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冷山電影尺度大嗎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冷山電影尺度大嗎

發布時間: 2022-07-25 02:42:48

⑴ 尺度比較大的恐怖電影有哪些

恐怖電影,我推薦你看死神來了

⑵ 哪部美劇尺度最大

看你自己的喜好了,沒有最大隻有更大。個人認為「權力的游戲」、」行屍走肉「尺度都挺大。

⑶ 有沒有對《冷山》這部小說的書評和關於這部小說的論文 我畢業論文想寫這個 有的人請告訴我一聲 謝謝

一:
這兩天又不斷回味起《冷山》。我對小說中的故事不感興趣,戰爭與苦難只是敘述依賴的背景。我在想英曼和艾達這兩個人,為什麼他們能夠相愛?他們顯然完全不同。艾達如同奇花異草,美麗,風雅,可是對世俗保持了疏離和不耐煩的態度,言行舉止時時透出不和時宜。一個永遠的圈外人,耽於幻想,脆弱而孤獨,與人世是瘦骨嶙峋般的生硬。她本人就是一首詩。英曼是小地方里一個獨立、素樸的思考者,他的生活簡朴,可是他的心和眼睛超越了冷山的界限。他也沒有歸屬的圈子。他們,是兩個孤獨的浪遊者互相渴望對方的溫暖和光明。這種愛,本來就天荒地老。除了彼此,這世界對心靈來說一片荒涼。

心靈上無家的人,更容易與自然相親。成長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逃脫反叛我們成長環境的宿願。可是判逃之路往往引向了意外而悲哀的地方,甚至多年後又發現回到了原地。一位文化學專家說,受家庭、地域和信仰的約束限制,在內心深處她是無家可歸的。她曾經相信,本質上藝術的幻想家的生活才是她的家,可是經歷了漫長年代的尋找,她並沒有「回家」。

Confined and restrained by family, region, and religion, I was inwardly homeless, suffering, I believed, from a hearbreaking estrangement from a divine community of radical artistic visionaries whom I imagined were longing for me to join them. In much pain, I spent my childhood years dreaming of the moment when I would find my way home. In my imagination, home was a place of radical openness, of recogintion and reconciliation, where one could create freely.

"Power to the Pussy" from Outlaw Culture-Resisting Representations by Bell Hooks

英曼和艾達是幸福的,即使他們沒有共度過漫長的人生。他們彼此是心靈上的親人。在洪荒中生命存在的那些歲月,有堪稱永恆的時刻,他們彼此愛惜,互相輝映,溫暖了這一生。

說到「回家」,很多人成年以後不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回家,享受回家的溫暖、放鬆、快樂、和諧。時世變遷,年輕與衰老,家庭矛盾,親人們往往感情上親近可生活上疏離。「回家」是動情的,可也是悲傷的。

願我們在心靈和情感上都有「家」可回。

二:
它是一個消逝已久的時代的一縷迴光返照,復活了一種曾經廣泛存在過的對於文學事業的虔誠、敬畏的態度。《冷山》應該能夠啟示我們的作家:如果一個人對文學寫作仍然懷有信念,他應該堅守什麼樣的姿態。

和通常的情形一樣,《冷山》也是先有小說,後有電影,電影改編自小說。但也和許多人一樣,我是在看過影碟後,才知道有這樣一部小說,並去找來看的。雖然妮可·基德曼等大牌演員的演技堪稱出色,攝影及配樂等都十分精彩,但我要說,如果因為從影碟中囫圇吞棗地了解了大致的故事梗概,就放棄了閱讀小說,那將會是一個頗大的損失,說是買櫝還珠也不為過。二者之間的那種區別,就好像親自品嘗一道佳餚,和看電視美食頻道中主持人對著攝影機做出享受狀一樣。

小說的內容比較容易概括。作者查爾斯·弗雷澤以從自己的高祖父時代起就代代相傳的家族故事為基礎,以故鄉為背景,講述美國南北戰爭即將結束之際,一位受傷的南軍士兵英曼,為了自己的所愛,逃離戰場,千辛萬苦返回家園,回到自己戰前的心上人艾達身邊的故事。這個主題讓人聯想到荷馬史詩《奧德賽》,一個西方文學中的基本母題。與英曼的返鄉之旅相平行,另一條敘述脈絡圍繞艾達展開。她在勇敢頑強的年輕姑娘魯比的幫助下,努力重振父親去世後留下的荒蕪農場。英曼的孤單凄慘的迢遙長旅與艾達的奮斗互相交織,他們長期隔絕的生活隨著戰爭的臨近終局而即將交匯。

嚴格地講,就這部小說而言,故事情節雖然很吸引人,但算不上十分復雜曲折。故事性至多隻是其中的一個維度,遠遠不能涵蓋其所具有的全部價值。更多的珍寶,是超越了故事情節的,它們藏匿在小說的文字間,獨立而自足,那是語言的韻味、節奏、意境等等所編織出的一種復合體,它們是電影語言難以出色表達出來的東西,必須要通過沉靜的閱讀,通過靈魂的深度沉浸、想像力的積極參與,才能夠窺見和感受到的東西。那是一個關涉自然、生命、愛和死亡的巨大而深沉的主題,有著十分豐厚的蘊涵。

