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大聰看電影文章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大聰看電影文章

發布時間: 2023-01-25 22:42:51

Ⅰ 小丑希斯萊傑(傑昆菲尼克斯和希斯萊傑哪個更好)

心心念念期待已久的《小丑》,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你們知道《小丑》上映瘋狂到什麼程度嗎,在美國部分院線因為擔心重演當初《黑暗騎士》的槍擊事件,因此選擇不放映這部電影。

在全球很多上映的國家和城市,上映《小丑》的時候加強了安保,甚至院線附近還增派了警察巡邏。

我所在的電影院,其中有一個人帶著小丑面具去觀影,就被檢票員和保安反復問話,最後同意他帶著面具進場,但不能戴在臉上。

所以你們知道《小丑》的邪惡魅力的深淵有多深了嗎。

咱們先聊聊觀感吧,放心觀看還沒到劇透。

我得承認這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電影,太壓抑太黑暗太墮落,確定這只是N16的電影嗎?!

不過我這里指的不喜歡,就像我不喜歡恐怖類型電影一樣(因為害怕),但不代表我對這類型的電影有任何的偏見,相反,我非常認可《小丑》這部作品。

所以我也得承認不管從導演風格,攝影鏡頭語言,演員表演,劇本故事編織上,《小丑》都是一部藝術品,值得在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

我喜歡影片所塑造的小丑角色,正如導演之前說過的,這是一部角色研究方向的電影,帶有實驗性,如今威尼斯電影節頒給《小丑》最佳影片,證明了影片小丑角色實驗的成功,也證明了電影的品質。

不過,目前隨著影片的公映,爭議也越來越大,這種爭議並不是單純的審美隔離,因為大家都承認《小丑》影片本身的藝術質感,只是在價值觀上,《小丑》給出了非常模糊的界定。

這正如影片中亞瑟的一句台詞:「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來定義的。」

這句話對應真實而現實世界,影射我們現在的所謂的價值觀,只是一種定義而已,什麼是值得推崇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都是我們文明社會說了算,但價值觀這種東西,它真的存在嗎?!

所以《小丑》用極為負面的價值觀挑戰現今社會,那就是 如果一部電影能真的影響現實,那麼文明社會該有多脆弱。

這也正是《小丑》讓很多人都覺得危險的地方,因為影片充滿暴力藝術的魅力,小丑角色又被傑昆菲尼克斯演得絲絲入扣,別說他本人入戲太深了,就連作為觀眾的我全程看著他的表演,都被他的邪惡嚇得倒吸冷氣。

關於表演,傑昆.菲尼克斯這次融入「體驗派」表演方式,但又巧妙滲透進一些自我創造的「表現派」演技,讓人看得十分上癮。

體驗派最大的特色,就是「真聽真看真感受」,菲尼克斯把自己虐成病態的皮包骨頭,眼窩深深凹下去的無光神態,走起路來就像腳上拷了沉重的鉛球,都能時時讓觀眾體驗到亞瑟沉重掙扎的宿命。

而在強調模仿的「表現派」上,菲尼克斯在表演失常或瘋癲狀態時,又滲透進對卓別林一些誇張舞姿的致敬,更能讓人體會喜劇和悲劇之間互相穿透的張力。因為卓別林大師的很多代表作品,內核其實就是悲劇。

傑昆.菲尼克斯入魔級的表演,伴隨著低沉呻吟般的大提琴電影原聲配樂,在好幾場殘忍的暴力戲中,真實到我都不忍直視,甚至讓人造成有些反胃和反感,當然在這里完全是對菲尼克斯表演的褒義贊美,他完全把靈魂交給了角色,給觀眾體驗了什麼叫病入骨髓的精神病患者。

在此也先解答大家最好奇的問題之一, 傑昆.菲尼克斯和希斯萊傑的小丑,到底哪個更出色。

我相信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蘇菲的選擇,菲尼克斯和希斯萊傑為了演好小丑,都以非正常人的苦難方式進入角色的精神世界。

