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英法大撤退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英法大撤退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7-23 10:49:41

『壹』 這是一部關於英法七年戰爭的電影,主角是普魯士的弗里德里希大帝,請問有人知道這部電影的原名嗎謝謝~

前三幅和最後一幅出自影片《亂世兒女》。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編劇:斯坦利·庫布里克/威廉·薩克雷
主演:瑞安·奧尼爾/馬里莎·貝倫森/帕特里克·馬基/哈迪·克魯格/史蒂文·伯克夫/更多...
類型:劇情/愛情/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 英國
語言:英語 / 德語 / 法語
上映日期:1975-12-18
片長:184 分鍾
又名: 巴里林登

『貳』 清朝死三萬人,英法死十二人,那場戰爭電影名字叫什麼

火燒圓明園
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重新挑起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年(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英法聯軍在佔領廣州後,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聯軍打到天津城下,揚言進攻北京,清政府連忙派人議和。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領一支艦隊進京換約,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從天津北塘登陸進京,英法公使卻依仗武力,率艦隊蠻橫闖入大沽口。駐守大沽口的清軍開炮阻擊,英法聯軍狼狽逃出大沽口。

火燒圓明園
英法侵略軍到達圓明園後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報復,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布魯斯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並派遣戈登執行火燒圓明園命令,大火連燒3天3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這是人類歷史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並殺害21名使節,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1]

『叄』 如何評價電影《敦刻爾克》

整個電影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第三,突出歷史是小人物創造的。按道理,這么一部戰爭電影,至少英國首相丘吉爾要出現吧,但卻沒有,全程在結尾的時候是一個士兵讀出來了他的演講,而整個電影的很多畫面都是用小士兵、小人物的口吻來表達的,這說明了一個點,就是歷史是被每個人創造出來的。

所以,不論這部電影的評價怎麼樣,歷史的確是已經發生的事情,當年確實存在過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並不是它拍得多麼好看,而是:請銘記歷史,愛好和平。

『肆』 《敦刻爾克》兵敗中國,曲高和寡不好看,還是被英

迄今為止,導演諾蘭拍了10部電影,包括《蝙蝠俠》系列三部曲、《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這10部中的7部進入了豆瓣電影TOP250。也正因為如此,《敦刻爾克》未映先火,把觀眾的期待值拉高到一個不切實際的地步,以至於電影本尊一上映,觀眾一邊舔屏,一邊錯愕:這還是我心中的大神諾蘭嗎?
事實上,《敦刻爾克》這部電影非常「諾蘭」。諾蘭電影的妙處在於,以藝術的手法拍出更受觀眾喜愛的商業片。不過《敦刻爾克》卻是個軟釘子,雖然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拍的是二戰英法聯軍大撤退,但影片不煽情、不虐心,甚至不熱鬧。導演為了區別於以往的戰爭片,故意與電影規律背道而馳,避開了熱賣商業電影的所有特點——沒有作戰會議、沒有大場面,甚至沒有血……但問題在於,拒絕將影片戲劇化,導致了電影劇情敘事很平;架空歷史,讓觀眾對鏡頭下的人物無法代入感情。107分鍾的平鋪直敘,讓人第一次看諾蘭的電影如坐針氈。
之前諾蘭電影的優點在於,拿結構說事,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變復雜,但缺點在於,除了結構,似乎再無其他。《敦刻爾克》也不例外,諾蘭別出心裁地選擇了三條線索:一條是英國士兵撤退回國,一條是英國空軍阻攔德軍,一條是英國百姓自發開船救士兵。但由於故事本身的單調,三條線索都平淡無奇,觀眾看到的只有疲憊逃命的普通士兵,完全感受不到戰爭的壯烈。抱著看《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期待去看該片的普通觀眾,註定會大失所望。
或許可以說:《敦刻爾克》是一部停留在概念中的電影,故事沒有任何實際內容,只是一場戰爭的煙霧。諾蘭原想通過緊張殘酷的影像和驚悚的配樂,讓觀眾不動聲色地感知到戰爭的殘酷,但是事與願違,與《阿爾及爾之戰》《現代啟示錄》等前輩相比,諾蘭讓觀眾起雞皮疙瘩的力道還差那麼一點。
之所以造成眼下的這個結局,關鍵在於諾蘭對「敦刻爾克」這個歷史事件似乎有什麼誤解。二戰時,英法聯軍在法國的敦刻爾克,被德軍三麵包抄,40萬盟軍,命懸一線。唯一的辦法就是保存有生力量,退回英吉利海峽。這時的敦刻爾克,沒有勝利可言,只有死亡的威脅無處不在。諾蘭瞄準了「兵敗如山倒」及戰中的丟盔棄甲,卻忽略了——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沒能聚焦撤退後的蓄勢待發。畢竟,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勇敢比貪生怕死要更值得歌頌。

『伍』 敦刻爾克大撤退搬上熒幕,腦補這一歷史事件,究竟發生了什麼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10日起,希特勒指揮德國軍隊繞過「馬其諾防線」,進攻擁有300萬軍隊的比利時、荷蘭、法國和盧森堡。德軍指揮官採用創新戰法,令對手措手不及,制服了在人數上占優的盟軍。德國裝甲部隊橫掃法國北部,將英法聯軍切成兩段,並把數十萬盟軍逼困在法國北部敦刻爾克一隅。

5月26日到6月4日之間,近34萬英法軍隊從敦刻爾克搭船穿越英吉利海峽,撤退到英國本土,史稱「敦刻爾克大撤退」,該事件甚至被一些人稱為「20世紀歷史的轉折點」。而英國民間力量組織各色船隻奔赴救援的努力,也被譽為「敦刻爾克精神」。


