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俞大猷荊楚長劍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俞大猷荊楚長劍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7-16 23:29:33

❶ 貨真價實的武林秘籍《劍經》,為何書中卻只提棍不提劍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曾經提到明代武學發達,其中劍法的成就便是俞大猷的《劍經》。於是有熱心讀者在回復中提到,《劍經》應當是一部棍法專著,而非劍法專著。

上圖:「嚴流島對決」

❷ 公元16世紀,抗倭名將有一位是泉州人,他是誰

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80年)福建泉州人。明朝一代名將,官至都督同知。,字志輔,號虛江,出生於洛江河市,是明嘉靖時期 著名愛國將領、抗倭民族英雄。他與戚繼光齊名被稱為「俞龍戚虎」。俞大猷出身於下級軍官家庭,祖籍安徽鳳陽,始祖俞敏跟從朱元璋打天下,以 開國功臣襲泉州衛百官,至其父俞元贊已歷5代。俞大猷少時,家境貧困,經常斷 炊,依靠母親楊氏編發網和親友資助,維持生活和讀書。他勤奮學文習武,勇敢機敏,在清源山下讀書時,常獨自一人在清源山虎乳岩攀援上下,鍛煉靈活的手腳。俞大猷當秀才時,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門徒王宣及軍事家趙本學為師,學習《易經》與兵書;向精通荊楚長劍的李良欽學習劍術。父親死後,他棄文就武,承襲百戶官 世職。

...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參加全國武舉會試,寫了一篇《安國全軍之 道》的策論,深受兵部尚書毛伯溫的賞識,榮獲第5名武進士,授任為守衛金門、 同安一帶,放糧救濟飢民,被稱為「俞佛」。

... 俞大猷一生戎馬舟楫,最主要功績是領導抗倭斗爭,喜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擾浙東,北竄蘇南。他配合戚繼光、鄧城等將領,用福建樓船在浙東、蘇 南大敗倭寇,消滅敵兵四五千,擊沉敵船140多艘,徹底平定了蘇浙倭患。他抗倭 有功,被提升為蘇浙副總兵,後任浙江總兵兼暑浙江都督同知。 俞大奠性格則毅沉著,豪邁樂觀,不知憂苦。在浙東的一次海戰中,突然風浪狂作,天昏地暗,船隻幾乎傾翻。軍士因此斷炊兩天,號哭不已,副將湯克寬大呼 『海神保佑』,拚命許願。俞大猷卻不求神插佛,巋然自若地對湯克寬說:「我平生無所憂掛,今天如能與你一起溺海,了卻生命,無負大業,是最痛快的了!」須 臾風平浪靜,安然無恙。湯克寬很佩服他的膽略,遂拜他為師。倭寇在蘇浙慘敗後,便南苊鱸痢?br>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興化。朝遷提升俞大猷為福建總兵,戚斷光為副總兵,隸屬閩浙叫督譚綸指揮,會同剿倭。譚綸命令戚斷光、劉顯、俞大猷分別率領三路大軍,會攻倭寇於平海衛,殲敵2200多 人,並救回3000多名被劫的居民,勝利光復了興化城。其後,俞大猷又在晉江沿海殲滅倭寇,據傳,一次他化裝潛入安平衛(今安海 鎮)倭穴,偵察敵情,遇到倭寇 正在宰殺從民間搶來的牛羊,大開宴會。倭酋座們喝得酩酊大醉,營木欄中還關著許多尚未宰完的牲畜。俞大猷便派一個勇敢機智的隨從,乘倭寇醉得東歪西倒之時,從木欄中抱來一隻羊,縛起倒掛在大鼓的前面,讓羊掙扎,踢動大鼓。倭寇以為明兵劫營,頓時大亂,自相殘殺,鄉兵趁機殺進敵營,全殲倭寇。又一次倭寇攻佔永寧衛,養著兩只兇猛的軍犬,警衛營盤。他帶領士兵,喬裝百姓,深夜潛入敵營,在鐵鉤上掛上香牛肉,先誘軍犬爭搶牛肉上鉤而殺,然後帶兵沖殺敵營。倭寇潰亂,爭相登船從海上逃竄,俞大猷率軍在永寧衛海口一塊大石旁全殲敵寇。後來,俞大猷親自在這塊石上題勒「鎮海石」三個大字 。俞大猷多才多藝。嘉靖年間,他親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練習少林棍法, 使少林棍法得以繼傳。他創造一套用僂船殲滅倭寇的海戰戰術,還發明了一種陸戰用的獨輪車。他精通六經,博學宏文,著有《正氣堂集》30卷,堪稱明朝一代儒將 。

