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電影東京大轟炸完整版mp4下載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東京大轟炸完整版mp4下載

發布時間: 2023-01-29 09:41:36

1. 為什麼搜索不到轟炸東京的電影資源,真是笑話 。珍珠港轟炸都有,我也是醉了。心裡挺不爽的,求給百度雲

這個好像沒有中文字幕,湊合看啊

http://dydh.tv/movie/dongjingshangkongsanshimiao/ 這是另外一個下載,裡面好像有字幕,但你要選CD1 CD2啊

2. 有沒有關於東京大轟炸的電影

估計不會有的,比南京大屠殺都悲慘,幾十萬噸燃燒彈分批次投在東京這樣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可以想像是怎樣的後果。很多中國人可能主觀的認為日本人活該,但是客觀的看待不得不讓人毛骨悚然。這樣的事情想想都可怕,拍成電影那豈不是證明美國沒有人性了嗎。

3. 轟炸東京電影叫什麼名字

轟炸東京電影叫《東京三十秒》。


它是一部 1944 年的美國戰爭電影,由Metro-Goldwyn-Mayer製作。道爾頓·特朗博的劇本改編自泰德·勞森上尉 1943 年的同名書籍。


在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襲擊珍珠港四個月後,勞森是歷史性的杜立特空襲的飛行員,這是美國對日本的第一次報復性空襲。這次突襲是由美國陸軍空軍中校詹姆斯·杜利特爾計劃、領導和命名的在突襲後的第二天晉升為准將兩級。

東京:


東京(日文:東京;平假名:とうきょう;英語:Tokyo),日本首都,位於日本關東平原中部,是面向東京灣的國際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東京狹義上指東京都、舊東京府或東京都區部(舊東京市),亦可泛指東京都市圈。東京是江戶幕府的所在地,江戶在慶應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為東京。

4. 中途島海戰序幕:東京大轟炸,扭轉整場太平洋戰爭

日軍偷襲珍珠港是引爆太平洋戰爭的關鍵,而美國為了報復,派杜立德空襲日本首都東京,也為接下來的中途島海戰揭開了序幕。由於中途島海戰讓美國扭轉了在太平洋戰爭中一開始的劣勢,因此杜立德的空襲其實影響了整個太平洋戰爭的走向與結局。本文將會介紹中途島海戰爆發的背景,讓大家在看這段 歷史 之前,先了解這背後所發生的故事,以增加觀看的樂趣,至於戰爭開始後的高潮迭起,那就留給大家自個細細品味了。

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那一天,也同時揮軍南下,兵分多路進占菲律賓,瘋狂攻打馬來西亞、新加坡、與當時仍屬於荷蘭殖民地的印尼,並在接下來繼續進軍新幾內亞與鄰近的島嶼,在1942年2月底時,日軍已經來到了澳洲的大門口。這時日本面臨了接下來的戰略選擇:其一是英國、澳洲、美國、荷蘭等國所組成的海上艦隊,雖然一路向西退到了印度洋上,暫時進入斯里蘭卡整補,但很有可能會卷土重來。因此進一步追擊並殲滅這支在印度洋上的艦隊,以保護日本新佔領的印尼、馬來西亞等地,阻止盟軍從印度洋上發動反擊,就成了日軍的第一個選項。

但與印尼只有一水之隔的澳大利亞,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也很有可能成為美軍反攻的基地,因此威脅也很大。而位於澳洲北方的新幾內亞,是進攻澳洲的重要門戶,當時的新幾內亞分為西部的荷屬新幾內亞與東部的澳屬新幾內亞,日軍當時已佔領屬於荷屬印尼的新幾內亞西部,所以計劃在島上繼續向東推進,佔領澳屬新幾內亞東南方最重要的莫爾斯比港,同時也在海上佔領澳洲東北方的斐濟、薩摩亞等島嶼,切斷美國對澳洲的支援,這樣就能解除澳洲的威脅,甚至進一步佔領部分的澳洲,這是日軍的第二個選項。