但這里我並不想談論這些。我只試圖在文字閱讀層面上進行某種粗略的「技術分析」,簡單介紹一下作品在微觀層面上的精雕細刻,嚴謹細致。正是在這些最基本的元素上,它出色地印證了一部優秀文學作品所應該具備的特質。

充滿質感、畫面感、同時又具有濃郁的象徵意味的語言

我們隨意摘選小說中的幾處,就足以看出這種素質。

這是小說開始部分,還未從喪父之痛中解脫出來的艾達,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

「經常,她從書上抬起眼睛,視線掃過田野,越過連綿而迷濛的群山,望向遠方冷山那高高隆起的藍色山巒。坐在椅子里向外看,可以找到與她當前心境一一對應的所有主要色調與圖案。一夏天,放眼窗外,通常給人昏暗和沉鬱之感。從窗子飄進來的潮濕空氣,滿含著腐敗和生長的氣息,在眼前迷茫朦朧而又琢磨不定,那感覺好似用望遠鏡遙望遠方。濕氣對視覺的影響有如劣質的鏡片,使距離和高度增大或縮小,空間感隨時變換。透過這扇窗,艾達領略了各種肉眼可見的濕氣的形態——輕薄的陰霾、山谷中的濃霧、碎布片一般懸在冷山山腰上的朵朵雲霧,還有整日不停地傾瀉而下的灰色雨水,像是天上掛滿了一股股的破麻繩。」

這是英曼終於尋找到了艾達之後,兩個戀人第一次發生肉體之愛的一段描寫:

「她轉過了身,背朝英曼,緊張而尷尬。然後,她脫下了衣服,將它們抱在了胸前,朝英曼半轉過身來。英曼用毯子圍在腰間,坐了起來。一直以來,他像一個死人般活著,而此刻生活展開在他的面前,觸手可及。他探身上前,將衣服從她手中拖開並把她拉到自己的身邊。他將掌心放在她大腿的側面,然後把手向上滑向她的腰間,前臂停留在她的髖骨上,用指尖觸摸著她後腰的淺窩。他的指尖向上移去,一節一節地輕觸著她的脊椎骨節。他撫摸著她的胳膊內側,將手沿著她的身側向下滑去,直到她平滑的臀部。他將頭低至她柔軟的腹部。然後,他親吻著那裡,她聞起來就像栗子木的煙味。他把她拉向自己,擁著她,摟著她。她將一隻手放在他的後頸使他更緊地貼在自己的身上,然後,她用自己白色的手臂環抱住他,似乎直到永遠。」

這是小說最後,英曼中彈死去時的一段:

「她跑到躺在地上的男人旁邊逐一查看,最後,她發現了同他們隔開一段距離的英曼。她坐下來將他抱在自己的大腿上。他想要說話,但她示意他安靜下來。他時而清醒,時而昏迷,他做了一個燦爛的夢,夢見了家鄉。一汪清涼的泉水從石縫中湧出,黑色的土地,參天的古樹。在他的夢中,時光似乎同時出現,所有的季節重疊在一起。蘋果樹上碩果累累,然而奇怪的是樹上仍花朵盛開,冰凍結在泉眼的邊緣,秋葵綻放著黃色和栗色的花朵。楓葉像在十月那樣火紅,玉米尖上結出了穗狀花序,放滿了東西的椅子被拖到客廳的壁爐前,南瓜在田壟上閃閃發亮,月桂爬滿了山坡,溝渠兩旁長滿了鳳仙,山茱萸上綻著白色的花朵,而紫荊上顫動的是紫色的小花。一切都一同出現。還有白色的櫟樹,大群的烏鴉,或至少是烏鴉的靈魂,它們在高枝上舞蹈、歌唱。」

多長時間了,我們已經疏離了這種充滿質感、畫面感、同時又具有濃郁的象徵意味的語言了。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這本來是最基本、不言自明的常識,但近年來卻每每被作為一個重大的命題,在各種場合被嚴肅地討論。原因是太多的作品,都在動搖這種認知。在許多作家甚至是知名作家筆下,我們讀到了那麼多粗糙、浮誇、蕪雜、生硬、語意含混、毫無節制的作品。《冷山》這樣的作品,以其沉穩的敘述,精妙的描寫,為我們樹立了一種鮮活生動的標高,但同時也令我們對於自身文學品格缺失的焦灼感,變得愈發強烈了。

他把全部的生命都投入了這部小說的寫作

要進入那樣的狀態,需要寫作者擁有相當的文學才華,但更需要具備一種態度。說到底,只有具備了那種態度,才能最終獲得那種能力。那是由虔敬、耐心、細致、堅韌,由對於勞動的深刻的信仰,鑄造而成的一種品質。

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尺度印證了這一點。這部三十萬字的小說,耗去了作者弗雷澤七年的時光。他居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深山裡,和妻子女兒為伴,以養馬為生,像一位隱士。每天,他沐浴著朝暉和夕陽,呼吸著森林和草地的氣息,從軀體到靈魂,都真正地深深融入了大自然之中。群山,溪流,天空,大地,每時每刻都包圍著他、裹挾著他,令他切實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律動。

