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英國電影院3d眼鏡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英國電影院3d眼鏡

發布時間: 2022-07-23 14:05:11

『壹』 一般電影院用什麼3D眼鏡

目前大部分電影院用的是偏振光3d眼鏡,並不會每場電影都換一種眼鏡。

偏振式3D眼鏡是利用光線有「振動方向」的原理來分解原始圖像的,通過在顯示屏幕上加放偏光板,可以向觀看者輸送兩幅偏振方向不同的兩幅畫面,當畫面經過偏振眼鏡時,由於偏振式眼鏡的每隻鏡片只能接受一個偏振方向的畫面,這樣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兩組畫面,再經過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1)英國電影院3d眼鏡擴展閱讀:

偏振式3D眼鏡的優點:

1、偏振式3D技術的色彩損失是最小的,色彩顯示更為准確,更接近其原始值。

鑒於眼鏡的透鏡本身幾乎沒有任何顏色,對用於偏振光系統的節目內容進行色彩糾正也更為容易。尤其是膚色,在一個偏振光系統中,看上去更為真實可信。偏振式3D技術的3D效果也比較突出,立體感覺真實。

2、觀看角度大,偏振式3D技術不會像主動快門式技術一樣只能水平觀看3D影像,由於偏振光線的特性,左眼圖像被右眼看到的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所以偏振式3D眼睛傾斜到一定角度依然能顯示高質量的3D畫面,比如可以斜靠在沙發上看3D電視。

3、眼鏡成本低、佩戴舒適、無大小限制、無電子元件無輻射等優點。

『貳』 3D眼鏡能看手機里的電影嗎

答案如下:

不能,除非你的手機支持裸眼3D功能,否則即使下的是3D視頻戴了眼鏡也沒用,因為你的手機屏幕不是專業3D屏幕。

現在的3D手機都是裸眼的,也就是說沒有必要帶眼睛的。不過3D這東西,都是角度越好,屏幕越大,越有效果。 所有你的問題,你首先要確定你的手機是不是3D手機,只要是3D手機,那麼不戴眼鏡就有效果,但是效果不明顯

你手機的屏幕不是3D屏幕,你手機內的電影可能不是3D電影。即使你帶了3D眼鏡,也只能是看到普通的效果 也許比普通的效果還要差。所以說,看肯定是能看的,但是效果很爛。我只能這么說。

拓展資料:

  1. 立體電影是一種電影,1953年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出現,好萊塢推出了一種電影。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

  2.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現象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3.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4. 1936年利用雙鏡頭攝影機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體效果的影片,但此技術具有不少限制。之後從RealD三維等技術發展、阿凡達等電影流行之後,立體影片才進一步被廣泛推廣。

    資料來源:網路:立體電影

『叄』 觀看3D電影時,為什麼要用眼鏡才能看清

3D電影 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間距約5公分,看任何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角度不盡相同,即存在兩個視角。要證明這點很簡單,請舉起右手,做「阿彌陀佛」姿勢,將拇指緊貼鼻尖,其餘四指抵住眉心。閉上左眼,只見手背不見手心;而閉上右眼則恰恰相反。這種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里,就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這,就是3D的秘密--「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肆』 去電影院看3D數字電影的時候帶的那個眼鏡是怎麼回事

那個眼睛是偏正片,主要是讓您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圖像不同,這樣就有立體感,拍3D電影的時候都是用多個機器同時拍的。

『伍』 去電影院買2d的票自己帶個3d眼鏡可以看出3d效果嗎

這個是看不出來的,3d眼鏡只對3d電影有效果。

不管是3D成像還是全息投影,他們的起源與發展都離不開科學不停的探索與進步。就拿3D電影來說,如果沒有我們對於人腦成像規律以及光的性質的了解,現在就不會出現如此逼真的3D電影。

3D電影的發展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現象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36年利用雙鏡頭攝影機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體效果的影片,但此技術具有不少限制。之後從RealD三維等技術發展、阿凡達等電影流行之後,立體影片才進一步被廣泛推廣。