而第三個選項,則是當時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指揮官山本五十六一直認為擒賊要先擒王,澳洲威脅的關鍵還是在於美國的軍事支持,印度洋上以英國海軍為首的艦隊,仍然可以繼續作戰,也是因為有美國的後勤支援,因此美國才是問題的關鍵。而且 山本五十六也一直很懊悔,在偷襲珍珠港時未能一舉消滅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所以他擬定的作戰計劃,是直接攻擊夏威夷,不止可以一舉翦除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最重要基地,殲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還能立刻威脅到美國西岸,那澳洲的威脅不戰自解,美國也將無力繼續支援遠在印度洋上的盟軍艦隊。

山本五十六的理論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卻遭到日本海軍部的嚴厲反對。原因在於日軍在短時間內急速擴張,佔領大半整個東南亞,兵力吃緊,要再越過半個太平洋攻擊夏威夷,實在是力有未逮,而且就算成功佔領了夏威夷,美軍也一定會全力反攻,以解除本土西岸之危,日軍要守住距離日本這么遙遠的夏威夷,實在非常困難。同時是否能一舉殲滅美國海軍與其航空母艦,也沒有十分的把握,因此這個計劃被視為太過冒險而遭擱置。特別是陸軍極為反對山本五十六的計劃,反而支持先解除澳洲與印度洋的威脅,以確保陸軍在東南亞的作戰部隊可以獲得安全的海上運補航線。

當時日本最後決定的折中作戰計劃,是先空襲印度洋上的盟軍艦隊,同時准備進攻斐濟與薩摩亞,等成功削弱來自印度洋上的可能威脅後,再全力進攻澳屬新幾內亞、斐濟與薩摩亞,如此一來即可切斷美國的軍事援助,圍困澳洲,解除威脅,甚至再出兵佔領部分的澳洲。因此在三月底,日軍的航空母艦艦隊先進入印度洋,並大舉在孟加拉灣與斯里蘭卡空襲盟軍艦隊,直到4月10日為止,獲得極為豐碩的戰果。 日軍的航空母艦發揮了空中優勢,令英軍毫無還手之力, 日軍擊沉了包括一艘航空母艦與兩艘巡洋艦在內的幾十艘艦艇,這也讓英國誤判日軍的下一步很可能是佔領斯里蘭卡,而放棄反擊計劃,全力加強斯里蘭卡的防禦。

上圖:英國的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在印度洋遭到日軍航母艦載機的空襲,正在沉沒。

但日軍所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杜立德所率領的攻擊艦隊,此時也正朝著日本的方向前進, 美軍計劃利用陸軍的B-25轟炸機冒險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利用B-25航程較長的優勢,從海上對東京展開空襲。而很明顯這場空襲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最主要是要展現美國反擊的意志。但是美國軍方與杜立德都沒有想到,這場空襲將改變日軍的戰略方向。

上圖:杜立德空襲時,正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B-25轟炸機。

因為4月18日的空襲,美軍的轟炸機在日本皇宮附近投彈,大大震撼了日軍高層,他們認為沒有辦法保護皇居,是軍方的奇恥大辱,因此如何防止美軍繼續發動類似的攻擊,就成為了日本海軍的第一要務。

日本人必須保衛本土,並力圖盡快解決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在印度洋的日軍航母艦隊被迅速召回,准備決戰中途島。

山本五十六的計劃也因此敗部復活,只是計劃中攻擊夏威夷部分仍然被視為太過行險,因此改為攻擊中途島,一來為日軍取得前進作戰基地,以防止美軍的偷襲;二來打算誘使美國的航空母艦艦隊參戰,一舉殲滅美軍在太平洋上的航空兵力。只是日本海軍仍然不願意完全放棄原先的計劃,妥協的結果就是部分航空母艦在發動中途島作戰之前,先南下支援攻擊摩比斯港、圍困澳洲的攻勢,同時在發動中途島作戰時也將一並攻擊更北方的伊留申群島,以作為牽制性佯攻。這個修正版的作戰計劃很快地得到批准。

