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大宣判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大宣判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7-25 06:28:05

A. 槍斃劉青山張子善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槍斃劉青山張子善的電影是《第一大案》。電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偵辦始末為藍本,由河南省紀委、河南省委宣傳部聯合攝制,鄭州報業集團、河南鄭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第一大案》由王力軍、徐文霞擔任影片總策劃,著名編劇邵鈞林擔任藝術總監,沈悅任導演,郭廣平、鄭昊、邢岷山、貢米、洪衛主演,斯琴高娃、陶玉玲、侯勇、曾黎、韓童生、王勁松、王正軍、居文沛、邵峰等實力派演員加盟的院線電影巨作。該片於2015年10月17日於上海開機,11月21日於鄭州殺青。

(1)大宣判電影擴展閱讀

《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偵辦始末為藍本,講述1951年,陳懷邦在反特行動中,挖出了地委書記劉青山的驚天秘密,昔日戰斗英雄成為巨貪,陳懷邦並沒有因舊時情誼而放棄內心所追求的正義,而是選擇了忠誠於黨紀國法,忠誠於人民,終將其送上了人民審判台的故事。

影片取材自真實的歷史事件,主創人員在創作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使影片中每一個細節都是對歷史的真實還原,將歷史性、現實性與藝術性完美的統一起來,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反腐倡廉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第一大案》的上映無疑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在劉青山、張子善案件的刑事判決書里記錄著他們的罪行,1950年到1951年短短一年時間里,劉青山、張子善利用職權,盜用、貪污的錢款總計達171億6272萬元,相當於現今人民幣171萬余元。

B. 男子在死刑執行後又回到被宣判的時間段的一部電影 叫什麼名字

死囚168小時

C. 有哪位高人能夠推薦幾部像《東京審判》類似的,反映審判二戰戰犯的電影

《希望與反抗》。

《希望與反抗》是由馬克·羅斯曼執導,朱麗婭·耶特斯、法比安·亨里奇、傑拉德·亞歷山大·海德、安德列·漢尼克主演的戰爭片,於2005年2月24日在德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索菲·斯庫勒和她的弟弟漢斯因進行反希特勒活動被逮捕,受審直到被宣判死刑的過程。

劇情簡介

1943年春天,納粹德國在斯大林格勒遭到嚴重失敗。與此同時,慕尼黑的「白玫瑰」組織成員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秘密的反希特勒活動。索菲·斯庫勒和她的弟弟漢斯在慕尼黑大學散發傳單的時候遭到逮捕。這段情節過後,影片開始轉由索菲敘述,描述了姐弟倆被捕後受審直到被宣判死刑的過程。

起初索菲假裝無罪,盡力爭取釋放。然而,當得知死刑已經等待著他們,索菲則開始努力保護弟弟和難友們。蓋世太保莫爾對索菲產生了崇敬之情,告訴她只要認罪他可以幫助她,但索菲拒絕了他的建議並義正詞嚴地表達了自己對於正義的看法。

D.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被指侵權案一審宣判,最後的判決結果是什麼

《哪吒之魔童降世》播出以來,就頗受大家的歡迎。而就是這樣一部曠世神作卻被指證抄襲,被指認抄襲的這部作品就是《五維記憶》。可能大家並不是很熟悉這個作品,但是他卻憑借指控《哪吒》抄襲而送上熱搜。在法院審判之後,認為兩部作品並不構成抄襲。網友們也紛紛表示,現在為了蹭熱度什麼都做得出來。

怎麼看待《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

這部影片的票房僅次於《戰狼2》,就更能看出它的成功。無論是他的劇情還有整部作品的畫風來看,在國漫當中都屬於巔峰之作。這次電影的成功,也能夠證明中國動漫確實能夠做出優秀的作品。

E. 有一部電影 美國底特律警察 懲治犯罪 當場宣判 戰警的助手是個女的 可以特異功能 進入人的腦思想

史泰龍的《新特警判官》

F. 一部電影講十一個家長判決一個孩子是否有罪的,全都在一個屋子裡,特別有演技的

可能是 12怒漢:大審判 (2007) 導演: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編劇: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 Aleksandr Novototsky / Vladimir Moiseyenko 主演: 謝爾蓋·馬科韋茨基 /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 謝爾蓋·加爾馬什 / 瓦連京·佳夫特 / 阿列克謝·彼得連科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懸疑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語言: 俄語 / 車臣語 上映日期: 2007-09-20(俄羅斯) 片長: 159分鍾 又名: 十二怒漢大審判 / 十二怒漢 / 12怒漢 / 12 разгневанных мужчин / 12 Angry Men