... 俞大猷的遺跡文物和民間傳說,留在泉州和閩南等地的很多。如今泉州華僑職 業中專學校是都督第遺址,門前巷仍叫都督第巷。晉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他少是鍛炬膽量的「練膽石」,仍在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書「君恩山重」四個大字。廈門、金門、武平、海南島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讀書軒和紀念祠堂 。

明朝洪武十九年,朱元璋下旨,除准留舟山本島居民547戶,8085人外,其餘居住在舟山46個島上的居民,全部驅遷內陸。舟山各島從此荒廢,海防力量大大削弱。嗣後海盜勾結倭寇長期騷亂並盤踞各島,使舟山軍民遭受極大災難。

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二月,以汪直為首的一夥海盜,勾結倭寇進犯鎮海關,遭到明朝守軍的反擊,退據金塘島,集聚於瀝港。由於金塘島形勢險要,官兵一時難以攻克。次年三月,浙閩提督王抒縝密地偵察金塘島地形後,制訂了周密的作戰計劃,遣參將俞大猷從瀝港正面進攻,參將湯克寬從西堠門堵住倭寇退路,採用兩面夾攻的戰術。

俞大猷是位抗倭名將,從小跟名師學習武藝,還精通兵法。當時,俞大猷部下有名士兵,叫侯得,因嚴重違犯軍紀,被判為死刑,但他卻熟悉金塘瀝港地形,俞大猷得知後便將他免了死罪,派遣他潛入瀝港倭寇營寨放火接應,以此立功贖罪。進攻那天夜裡,約定三更時間,為令,侯得放火大燒倭營,頓時,瀝港上空濃煙滾滾,烈焰沖天。俞大猷率兵乘機攻入瀝港,還在睡夢中的倭寇,遭到突然襲擊,驚慌失措,一片混亂,四處逃散。俞大猷部下士兵驍勇善戰,乘勝追擊,打得倭寇丟盔棄甲,紛紛爭船搶渡,落水溺死者不計其數。只有

汪直率殘兵突出重圍,潛逃外洋。俞大猷親自率戰船奮勇追擊至馬跡潭時,不巧遇上大風,不少戰船在風浪中沉沒,汪直才僥幸脫逃。另一股從瀝港潰逃的倭寇,到了岑港,也被把總劉恩至領兵殲滅。在這場圍殲倭寇的戰斗中,正面進攻的士兵非常勇敢,當俞大猷的戰船被

倭寇的船纜勾住,遭到倭寇猛攻時,舟山籍士兵葉七,在這緊要關頭,拿起斧頭,奮不顧身潛入大海,猛砍船纜,頭部被倭寇連刺七刀,血流如注,他視死如歸,拚死把纜繩砍斷,使俞大猷的戰船安然脫險,而他自己卻壯烈犧牲了。

瀝港一戰,殲滅倭寇280餘人,狠狠地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大大地鼓舞了舟山軍民抗倭的信心。這場戰斗也是舟山歷史上抗倭首次大捷,影響深遠。為此,俞大猷把瀝港改稱為「平倭港」,當地百姓為了褒揚俞大猷抗倭的業績,又在瀝港建立了「平倭碑」,以供後人瞻仰。

俞大猷保衛東南海防,抵禦倭寇進犯,戰功卓著。舟山多處留有他率兵剿滅倭寇的史跡。440多年過去了,歲月流逝,山河改觀,神州大地,換了人間。然而這塊珍貴的文化遺產——「平倭碑」,如今仍然豎在瀝港下街頭。此碑高近1丈,上刻 「平倭碑」3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碑銘記敘了明朝嘉靖年間參將俞大猷率兵圍殲倭寇的英勇事跡。該碑現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倭寇侵略越來越嚴重,使躲在深宮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發愁了,叫嚴嵩想法子對付。嚴嵩的同黨趙文華想出一個主意,說要解決倭寇侵犯,只有向東海禱告,求海神爺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趙文華的鬼話,叫他到浙江去禱告海神。後來,朝廷派了個熟悉沿海防務的老將俞大猷(音yóu)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幾個勝仗。但是不久,浙江總督張經被趙文華陷害,俞大猷也被牽連坐了牢。沿海的防務沒人指揮,倭寇的活動又猖獗起來。朝廷把山東的將領戚繼光調到浙江,才扭轉了這個局面。