上圖:日本最後定案的作戰計劃是先佯攻阿留申群島,但主力則偷襲中途島。

但日軍所沒想到的是,南下支援攻擊摩比斯港的翔鶴號、瑞鶴號兩艘航空母艦,在珊瑚海海戰中一艘遭到重創,另一艘則損失了大半艦載機,都沒有辦法參加接下來的中途島海戰,這讓日本海軍可以運用的航空母艦減少了三分之一。這場中途島海戰的前哨戰珊瑚海海戰,美軍雖然在戰果上處於劣勢,一艘航空母艦列剋星頓號遭到擊沉,另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受到重創,但不止先阻止了日軍取得攻擊澳洲的重要跳板莫爾斯比港,又為接下來的中途島海戰埋下了致勝的先機,是典型在戰術上失利,但在戰略上勝利的戰役。

而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日軍的密碼早已被美軍所破解,美國在開戰前就確定日軍將會偷襲中途島,因此先布下了陷阱,連在珊瑚島海戰中遭到重創的約克城號,也在緊急入塢搶修數日後,立刻重新投入戰場。

如果單純來看珊瑚海海戰,是日軍小勝,但如果將珊瑚海海戰與中途島海戰放在一起看,美軍則是大勝。

日軍投入珊瑚海戰,是嚴重的戰略錯誤。日本已經准備在中途島與美軍決戰,不應該分散航母艦隊,參加珊瑚海戰,結果被美軍各個擊破。但日軍又不太看重珊瑚海戰,所以未能派出優勢艦隊,以確保取勝,日軍的分兵,實為敗筆。 當時的日軍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被短暫的勝利或優勢沖昏了頭腦,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失誤。

因此珊瑚海海戰被視為是一場典型的「戰術上失敗,但戰略上獲勝」的戰役。美軍在這場戰役中的損失較日軍高,卻換來了最為重要的戰略契機,而扭轉了整場太平洋戰爭。

若您對太平洋戰爭還意猶未盡,想了解這場海戰的前後,可以去觀看《太平洋戰爭三部曲》,這套書深入解讀太平洋戰爭,更細致地描寫了珊瑚海和中途島兩場戰役。讀完很是感慨,戰爭真是一種理性和狂熱並行不悖的可怕實踐,永遠不要放鬆對日本好戰分子的警惕

5. 這是哪部電影關於美國轟炸東京的

是《東京大轟炸》,而《珍珠港》則是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影片!

6. 史上最強轟炸現場 東京大轟炸(傷亡50萬人超核彈轟炸)

人類歷史上總共發生了兩次世界性的大戰,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范圍最廣、傷亡最為慘烈,二戰後期,美國為了促使日本盡快投降,而對日本首都東京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轟炸,史稱“東京大轟炸”,共造成約50萬人的傷亡。

史上最強轟炸現場——東京大轟炸

東京大轟炸主要是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對日本東京兩次大規模轟炸。因為指揮這次轟炸的美軍指揮官叫柯蒂斯·李梅少將,所以又稱“李梅火攻”。這場大轟炸,所造成的傷亡,甚至超過了後來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所造成的傷亡,所以有人推測,它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空襲。

1945年3月9日晚上,美軍的334架B一29戰略轟炸機乘著夜色的掩護,從美軍關島基地出發直撲東京,隨後就開始了輪番地毯式轟炸,為了提高轟炸的准確性,美指揮官還要求轟炸機,降低飛行高度。

在轟炸中美軍使用了燃燒彈,為了攜帶更多的燃燒彈,美軍機甚至拆除了槍炮炮塔,在短短的幾小時內,美軍共投下2000餘噸燃燒彈了,整個東京瞬間變成火海,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為平地,摧毀了東京63%的商業區和20%的工業區。

3月10日美軍再派出334架B-29轟炸機,從馬利亞納群島出發,並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轟炸,這次轟炸使得26.7萬幢建築物付之一炬,超9萬人因此喪生,另有10萬人被燒成重傷,100萬人無家可歸。

1945年5月26日,500架B一29美軍轟炸機再次達到日本東京上空,再東京北部和西部居民區投下4000噸燃燒彈,造成的傷亡人數和被毀的建築物已經無法統計,轟炸過後,整個東京已經變成了一座“死城”。