即便對周遭的環境已經如此熟悉,他仍然不敢輕易下筆,不肯像我們的一些作家那樣,喜歡討巧、走捷徑,在把握不準的地方動輒敷衍含混過去,還美其名曰「合理化想像」、「超越性寫作」。接受采訪時,作家談到,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北卡羅來納的群山之中記錄生態環境:野生植物、農作物、果樹和季節的變化。為了弄清楚一株植物的習性,他翻閱了許多專業的書籍。因此,他筆下的每一處局部,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人的服飾和神情,每一片樹葉、一塊岩石和一棵樹的姿態,都准確,細膩,生動,有一種鏤刻般的質感,讓人覺得可以直接拿起畫筆描繪下來。整個作品細密堅實,像西方那些跨越了幾個世紀的著名建築,每一根圓柱,每一處拱券,用的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堅固的石頭。在漫長的建造過程中,那些建築師和工匠們,正是憑依虔敬的態度,精益求精的要求,最終將它們鍛造成了不為時光湮沒的藝術佳構。

七年間,作者把全部的生命都投入了這部小說的寫作,犧牲了許多生活樂趣,很可能也忽略了對家庭的責任,令妻子無法忍受,最終和他離婚。不妨這樣說,他的寫作之旅,艱辛漫長,代價深重,堪比作品中主人公英曼的返鄉征程。

打開那座阿里巴巴寶庫的鑰匙,仍然是翻開書頁的那樣一個簡單動作

圍繞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所發生的故事,其間傳遞出的耐心、細致和堅韌,對今天的許多寫作者來說,彷彿一個神話。它們似乎只應該發生在更古老的時代,對於今天來說,則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合時宜的舉止,一個人們口頭上給予稱贊但並不打算認真效仿的行動——因為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這個時代惟「效率」馬首是瞻,崇尚速度的美學,寫得快,產量高,才是本事,因為似乎只有如此,才有望從讀者的有限的注意力中獲得一些份額。更確鑿的是,只有如此在經濟收益上才是劃算的。大家比的是作品的字數、發行數、稿酬收入,這是一個以數量為中心的維度。既然如此,很少有人肯花上七年的時間,精雕細琢,寫一部三十萬字的作品。在市場之手的推動下,大家大幹快上,樂此不疲。曾見某位女作家撰文,聲稱自己一年就寫了幾個長篇,還捎帶著寫了多少個中短篇,同時也沒有耽誤國內外的旅遊,洋洋自得之意充溢言辭間。

但這又能夠說明什麼呢?文學有自己的尺度,比的是作家目光的敏銳,是對生活探測的深度,是心靈的重量和厚度。那些背離了這樣的宗旨的東西,盡管有可能因為迎合了社會上某種浮泛短暫的關切而得以風光一時,盡管可能給寫作者帶來不錯的經濟收益,但最終只會是天空中的一片浮雲,水面上的一縷漣漪。

耕耘然後有收獲,付出然後談回報。覆蓋生活的廣大區域的這一條准則,同樣適用於寫作。價值是勞動的內在凝結,心血投入多,認真切磋打磨,作品感染人、啟迪人的力量也就更充足。投機取巧,耍弄小聰明,將永遠無緣於傑作。許多作家沒有耐心深入細致地觀察事物包括自己的內心,也就難以捕捉心靈的律動,描繪生活的准確面貌,充斥紙頁的,便常常是似是而非的感受,令人疑竇叢生的細節。如此這般,自然就難以把握存在的本質,難以進入其最深沉的蘊涵。這不但會失去讀者的信任,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民間有俗話:寧要鮮桃一顆,不要爛桃一筐。在抱怨自己的作品遭遇讀者冷落的時候,不妨轉換一下角色,想想這句話吧。畢竟,老天是公正的。在這點上,《冷山》也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一個並不時髦的題材,一個偏居深山一隅的無名作者,卻能夠一夕揚名,所向披靡,憑依的正是作品內在的藝術魅力。即便從市場上,它也獲得了巨大回報,長時間高居暢銷書排行榜便是佐證。商業時代慣於魚目混珠,大量的贗品次貨被吹噓得天花亂墜,但只要是真正的珍珠,熠熠光華也總會閃耀,不必擔心會被長久遮蔽。

有人不無遺憾地談到,這部作品生不逢時,誕生在一個影像代替文字成為了時代寵兒的環境里,人們沒有足夠耐心品味文字的魅力,因而該書雖然具備了傑作的諸多特質,但卻無緣享有歷史上許多名作曾經享有的榮光。這不無道理。如果不是被拍成電影,它雖然榮獲美國圖書獎,怕也難以進入普通讀者的視野之中。這是一個影像的時代,屏幕成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傳播利器,幾位學者在央視上的一番文史通俗講解,就能夠掀起一股傳統典籍閱讀的滾滾熱潮。不過任何事物總有自己的規定性。電影《冷山》不管拍得如何成功,它也無法傳遞出文學語言所蘊涵的那種韻味、魅力等等。它們是獨特的,難以轉譯的。打開那座阿里巴巴寶庫的鑰匙,仍然是翻開書頁的那樣一個簡單動作。