G. 電影《西虹市首富》被訴侵權案二審宣判,最終的結果如何

《西虹市首富》這部電影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是閆非與彭大魔編劇兼執導,由沈騰、宋芸樺、張一鳴、常遠、張晨光、魏翔等主演的喜劇電影,在2018年一上映就得到了剛發的關注,這部電影還邀請了王力宏的友情出演。

王某對一審結果不服,隨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進行二審宣判, 二審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劇本不管是人物設置,還是故事情節與《布魯斯特的百萬橫財 》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最終維持一審,判定侵權不成立。

這邊要說一下,判斷一部作品是否構成侵權,需要有實質性相似的證據證明,證明作品內容相似度極高,法院根據原告人提供的證據做出最終的判斷。

H. <東京審判>這部電影很不錯!

反日情緒如此高漲的今天,又加上幾乎遺忘了所學過的歷史,我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有時候難免有些困惑。《東京審判》再現了日本投降後,遠東軍事法庭審判 28名甲級戰犯的過程,喚起了我一些記憶,也幫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節的合理性,演員的演技,一部電影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已經可以讓人致敬了。

回來以後網路了一些當時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關於座次的爭取,及法庭上關於皇姑屯、南京大屠殺等訴因的辯論,基本都是真實的,看得人熱血沸騰;影片中另一條線索是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個在戰爭的影響下,命運各有不同,卻都以悲劇收場。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雖然僅僅只有六十年,但當時的一切在時間的這邊慢慢的變淡,很少再有人提及。但用看電影的方式重溫歷史,總能喚醒心裡沉睡的一些東西。戰爭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災難帶來的累累傷痕,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而戰爭的始作俑者雖然被處以極刑,卻無法彌補已經發生的一切,這樣想來,無比悲哀,所慶幸的是我還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雖然一些自由被禁錮著,但起碼的尊嚴還能夠保持。

梅汝傲說的好:「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在影片的開頭,看見日本人拿著酒瓶辱罵著中國人,雖然被槍擊,但他們倒下以後,我們所受的屈辱也並未消失,聯想起最近「流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國民素質受指責新聞,還是老話,只有每個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內事,國家強大了,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可惜,這樣做的人不在多數,所以,多一些《東京審判》這樣的片子,讓更多的人記住歷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評論《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國人必看。為什麼?沖著它的名字,想著它的內容,就足以讓我、讓很多國人涌現出一種莫名的憤恨和愛國的沖動。就在前半個小時,我還在電影院里默默的體會著這部電影。現在,在剛回到家的第一時間,我沒有做任何事,只是打開電腦,開始記錄我的感受和思考。這是值得留下的記憶。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讓我比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時候,幾個主角義憤和激情的演說辭讓我對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親身坐在電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時候,整個過程卻只有一種木漂於水的輕浮感。明知道這些歷史足以讓人的心感到壓抑和刺痛,但是這些歷史的負重卻堵塞在咽喉處,缺少一種毀滅性的打擊力量,讓這些負重瞬間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澱——然而,沒有!!!整個過程中,感受不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主義以及其伴隨的殺戮、血腥給人帶來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國對歷史事件激辯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惡受到懲罰以及和平得以彰顯的快感和激動。

總而言之,缺乏——震撼力。

影片是從中國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將整個庭審過程中的一些節點作為重點,還穿插了中國記者和日本記者之間的戀情,某些日本人的覺悟,某些日本青年對戰爭的曲解、對中國的仇恨心態以及報復行為,日本老兵在戰爭後留下的陰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戰爭中響應國家號召被侮辱後的恐懼等等。

印象比較深的重點情節:一是庭審剛開始時梅汝?H對審判座次的據理力爭;一是兩醉酒日本人被美國司機開槍打死的情景;一是溥儀的作證;一是美國法官對東條英機的盤問,以及東條英機最後死硬承認如果可能還會將侵略戰爭繼續進行的丑惡嘴臉;一是日本老闆娘被子彈打死時的情景;最後是對死刑進行投票的情節。

然而,讓我不太滿意的恰恰就是這些重點情節。這些情節並沒有深化和細膩,無法讓人將感情投入,甚至是我這個滿懷激憤、時刻准備投入情緒的觀眾都無法將感情沉澱下去。整個影片中其實時刻都存在爆發點,況且有劉松仁和曾江這兩個老牌的實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擔心他們無法將這些情緒表達出來。然而,不知是編劇的原因還是導演的原因,這些情緒激動的演員卻在闡述一些空洞的說辭,完全沒有力度。這就好像朝你打過來一個大拳頭,讓你顫抖,讓你恐懼,但是打到身上卻沒有想像得那麼痛。

不知道是否導演的角度太過客觀,卻又極力的想用情緒來煽動觀眾,以至於在影片的拍攝中產生一種情緒上的矛盾。整個影片中貫穿的真實的歷史膠片,以及不斷出現的字幕,使得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讓人有一種被人搔你癢癢但是又無法發笑的難受感覺。似想爆發,卻如鯁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來。