東京大轟炸結束幾個月之後,日本宣布投降,東京大轟炸中,其中大部分是日本平民,所以戰後人們對於這場轟炸至今依然有爭議,不過不光日本遭受過大轟炸,二戰時期的中國,也遭受而來日軍的大轟炸,最為著名的就是重慶大轟炸,死傷也是不計其數。

重慶大轟炸:傷亡16萬人

在中國的抗戰期間,從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軍對當時中國戰時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多的轟炸戰略,據相關統計信息,在此期間日軍一共對重慶實施了近2百多次的空襲,共出動9千多架飛機,投彈數量在一萬枚以上,死於轟炸的重慶人民數量達上萬人,萬余

7. 東京大轟炸日軍痛哭 揭秘1945東京大轟炸

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資料統計,從1944年到1945年8月15日,美國空軍總共出動了5.2萬架次轟炸機針對日本本體實施戰略轟炸,空襲了日本境內98座城市。其中有些城市被毀40%-60%,基本上已經是成為了一片廢墟。根據戰後美國發表的戰略轟炸調查報告稱,對日本最後9個月的戰略轟炸,造成平民傷亡80.6萬人,其中死33萬人(包括原子彈轟炸在內)。
為報復日本,第一次空襲東京
二戰初期日本氣焰非常囂張,特別是偷襲珍珠港成功以後,日本席捲了南太平洋,征服了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東印度群島等地。此時盟軍節節敗退,日本掌握太平洋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初步實現自己大東亞共榮圈的夢想。在此期間,美國為了報復日本,決定對東京進行轟炸,以打擊日本的士氣。

由於殘存的海軍基地距離日本本土太遠,只能利用海軍航空母艦靠近日本,然後利用海軍艦載機進行轟炸。當時日本在本土800公里以外有雷達艇巡邏,因此空襲飛機必須在880公里以外起飛。對於當時的艦載機來說,往返航程太遠,並且航母等待空襲飛機的返回過於危險。因此,美國最終採用遠程轟炸機,並且這些飛機在完成對東京的轟炸以後直接向西飛到大陸機場進行降落。

美軍任命杜立特中校擔任轟戰機的指揮官,因而這次轟炸被稱為"杜立特空襲"。第一次轟炸東京是1942年4月18日,一共16個機組,他們駕駛B-25轟戰機。12點30分,當他們來到東京上空的時候,在東京中心廣場上,剛剛結束防空演習的日本民眾還以為是演習。直到炸彈落下,他們才知道真正的戰爭已經來臨。這次空襲主要意義還是震動日本民眾,其本身所造成的破壞有限。在完成任務以後,絕大部分的人都平安的抵達了中國大陸,15個機組中共有75人,其中3人陣亡,8人被俘虜,64人被中國軍民救助起來。

這活下來的64個人又參與了後續的戰爭,共有11人死亡,其中4人是死在了中國戰場。被俘虜的8個人,有三人被日本人判處了死刑,剩下5人之中一人被虐待致死,最後的4個人經歷了三年半的煎熬,最終活了下來。

唯一沒有到中國大陸的是8號機,由於當時飛機沒油了,並且飛機上的機槍塔也失效了。所以他們只能選擇北上飛到蘇聯的海參崴。後來這個5個美國人也平安的回到了美國。

中國軍民救助了這些美國飛行員,因而引起了日軍的報復。更重要的是這是日本第一次遭受轟炸,對國民的信心打擊很大。所以日本發動了浙贛戰役,破壞了麗水、玉山、衢州等地的機場。整個戰役持續了4個月,中國軍民有25萬人被殺。
美國空軍對日本本土進行持續戰略轟炸
隨著戰爭的進行,日本開始走下坡路了,等到1944年的時候,美國完全獲得了制海權和制空權,因此美國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的轟炸已經成為可能。1944年到1945年,美國利用B-29對日本進行了無數次的轟炸,但是效果不好。原因在於美國人以對付德國人的思路來對付日本人。因為德國工業區集中,轟炸效果非常明顯,但是日本工業區分散,很難徹底摧毀他的軍工企業。