和歷史上曾經擁有過的榮耀相比,雖然今日文學的地位、影響力等已無法望其項背,但只要文學仍然存在下去,便仍將存在著一個超越時代的衡量標准,也因而依舊會給作品評定出高下優劣。總會有為數不多的一些作品,將憑借其卓越品質成為那個時代文學的高峰,在當時特別是在後世擁有眾多的仰望者。《冷山》應該屬於這個行列。而對當下而言,在其文本價值之外,我更認為《冷山》的楷模作用,在於它在寫作的態度上重新樹立了、強調了一種標高。它是一個消逝已久的時代的一縷迴光返照,復活了一種曾經廣泛存在過的對於文學事業的虔誠、敬畏的態度。《冷山》應該能夠啟示我們的作家:如果一個人對文學寫作仍然懷有信念,他應該堅守什麼樣的姿態。

三:
我的觀點一直都是基本上電影沒有書好看。據說這是與《飄》齊名的史詩之作。彌漫整本書的孤獨,有著一種莫名的蒼涼。
當戰爭發生的時候,人們才開始發現自己會變得不再像自己。
Ada寫了103封自私的信,而流離在戰火中的Inman卻因為僅僅收到的三封信,親手將自己這個原本應該屬於英雄的戰士變成了一個一心想回家的逃兵,讓他在戰爭中像野獸般流浪,而卻義無返顧。即使當他回到最初的冷山時,已經變的麻木、殘忍和脆弱,已不再英俊和健康;而一直等待她的Ada已經被改造得敏感,不再幽雅,不再是那個幽雅地彈琴的Ada,而是變得驚人的堅強和勇敢。雖然,戰爭把一切都毀滅了,當Inman中彈躺在雪地里的時候,他對伏在他身上的Ada說了最後一句話:「我回來了。」然後烏鴉撲稜稜地飛起,一些東西結束了。
冷山終歸回復了往日的寧靜,就像很久之前的那樣,它的樣子幾乎一如往昔般美麗。但是,沒有了Inman,Ada還是好好地活了下來,戰爭前的生活是再也不屬於她了,她同當初等待的過程中一樣地勇敢和堅強,她知道Inman也一直在朝冷山的方向義無返顧地行走。
困難中掙扎的力量,黑暗中信仰的光芒。
戰爭改變世界本來的面貌,這一切發生之後,人們再也回不去原來的生活。若干年後,當世界突然又變得如假象般美好的時候,在陽光下曬著小麥色皮膚的人們,心裡的傷疤還是會在日光在暴露,有時它們隱隱作痛,提醒我們曾經失去的太多,希望今後一切都好。
記得我在看《冷山》的電影時,看到這么一幕:
救了Inman的老太太抱著只雪白的山羊輕輕愛撫,說:「山羊是人類最好的伴侶。它們給你羊奶,也給你安慰。」一邊說,一邊用右手尖刀利落地切進山羊的脖子。羊血汩汩而出,淌了一碗。白色的小動物軟軟躺下,甚至沒有哀鳴一聲。老太太把羊血擱到一邊,伸手繼續撫摸山羊的頭頂。「You are a real beauty.」她說。表情和語調,都是如假包換的憐愛。
也許,時光帶走的是永恆,而永恆帶走了我們的世界裡所有的美麗和輝煌,那麼,留下的就只有孤獨。