菲尼克斯更多展現了亞瑟成為小丑之前的掙扎和壓抑,而希斯萊傑版本因為小丑已是完成時,所以更多展現了小丑對世界的宣洩和對抗。

從觀賞性娛樂的角度來說,希斯萊傑版本的小丑,復仇之火已經在心中燃燒已久,

所以希斯萊傑的表演會更直接和狂躁,帶來的沖擊力也會更強。

從角色豐富層面上來看,畢竟菲尼克斯是絕對主角,所以小丑角色看起來更細膩立體,也有更多角度的表演空間。

應該這么說,《小丑》和《黑暗騎士》的小丑,處在兩個不同表演的舞台,《小丑》舞台更廣也更有下沉空間,而《黑暗騎士》舞台雖小,但希斯萊傑的舞姿更為劇烈。

在DC漫改道路上,《黑暗騎士》雖然是屬於諾蘭版的蝙蝠俠三部曲,但還是比較基於漫畫的故事原版去改編的。

而《小丑》可以說是DC影業的第一次如此脫離漫畫,等於在大熒幕重新定義了小丑的起源,如果你是DC漫畫的忠實讀者,放心,你看《小丑》時,依然還是能有巨大驚喜感的。

而且因為DC漫畫的小丑幾乎都是完成時,所以希斯萊傑版本的小丑,和漫畫版更為接近,而菲尼克斯版本的,則更具實驗性和獨立性,也和漫畫版本基本不沾邊。

《小丑》在蝙蝠俠的身世和小丑的關繫上,都做了自己特立獨行的改編,讓人為之一嘆,又讓人浮想聯翩,影片中很多謎團留在了電影之外,給到觀眾很多的解讀空間。

關注《大聰看電影》,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Ⅱ 開啟第一個篇章

下定決心乾的事情有很多,不過很多沒有堅持下來,此刻只是想記錄下,並且以後還可以看到我所思考的一些事情,感謝。

1.讀書  讀書使我成長,可以讓我了解更多,但從沒寫過評論。。讀書,寫書評,寫感悟,都是好的。看電影,寫影評,應該也是好的吧。

2.最近在看什麼書  我們三, 月亮與六便士 , 追風箏的人 。。。 希望以後也可以寫書評。

不過得了解成語,了解名言 ,不妄用 , 遭人黑。

張愛玲有一句」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本身這句話並無多少抒情成分。

結合原文,創作背景其實是張愛玲當時要出一本散文集,收錄了許多耗時漫長的作品,有的是經過三十餘年珍藏修改後才問世的,於是她在發表時,表達自己對於寫作的熱情,表示自己甘於一遍遍改寫,才有這句:」一點都不覺得這其間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明晰了這樣的語境,誤讀誤用就顯得可笑。

3.大聰看電影 ,細說不胡說。

4.對自己要有清晰地定位,對以後怎麼發展也要有一定的規劃,並朝這個方向努力,加油,跟親愛的他!

Ⅲ 怎麼評價電影《勇敢者的游戲》

影片跳脫以前的真人進入游戲的設定,而是讓現實的人直接變成游戲的人物角色,承擔游戲角色的所有優缺點,以及樣貌和性別。

不管你承不承認,人都是有懷舊情節的,你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經歷了怎樣的人生。

影片跳脫以前的真人進入游戲的設定,而是讓現實的人直接變成游戲的人物角色,承擔游戲角色的所有優缺點,以及樣貌和性別。

Ⅳ 進擊的巨人第四季part2大結局

昨晚看完了進擊的巨人第四季Part2,本以為這是大結局,沒想到還有完結篇Part3,要等到2023年才能上映。我想起去年看過大聰看電影關於巨人大結局的漫畫解析,於是翻出來再次回味。一看時間,已經過了整整一年了。當時看那期視頻,完全沒看懂,因為劇情一集都沒看過,裡面的內容對我來說全是空白。

不過在看完所有的劇集之後再看解析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對於大結局的腦洞猜想,更讓人浮想聯翩。

艾連發動了地鳴,所有人都變成了無垢巨人,最後只剩下三笠、阿爾敏去阻止艾連。大聰覺得漫畫作者諫山創可能受尼採的哲學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影響比較大,個人深以為意。

有人曾說哲學最無用的學問,因為它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從另一個角度你也可以說,哲學無所不在,它就像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質,無論你是液體還是固體,無論你是糖果還是毒葯,萬事萬物都可以用哲學去理解和解讀。