❸ 俞大酞的生平事跡及相關史料

俞大酞```
據說與少林寺頗有聯系`與戚繼光齊名的抗倭名將```
明朝中期`率領官兵平息沿海倭寇```

嘉靖十四年`獲武舉人```
"舉嘉靖十四年武會試`除千戶"```
戚繼光也於嘉靖三十一年`參加山東鄉試`中武舉```

嘉靖三十二年(1553)`安文民團陳二百等數百人於馬鬃嶺阻擊倭寇`初勝```
後寇偷襲逾嶺走安文`見萬工城似雉堞`疑有備`不敢入`經他石岩逾硃色嶺去東陽```
俞大酞督官兵追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三月`俞大酞受總督侍郎張經調廣西田州瓦氏兵隸`出任總兵守金山```
五月`俞大酞擊倭於王江徑`大破之```

嘉靖三十五年五月`總兵官俞大酞敗倭於黃浦```
十二月`總督胡宗憲命總兵俞大猷率領調集的川`貴兵六千人駐舟山`俞大猷督兵四千人出擊海上倭寇`斬首一百四十餘級`獲得重大勝利`浙海漸平```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汪直余黨遂據浙江岑港自守`並勾結倭寇擾掠`胡宗憲命總兵俞大猷`參將戚繼光領兵進剿`久不能下```
( 胡宗憲 http://ke..com/view/12.htm )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世宗詔奪俞大猷`戚繼光官職`戴罪出戰`限期一月盪平```
俞大猷等冒死力戰`海盜棄岑港`南下劫掠閩廣`御史李瑚彈劾胡宗憲縱賊`胡宗憲諉過於俞大猷`世宗命將俞大猷逮捕下獄```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福建倭患再起`明廷急調俞大猷往剿```
俞大酞向朝廷請備沿海墩台`以備瞭望```
十一月`倭寇洗劫興化府```

嘉靖四十二年二月`攻陷福建平海衛(今莆田縣平海)`四齣騷擾`成為福建禍患`朝廷任命俞大酞`戚繼光分別為剿倭總兵官和副總兵官`會同廣東總兵劉顯剿倭`大敗倭寇於平海衛(今福建莆田東南)`殺敵2200```

嘉靖四十三年六月`倭犯海豐`俞大酞破之```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廣東潮州地方著名的海盜首領林道乾率眾駕船五十餘艘到南澳島`占為據點`進攻沿海```
俞大酞時任都督`領兵進剿`林道乾率眾轉移`航海到澎湖`俞大酞率領官兵緊追`林道乾船隊逃往台灣北港```
(林道乾,廣東潮州澄海縣人,年少時為縣衙小吏,為小康之家後代。他在私塾讀幾年書,可能因為性格原因得罪縣官,亡命天涯,投靠了海盜集團,後來自己拉起了一支隊伍,自立山頭。)

❹ 軍事將領人物傳記

俞大猷-俞大猷(1504-1580),明福建晉江人,字志輔,號虛江,少好讀書,知兵法,世襲百戶。舉嘉靖十四年(1535年)武會試,授千戶,守御金門。二十八年(1549年)朱紈巡視福建,薦為備倭都指揮。又參與交-yudayou 摘要 俞大猷(1504-1580),明福建晉江人,字志輔,號虛江,少好讀書,知兵法,世襲百戶。舉嘉靖十四年(1535年)武會試,授千戶,守御金門。二十八年(1549年)朱紈巡視福建,薦為備倭都指揮。又參與交黎之役,以功進參將。三十一年移師浙東。後抗倭於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並圍殲徐海、陳東,以功加都督僉事。後任參將。四十年,鎮守南贛,平定廣東張鋌叛亂,後任福建總兵官。四十二年破倭於福建興化,時稱俞家軍。次年任廣東總兵官,獲海豐抗倭大捷。不久改任福建總兵。為將廉,馭下有恩。數建大功,善用兵,與戚繼光齊名。萬曆初奪職,一度復起,後任軍都督僉事,乞歸。卒於家,謚武襄。著有《正氣堂集》、《劍經》。俞大猷 生平簡介