針對希特勒下達停止進攻命令背後的原因,無論是經歷過那場戰爭的人,還是歷史學家,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形成共識。一種陰謀論認為,希特勒的命令是為了故意留給敦刻爾克的英軍一條生路,為其與英國媾和換取更優越的條件。

但主流歷史學家並不支持這種看法,甚至認為其不值一駁。然而,在歷史修正主義者、白人至上主義者和為希特勒辯護的人看來,他們相信,希特勒這一仁慈的舉措是在展示光明正大的姿態--故意放走英軍,英國就會「欠他一個人情」。

這些人認為,希特勒不是瘋子和暴君,而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允許英國撤軍是為了在同英國的談判中獲得更好的和平條款。而在執行對蘇作戰的「巴巴羅薩」計劃前,他也需要英國站在他這一邊。戰後,一些德軍將領對希特勒這一命令的負面看法似乎佐證了此類觀點,該理論也因此獲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孰是孰非,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時間會證明一切。

『陸』 《敦刻爾克》在中國遭遇兩極分化評價,你怎麼看這部電影

整個電影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

第三,突出歷史是小人物創造的。按道理,這么一部戰爭電影,至少英國首相丘吉爾要出現吧,但卻沒有,全程在結尾的時候是一個士兵讀出來了他的演講,而整個電影的很多畫面都是用小士兵、小人物的口吻來表達的,這說明了一個點,就是歷史是被每個人創造出來的。

所以,不論這部電影的評價怎麼樣,歷史的確是已經發生的事情,當年確實存在過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並不是它拍的多麼好看,而是:請銘記歷史,愛好和平。


讀書行萬里 夢想走千城 微信公眾號【千城Slash】 ID:Diversified-life

『柒』 電影《敦刻爾克》歷史原型介紹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什麼原因

在歷史上面對德軍的進攻,在敦刻爾克准備撤退的英法盟軍所花費的時間和經歷的絕望可不像電影那樣短暫,面對大批量軍隊的撤退,發生在歷史上的時間可沒有電影中那樣的順利,要知道的是這支撤退的軍隊包含了多國人,其中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在歷史上,撤退總有一個先後順序,排在英國軍隊後面的法國軍隊所面臨的危險遠比其他人打大。在當時為了應對巨大的政治和輿論壓力下,丘吉爾多次重申,「要撤退更多的法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將對我們和盟國的關系產生無法彌補的損害」。這也讓一部分英國軍隊留守陣地,掩護法國軍隊撤退。行動結束時,一共約有9.8萬名法軍撤至英國。
而最後近30萬軍人的成功撤退也為後來二戰的局勢創造了相當有利的條件,盡管這是一個關於撤退,逃亡的事件,但是仍然值得人們銘記。就算如此依然有著很多的戰俘在德軍為了壯自己的士氣而遭到的非人的待遇,許多倖存的戰俘在後來還表示那些遭人遺忘的戰俘才是真正的英雄。

『捌』 《敦刻爾克大撤退》會在中國上映嗎

該片於2017年7月21日在美國上映,9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敦刻爾克》是由辛克匹影業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業發行的戰爭懸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芬恩·懷特海德、湯姆·格林-卡尼、傑克·勞登、哈里·斯泰爾斯、阿紐林·巴納德、詹姆斯·達西等領銜主演。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玖』 敦刻爾克電影故事原型是什麼 敦刻爾克大撤退真實歷史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語:Dunkirk Evacuation,法語: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西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此次撤離,標志著英國勢力撤出歐洲大陸,西歐除英國、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區落入德國之手。
納粹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西歐。當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擁有147個師,300多萬軍隊,兵力與德國實力相當。但法國戰略呆板保守,且動員較為遲緩,只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上,對德國宣而不戰。在德法邊境上,只有小規模的互射,沒有進行大的戰役,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戰爭」。

然而,德軍沒有攻打馬奇諾防線,他們首先攻打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並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色當一帶渡河入法國。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不久又踏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1940年5月21日,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
形勢萬分危急,敦刻爾克港口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如果四十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在德國炮火的強烈襲擊下,後果不堪設想。
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他們的計劃是力爭撤離三萬人。這支雜牌船隊就在這樣危險的情形下,在一個星期左右時間里,救出了三十三萬五千人。

『拾』 電影《敦刻爾克》里這一事件歷史上是怎樣的

電影敦刻爾克在歷史上是真是發生過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一場成功的逃亡

二戰爆發初期,德國軍隊發起閃電戰,在短短十幾天時間內,便將40萬英法聯軍困在了位於法國北部的狹小港口城市敦刻爾克。這座只能容納8萬人的海濱小城,此時三面受敵,它的東面、西面、南面全部暴露在敵軍的火力下,而北面一海之隔、40海里外的陸地就是英國。

二戰爆發初期,德國軍隊發起閃電戰,在短短十幾天時間內,便將40萬英法聯軍困在了位於法國北部的狹小港口城市敦刻爾克。這座只能容納8萬人的海濱小城,此時三面受敵,它的東面、西面、南面全部暴露在敵軍的火力下,而北面一海之隔、40海里外的陸地就是英國。

在撤退過程中,德軍不斷進行空襲,阻礙救援。

誠然,即便你不熟悉這段二戰歷史,也絲毫不會影響你看懂本片。諾蘭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就像當你看《泰坦尼克號》的時候一樣,哪怕你知道那艘船最終要沉,但真正讓你關心的,還是Jack和Rose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