,智能的播放機都會識別電視是否支持3D,如果支持的話就自動轉入3D播放,不支持的話就會播放2D。現在流行的所謂左右和上下格式的都是基於藍光原盤提取出來的,所以你在看的時候還要手動去調節3D功能。既然你有了3D播放機那就沒必要看RID 3D格式的了,直接看藍光原盤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