還有一點也存在著失誤,那就是整個情緒的導線都是集中在中國法官身上。中國法官力爭座次問題,中國法官說服大家贊同死刑,似乎整個的審判都是中國人在主導,都是中國人在利用大多數的權力來對日本進行鎮壓和報復。這樣容易誤導觀念,誤導情緒。

在演員方面:首先,溥儀的出場應該是一個爆發點。在這個情節上,應該是讓溥儀用平靜而朴實的語氣訴說讓別人氣憤和窩心的事實,但是溥儀的表現更像是在做秀,有很著跡的偽君子的圓滑和無賴;其次,「小偷」和尚的回憶,情緒激憤是對的,但是他回憶的內容還無法讓別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顫栗,應該換個內容並且繼續細膩;再次,美國律師對東條英機的盤問是很不錯的一個部分,有情緒也有內容;還有就是那個日本辯護律師,讓他的辯護詞更為卑鄙和狡猾一點,也許效果會更好……類似的小角色還有很多,但是都有一個總體上的毛病——沒有細膩和深化,只是粗線條的描繪和表演者的沖動肯定是無法讓人有情感上的共鳴。

不過,這些的表演者實力還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現都比較到位。而且,這些演員從外形到氣質和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比較符合,在選角上沒有太大的參差,可以表揚。

另外,影片的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銜接有不連貫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斷裂的跡象。比如對東條英機審判的那個場景,鏡頭對准了東條英機的頭頂處,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後下一個畫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國律師的臉上,如果從頭頂處往下推進,再緩慢過渡到律師的臉上,效果會很好。不知道導演怎麼會有這么大的疏漏,顯然監制和剪切的工作沒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夠。

總而言之,鄙人認為這部影片原本應該拍得比現在的更精彩,演員的表現總體上還是不錯的,音效也還是有分量的,畫面還算精緻;但是劇本顯然沒有寫到位,該入的不入,該出的倒是出的很開;導演、監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來,真的很平靜,還會有一種很窩囊的感覺。不過,這部影片的意義以及本意還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電影這樣的宣傳手段將歷史的真相揭露到國際社會面前。不過類似作品的後繼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劇本的深度和力度問題,不要再浪費這些優秀的實力演員。

最後,考慮到配音的不真實性,鄙人覺得還是再重看一遍原聲片比較好,也許沒有加工過的聲音會比配音後的更有震撼力。

東京審判,一九四六年五月三日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長達兩年多的國際審判。而今年,這件歷史事件再一次的引發了熱潮,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東京審判》。而在本周二下午,我們學校組織全體師生一起去電影院觀看《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國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那段歷史。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持續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歷時兩年零七個月,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
這部戲的很多鏡頭都讓我難以忘懷。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開頭,是因為法官的座次問題,梅汝敖堅持一定要按日本簽定投降書的順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為這關乎中國的尊嚴,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堅持,這是一個中國法官的堅持,錚錚鐵骨,義正詞嚴,最終,法庭長只能對梅汝敖說:you win……。還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很深:
「中國會因為有你這樣的鬥士而自豪!」
「我不是鬥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
這短短的兩句話讓我震撼,它表達了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自信,讓我為中國有這樣的一個法官而感動。
第二次讓我震撼的是當進入判決階段時,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和一句極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來」,濃重的壓抑,激昂的鬥志充斥了熒屏,一個砰然摔碎的水杯,一個不大的投票箱,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講話,緊揪住了我的心。盡管早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 「NO」「NO」「YES」「NO」「NO」「YES」「NO」,我的心已經開始發涼了,失望,不,絕望已經開始浮現於眼前,11個法官如果按這個頻率出現,中國將沒有任何的機會,「YES」「YES」「YES」「YES」,MY GOD!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有一刻我會喜歡英語。漫天的烏雲突然消散了,心裡別提多敞亮了,真有撥雲見日,花開月明之感。痛快!他又贏得了勝利,他用對戰爭犯的正確判處,告慰了了百萬被屠殺的中國國民的亡魂。
這部電影提醒國人勿忘國恥家恨,真實比好看更重要,在法庭上的論戰的撼人心魄。身體里流著中國鮮血的我,絕不會忘記。就像英達說的那樣:「人家都沒有忘記我們就更不能忘記了。」這部片值得我們銘記心頭,一次次的觀看。

自從千禧年以後,中國電影就沒了骨氣和血性,讓人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悲觀。歷數這些年來的所謂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無極》、都是空洞的卡通式的江湖臆想。《少林足球》、《功夫》則是一種觸景生情的吶喊和宣洩,《卧虎藏龍》、《花樣年華》更不行,華麗的情調只能從單一角度解讀中國的文化,卻不能注入真正的民族精神。

直到今年,《東京審判》的到來讓人看到了一點希望,這是一部真正用心去描述歷史的電影,同時也是代表所有中國人發出的一聲怒吼,絕不能允許日本人要抵毀真相、顛倒黑白!東京審判已經過去整整六十年了,日本右翼份子一直在試圖篡改歷史,抵賴曾經的侵略罪行,修改教科書歪曲侵略真相否認南京大屠殺、為戰爭元兇立靖國神社、厚顏無恥地申請「入常」……面對這樣赤裸裸的反動行為,作為中國人,我們怎能無動於衷?