直到李梅開始指揮對日本的轟炸。他發現日本多是木質結構的房屋,因此他決定採用燃燒彈進行火攻,這便是非常有名的火燒東京。
這一期間美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4年6月到1944年10月。美國空軍第20轟炸機聯隊的68架B-29飛機,從成都機場出發,轟炸日本九州鋼鐵廠,其後又對長崎、佐世保等工業區進行轟炸。這一階段的轟炸持續5個月,共計出動22次,投彈萬余噸,不過效果並不好。

第二階段:1944年11月到1945年2月。美國空軍第21轟炸機聯隊的111架B-29飛機對東京進行轟炸。隨後,他們的轟炸范圍擴大到大阪、神戶、名古屋等地。由於缺乏戰斗機護航,轟炸機損失很大。不過好消息就是由於採用低空面積燃燒彈轟炸,效果非常好。

第三階段:1945年3月到1945年8月。美國空軍334架B-29轟炸機夜襲東京,投擲大量燃燒彈,使得東京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隨後,他們又對大阪、名古屋等地投擲燃燒彈。

美國空軍對日本的戰略轟炸歷時14個月,對日本本土共投彈16.08萬噸。其中主要轟炸行動集中在後9個月,特別是李梅倡導的用燃燒彈進行轟炸,取得了明顯成效。根據日本內務省的調查,轟炸共造成傷亡554350人,毀壞房屋244萬棟,800萬人無家可歸。日本的工業在轟炸中遭到重大破壞,電力和煉油工業生產能力分別下降70%和83%,飛機工業下降60%,飛機產量從1944年的月平均2341架下降到1945年8月的200架。其它工業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國民經濟瀕臨崩潰。不管怎樣李梅的大轟炸威力比原子彈造成的傷害還大!

以東京為例。1945年3月10日,334架美軍B-29轟戰機對東京投下了2000噸的燃燒彈,導致了10萬人死亡(日本人的數據是30萬人),100萬人無家可歸,這是二戰中最為慘重的空襲。燃燒彈爆炸引發的大火,飛機在250公里以外的太平洋上依然可以看到。整個東京可以說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只有大型的堅固建築未受破壞。大火過後,日本政府調動了大量人力,花了25天時間才把燒焦的屍體清除完畢。

美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無益加速了戰爭的進程,特別是火攻東京,"這次空襲動搖了整個國家的基礎"。美軍鮑爾將軍這樣評價火攻東京,"它不比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的效果差。"

8. 東京大轟炸:比原子彈都殘酷的轟炸,一夜之間10萬人葬身火海

「東京大轟炸」一般是指二戰期間,美軍對日本東京的系列轟炸行動,主要指分別發生在1945年3月、5月的兩次大規模轟炸行動。由於主要轟炸將領為美國柯蒂斯·李梅少將,我們通常又該轟炸行動稱之為「李梅火攻」。

「東京大轟炸」可謂是戰爭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轟炸戰略之作,也是非核武器攻擊中最具破壞性的空襲行動,它給日本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加快了日本帝國主義頹敗的速度。

只是不知道當這次空襲行動過後,日軍的高層將領們是否會後悔,1941年不惜冒險一擲,炸掉美國珍珠港,將美國捲入二戰中的行為。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軍致力於報復日本「突襲珍珠港」的轟炸事件,希望能夠駕著飛機前往日本,讓他們也體驗一下家被炸的感覺,但真到實施報復行動的時候,除了1941年派出B-15象徵性轟炸後,美軍因為技術和地緣條件的限制,再也沒能繼續對其進行戰略轟炸。不過這一狀況在1943年B-29服役後,得到了改善。

B-29轟炸,二戰期間被譽為「超級空中堡壘」,是由美國波音公司於1940年開始研製的,其航程可達6千多公里,載重約為9噸。1942年9月21日首飛後,經過多次調整開始進入軍隊服役,B-29轟炸機是當時戰場上最大型的飛機,擅長執行戰略轟炸和遠程轟炸,其中運用的先進技術,還令它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完成反潛、偵察和空中加油的任務。

