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凡達》是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電影,這部電影好在哪裡
《阿凡達》是一部非常完美的電影,看完之後被它的優秀所折服。
3、說到《阿凡達》,我們首先想到的詞就是3D。當然,3D電影在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但在剛開始的時候,《阿凡達》可以說開啟了一個電影的新時代。卡梅隆花了十四年的時間,研究了很多年的3D技術,真正讓人感受到工匠精神。3D電影的出現也給了電影新的發展空間,給觀眾新的視覺體驗,這一切都離不開《阿凡達》的貢獻。還有配樂,電影的經典配樂很吸引人,這部電影很吸引眼球,《阿凡達》中美麗的風景,加上詹姆斯的配樂,留下深刻印象。電影《阿凡達》推出了自己的漂亮特效技術,特別震撼,大眾的眼睛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以上就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經典。這部電影的特效處理非常完美。無論是漂浮的微小生物,還是巨型野獸,它都是如此真實。
❷ 裸眼3D的《阿凡達2》要來了,這次導演卡梅隆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驚喜
阿凡達二究竟有哪些全新故事?
阿凡達第2部不僅會採用裸眼3D技術,同時還會開啟全新的故事。
阿凡達第1部在2008年上映的時候,改寫了整個電影時代。讓3D電影出現在了觀眾的面前,同時也推動了整個電影歷史的發展。然而根據詹姆斯卡梅隆的相關報道表示阿凡達第2部將會在2012年如期和大家見面,作為一部科幻巨制的續作,阿凡達二將會採取全新的故事結構和第1部沒有任何關聯。
綜上所述,阿凡達第2部一定能夠獲得觀眾朋友們的支持,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❸ 《阿凡達2》片長達190分鍾,該系列對科幻電影有哪些開創性的貢獻
《阿凡達2》片長達190分鍾,該系列對科幻電影有如下開創性的貢獻。
一、《阿凡達》系列電影開啟了電影的3D時代
相比於第一部,《阿凡達2》的製作和特效要精細得多,一般的3D電影是30幀,而這部電影採用了48幀RGB激光投影系統,可以在高幀率下輸出高質量的影像,高幀率意味著更清晰,更有沖擊力。
四、更先進的水下拍攝技術
影片中的大多數場景都是在海底進行的,劇組專門設計了一個90萬加侖的容器來模擬各種洋流和海洋活動,這在電影工業的發展歷史上也是少有的。
世界特效行業中公認的三大難題是煙霧、水紋和毛發,卡梅隆對“水”特效的鑽研似乎有格外執念。
❹ 《阿凡達》並非第一部3D電影 阿凡達引領了3D熱潮
現在3D電影已經很普遍了,尤其是各類科幻大片幾乎都是3D電影,它能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帶來更真實直接的觀影感受,而很多人認為第一部3D電影是阿凡達。
阿凡達高票房的意義是什麼?第一部3D電影是什麼?
其實第一部3D電影不是《阿凡達》,因為《阿凡達》是很多人接觸到的第一部3D電影,所以人們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實際上在《阿凡達》之前就已經有多部3D電影,最早要追溯到1922年。
根據《外灘畫報》報道,關於3D電影的最早嘗試,可追溯至19世紀末電影發明之初。當時,英國電影先驅者威廉·弗萊斯·格林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套放映與觀看3D電影的設備。直到1922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部膠片3D黑白電影《愛情的力量》在洛杉磯大使飯店公映,這也是3D電影的第一次商業化運用。但是遺憾的是,隨著二戰的爆發,3D電影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隨著二戰結束後,電視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機,為應對電視普及帶來的沖擊,好萊塢開始大量拍攝寬銀幕史詩片,這也為3D電影贏得了短暫的黃金期。1952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3D電影《非洲歷險記》上映,海報上的宣傳語「獅子坐在你腿上,女郎躺在你懷里!」讓影片票房大賣。哥倫比亞、華納、迪士尼、環球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等公司見狀紛紛加入這股3D潮流。