俞大猷 俞大猷(1504-1580),明福建晉江人,字志輔,號虛江,俞大猷自幼家貧,靠母親楊氏編發網和親友資助,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勤學不輟。五歲時即在家鄉河市入塾讀書,拜幾位當地名士習文。十歲隨家遷居泉州城內北隅(其遺址即今泉州僑中),與鄧城、湯克寬等讀書於清源山清源洞。十五歲進文秀才,與李杜、薛南塘、史文齋、史禮齋等十餘人繼續讀書於清源山紫澤書院,並習武於清源洞,人稱十才子。清源山至今遺有其練膽石(為練膽量,常登巨石下跳),現在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書「君恩山重」四個大字。 其時泉州社會的閩學氛圍熾盛,俞大猷先後拜王宣及林福、軍事家趙本學等人為師,學習《易經》與兵書,皆得三家所長。後又從師精通荊楚長劍的同安南少林高手李良欽學劍(棍)術和騎射,達到了「劍術天下第一」,跨馬而騎,引弓飛矢,百發百中的境界。 王、林、趙三人均為當時泉中名師,且是明代前期閩學著名代表人物蔡清之弟子,從蔡清學過《易》。王宣以《易》論古今治亂興衰之跡,林福以《易》明心性忠孝仁義之奧,趙本學以《易》衍兵家奇正虛實之權,著有《韜鈐內外篇》和《孫子註解》。俞大猷對三師之意均能默契神會,融會貫通,尤能闡其所未論。在師承關繫上,俞大猷乃名儒蔡清之二傳弟子。正是由於年輕時奠定扎實的儒學理論基礎,使俞大猷日後成為明代獨樹一幟的名將,不僅有傑出軍事家的思考領域,而且有傑出政治家的思想遠見,故上司譚綸曾稱贊他有大將才。俞大猷 大將之才

君恩山重-俞大猷書於清源山「練膽石」俞大猷出身於下級軍官家庭,祖籍安徽鳳陽,始祖俞敏跟從朱元璋打天下,以開國功臣襲泉州衛百戶官,至其父俞元贊已歷五代。俞大猷自幼家貧,靠母親楊氏編發網和親友資助,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勤學不輟。五歲時即在家鄉河市入塾讀書,拜幾位當地名士習文。十歲隨家遷居泉州城內北隅(其遺址即今泉州僑中),與鄧城、湯克寬等讀書於清源山清源洞。十五歲進文秀才,與李杜、薛南塘、史文齋、史禮齋等十餘人繼續讀書於清源山紫澤書院,並習武於清源洞,人稱十才子。清源山至今遺有其練膽石(為練膽量,常登巨石下跳),現在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書「君恩山重」四個大字。 其時泉州社會的閩學氛圍熾盛,俞大猷先後拜王宣及林福、軍事家趙本學等人為師,學習《易經》與兵書,皆得三家所長。後又從師精通荊楚長劍的同安南少林高手李良欽學劍(棍)術和騎射,達到了「劍術天下第一」,跨馬而騎,引弓飛矢,百發百中的境界。王、林、趙三人均為當時泉中名師,且是明代前期閩學著名代表人物蔡清之弟子,從蔡清學過《易》。王宣以《易》論古今治亂興衰之跡,林福以《易》明心性忠孝仁義之奧,趙本學以《易》衍兵家奇正虛實之權,著有《韜鈐內外篇》和《孫子註解》。俞大猷對三師之意均能默契神會,融會貫通,尤能闡其所未論。在師承關繫上,俞大猷乃名儒蔡清之二傳弟子。正是由於年輕時奠定扎實的儒學理論基礎,使俞大猷日後成為明代獨樹一幟的名將,不僅有傑出軍事家的思考領域,而且有傑出政治家的思想遠見,故上司譚綸曾稱贊他有大將才。俞大猷 個人經歷