1944年6月15 日,收到貨的美空軍,迫不及待地派遣了68架B-29,從中國成都出發,前往日本,報復轟炸日本九州島的八幡鋼鐵廠。不過最終由於距離太遠、攜帶彈量較少、以及中途飛機故障等原因,這次攻擊並沒有達到報復的要求,因此美軍不得不轉變思路,改變對日本的報復行動。

1944年3月11日,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向羅斯福提出,美軍可以首先攻佔日本的馬里亞納群島,打破日本的「絕對國防圈」,之後再將針對日本的轟炸隊,調配到據日本本土較近的島嶼上,籌備大規模的對日轟炸。

這里提一嘴「絕對國防圈」,它相當與一個以日本為圓心,半徑約2000多公里的圓形邊防線,其中包括沿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新幾內亞群島西部。而尼米茲上將的提議,就是向馬里亞納群島實施兩棲作戰、佔領群島,將日本全部的領土,覆蓋在B-29可轟炸范圍內。

「馬里亞納群島」計劃得到羅斯福的認可後,美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達成了與計劃相符的結果。1944年10月,在尼米茲將軍的指揮下,第73轟炸機連隊成功駐入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東京大轟炸」就此拉開序幕。

1944年11月24日,88架轟炸機從基地前往東京,准備在白天進行一次精準式轟炸,檢驗一下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的成果。飛機到達目的地後,在一萬米的高空中進行了投彈,但因當天多雲霧,派出的88架轟炸機,只有30架左右找到了目標,而且這些找到目標的轟炸機,還因為視線的原因,任務精準度只達到了原定計劃中的10%。而日本在這次轟炸行動中,只有一個飛機製造廠受到了極小的傷害!

雖然獨特地理環境和工業模式,令日本避免了此次轟炸的可能會造成的損失,但是該來的終究會來。1945年1月,李梅被任命為第二十一轟炸機部隊司令後,日本東京就此迎來了空襲的噩夢。李梅是個轟炸狂人,是暴力征服堅定不移的信仰者,二戰期間,他就是美國戰略轟炸思想的信奉者與實踐者。

但客觀地說,上任之初,李梅的轟炸行動並不成功。李梅在接到轟炸東京的任務後,並沒有意識到天氣、區域文化對行動的影響,依舊採取了歐洲戰場上最常見的轟炸模式,進行試驗性轟炸計劃。所以,在面臨日本高空時速達到300h/m的氣流時,他指揮的機群失敗了,被派去執行試驗轟炸計劃的空軍,遭到了不小的損失,他們不僅沒有達成目標,還被有轟炸經驗的日軍用迫擊炮給打了。

2月19日,經過深思熟慮後,李梅又向第20航空軍的指揮部發出了「將試驗性燃燒彈空襲,提到優先位置」的命令。經過多方資料對比後,他認為日本的城市不同於德國的磚石建築,而是多木製建築,被炮彈轟炸後,其城市損傷程度遠不如德國;木製建築易起火,如果用燃燒彈進攻,可以更快地擴大戰果。

2月23日,根據日本資料實況,美軍開始了首次大規模的燃燒彈攻勢力。在李梅的指揮下,當天晚上,174架滿載的B-29轟炸機,在東京拋下大量凝固汽油彈,將東京約2.56平方千米大的地區給燒了個干凈。這次實驗性轟炸的成功,堅定了李梅施大規模夜間火攻的決心,為他開啟「燒烤大師」之路打下了基礎。

實驗性轟炸後,李梅對局勢進行了重新評估,結合首次火攻擊計劃制定了新的戰術。首先,在李梅的要求下,空軍拆除了轟炸機上所有炮彈和彈葯,只留下尾機槍手應對敵國飛機,然後將騰出來的地方裝載成燃燒彈。其次是,在今後的行動盡量低空夜間行動,因為這樣既降低了進攻的損傷,又提高了打擊的精準度。最後李梅還要求,空襲時解散編隊,進行單獨轟炸,防止燃燒彈對本國機群的傷害。