還好,《東京審判》站了出來捍衛直相,狠狠地抽了日本人一個嘴巴,鐵證如山,面對正義的審判,日本右翼的信口雌黃只能是螞蟻撼樹,徒勞無功。

多年來,日本文藝界一直都不缺少懷有狼子野心的人,《山本五十六》、《啊!海軍》這種明晃晃地為戰爭狂人樹碑立傳的右翼電影並不可怕,我們要警醒的東西還有很多,如當年在東京大審判期間,黑澤明拍攝《我於青春無悔》來表達反動思想,審判結束後又用《羅生門》暗示每個證人都是各執一詞,沒有絕對正確的一方,結尾處更是用偽裝的善良把軍國主義思想寄託在日本下一代的兒童身上,無恥到了極點。

還有在日本組建自衛隊期間,黑澤明又假借《七武士》來為自衛隊搖旗吶喊,七個武士保護村莊的故事用意路人皆知,其間借用大量細節來宣揚護衛隊的精神。其實,黑澤明的大部分影片,如《活人的記錄》、《亂》、《紅鬍子》中都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法西斯傾向,雖然這些影片的藝術成就很高,但是這種為軍國主義甘當走狗的作風不由人不鄙視!

日本另一位反動大導演是小津安二郎,這個曾經入侵中國的三流軍官,負傷回國後絕口不提戰爭的罪惡,以鼓吹社會和諧和家庭美景揚名世界影壇,一生竭力為日本政府粉飾太平。還有拍攝過《壬生義士傳》的瀧田洋二郎和宮崎駿等大師級導演都是軍國主義藝術家的代表。

當時在日本國內,堅持反戰態度的大島諸、今村昌平等導演的影壇地位是低於黑澤明和小津安二郎的,歸根結底,是因為日本政府一直在扶持右翼電影的發展。在那個大師如雲的年代裡,黑澤明在奧斯卡的影響力很大來源於政府的強力支持,而後來的今村昌平能在戛納兩度摘下金棕櫚,憑的就完全是實力了。

日本影人在為軍國主義的重新抬頭在無恥造勢,中國影人絕不能再沉默下去。除了抵制日貨,反對日本入常,我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高群書和他的《東京審判》已經開始行動了,應該不會比《羅生門》拍的更漂亮,也不會比《七武士》的場面更宏大,但是它講的是一件每一個中國人應該知道並牢記的事,我們都應該去認真地看它,愛護它,讓它流傳下去……

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家園能保持純凈和美麗,也為了我們的孩子能挺胸抬頭地面對外國人,我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我們需要的是《東京審判》。

I. 一部關於復仇的電影~

Death Sentence(非法制裁,死亡裁決)

編劇: Ian Jeffers
導演: James Wan
主演: Kevin Bacon / Kelly Preston / Garrett Hedlund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2007-08-31
語言: 英語
又名: 死亡宣判 / 死亡裁決 / 死刑

劇情簡介:
尼克·休姆(Nick Hume)居住在波士頓,有著體面地工作和幸福的家庭。生活的美好和尼克善良、溫和的性格完美的相得益彰。但是,突如其來的變故改變了這一切。在一天夜晚載兒子回家的路上,一夥超市搶匪將尼克的兒子殺害。痛苦傷心之餘,尼克開始了他為兒子的死伸張正義的旅程,而當死法部門將兇殺疑犯釋放出庭時,所有失望、無助以及兇手挑釁的神情霎那將尼克靈魂中暴怒的血性點燃,他決定不再求助於法律,也不依靠其他任何人,自己單槍匹馬去為死去的兒子討個公道。雖然長年養尊處優,但尼克依然優良的運動神經和強健的身體讓他順利地將從法庭上被釋放的兇手送上了西天。而此人是黑幫大哥比利·達利(Billy Darly)的弟弟,於是復仇的火焰在這一方也被點燃,比利發誓要親手埋葬尼克的全家。而從沉默羔羊蛻變為暴怒雄獅的尼克也當然不會束手就擒,為給兒子報仇,為保護妻子和家人,尼克開始了他與黑勢力的生死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