俞大猷像 嘉靖十四年(1535),俞大猷參加全國武舉會試,寫了一篇名為《安國全軍之道》的策論,深受兵部尚書毛伯溫的賞識,獲第五名武進士,由承襲百戶世職,升署正千戶,守御金門所,放糧救濟飢民,被稱為「俞佛」。嘉靖四十二年(1563),俞大猷徙鎮南贛。嘉靖四十三年(1564),俞大猷改鎮廣東潮州。倭寇2萬與大盜吳平部眾互為犄角,而侗民藍松三、伍端、葉丹樓等武裝日掠潮、惠,福建又有程紹祿作亂延平,梁道輝侵擾汀州,俞大猷逐一平復。吳平降而復叛,掠民舟出海遠遁,閩廣巡按御史交章論劾,俞大猷坐奪職。李亞元倡亂河源、翁源,總督吳桂芳留俞大猷討之,俞大猷行反間計,攜其黨親搗其巢,生擒李亞元,奪還被擄男女八萬餘人。乃還俞大猷職,任廣西總兵官,授平蠻將軍印。繼平王世橋叛亂,進署都督同知。隆慶二年(1568),海賊曾一本犯廣州,尋犯福建,俞大猷合郭成、李錫軍擒滅之,錄功,進右都督,還鎮廣西。在廣西任上,俞大猷捐俸重建家鄉濠市橋。隆慶五年(1571),俞大猷擒殺廣西古田僮(壯族)殺人越貨的巨盜黃朝猛、韋銀豹等人,朝廷進俞大猷世襲指揮僉事。隆慶六年(1572),巡按李良臣參劾俞大猷奸貪,雖兵部力持公論,仍詔還籍候調。事平,起為南京中軍右府僉事,未任,以都督僉事為福建總兵官。萬曆元年(1573)秋,俞大猷已七十高齡,因計議進攻澎湖倭寇失利,又被奪職。復以署都督僉事起右府僉書,領車營訓練。至是,三疏乞歸。萬曆八年(1580)卒於家中,年七十八,直至死前還在領兵訓練。賜祭葬,贈左都督,謚武襄。墓在晉江縣磁灶鎮蘇垵村,明刑部尚書潘湖人黃光升為銘其墓(墓誌銘上半部珍藏於晉江博物館)。廣東的崖州、饒平,福建的武平、金門,浙江的寧波等地都建祠祀奉。俞大猷 征戰事跡 戰大同、廣西嘉靖二十一年(1542),俞大猷提升都指揮僉事。冬,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入侵山西北部,朝廷詔諭天下,選舉武勇之士。俞大猷報名應選,毛伯溫介紹俞大猷給宣大總督翟鵬。俞大猷到大同,率軍拒敵。「東路將軍欲為馬革裹,西路將軍欲為鐵鋤埋」(俞大猷《飲馬長城窟》),北邊寒冬征戰艱辛慘烈,將士視死如歸。但翟鵬並未重用俞大猷,俞大猷辭歸。毛伯溫薦俞大猷任汀漳守備。俞大猷慨嘆:「何日掃清俺答塵,復當飲馬長城窟」(俞大猷《飲馬長城窟》)。嘉靖二十六年(1547),俞大猷在汀州府擊潰海賊康老等,俘獲300人。因功擢廣東都司僉事。時新興、陽春、恩平一帶侗民屢叛,總督歐陽必進以平定侗民事付俞大猷。俞大猷親帶數人遍詣諸侗民,曉以利害禍福,侗民畏服。侗民中有蘇步青者,力能格鬥猛虎,為叛亂首惡,俞大猷格殺了他,招降渠魁,數邑得以安寧。嘉靖二十八年(1549),右副都御史朱紈巡視福建,薦俞大猷為備倭都指揮。適安南都統使莫福海卒,其子宏瀷、正中互相仇殺;其大臣范子儀妄言宏瀷已死,迎正中歸國,趁機剽掠欽、廉諸州,嶺海騷動。歐陽必進奏留俞大猷討賊。俞大猷率軍「追戰數日,生擒子儀弟子流,斬首千二百級」。傳檄莫宏瀷殺范子儀函首來獻,外患平息。嚴嵩抑其功不報,僅賞銀五十兩。是年,瓊州五指山黎民那燕,唆使感恩、昌化諸黎共反,歐陽必進檄俞大猷討之,朝議以俞大猷任崖州參將,會同廣西副將沈希儀諸路軍圍剿。俞大猷對歐陽必進言:「黎亦人也,率數年一反一征,豈上天生人意?宜建城設市,用漢法雜治之。」歐陽必進採納其議,俞大猷遂單騎入峒寨,與黎民約法,招降3700餘人,海南遂定。浙東抗倭