進入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驚悚、恐怖和情色構成了3D電影的這也招致了外界的批評和質疑,3D電影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泡沫期由此產生,3D技術的發展遇到瓶頸,一度被人短暫遺忘,
1996年。導演卡梅隆對3D電影進一步的探索,當年,他為《終結者2》製作了一部迷你版的3D續集。這部影片時長12分鍾,耗資6000萬美元,被用在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內播放。雖然當初拍攝時使用的是兩台連在一起的笨重攝像機——整個裝置就像一台450磅重的洗衣機,但他的團隊依靠一套電纜系統,仍完成了若幹革命性的動態鏡頭。
2000年,卡梅隆首次與好萊塢著名攝影師文斯·佩斯取得聯系,隨後兩人開始研發新型3D攝影機,並在次年的3D紀錄片《深淵幽靈》中得以應用。後來,卡梅隆還把該立體攝影系統用於攝制另一部IMAX版3D紀錄片《深海異形》。但是,這項技術當時尚處於搖籃之中,並沒有給觀眾和電影產業帶來多大的改變。。
伴隨數字攝影技術和IMAX放映系統的發展,3D 電影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而卡梅隆在這一時期的立體紀錄片拍攝實踐,使他成為當仁不讓的數字3D先行者與推動者。2004年,華納公司推出動畫大片《極地快車》,並同步發行IMAX 3D版,在全球80多家IMAX影院取得了6000多萬美元票房。次年,迪士尼公司採用杜比2D轉3D技術,推出動畫《四眼天雞》3D版,其票房比2D版高出近4倍。嘗到甜頭的好萊塢隨後推出大量類似的偽3D電影,但其粗糙的畫質也引來巨大爭議。
而此時又是卡梅隆站了出來。《阿凡達》的橫空出世標志著3D電影開始走上高投入、高產出的新道路。2009年也被業內稱為新時期的「3D元年」,立體攝影技術的發展也使3D電影邁入了歷史上第二個黃金期。2010年,借《阿凡達》成功的東風,好萊塢共發行了31部3D電影,這個數字相當於2005年至 2008年間發行的3D電影總量。
《阿凡達》引發了3D熱潮,開創了3D時代。
內地第一部引進的3D電影是08年的《地心歷險記》,當時在內地只有86塊的3D屏幕拿下6800萬的票房,已經是非常厲害!!!
09年的《飛屋環游記》也是3D電影,拿下9000多萬票房,都可以看出當時內地市場對3D電影的認可接受度!
當然,阿凡達降臨後加速了3D屏幕與電影的井噴,讓更多人認識到3D電影。
但你不能因為你認識的第一部3D電影是阿凡達,就認定阿凡達是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啊~
毫無疑問,Imax也是阿凡達帶火的,可見阿凡達對於整個電影界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但內地在05年早早就引進過Imax 3D的電影了,叫《極地特快》。07年的《哈利波特5》也採用了Imax 2D+3D的形式在內地上映。這也是我人生觀看到的第一部Imax電影,當時看完確實感覺很震撼,也讓我早早就非常留意imax這種格式的電影。
❺ 第一部公開放印的3D電影是哪一年片名是什麼
我國1962年第一部3D立體電影是魔術師的奇遇
❻ 卡梅隆要重拍3d版泰坦尼克
在今年的美國聖地亞哥動漫展上,就曾傳出消息說,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正在製作3D立體版《泰坦尼克號》。近日,卡梅隆又對《帝國》雜志談起了此事。從卡梅隆言之鑿鑿的口吻來看,此事相當靠譜。
卡梅隆對《帝國》雜志說:「我們正在製作3D版的《泰坦尼克號》!目前已經完成了90秒的片段,效果很棒,華麗極了!新版很可能明年發行上映。影片是用原片進行的一次3D轉換,而不需要另外再拍攝,因為我們不可能再回到過去了。」此前卡梅隆也承認,如果當年就有數字3D立體電影技術的話,《泰坦尼克號》會直接拍成數字立體電影。現在正在製作中的3D版《泰坦尼克號》彌補了他的這個缺憾。同時,卡梅隆也想把他的《終結者2》製作成3D版,但這個事情顯然還未提上日程。
不過,我們如今看到的3D版的影片還多是動畫類型片,像真人版的3D影片也都是由過去的片源轉制而成,但是派拉蒙公司高層已經表態,在技術成熟的情況下,《變形金剛3》將加入3D大軍,從而讓觀眾親身體驗到機器人變形時的震撼。看來我離真正的3D電影時代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