『陸』 為什麼3D電影需要用立體眼鏡而平面電視就不需要

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間距約5公分,看任何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角度不盡相同,即存在兩個視角。要證明這點很簡單,請舉起右手,做「阿彌陀佛」姿勢,將拇指緊貼鼻尖,其餘四指抵住眉心。閉上左眼,只見手背不見手心;而閉上右眼則恰恰相反。這種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里,就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這,就是3D的秘密--「偏光原理」。 什麼是3D電影?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3D電影的觀看方式 1. 光分法 電影院中普遍採用。 現在有不少影院都擁有3D立體放映廳,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來播放兩個攝影機拍下的電影,在屏幕上就會同步出現兩組有差別的圖像。 2. 分色技術 是另一種3D立體成像技術,現在也比較成熟,有紅藍、紅綠等多種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色分法會將兩個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製在同一副畫面中。這樣視頻在放映是僅憑肉眼觀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以紅藍眼鏡為例,紅色鏡片下只能看到紅色的影像,藍色鏡片只能看到藍色的影像,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呈現出3D立體效果。 3. 時分法 時分法是NVIDIA現在主推的一項應用,需要顯示器和3D眼鏡的配合來實現3D立體效果。時分法所採用的立體眼鏡構造最為復雜,當然成本也最高。兩個鏡片都採用電子控制,可以根據顯示器的輸出情況進行狀態的切換,鏡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換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對應的畫面(透光狀態下),雙眼看到不同的畫面就能夠達到立體成像的效果。 4.光柵式 為了迎接2008奧運會,接收的電視節目能立體化,我國現已製造出光柵式的立體電視機,但光柵式也有缺點,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體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電視上清晰度稍高,但這樣一來,價格也就上去了,但光柵的不管怎樣弄,想克服這個缺點是比較難,當然技術進步了例外。 5.全真式 由德國人托馬斯·侯亨賴克發明的當今世界上唯一成功的全真立體電視技術,這項立體電視技術與全世界原有各制式電視設備兼容,從電視製作、播出系統,到百姓家的電視機,均無需增添任何設備和投資,只是在拍攝立體節目時,在攝像機上加裝特殊裝置即可。觀眾收看節目時,只需戴上一付特製的三維眼鏡即可。眼鏡成本低廉,經國家衛生部門鑒定,不會對眼睛產生副作用。如果不戴眼鏡和看普通電視沒有區別,目前這樣的節目很少,這項技術面臨淘汰。現在又有部分數字電視節目又有這種節目了。缺點:節目源少,立體效果並不是非常出色。 6.觀屏鏡: 以前專用於看立體相機拍的圖片對,圖片對一般左右呈現。現在這種觀屏鏡也可看左右型立體電影。缺點:看圖像或電影時最多隻能是屏幕一半大小;優點:非常清晰。 7.全息式: 這種目前無法推廣。在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是立體的,不用立體眼鏡。價格是貴得出奇,只在科技館有展示。 3D電影簡史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1年,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

『柒』 3D電影眼鏡virglass怎麼樣

這完全是2個概念的產品呀。電影院的3D眼鏡就是塑料鏡片,virglass3D眼鏡等同於一個大的移動3D電影院!戴上它看到的是非常巨大的屏幕,畫質清晰,用的是左右格式,3D效果非常棒。小巧輕便,方便攜帶。稱得上是「神器」嘞。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請採納。

『捌』 3d電影為什麼要戴眼鏡看

3D眼鏡(英語:3D glasses),也可稱為「立體眼鏡」,是一種可以用來看3D影像或圖像的特別眼鏡。立體眼鏡分很多顏色類型,比較多見的是紅藍和紅青。工作原理是採用光在相對應顏色和不同顏色下的通過性,來達到讓兩隻眼睛只看到3D圖像2張圖中的一張。立體眼鏡不僅僅用於觀看3D電影,3D電視,還有3D游戲等。