3月9日晚,美國乘著夜色派出了出334架B-29轟炸機,直撲東京。10日凌晨15分,美軍兩架導航機率先到達東京,他們先是按照計劃,在預定目標區——下町地區投下照明彈,為後面的轟炸機指引方向,接著投下了燃燒彈,為B-29指定轟炸目標。隨後,得到信號的B-29迅速擺好進攻的架勢,採取輪番地毯式轟炸和低空貼面的手段,在東京投下了2000餘噸燃燒彈。

這些燃燒彈中不僅包含固體汽油彈,還包含了易燃的白磷彈,這些裝備,可以說剛好是日本建築的剋星。或許是戰場上壞事干多了,美軍進行燃料彈轟炸的時候,東京颳起了大火,在風力的加持下,一陣陣火浪極為迅速地擴散開來。

當天晚上的大火,誇張來說完全是照亮了半邊天。面對如此大火,不到萬人的消防隊伍迅速崩潰失去作用,身處其中的居民為活命,只能瘋狂地找水塘。剛開始的時候還好,等火勢徹底蔓延起來後,水塘成為了大火中奪人性命的鍋爐,據說,由於溫度過高,部分鋼鐵製品都出現了融化的現象。

拋去道德來講,這場轟炸可以說是李梅指揮轟炸行動中最亮眼的成果,它將東京市中心約41平方公里的建築夷為平地,將計劃中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被摧毀,據記載,這次行動後導致100萬東京居民無家可歸,83793人被燒死,10萬人被燒傷或嗆傷。

由於美軍事先攻擊了該地的軍隊,且日軍缺少夜間對空能力,在轟炸後開始後,日本幾乎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在美軍低空執行任務時,日軍那一通亂打的「王八拳」,也只給美軍帶去了9架被擊落、5架迫降、42架輕微受損的傷害。火攻東京不到30小時,嘗到甜頭的李梅派出317架轟炸機,又夜襲了名古屋,不久之後,大阪也淪陷在火海之中。但很顯然,美軍的轟炸目標亦或是報復目標,主要還是東京。

5月9日夜間,300多架B-29轟炸機,每架帶著6噸重的「禮物」再次看望東京。這次行動同上次一樣,只是這次被燒毀的面積更大,約有56平方公里的建築被點燃,這次轟炸後的大火足足燃燒了四天!5月25日,或許是美國認為大仇已報,該為「珍珠港」事件作一個了結了。當天,在李梅的指揮下,美軍又出動了500架B-29進行了最後一次的「掃尾轟炸」,即向北部、西部居民區投下4000噸燃燒彈,將完好的建築徹底毀去。第三次轟炸結束後,東京徹底淪為「死城」。

當時日本的工業大多數集中在大中城市,而美軍為了打擊報復,主要轟炸的地方也是這些地方,所以等美國轟炸行動過後,日本的工業生產也開始飛速下滑。據記載,日本飛機生產下降了60%~70%,石油產能被破壞了80%,主要的兵工廠被轟炸後,被毀面全部達到了70%以上,最嚴重的大阪工廠更是高達96%。在轟炸後日本的同時,美軍也不忘對其進行封鎖,將他們對外的運輸通道全部切斷,後來,對這項舉措還美其名曰「飢餓戰」。

現今,戰爭已過去良久,部分人對美國「東京大轟炸」行動開始出現不同的看法,站在不一樣的 歷史 節點上,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確實正常;不過,還請明白「東京大轟炸」,對遏止日本「一億玉碎計劃」是有積極作用的,而且它也是日軍開始考慮停戰的原因之一。

9. 東京大轟炸的電影哪能看

《大轟炸》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 n1tj

《大轟炸》是由蕭鋒執導,劉燁、布魯斯·威利斯、宋承憲、范偉、馬蘇、張鈞甯、張帆、陳偉霆、車永莉、吳剛、馮遠征、耿樂、澀谷天馬、謝霆鋒等聯袂出演的戰爭歷史片。2018年10月26日,該片在美國以網路上線的形式上映。該片講述了1938年2月到1944年12月,日本侵略者對重慶實施了六年零十個月的無差別轟炸期間,重慶市民向死而生、樂觀堅強的抵抗精神以及年輕的中國飛行員與日本航空兵展開殊死激戰,保家衛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