四:
故鄉是蕭乾筆下的棗核,故鄉是餘光中詩中的郵票,故鄉是魯迅兒時的百草園,故鄉是北平城之於林海音,故鄉是沈從文的邊城,故鄉是美君魂牽夢繞的淳安。相對於少小離家的遊子們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常常見諸於各種佳作名篇,終生守望故土的人們對故鄉----即家園的情感的抒發卻往往被弱化為單純的風景描寫,乍看上去,總有些不痛不癢之感。《冷山》作為1997年度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作品則成功地擺脫了這一魔咒,將作者對家園的情感揉碎細化,如綿綿細雨般繽紛見諸於筆端。
不知是何故,也許是受了同名電影的影響,大量介紹及書評都將《冷山》詮釋為一部愛情史詩,然而,我看來,《冷山》是一部關乎家園、關乎生活、關乎希望、關乎奮斗的故事,它表達了作者對土地的情感,闡明了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其次才是體現了戰爭的殘酷、夾雜了愛情的不朽。
《冷山》以南北戰爭時期的北卡為故事背景,分兩條主線進行闡述,一條是南軍逃兵英曼歷盡千辛萬苦返回家鄉,另一條是富家女艾達在失去所以依靠後,在勤勞貧苦女孩魯比的幫助下重建家園。無論作者如何渲染戰爭的殘酷性和英曼身心所受的重創,甚至是借一位逃兵的話「我當初是自己選擇參軍的,現在只是我的選擇改變了」,都無法為英曼的行為開脫。然而必須負責任的行為卻在作者的慢慢闡述中得到了我的理解。作為人,英曼有著趨利避害的本性,看到維西要殺勞拉時,英曼本能地知道,逃兵身份使然,他必須離開,然而,正義感卻讓他捲入了麻煩,救了勞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勞拉的家中他順走了勞拉奶奶的早餐,這是英曼唯一沒有主動付錢的一次----無論怎麼看,他救了勞拉的命,他的行為都足可以抵償這頓飯。在以少敵多、抵擋凶惡的北軍、幫助孤苦的年輕寡婦薩拉後,英曼也產生過留下和薩拉一起生活的念頭,這多少算是精神上對艾達的背叛,雖然他最終依然選擇離開。不難看出,英曼算不上一個標準的硬漢形象,他只能算得上一個好人----一個有血有肉的好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由本性出發的,而也就是這些人的最質朴的本性,讓英曼選擇離開軍隊,逃回冷山。崎嶇山路,漫漫旅途,從夏至冬,跨越寒暑,英曼每走一步都必須拖著受傷的身體、靠雙腳完成,加之食物不足,和隨時隨地面臨的被追捕和殺戮的危險,英曼所承受的痛苦是語言難以盡述的,面對這一切,除了從小在山中生活、冷山寄予他的野外生活經驗之外,唯一能夠支撐他繼續前行的只有期翼和信念,而作者正是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通過對環境惡劣的描寫來反襯英曼的信念之堅強,從而側面刻畫家園的美好,並借英曼的所聞所想所說,敘述作者自己對冷山中平靜生活的嚮往。
作者的另一位「喉舌」是貧苦出身的姑娘魯比,與英曼一樣,她也是在冷山中出生長大的,這位率真卻懂事、勤勞堅毅、外冷內熱的handsome girl甚至要比女主角艾達更得我的喜愛,由於經歷原因,她幾乎是像個「野孩子」似的長在山中的,而也正是因為這樣,她對冷山的了解和熱愛比英曼更勝一籌,在她看來,易物交易遠比金錢交易來得靠譜,人們應該心滿意足地守在家裡,不安分守己是從古到今許多壞事的根由。這在部分程度上雖有失偏頗,但在特定時期----戰時,卻條條都是真理。很難想像,如果沒有魯比,艾達的生活將陷入怎樣的絕境,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小姐,生活的全部便是讀書、畫畫、彈琴,於是,當父親突然離世,僱工迫於戰爭離開時,她便根本無法應對農場上的一切。生存是擺在眼前的,在魯比的幫助下,從學會攪黃油到去農田時不帶書,從劈柴、犁地到賣掉鋼琴,從在魯比的監督下被動工作,到想盡辦法獨當一面,從留下馬車為自己離開冷山留下後路到下定決心居住在冷山,艾達的經歷不僅體現了外鄉人對冷山的熱愛,更可以看作一部從小女孩到女人的成長史。前者是作者為了表現自己對冷山的熱愛而著力描述的,而後者則更多是我自己努力追尋的。也許是與自身的經歷有關,艾達的成長遠比英曼的旅途對我更有吸引力,不得不承認,艾達教會了我很多,她讓我懂的了如何在工作、家務的同時享受生活,也讓我懂得了必須在享受生活的同時負擔起家務、承擔起職責。同樣成長進步的當然也有魯比,在艾達的影響下,這個不識字的姑娘慢慢地也開始了對書的喜愛和對故事的熱衷,出去勞動前,她轉回身,主動要求艾達念一段書後再走。寫到此,我竟隱約體會到了一種類似於中國儒家似的折中思想,體會到了生活與生存應有的平衡,正如羊婆婆,她愛羊,我相信她對小羊的撫摸是出於愛,然而,接下來地卻是突然之間的一刀----羊婆婆愛羊,可她同樣也需要這些羊來生活。
也許是因為作者對愛情的弱化,我最終竟沒有特別糾結於英曼的死,僅僅是因他才回到家鄉幾天就不得不離開,僅僅是因他才真正得到艾達的愛就要投入死神的懷抱而感到有些淡淡的惋惜,然而,這絲淡淡的惋惜又在看到艾達生下了英曼的孩子、魯比原諒並接受了斯特布羅德並和幾個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後得到了徹底的欣慰和釋然,而這也印證了羊婆婆的話----痛苦在我們心裡,不像幸福那樣會長久停駐,這是神賜予我們的一種天賦,是他眷顧我們的一個標志。在《冷山》中,羊婆婆是位不出世的哲學家。
讀過後,我覺得《冷山》多少與《朗讀者》有些類似,都以戰爭和愛情為基調,可主要寫作目的卻絕非愛情或戰爭,一種淡淡的情愫溶於書卷,不僅需要慢慢讀,細細體會,且其中豐富的感情既難總結,又難盡述,若想明白其中的妙處,只有自己讀書。