俞大猷戰倭寇元末起至明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地區倭寇活動十分猖撅。倭寇源自日本南朝。十四紀末葉,日本北朝的足利氏征服了南朝,統一了日本。南朝一批失敗後的武士流亡海島。他們勾結一批商人和破產農民,流竄到中國沿海,名義上是做生意,實則走私和擄掠,無惡不作。至明中後期,倭禍嚴重,江浙首當其沖,受害最烈。倭寇與東南大陸當地不法分子相勾結,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消滅倭寇,明朝從嘉靖二十六年(1547),開始委派官吏,加強海防,展開抗倭斗爭。 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大肆侵擾浙東沿海。由兵部推薦,詔移出身貧寒、靠戰功擢升為廣東都指揮僉事的俞大猷從廣東帶兵到浙東、蘇南平倭,受命為寧(波)台(州)參將。當時,倭寇已破寧波昌國衛、紹興臨山衛,轉掠松陽,不到一個月,竟連襲浙東大部分地區,所到之處,燒殺搶奪,無所不為,根本沒有把明軍放在眼裡。俞大猷到任後,立即派出小分隊進行偵察,發現倭寇的流動性非常大,今天在此地,明天又在彼地,其主要接應的方式是戰艦隨行,每到一處就下艦登陸,搶掠後乘艦而遁。浙東地區地勢復雜,水路又多,自然給明軍的追剿帶來了很多麻煩。在分析敵情後,作為一個智謀出眾的軍事將領,俞大猷認為明軍主要的戰術不應該是尾隨追擊,那樣只能在倭寇背後打轉轉,總也追不上。最好的辦法是清理河道上的敵艦,令敵回救,然後以重兵逐之下海,邊逐邊擊,並事先在沿海布下舟師,形成包圍之勢。有人表示反對,說如斷倭退路,必定會使倭寇全力內襲,攻入腹地,為患甚重。俞大猷據理力爭。他說:倭寇畢竟是入侵之敵,他們之所以敢來犯我疆土,乃仗著舟艦可載其逃,一入海就無法追趕,所以他們從來都只在沿海騷擾,如果他們深入內地,和海上失去聯系,就如喪家之犬,必被我大軍全剿。因此,只要滅其戰艦,其必返救,一救則正入我彀中,正應兵法攻其必救,如何不勝?俞大猷的方略受到了上司的支持。他被授權調集福建沿海的明軍舟師,以福建製造的樓船分布沿海島嶼,伺機率領精銳部隊沿河道突襲倭寇戰艦。嘉靖三十二年(1553)三月,俞大猷率閩中樓船突擊普陀山的倭寇新巢。時徽州人王直勾結倭寇進犯鎮海關,遭到明朝守軍的反擊,退據金塘島,集聚於瀝港。由於金塘島形勢險要,官兵一時難以攻克。次年三月,浙閩提督王抒縝密地偵察金塘島地形後,制訂了周密的作戰計劃,遣參將俞大猷從瀝港正面進攻,參將湯克寬從西堠門堵住倭寇退路,採用兩面夾攻的戰術,配合戚繼光、鄧城等將領,以福建樓船戰於寧波、紹興、松陽諸郡,焚舟數十艘,斬俘敵千餘人,一顯樓船的威力。這場戰斗也是舟山抗倭歷史上首次大捷,影響深遠。為此,俞大猷把瀝港改稱為「平倭港」。當地百姓為了褒揚俞大猷抗倭的業績,又在瀝港建立了「平倭碑」,以供後人瞻仰。(該碑現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直等余賊逃遁,俞大猷竟遭停俸。果然,竄入陸上搶掠的倭寇,不得不回軍營救戰艦,並拚死突圍與海上戰艦會合。明軍按照俞大猷的布置,陸地的張經軍隊舉帆出海追擊,與埋伏在海中的俞大猷舟師,在松江一帶形成前後夾擊的合圍圈,聚殲逃竄之倭寇,取得了抗倭史第一次大規模的勝利,俞大猷才予俸如故。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據寧波普陀,俞大猷率將主攻之,寇突出,殺武舉火斌等三百人。俞大猷坐戴罪剿賊,不久敗賊於吳淞所。詔除俞大猷前罪,代湯克寬為蘇松副總兵,擊賊於平望,再戰於六金壩,皆大捷,斬首三千級。寇犯金山,俞大猷所率將卒不及三百人,徵集諸路兵未至,戰失利。倭寇2萬屯松江柘林,閩浙總督張經促戰,俞大猷堅持不可。待永順、保靖兵至,乃從張經大破賊於王江徑,取得抗倭戰爭以來的最大勝利。