對我來說,《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無疑是偉大的,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是一部充滿了對歷史、未來反思的作品。我們能從裡面看到人性的貪婪和醜陋,也能看到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台時光機,能讓你回到始祖尤彌爾剛誕生的那個年代,你會阻止巨人的誕生嗎?你會讓一切惡的根源從一開始就消失嗎?如果沒有了惡,自然就沒有了善,你會怎麼選擇呢?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答案。

Ⅳ 《小丑》觀後感:2019年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

JOKER

《小丑》

小丑

他,強顏歡笑

他把自己的嘴掰開

想讓自己看上去高興一點

然而虛偽的笑臉之下

是一顆悲傷的淚

-THE FIRST-

《小丑》講述了一位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喜劇演員逐漸扭曲變態成為瘋狂兇殘「小丑」的過程。

這部影片在豆瓣影片中和《教父》,《海上鋼琴師》評分同為9點2。

看過預告片的一些人說無法形容這種震撼,有人看預告片就看了幾十遍。

它在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上映兩周為全球票房之冠。

但有批評者指責該片有美化和同情暴力,反社會之嫌,爭議之大,讓人在思考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吸引人之處?

還有人說沒有傳說的那麼神,甚至以各種方式來反駁它的好。

影片裡面有句話說:

這個世界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來定義的。

一部電影好與不好,每個人評判的標准不同。

我認同從專業的角度來點評,但我以自己的感性與主觀來評價,為什麼有人就認為一定是不對的呢?

看過一網友這樣的評論:

基因裝上子彈,性格瞄準目標,環境扣下扳機!本電影三個方面都清楚交代了。

這部2小時2分鍾的電影看下來,除了淚濕滿衣外,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對人性的思考。

贊同那句: 在雪崩之前,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毫無疑問菲尼克斯的演技是毋庸質疑的,他為了拍這部影片減肥47斤,就是為了表現出營養不良的狀態。

為了練習小丑的笑,瘋狂笑到差點窒息。

但當大部分人在談演技時,有多少人關心電影中那個小丑!那個小丑是這樣的:

他,被人毫無理由地打罵,取笑,鄙視!

他,被自己母親(養母)虐待, 養母親眼看他被養母男友綁起來毆打也置之不理!

他,被自己最信任的好友出賣!

他,被自己崇拜的偶像恥笑!

他,被自認為父親的人拒絕和毆打!

他,嚴重受著精神疾病的困擾卻得不到正確的幫助和治療!

這些絲毫沒有人在意,而所謂親人,朋友,作為旁觀者對這欺凌置若罔聞,痛和恨讓他變成「小丑」。

在他眼中是世界變得越來越瘋狂,而不是他自己。

他,最後殺了他的養母,所謂的好友,地鐵里毆打他的三個人,還有自己最崇拜的人!

於法律而言,他觸犯了法律,他必須被定罪,他的行為不可原諒。

於道德而言,模糊了正邪對立,他是情有可原,甚至思想和行為是可以被原諒的。

-THE SECOND-

有人說反社會傾向的落魄人都很崇拜小丑。

我是不太贊同這種特別主觀的錯誤說法。

就我個人而言,我絲毫不崇拜他,更多的是深感:

上帝只負責關門,真正開窗的人,永遠是自己。但周圍的人卻把這扇窗釘死了。

他不是一個反派。

他甚至不是一個瘋子,他只是把痛展現給這個世界,而這痛只是以毀滅自己的方式。

他以為在絕望的廢墟中找到星光,可那隻不過是點燃心中怒火,並走向黑暗的光!

在他內心之處,善良一直未被泯滅,也曾想好好過生活。

他,努力過:

他認真工作,卻被人暴打。

他有疾病,他按時吃葯,按時去醫生那裡報道,保持微笑,隨身攜帶「 我有病,對不起打擾你們了 」的卡片。

他在公交車上逗小朋友開心,卻被認為騷擾。甚至他拿出自己證明有疾病的卡片,卻還是無事無補。

他照顧有精神疾病的養母,卻被她始終欺騙。

他信奉著偶像的邏輯,夢想是把歡笑帶給世界,可這個世界不需要他的歡笑。

人們只在乎他在地鐵上殺了三個人,沒有人在乎這三個人在地鐵上對一位婦女騷擾,而他此時狂笑症發作,那三個人轉而過來謾罵,侮辱,打罵,他才拿出他朋友給他的那把槍。

他在殺死朋友(所謂的朋友給了他一把槍,讓他隨身帶著。他去給小朋友演出時,槍不慎掉出。他朋友卻在背後出賣他,他被老闆解僱),而謂的好看他時,絲毫沒有關心之意,還在虛偽地說著假話。