⑷ 有誰能推薦幾部尺度很大的電影看看

尺度很大的,可以看斯巴達電影1
2部,看的不過癮可以看
美劇斯巴達克斯和羅馬!
也可以看斷背山,或者其他同性戀題材,或者一些R級喜劇,如金牌特工等

⑸ 鬼娃孽種的幕後製作

自1988年鬼娃(《鬼娃回魂》)被第一次搬上銀幕以來,恰奇的附體玩偶形象很快成為了惡魔的代言人。鬼娃「闖盪」銀幕十六年,用其惡魔般的魔力吸引了全球眾多觀眾的眼球。一個本是可愛又惹人憐的小玩偶被利用並塑造成了滿臉刀疤,殘忍暴虐的殺人狂形象。也正是這位恐怖明星每每上映都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鬼娃孽種》是繼1998年上《鬼娃新娘》之後的第五部鬼娃劇,影片於2004年 3月15日在羅馬尼亞最大的攝影棚開拍,此影棚也是去年的奧斯卡熱門影片《冷山》拍攝所在地。曾經一直擔任鬼娃系列編劇工作的當·曼奇尼這次在自己創造的這個角色的影片中親自擔任導演工作,當·曼奇尼在影片中加入了許多更現代更流行的元素,無論從視覺、聽覺上力求打造出更加有趣、恐怖的效果。影片通過鬼娃寶寶--格倫將鬼娃形象進一步的塑造。此角色繼承了恰奇夫婦邪惡兇狠的個性,並將其發揚光大,相信看過影片的觀眾無不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蘭的小鬼娃格倫的所作所為而驚嘆!除此之外,影片中出現了很多關於影片幕後製作人員,狗仔隊、著名電影明星等鏡頭,導演試圖通過此使影片變得更加豐富有趣!此影片中蒂芬妮的形象同樣不容忽視,作為鬼娃家庭中的唯一一名女性成員,她的幽默、性感以及在內心深處女性本能的憐憫心被詮釋的淋漓盡致,導演進一步將在鬼娃世界裡的「人物」個性進行了更加細微的劃分。在《鬼娃孽種》中為蒂芬妮配音的仍然是珍妮佛·蒂莉,而與第四部不同的是除了擔任配音工作以外,在此部影片中她同時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個在片中扮演和自己同名的一位超級電影明星,本想苦練減肥功夫,希望在這部影片中以魔鬼身材閃亮登場,但由於劇情需要,她只好打消減肥的念頭,看過影片的觀眾會發現珍妮佛·蒂莉盡管在身材上不具有說服力,而她的演出足以證明她為拍攝痛下苦功。鬼娃系列中,每一部影片都有其獨到之處,《鬼娃孽種》顧名思義是鬼娃生命的延續,是鬼娃系列的進化,這部充滿喜劇色彩的新恐怖片是否能像前四部影片一樣獲得票房佳績,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鬼娃孽種》超越限制級引發剪片爭議
鬼娃系列電影《鬼娃孽種》繼公車及捷運廣告因形象太過恐怖被禁引發爭議,最後以「臉部馬賽克」版勉強過關上路後,再度因為影片尺度問題引發風波。日前送台灣新聞局電檢處審查的《鬼娃孽種》原本希望以輔導級通過,但結果出來卻是動刀大剪三處「恐怖」橋段後依然名列限制級,不禁讓片商抓狂大呼:「有這么恐怖嗎?」雖然現行已有普、護、輔、限四級分級制度,但碰到《鬼娃》看來仍不夠用,也許必須考慮增列所謂的「超限制級」才能解決爭議!台灣觀眾對驚悚恐怖類型的電影一向情有獨鍾。而電影也不斷推陳出新,想盡各種情節及畫面滿足觀眾想要被嚇及日漸辛辣的血腥尺度。而在眾多西洋恐怖人物中,鬼娃恰奇絕對稱得上歷久不衰的大哥級人物!從1988年第一集《靈異入侵》問世以來,便吸引了大批死忠粉絲頂禮膜拜。90年的《靈異七殺》、91年的《惡靈入侵少年兵團》、以及98年由華人導演於仁泰所執導的《鬼娃新娘》都曾創下極佳票房,讓一些老牌怪物如《十三號星期五》的傑森、《半夜鬼上床》的佛萊迪俯首稱臣。但最新一集《鬼娃孽種》在台上映前夕,卻惹出許多風波。由於以往四集都未曾受到電檢處大刀伺候,唯獨第五集屢遭交通及電檢執法單位特別看管,讓片商無奈至極,甚至准備醞釀號召粉絲研商對策,爭取電影完整上映。根據透露,電影中被剪的片段分別為恰奇跟太太蒂芬妮聯手用鋼絲將好萊塢男道具師聯手絞殺,整顆頭顱飛到半空中,以及頭顱落地後,不知情的女明星珍妮佛提莉誤以為那是作得維妙維肖的道具,將頭從地上撿起來開玩笑親吻。至於第三處劇情,由於涉及電影結局,所以片商堅不透露,只祈禱能爭取片子在重審時安然過關,能讓觀眾親自進戲院看看,天真無辜的鬼娃夫婦哪有這么大的本事,能名列現行法規下並不存在的「超限制級」電影!