功為嚴嵩義子、工部尚書趙文華、浙江巡撫胡宗憲攘為己有,張經反被加「養寇失機」罪名,入獄後被害。俞大猷也受降職處分,「以金山失律加罪之,謫充為事官」。嘉靖三十四年(1555),新倭犯蘇州陸涇壩,直抵婁門,敗南京都督周於德兵。俞大猷在舊職被革除的情況下,以國事為重,以戴罪之身,披肝瀝膽,偕副使任環,大敗賊於陸涇壩,焚賊舟三十餘艘,又攔擊其自三丈浦出海者,沉其舟七艘。繼又破賊於吳江鶯脰湖,賊走嘉興三板沙,掠民舟將遁,俞大猷追擊於馬跡山,生擒倭寇首領金涇和許浦,白茆港之賊俱逃出海,俞大猷再追擊於茶山,焚5舟,擊壞及覆沒者無數;俞大猷及僉事董邦政分路追擊,再獲9舟。一月之間,將浙東陸上倭寇打得東逃西竄,令倭寇聞知俞大猷的名字就心驚膽寒。余賊三百餘,登崖走據華亭陶宅鎮,屢敗趙文華等大軍。賊寇在柘林糾集40餘艘船,情勢危急,而巡輔曹邦輔劾俞大猷縱賊,帝怒,奪其世蔭,責令立功自贖。無何,俞大猷偕副使王崇古入洋追賊,焚巨艦8艘,斬獲無數。初以倭患急,朝廷特命都督劉遠為浙江總兵官,兼轄蘇、松諸郡,數月間無所作為。廷臣爭言俞大猷軍事幹才,遂於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月罷劉遠,以俞大猷代浙江總兵官。俞大猷在西庵、沈庄、清水窪、黃浦等戰役連獲大勝,詔還世蔭,加都督僉事。繼敗盤據舟山之賊。浙東平倭之戰,應該說是俞大猷戰斗生涯中最輝煌的一頁。他「先計後戰,不貪近功」,充分掌握敵人的活動規律,抓住其致命要害的劣勢,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運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攻其必救」、「圍而殲之」,展示了其出色的指揮才乾和傑出的謀略智慧。其一,先摸敵情後定計策。他走馬上任後,不是急匆匆與倭寇交戰,而是設法摸清倭寇的活動規律,了解倭寇的長處與短處,找到敵人的弱點後,再定下「攻其要害」的破敵之策。倭寇的優勢是海上泊有的戰艦,機動能力強,能迅速幫其從海上逃竄。但是戰艦是其優勢也是其弱點,沒有了戰艦,倭寇就無法迅速從海上逃遁。所以,俞大猷制定出先打敵艦、「剿敵滅巢」的策略,攻打敵艦就如同攻打敵人的巢穴,正是擊中了倭寇的弱點,迫使倭寇進入自己設下的圈套。第二,海上設伏斷敵退路。倭寇的唯一退路,就是從海上逃走。所以倭寇在登陸侵襲時,除了停泊在海邊的戰艦外,常常在海中留有接應的戰艦。這樣可以進則襲四面八方,退則入無垠大海。俞大猷考慮到如要大力殺傷倭寇,必須在敵艦背後埋伏一支舟師,在敵寇逃竄時,截住逃敵,與陸上追擊逃寇的明軍形成合圍之勢,兩面夾擊倭寇,當然能重創倭寇。再戰大同嘉靖三十六年(1557),加署俞大猷浙江都督同知。俞大猷的頂頭上司、由巡撫而總督胡宗憲欲圖倭寇首領王直,用盧鏜言,將與通市,俞大猷力爭不可。胡宗憲將王直的母親和妻兒弄到杭州,企圖勸王投降,王原則上同意,但要求胡派一人來島作人質。王來見胡,結果被巡按御史王本固逮捕下獄,島上王的養子毛海峰聞聽消息,遂把胡派的人質「支解」,並率列黨五百人佔領了岑港。俞大猷本來就反對這個作戰方案,但事到如此,不得不跟戚繼光等人去奉命攻打,直到第二年七月仍攻打不下,將士多死傷,而新倭復入沈家門。嘉靖三十八年(1559),賊泛海流劫閩廣,佔領福建泉州浯嶼,御史李瑚一再上奏彈劾胡宗憲縱賊,胡懷疑是俞大猷為其同鄉李瑚提供了軍情內幕,故奏上一本,委罪俞大猷,說岑港之敗,完全是由於俞大猷的作戰不力。帝怒,逮俞大猷系詔獄,再奪世蔭。錦衣衛陸炳知俞大猷冤,為通關節,送錢於嚴世蕃,大學士徐階亦為之擔保,才被釋放到大同戴「罪」立功。嘉靖三十九年(1560),俞大猷至大同。時任川湖滇三省總督、兵部侍郎、南京戶部尚書的泉州晉江潘湖人黃光升重其才,經保舉授其方略。俞大猷審度地勢,匠心獨創,製造獨輪戰車以拒敵騎。嘗以車百輛、步騎三千,大挫敵萬騎於安銀堡。文進上其制於朝,遂置兵車營。京營有兵車自此始。文進將襲板升,與俞大猷謀,果獲大勝。詔還世蔭。