但他卻沒有對另一個人下手。

那個人是一位侏儒症患者,也經常被人欺負。

小丑還是把心底里的善給了和他一樣的人。

他在筆記本中寫:「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

( 精神疾病最糟糕的一點就是人們希望你表現得像沒病一樣 )

這個世界真的是善有善報嗎?對於有些人,不是。

-THE THIRD-

希斯萊傑

有人一直認為無人可超希斯萊傑,特別是在他在離世後。

雖然兩者不能比較, 希斯萊傑 在我心中也是無人可替代,但我想此小丑也是在向希斯萊傑致敬。

有人說看完這部電影,除了神作和偉大外,想不出其它詞了。

也有人說,沒有那麼神,就是一部精神病患者被世界拋棄,陰暗的,揭示真實人性的電影。

中國影片《葯神》為什麼能被稱為好片,因為它表現了人性的善,同時也揭發了人性的惡。

《小丑》也是如此。只不過在這部影片中想表現的惡大於想表現的善。

還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我希望我的死比活著更有價值。

多麼絕望的文字,讓我心痛到極點的文字。突然想中島美嘉一首歌《曾經我也想一了百了》!

人生不易,有多少人被精神的病痛折磨,人們不去關心,而是扒開傷口注入鹽。

不問原因,而是將之隔離,用謾罵,用恥笑,用鄙視,讓之更加瘋狂。

有時甚至連美也要摧毀。

比如《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就因為女主長得漂亮,影片中的一些人對她萬般鄙視與折磨。

悲劇是什麼,魯迅說: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文中的小丑笑著說:

我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到頭來是一場喜劇!

那些宮庭劇中女主角的黑化,也是一個例子。

在那個世界,有些人就想安安靜靜地過完此生,可是別人不這么想。

她認為你存在就是一種威脅,就必須要置你於死地。

不妥協的唯一道路就是抗爭。

那些自己認為絕不會做的惡事,此時成了撫慰精神創傷的最佳葯。

誰才是生活中躲在面具後面的人

在你成功時,一些人關注你的成功外,可還有一些人是否定你的成功。

總認為你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靠山,用巴結用卑劣的手段讓自己往上爬。

他們沒看到你的努力,就連你吃過的那些苦,他們也絲毫沒有同情。

如果你認為這僅僅是一部陰暗,壓抑,反抗命運和社會的電影,那你還是沒有看到它真正想表達的。

影片中他所認為的那個心理社工,去母親曾經待過的精神醫院,那個他喜歡的女孩去看他的秀,和在醫院陪伴她,被崇拜的誇贊,都可能是他自己的幻想。

這讓我想到本我和物我上來,就如讀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殘雪老師的作品。

現實與夢境之中,到底我是我,他是他,還是我不是我,他不是他?!

也如電影中小丑所說的: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我,也許我本來就是這樣。

如果非得說為什麼我對這部電影情有獨鍾,我只能說每個人並非天生就是邪惡之人,他曾經是一個跟我們一樣的人,一個孤獨無助、走投無路的善良人。

那些讓他遍體鱗傷的人,才讓他變得鐵石心腸。

拿真心和善良對待他人,得到的卻是拒絕和懷疑。

理想被人踐踏後的絕望和失望。

這和現實是多麼的吻合。

就是在此時,有多少人還是只為了否定我而否定這篇文章,甚至連影片都沒有觀看,就先說不好,只因為我說了好。

可笑嗎?一點不可笑,這就是所謂人性。

你認為我在寫一篇發泄之文?譴責之文?我只想說木心先生的話是對的,讀者是會找作者的,是我的讀者,一定會找到我,懂我。

而且千萬不要小瞧我真正的讀者,他們比我更加明白我寫的。

電影結束,在流下最後一滴淚中,我聽到了小丑的笑......