來歷:鬼娃的離奇出身
為了躲避警方的追捕,綽號「恰奇」的變態殺人狂查爾斯·里瑞,匆忙間逃到了一家玩具工廠。但是恰奇最終沒有躲過正義的子彈,臨死前他念出了古老的伏都教咒語,試圖將自己的靈魂附著在最近的人身上,來繼續滿足自己的殺人嗜好,可命運偏偏在這時候跟他開了個玩笑,附近除了玩具一個活人也沒有,他只好委屈地附身在這個「好傢伙」暢銷玩具上。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類身體,再次將靈魂移植到他的身上……
故事:鬼娃一家大暴走
在鬼娃系列的第四集中,恰奇和女友蒂芬妮再續前情,一起開始了尋找附體人的旅程。但半路上蒂芬妮也鬼使神差地成了活木偶,這下她和恰奇可成了天造地設的一對佳偶,兩人甚至還在汽車旅館內大肆嘿咻,結果正在他們再次遭到正義的懲罰時,暗結珠胎的蒂芬妮產下了「鬼仔」,從此為續集打下了一個不倫不類的伏筆。 現在恐怖的玩偶殺手恰奇又回來了,繼續這個恐怖喜劇系列的第五部,導演正是鬼娃之父唐·曼西尼,他曾經全程參與五部電影的拍攝。在這一集中,恰奇(布萊德·多利夫配音)和蒂芬妮(珍妮佛·提利配音)已經壽終正寢,小木偶兒子格倫(比利·鮑伊配音)就孤苦伶仃,飽受無依無靠的痛苦生活。 正在這時,好萊塢電影公司准備拍攝一部恐怖片,將格倫父母的連環殺人故事搬上大銀幕。格倫得知這個消息後欣喜若狂,急忙踏上萬里尋親之路。他誤打誤撞找到了片場的木偶,便利用隨身攜帶的護身符,把父母的邪靈從地獄又召喚回來。恰奇怎麼也不願相信自己的兒子竟然沒有子承父業,而追星族蒂芬妮怎麼也不敢相信他們的電影由大明星珍妮佛出演。 為了把格倫訓練成合格的殺人狂,也為了一睹大明星珍妮佛的芳顏,恰奇一家再次開始了尋歡作樂的殺人之旅,把好萊塢鬧了個天翻地覆……
幕後:瘋狂戲謔好萊塢
曼西尼認為:「鬼娃系列中的恰奇受歡迎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恰奇總是在不斷地反抗現狀和顛覆權威。」其實,《鬼娃孽種》的劇本早在1998年就提供給環球電影公司,除了第一部外他們發行了這系列的全部電影,但是環球總部卻對最新一集不感興趣推掉了,它旗下的Rogue影業(也隸屬焦點影業)撿起了發行大權。影片於2004年3月15日在羅馬尼亞開拍,找到了當地最大的攝影棚(也是歐洲第二大攝影棚),去年的奧斯卡熱門影片《冷山》曾經在此拍攝。開拍前,主演之一珍妮佛·提利本來想減肥在片中扮演他自己,但是最後她和導演曼西尼在片中添加了肥婆笑話,這樣珍妮佛就不用再費勁減肥了。同時,為了表現珍妮佛野性的一面,她的著裝也相當暴露和大膽。有趣的是我們除了可以看到充滿色情意味的角色,還將看到小甜甜布蘭妮被恰奇逼得走投無路。
簡評:充滿喜劇色彩的新恐怖片
恰奇,這個惡魔般的玩偶,有強烈的嗜血偏好,自1988年第一次露面以來,已經在大銀幕上恐嚇了無數觀眾。誰能想到率真無辜又惹人憐愛的玩具里,隱藏著一個變態殺人狂的邪惡靈魂,恰奇的附體玩偶形象很快成為惡魔的代言人。鬼娃系列(Child』s Play)第一集也順勢狂收了4000多萬美元的票房,接著又順理成章地推出了三部續集,在全世界贏得了眾多的擁躉。 如果你還記得弗蘭肯斯坦、德古拉、弗萊迪等這些經典的邪惡角色,現在恐怕還要再加上這個人小鬼大的恰奇殺人狂,是他把所有的一切從頑皮的惡作劇變成了純粹的殺人游戲。恰奇形象已經在北美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人們描述十幾年前墨西哥一宗銀行搶劫案時,曾經用「恰奇仔」來形容那個紅頭發的矮個搶劫犯;就連熱映的《X檔案》電視劇集中,雪莉與穆德談論其中一個木偶「幽靈」,也用恰奇來打比方。 1998年,鬼才於仁泰和唐·曼西尼對第四部《鬼娃新娘》進行了全新改造,添加了許多幽默成分,影片上映後大受歡迎。既然《鬼娃新娘》有公路電影《冷血動物》的影子,曼西尼理想中的《鬼娃孽種》應該是一部《克萊默夫婦》式的黑色喜劇,他還將盡可能將影片打造成恐怖片大師韋斯·卡萊文風格的新夢魘。