❺ 劍經的影響

嘉靖四十年(1561年),精通「荊楚長劍」的俞大猷奉命南征,特地到嵩山少林觀看武僧棍技,結果大失所望。他認為:少林功夫「已失古人真訣」並「明告眾僧」。在少林寺主持小山和尚的請求下,俞大猷帶兩名「年少有勇力者」兩人——宗擎、普從隨其「南行出入營陣之中,時授從陰陽變化真訣,復教以智慧覺照之戒」。三年後,二僧歸少林「以所授之教,轉授寺眾」。十三年後,宗擎再次見到俞大猷,並告訴他「普從已化為異物,惟宗擎回寺以劍訣禪戒傳之,眾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其傳可永也。」俞大猷見到心愛的弟子,十分高興,專門寫了一首詩少年送給宗擎:「學成伏虎劍,洞悟降龍禪。杯渡游南粵,錫飛入北燕。能行深海底,更陟高山巔。莫訝物難舍,回頭是岸邊。」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明代俞大猷生活的時代,少林功夫「禪武合一」的風格已經形成。
吳殳曾見有一稱作「五虎攔」的少林棍法,演練時「唯一打一揭而已。打必至地,揭必過腦,平平無奇,殆如農夫之懇土者。而久久致工,打揭得勢,則少林諸法,亦甚畏之,不可以平平而輕視也」,這種棍法與程宗猷《劍經》中「一打一揭,遍身著力,步步進前,天下無敵」的記述相似。由此,可以大致判定該棍法應是俞大猷傳宗擎,宗擎傳少林寺眾的「長劍技」。
「真正由少林傳出的棍法,共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明朝正嘉年間,喇嘛僧傳於少林,經洪轉改編,而托始於元末緊那羅的」,「一種是嘉靖末俞大猷傳與少林僧宗擎,宗擎轉授寺眾的。」在這兩種棍法之中,第一種「兼槍帶棒」、注重把法變換的少林棍法更符合北方拳種的特點,而宗擎所傳的第二種棍法動作朴實、把法變換不大的練法更符合南方拳種的特點。兩者共存於少林寺,從而奠定了「天下功夫匯少林」而後「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堅實基礎。

❻ 俞大猷簡介 俞大猷怎麼讀

俞大猷 讀音:[yú] [dà][yóu]。

簡介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

俞大猷雖然戰功累累,卻經常被彈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領軍功,但俞大猷卻從來不會計較,仍舊全力打擊倭寇。

俞大猷創立兵車營,設計創造了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官授平蠻將軍,死後被追謚為武襄。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後人將俞大猷生平所作詩詞等編匯成《正氣堂集》。

生平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參加武科會試,中武進士第五名,授千戶,守衛金門。

嘉靖三十四年,俞於浙江嘉興斬倭寇約二千人。

嘉靖三十五年接任浙江總兵,先後平定浙西倭患,以及盤踞舟山的倭寇巢穴。

嘉靖四十一年,俞從山西被調任福建總兵。次年,會同戚繼光等人攻克福建莆田東南平海衛,再度給予倭寇強烈打擊,並收復興化城(今莆田)。經過俞大猷的努力,至嘉靖四十五年,基本消除倭寇對東南沿海的侵擾與禍害。

為官清廉正直,不知逢迎贈賄予東廠,遭構陷入錦衣衛詔獄數月,為戚繼光、胡宗憲救出,俞因此鬱郁以終。卒後,贈左都督,謚武襄。

為了紀念俞大猷抗倭的成就,現浙江麗水有一條街道以俞大猷的名字命名:大猷街。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的俞大猷墓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6)俞大猷荊楚長劍電影擴展閱讀:

武術貢獻

俞大猷和戚繼光在中國武術發展史中,豐富了遺留在福建的少林拳,現稱南拳,突顯與少林拳之差異。(南少林莆田,也正在泉州之中)。

傳下「荊楚長劍」、「楊家槍」混合而成之「俞家棍」法,編寫了《劍經》,詳言棍法要義,授於各兵將,在對抗倭、虜戰爭中,連戰皆捷。

俞大猷早年師從趙本學,習兵法武功。 《劍經》成於1557年,俞大猷將《劍經》與《兵法發微》連同他的老師趙本學所著的《韜鈐內外編》合輯成《續武經總要》。

《劍經》實際上是講「棍」法及長兵器的用法。內容,包括「劍」(棍)、「射」、「陣」三法,俞認為「棍為藝中魁首」。強調隨時以「奇正相生」的變化,以靜制動,後發而先至,在敵「舊力略過,新力未發」時,施以突擊,「打他第二下」。『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斗』

墓葬

俞大猷墓在晉江市磁灶鎮蘇垵村北。坐南朝北,磚構,外包三合土。白石墓碑陰刻楷書「皇明都督虛江俞公墓」。墓兩側尚存石將軍1對。原有石馬、石虎、石羊等均被毀。

1986年,發現墓誌銘1方,志額篆書:「皇明光祿大夫後軍都督府同知贈左都督俞公暨夫人慈肅陳氏墓誌銘」,由晉江市博物館收藏。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

祠堂

俞大猷對打擊倭寇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生前就有人給他建立生祠。1994年,鎮海中學擴建田徑場拆遷周圍民宅時,發現了俞公祠遺址和石碑。1996年,經鎮海中學負責整修的梓蔭山一改原城區孤丘面貌,成為全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1996年,俞大猷生祠碑四方移植於鎮中梓蔭山東北麓,並新建俞大猷紀念碑亭。同年,隨安遠炮台等鎮海口海防遺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