註:不建議所謂性格開朗,生活幸福感高的人觀看。

一是 有可能你們不能真正感同身受,反而會成為促成別人成為「小丑」的人。 二是 「這個世界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來定義的。

三是 像youtube大聰看電影中所說:什麼是推崇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如果《小丑》用極其負面的價值觀挑戰現今社會,那麼文明社會該有多脆弱。

我是為那些不被理解,那些健康有問題身邊的人不去關心反而去踐踏的,為那些生活中被鄙視被無端欺負的,為那些內心真正善良任可先毀滅自己也不傷害無辜的人的,為那些生活在邊緣的,為那些不是小丑卻被人當為小丑的人...... 而寫,而吶喊!

而我知道這吶喊又起不到什麼作用!就把這吶喊都放進文字中吧。

Ⅵ 怎麼評價電影《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

《猩球崛起3》描述的是從第一部「猿流感」爆發後的15年,人猿的戰爭進入到了最後的決戰時刻。從第二部開始,人類因為病毒爆發,變成了猿類比人類的數量還要多的局面,到了第三部,猿類依然在數量上占據優勢,影片還增加了幾位新角色。

如果想看到各種爆破戰爭場面的觀眾,或許會有些失望,因為辛酸史,很難有人猿恢弘的大戰役場面。但如果深度解析這一場最後的戰役,以及整部電影為什麼會猿類和人類,能一步步走到這樣的境地,會很耐人趣味。

Ⅶ 《金錢世界》何時上映

《金錢世界》於201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2018年3月2日在中國上映 。

《金錢世界》是由美國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發行,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米歇爾·威廉姆斯、馬克·沃爾伯格、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領銜主演的犯罪劇情片。

這部《金錢世界》,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取材自上世紀70年代,震驚世界的一宗世界首富保羅.蓋蒂的孫子蓋蒂三世的綁架案。

保羅.蓋蒂(以下稱老蓋蒂)是誰,他是當時放任型自由資本主義的石油帝國獨裁者,依靠自己敏銳的洞察力,拿到了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之間中立區的石油開采權,從此登上了當時的世界首富,並保持這個地位20年之久。

而另一方面,老蓋蒂又是對親情極為冷漠的男人,而且他對自己的金錢,又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世人都說,上帝對蓋蒂家族,下了惡毒的「坐擁金錢世界,也買不到幸福」的詛咒。

其中一個悲劇就是《金錢世界》綁架案的劇情,導演老雷用了極為老辣,但冷靜的上帝視角的鏡頭語言,陳述了整個綁架案的始末。

影片從兩個脈絡去發展,一個是從老蓋蒂的人物發展線,另一個是他的孫子蓋蒂三世綁架的故事線。

這兩條線相互影響相互交集,觀眾可以把影片看成是緊張刺激的綁架案,也可以從偷窺神秘老蓋蒂怪異性格去觀察。

不得不說,《金錢世界》大聰看得很過癮。一來影片的色調和氛圍被導演老雷渲染得很有風格,二來影片本身人物的傳奇故事,又有著神秘的吸引力。

導演老雷的電影,一向對大人物的刻畫有著君王般的孤傲和犀利。

比如早期的《銀翼殺手》里,復制人雷伊,去拜見上帝般的復制人創造者「泰瑞」博士,他們之間的「父子」悲情氛圍就渲染得很到位。

現在這部《金錢世界》,雖然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但老蓋蒂在現實金錢世界裡,一樣是君王級別一般的人物。

而他與兒孫之間的冷漠和距離,被老雷用相似的手法,如出一轍渲染了濃濃的「君王與後代」的悲情史詩色調。

再來看看影片的故事,《金錢世界》還原了當時綁架案很多真實的細節,讓觀眾不得不驚訝,原來世界真的有這么吝嗇冷血的世界首富。

在當時真實事件里,綁匪綁架蓋蒂三世,要求1700萬美元贖金,但老蓋蒂一分錢都不願意出,並對外媒說:

「我有14個孫子孫女,如果我拿出一分錢,那麼我就會有14個被綁架的孫子孫女。」

說完這些話,老蓋蒂之後也沒有加強安保措施保護他後代的意思。

於是這個綁架周期一拖再拖,甚至一度老蓋蒂認為,這只是他的孫子自己演的一出綁架案,以此來讓他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