⑹ 《澳大利亞》:是顏色不一樣的煙花

值得

⑺ 冷山的影片評價

影片恢宏的場面和視覺沖擊力絕對是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水準,從影片中不難看出,宏大的爆炸場面,炸的人四肢漫天飛舞;排山倒海的軍隊一擁而上陷入巨大的隕石坑如燴鍋一般;隕石坑雙方軍隊短兵相接的慘烈戰爭局面,讓人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極具好萊塢特色的商業大片。盪氣回腸的凄美愛情,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絕對不比《泰坦尼克》遜色,那種堅貞的情感很似東方人的感情表達方式,讓每個人懂得愛情是值得付出很多精力去經營,值得付出很多時間去期待的,只得去用生命去換取的世界上留存的為數不多的美好事物。第四,絕美的配樂,一部影片很難做到用音樂去吸引觀眾,但《冷山》做到了,聽到《冷山》的音樂你就可以從中體會到影片的精髓,稍有音樂細胞的人就會感受到:堅強、聖潔、慘烈、氣勢磅礴。(南方網評)
先撇開該片那些生存與死亡、命運與選擇、希望與失落、勇氣與恐懼等宏大的主題不說,單是那構思巧妙且富於波折的感人故事就頗為引人。影片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雙線敘述結構,這種極度煽情的情節、殘缺的悲劇美又怎能不讓我們凡夫俗子感慨唏噓,身受感染呢?當然,討人喜歡的還有那或悲愴或柔軟的鄉村民謠、那或大氣磅礴或美輪美奐的精緻畫面、那讓人怦然心動耐人尋味的台詞、那台前幕後粒粒皆星的強大陣容。冷山》或許成不了經典,但確實是一部難得一見的充滿真誠的商業佳作。(羊城晚報評)
《冷山》是一部野心勃勃的影片,光榮、責任、忠誠這些嚴肅抽象的主題依託於飛舞的彈片和人物生活化的對白中,一點點還原出動盪不安的北美19世紀風俗畫。《冷山》堪稱史詩《奧德賽》和《亂世佳人》的奇妙混合體。然而,從電影本身的結構來看,情節似乎有點散亂。電影中兩條主線之間,本來通過男女主人公相識相戀過程的閃回鏡頭,以及兩人分別在遠方對對方的相思鏡頭來連接;可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里,這兩條線各自為章,缺乏聯系。因此,這部長達2個半小時的影片多少給人拖沓散漫的感覺。當導演醉心於用清冷的鏡頭表現原著詩化語言時,似乎少了一些像《亂世佳人》那樣撞擊心靈的感動。(新民周刊評)
《冷山》是不能錯過的一部電影,金球獎的8項提名不能說明什麼,影片中人類從來都沒有放棄的愛是我們真正需要這個電影的理由。而安東尼·明格拉再次證明,心靈遷徙和變更,情感中永恆的細線,才是所謂亂世中史詩需要永久膜拜的圖騰。也許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知道,為什麼《最後武士》不算是上好的電影,而《冷山》卻可以在心靈中留下難以忘懷的餘音,很久都不會散去。(網易娛樂評)

⑻ 有什麼好看的美劇,電影

好看的美劇有:1、《Lost》 2、《Everybody Loves Raymond》 3、《Joey》 4、《Prison Break》 5、《Friends》

《老友記》也叫《六人行》,幽默情景喜劇,美國NBC電視台從1994年開播,連續播出了10年,共10季236集,每集大約22分鍾左右,是美國歷史上甚至是全球范圍最成功,影響力最大的電視劇之一。

《老友記》的重播權除了讓華納兄弟公司賺得盆滿缽滿,也讓主演們都能分一杯羹。據外媒報道,《老友記》的重播至今每年仍能給華納兄弟帶來10億美元進賬,而根據辛迪加協議,六位主演能獲得其中的2%,即每年2000萬美元。

⑼ 你看過的所有電影中。有哪部尺度是非常大的呢

在我看過的電影中,我覺得李安的《色·戒》規模很大。由於《色戒》的情節規模,李安導演的《色戒》沒有在中國大陸上映。盡管如此,很多李安的粉絲還是通過各種渠道觀看了這部電影。可以說,《色戒》和李安導演之前的作品在風格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此外,《色戒》也是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所以《色戒》包含了很多張愛玲的小說風格。

當然,我們也希望李安以後能繼續給我們帶來更多像《色戒》這樣不同風格的電影。雖然《色戒》並不能因其規模之大而被大家所認可,但一些對藝術電影有著很高追求的觀眾相信他們會理解李安導演的選擇。

《五十度灰》里的故事讓我的心都碎了。這不是通常的規模。這部電影無聊得令人吃驚,沒有什麼新鮮的或令人興奮的東西可看。看完之後,我什麼都不記得了,除了男主角單調乏味的對白,大部分時間都被其狡猾的幽默感所驚喜。影片的情節有問題,對白滑稽而無力,《五十度灰》仍然是灰色的,單調乏味,還有一個沒完沒了的結局,這讓觀眾的觀看體驗比預期的還要糟糕。

⑽ 尺度最大的電視劇是

《權力的游戲》!

這部劇是美國電視網製作推出的一部中世紀史詩奇幻題材的電視劇,改編自作家的奇幻小說。第一季講述的故事是從維斯特洛大陸邊境處發現遠古傳說中早已滅絕的生物開始,預示著危險即將到來。

而這片大陸的臨冬城主暨北境統領艾德·史塔克的家族也迎來了老友兼國王勞勃·拜拉席恩的來訪。國王希望艾德·史塔克能擔任首相一職,對抗企圖奪取鐵王座的叛軍。危情一觸即發,整個王國看似平和的表面下卻是波濤暗涌。

權高位重的拜拉席恩家族、勇敢善良的史塔克家族、企圖謀取王位的坦格利安家族、有著不可告人秘密的蘭尼斯特家族。這些家族各懷鬼胎,國王的意外身亡,使國家馬上陷入無盡的戰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