1、線性偏光
2、環形偏光
主動式
液晶快門眼鏡:可以為家庭用戶提供高品質的3D顯示效果,這種技術的實現需要一付主動式LCD快門眼鏡,交替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圖象以至於你的大腦將兩幅圖像融合成一體來實現,從而產生了單幅圖像的3D深度感。
互補色
又稱色差式,既大家常見紅藍,紅綠等有色鏡片類的3D眼鏡。
色差式可以稱為分色立體成像技術,是用兩台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製在同一副畫面中。用肉眼觀看的話會呈現模糊的重影圖像,只有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才可以看到立體效果,就是對色彩進行紅色和藍色的過濾,紅色的影像通過紅色鏡片藍色通過藍色鏡片,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呈現出3D立體效果。
原理:
左放映機的畫面通過紅色鏡片(左眼),拍攝時剔除掉的紅色像素自動還原,從而產生真實色彩的畫面,當它通過藍色鏡片(右眼)時大部分被過濾掉,只留下非常昏暗的畫面,這就很容易被人腦忽略掉;反之亦然,右放映機拍攝到的畫面通過藍色鏡片(右眼),拍攝時剔除掉的藍色像素自動還原,產生另一角度的真實色彩畫面,當它通過紅色鏡片(左眼)時大部分被過濾掉,只留下昏暗畫面,人眼傳遞給大腦後被自動過濾。
偏振光
偏光式3D技術現普遍用於商業影院和其它高端應用。在技術方式上和快門式是一樣的,其不同的是被動接收所以也被稱為屬於被動式3D技術,輔助設備方面的成本較低,但對輸出設備的要求較高,所以非常適合商業影院等需要眾多觀眾的場所使用。不閃式就是利用此原理。
原理:
立體感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左右眼看到的畫面不同,左右眼位置不同所以畫面會有一些差異。
拍攝立體圖像時就是用2個鏡頭一左一右。然後左邊鏡頭的影像經過一個橫偏振片過濾,得到橫偏振光,右邊鏡頭的影像經過一個縱偏振片過濾,得到縱偏振光。
立體眼鏡的左眼和右眼分別裝上橫偏振片和縱偏振片,橫偏振光只能通過橫偏振片,縱偏振光只能通過縱偏振片。這樣就保證了左邊相機拍攝的東西只能進入左眼,右邊相機拍攝到的東西只能進入右眼,於是乎就立體了
時分式
又稱主動快門式3D眼鏡,快門式3D技術可以為家庭用戶提供高品質的3D顯示效果,這種技術的實現需要一副主動式LCD快門眼鏡,交替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圖象以至於你的大腦將兩幅圖像融合成一體來實現,從而產生了單幅圖像的3D深度感。
原理:
根據人眼對影像頻率的刷新時間來實現的,通過提高畫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達到120Hz)左眼和右眼各60Hz的快速刷新圖象才會讓人對圖象不會產生抖動感,並且保持與2D視像相同的幀數,觀眾的兩隻眼睛看到快速切換的不同畫面,並且在大腦中產生錯覺,便觀看到立體影像。

『玖』 電影院的3D眼鏡怎麼使用

電影院的3D眼鏡的使用像戴眼鏡一樣戴在眼睛上即可,用於3D電影。3D電影眼鏡是配合3D電影或顯示器顯示3D效果所需要的配件。

自從電影《阿凡達》之後,3D眼鏡迅速的在中國的市場流行起來,3D電影、3D游戲,甚至一些網站的首頁也都是3D效果的。

(9)英國電影院3d眼鏡擴展閱讀:

觀看3D電影小貼士:

  1. 如果在3D觀影過程中,感覺沒畫面立體感、頭暈、畫面不清晰……等等不適,也許這並非3D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放映的問題。

  2. 因為此前有國內不同地區的多個影城的多起放映事故報告:如影片的左右影像放反(反戴眼鏡可解決)、調焦不準、燒片等等,此時建議各位消費者大膽維權,向院方討一個公道。

  3. Dolby 3D系統的眼鏡偏小,如果觀看者本身是近視戴眼鏡的話,想再套上3D眼鏡就比較困難,不推薦。

  4. 不同的技術使用的眼鏡不同的,不會每場電影用的眼鏡不同的,因為同一個影廳,設備是相同的,那麼無論在這個廳放多少部3D電影都是用相同的眼鏡的,雙機偏光裡面三種技術的眼鏡也不通用。

『拾』 電影院用的3d眼鏡是什麼類型的

大體分為三大類:分色式3D、分時式3D和分光式3D。

分色是通過左右眼預先加上對應的顏色達到左右眼分開的目的;分時式左右眼交替打開與放映同步;分光式利用光的偏振原理,左右眼偏振角度不同以實現左右眼看到的影像不同。

原理都是通過兩台攝影機模擬人眼同步拍攝下影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同步放映,3D眼鏡的作用就是讓左右眼看到的影像分別是左右攝影機拍攝的影像,在人的大腦里在經過合成而成為立體影像。

(10)英國電影院3d眼鏡擴展閱讀

3D眼鏡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時分法」,通過3D眼鏡與顯示器同步的信號來實現。當顯示器輸出左眼圖像時,左眼鏡片為透光狀態,而右眼為不透光狀態,而在顯示器輸出右眼圖像時,右眼鏡片透光而左眼不透光,這樣兩隻眼鏡就看到了不同的游戲畫面,達到欺騙眼睛的目的。

以這樣地頻繁切換來使雙眼分別獲得有細微差別的圖像,經過大腦計算從而生成一幅3D立體圖像。 3D眼鏡在設計上採用了精良的光學部件,與被動式眼鏡相比,可實現每一隻眼睛雙倍解析度以及很寬的視角。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